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93篇文章
< 1 2 16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畲族服饰纹样和哈尼族服饰纹样的比较研究
1
作者 马宏儒 林思嘉 +1 位作者 林翠萍 陈细妹 《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年第1期74-81,共8页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宗教信仰和工艺技术的物化表现。畲族和哈尼族服饰不仅反映了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而且彰显了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构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通...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审美、宗教信仰和工艺技术的物化表现。畲族和哈尼族服饰不仅反映了其独特的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而且彰显了民族独特的宗教信仰和审美情趣,构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文化。通过对畲族服饰和哈尼族服饰纹样样式、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究畲族服饰和哈尼族服饰纹样的异同点及其产生的根源,从而更全面、深入地了解畲族服饰和哈尼族服饰的特色及其蕴含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服饰 哈尼族服饰 纹样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传统禁忌类型和内涵及其文化功能
2
作者 龙倮贵 《红河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1-6,共6页
哈尼族传统禁忌不仅是哈尼族原始信仰“神圣性”和传统社会“世俗性”思想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反映和体现,还与原始信仰“神圣性”和传统社会“世俗性”密不可分。哈尼族传统禁忌类型繁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要涉及言语、生产、生... 哈尼族传统禁忌不仅是哈尼族原始信仰“神圣性”和传统社会“世俗性”思想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反映和体现,还与原始信仰“神圣性”和传统社会“世俗性”密不可分。哈尼族传统禁忌类型繁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主要涉及言语、生产、生活、牲畜、婚恋、丧葬以及自然现象等方方面面。哈尼族传统禁忌具有趋吉避凶与自我保护、满足精神与心理调适、文化认知与生活体验、社会控制与文化整合等多种文化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禁忌 类型 内涵 文化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哈尼族服饰纹样中亲生物性研究
3
作者 曾俐 向言词 《湖南包装》 2025年第1期63-67,共5页
云南哈尼族传统服饰作为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形式,在各个要素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以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Wilson)的亲生物理论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来寻找云南哈尼族服饰纹样中亲生物性的体现。采用... 云南哈尼族传统服饰作为最直接的视觉语言形式,在各个要素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信息。以哈佛大学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Edward Wilson)的亲生物理论为依据,通过案例分析来寻找云南哈尼族服饰纹样中亲生物性的体现。采用文献分析法、类型学研究法、图像学研究法、符号学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解释云南哈尼族的生态伦理观点后,对哈尼族服饰纹样之纹样造型、纹样色彩、纹样构成和纹样内涵进行图表分解归纳,总结出哈尼族人民进行艺术创造时亲生物性的体现。通过分析云南哈尼族服饰纹样案例,找到了大量具有亲生物性的纹样元素,并将其分为自然环境、植物、动物3个类别。文章从中国传统民族服饰纹样的视角出发,验证了“人对于自然天生的热爱”这一观点,即人的亲生物性,开拓了从亲生物性的视角研究民族艺术的可能性,使中国少数民族服饰创新纹样以多样化的形式存在现代生活中并代代相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民族服饰 纹样 亲生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河哈尼族音乐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与保护策略
4
作者 李健 杨丹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社会科学》 2025年第1期065-068,共4页
此项研究集中于红河哈尼族音乐在旅游项目上的价值及如何保留这种音乐的方法。针对哈尼族的音乐艺术价值,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性的探究。我们明确指出,这种艺术在维护和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价值、加深民族认同感、提供多样... 此项研究集中于红河哈尼族音乐在旅游项目上的价值及如何保留这种音乐的方法。针对哈尼族的音乐艺术价值,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性的探究。我们明确指出,这种艺术在维护和保护我们民族的文化价值、加深民族认同感、提供多样性的旅行路线、激励旅游行业的消费、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以及提升旅游地点公众形象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价值。我们应格外留意,在旅游业的发展阶段,我们正在遭遇一系列问题,包括过度聚焦于商业利益、缺少传统人力资源以及普遍缺少对旅游资源保护的认识。为了确保哈尼族音乐界在这个特定时代能持续繁荣,并让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更加辉煌,我们建议增加法律的保护手段,努力地培养和继承优秀的人才,并积极探索创新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河哈尼族音乐 旅游开发 价值 保护策略 文化内涵 艺术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生如“帽”——墨江哈尼族碧约女性头饰符号象征
5
作者 孙益梅 《染整技术》 2025年第3期87-90,共4页
