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3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1
作者 詹明烺 姜林娣 刘云 《复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7-82,共6页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 目的描述并总结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2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诊治的33例EGPA患者,诊断参照199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ACR)关于EGPA的分类标准,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转归等。结果33例EGPA患者中男性22例(66.7%),女性11例(33.3%),确诊时平均年龄(47.42±15.83)岁。首诊科室以风湿免疫科(23例,69.7%)为主,其次是呼吸内科(6例,18.2%)。临床表现以皮肤受累最多见(皮疹、溃疡、坏疽和梗死,23例,69.7%),其次为哮喘(17例,51.5%)、浸润性肺炎(14例,42.4%)、周围神经病变(9例,27.3%)、血栓形成(9例,27.3%)。所有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平均数为(3.43±3.52)×10^(9)/L,有8例(24.2%)患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和ANCA阴性患者相比,ANCA阳性患者伯明翰血管炎活动度评分(Birmingham Vasculitis Activity Score,BVAS)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显著升高,肾脏受累更常见(P<0.05)。32例(97%)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11例(33.3%)患者使用过生物制剂或托法替尼治疗,6例接受托法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有5例获得了疾病缓解。结论EGPA临床表现多样,ANCA阳性患者疾病活动性更高,应建立多学科的EGPA诊疗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egpa)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ANCA) 托法替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ANCA在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分类中的价值
2
作者 刘怡彤 程蕴琦 +3 位作者 彭敏 张婷 杨沛然 施举红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10-118,共9页
目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中以血管炎为主要特征和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两种亚型分类标准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EGPA两种亚型的准确、简明分类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 目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中以血管炎为主要特征和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两种亚型分类标准尚未明确,本研究探讨EGPA两种亚型的准确、简明分类方式。方法回顾性收集2000年1月—2023年11月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全科医学科、风湿免疫科等多科确诊的EGPA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根据单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ANCA与组织病理活检结果相结合以及MIRRA标准三种分类方法分为不同的阳性组和阴性组,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245例患者。根据ANCA结果分类时,阳性组51例,阴性组194例,相较于阴性组,阳性组患者的年龄(60.9比55.4)、NEUT%(59.12比51.87)、PLT(312.94比264.64)、ESR(55.40比27.62)、CRP(46.51比23.57)均较高,上述指标均达显著统计学意义;阳性组肾脏系统(47.1%比25.8%)和神经系统(72.5%比58.2%)的受累比例也显著高于阴性组。根据ANCA结果和组织病理活检结果分类时,阳性组88例,阴性组157例,两组间的分析结果与第一种分类方法一致。根据MIRRA标准分类时,MIRRA标准组患者161例,MIRRA非标准组患者84例,MIRRA标准组的NEUT%(55.39比49.58)显著高于MIRRA非标准组,而LY%(18.57比21.30)和HGB(128.80比136.36)显著低于MIRRA非标准组。结论根据ANCA结果可将EGPA患者分为血管炎亚型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亚型;尽管ANCA联合组织病理活检结果也可明确区分血管炎亚型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亚型,但由于病理活检存在风险,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评估;而MIRRA标准不能准确区分两类亚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 MIRRA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误诊为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鸟分枝杆菌复合群肺病一例
3
作者 高瑞月 王政 安立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5-489,共5页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枝杆菌,迄今已鉴定190余种^([1])。由于其表面富含脂质外膜,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intra...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除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所有分枝杆菌,迄今已鉴定190余种^([1])。由于其表面富含脂质外膜,自然界中无处不在。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 avium-intracellular complex,MAC)是NTM肺病中最常见的菌种之一^([2]),常罹患于有基础肺疾病或免疫抑制的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 变应肉芽 细胞 分枝杆菌 误诊 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酷似吉兰-巴雷综合征的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刘晓东 徐平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415-416,共2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男女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的、少见的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男女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病因尚不明确,主要表现为外周血及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浸润,导致中小血管发生坏死性肉芽肿性炎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 血管 变应肉芽 细胞 吉兰-巴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辅助诊断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5
