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和田玫瑰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1
作者 赵向豪 栗宁 +1 位作者 孙慧 杨景淳 《北方园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6-122,共7页
产业集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该研究在系统梳理和田玫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基础优势的基础上,探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和田玫瑰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种植管理技术落后,生... 产业集群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该研究在系统梳理和田玫瑰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基础优势的基础上,探究新质生产力视域下和田玫瑰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种植管理技术落后,生产力较低;精深加工及主体培育滞后,高端技术储备不足;品牌培育意识淡薄,市场影响力较低;产业顶层设计缺乏,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不足。对此,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提出和田玫瑰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夯实玫瑰产业集群发展基础;强化主体培育,建设玫瑰产业集群标准化种植基地;聚力精深加工发展,推进玫瑰产业集群与文旅深度融合;构建科技-人才支撑体系,提升玫瑰产业集群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和田玫瑰 产业集群 发展策略
原文传递
和田玫瑰精油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和美白活性研究
2
作者 古丽菲热·伊力哈木 阿塔吾拉·铁木尔 +1 位作者 伊力塔尔·穆哈塔尔 萨拉麦提·艾迪热斯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55-1862,1867,共9页
探究和田玫瑰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其抗氧化和美白活性。以和田玫瑰为原料,采用盐浸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研究盐浸浸泡时间、NaCl质量浓度和料液比对精油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 探究和田玫瑰精油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其抗氧化和美白活性。以和田玫瑰为原料,采用盐浸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玫瑰精油,研究盐浸浸泡时间、NaCl质量浓度和料液比对精油提取量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参数,最优提取条件得到的和田玫瑰精油进行体外和细胞水平实验来验证其抗氧化和美白活性。结果表明:在盐浸浸泡时间为2.5 h,NaCl质量浓度为5.4%,料液比1∶7.3(g/mL)条件下精油提取量最高,可达到23.35 mg/g(干花)。在此条件下得到的玫瑰精油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值为7.14 mg/mL;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和田玫瑰精油能降低α-MSH诱导后B16F10细胞中的黑色素含量,抑制细胞水平上酪氨酸酶的活性。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提取和田玫瑰精油的方法,证明了和田玫瑰精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和美白活性,为和田玫瑰精深加工以及抗氧化美白应用方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精油 盐浸辅助水蒸气蒸馏法 工艺优化 抗氧化 美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TS2的和田玫瑰分子进化分析
3
作者 宁慧霞 鹿娟娟 +4 位作者 鲁春芳 文洪江 努尔波拉提·阿依达尔汗 海白尔·火加艾合买提 刘戈宇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7期1225-1233,共9页
目的:分析和田玫瑰分子系统发育进化式样并评价其道地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和田玫瑰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比对,从GenBank获取邻近属ITS2序列共52条,利用MEGAX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 目的:分析和田玫瑰分子系统发育进化式样并评价其道地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获得和田玫瑰内转录间隔区2(ITS2)序列,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数据库(NCBI)比对,从GenBank获取邻近属ITS2序列共52条,利用MEGAX软件进行多重比对分析,构建邻接(NJ)系统发育树,推断进化时间,预测ITS2序列二级结构。结果:基于ITS2引物扩增获得长度为409 bp的序列,包括小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和内部转录间隔区的部分序列(1~39 bp)、5.8S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全序列(40~64 bp)、ITS2标准全序列(65~268 bp)、大亚基核糖体核糖核酸基因的部分序列(269~409 bp)。分析发现和田玫瑰与英国、意大利等欧洲产玫瑰Rosa sherardii距离最近,共同亲本是大马士革玫瑰,和田玫瑰于20000多年前开始出现。结论:和田玫瑰ITS2标准序列为204 bp,起源于欧洲大马士革玫瑰,分歧进化时间约为29000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收录玫瑰花的ITS2序列二级结构的区别主要在Ⅲ螺旋区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 道地性 内转录间隔区2 系统发育 进化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古丽娜尔.夏依马尔旦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年第2期84-88,共5页
