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85篇文章
< 1 2 18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标法》“恶意”条款的理解与适用
1
作者 王晶晶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63-68,共6页
现行《商标法》中共有7条“恶意”条款,除第63条第1款之外,其余六处“恶意”条款的内涵与外延、认定依据和证明标准均存在争议。文章考察《商标法》“恶意”条款的历史演变,以明晰各条款的立法目的;参考刑法中的概念,对“恶意”与“直... 现行《商标法》中共有7条“恶意”条款,除第63条第1款之外,其余六处“恶意”条款的内涵与外延、认定依据和证明标准均存在争议。文章考察《商标法》“恶意”条款的历史演变,以明晰各条款的立法目的;参考刑法中的概念,对“恶意”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重大过失”之间的关系进行要点解读;以规制理由、时间和行为人身份对其进行类型化细分,以达到对“恶意”条款的精细化适用。建议将恶意行权与恶意诉讼行为纳入“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使“恶意”条款的适用更加科学化、体系化和合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恶意侵权 恶意注册 恶意诉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商标法》的皮革产品品牌建设探析
2
作者 王晶 向仲攀 《中国皮革》 2025年第2期137-140,共4页
随着消费者对皮革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他们对品质和品牌的关注也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商标法》对于保障皮革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信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商标法》对皮革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概述了商标的定义、分... 随着消费者对皮革产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变化,他们对品质和品牌的关注也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商标法》对于保障皮革产品的质量和品牌的信誉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探讨了《商标法》对皮革产品品牌建设的影响和作用,概述了商标的定义、分类和特点及《商标法》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皮革产业现状、皮革产品品牌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详细论述了《商标法》对皮革产品品牌建设的促进和保障作用。将《商标法》更好地融入皮革产品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相关从业者对于《商标法》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皮革产品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诉讼视角下商标法保护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竞合
3
作者 韩荣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99-108,共10页
实体法层面关于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二者关系的优先论与竞合论的分歧在诉讼中的反映并非同步同频,相关案例判决书显示在诉讼请求设计、案件事实查明、案件法律适用、案件判决结果各方面存在实体法对程序法的投射,也存在程序法对实体... 实体法层面关于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二者关系的优先论与竞合论的分歧在诉讼中的反映并非同步同频,相关案例判决书显示在诉讼请求设计、案件事实查明、案件法律适用、案件判决结果各方面存在实体法对程序法的投射,也存在程序法对实体法理论观点分歧的部分消解,但裁判结果的自洽性仍存在不足,造成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不匹配。因此,在实体法层面,需要溯源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历史,回归商标法的反不正当竞争内涵,避免商标的泛财产化倾向,在程序法层面,需要规范当事人的请求权基础意识,并加强法律适用方法的运用与判决书制作的规范性,以提升裁判结果的权威性和社会可接受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请求权竞合 诉讼视角 法律适用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对在先姓名权的保护路径探析——基于“乔丹”商标系列案11份再审裁判文书的考察
4
作者 杨春磊 黄梦月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乔丹”商标系列案对商标领域的姓名权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对11份再审裁判文书的考察及对案件判决结果的梳理,有助于厘清商标法中在先姓名权与人格性姓名权的关系。基于姓名权的双重属性,应对在先姓名权和人格性姓名权采取两条平行的保... “乔丹”商标系列案对商标领域的姓名权保护具有特殊意义。对11份再审裁判文书的考察及对案件判决结果的梳理,有助于厘清商标法中在先姓名权与人格性姓名权的关系。基于姓名权的双重属性,应对在先姓名权和人格性姓名权采取两条平行的保护路径,结合法院对在先姓名权保护程度的变化,针对以迈克尔·杰弗里·乔丹为代表的外国人在先姓名权的对应关系、知名度考量及侵权商标撤销等相关标准提供正当性依据与判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在先姓名权 “乔丹”商标系列案 人格性姓名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实现竞争政策功能的阻却因素及其抑制路径
5
作者 罗晓霞 《武陵学刊》 2024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商标法既是财产法,也是国家实施竞争政策的制度工具。一方面,商标法以促进公平有效市场竞争为最终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商标权又在其资本属性驱动下不断扩张,使得商标法某些时候具有反竞争意义。基于此,商标法实施国家竞争政策的进路呈现... 商标法既是财产法,也是国家实施竞争政策的制度工具。一方面,商标法以促进公平有效市场竞争为最终价值目标;另一方面,商标权又在其资本属性驱动下不断扩张,使得商标法某些时候具有反竞争意义。基于此,商标法实施国家竞争政策的进路呈现出迂回性和渐进性。商标资本的趋利性、物权观念的影响、立法预见性的不足以及商标权利边界的模糊性等因素,都可能使商标法的发展间或偏离竞争政策方向。对此,权利限制、司法衡平和各国商标立法的协调与统一则成为抑制上述因素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竞争政策 公平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内在逻辑与模式选择——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的体系结构
6
作者 卢结华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1-117,共17页
