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临床3例病理特征并文献复习
1
作者 王荣 许淑霞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 探讨包涵体性纤维瘤病(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脚趾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的方法对脚趾IBF进行检测,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报道及研究。结果 3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 目的 探讨包涵体性纤维瘤病(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患儿脚趾IB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和特殊染色的方法对脚趾IBF进行检测,并复习国内外有关报道及研究。结果 3例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3例病变均位于脚趾;其中2例病变位于单脚趾,1例男性患儿病变为位于两个脚趾融合的肿物,形成具有特征性的“接吻状”改变;类圆形的半球状肿物,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质地硬,均行手术切除,镜下表现为真皮层内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呈片状、束状交织排列,部分细胞胞浆内可见小圆形嗜酸性包涵体,细胞间为较致密的胶原纤维,与周围组织界限欠清。梭形细胞免疫组化Vimentin、Desmin、SMA均呈阳性表达,S100,CD34,β-catenin均呈阴性表达,Ki67低表达,特殊染色Masson可见嗜酸性包涵体胞浆嗜酸性,呈现红色、PAS阴性。结论 IBF是一种罕见但具有特征性临床及镜下表现的良性肿瘤,组织下形态为真皮层内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间质为致密的胶原纤维以及特征性的嗜酸性包涵体。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有助于明确诊断,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的治疗方法,总体预后较好,局部复发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趾肿瘤 纤维性肿瘤 嗜酸性包涵体 MASSON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
作者 顾兵 胡刚 张颖冬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3年第2期121-123,共3页
关键词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 帕金森病 PD 嗜酸性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脑炎为主要表现的成人散发性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研究
3
作者 周谦武 孔令恩 +1 位作者 郭琪瑜 邱金华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24年第3期283-287,294,共6页
目的旨在探讨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5例NIID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基因检测和皮肤活检病理... 目的旨在探讨散发成年型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Neuronal intranuclear inclusion disease,NIID)的临床和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5例NIID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基因检测和皮肤活检病理表现。结果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平均发病年龄(59.6±12.9)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意识改变、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头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显示广泛的脑白质高信号,部分患者伴有其他脑部异常如脑萎缩、脑积水、脑微出血等;基因检测发现5例患者均存在NOTCH2NLC基因GGC重复变异,拷贝数超过40次;电镜下发现个别细胞核内有细纤维丝样的低密度包涵体;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显示少许汗腺细胞核内有嗜酸性和泛素P62阳性的包涵体,符合NIID病理特征。4例患者以病变累及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及内脏器官为主,主要病理改变为神经元核内嗜酸性透明包涵体形成。5例患者均进行了脑脊液检查显示,患者脑脊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数量均明显增加,1例患者脑脊液中细胞数量、蛋白质水平升高,即其疾病的发生可能与自身免疫性脑炎相关。其余诊疗无特殊。结论NIID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受累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特征性和基因检测敏感性高等特点;基因检测和皮肤病理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必要手段,也是探索其发病机制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核内包涵 NOTCH2NLC基因 脑白质高信号 嗜酸性包涵体
原文传递
大骨节病病儿血浆致培养兔软骨细胞损伤实验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毕华银 曹峻岭 +2 位作者 王治伦 陈静宏 杨少毅 《中国地方病防治》 CAS 2001年第6期331-333,F003,共4页