文章介绍了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研究了光,温度,酸碱性,氧化剂,还原剂,防腐剂,添加剂,金属离子对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与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玫瑰花红色素的耐光性较好,耐热性很好,可做食品的着色剂,但在使用过程中应... 文章介绍了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研究了光,温度,酸碱性,氧化剂,还原剂,防腐剂,添加剂,金属离子对和田玫瑰花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与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玫瑰花红色素的耐光性较好,耐热性很好,可做食品的着色剂,但在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光照。添加剂对红色素的影响不大,防腐剂对红色素影响不大。Mg2+,Ba2+,Na+,K+,Cd2+,Ca2+对色素的稳定性无影响,Al3+,Cu2+,Fe3+对色素有一定影响,在提取和保存过程中应避免使用铁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 天然色素 提取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酒天香“玫瑰”红——记蓬勃发展中的和田玫瑰瑰酒业有限公司
5
《新疆税务》 2001年第6期18-20,共3页
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的和田,是美玉和丝绸、手工毯的.盛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出醇香的美酒。这美酒,来自优秀的地产企业——新疆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和阒”品牌的“石榴酒”、... 位于“古丝绸之路”南道要冲的和田,是美玉和丝绸、手工毯的.盛产地,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孕育出醇香的美酒。这美酒,来自优秀的地产企业——新疆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和阒”品牌的“石榴酒”、“冷美人”、玫瑰香系列酒曾先后荣获“第十一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优秀新产品金杯奖”、新疆科技成果展示会“优秀科技成果金奖”、“第二届国际酒文化节酒类评比”金奖、“法国巴黎中国名茶名酒博览会”特别金奖等多项荣誉;公司也多次被自治区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成为“全国酒行业优秀企业”、“中国酒行业二十世纪世纪之星金奖”获得者。仅2000年,公司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人均创利税8.17万元,利税额达686万多元,利润150万元,在全国果酒行业中名列前茅。这些数字在发达省区也许不足挂齿,但在偏远落后、贫瘠闭塞的新疆和田地区却颇具震撼力。人们更想知道:它是如何从一个资产不足200万元的小厂一跃成为拥有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的现代化企业?又是如何让古老的“和阆”品牌穿越荒漠雪山,直扑浦江两岸和西湖之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 品牌战略 企业竞争力 经营策略 企业领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崛起中的和田玫瑰酒业公司——和田农业产业化经营典范的启示
6
《决策通讯》 2001年第11期41-41,共1页
和田地区较大规模的衣业产业化组织有3个,分别是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和田沙驼丝绸有限公司、和田地区外贸地毯厂,这些龙头企业当年为农民增加的纯收入分别是1000万元、600万元、137万元。和田玫瑰酒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2000年... 和田地区较大规模的衣业产业化组织有3个,分别是和田玫瑰酒业有限公司、和田沙驼丝绸有限公司、和田地区外贸地毯厂,这些龙头企业当年为农民增加的纯收入分别是1000万元、600万元、137万元。和田玫瑰酒业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2000年产值1467万元,年销售总额1800万元,实现利润140万元.基地8500亩,带动了6100户衣户走上致富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酒业公司 农业产业化经营 新疆 果品基地 品牌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肥有机替代对‘和田沙漠’玫瑰花量与品质的影响
7
作者 王婧雯 安晓芹 +5 位作者 陈秋鹏 亚力坤·吐尔逊 马心怡 刘家炜 巴庆 苏麦热姆·阿卜杜麦麦提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37-44,共8页
为了推动玫瑰种植领域化肥的有机替代,促进玫瑰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以‘和田沙漠’玫瑰为试材,全施化肥为对照,探讨不同有机肥种类、不同肥量替代化肥处理对玫瑰产花量、鲜花品质、干花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施化肥处理(P750)相比... 为了推动玫瑰种植领域化肥的有机替代,促进玫瑰产业的绿色健康发展,以‘和田沙漠’玫瑰为试材,全施化肥为对照,探讨不同有机肥种类、不同肥量替代化肥处理对玫瑰产花量、鲜花品质、干花蕾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施化肥处理(P750)相比,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P250H500)、全施生物有机肥处理(2H500A500)单枝花朵数分别显著增加了89.2%和37.9%;全施农家有机肥处理(N45000)单花鲜重、单花干重以及精油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中鲜花精油产率较全施化肥处理(P750)增加206.98%,香茅醇等8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以及干花蕾中铜(4.81 mg·kg-1)、丙氨酸[0.38 g·(100 g)-1]、异亮氨酸[0.28 g·(100 g)-1]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P250H500)中石竹烯(0.51%)、二十烷(0.59%)和二十一烷(1.63%)等3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以及干花蕾中锌(21.9 mg·kg-1)、总黄酮[4.19 g·(100 g)-1]、多酚(134 mg·g-1)、蛋白质[12 g·(100 g)-1]、粗纤维(14.6%)、维生素C[12.5 mg·(100 g)-1]和氨基酸总含量[7.61 g·(100 g)-1]最高,全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初花期花径以及干花蕾中矿物质元素总含量均高于其他处理。