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皮病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1例 被引量:4
1
作者 庞晓文 赵广 +1 位作者 王海林 李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34-334,共1页
报告 1例老年男性患者 ,因嗜酸细胞增多性皮病治疗不当致红皮病 。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一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袁现政 魏世娟 +3 位作者 高菲 邓晓彤 司晓青 高敏虹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5年第1期60-63,共4页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55岁,左侧枕部头皮赘生物偶伴瘙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凸向管腔,呈“墓碑状”...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少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上易误诊。本文报告1例,患者,女,55岁,左侧枕部头皮赘生物偶伴瘙痒半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细胞核凸向管腔,呈“墓碑状”;管周淋巴细胞等炎细胞浸润,未发现嗜酸性粒细胞。予以手术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 不规则血管 细胞增生 墓碑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化内镜联合病理学检查对黏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价值
3
作者 任衬 李伟 +2 位作者 袁凤梅 苏亚影 崔国倩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16-119,共4页
探讨基于黏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中,行消化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相关内容,评价其诊断意义。方法 择选研究地址为本医院,选取在2022年1月及至2023年12月内就诊的100例疑似为黏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患作为检查对象,均... 探讨基于黏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中,行消化内镜及病理学检查相关内容,评价其诊断意义。方法 择选研究地址为本医院,选取在2022年1月及至2023年12月内就诊的100例疑似为黏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病患作为检查对象,均采取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统计显示,100例疑似为黏膜病变型EGE中,临床综合诊断阳性占据78例(占比78.00%),阴性占据22例(占比22.00%);经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检出阳性为76例(含误诊2例),阴性数据为22例(含漏诊2例)。计算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诊断效能,显示其灵敏度为97.44%、特异度为90.91%、准确度为96.00%;消化道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的灵敏度与金标准对比显示,无统计性差异(P>0.05),特异度、准确度与金标准比较,存在统计系意义(P<0.05)。结论 基于黏膜病变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诊断中,行消化内镜+病理学检查相关内容,可得到较高的灵敏度,为临床提供可靠线索,临床还需结合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诊断,得到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胃肠炎 黏膜变型 消化内镜 理学检查 诊断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与特应性皮炎的鉴别诊断及疗效评估研究
4
作者 李校荣 王文娟 李承新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753-757,769,共6页
背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a syndrome,HES)是一组以血液和(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异常增多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皮炎瘙痒性疾病,其中特别需与特应性皮... 背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a syndrome,HES)是一组以血液和(或)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异常增多为特征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或误诊为其他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皮炎瘙痒性疾病,其中特别需与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进行鉴别诊断。目的评估外周血EOS计数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与特应性皮炎鉴别中的作用。方法2015年1月—202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皮肤科收治的诊断明确的HES和AD患者为样本,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并评估外周血EOS的鉴别诊断效能。2023年6—12月收治的诊断明确的HES患者和外周血EOS计数>0.5×10^(9)/L的AD患者为后续研究对象,比较二者非激素系统治疗2周内外周血EOS计数变化趋势。结果HES组58例,男49例,女9例,中位年龄46(IQR:23~67)岁;AD组133例,男74例,女59例,中位年龄55(IQR:38~69)岁;HES组患者年龄更大、男性比例更高(P<0.05)。HES组中位白细胞计数[M(IQR):10.78(8.97~13.75)×10^(9)/L vs 6.61(5.44~8.55)×10^(9)/L]和中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M(IQR):3.29(1.77~5.15)×10^(9)/L vs 0.60(0.35~1.05)×10^(9)/L]均高于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S鉴别AD诊断预测模型的ROC曲线结果提示:EOS鉴别诊断最佳阈值为1.52×10^(9)/L,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91.8%。后续研究中10例HES患者,治疗前EOS均值(4.51±1.22)×10^(9)/L,给予2周非激素系统治疗,治疗后EOS均值(5.56±1.31)×10^(9)/L,无显著下降趋势。10例AD患者,经非激素系统治疗后第4~8天外周血EOS可降至正常水平(<0.5×10^(9)/L),下降程度平均值为(72.10%±17.12%)。结论HES和AD患者外周血EOS计数分布范围不等,且大部分AD患者给予非激素系统治疗后短期内外周血EOS计数可显著下降,可为HES与AD初步鉴别诊断提供参考,迅速启动干预治疗,对HES在不可逆的器官损伤发生之前减少EOS浸润,进而降低器官损伤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 特应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非激素系统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疗效观察
5
作者 张秋华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953-956,共4页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菏泽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H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糖皮质激素结合中... 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联合放血疗法治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4月—2023年4月在菏泽市中医医院治疗的60例H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予以糖皮质激素结合中医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予以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25 d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严重程度[采用特应性皮炎严重程度指数(SCORAD)评估]、外周血EOS计数,并随访6个月记录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29/30)、83.3%(25/3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CORAD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外周血EOS计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复发率为6.7%(2/30)、33.3%(10/3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放血疗法治疗HED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病情,明显降低外周血EOS计数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激素 放血疗法 酸性粒细胞增多 外周血酸性粒细胞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扭扭 史利卿 +1 位作者 季坤 马建岭 《环球中医药》 CAS 2019年第2期228-229,共2页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吸入到气道内的曲霉发生变态反应,继而引起支气管、肺部损害的临床疾病,ABPA同时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临床较为罕见,治疗比较棘手。中医文献对本...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llergic bronchopulmonary aspergillosis,ABPA)是机体对吸入到气道内的曲霉发生变态反应,继而引起支气管、肺部损害的临床疾病,ABPA同时合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临床较为罕见,治疗比较棘手。中医文献对本病并无记载,临床报道亦较少,所以制定有效且疗效显著的方案尤为重要。本文针对患者长期发热、皮疹,辨证脾虚湿蕴,血虚风燥夹瘀,以补中益气汤合四物汤加减,健脾祛湿,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疗效显著,期待为该病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支气管肺曲霉菌 酸性粒细胞增多 中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反复发病1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巫毅 金外淑 +2 位作者 周玉华 郑海波 包宝龙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8年第9期755-756,共2页