作为身体装饰中的重点表现——头饰,总是受到各民族广泛关注,墨江哈尼族碧约女性帽饰与人相生相伴,突出社会、文化相依存的“人饰”转换与变革关系。帽饰承载着哈尼族文化的神话信仰、自然崇拜,也反映出碧约群体的社会制度与人生观念,... 作为身体装饰中的重点表现——头饰,总是受到各民族广泛关注,墨江哈尼族碧约女性帽饰与人相生相伴,突出社会、文化相依存的“人饰”转换与变革关系。帽饰承载着哈尼族文化的神话信仰、自然崇拜,也反映出碧约群体的社会制度与人生观念,是极具艺术价值的文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碧约支系头饰 服饰符号 民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声景特征及保护策略--以阿者科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谢辉 朱颖 +1 位作者 罗俊 田雨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6-122,共7页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左右,且以低... 哈尼族传统村落因其独特的文化和生态布局,声景资源丰富且特色鲜明,但缺乏系统性研究。以“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哈尼族传统村落阿者科为例,对四素空间的声环境进行主客观评价分析。发现多数空间的声压级在50dBA左右,且以低频为主。村落以水为径,串联起自然生态,水声还能为游客提供较高的情绪价值;文化与自然空间相互作用后的声景舒适度为最高;村民生长于斯,赋予了村落丰富的声景资源。最后提出了3个声景保护策略,即保护村落的原真性,实现特色声景的有机呈现;促进生态保护与水源保育的正向循环,构建自然和谐的声景;激活人的活态属性,延续村落空间的声景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声景 哈尼族 传统村落 四素同构 保护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赓续文化脉络 推动传承发展——评龙倮贵教授《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
7
作者 平慧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6-10,共5页
哈尼学是以哈尼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哈尼学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如今已初具体系。纵观哈尼学研究,不仅刊发于各学术期刊数量可观,召开了七届国际性哈尼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还出版了一... 哈尼学是以哈尼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哈尼学研究热潮始于20世纪40年代初,如今已初具体系。纵观哈尼学研究,不仅刊发于各学术期刊数量可观,召开了七届国际性哈尼族文化学术研讨会,还出版了一定数量和颇有影响的学术成果,这些学术成果具有支系、区域、单一文化事项方面的地方性特征。龙倮贵教授的最新著作《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从田野材料入手,以元江流域哈尼族历史与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清晰而集中地呈现了哈尼学研究成果,是哈尼族历史与文化研究的精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江流域 哈尼族 历史 文化 精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的表现形式、文化内涵与社会功能
8
作者 龙倮贵 《红河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6-10,15,共6页
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是哈尼族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族传统舞蹈的缘起,没有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就没有哈尼族传统舞蹈。由于哈尼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因而各地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的舞名、舞种、表现场域和表现形式等有所差异,但... 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是哈尼族传统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哈尼族传统舞蹈的缘起,没有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就没有哈尼族传统舞蹈。由于哈尼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因而各地哈尼族民间信仰舞蹈的舞名、舞种、表现场域和表现形式等有所差异,但它们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是一致的,既具有积极追求理想生活与实现人神合一的理念、浓郁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意识、强烈的生存与发展的意识和意志等文化内涵,也具有祭祈奉祀语言、娱人悦神崇祖、顺势向上功利等社会功能,在哈尼族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中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民间信仰 舞蹈 表现形式 文化内涵 社会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的长街宴
9
作者 李东(文/图) 《新西部》 2024年第1期30-34,共5页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新年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个绿春县,虽然不是民族自治县,却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要世居民族的县份。绿春这个县名,还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取的。绿春县内各个民族节日众多,哈尼族... 云南省有25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的新年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个绿春县,虽然不是民族自治县,却是一个以哈尼族为主要世居民族的县份。绿春这个县名,还是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取的。绿春县内各个民族节日众多,哈尼族十月年长街古宴就是绿春一年一度最盛大、最隆重的节庆了。为了这一天,全城上下要提前很多天就专项养护公路,清理、清洗街道,张灯结彩,排练节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日 哈尼族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 世居民族 绿春县 庆祝方式 周恩来总理 长街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峥嵘七十载 奋进再出发——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成立70周年发展综述
10
作者 《今日民族》 2024年第6期20-24,共5页
穿越70年的嵘岁月,2024年5月1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迎来70华诞!时间追溯到1954年,那是江城县史册上浓墨重彩的一页:1954年5月18日,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成立,1955年12月改称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关键词 江城县 哈尼族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 发展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省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红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50-156,共7页
