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外商业性纪录片的原则与实践——以两部“歌舞伎町”作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阎立峰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6-88,共3页
商业性艺术的内部一般存在着相对立的两种要求,即程式化与新奇化。商业性纪录片一般要遵奉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情节、悬念、戏剧性冲突是基本的娱乐要素,因此对故事性的追求优先于对原生态的记录;其二,纪录片必须提供新奇内容才能赢得市... 商业性艺术的内部一般存在着相对立的两种要求,即程式化与新奇化。商业性纪录片一般要遵奉以下三个原则:其一,情节、悬念、戏剧性冲突是基本的娱乐要素,因此对故事性的追求优先于对原生态的记录;其二,纪录片必须提供新奇内容才能赢得市场,但新奇化的程度又不能太过偏离观众欣赏时的期待视野;其三,作品最终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看法或意愿,主流价值观因而作为隐形结构左右了故事走向和主题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纪录片 凤凰卫视 日本放送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艺术到商业:范立欣多元纪录影像实验
2
作者 赵瑞刚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05-108,共4页
从《归途列车》开始,范立欣就在持续探寻纪录片介于艺术与商业之间的中间地带,企图践行完整的艺术表达之余,能够跻身商业电影市场一席之地。范立欣的纪录片创作题材广泛、类型多元,基于真实性记录的同时,尝试破解单一命题的局限性并发... 从《归途列车》开始,范立欣就在持续探寻纪录片介于艺术与商业之间的中间地带,企图践行完整的艺术表达之余,能够跻身商业电影市场一席之地。范立欣的纪录片创作题材广泛、类型多元,基于真实性记录的同时,尝试破解单一命题的局限性并发现“真实”的多面性,激活生活本身的戏剧性。范立欣的多元纪录影像实验,反映出媒介消费时代纪录片创作的困境,代表了当代青年导演积极寻求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共赢的积极姿态,也为中国纪录片的商业化与主流化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纪录片 范立欣 电影导演 影像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型文献纪录片发展趋势研究
3
作者 刘景龙 杨雪 《戏剧之家》 2017年第2期110-111,共2页
文献纪录片是一种文化产品,同时,在商品化的文化传播流通中又具备了文化商品的特质。随着纪录片市场的规模化发展,商业型文献纪录片成为文献纪录片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商业型文献纪录片 多元化 市场化 创作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在歌唱--中国首部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观后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勤亮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26-129,共4页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 本文从故事化叙事和学术视野两个方面,对大型自然生态类纪录片《森林之歌》进行个案分析,认为该作品的成功之处在于上述两方面的有机融合与紧密互动。作为一次"试验",本文认为《森林之歌》在纪录片价值的三个层面,即艺术价值、文献价值和社会价值,均能给面临发展困惑的中国纪录片提供丰厚的智性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之歌》 商业纪录片 故事化叙事 学术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听语言在商业化纪录片中的运用尺度探究——以数字媒体时代下商业化纪录片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龚桂沅 《传播力研究》 2018年第19期77-78,共2页
本文主要以当前较为成功的类型商业纪录片为例,来分析研究商业化纪录片中视听语言运用特点及尺度把握,试图寻找商业化纪录片在真实性与视听审美之间的平衡点。不难发现,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电视纪录片取得较好的收视和口碑后,中国纪... 本文主要以当前较为成功的类型商业纪录片为例,来分析研究商业化纪录片中视听语言运用特点及尺度把握,试图寻找商业化纪录片在真实性与视听审美之间的平衡点。不难发现,从《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电视纪录片取得较好的收视和口碑后,中国纪录片的市场化进程及制作水准的提高越发迅速,近几年数字媒体平台涌现大量不同题材的商业化纪录片,商业化运作及大众认可取得一定的成功是无需置疑的,但是从更专业的角度来看,似乎多数商业化纪录片的视听语言运用已经开始偏离了纪录片的核心特征—真实性,同时,笔者随机进行的访问调查中也发现,部分非专业人士也能感觉到,商业化纪录片已经越来越缺少真实的感染力,更多的是调度,编排,以及娴熟的镜头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语言 商业纪录片 真实性 感染力 尺度把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化纪录片纪实性创作的现状与反思
6
作者 谭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21年第11期104-106,共3页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视听作品,其功能性体现在"记录"二字,肩负着记录历史文明和社会现状、深挖哲理思想的艺术创作使命。一部合格的纪录片,其纪实性元素和手法应基于对事物、事件、时空的真实描述,并通过接近所记录事物本来... 纪录片作为一种纪实性视听作品,其功能性体现在"记录"二字,肩负着记录历史文明和社会现状、深挖哲理思想的艺术创作使命。一部合格的纪录片,其纪实性元素和手法应基于对事物、事件、时空的真实描述,并通过接近所记录事物本来面貌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创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关照。新媒体时代下的商业化纪录片由于传播技术、市场环境、受众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其纪实性创作模式呈现出新样态。本文认为,新媒体时代下商业化纪录片纪实性创作有其创新性的一面,但也表现出有违纪录片真实创作初衷的一面。对此,本文将结合新媒体大环境下具有代表性的商业纪录片作品来探讨当下纪录片创作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时代 商业纪录片 纪实性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体纪录片的存在形态与审美取向 被引量:7