综合价值评定得出,全施农家有机肥处理>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处理>全施生物有机肥处理>全施化肥处理,建议生产中减少化肥施用,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施肥技术,实现节肥增效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沙漠’玫瑰 有机肥 化肥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NA序列的‘和田’玫瑰遗传背景分析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宋垚 王辉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第28期36-40,共5页
‘和田’玫瑰为国内主栽的玫瑰品种之一,其遗传背景不明确不利于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本研究选择‘和田’玫瑰的疑似近源种,采用ITS和atpB-rbcL序列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它们的亲缘关系,明确其遗传背景。结果显示,ITS序列... ‘和田’玫瑰为国内主栽的玫瑰品种之一,其遗传背景不明确不利于产品开发和推广应用。本研究选择‘和田’玫瑰的疑似近源种,采用ITS和atpB-rbcL序列分析的方法,通过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它们的亲缘关系,明确其遗传背景。结果显示,ITS序列多态性较高,尤其是ITS2序列能够获得更多的遗传信息,基于ITS2序列,‘和田’玫瑰和法国蔷薇聚为一个小分支,说明其亲缘关系较近。atpB-rbcL序列在被测植物材料间的多态性比较低,但可以反映母本信息,‘和田’玫瑰与法国蔷薇、百叶蔷薇、腓尼基蔷薇和玫瑰在一个分支内。结合ITS的聚类结果,推测法国蔷薇为‘和田’玫瑰的母本,与大马士革蔷薇有共同亲本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 ITS ATPB-RBCL 聚类分析 亲缘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田’玫瑰休眠枝扦插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建军 安晓芹 +4 位作者 麦迪娜·买海提 汤伟 孙永民 马军 王程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5期342-348,共7页
采用基质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浸基时间4因素4水平L 16(4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和田’玫瑰休眠枝插穗根系和复叶生长状况,探讨‘和田’玫瑰(Rosa damascena‘Hetian’)休眠枝扦插成活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组合筛选出‘和田... 采用基质种类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和浸基时间4因素4水平L 16(44)正交试验设计,比较‘和田’玫瑰休眠枝插穗根系和复叶生长状况,探讨‘和田’玫瑰(Rosa damascena‘Hetian’)休眠枝扦插成活的影响因素,通过优化组合筛选出‘和田’玫瑰适宜的休眠枝扦插方法。结果表明,与4组对照相比,4种基质上IBA、IAA、NAA、2,4-D不同浓度、浸基时间组合处理均不同程度促进了‘和田’玫瑰休眠枝插穗的根系及复叶生长,提高了扦插成活率。影响‘和田’玫瑰休眠枝扦插成活的主次关系为:基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浸基时间>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筛选出促进插穗成活效果最优组合为:400 mg/L IAA浸基1.0 h+河沙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 休眠枝扦插 基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玫瑰花瓣总黄酮和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36
10
作者 帕尔哈提.柔孜 阿依姑丽.艾合麦提 +3 位作者 朱昆 刘璐 胡月 何文婷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38-141,共4页
为研究新疆和田玫瑰花瓣总黄酮和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作为阳性对照,测定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肝脏自氧化过程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玫瑰花瓣总黄酮、总多糖对·O... 为研究新疆和田玫瑰花瓣总黄酮和总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以VC作为阳性对照,测定羟自由基(·OH)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清除率、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肝脏自氧化过程的抑制率。结果表明:玫瑰花瓣总黄酮、总多糖对·OH、O2-·、DPP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总黄酮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良好线性关系,半数抑制率(IC50)分别为2.21、2.39、2.54μg/mL;总多糖在一定的质量浓度范围内对·OH、O2-·和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呈良好线性关系,其IC50分别为2.78、2.86、3.44μg/mL;玫瑰花瓣总黄酮、总多糖对脂质过氧化亦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总黄酮、总多糖最大抑制率分别为49.87%、65.52%,并呈现质量浓度依赖。玫瑰花瓣总黄酮清除·OH、O2-·、DPPH自由基的能力均强于总多糖,而总多糖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优于总黄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田玫瑰 总黄酮 总多糖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