目的 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 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 目的 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 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应的致病因子。结果 实验组部分细胞的核染色质颗粒间出现淡紫红色小点状物、伴点状物周围染色质溶解,直至整个胞核转化为青灰均质的大团块;更后,团块内出现嗜酸性斑块、团块外出现环状体。电镜下见实验组细胞核内众多染色质溶解小灶、各小灶内有直径75~83nm的病毒核衣壳,呈外形六角、核心中空。结论 以KBD病儿血浆诱发出的培养软骨细胞的光镜下病变与KBD尸骨软骨细胞的B型凝固性坏死完全相同,实验复制出KBD的培养软骨细胞病变模型;病变的原因是来自KBD病儿血浆、继之出现于实验组病变细胞核内的某病毒;KBD病儿血浆内的病毒可能就是KBD的致病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血浆 软骨细胞 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病毒核衣壳 病毒血症 KB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NCA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 被引量:7
5
作者 潘凤华 丁新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1-233,共3页
帕金森病(PD)在我国是仅次于Alzheimer病(AD)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老年人的发病率为2%。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的异常;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及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 帕金森病(PD)在我国是仅次于Alzheimer病(AD)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65岁老年人的发病率为2%。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及姿势、步态的异常;病理特征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丢失及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路易小体(LB)的形成。PD大多数是散发病例,家族性发病〈10%,遗传因素在家族性PD的发病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共识。然而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散发性PD发病是环境因素而不是遗传因素在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基因多态性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Alzheimer病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家族性发病 嗜酸性包涵体 遗传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synuclein在帕金森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韩威 张颖 +1 位作者 杜丹华 胡林森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01-504,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进行性缺失和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一直以来认为PD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随着家族性PD致病基因α-synuclein的发现,对PD...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变性疾病,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慢性进行性缺失和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Lewy体)形成为病理特征。一直以来认为PD是环境因素引起的,随着家族性PD致病基因α-synuclein的发现,对PD的认识不断地加深,目前认为环境和遗传因素在PD的发生、发展中共同起作用。聚集的α-synuclein是PD和Lewy体痴呆以及其他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共有的特征,但是其致病作用还不清楚。近年来对α—synuclein的结构、功能和聚集的研究可能为我们对PD的认识提供新的见解。现就相关问题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SYNUCLEIN 帕金森病 病发病机制 Lewy痴呆 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DISEASE 神经变性疾病 嗜酸性包涵体 环境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法祥 彭国光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06年第4期199-202,共4页
关键词 病发病机制 帕金森病 PARKINSON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黑质致密部 LEWY小 嗜酸性包涵体 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软骨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被引量:15
8
作者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3期5-7,110,F003,共5页
对 16例尸检档案骨检材料就大骨节病 ( KBD)软骨坏死 ,特别对软骨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做光镜观察 ,为该病病因研究寻找有用线索。结果发现 ,软骨细胞凝固性坏死可表现为在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完全不同的 A、B两型 :A型坏死的细胞胞体常... 对 16例尸检档案骨检材料就大骨节病 ( KBD)软骨坏死 ,特别对软骨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做光镜观察 ,为该病病因研究寻找有用线索。结果发现 ,软骨细胞凝固性坏死可表现为在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完全不同的 A、B两型 :A型坏死的细胞胞体常较大、轮廓略不清 ,胞质红染、内含空泡较多 ,胞核固缩、碎裂继而溶解消失 ,胞核从不红染 ;B型者胞体小、轮廓清 ,胞质内空泡少、中度红染 ,胞核增大、核内出现淡紫红色点状物伴其周染色质溶解 ,直至胞核转化为淡褐色均质的大圆团 ,其后圆团内出现嗜酸性斑块 ,圆团外出现环状体。