体系结构是法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对法律的掌握、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商标法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基本因素,商标法的根本性质是私法和实体法,其基本内容既有实体规定... 体系结构是法的具体内容在结构上的安排,对法律的掌握、理解和适用具有重要影响。商标法的根本性质、基本内容及其逻辑结构是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基本因素,商标法的根本性质是私法和实体法,其基本内容既有实体规定也有程序规则,是具有一定逻辑和结构的整体构成。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商标法体系结构安排主要存在程序为主型体系结构模式、实体与程序交错型体系结构模式、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自制定至今一直采用程序为主型体系结构模式,主要按照商标申请注册的程序而构造,存在诸多不科学之处,其深层原因在于经验主义立法传统的影响以及学术研究的不成熟。立足于我国商标立法现状,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在体系化、形式理性、实用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我国商标法体系结构的理想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体系结构上仍存在较多问题,建议采用实体与程序分立型体系结构模式重新调整篇章结构,按照“总则—实体—程序”的脉络分别优化总则设置、完善实体内容与程序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体系结构 实体 程序 体系化 商标法》修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修订草案》商标公益诉讼的理论反思与制度完善
7
作者 相庆梅 姜开元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2024年第6期146-156,共11页
《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商标侵权”与“商标恶意注册”两种类型的民事公益诉讼。除此之外,只有检察机关获得了上述公益诉讼的诉讼实施权。上述规定因未能遵循公益诉讼基本理论,存在缺少商标行政公益诉讼规定、遗漏受案... 《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新增了“商标侵权”与“商标恶意注册”两种类型的民事公益诉讼。除此之外,只有检察机关获得了上述公益诉讼的诉讼实施权。上述规定因未能遵循公益诉讼基本理论,存在缺少商标行政公益诉讼规定、遗漏受案范围、程序构造存在叠床架屋风险、检察机关“垄断”商标公益诉权等问题,难以有效保护商标法蕴含的公共利益。针对上述规定,经研究本文提出可通过如下路径进行优化完善。例如:增加商标行政公益诉讼相关规定、增设“滥用商标权”阻碍信息自由“案件类型”、将商标恶意注册公益诉讼定位为行政公益诉讼、扩大商标民事公益诉讼适格原告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公益诉讼 商标法 公共利益 受案范围 适格原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私权视角论我国《商标法》的结构与重构 被引量:2
8
作者 金海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0,共18页
我国《商标法》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既反映了从商标管理向商标权保护的转向,也是商标法向民法回归的过程。面对我国商标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商标法》的修改不仅需要就具体的条文加以改进,更有必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的《商标法》... 我国《商标法》四十余年的发展进程,既反映了从商标管理向商标权保护的转向,也是商标法向民法回归的过程。面对我国商标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商标法》的修改不仅需要就具体的条文加以改进,更有必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新一轮的《商标法》修订应当遵循《民法典》所确立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和精神,突出商标法的私权保护目标。通过梳理我国商标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发现我国《商标法》虽经多次修改,但由于实行以商标管理为优先的宗旨,故其仍然具有明显的公法色彩,整体呈现为程序性公法规范较强而私法规范薄弱的特点。选择法国、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的商标法文本进行比较研究,详细分析它们的条文安排与结构特征,可从中归纳出不同的模式,根据“私法为体、公法为用”的原则,参酌国外立法模式,探讨我国《商标法》进行结构调整的可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管理 商标 私权 公法 法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我国商标法理论研究30年 被引量:1
9
作者 冯晓青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6-54,共9页
自19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我国商标法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商标法理论研究也从对域外商标制度理论的借鉴移植,到立足本国国情的深入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为理性地看待商标... 自1982年《商标法》颁布以来,我国商标法制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不断走向完善,商标法理论研究也从对域外商标制度理论的借鉴移植,到立足本国国情的深入研究,经历了一个渐进发展和渐趋成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何更为理性地看待商标权的私权属性、如何处理商标权的扩张、如何对待商标涉及的消费者权益及相关公共利益,值得我们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制理论 商标法历史 商标法理论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保护地理标志路径的审视与重构——以区分功能为逻辑起点 被引量:1
10
作者 宋昕哲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6期139-147,共9页
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的地理标志,被寄望发挥保护本乡本土经营者、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却暴露出可能演化为压榨工具的危险。商标制度构造以“商标区分功能”为核心,与地理标志的基本功能“地理标志区分功能”存在龃龉(不协调... 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的地理标志,被寄望发挥保护本乡本土经营者、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却暴露出可能演化为压榨工具的危险。商标制度构造以“商标区分功能”为核心,与地理标志的基本功能“地理标志区分功能”存在龃龉(不协调性)。我国商标法通过制定和适用若干特殊规则兼容“地理标志区分功能”,该路径一则异化商标基本功能,不利于最大化利用商标激活创新的机制;二则与专门法规在价值取向上定位重叠;三则滋生“权利滥用”之土壤。商标法应回归保护“商标区分功能”的价值取向,停止主动认定地理标志,移除或停止适用地理标志商标特殊保护规则,是加强地理标志立法、增强地理标志保护体系协调性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标志 区分功能 商标法 专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面构建商标法律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丽苹 《中国工商管理研究》 2012年第8期19-22,共4页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1983年3月1日起实施。