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650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1
作者 刘珂欣 徐杨 张燕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18期247-248,共2页
目的本文主要的是探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应用,探索其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以及出现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护理问题及其对策。方法选取有3年糖尿病患病史的患者650例,对这些患者全部采用四... 目的本文主要的是探索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应用,探索其对糖尿病发展的影响,以及出现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护理问题及其对策。方法选取有3年糖尿病患病史的患者650例,对这些患者全部采用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检测测试。结果根据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对650例患者身体系数就行研究分析。结论经过实践探究分析,在检查呢650例患者中,有420例患者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C-反应蛋白CRP,在这7项中至少有3项以上是不正常的,420例患者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下肢血管病变,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注重其周围血管病变,及时发现病症,加强对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的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糖尿病患者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和下肢静脉造影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应用的护理
2
作者 褚金娥 《黑龙江医药》 CAS 2012年第6期981-982,共2页
足踝部,跟部,胫前下1/3软组织缺损多由外踟所致。由于其特定的解剖结构和部位,其修复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自“神经营养皮瓣”概念提出后,小隐静脉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7年以来应用多普勒血... 足踝部,跟部,胫前下1/3软组织缺损多由外踟所致。由于其特定的解剖结构和部位,其修复一直是整形外科的难题。自“神经营养皮瓣”概念提出后,小隐静脉一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我科自2007年以来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和下肢静脉造影确定皮瓣处有动脉穿支和深浅静脉交通支并通畅,用此类皮瓣修复下肢创面11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 修复 护理 多普勒血流 探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沈轶 刘波 +3 位作者 吴广飞 秦春梅 韩改玲 尹福在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8年第4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血流波形图及收缩压,根据ABI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A组)和非下肢... 目的探讨踝肱指数(ABI)用于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ES-1000SPM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110例2型糖尿病患者肱动脉、足背动脉或胫后动脉血流波形图及收缩压,根据ABI分为下肢动脉病变组(A组)和非下肢动脉病变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ABI小于0.9者20例,占18.2%。A组平均患者年龄、TC、LDL-C、24h尿微量白蛋白(24hUMA)、冠心病病史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LDL-C、有冠心病病史为下肢动脉病变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测定糖尿病患者ABI可客观评价其下肢动脉功能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冠心病病史、高龄及高TC、LDL-C及24hUMA是下肢动脉病变的主要因素,且LDL-C和冠心病病史是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糖尿病血管病变 踝肱指数 糖尿病 2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口腔护理中的运用 被引量:1
4
作者 符云霞 梁筠 苏立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09年第12期3169-3169,共1页
关键词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口腔护理 游离皮瓣移植 血管重建 治疗方法 组织缺损 血管连接 皮瓣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冷基勇 丛培雨 +3 位作者 王心民 王克臻 吕洪柱 崔承志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9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开颅夹闭手术中,使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1 mm微探头检测载瘤动脉和相关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根据血流信号... 目的评价微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颅内动脉瘤手术中的监测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在开颅夹闭手术中,使用微血管多普勒超声1 mm微探头检测载瘤动脉和相关穿支动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根据血流信号,未行动脉瘤夹调整55例;处理动脉后,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血流信号降低或消失时,改变动脉瘤夹夹闭位置65例,使载瘤动脉或穿支动脉的血流恢复至正常。对比分析动脉瘤夹调整前后,载瘤动脉的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变化,并于术后1周对患者均行头部CT、血管成像(CTA)或全脑血管造影(DSA)复查。术后1、3和6个月随访DSA,评估术后效果。结果120例患者瘤颈残余及载瘤动脉梗阻率为3.3%(4/120),低于大宗病例5%的血管梗阻或瘤颈残余率。结论微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具有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的特点。该技术有利于发现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手术中的误夹或载瘤动脉夹闭不全,以便及时调整动脉瘤夹位置,提高手术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动脉瘤夹闭术 血管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原文传递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在游离皮瓣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郑岩 孙艳丹 +4 位作者 韩岩 郭树忠 马显杰 舒茂国 宋保强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年第4期272-273,共2页
