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癌细胞系实体瘤细胞角蛋白和嗜铬颗粒素A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梅 黄晓峰 +3 位作者 张远强 刘彦仿 赵一岭 苏勤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A01期35-36,共2页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嗜铬颗粒素A和角蛋白在FSK7901大白鼠肝癌细胞系形成的实体瘤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FSK7901实体瘤内,多数癌细胞呈角蛋白和嗜铬颗粒素A阳性;阳性染色遍... 应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嗜铬颗粒素A和角蛋白在FSK7901大白鼠肝癌细胞系形成的实体瘤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FSK7901实体瘤内,多数癌细胞呈角蛋白和嗜铬颗粒素A阳性;阳性染色遍布整个胞浆,而且多数细胞显示两种物质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颗粒素a 角蛋白 显微镜 肝肿瘤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神经肽Y、5羟色胺及嗜铬颗粒素A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王海萍 任君旭 +5 位作者 张雷 周济远 吴靖芳 张静 郑慧娥 张耕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3,共4页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溃疡组NPY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升... 目的: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及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阳性细胞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溃疡组NPY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升高,术后6、10d降低;溃疡组5-HT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d增高,6d达高峰;溃疡组CgA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4、6、10、14d低于正常组。结论:肾上腺髓质NPY、5-HT及CgA阳性细胞可能直接或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肾上腺髓质 神经肽Y 5-羟色胺 嗜铬颗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胰腺嗜铬颗粒素A分布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陈丽华 张远强 苏慧慈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411-414,508,共5页
本研究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观察了啥铬颗粒素A在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双标记法,观察了它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大鼠胰腺嗜铬... 本研究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观察了啥铬颗粒素A在大鼠胰腺内分泌细胞内的定位和分布,并用相邻切片双标记法,观察了它与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生长抑素的共存关系。结果发现,大鼠胰腺嗜铬颗粒素A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的周边部,胰腺外分泌部的导管和腺泡等处均未见CgA祥物质存在。用相邻薄切片免疫显色技术证明,大鼠胰腺中CgA样物质与胰高血糖素共存。结果提示,CgA可能是胰腺内分泌细胞的一个新的标志物,在胰腺功能调节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胰腺 嗜铬颗粒素a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状态下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和嗜铬颗粒素A的变化—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4
作者 陈丽华 张远强 苏慧慈 《解剖科学进展》 1997年第3期44-44,共1页
饥饿状态下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和嗜铬颗粒素A的变化—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陈丽华张远强苏慧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观察了... 饥饿状态下大鼠胰腺胰高血糖素和嗜铬颗粒素A的变化—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陈丽华张远强苏慧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组织学胚胎学教研室)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象分析技术,在Bouin液固定的常规石蜡切片上,观察了正常大鼠、饥饿1、2、3、4、5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高血糖 嗜铬颗粒素a 饥饿状态下 大鼠胰腺 织化学 免疫组织 注射葡萄糖 组织学胚胎学 化学研究 胰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大鼠胰岛胰高血糖素和嗜铬颗粒素A变化的定量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5
作者 陈丽华 张远强 +1 位作者 曹云新 苏慧慈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13-416,I015,共5页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饥饿状态下大鼠胰岛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和嗜铬颗粒素A(chromograninA,Cg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饥饿大鼠胰岛A细胞中Gl... 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结合图像分析技术,研究饥饿状态下大鼠胰岛胰高血糖素(glucagon,Glu)和嗜铬颗粒素A(chromograninA,CgA)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饥饿大鼠胰岛A细胞中Glu含量明显下降,CgA含量仅在饥饿5d后显著下降。这提示饥饿可导致Glu释放快速增加,而CgA释放增加却较为缓慢。与饥饿5d大鼠组相比较,饥饿5d后静脉注射葡萄糖(1g/kg体重)90min后胰岛A细胞内Glu含量明显升高,CgA含量无显著变化。提示静脉注射葡萄糖可作用于胰岛A细胞,使Glu释放快速减少,但对CgA的释放无影响。以上结果表明,外源性葡萄糖对胰岛A细胞中Glu和CgA两种物质的作用机制不同,为进一步阐明胰岛内Glu和CgA的不同生理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嗜铬颗粒素a 胰高血糖 大鼠 胰岛细胞