软骨细胞 B型凝固性坏死对 KBD的病理改变可能有特异性 ,其坏死原因可能是某特异病毒感染 ,深层的软骨坏死可能是骨髓血细胞病变向软骨内扩散继发出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软骨坏死 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 嗜酸性包涵体 病毒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TP13A2基因与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丹 李沛珊 +2 位作者 李艳霞 高华 杨新玲 《新疆医学》 2018年第5期478-483,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当今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在1987年首先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因而得名。该病在60-65岁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5%-1%,而在80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当今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由于英国医生James Parkinson在1987年首先对该疾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因而得名。该病在60-65岁人群中发病率约为0.5%-1%,而在8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上升至1%-3%。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脱失和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A2基因 PARKINSON 多巴胺能神经元 阿尔茨海默病 LEWY小 嗜酸性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 2001年第4期18-20,共3页
有关大骨节病 (KBD)有无骨髓坏死病变一直存有争议 ,为全面认识 KBD的病理变化 ,在光镜下复查了本所尸检档案 2批共 1 6例的骨切片 ,1 4例的各系幼稚造血细胞及各类成熟白细胞有形态特异的坏死病变 :早期 ,在细胞核染色质粒之间出现多... 有关大骨节病 (KBD)有无骨髓坏死病变一直存有争议 ,为全面认识 KBD的病理变化 ,在光镜下复查了本所尸检档案 2批共 1 6例的骨切片 ,1 4例的各系幼稚造血细胞及各类成熟白细胞有形态特异的坏死病变 :早期 ,在细胞核染色质粒之间出现多数细微的红、淡红或淡褐色点状物伴染色质溶解 ;其后 ,点状物相互融合增大 ,直至形成大的均质的圆形或多角形的核内包涵体 ,包涵体多为红 (嗜酸 )或淡褐色 ,亦有呈半透明毛玻璃状 ,残留染色质呈片块状或窄带环边集于核膜直下 ;最终 ,整个核转化为均质的大团块 ,病变早期相应胞质的病变常不明显 ,坏死病变呈弥散单个细胞性或呈片状、小灶性分布。 KBD骨髓血细胞坏死病变确实存在 ,其坏死细胞形态对 KBD有特异性 ,骨髓血细胞坏死的原因可能是某特异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骨髓血细胞坏死 嗜酸性包涵体 病毒性病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病因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毕华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817-822,共6页
目的寻找并认定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病因。方法复查本所KBD剖检档案16例的骨切片。光镜观察KBD患儿末梢血涂片中白细胞的病变,电镜观察患儿白细胞的超微病变。观察KBD患儿血浆引发培养兔软骨细胞损伤的实验结果。结果KB... 目的寻找并认定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病因。方法复查本所KBD剖检档案16例的骨切片。光镜观察KBD患儿末梢血涂片中白细胞的病变,电镜观察患儿白细胞的超微病变。观察KBD患儿血浆引发培养兔软骨细胞损伤的实验结果。结果KBD剖检例的软骨细胞、骨髓血细胞及KBD患儿的白细胞,这三类细胞病变的特征及其全过程完全一致,均显示特异的凝固性坏死,细胞核增大,核内出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嗜酸性(红色)包涵体,伴随以细胞核染色质的溶解减少;若病变持续恶化进展,则整个细胞核可转化成一个红染的大团块;其后出现该包涵体的后续性系列变化;细胞体缩小,细胞质红染。患儿血浆引发培养兔软骨细胞复制出等同于剖检例软骨细胞特异坏死病变的细胞模型,且在其细胞核内检可见病毒核衣壳。在患儿白细胞的核内亦可见相同的病毒核衣壳。在剖检例的骨髓内可见充血、水肿、纤维素渗出,造血主质和骨小梁的灶性坏死以及骨髓纤维化等。结论在KBD剖检例病变的软骨细胞和骨髓血细胞的核内及KBD病患儿末梢血白细胞的核内均显示相同的包涵体形成;包涵体形成是病毒杀细胞性感染最为熟知的病理形态学结果;特别是以KBD患儿血浆作用于培养软骨细胞所出现的阳性实验结果,均提示该三类细胞坏死的病因理应是两次检出的同一病毒,该病毒就应是KBD的病因。剖检例的骨髓内有急性骨髓炎伴发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KBD是该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软骨病变、骨髓病变和血液病变都仅是其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毒病因 病毒核衣壳 嗜酸性包涵体 软骨病变 全身性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与帕金森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敏 马建华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12年第1期10-11,共2页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1]以及大脑中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的改变。临床症状通常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2]。虽然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已...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大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点主要是黑质致密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缺失[1]以及大脑中嗜酸性包涵体(路易小体)的改变。临床症状通常包括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和运动迟缓等[2]。虽然P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已经被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相关性 糖尿病 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多巴胺能神经元 病理生理学机制 嗜酸性包涵体 黑质致密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骨节病病毒病因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 2008年第6期7-9,F0002,共4页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对笔者等近年来撰写的KBD有关病毒病因的多项研究报告做了综合性论证。