由于游离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长宽比例不受限制,手术Ⅰ期完成等优点,已成为修复组织缺损、污染创面或器官再造的常用方法^[1]。但既往主要依靠血管体表投影解剖标志和临床经验判断游离皮瓣血管蒂的位置和血管走向,由... 由于游离皮瓣具有血运丰富,抗感染力强,皮瓣长宽比例不受限制,手术Ⅰ期完成等优点,已成为修复组织缺损、污染创面或器官再造的常用方法^[1]。但既往主要依靠血管体表投影解剖标志和临床经验判断游离皮瓣血管蒂的位置和血管走向,由于存在血管解剖个体差异,及患者体形差异等因素,可以导致体表标志的不确定,故体表投影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盲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手术中 血管走向 体表投影 抗感染力 手术Ⅰ期 组织缺损
原文传递
彩色多普勒检测足背动脉、第一跖背动脉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韩梅 王文德 +1 位作者 赵亮 王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6期15-15,共1页
关键词 第一跖背动脉 彩色多普勒检测 足背动脉 临床价值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动脉供血 血管搏动 拇趾甲皮瓣 组织瓣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裤裆式静脉移植在修复四肢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邓红平 林一奇 +2 位作者 王之宇 林格生 徐云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67-269,共3页
目的 探讨“裤裆式”静脉移植修复大血管损伤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6月~2 0 0 3年10月,采用“裤裆式”静脉移植修复治疗大血管损伤患者35例(男2 9例,女6例) ,年龄18~4 5岁。其中股动脉损伤2 5例,动脉损伤2例,股静... 目的 探讨“裤裆式”静脉移植修复大血管损伤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8年6月~2 0 0 3年10月,采用“裤裆式”静脉移植修复治疗大血管损伤患者35例(男2 9例,女6例) ,年龄18~4 5岁。其中股动脉损伤2 5例,动脉损伤2例,股静脉损伤7例,锁骨下静脉损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8.5 h,平均4 .1h。术前、术后均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患侧及健侧血管的血流速度,并进行比较。 结果 35例术中血管即时通畅率为10 0 %。其中31例获6周~2 4个月随访,血管通畅率10 0 % ,无血管危象发生;2例出现吻合口瘘致血肿形成,再次手术后无复发;2例因肌肉挫伤严重,1例因急救压迫止血时间偏长而发生部分肌肉坏死,经二期扩创后治愈。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探测患侧术后血流速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 1) ;与健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 5 )。 结论 “裤裆式”静脉移植是修复大血管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其取材容易、操作简便,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移植 四肢血管损伤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临床应用价值 锁骨下静脉损伤 血流速度 2003年 1998年 股动脉损伤 股静脉损伤 移植修复 修复治疗 手术时间 血管危象 血肿形成 吻合口瘘 肌肉挫伤 肌肉坏死 止血时间 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踝臂指数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玮 王秋萍 刘爱武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8-178,共1页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潘长玉等研究表明,北京地区5所医院调查,病程5年以上、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发病率高达90.8%。早期诊断和治疗PAD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乃至截肢的发生。应用多普...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是糖尿病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潘长玉等研究表明,北京地区5所医院调查,病程5年以上、年龄〉4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PAD发病率高达90.8%。早期诊断和治疗PAD可预防糖尿病足坏疽乃至截肢的发生。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检测踝臂指数(ABI)可作为早期诊断PAD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早期诊断 踝臂指数 临床意义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糖尿病足坏疽 慢性并发症 P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绍一种桥式皮瓣断蒂训练用血流阻断器
10
作者 胡军 刘兴炎 +1 位作者 葛宝丰 杨生为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年第22期158-158,F0003,共2页
带蒂皮瓣行断蒂训练是一种常规操作,但阻断血流的松紧度没有量化指标,2006年6月以来,我们研制了一种血流阻断器,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指导下对桥式吻合血管皮瓣移植进行术后的断蒂训练,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阻断血流 桥式皮瓣 阻断器 训练 断蒂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血管皮瓣移植 常规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管超声检查
11
作者 陈受田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1年第S1期16-18,共3页