全文增补中
嗜铬颗粒素A和β-内啡肽在大鼠睾丸的表达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斌 梁文妹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2,共2页
目的检测嗜铬颗粒素A(CgA)和β-内啡肽(β-EP)在大鼠睾丸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邻片单染双标法进行染色检测。结果CgA与β-EP免疫反应(I mmunoreactive,IR)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细颗粒状,主要分布于大鼠生精小管周围的睾丸间... 目的检测嗜铬颗粒素A(CgA)和β-内啡肽(β-EP)在大鼠睾丸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邻片单染双标法进行染色检测。结果CgA与β-EP免疫反应(I mmunoreactive,IR)阳性产物呈棕黄色细颗粒状,主要分布于大鼠生精小管周围的睾丸间质细胞内,邻片单染双标法显示CgA-IR细胞与β-EP-IR细胞定位基本一致。结论大鼠睾丸间质细胞有CgA和β-EP表达,提示睾丸具有复杂的分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颗粒素a Β-内啡肽 睾丸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研究大白鼠肝癌FSK7902细胞系的实体瘤中角蛋白和嗜铬颗粒素A的关系
7
作者 王春梅 黄晓峰 +2 位作者 戴晓汶 赵一岭 苏勤 《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嗜铬颗粒素A和角蛋白在大白鼠肝癌FSK7902细胞系形成的实体瘤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FSK7902实体瘤内,大多数癌细胞呈角蛋白和CgA免...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和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了嗜铬颗粒素A和角蛋白在大白鼠肝癌FSK7902细胞系形成的实体瘤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表明在FSK7902实体瘤内,大多数癌细胞呈角蛋白和CgA免疫反应阳性,反应产物位于核周胞质或核旁的某些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蛋白 颗粒 免疫组织化学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C细胞中嗜铬颗粒素A、八肽胆囊收缩素及5-羟色胺含量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2
8
作者 王瑞安 张成岗 +2 位作者 苏慧慈 蔡文琴 M.Stridsberg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3期2184-2187,共4页
嗜铬颗粒素A(Chromogranin A,CgA)是1967年从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提取的一种酸性蛋白.现已证明,CgA除存在于肾上腺髓质外,还广泛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中.CgA的生理作用还不太清楚,据推测,可能与分泌颗粒基质的浓缩及分泌颗粒中激素... 嗜铬颗粒素A(Chromogranin A,CgA)是1967年从牛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中提取的一种酸性蛋白.现已证明,CgA除存在于肾上腺髓质外,还广泛存在于神经内分泌细胞中.CgA的生理作用还不太清楚,据推测,可能与分泌颗粒基质的浓缩及分泌颗粒中激素前体加工活动的调节有关.另外,CgA可作为一些肽类激素如胰抑素(Pancreastatin)的前体.肠嗜铬细胞(Enterochromaffin cell,EC细胞)是胃肠内分泌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颗粒素a 胆囊收缩 羟色胺 EC细胞
原文传递
组织蛋白酶D和嗜铬颗粒素A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的表达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黄晓峰 王春梅 +5 位作者 戴晓汶 潘伯荣 俞郦斌 方丽 钱斌 赵一岭 《华人消化杂志》 1998年第6期474-478,共5页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嗜铬颗粒素A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CC85例.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肝细胞有弱表达,但在HCC组织,组织蛋白酶D的表... 目的探讨组织蛋白酶D和嗜铬颗粒素A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荧光双标记染色技术结合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CC85例.结果组织蛋白酶D在正常肝细胞有弱表达,但在HCC组织,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显著增强,而且癌细胞荧光染色强度存在区域性差别,通常临床恶性程度越高、肿瘤分化越差,荧光染色较强的癌细胞越多.HCC的组织学分级越高,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越多.85例HCC中有71例癌细胞呈组织蛋白酶D强阳性,阳性率835%.在组织学分级为3~4级的28例中,组织蛋白酶D阳性的占26例(阳性率929%);组织学分级为2级的53例中,有46例阳性(阳性率868%);而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4例中,仅有1例阳性(阳性率250%).组织蛋白酶D阳性细胞的分布,在组织学分级不同的HCC中有明显差别(P<001).我们还发现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无明显关系.有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28岁(32岁~68岁),无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45岁(28岁~71岁)(P>005).组织学分级为1级的HCCCgA阳性率为750%(3/4),2级的阳性率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病理 组织蛋白酶D 嗜铬颗粒素a
