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人性化的“失衡”与复归 被引量:3
1
作者 张中原 《中国教育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9,共7页
现代社会的教育人性化实践,往往更注重人性系统的整体考察,忽略了人性系统的内在"失衡"。在教育实践中,出现重性恶轻性善、重社会轻个人、重理智轻情感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教育的非人性化"打破"了人性内在的善性与恶... 现代社会的教育人性化实践,往往更注重人性系统的整体考察,忽略了人性系统的内在"失衡"。在教育实践中,出现重性恶轻性善、重社会轻个人、重理智轻情感的现象,其原因在于教育的非人性化"打破"了人性内在的善性与恶性、共性与个性、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张力与平衡,造成了人性内在维度极端化地畸形发展,使教育人性化难以臻达。鉴于此,教育实践应奠基于人性之上,复归人性内在维度的均衡发展,即超越人性之恶性启蒙善性;着眼人性的共同本性发展其多元个体本性;根植人性的非理性发展其理性。循此路径,教育实践才可能圆融人学旨归,实现教育人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人性化 人性 善性与恶性 共性与个性 理性与非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性假定:作为工具价值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罗明星 《理论月刊》 2003年第7期36-38,共3页
人性假定是一种方法。侧重于工具价值的人性假定与侧重于人文价值的人性论不同,它不寻求人性理论自身的真理性,而是追求人性假定衍生出的社会后果。人性假定是维度与质态的统一。在维度上,人性假定有利己与利他的划界;在质态上,则有善... 人性假定是一种方法。侧重于工具价值的人性假定与侧重于人文价值的人性论不同,它不寻求人性理论自身的真理性,而是追求人性假定衍生出的社会后果。人性假定是维度与质态的统一。在维度上,人性假定有利己与利他的划界;在质态上,则有善与恶的区分。维度与质态的不同整合,构成不同的人性假定模式。人性假定通过经验推度与理性导引来完成,其运作可以从社会与个体两个层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假定 工具价值 善性与恶性 利己与利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王》与《麦田里的守望者》主题意义对比研究
3
作者 李培东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年第12期98-98,共1页
《蝇王》和《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二战后两部重要的文学作品。两位作者呈现了截然不同的现代解构方案和对人性的认识,也反映了两个民族不同的民族心态。
关键词 善性与恶性 现代启蒙 民族心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