关键词 反复发 粒细胞增多 酸性 弥漫潮红 临床资料 中药治疗 呼吸困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疾病(EGPA)患者的护理需求与个性化护理计划的效果评估
8
作者 戴妹 《护理学》 2024年第11期1592-1597,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疾病(EGPA)患者的护理需求,并探讨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方法: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70名EGP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肺疾病(EGPA)患者的护理需求,并探讨个性化护理计划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方面的有效性。方法:2023年6月至2024年8月,采用随机数表法选取70名EGP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名。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计划,包括多学科团队合作、药物管理、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等。对照组接受标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FEV1、FVC)、神经功能(NIHSS评分)和生活质量(SGRQ评分)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的FEV1、FVC、NIHSS评分和SGRQ评分均有显著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Objective: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to assess the care needs of patients with 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 (EGPA) and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alized care plans in improving lung func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Methods: From June 2023 to August 2024, 70 EGPA patients were select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5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implemented individualized care plan, including multidisciplinary teamwork, medication management, psychological support and health educatio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standard care. Pulmonary function (FEV1, FVC), neurological function (NIHSS score), and quality of life (SGRQ score) were evaluated in both groups. Results: FEV1, FVC, NIHSS and SGRQ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Personalized nursing pla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lung function, neurological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EGPA patients, and provide a valuabl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of EGPA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肺疾 化护理 肺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现为红皮病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9
作者 张莉 赵庆利 +1 位作者 张连玉 赵广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7,共2页
关键词 临床表现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肤病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承新 《皮肤病与性病》 2013年第6期328-330,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是一种多功能粒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和分泌T立细胞趋化因子参与获得性免疫反应,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通过释放毒性颗粒、线粒体DNA等介导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通常与皮肤、呼吸道及胃肠道的疾... 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是一种多功能粒细胞,可以作为抗原提呈细胞和分泌T立细胞趋化因子参与获得性免疫反应,也可以作为主要的效应细胞通过释放毒性颗粒、线粒体DNA等介导组织损伤和功能紊乱,通常与皮肤、呼吸道及胃肠道的疾病密切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约占1%~3%,其异常主要表现为绝对计数和相对比例的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EOS绝对计数大于0.5×10^9/L,可分为轻度(0.5~1.5×10^9/L)、中度(1.5~5.0×10^9/L)和重度(5.0×10^9/L)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粒细胞增多 鉴别诊断 获得免疫反应 细胞趋化因子 抗原提呈细胞 线粒体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红皮病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1例
11
作者 牛红喜 卫风蕾 +3 位作者 时雪梅 任杰 闫铭军 耿龙 《皮肤病与性病》 2014年第3期180-181,共2页
1临床资料 患并女,51岁,以“四肢红斑丘疹伴痒反复发作1年,加重2月”于2011年11月2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散在的红丘疹伴痒,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 临床表现 红斑丘疹 临床资料 反复发作 四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食感染广州管圆线虫蜗牛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1例
12
作者 户梦婷 张栋 +8 位作者 贾沛瑶 陆旻雅 周梦兰 郭佳钰 苏慧婷 高羿 席婧媛 朱华栋 杨启文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3-1467,共5页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 本文报道1例生食蜗牛10 d后出现持续发热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男性病例。结合临床表现、流行病史及病原学检测结果,诊断为广州管圆线虫病。予以阿苯达唑驱虫、地塞米松抗炎治疗后康复。本文梳理该患者的诊疗历程,并结合文献复习,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 寄生虫 酸性粒细胞增多脑膜炎 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1例
13