作者 王春苗 龚彩平 +2 位作者 杨玉静 崔文浩 葛艳芬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10期1238-1240,共3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上罕见,常被误诊。目前国内外对EGPA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基因组学等认识不足,大多数研究是关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临床上罕见,常被误诊。目前国内外对EGPA的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基因组学等认识不足,大多数研究是关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1-3]。EGPA患者突出的实验室检查特征是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和计数显著升高,受累组织活检结果可见血管炎和血管周围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活检结果 外周血细胞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辅助诊断 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 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例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高懿卓 王翠红 +1 位作者 叶蕊 赵立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68-370,共3页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确诊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受累多见,占85.71%;病程中哮喘占85.71%,鼻窦炎占96.15%,神经系统受累占81.48%,皮肤受累占54.29%,消化系统受累占25.71%,... 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35例确诊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首发症状以呼吸系统受累多见,占85.71%;病程中哮喘占85.71%,鼻窦炎占96.15%,神经系统受累占81.48%,皮肤受累占54.29%,消化系统受累占25.71%,循环系统受累占37.14%,泌尿系统受累占31.43%。病理阳性率为66.67%。因此认为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临床表现多样且复杂,诊断及治疗困难,对于治疗效果不佳的支气管哮喘合并嗜酸细胞增高、且有神经系统受累或肺部游走影像的患者,应考虑存在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多血管 临床特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的临床特点比较 被引量:3
7
作者 宋丽 陈嘉林 +2 位作者 陈雨 方卫纲 曾学军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2年第4期285-289,共5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脏器受累等方面的异同,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所有明确诊断为淋巴瘤... 目的探讨特发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HES)、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CSS)、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脏器受累等方面的异同,为三种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帮助。方法分析北京协和医院所有明确诊断为淋巴瘤、CSS的住院患者经查询病程存在慢性嗜酸粒细胞持续性升高者及所有明确诊断为HES的住院患者并加以比较,正态分布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非正态和方差齐性条件,则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HES及CSS比较,嗜酸粒细胞绝对计数、IgE升高等均无统计学差异,而神经系统及肺部受累、淋巴结肿大、炎性指标升高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S患者神经系统受累多见于外周神经,而HES多为中枢神经系统。CSS血管受累主要为血管炎,而HES多为动静脉血栓形成。HES与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比较,嗜酸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结肿大、肺部受累、LDH升高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嗜酸粒细胞常见的浸润脏器如神经系统、胃肠道等在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病例中不多见。结论 HES、CSS、NHL合并嗜酸粒细胞增多三类疾病临床特点各有不同,诊断及鉴别需要通过仔细的脏器评估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密切的临床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细胞增多症 变应肉芽血管 非霍奇金淋巴瘤 回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陈薇薇 徐俊 +2 位作者 苏晓 顾明珠 黄慧萍 《疑难病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92-193,共2页
患者,女,43岁。因“散在血泡样红斑1个月,手足肿痛4 d”于2018年4月4日入院。2018年3月哮喘后出现双小腿瘙痒,散在血泡样红斑(图1),双侧足底肿痛。4月初双肩、右肘疼痛,双手关节肿痛伴皮疹(图2),手足灼热。入院后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 患者,女,43岁。因“散在血泡样红斑1个月,手足肿痛4 d”于2018年4月4日入院。2018年3月哮喘后出现双小腿瘙痒,散在血泡样红斑(图1),双侧足底肿痛。4月初双肩、右肘疼痛,双手关节肿痛伴皮疹(图2),手足灼热。入院后查血常规示嗜酸性粒细胞(EOS)百分比52.1%,CRP 14.14 mg/L,ESR 26.3 mm/h,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MPO)-IgG(+),核抗体ANA 1∶100(+),类风湿因子87.3 IU/ml,IgG 11.40 g/L,IgE 1190 IU/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血管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FDA批准首种治疗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特效药物
9
作者 夏训明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736-736,共1页
