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固相剪切磨盘碾磨法制备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青福 刘新刚 +1 位作者 康文彬 张楚虹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689-3696,共8页
固相剪切磨盘碾磨法是一种基于全固相反应、不同于传统球磨方法制备微纳米基功能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本文以石墨和纳米四氧化三铁为原料,三聚氰胺为氮掺杂剂,采用固相剪切磨盘碾磨法,成功制备了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Fe_3O_4/... 固相剪切磨盘碾磨法是一种基于全固相反应、不同于传统球磨方法制备微纳米基功能复合材料的新方法。本文以石墨和纳米四氧化三铁为原料,三聚氰胺为氮掺杂剂,采用固相剪切磨盘碾磨法,成功制备了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Fe_3O_4/N-G)。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比表面积(BET)测试和电化学测试对样品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测试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在将石墨剥离成少数层石墨烯的同时,实现石墨烯的氮掺杂以及与Fe_3O_4的均匀复合,最终制得Fe_3O_4/N-G复合材料;将该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在100mA·g-1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Fe_3O_4/N-G可逆比容量保持在869 mAh·g-1,远高于纯Fe_3O_4的78mAh·g-1。该方法为制备石墨烯基复合电极材料提供了绿色环保、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氮掺杂石墨烯复合材料 固相剪切磨盘碾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石墨烯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闫蕊 王凯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0,共5页
以铁离子、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为原料,经过硫化铵或多巴胺还原、氨水增强的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石墨烯(Fe_(3)O_(4)/CNT/G)粉体,再将粉末添加到天然胶乳中用流延法制备成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 以铁离子、碳纳米管、氧化石墨烯为原料,经过硫化铵或多巴胺还原、氨水增强的共沉淀法制备四氧化三铁/碳纳米管/石墨烯(Fe_(3)O_(4)/CNT/G)粉体,再将粉末添加到天然胶乳中用流延法制备成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拉伸测试仪等表征方法研究了Fe_(3)O_(4)/CNT/G天然胶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力学性能、导电、导磁性能。结果表明:硫化铵工艺制备出来的粉末的导电性和导磁性都要优于多巴胺工艺制备出来的粉末(电导率为0.21S/mm;饱和磁化强度和矫顽力为14.01emu/g和4.11Oe)。当复合材料中Fe_(3)O_(4)/CNT/G粉末添加量为3%时,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拉伸强度为9.8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 碳纳米管 石墨 天然胶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物负载含硫氮杂钴卟啉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被引量:3
3
作者 操兰 杨昌军 +1 位作者 邓克俭 张丙广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8年第5期16-19,25,共5页
将四羟甲基四(1,4-二噻)四氮杂钴卟啉[Co Pz(hmdtn)4]负载在氮掺杂石墨烯/四氧化三铁(N-graphene/Fe_3O_4)复合物上制备了复合催化剂N-graphene/Fe_3O_4/Co Pz(hmdtn)4,利用XRD、TEM和IR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 将四羟甲基四(1,4-二噻)四氮杂钴卟啉[Co Pz(hmdtn)4]负载在氮掺杂石墨烯/四氧化三铁(N-graphene/Fe_3O_4)复合物上制备了复合催化剂N-graphene/Fe_3O_4/Co Pz(hmdtn)4,利用XRD、TEM和IR等对其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复合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以及加入不同活性物种的猝灭剂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N-graphene/Fe_3O_4/Co Pz(hmdtn)4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性能,在以氙灯作为光源模拟太阳光的条件下,光照8 h可使有机染料罗丹明B(Rh B)的降解率达到92%;空穴(h+)、羟基自由基(·OH)、超氧负离子自由基(O_2^-·)和单线态氧(1O_2)是此光催化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杂钴卟啉 掺杂石墨 氧化三铁 光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斌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1,共3页
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浓硫酸、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改进的Hummerε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采用溶剂热法、原位聚合法,通过空心Fe_3O_4(H-Fe_3O_4)在GO片层上的原位生长和聚苯胺(PNAI)在石墨烯/H-Fe_3O_4复合材料表面的原位聚合,成功... 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浓硫酸、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改进的Hummerε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采用溶剂热法、原位聚合法,通过空心Fe_3O_4(H-Fe_3O_4)在GO片层上的原位生长和聚苯胺(PNAI)在石墨烯/H-Fe_3O_4复合材料表面的原位聚合,成功制备了石墨烯/H-Fe_3O_4/PNAI纳米复合材料。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了复合材料的结构。结果表明:H-Fe_3O_4被成功负载在石墨烯表面,且复合材料中未出现GO在衍射角为10.24°的衍射峰,表明GO在溶剂热反应中,在乙二醇的作用下被成功还原成石墨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石墨 空心氧化三铁 聚苯胺 溶剂热法 原位聚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静电自组装制备及储锂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艳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16008-16014,16020,共8页