就笔者研究所见KBD有三类细胞坏死:(剖检材料上的)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和骨髓血细胞坏死及(KBD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三者坏...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对笔者等近年来撰写的KBD有关病毒病因的多项研究报告做了综合性论证。就笔者研究所见KBD有三类细胞坏死:(剖检材料上的)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和骨髓血细胞坏死及(KBD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三者坏死细胞的核内都有嗜酸性包涵体,且三者坏死的形态改变及其演化过程相同又都有KBD病理特异性。据此笔者认为,三者细胞坏死可能是由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在KBD病儿的坏死白细胞核内找出病毒核衣壳的结果,已使白细胞坏死是由某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一假设得到验证。作为关键病变,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可能也是由引起白细胞坏死的该病毒的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即该病毒可能就是KBD的病因。后一假设已得到体外实验结果的强有力支持:实验中该病毒已诱发培养软骨细胞出现与人类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相一致的特异病变。有关KBD病毒病因假设的结论性评价,有待后继更多工作来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骨节病 病毒 病毒病因 嗜酸性包涵体 白细胞坏死 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少玫治疗多系统萎缩经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琳 陈少玫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第7期893-894,共2页
陈少玫为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30余载,擅长中医脑病的治疗,现将其治疗多系统萎缩的经验介绍如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原因未明的侵犯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陈少玫为厦门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临床、教学30余载,擅长中医脑病的治疗,现将其治疗多系统萎缩的经验介绍如下。多系统萎缩(multiple system atrophy,MSA)是原因未明的侵犯锥体外系、锥体系、小脑、自主神经系统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小脑性共济失调、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不全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病因尚未明确。MSA的确诊靠病理组织学证实,病理学标志是在神经胶质细胞浆内发现嗜酸性包涵体[1]。诊断上以临床诊断为主,发病早期易与PD、ILOCA等疾病混淆,鉴别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目前治疗以对症为主,缺乏特异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系统萎缩 治疗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小脑性共济失调 自主神经系统 帕金森综合征 嗜酸性包涵体 外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乳鼠流行性腹泻病原学临床病学及病理学初步研究
15
作者 魏强 吴小闲 +5 位作者 贾瑞胜 施慧君 宋怀燕 洪瑞珍 王珑 张呈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1991年第2期71-72,共2页
本所实验动物繁殖场从1985年到1990年曾发生数次大鼠的乳鼠流行性腹泻,临床发病与小鼠EDIM相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临床病学:临床以7~15日龄乳鼠发病,腹泻以第3、4d为重,持续1周左右,后期可出现粪便干燥,阻塞肛门,影响... 本所实验动物繁殖场从1985年到1990年曾发生数次大鼠的乳鼠流行性腹泻,临床发病与小鼠EDIM相似,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研究。 一、临床病学:临床以7~15日龄乳鼠发病,腹泻以第3、4d为重,持续1周左右,后期可出现粪便干燥,阻塞肛门,影响动物发育。对840只大鼠繁殖群在急性腹泻期间1~4胎乳鼠发病率。死亡率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第一胎乳鼠的窝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胎次。第一胎和第四胎乳鼠的病死率略高于其它胎次。本病的发生来势较凶猛,传染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流行性腹泻 大鼠 临床发病 胎次 繁殖群 四胎 发生数 动物繁殖 嗜酸性包涵体 实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鼠流行性腹泻研究概况
16
作者 魏强 吴小闲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92年第1期21-23,共3页
乳鼠流行性腹泻(EDIM)是开放饲养小鼠的乳鼠常见疾病,早在1947年,Cheever等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实验乳鼠所发生的流行性腹泻。其特点为2周龄乳鼠发生急性腹泻,患病率高,传染性强,但死亡率相对较低。1957年Kraft认为本病致病原是病毒。1963... 乳鼠流行性腹泻(EDIM)是开放饲养小鼠的乳鼠常见疾病,早在1947年,Cheever等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实验乳鼠所发生的流行性腹泻。其特点为2周龄乳鼠发生急性腹泻,患病率高,传染性强,但死亡率相对较低。1957年Kraft认为本病致病原是病毒。1963年又经Adams用电镜观察证实,起名为乳鼠流行性腹泻病毒。病毒形态与引起牛、猴、猪和羊等腹泻的轮状病毒(Rotavirus,RV)相似,以后证明它与这些RV有血清学关系,定名为小鼠轮状病毒(MRV)。由于其基因组由双股RNA组成,归为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最近,有资料表明,我国也有许多品系乳鼠发生由MRV引起的EDIM。一、病原学MRV形态为典型RV。完整MRV直径75—80nm,缺乏外膜的不完整MRV直径约为65nm左右。它在56℃或60℃半小时内仍具感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鼠流行性腹泻 病毒形态 血清学 呼肠孤病毒科 局部抗 ROTAVIRUS 嗜酸性包涵体 腹泻症状 被动保护 结构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所鼠痘的流行及预防