7
作者 闫伟娜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6-228,共3页
在纪录片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传播媒介历经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不断演化,催生出不同形态的纪录片类型,新媒体纪录片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前新媒体纪录片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网站自制纪录片、商业定制微纪录片和用户原创纪录片UGC。新媒... 在纪录片近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其传播媒介历经电影、电视再到网络的不断演化,催生出不同形态的纪录片类型,新媒体纪录片就是其中的一种。当前新媒体纪录片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网站自制纪录片、商业定制微纪录片和用户原创纪录片UGC。新媒体纪录片在美学维度上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一方面是作为一种文化商品话语的商业性与精英性,另一方面是作为一种底层话语叙述的人文性与草根性,这两方面的审美维度在新媒体的发展语境下又呈现出趋近性,表现为个体创作与大众文化消费之间的链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艺术 新媒体纪录片 存在形态 审美取向 网站自制纪录片 商业定制微纪录片 用户原创纪录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诗意现实主义出发探讨《四个春天》内容与风格的商业价值变现
8
作者 吴一凡 《环球首映》 2020年第5期46-47,共2页
如果说《二十二》以其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创造了国内纪录片电影票房的高峰,而《我们在中国》拉开了中外合拍院线纪录片的大幕,那《四个春天》则是用小而美的平凡生活打动了万千观众,开创了极具“诗意现实主义”意味的纪录片商业化先例... 如果说《二十二》以其历史意义和人文价值创造了国内纪录片电影票房的高峰,而《我们在中国》拉开了中外合拍院线纪录片的大幕,那《四个春天》则是用小而美的平凡生活打动了万千观众,开创了极具“诗意现实主义”意味的纪录片商业化先例。但它的成功是否有普适性,这类型作品是否真的能够在全产业链模式中实现商业价值兑现,仍值得我们深思。本文旨从内容开掘和风格取向两个角度,以《四个春天》为例探讨该问题的可能性,并建言献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个春天》 诗意现实主义 纪录片商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per-real Narratives: The Emergence of Contemporary Film Subgenres 被引量:1
9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3年第9期568-575,共8页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 number of emerging contemporary popular subgenres, namely that of "mumblecore film", the "best-worst film" and "the gonzo documentary". Unlike historical cinematic mov... The scope of this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a number of emerging contemporary popular subgenres, namely that of "mumblecore film", the "best-worst film" and "the gonzo documentary". Unlike historical cinematic movements, these subgenres are the result of our techocentric culture and commercialism. In this respect these subgenres are less motivated by a collective ideology, but rather a cultural phenomenon resulting from increased access to popular culture, hypermedia devices, social media, and new marketing techniqu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displacement of traditional models of temporality through the metamorphosis of today's audiovisual culture, outlining the subject's embodiment of voyeurism and exhibitionism, ushering in a hyper-real era of self-myth making and consum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real mumblecore best-worst film gonzo documentary transmedia storytelling voyeurism exhibitionism popular cul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