采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溶胶静电自组装技术,经高温煅烧还原制得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FGCM)。经X射线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技术(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 采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溶胶静电自组装技术,经高温煅烧还原制得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FGCM)。经X射线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技术(TGA)、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Raman)光谱、X射线光电子谱(XPS)及N 2吸附-脱附实验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结构、组成及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粒径约7 nm的球状Fe_(3)O_(4)颗粒均匀紧密地分散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褶皱状表面,从而有效地避免了Fe_(3)O_(4)颗粒的团聚。将制备的FGCM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其锂电性能,由于Fe_(3)O_(4)和rGO两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在100 mA·g^(-1)的充放电流密度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高达1405 mAh·g^(-1),经1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放电比容量仍高达663 mAh·g^(-1)。此外,复合材料亦呈现持久的循环稳定性与优异的倍率性能。研究表明,FGCM是一种集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的优点于一体的优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三铁 静电自组装 复合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 被引量:1
6
作者 武斌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5年第3期131-133,共3页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浓硫酸、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得到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以天然石墨粉为原料,浓硫酸、高锰酸钾为氧化剂,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出了氧化石墨烯。以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通过原位聚合得到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本发明采用简便的水热法和原位聚合法,可以制备出吸波性能优异的石墨烯/空心四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化学工业 氧化三铁聚苯胺纳米复合材料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氧化三铁/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超级电容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艳坤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3期22-27,共6页
采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溶胶静电自组装技术,经高温煅烧还原制得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FGCM)。经X射线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差热分析技术(TGA)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 采用一种简单便捷的溶胶静电自组装技术,经高温煅烧还原制得四氧化三铁/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纳米材料(FGCM)。经X射线衍射技术(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差热分析技术(TGA)等方法对复合材料的组成、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结果显示粒径约200 nm六方片状的Fe3O4颗粒紧密分布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褶皱状表面。对所制备的FGCM进行超级电容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由于Fe3O4和rGO两组分之间的协同效应,复合材料具有很高的充放电比容量,表明FGCM是一种集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优点为一体的优良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三铁 静电自组装 复合材料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光催化去除Cr(Ⅵ)性能研究
8
作者 赵沅佳 胡思琪 +1 位作者 邵秀丽 王萍萍 《山东化工》 CAS 2023年第1期19-22,32,共5页
光催化技术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其中心是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本文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通过实验探究不同pH值、不同质量比、不同投加量以及Cr(Ⅵ)浓度对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光... 光催化技术能有效解决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其中心是高效光催化材料的设计与合成。本文采用溶剂热法成功制备了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通过实验探究不同pH值、不同质量比、不同投加量以及Cr(Ⅵ)浓度对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光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技术(XRD)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粒径均匀,粒径约为200~300 nm,四氧化三铁纯度较高且具有反尖晶石结构。