1983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商标法》颁... 1982年8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以下简称《商标法》),1983年3月1日起实施。1983年3月,国务院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商标法》颁布后的30年里,中国的商标法律制度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得以完善。《商标法》分别于1993年和2001年通过了两次修改.目前正在进行第三次修改。《实施细则》则于1988年、1993年及2002年进行了三次修改,目前也正配合《商标法》进行第四次修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社会科学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法律体系 《实施细则》 全国人大常委会 经济 商标法律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标法修改与商标管理课程教学
12
作者 涂修亮 《当代继续教育》 1999年第1期42-43,共2页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颁布、1983年3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如《商标法》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一些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1982年颁布、1983年3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商标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矛盾、新问题。如《商标法》的一些条款,已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需要修改;一些新的内容需要补充;一些原则性的规定需要进一步明确和具体化。而商标管理教材相对滞后的现况,则给商标管理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课题。本文仅就这方面的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商标法颁布以来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商标法颁布15年来,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商标法》为武器,同各种商标违法行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有力地维护了商标所有人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和保证我国商品经济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任用。15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管理 商标法 商标注册 课程教 国际分类 商标代理组织 商标法 注册商标专用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工商行政管理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制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构造研究——兼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相关条款
13
作者 蒋华胜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9-80,共12页
商标法通过拟制方式赋予注册商标以专有权利。注册制度在商标法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注册商标并非当然取得商标权。商标恶意注册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引发法律适用风险。域外国家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规制。... 商标法通过拟制方式赋予注册商标以专有权利。注册制度在商标法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注册商标并非当然取得商标权。商标恶意注册损害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引发法律适用风险。域外国家通过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规制。我国规制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体系在法律规范设置、法律制度安排及法律体系构建方面均有不足。商标法应增设规制商标恶意注册一般条款、商标使用义务、禁止商标权滥用原则、完善保护特定主体民事权利等制度,反不正当竞争法应引入“阻碍竞争”法律条款,民法典应规定滥用商标权或者恶意诉讼的侵权人承担相应法律责任,通过协同保护加强对商标恶意注册的法律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专用权 恶意注册 反不正当竞争法 法律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商标法的域外适用:实施机制、学理解构及我国因应
14
作者 曲星吉 《电子知识产权》 2024年第8期98-114,共17页
作为一种单边主义商标权保护方法,美国商标法的域外适用系以效果原则为理论基础的公法的域外适用,其实施机制包括法律解释、法律适用与裁决执行三个环节。整体而言,虽然宽泛的域外效力、弹性的法律适用标准、执行禁令与权利侵害救济裁... 作为一种单边主义商标权保护方法,美国商标法的域外适用系以效果原则为理论基础的公法的域外适用,其实施机制包括法律解释、法律适用与裁决执行三个环节。整体而言,虽然宽泛的域外效力、弹性的法律适用标准、执行禁令与权利侵害救济裁决等为保护美国商标权人利益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但实则是美国单方面扩张其国内法适用范围的强力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他国主权利益。在当前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进我国知识产权有关法律规定域外适用的进程中,我国必须充分认识到美国商标法域外适用的多面性。一方面,我国当事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通过做好个案抗辩与情况报告准备、建立国际商标风险预警和应急机制以及相互协作等多种举措积极防范美国商标法域外适用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结合我国实际,我国立法、司法和行政机关应协同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商标法域外适用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域外适用 商标法 效果原则 涉外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其他重大不良影响”型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研究——评《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第22条第(三)项
15
作者 周贺微 闫晓倩 《电子知识产权》 2024年第4期57-67,共11页