关键词 外周血管超声 脉冲多普勒 二维超声检查 彩色血流信号 假性动脉瘤 腹主动脉瘤 血流参数 动脉粥样硬 四肢静脉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肢血管的彩色多普勒检查(VCD)思考题
12
作者 唐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05年第5期282-282,共1页
一、肢体动脉的单相低速血流频谱特征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三、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的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表现是什么,如何确诊?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检查 四肢血管 下肢深静脉瓣功能不全 思考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脉冲多普勒 频谱特征 低速血流 肢体动脉
原文传递
犬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功能不全时卡托普利对肾微血管血流灌注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谢晋国 刘伊丽 +3 位作者 查道刚 宾建平 刘俭 吴平生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43-647,共5页
目的探讨犬急性心功能不全状态下肾动脉血流和肾微血管床血流灌注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影响。方法12只杂种犬,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快速右室起搏,制作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同时开腹暴露左侧肾脏及肾动脉,应用多普勒血流探... 目的探讨犬急性心功能不全状态下肾动脉血流和肾微血管床血流灌注的改变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其影响。方法12只杂种犬,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并快速右室起搏,制作急性心功能不全模型,同时开腹暴露左侧肾脏及肾动脉,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监测升主动脉根部血流量(心输出量,CO)和肾动脉血流量(RBF)。在基础及CO下降25%(LCO25%)和50%(LCO50%)时,观察CO和RBF改变。同时进行肾脏对比超声检查,测定肾微血管血流速度(β)、微血管容积(A)和微血管血流量(A×β)。在LCO50%后给予卡托普利1mg/kg及2mg/kg静脉注射,并在注射前后重复完成CO、RBF和肾对比超声检测。结果基础状态下,CO、RBF、肾皮质β、A和A×β值分别为(1·46±0·16)ml/min、(107·5±35·7)ml/min、1·39±0·14、120·3±14·8和167·4±25·0。当LCO25%和LCO50%时,RAF、肾皮质β、A和A×β值分别减至(72·50±32·4)ml/min、0·87±0·082、117·6±13·1、102·6±15·5和(44·1±17·2)ml/min、0·61±0·039、106·9±12·0、64·7±8·83。表明在LCO25%时,随CO和RBF的下降,肾皮质微血管床血流灌注即减少(A×β减少,P<0·05),其中以β减少为主,A无明显变化。当LCO50%时,肾动脉和肾微血管床血流灌注进一步下降,此时肾皮质血管床容积亦减少(与LCO25%比较,P<0·05)。在LCO50%时,应用卡托普利1mg/kg和2mg/kg后,平均动脉压由(85·4±7·8)mmHg(1mmHg=0·133kPa)降低至(78·7±7·3)mmHg和(69·1±6·3)mmHg(P<0·05);CO由0·73±0·084增至0·83±0·065和0·9±0·054(P<0·05);RBF由(44·1±17·2)ml/min增至(60·3±17·8)ml/min和(79·4±17·8)ml/min(P<0·05)。两种剂量的卡托普利使CO增加的比值分别为0·15±0·084和0·31±0·0111,而RBF增加的比值分别为0·290±0·089和0·522±0·040,均显著大于CO的增加比值。与此同时,卡托普利1mg/kg和2mg/kg使肾皮质β由0·61±0·039增至0·75±0·020和0·86±0·027;A由106·9±11·9增至115·4±11·1和116·6±8·9;A×β由64·7±8·83增至87·0±8·6和100·6±8·9。结论在急性心功能不全伴肾功能衰竭的情况下,应用加强肾微循环血流灌注的治疗措施可能有益于肾功能及心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肾循环 卡托普利 急性心功能不全 肾微血管 血流灌注 急性心肌梗死 实验研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原文传递
踝臂指数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周围动脉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映玉 颜晓东 +2 位作者 路文盛 刘红燕 黄忠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3期413-415,共3页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能、C肽等,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专人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足背...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在诊断老年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PAD)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24例,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肾功能、C肽等,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专人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踝臂指数),并对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PAD的患者为97例,总的发病率为43.3%。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患者的血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HbA1c、餐后2hC肽(P2h-CP)、血尿酸(UA)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非PAD组(P<0.05)。PAD与年龄、血压、血尿酸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增龄、高血压及高尿酸水平是周围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踝臂指数是一种简单、价廉、无创的检查,患者易接受,可用于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糖尿病患 踝臂指数 疾病诊断 老年 周围动脉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彩色多谱勒超声诊断四肢血管栓塞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鸿雁 刘艾 《兵团医学》 2013年第2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诊断四肢血管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超对68例四肢血管栓塞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管弹性,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结果:68例四肢血管疾病,上肢4例,...