光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Cr(Ⅵ)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0 mg/L,pH值为4,复合材料投加量为60 mg,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质量分数4%)光催化去除Cr(Ⅵ)的效果最佳,去除率可达9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催化 石墨 氧化三铁 复合材料 Cr(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铁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热稳定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松 邵雪婷 +2 位作者 裴经和 战瑞瑞 邹宪芝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03-306,共4页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震荡剥离成单层的氧化石墨烯.以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作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SEM,XRD,Raman对此复合材料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并对样品进行热重-差热分析,获得...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通过超声震荡剥离成单层的氧化石墨烯.以制备的氧化石墨烯作为原料,水热法合成四氧化三铁/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利用SEM,XRD,Raman对此复合材料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表征,并对样品进行热重-差热分析,获得较优的热稳定性能,从而更好地应用于阻燃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氧化三铁 复合材料 热稳定性 阻燃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烯三胺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镉离子吸附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钟明峰 吴文刚 +2 位作者 张志杰 陈岩贽 王炜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3期1299-1304,共6页
以二乙烯三胺(DETA)、氧化石墨烯(GO)及共沉淀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Fe3O4)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二乙烯三胺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DETA-mGO)。通过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DET... 以二乙烯三胺(DETA)、氧化石墨烯(GO)及共沉淀法制备的四氧化三铁(Fe3O4)为原料,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得二乙烯三胺改性磁性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DETA-mGO)。通过透射电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等对DETA-mGO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它吸附水中Cd(Ⅱ)离子的行为。结果表明:DETA-mGO的饱和磁化强度为28.5 emu/g;DETA改性大幅提高了DETA-mGO对Cd(Ⅱ)的吸附量,其吸附量高达114.5 mg/g。DETA-mGO吸附动力学基本符合准二阶模型,吸附速率主要由化学吸附阶段控制。其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等温线更吻合,吸附过程主要是单分子层的化学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 二乙三胺 氧化三铁 磁性改性 复合材料 镉离子 吸附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氧化亚铜复合凝胶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亮 陈海春 +3 位作者 邱唯楚 申小松 喻航达 喻湘华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410-414,共5页
为了拓展石墨烯凝胶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以氧化石墨烯与氢氧化铜为前驱物,氨水为氮源,葡萄糖为还原剂,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氧化亚铜(NG/Cu_2O)复合凝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产物的微观形貌与... 为了拓展石墨烯凝胶材料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以氧化石墨烯与氢氧化铜为前驱物,氨水为氮源,葡萄糖为还原剂,利用一步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石墨烯/氧化亚铜(NG/Cu_2O)复合凝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产物的微观形貌与结构,通过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NG/Cu_2O复合材料在不同的光照环境下对罗丹明B(RhB)染料所表现出的吸附降解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与NG凝胶相比,NG/Cu_2O复合凝胶材料表现出更好的吸附与催化降解能力,且在紫外光的光照环境下对RhB染料的吸附降解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 氧化亚铜 复合材料 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取向石墨烯微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12
作者 刘慧瑜 李蕾 +1 位作者 张文忠 张岩 《纺织工程学报》 2024年第4期25-34,共10页
微型电子器件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热量,提高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聚合物材料目前已成为电子封装材料的首选基底,引入高导热填料虽可有效提升其导热性能,但还需要控制填料的用量以兼顾成本、工艺可... 微型电子器件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大量热量,提高电子封装材料的导热性能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难题。聚合物材料目前已成为电子封装材料的首选基底,引入高导热填料虽可有效提升其导热性能,但还需要控制填料的用量以兼顾成本、工艺可拓展性和产品性能。为解决上述问题,以石墨烯微片(GNP)为原料,通过溶剂热法在GNP上原位生长四氧化三铁(Fe_(3)O_(4))亚微米级粒子,得到石墨烯-四氧化三铁杂化物。将上述杂化物作为填料与环氧树脂(EP)混合后,在磁场条件下高温固化制备了GNP@Fe_(3)O_(4)垂直取向的GNP@Fe_(3)O_(4)/EP导热复合材料。当填料含量为25 wt%时,GNP@Fe_(3)O_(4)/EP的热导率可达0.633 W/(m·K),达到了纯EP的375%,在低负载情况下有效提升了环氧树脂基体面外方向的导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热复合材料 石墨 氧化三铁 垂直取向结构 热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铂纳米颗粒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传感器的构建