2023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22条首次将商标恶意注册申请作为一个单独条款加以规定,彰显出修订草案对商标恶意注册申请的消极评价。但是修订草案中第22条第(三)项的规定与第15条“禁用标志”... 2023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其中第22条首次将商标恶意注册申请作为一个单独条款加以规定,彰显出修订草案对商标恶意注册申请的消极评价。但是修订草案中第22条第(三)项的规定与第15条“禁用标志”条款因“不良影响”而交织在一起。厘清修订草案第22条第(三)项与第15条“禁用标志”规定之边界尤为重要。通过对修订草案进行体系分析,将两个条文中的“不良影响”进行含义释明,提出对第22条第(三)项情形的规制路径,是有意义的。且厘清二者之间的关联,有助于进一步释明第22条第(三)项认定为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行为的条件。第22条第(三)项“其他重大不良影响”型恶意申请商标注册行为还应当具有相应的法律规制后果,以加强该规定的约束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他不良影响 其他重大不良影响 商标恶意注册 商标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混淆可能性”——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改草稿》(征求意见稿) 被引量:64
16
作者 彭学龙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0-143,共14页
作为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混淆可能性"既是侵权认定的主要标准,又是商标审查的重要尺度。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商标来说,其权利边界都取决于"混淆可能性";即便是驰名商标,要确定其保护范围也离不开这一基本范畴。尽管... 作为商标法中的基本范畴,"混淆可能性"既是侵权认定的主要标准,又是商标审查的重要尺度。实际上,对于大多数商标来说,其权利边界都取决于"混淆可能性";即便是驰名商标,要确定其保护范围也离不开这一基本范畴。尽管如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主要条款却避开了"混淆"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混淆可能性"的基准性地位,误导商标执法司法。《商标法》第三次修订在即,我国立法机关应遵循商标法制的运行机理,以"混淆可能性"为基准重构商标侵权规范和审查(评审)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淆可能性” 商标法 基本范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修改草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商标法》背景下企业商标注册与合规管理
17
作者 汤皓月 《中国外资》 2024年第16期97-99,共3页
我国商标注册体系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恶意抢注和囤积行为的挑战。《商标法》的关键性修订标志着我国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但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企业、法律实务界和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和持续关注。
关键词 恶意抢注 知识产权保护 法律实务界 商标注册 合规管理 商标法 持续关注 监管部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观设计专利侵权判定中的“商标法基因”
18
作者 姚建军 《电子知识产权》 2024年第12期79-86,共8页
外观设计作为专利的类型之一,其侵权判定应以体现专利“基因”为主。但专利立法中外观设计融进了“商标法基因”,引入了“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的判断。客观上,其侵权判定借鉴了商标法的“混淆理论”,但需结合外观设计的特有框架进行,... 外观设计作为专利的类型之一,其侵权判定应以体现专利“基因”为主。但专利立法中外观设计融进了“商标法基因”,引入了“不相同或者不相近似”的判断。客观上,其侵权判定借鉴了商标法的“混淆理论”,但需结合外观设计的特有框架进行,并从“产品类别”和“设计内容”考察“相同或者近似”;对比外观设计中的“一般消费者”与商标法中的“相关公众”及“创新”与“混淆”模式,说明判定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的“商标法基因”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是酒类外观设计中含有商标字样既是外观设计的“图案”,也是区别商品来源的符号,且外观设计中的“一般消费者”与商标法的“相关公众”发生重合,根本无法剔除“商标法基因”;与其否认外观设计中“商标法基因”的合理性,倒不如回归到“整体观察、综合判断”基本原则上,不必纠结“混淆”或“创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观设计 商标法基因 “一般消费者”与“相关公众” “混淆”与“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标法制四十年观念史述略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琛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57-65,共9页
文章以商标法目的观、商标注册观、商标价值观、驰名商标观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商标法制观的变迁,揭示了这一变迁是一个向商标保护的本旨回归的过程,历史后面的逻辑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段观念史的梳理不仅有益于商标法... 文章以商标法目的观、商标注册观、商标价值观、驰名商标观为例,梳理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商标法制观的变迁,揭示了这一变迁是一个向商标保护的本旨回归的过程,历史后面的逻辑则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段观念史的梳理不仅有益于商标法制的未来发展,对于反思整个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也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商标法目的 商标注册 商标价值 驰名商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体制转型与《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 被引量:11
20
作者 邓宏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3-148,共6页
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次修改以中国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时代大背景,因此,我们应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具体而言,应当涤除计划经济的理念和制度,删... 我国《商标法》的第三次修改工作已全面展开。这次修改以中国经济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时代大背景,因此,我们应站在战略全局的高度,大刀阔斧、锐意改革。具体而言,应当涤除计划经济的理念和制度,删除《商标法》中"加强商标管理"的立法宗旨,将《商标法》调整对象从"注册商标法律关系"回归到"商标法律关系",重构《商标法》中的商标利益平衡机制,从而推动我国《商标法》的现代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体制转型 商标法 第三次修改 商标法的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