美国FDA于2017年12月12日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 Smith Kline)的N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增加新的适用症,即用于成人治疗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这也是FDA批... 美国FDA于2017年12月12日批准葛兰素史克公司(Glaxo Smith Kline)的Nucala(mepolizumab,美泊利单抗)增加新的适用症,即用于成人治疗嗜酸细胞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这也是FDA批准的第1种治疗EGPA的特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A批准 美国FDA 多血管 肉芽 细胞 治疗 药物 葛兰素史克公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晓丰 程京华 +3 位作者 陈露露 赵婷婷 张英为 赵琪 《临床肺科杂志》 2019年第8期1399-1402,共4页
目的总结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6年04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3例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男女比6:7,发病年龄17... 目的总结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以探讨其临床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6年04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13例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患者中,男女比6:7,发病年龄17~76岁,平均年龄52.9±17.1岁。病变累及多个系统,以哮喘为首发症状的占76.9%(10/13)。病程中出现哮喘症状的占92.3%(12/13),鼻窦炎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均占84.6%(11/13)。EGPA的胸部CT可发现磨玻璃样到气腔实变阴影,主要呈双侧外周为主的多发斑片状非节段性实变阴影69.2%(9/13),结节样阴影38.4%(5/13),网状阴影23.1%(3/13),细支气管炎30.1%(4/13)。抗中性粒细胞抗体阳性率30.7%;肌电图以腓神经受累为主。4例患者经病理明确,送检组织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局部区域中小肌性脉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透壁性浸润;9例患者为临床诊断。除1例因意识障碍为首发症状患者外,12例患者均给予激素治疗,7例患者合用环磷酰胺,随访1年以上,病情稳定。结论EGPA临床表现复杂,对同时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鼻窦炎,肺部影像学为多发斑片状非节段性实变阴影的患者需考虑EGPA的可能,必要时行肺内或肺外活检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多血管 哮喘 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阴性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的诊治(附4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小义 郑凤屏 +1 位作者 邱晨 王凌伟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2期81-84,共4页
目的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NCA阴性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EGPA患者均以呼吸系统症... 目的探讨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4例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ANCA阴性EGPA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EGPA患者均以呼吸系统症状为首发表现,ANCA均为阴性。4例患者均有外周血及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Eos)增多、Eos肺部浸润、周围神经病变,肺外主要累及胃肠道、皮肤、神经系统,肺黏膜组织病理检查见血管内外Eos浸润3例、慢性炎症1例。4例EGPA患者中,1例五因素评分(FFS)=1分,开始单用激素效果不佳,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 2例FFS=0分,单用激素治疗,疗效尚可; 1例FFS=0分,单用激素治疗,在激素减量至15 mg时出现喉部不适感,加用免疫抑制剂后症状明显改善。结论以呼吸道症状首发的EGPA患者ANCA阴性可能性大;组织病理学检查对EGPA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诊断必备条件; ANCA阴性EGPA患者应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 肉芽多血管 支气管哮喘 细胞 变应支气管肺曲霉菌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7
12
作者 丁月梅 陈樱花 +4 位作者 陈惠萍 章海涛 刘正钊 刘志红 胡伟新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30,共8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 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住院确诊的14例EGPA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4例EGPA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6例,年龄20~7... 目的:回顾性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 方法:收集1998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肾脏科住院确诊的14例EGPA肾损害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14例EGPA患者中女性8例,男性6例,年龄20~70岁.所有患者血清ANCA阳性,以p-/MPO-ANCA为主(85.7%).哮喘(8例)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其他首发症状分别为咯血(3例)、肉眼血尿(2例)和关节炎(1例).均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增高(10% ~45%,平均18.14%±9.78%)和血清IgE水平升高(平均541±462 g/L).除1例外,其余13例均存在蛋白尿和血尿,平均尿蛋白定量2.90±3.53 g/24h,其中5例(35%)表现为肾病综合征,2例为肉眼血尿.患者均存在肾功能不全,平均血清肌酐(SCr)498.6±288.6 μmol/L,其中7例(50%)需肾脏替代治疗.肾活检病理1例为急性间质性肾炎,其余13例为节段坏死性肾小球肾炎伴新月体形成,病理类型分别为混合型6例,新月体型4例,局灶型2例,硬化型1例.12例(85.7%)肾组织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其中3例为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患者均接受激素或联合免疫抑制药物治疗,7例需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中5例肾功能改善并摆脱透析,1例进入维持性透析,1例死亡.12例患者随访6~83月(中位时间43.5月),1例进展为终末期肾病,9例慢性肾功能不全,2例尿检和SCr正常;另有1例随访25月时出现肾外复发. 