13
作者 黄晨凌 《江西化工》 2016年第4期81-85,共5页
本文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铂纳米颗粒复合材料(Pt@G)和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铂纳米颗粒复合材料(Pt@NG)。采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Pt@G和Pt@NG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与形貌的表征。... 本文通过化学还原的方法制备了石墨烯负载铂纳米颗粒复合材料(Pt@G)和氮掺杂石墨烯负载铂纳米颗粒复合材料(Pt@NG)。采用透射电镜、原子力显微镜、X射线光电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所制备的Pt@G和Pt@NG复合材料进行了结构与形貌的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Pt@G和Pt@NG复合材料中铂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石墨烯和氮掺杂石墨烯表面且粒径均一。电化学实验表明,在碱性条件下,Pt@NG复合材料修饰的电极对葡萄糖的催化效果较好,而且对葡萄糖的检测结果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灵敏度较高,而且K2HPO4、Na Cl、KH2PO4、柠檬酸钠、DA和AA等干扰物对葡萄糖检测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石墨 复合材料 电催化 氧化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还原石墨烯/四氧化三铁制备及电化学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瑞 王震 +4 位作者 卢翠英 慕苗 王金玺 高雯雯 张瑾瑾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2-44,50,共4页
采用共混法及水热法还原制备还原石墨烯/四氧化三铁(RGO/Fe_(3)O_(4))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和X射线衍射(XRD)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内部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RGO/Fe_(3)O_(4)复合材料中F... 采用共混法及水热法还原制备还原石墨烯/四氧化三铁(RGO/Fe_(3)O_(4))复合材料,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和X射线衍射(XRD)仪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和内部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RGO/Fe_(3)O_(4)复合材料中Fe_(3)O_(4)粒子均匀分布在RGO片层之中。以RGO/Fe_(3)O_(4)复合材料为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由于RGO与Fe_(3)O_(4)两组分之间存在协同效应,RGO/Fe_(3)O_(4)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明显高于单独石墨烯和四氧化三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石墨 氧化三铁 复合材料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空心球/石墨烯复合吸波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8
15
作者 林帅 荀其宁 +4 位作者 张雨 张军英 姜维维 冀克俭 颜华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4年第5期83-87,共5页
利用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与石墨烯(RGO),然后以水热法制备Fe3O4空心球/RGO复合吸波材料。XRD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有立方结构的Fe3O4;SEM,T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构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00 nm。测试了材料在2-18 GH... 利用化学法制备氧化石墨烯(GO)与石墨烯(RGO),然后以水热法制备Fe3O4空心球/RGO复合吸波材料。XRD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具有立方结构的Fe3O4;SEM,TEM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结构分布均匀,粒径约为100 nm。测试了材料在2-18 GHz波段的电磁参数,模拟计算了材料的反射率,结果显示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比RGO有明显提升。当匹配厚度为7 mm时,复合材料具有两个吸收峰:在5.5 GHz处吸收峰为-9.5 dB,在16.5 GHz处出现最大吸收峰-36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 氧化三铁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FE3O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磁取向的石墨烯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6
《橡胶参考资料》 2023年第1期9-9,共1页
申请公布号CN109943075A介绍了一种磁取向的石墨烯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向,属于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该复合材料由磁取向的石墨烯和液体硅橡胶组成.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石墨... 申请公布号CN109943075A介绍了一种磁取向的石墨烯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向,属于导热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该复合材料由磁取向的石墨烯和液体硅橡胶组成.首先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的磁性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通过静电作用吸附到石墨烯表面,然后将磁功能化的石墨烯填料均匀分散到液体硅橡胶中.通过磁取向处理、加热固化,制备得到磁取向的石墨烯导热硅橡胶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体硅橡胶 导热硅橡胶 石墨 氧化三铁纳米粒子 加热固化 磁取向 化学共沉淀法 复合材料的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波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17