原文传递
贵州某38°食用白酒对大鼠血清睾酮水平及睾丸间质细胞内StAR、EGF、CgA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刘昊 李一欣 +5 位作者 尹丹 李容 夏白娟 王燕林 陈兴强 梁文妹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2549-2554,共6页
目的探讨摄入贵州某品牌38°食用白酒后,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长对血清睾酮水平及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 R)、表皮生长因子(EGF)、嗜铬颗粒素A(CgA)表达的影响,为科学健康饮酒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 目的探讨摄入贵州某品牌38°食用白酒后,不同剂量和不同时长对血清睾酮水平及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类固醇激素急性调节蛋白(StA R)、表皮生长因子(EGF)、嗜铬颗粒素A(CgA)表达的影响,为科学健康饮酒提供基础实验依据。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9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54)。实验组随机分为4周组、8周组、12周组,每组18只大鼠,每个时间点又分为3个剂量组,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实验组大鼠每天灌胃2次,正常对照组正常喂养。分别在第4、8、12周末,采血清,取睾丸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图像分析、蛋白免疫印迹、化学发光法进行研究。结果各实验组的血清睾酮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异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4周、8周、12周各实验组StA R的表达有所增强(P<0.05);4周、8周、12周各实验组EGF、CgA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本实验设定的剂量和时程内用该白酒灌胃后,血清睾酮水平并无明显变化,大鼠睾丸间质细胞内StA R表达水平有所增强,EGF、Cg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白酒 睾酮 类固醇激急性调节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嗜铬颗粒素a 化学发光法 免疫组织化学 蛋白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CgA免疫细胞的研究
11
作者 王海萍 任君旭 +5 位作者 周济远 吴靖芳 张静 郑慧娥 张耕 王新生 《张家口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6-8,共3页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显示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 :溃疡组CgA阳性细胞面密度与正常组相比于术后 4d、6... 目的 :探讨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肾上腺髓质嗜铬颗粒素A(CgA)免疫反应细胞的变化。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P法 )显示阳性细胞并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软件做面密度分析。结果 :溃疡组CgA阳性细胞面密度与正常组相比于术后 4d、6d、10d、14d低于正常组 ,均为P <0 .0 1,以 4d最显著。溃疡组CgA阳性细胞面密度于术后 6d、10d低于盐水组 ,均为P <0 .0 1。结论 :肾上腺髓质CgA阳性细胞可能间接或直接参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修复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胃溃疡 肾上腺髓质 嗜铬颗粒素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5
12
作者 周光文 陈曦 +1 位作者 彭承宏 李宏为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探讨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收治的2 1例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1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7例可扪及腹块。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12例... 目的 探讨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4年6月至2 0 0 3年6月收治的2 1例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中13例以腹痛为主要表现,7例可扪及腹块。影像学检查未能明确诊断。12例肿瘤位于胰头,9例位于胰体尾部。肿瘤平均直径9 5 (3~2 0 )cm。1例合并肝转移。12例胰头肿瘤中4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肿块切除术;9例胰体尾部肿瘤均行胰腺体尾部加脾切除术。14例术中冰冻病理诊断明确,另有3例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报告为胰岛素瘤或其他恶性肿瘤,最终由病理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明确诊断。免疫组化染色报告15例NSE染色中14例阳性,10例Vimentin染色中8例阳性,8例PAS染色中7例阳性,细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及嗜铬颗粒素A均阴性。18例获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 4 (1~6 0 )个月,均无瘤存活。结论 对年轻女性出现的胰腺巨大肿瘤应高度怀疑胰腺假乳头实体上皮瘤。积极的手术治疗能获得良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瘤 诊断和治疗 实体 乳头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Vimentin 免疫组化染色 2003年6月 胰体尾部肿瘤 冰冻病理诊断 嗜铬颗粒素a 1994年 回顾性分析 影像学检查 肿块切除术 胰腺体尾部 PAS染色 细胞角蛋白 上皮膜抗原 治疗方法 临床资料 主要表现 平均直径 胰头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