结论:本组EGPA患者肾脏损害重,肾脏病理改变多样,积极的免疫抑制治疗能有效改善肾功能,但总体肾脏预后较差;需要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以改善肾脏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血管 肾脏损害 抗中细胞胞质抗体抗 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与阴性患者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文月 喻昌利 +3 位作者 施举红 李琳 郭霞 韩晓庆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7年第5期385-388,共4页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以外周血和受累脏器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依据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结果可分为ANCA阳性及ANCA阴性表型,ANC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肾脏、...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以外周血和受累脏器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依据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测结果可分为ANCA阳性及ANCA阴性表型,ANCA阳性患者更易出现神经系统、肾脏、皮肤紫癜和肺泡出血;心脏和肺受累在ANCA阴性患者中更常见。本文就ANCA阳性与阴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受累脏器特征进行文献复习,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血管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月 喻昌利 施举红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944-947,共4页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以外周血和受累脏器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以呼吸系统受累(如哮喘)最为常见。影像学表现为肺部非固定性斑片状浸润影、磨玻璃影、实变、结节、胸腔积液等... 嗜酸细胞肉芽肿性血管炎(EGPA)是以外周血和受累脏器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并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以呼吸系统受累(如哮喘)最为常见。影像学表现为肺部非固定性斑片状浸润影、磨玻璃影、实变、结节、胸腔积液等,也可出现肺间充质改变。该病在成年人中常见,无明显性别差异;年龄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之一。临床研究分析发现老年患者有更高的患病率和死亡率,本文就老年患者EGPA的临床特征进行文献复习,并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血管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燕飞 贾延劼 赵莘瑜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58-362,共5页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 目的总结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一定的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共纳入6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38~61岁,平均年龄52.6岁;3例入院时初步诊断为周围神经病变,1例TIA、1例颅内病变性质待查、1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除神经系统外,易受累系统依次为呼吸系统(4例)、皮肤(3例)、消化道系统和肾脏(2例)、心血管系统(1例)。6例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数均增高,鼻窦CT均提示鼻窦炎,2例病理提示血管外嗜酸性粒细胞浸润,4例病理提示血管炎细胞浸润或纤维素样坏死。3例患者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3例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随访中2例失访,3例病情缓解,1例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复发,加量后病情稳定。结论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的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患者在临床中并不多见,易造成误诊、漏诊,若发现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合并哮喘、鼻窦炎等疾病的患者,应注意考虑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血管 神经系统症状 细胞 病理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马珠单抗在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马圆 崔博 陈智鸿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34-139,共6页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a granulomatosis polyangiitis,EGPA)是一种临床少见但可累及全身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前诱导EGPA缓解和预防复发的药物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复发和皮质类固醇依赖相关的问题,因此亟需新的治疗方法。奥马珠单抗(omalizumab,OMA)是一种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在我国于2017年8月获批用于中重度变应性哮喘的治疗,已有超过3万例哮喘患者接受治疗,应用前景广阔。近年来OMA在EGPA中的应用研究日益增多,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使用OMA治疗EGPA的临床研究包括潜在药理机制、临床获益及不良反应等进行综述,为奥马珠单抗的相关临床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珠单抗(OMA) 细胞肉芽多血管(egpa) 疗效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CA阴性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17