作者 于永涛 王彩霞 +1 位作者 刘元军 赵晓明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0-58,共9页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工作与生活中也变得随处可见,电子设备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问题也日益严重。吸波材料能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磁辐射... 随着电子科技的高速发展,电子设备在工作与生活中也变得随处可见,电子设备虽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但是随之而来的电磁辐射问题也日益严重。吸波材料能将电磁能转化为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进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电磁辐射的问题。经氧化剂和掺杂剂制备的聚吡咯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其吸波性能也备受关注。文章首先探讨了聚吡咯的反应机理、吸波机理及掺杂机理;其次,探讨了吸波性能的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复磁导率及反射损耗),聚吡咯/棉吸波材料、聚吡咯/石墨烯吸波材料、聚吡咯/四氧化三铁吸波材料、聚吡咯/碳化硅吸波材料的吸波性能;最后,总结了聚吡咯在今后发展遇到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石墨 氧化三铁 碳化硅 吸波材料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材料组织结构和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黄玉炜 王玉江 +4 位作者 魏世丞 梁义 王博 黄威 徐滨士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49-856,共8页
研究了Co掺杂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RGO/Fe3O4和Co掺杂的RGO/Fe3O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Co掺杂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 研究了Co掺杂对还原氧化石墨烯(RGO)/Fe3O4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一步水热法分别制备RGO/Fe3O4和Co掺杂的RGO/Fe3O4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Co掺杂对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相组成及表面元素价态的影响;利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两种复合材料在2-18 GHz频率范围内的相对复介电常数和复磁导率,模拟计算了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吸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部分Co参与了水热反应生成了CoCO3、Co3O4和Co2O3,还有部分Co以单质形式存在,其通过正负电荷吸引机制,影响Fe3+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的配位,使得负载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表面的Fe3O4纳米颗粒部分迁移至RGO片层间;Co掺杂改善了复合材料的导电能力和磁损耗能力,使复合材料的吸波能力显著增强.反射率模拟结果表明:掺杂后与掺杂前相比,当匹配厚度d=2.0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3.44 d 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88 GHz;当匹配厚度d=2.50 mm时,最大反射损耗提高8.45 dB,有效吸收频带拓宽2.73 GHz.Co掺杂对RGO/Fe3O4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有显著影响,并有效改善复合材料的吸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RGO) 氧化三铁 CO掺杂 复合材料 吸波性能
原文传递
Fe_(3)O_(4)/GO磁性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对龙胆紫染料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高海荣 李晚廷 +2 位作者 段淑雨 金帅龙 熊晨曦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95-300,共6页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_(3)O_(4)/GO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及磁性能测试,并应用于水体6种不同染料的吸附对比,筛选出对该吸附剂具备较强选择性吸附能力的龙胆紫(GV)染料,进一步优化...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Fe_(3)O_(4)/GO磁性纳米复合材料,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红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及磁性能测试,并应用于水体6种不同染料的吸附对比,筛选出对该吸附剂具备较强选择性吸附能力的龙胆紫(GV)染料,进一步优化吸附条件,最后对吸附剂的循环应用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Fe_(3)O_(4)/GO磁性纳米材料对GV的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0℃、染料初始浓度为30mg/L,吸附剂投加量0.04g/50mL,溶液pH=9、吸附时间30min。在最佳条件下,Fe_(3)O_(4)/GO对GV的移除率高达91.06%,吸附量为34.35mg/g。5次循环利用的移除率仍可达到68.46%。该吸附剂能很好地分散在水中,并可通过磁场从废水中实现快速回收,具有绿色、高效、可循环利用的特点,可用于工业废水处理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氧化石墨 磁性复合材料 龙胆紫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N-rG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晓娟 石彦龙 +1 位作者 蔺旺梅 金小青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1-76,共6页
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氮掺杂还原石墨烯(Fe_3O_4/N-r GO)复合物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 通过简单的一步水热法成功制备了Fe_3O_4/氮掺杂还原石墨烯(Fe_3O_4/N-r GO)复合物电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用循环伏安法、交流阻抗和恒电流充放电等方法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Fe_3O_4/N-rGO具有更高的比电容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在0.5A/g的电流密度下,其比电容高达291.7F/g,远高于纯的Fe_3O_4和纯的NrGO的比电容。这是由于小粒径Fe_3O_4的加入大大降低了石墨烯的团聚,两者间的协同作用使复合物的比电容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铁 掺杂还原石墨 水热法 电化学电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