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以下简称彩超)诊断四肢血管栓塞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二维及彩超对68例四肢血管栓塞患者进行检查,观察管腔、管径、管壁、血管弹性,血栓位置、大小、范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变化。结果:68例四肢血管疾病,上肢4例,下肢64例,其中下肢动脉血管栓塞23例,静脉血管栓塞41例,均为深静脉血栓。结论:彩超诊断四肢血管疾病具有准确性高,无创,无禁忌症,实时,重复性好及费用相对低廉等优点,可安全、迅速地了解血管内血流状态和血管周围情况,解释不明原因的肢体肿胀,早期发现病灶,利于疾病的随访,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的判定有价值,适合临床广泛使用。急性四肢血管栓塞主要由血管、血液等因素引起血管内血栓形成并栓塞血管造成肢体血运障碍,可导致下肢水肿、坏死、肺栓塞等严重后果。彩超可获得血管壁、管腔、血流方向、性质、速度和静脉血管侧枝循环情况,为该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估测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栓塞 深静脉血栓 血管 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血流 四肢 血管疾病 动脉栓塞 肺栓塞 腹股沟韧带
原文传递
CTA与多普勒超声穿支动脉定位法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岩松 邓雪峰 +1 位作者 林利忠 宋锦旗 《现代医学》 2017年第11期1583-1586,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多普勒超声穿支动脉定位法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非... 目的:研究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与多普勒超声穿支动脉定位法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80例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分为非创伤性CTA组、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以及联合(CTA+术中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各60例),均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比较3组的效果。结果:联合组诊断穿支动脉符合率为100.00%(60/60),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和CTA组的78.33%(47/60)和76.67%(46/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2/60),明显低于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和CTA组的15.00%(9/60)和13.33%(8/6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满意度以及Barthel评分分别为(96.7±1.8)、(68.7±2.1)分,均明显高于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组与CTA组(P<0.05)。结论:CTA联合术中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诊断穿支动脉符合率最高,且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小腿部软组织缺损效果最佳,可作为临床优选方案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 小腿软组织缺损 非创伤性血管成像 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
原文传递
臀上、臀下动脉穿支皮瓣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4
17
作者 穆兰花 严义坪 +2 位作者 栾杰 范飞 李森恺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8-280,共3页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 目的为了克服传统臀大肌肌皮瓣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继承其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寻找改进手术操作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5具10侧成人尸体,对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其相应区域皮肤的穿支血管分布情况,包括主干血管、穿支血管的走行层次、数量、管径及分布、穿出位置及体表投影、相应区域神经分布情况进行大体解剖学研究。另对6例12侧成年女性双侧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应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定位。结果臀上动脉、臀下动脉起于髂内动脉,臀上动脉穿支分布区域集中在坐骨旁及臀大肌中部,数量约为10~15支,穿支血管的长度3~8cm,其外径约为1~1.5mm。这些穿支血管穿过臀大肌及筋膜直接供应相应区皮肤。来自腰神经背支的臀上皮神经越过髂棘在髂后上嵴外侧穿出深筋膜,向臀部走行,与血管穿支密切相邻,支配臀部皮肤感觉。在皮瓣上缘切口处注意分离直径合适的神经,与皮瓣一同切取,可与受区相应神经(如为乳房再造可与第4肋间神经)相吻合。在成人6例12侧女性患者,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探测仪进行定位,每侧可明确定位3~5支,均集中于由髂后上嵴、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所形成的三角区内,此为穿支血管的体表投影区域。结论臀上动脉穿支血管分布区域恒定,管径粗细合适,切取该区域皮瓣,完全可以不携带肌肉,既包含了肌皮瓣血运好、组织量大的优点,又克服了切取肌肉所带来的缺点,临床应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进行穿支血管定位,简单可靠。切取皮瓣可同时携带臀上神经,为与受区神经吻合成为可能。由于臀下动脉穿支分布区为臀部负重部位,且臀下动脉主干与坐骨神经毗邻,因此,建议临床上尽量不采用臀下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预期可行带蒂移植用于修复骶尾部褥疮等创面,也可成为乳房再造又一供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研究 穿支皮瓣 多普勒血流探测仪 臀上动脉 分布情况 体表投影 超声血流 分布区域 乳房再造 解剖学基础 臀上皮神经 股骨大转子 骶尾部褥疮 皮瓣切取 手术操作 成人尸体 主干血管 成年女性 髂内动脉 皮肤感觉 女性患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