作者 陈春梅 欧雪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419-420,共2页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类病因不明,以哮喘、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血管炎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可累计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 嗜酸细胞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osinophilic 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EGPA)是一类病因不明,以哮喘、过敏性鼻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血管炎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可累计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确诊病例并不多见。本文报道1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ANCA)阴性EGPA,并复习相关文献,加深对本病的认识。1病例资料患者,女,20岁,因“反复气喘、咳嗽5年,加重1周”于2017年6月6日入院。5年前开始反复出现气喘、咳嗽,查体见双肺散在哮鸣音,2012年4月于四川省绵阳市中心医院行“全套肺功能检查、支气管激发及舒张试验”,诊断为“支气管哮喘”,长期用孟鲁司特钠、舒利迭控制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肉芽多血管 抗中细胞胞浆抗体 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1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雅妮 《右江医学》 2022年第3期237-240,共4页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曾经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属罕见病,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以及坏死性血管炎。国外报道的总患病率为(10....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曾经称为Churg-Strauss综合征,属罕见病,是一种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的系统性坏死性血管炎,病理特征为受累组织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血管外肉芽肿形成以及坏死性血管炎。国外报道的总患病率为(10.7~13.0)/百万,年发病率为(0.5~6.8)/百万。男女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年龄为30~40岁[1]。EGPA可以呼吸道症状起病,可以周围神经病变症状起病,也可以消化系统症状起病,这些患者在确诊前往往辗转多个科室,常常因为起病初期症状不典型或其他原因延误病情,确诊时病程已进入终末期而影响预后。有关重症EGPA的报道不多,为帮助广大全科医生及内科医生更多地认识本病,现报告1例重症EGPA,探讨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血管 罕见病 细胞血症 哮喘 周围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
19
作者 王俊慧 曾雪 崔炳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16-619,共4页
报告1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男,27岁。双足背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下肢环形瘀斑及结节2个月。既往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4个月。皮肤科检查:双足背散在红斑,双下肢多发黄豆至鸡蛋大结节,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 报告1例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男,27岁。双足背红斑伴瘙痒半年,双下肢环形瘀斑及结节2个月。既往支气管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病史4个月。皮肤科检查:双足背散在红斑,双下肢多发黄豆至鸡蛋大结节,浸润明显,表面可见紫癜样改变,部分皮损呈环状,少数皮损破溃及结痂。实验室及辅助检查:总IgE 712 kIU/L,嗜酸性粒细胞(EOS)计数3.0×109/L,白细胞分类:EOS 0.29。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及抗髓过氧化物酶抗体(Anti-MPO)均(-)。鼻窦CT:鼻窦炎。肌电图:双下肢周围神经中度受损,双下肢感觉神经中度受损。下肢血管超声:右侧足背动脉闭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血管周围及皮下脂肪组织可见大量EOS浸润,局部区域可见嗜酸性肉芽肿结构。诊断:EG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血管 多血管 肉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 被引量:3
20
作者 邓天慈 杨映强 +6 位作者 钟永 周亚欧 孟婷 唐荣 肖湘成 周巧玲 肖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51-957,共7页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 目的分析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EGPA)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情况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0年1月—2019年4月新诊断为EGPA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病理数据,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根据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分为阳性和阴性组,以及治疗过程中患者感染发生状况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对EGPA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反应和生存状况。结果25例患者中临床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共12例(48.0%),发热和(或)肌肉痛15例(60.0%),神经系统受累17例(68.0%),肾脏受累17例(68.0%)。8例(32.0%)患者ANCA阳性,ANCA阳性组患者发热及肌痛受累率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15例患者发生感染,以肺部受累最为常见(11例),其中5例肺部感染患者痰培养检出病原体,以细菌多见。与未感染组患者相比,感染组患者确诊EGPA时血浆球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EGPA患者中1例未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1例患者接受单纯免疫抑制剂治疗,7例患者接受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16例(64%)患者接受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3例患者同时行血浆置换治疗,1例患者同时予以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随访过程中10例失访,余15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35(9~70.5)个月,截至最后一次随访时均存活,6例(24.0%)仍有哮喘症状,12例(48.0%)仍需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EGPA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系统,治疗过程中感染发生率高,病变部位以肺部最为常见,病原体以细菌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多血管 抗中细胞胞质抗体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