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回交导入系群体发掘水稻种质资源中的有利耐盐QTL 被引量:47
1
作者 孙勇 藏金萍 +4 位作者 王韵 朱苓华 Fotokian Mohammadhosein 徐建龙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611-1617,共7页
以中等感盐籼稻IR64与粳稻Tarom Molaii培育的85个BC2F8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苗期在140mmolL-1NaCl胁迫下影响叶片盐害级别、幼苗存活天数、地上部和根部的K+、Na+浓度等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幼苗存活天数与地上部Na+浓度呈极显著负... 以中等感盐籼稻IR64与粳稻Tarom Molaii培育的85个BC2F8回交导入系为材料,定位苗期在140mmolL-1NaCl胁迫下影响叶片盐害级别、幼苗存活天数、地上部和根部的K+、Na+浓度等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幼苗存活天数与地上部Na+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地上部K+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根部K+、Na+浓度无关,表明叶片盐害是由于地上部Na+积累过多造成的。根部K+浓度与Na+浓度高度正相关,但与地上部的K+、Na+浓度均无关,表明根对K+、Na+的离子吸收与向地上部运输存在不同的机制。检测到影响6个耐盐相关性状的23个QTL,包括影响叶片盐害级别的5个、幼苗存活天数的6个、地上部K+浓度的4个、地上部Na+浓度的4个、根部K+浓度的1个和根部Na+浓度的3个。影响地上部K+、Na+浓度与影响根部K+、Na+浓度的QTL分布在不同基因组区域,进一步表明根和茎对K+、Na+的吸收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通过比较图谱,发现影响耐盐相关性状的23个QTL中有12个(占52.2%)与以往不同群体中影响耐盐相关性状的QTL定位在同一或相邻的染色体区域。其中在第2染色体RM240~RM112区间检测到1个影响地上部所有4个耐盐相关性状的主效QUL,其增加耐盐性的有利基因来自供体Tarom Molaii,适宜用作标记辅助选择耐盐性的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性 回交导入 基因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系定位水、旱条件下影响水稻根系及产量的QTL 被引量:15
2
作者 赵秀琴 徐建龙 +1 位作者 朱苓华 黎志康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887-1893,共7页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得水稻耐旱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鉴定与水稻耐旱性直接相关的根系性状QTL,为通过根系性状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旱水稻品种提供标记信息。【方法】以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 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得水稻耐旱性的遗传与育种研究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之一。【目的】鉴定与水稻耐旱性直接相关的根系性状QTL,为通过根系性状QTL的标记辅助选择培育耐旱水稻品种提供标记信息。【方法】以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籼稻)背景的254个高代回交导入系中筛选出覆盖供体全基因组的55个回交导入系为材料,采用PVC管栽培,定位了灌溉(对照)与干旱(胁迫)条件下影响根系及产量性状的QTL以及胁迫与对照间性状差值的QTL。【结果】共检测到25个影响根长(RL)、根数(RN)、根重(RW)和单株粒籽产量(GY)的主效QTL,根据在不同环境下的表达情况,将其分为3类,第1类4个,在两种环境下均被检测到;第2类12个,只在对照条件下检测到;第3类9个,受干旱胁迫诱导,只在胁迫条件下被检测到。此外还检测到11个影响胁迫与对照条件下性状差值的QTL。【结论】在水、旱两种条件下均检测到的相对稳定的3个QTL(QRl2b、QRl8b、和QRn12)及影响两种条件下性状差值(即性状稳定性)的11个QTL可能对耐旱性有直接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回交导入 干旱 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导入后代水稻种质有利基因的鉴定与筛选研究 被引量:32
3
作者 徐建龙 高用明 +1 位作者 傅彬英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19-628,共10页