作者 贺亚杰 李琛 +4 位作者 聂磊 李小燕 郭伟 陈栋 张银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9期1718-1720,共3页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 患者女,56岁,头皮结节伴痒30 a,再发2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层血管增生,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管壁增厚,血管周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少许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诊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治疗:激光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红皮病为临床表现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一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贝贝 闵仲生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9年第7期425-428,共4页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全身红斑、脱屑、瘙痒9年,泛发性红斑反复发作4年”于2018年6月8日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躯干红斑,伴瘙痒,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经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随后病情反复,偶起新...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全身红斑、脱屑、瘙痒9年,泛发性红斑反复发作4年”于2018年6月8日入院。患者9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四肢、躯干红斑,伴瘙痒,至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湿疹”,经治疗后好转(具体用药不详),随后病情反复,偶起新疹,未予重视。4年前无明显诱因皮疹突然增多,并融合成片,局部脱屑,瘙痒症状加重,外院诊断“红皮病”,查嗜酸粒细胞百分比30.3%,嗜酸粒细胞计数 2.60 ×10^9/L,予甲泼尼龙40 mg/d输液治疗三天,病情有所好转,停药后皮疹复起。当地医院查骨髓细胞形态学:各阶段嗜酸性细胞核比例增高,杆状核比例减低,各阶段细胞形态大致正常,提示嗜酸细胞增多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表现 粒细胞计数 骨髓细胞形态学 细胞增多 情反复 输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尹锐 刁庆春 +1 位作者 王鲁 钟白玉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4-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 目的 探讨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我科 195 0~ 1999年期间所诊治的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的 7名患者的病理标本重新切片 ,进行病理学上的分析。结果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在病理学上有其特征 ,形态学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①真皮内大量毛细血管增生 ;②血管内皮细胞增生肿大 ,似“墓碑”状突入血管腔 ;③病变处有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混合浸润。结论 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血管淋巴样增生是一种良性局限性血管增生 ,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熟悉这一疾病的组织学改变对避免误诊为其他类似疾病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淋巴样增生 临床表现 理改变 ALHE 少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媛 陶艳霞 +2 位作者 万屏 刘彤云 何黎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3-144,146,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5.4∶1,平均发病年龄...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案,加强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32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32例患者中的男女比例为5.4∶1,平均发病年龄59.63岁;均仅有皮肤损害及血液系统异常。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较为敏感,雷公藤多甙、沙利度胺和甘草制剂合用有一定疗效。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好发于老年男性患者,糖皮质激素为其主要治疗药物,雷公藤多甙、沙利度胺和甘草制剂合用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7
作者 于长平 周盛基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9-451,共3页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轻型或此疾病谱的良性端,它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后释放入外周血,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趋化作用集聚于组织中,然后通过多种细胞因...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的轻型或此疾病谱的良性端,它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皮肤病。骨髓中嗜酸性粒细胞增生后释放入外周血,通过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和趋化作用集聚于组织中,然后通过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而活化,并引起促炎症效应和组织的破坏。目前应用最多的HED诊断标准仍然是:符合Chusid于1975年制定的HES的标准,但仅有皮肤损害而无明显内脏损害。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HED的首选药物。对于累及心、肺、肝和肾等脏器者要按照HES治疗方案对其尽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因学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苏飞 曾跃平 晋红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皮肤损害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HED组),其他类型的HES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进一步认识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HE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仅出现血液系统异常及皮肤损害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HED组),其他类型的HES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和临床疗效。结果:HED组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4.71±11.43)岁,明显晚于对照组[(33.65±13.19)岁](P<0.01),其首发症状均表现为瘙痒性皮炎。该组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HED可能为HES的一个预后较好的亚型,多见于老年男性患者。该病患者宜尽量明确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以利于确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而控制疾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粒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力 严煜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549-551,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8月该院30例HE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30例患者男女比为1.73∶1,平均年龄55.2岁。皮损特点为泛发性及多形性损害,伴剧痒。血...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HED)的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011年1月—2015年8月该院30例HE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30例患者男女比为1.73∶1,平均年龄55.2岁。皮损特点为泛发性及多形性损害,伴剧痒。血常规和骨髓细胞学均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层见以嗜酸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在口服抗组胺药物基础上,予单用小、中剂量糖皮质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抗组胺药为HED治疗首选药物,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 粒细胞 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mura病、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和肾损伤发生于同一病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韫宏 尹洪芳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5-407,共3页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 目的:报道1例少见的同时合并Kimura病和血管淋巴样增生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ALHE)的患者,并有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导致的肾病综合征;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总结。方法:对患者的活检标本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以及电镜检查。结果:患者为37岁男性,5年来反复发作皮疹、皮肤结节、颈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和肾病综合征,经病理检查证实,肿大的淋巴结为Kimura病,皮下结节为ALHE,肾病变为微小病变性肾小球病。结论:Kimura病和ALHE可能是同一种疾病的不同病理表现,并可合并肾小球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IMURA 血管淋巴样增生 粒细胞增多 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