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哈尼族文化中重要展现,亟需传承保护和发扬利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本文通过对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讨论... 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哈尼族文化中重要展现,亟需传承保护和发扬利用。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已经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手段。本文通过对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讨论,分析当前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工作中文化与技术、技术与人以及人作为本土文化向大众文化转换的中介之间的关系,发现哈尼族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中存在的问题,探析了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运用路径,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转化过程梳理其中需要的数据留存技术、数据加工技术、展示传播技术,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建立数字化非物质文化管理平台、加大多资源投入、多主体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哈尼族婚嫁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美学运用研究
12
作者 彭宗英 杨凌辉 贺光辉 《设计》 2024年第23期52-55,共4页
哈尼族婚嫁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哈尼族婚俗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美学运用,分析其色彩、图案、材质和功能,并明确这些美学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 哈尼族婚嫁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了极其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哈尼族婚俗文化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美学运用,分析其色彩、图案、材质和功能,并明确这些美学元素在现代首饰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通过将哈尼族婚嫁文化与现代首饰设计的美学原则相结合进行深入的研究,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当代审美潮流的首饰设计作品,并对如何更好地将哈尼族婚嫁文化融入现代首饰设计中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哈尼族婚礼文化的融入不仅能够为首饰设计增添一抹浓厚的文化底色,而且对于推动民族文化活态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不容小觑的战略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尼族 婚嫁文化 传承与创新 首饰设计 美学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技术的哈尼族服饰数字化展演设计研究
13
作者 张书烨 夏飞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9期116-118,共3页
哈尼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哈尼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现状,通过AR技术创新哈尼族服饰展演方式的设计策略。结合创作实例,对AR技术在哈尼族服饰数字展演中的介入流程与作用进行说明,打破服饰传统展示... 哈尼族服饰文化是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哈尼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播与保护现状,通过AR技术创新哈尼族服饰展演方式的设计策略。结合创作实例,对AR技术在哈尼族服饰数字展演中的介入流程与作用进行说明,打破服饰传统展示形式的局限性,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供新的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技术 哈尼族服饰 数字展演设计 文化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张朝钢琴曲《哈尼情歌》中哈尼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14
作者 王欣欣 刘庆刚 《戏剧之家》 2024年第24期64-66,共3页
《哈尼情歌》是张朝于2007年创作的一部钢琴曲,这是一首具有云南哈尼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哈尼族音乐元素,哈尼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张朝如何巧妙地将哈尼族的... 《哈尼情歌》是张朝于2007年创作的一部钢琴曲,这是一首具有云南哈尼族音乐风格的作品,其中融入了丰富的哈尼族音乐元素,哈尼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有着深厚的音乐文化底蕴。本文通过对这首作品的深入分析,探讨张朝如何巧妙地将哈尼族的音乐元素融入到钢琴这一西方音乐形式中,在创作手法上,其既创新了西方的钢琴创作技法,又继承了哈尼族民族音乐的元素和审美特征。通过分析张朝钢琴音乐作品中的艺术价值,让更多的人关注到具有民族性的中国钢琴音乐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朝 钢琴曲 哈尼情歌》 哈尼族音乐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符号学语境下的哈尼族银饰解析
15
作者 彭淑雅 张瑞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1期75-77,共3页
运用设计符号学的基本理论,解析哈尼族银饰符号的文化属性,运用语义、语构、语用、语境等四个维度对哈尼族银饰进行探讨通过符号学解析哈尼族银饰的内涵,符号学解析可以深入掌握其民族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发展过程、审美认知定义等对... 运用设计符号学的基本理论,解析哈尼族银饰符号的文化属性,运用语义、语构、语用、语境等四个维度对哈尼族银饰进行探讨通过符号学解析哈尼族银饰的内涵,符号学解析可以深入掌握其民族的社会风俗习惯、历史发展过程、审美认知定义等对当代设计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以满足我们深入的去理解和掌握其艺术价值和民族价值的深厚底蕴,使其以独特鲜明的地方民族风格不断地在设计专业领域继续发扬下去。站在少数民族传统银饰文化去看现代银饰文化,即:关注传统民族银饰设计,归纳提升现代少数民族银饰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符号学 哈尼族 银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IGC技术的元阳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创意设计实践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谢焘 刘建才 李彦君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4年第14期137-139,共3页