种质资源蕴藏着品种遗传改良的各种有利基因,高效发掘种质资源的有利基因是实现育种突破的前提。本研究选择IR64、特青和新株型(NPT)为轮回亲本与13个供体的不同回交世代(BC2F2 ̄BC4F2)群体为材料,进行耐盐、耐淹和褐稻虱抗性鉴定与筛... 种质资源蕴藏着品种遗传改良的各种有利基因,高效发掘种质资源的有利基因是实现育种突破的前提。本研究选择IR64、特青和新株型(NPT)为轮回亲本与13个供体的不同回交世代(BC2F2 ̄BC4F2)群体为材料,进行耐盐、耐淹和褐稻虱抗性鉴定与筛选。结果表明,尽管多数亲本本身对这些逆境不具备很好抗性或耐性,但在绝大多数回交后代中均出现耐盐、耐淹和抗褐稻虱的超亲分离,表明这些供体均带有对这些性状的有利基因。这种潜在“隐蔽”有利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从总体上看,3个性状的选择效率以IR64背景最高,特青背景高于NPT背景。BC2对耐盐性的选择效率明显高于BC3和BC4代,BC3和BC4的选择效率因不同组合而异。研究表明通过大规模回交导入和回交后代性状的严格鉴定是发掘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导入 隐蔽基因发掘 遗传背景效应 有利基因 回交世代 抗性鉴定 回交后代 水稻种质 筛选 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群体进行水稻耐盐碱鉴定与筛选 被引量:12
4
作者 孟丽君 林秀云 +5 位作者 崔彦茹 陈凯 孙勇 朱苓华 徐建龙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142-1150,共9页
以粳稻吉粳88为轮回亲本与11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供体品种杂交和回交培育的BC2F4群体,在吉林省白城市盐碱地进行全生育期耐盐碱筛选,对入选的耐盐碱单株后代分别进行苗期耐盐和耐碱鉴定。结果表明,在大田盐碱胁迫条件下绝大多数回交后代均... 以粳稻吉粳88为轮回亲本与11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供体品种杂交和回交培育的BC2F4群体,在吉林省白城市盐碱地进行全生育期耐盐碱筛选,对入选的耐盐碱单株后代分别进行苗期耐盐和耐碱鉴定。结果表明,在大田盐碱胁迫条件下绝大多数回交后代均出现耐盐碱的超亲分离,表明这些供体均带有控制这些性状的有利基因。各个组合间的耐盐碱筛选效率存在较大差异,表明回交后代的耐盐碱表现不仅取决于供体本身,还取决于受体品种与供体品种的不同组合。对筛选出的耐盐碱株系进行苗期耐盐和耐碱鉴定,结果显示全生育期耐盐碱的株系在苗期的耐盐和耐碱性表现不一,一部分株系表现不耐盐碱,一部分株系具有较强的耐盐或耐碱性,还有少数株系表现既耐盐又耐碱,表明水稻不同生育期的耐盐碱性存在差异,而且耐盐与耐碱可能存在不同的遗传机制。筛选出的耐盐碱导入系将成为耐盐碱有利基因发掘以及通过有利基因高效聚合定向改良水稻耐盐碱性的材料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回交导入 耐盐 耐碱 基因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选择回交导入群体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 被引量:9
5
作者 张金巍 韩粉霞 +4 位作者 陈明阳 孙君明 韩广振 闫淑荣 杨华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3-442,共10页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我国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主栽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日本品种东山69为供体亲本,构建了BC2F2回交导入系群体;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 大豆是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定位大豆蛋白质含量QTL,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基因挖掘提供依据。本研究以我国综合性状优良的黄淮海主栽品种中黄13为轮回亲本,日本品种东山69为供体亲本,构建了BC2F2回交导入系群体;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和卡方测验检测BC2F2随机群体(RP)及选择回交导入群体(BSP、PSP和NSP)中影响大豆蛋白质含量的QTL。2种方法在4个群体中定位到蛋白质含量相关的QTL 42个,5个位点在随机群体和极端选择群体中被多次重复检测到,分别为Sat_202、Satt170、Satt282、Sat_074、和Satt146;单向方差分析在随机群体和双向选择群体中同时检测到Sat_077、Sat_202、Satt282、Satt146和Satt712等5个效应值较大(>10%)的蛋白质含量QTL,分别位于C1、C2、D1b、F和J连锁群上,位于D1b和J连锁群上的Satt282和Satt712效应最大,F值达到8.77、7.80和9.01、11.61,与其连锁的QTL能解释的表型变异分别达13.55%、21.40%和13.85%、28.82%;卡方测验在极端选择群体中检测到的8个QTL与单向方差分析在随机群体中检测到的位点一致,其中双向选择群体检测到4个(Sat_202、Satt301、Sat_074和Satt146)、正向选择群体检测到2个(Satt250和Satt485)、负向选择群体检测到5个(Sat_202、Satt170、Satt282、Sat_074和Satt146)。