17
作者 王玉玺 薄文学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1990年第1期53-54,共2页
我所动物室曾于1983、1984连续2年爆发鼠痘流行,给科研、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一、流行情况 (一)建群和发病:1983年6月25日,相继从上海和北京引进BALB/c系鼠72只,N:NIH系鼠64只。两品系饲养在同一房间。9天之内,BALB/c群中有32只病死,症... 我所动物室曾于1983、1984连续2年爆发鼠痘流行,给科研、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一、流行情况 (一)建群和发病:1983年6月25日,相继从上海和北京引进BALB/c系鼠72只,N:NIH系鼠64只。两品系饲养在同一房间。9天之内,BALB/c群中有32只病死,症状为厌食,逆毛,精神萎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痘 免疫酶组织化学 动物室 接种鸡胚 皮肤丘疹 嗜酸性包涵体 病理学诊断 病理组织学诊断 眼结膜 免疫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氧化应激发病机制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俊鹏 杨新玲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3期292-295,共4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僵直和运动减少为典型临床表现,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nigraparscompacta,SNpc)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 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僵直和运动减少为典型临床表现,黑质致密区(substantianigraparscompacta,SNpc)多巴胺(Dopamine,DA)能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及尾状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发病机制 氧化应激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黑质纹状 嗜酸性包涵体 神经元变性 中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脑膜瘤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立英 祁晓莉 许春伟 《临床与病理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1220-1226,共7页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secretory meningioma,S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5例S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组织化学PAS染色及免疫表型特点。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30~74(... 探讨分泌型脑膜瘤(secretory meningioma,SM)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回顾性分析5例SM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病理形态学特征、组织化学PAS染色及免疫表型特点。5例患者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为30~74(平均51.4)岁。发生在小脑蚓部1例,右额颞部1例,前颅窝底部、右大脑镰部多发占位1例,左、右大脑镰旁各1例。光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圆形或卵圆形,漩涡状排列,细胞大小比较一致,胞质丰富淡染,界限不清;肿瘤细胞核较大,圆形或卵圆形,核膜清晰,部分细胞核染色质边集,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胞质内可见大小不等、单个或成簇分布的嗜酸性包涵体,包涵体周围有明显空晕。嗜酸性包涵体PAS染色阳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全部病例肿瘤细胞EMA、Vimentin、PR阳性、嗜酸性包涵体及少量周围细胞CK-pan(AE1/AE3)、CEA呈阳性,S-100、CD34、GFAP、Oligo-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1%~3%。5例病理诊断均为SM,WHO I级。术后随访20~120(平均67.8)个月,均未见复发或转移。SM十分少见,具有独特的病理形态学特征及免疫表型,临床分期比较低,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分泌型 嗜酸性包涵体 病理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检测脑铁含量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
20
作者 陈晓鹏 崔桂云 沈霞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9-391,共3页
帕金森病(PD)是中老年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征是黑质致密区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伴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即Lewy小体形成,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破坏及尾状核、壳核中多巴胺含量减少。
关键词 帕金森病 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铁含量 磁共振 黑质纹状 应用 检测 嗜酸性包涵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