本文旨在运用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具有独特地域性特征的元阳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进行创新性设计探索。运用AIGC技术,如Midjourney中文生图、图生图等工具探索在元阳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创意设计实践研究中的路径方法和可行性。得... 本文旨在运用先进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具有独特地域性特征的元阳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进行创新性设计探索。运用AIGC技术,如Midjourney中文生图、图生图等工具探索在元阳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创意设计实践研究中的路径方法和可行性。得到AIGC技术辅助元阳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创意设计的方法流程。为设计师、非遗传承人等提供新的思维路径和创意灵感,辅助其以更好的质量与效率提高在传统竹编工艺设计中的创新转化,融入新时代的发展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IGC 生成式人工智能 传统工艺 哈尼族传统竹编工艺 创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
17
作者 唐一虓 付顺 +1 位作者 巩小栋 陈艳尼 《四川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56-64,共9页
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有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指导和进行协调。基于200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 调查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有助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指导和进行协调。基于200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和地理探测器模型,探究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区2005—2020年遥感生态指数均值分别为0.5689、0.5824、0.5866、0.5985,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2)2020年研究区生境质量等级为优和良的面积超过一半,但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仍需进一步改进;(3)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变化受多因子相互作用影响,干度因子与热度因子对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布的解释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镇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遥感生态指数 地理探测器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南哈尼族传统民居再生研究——以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为例
18
作者 冯海鑫 陈榕斌 杨春锁 《住宅产业》 2024年第1期77-79,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西双版纳老班章村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同时村内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但由于盲目的审美倾向使村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近年来,西双版纳老班章村内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同时村内茶产业的快速发展,迅速提升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但由于盲目的审美倾向使村落风貌严重异化,村内民居建筑缺乏与之相对应的独特民族性。本文通过对云南省勐海县老班章村内民居建筑历史文化的梳理与更新改造,使得老班章村建筑重塑民族性,从而活化乡村的传统文化与经济效益,让村寨迎来新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班章村 滇南哈尼族 传统民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园遗产的地方性与公共性——以哈尼族《四季生产调》为例
19
作者 薛家越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3,155,共12页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家园遗产的代表,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凸显出地方性和公共性两种不同的特征。一是《四季生产调》根植于哈尼族完整的农耕体系和传统社会,全面体现着哈尼族以村寨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织和维系村寨社会文化的村寨主义,... 哈尼族《四季生产调》是家园遗产的代表,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凸显出地方性和公共性两种不同的特征。一是《四季生产调》根植于哈尼族完整的农耕体系和传统社会,全面体现着哈尼族以村寨利益为最高原则来组织和维系村寨社会文化的村寨主义,凸显地方性特征;二是进入“非遗”体系后,打破传统家园边界,以其文化内涵促进产业化创新,优化公共性结构。《四季生产调》在传承实践过程中,反映了国家层面在文化保护与传承中的重要性,探讨跨越地方性与公共性边界所具有的新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园遗产 哈尼族 四季生产调 地方性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制亲属与家观念延续:以红河南岸哈尼族为例
20
作者 陈民炎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156,共11页
拟制亲属关系是很多西南民族实现家与社会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拟制血亲来确认本家与被认对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继而实现家观念的延续以及地方社会整合。红河南岸哈尼族选择拟制血亲的内生动力在于:本家父子连名制度的延续、土地房屋... 拟制亲属关系是很多西南民族实现家与社会延续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拟制血亲来确认本家与被认对象之间的亲缘关系,继而实现家观念的延续以及地方社会整合。红河南岸哈尼族选择拟制血亲的内生动力在于:本家父子连名制度的延续、土地房屋等物质财富、房屋守护神祇灵力、祖先灵力的继承以及完成仪式上的道德义务与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观念 拟制亲属 红河南岸 哈尼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