定位到42个蛋白质相关QTL,结果表明单向方差分析对双向选择群体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卡方测验更适合单向选择群体的QTL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蛋白质含量 选择回交导入群体 单向方差分析 卡方测验 QTL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麦47背景回交导入系的遗传选择与性状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稳良 景蕊莲 +1 位作者 刘惠民 昌小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6-211,共6页
为深入研究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旱地品种晋麦47为轮回亲本、水地品种鲁麦14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导入系(ILs)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条件下考察穗下节和穗部农艺性状,利用56对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引物对BC3F4导入... 为深入研究小麦抗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以旱地品种晋麦47为轮回亲本、水地品种鲁麦14为供体亲本构建的导入系(ILs)为材料,在雨养和灌溉两种条件下考察穗下节和穗部农艺性状,利用56对在双亲间表现多态性的SSR标记引物对BC3F4导入系群体的150个株系进行遗传选择,分析筛选后的148个导入系遗传背景及性状相关性。结果表明,ILs群体中有两个株系分别在2个、13个标记位点的基因型不同于双亲,ILs群体的晋麦47基因型回复率迭94.38%。在两种水分条件下ILs群体多数性状表现超双亲,性状变异系数在2.34%~127.11%之间,性状均值偏向轮回亲本晋麦47;ILs群体灌溉条件下的每穗总小穗数(TNs)极显著大于雨养条件下的,与鲁麦14相似。除穗顶部不育小穗数(SST)外,其余性状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221~0.555)。ILs群体穗下节长(FIL)和旗叶叶枕至穗基部长(LPSB)的遗传力均较高,大于0.5975;穗顶部不育小穗数(SST)、穗基部不育小穗数(SSB)的遗传力均较低,小于0.4638,说明小穗结实率易受环境水分条件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回交导入 遗传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回交导入群体中筛选耐盐和抗旱水稻植株 被引量:6
7
作者 王英 李宏 +4 位作者 崔彦茹 陈凯 周少川 徐建龙 黎志康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133-1141,共9页
盐害和干旱已经成为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培育耐盐和抗旱水稻品种的前提是高效筛选携带耐盐和抗旱基因的单株。本研究以黄华占为轮回亲本,来源于不同国家的46个品种为供体培育的BC2F2群体为材料,进行苗期耐盐和生殖生长期抗旱筛选。尽... 盐害和干旱已经成为水稻产量的限制因子。培育耐盐和抗旱水稻品种的前提是高效筛选携带耐盐和抗旱基因的单株。本研究以黄华占为轮回亲本,来源于不同国家的46个品种为供体培育的BC2F2群体为材料,进行苗期耐盐和生殖生长期抗旱筛选。尽管供体和受体本身不具备耐盐性和抗旱性,但导入后代普遍出现耐盐和抗旱的超亲分离,表明供体品种普遍存在提高导入后代耐盐和抗旱的有利"隐蔽基因"。与耐盐性表现相比,导入后代出现抗旱株的组合数和每个群体中筛选出的抗旱株数均显著多于耐盐性,表明抗旱"隐蔽基因"更广泛分布在不同籼粳水稻品种中,而且抗旱性可能比耐盐性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机制。研究表明,培育回交导入系加以适当的选择压是发掘耐盐和抗旱"隐蔽基因"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导入 抗逆筛选 耐盐 抗旱 隐蔽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选择回交导入群体进行粳稻优良恢复系抗旱性改良与QTL定位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利锋 郝宪彬 +3 位作者 何云霞 华泽田 高用明 黎志康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1-319,共9页
以C418为轮回亲本,与供体亲本C71和早籼14分别进行杂交和2次回交,对BC2F2混合群体进行严格的干旱筛选,共得到16个抗旱导入系。在海南和北京的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对抗旱导入系BC2F5家系及其亲本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选择的导入系... 以C418为轮回亲本,与供体亲本C71和早籼14分别进行杂交和2次回交,对BC2F2混合群体进行严格的干旱筛选,共得到16个抗旱导入系。在海南和北京的干旱和灌溉条件下对抗旱导入系BC2F5家系及其亲本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选择的导入系群体抗旱性平均表现与轮回亲本没有明显差异,不同组合在不同地点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的表现不尽一致,其中一些株系的抗旱性和产量均显著高于轮回亲本。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产量的关联密切,且最易受到干旱胁迫的影响,从而造成较大的产量损失。利用106个均匀分布的SSR标记对抗旱回交导入系进行基因型分析,通过导入频率的卡方检验共定位到16个抗旱QTLs(P<0.0005),分布在除2、7号染色体外的10条染色体上,大部分导入的供体等位基因显示出正向加性效应。本研究结果说明,回交导入结合目标性状极端选择的策略改良水稻抗旱性并发掘和定位有利抗旱基因/QTL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回交导入 抗旱性 QTL 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回交导入系定位干旱环境下水稻植株水分状况相关QTL 被引量:4
9
作者 赵秀琴 徐建龙 +1 位作者 朱苓华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696-1703,共8页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水稻的耐旱育种尤为迫切,干旱环境下较高的植株水分含量有助于提高或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挖掘与耐旱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助于提高耐旱品种的选育效率。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籼稻)背景的254个... 日益严重的水资源危机使水稻的耐旱育种尤为迫切,干旱环境下较高的植株水分含量有助于提高或维持作物产量的稳定性,挖掘与耐旱性密切相关的分子标记有助于提高耐旱品种的选育效率。从供体Lemont(粳稻)导入到特青(籼稻)背景的254个高代回交导入系中筛选出覆盖供体全基因组的55个回交导入系,采用PVC管栽培,分析了干旱(胁迫)条件下水稻植株水分状况相关性状与籽粒产量、生物量的相关性并定位了相关QTL。研究表明,植株水分相关性状(相对含水量、叶片水势、渗透势、卷叶度)均与籽粒产量显著相关。检测到7个相对含水量QTL,7个叶片水势QTL,5个渗透势QTL及5个卷叶QTL;另检测到5个产量QTL,7个生物量QTL。分析发现,不仅QLwp5、QLr5、QRwc5和QΨ5同时分布在RM509~RM163区域,且该区域还分布有对水分环境表现稳定的产量QTL(QGy5),效应方向一致,从遗传学角度解释了籽粒产量与水分相关性状之间的显著相关性。另外,QLr5、QRwc5、QΨ5、QLr2、QLr7、QLr8、QLr9、QRwc3、QRwc4a、QRwc12及QΨ7等11个QTL曾在不同遗传背景群体中被检测到,它们控制相同目标性状。研究认为RM509~RM163区域及QLr2、QLr7、QLr8、QLr9、QRwc3、QRwc4a、QRwc12和QΨ7所分布的染色体区域对水分环境或者遗传背景相对稳定,在水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耐旱育种实践中有较重要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旱 植株水分状况 回交导入 数量性状位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回交导入系群体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宏 卢德城 +4 位作者 黄道强 赖穗春 周德贵 王志东 周少川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2-26,共5页
研究了以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为遗传背景的2套回交导入系群体在水种和旱种条件下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套回交系群体的所有考察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分布较分散,并有高于轮回亲本丰矮占1号和低于供体亲本的导入系,而且产量的变... 研究了以华南籼稻丰矮占1号为遗传背景的2套回交导入系群体在水种和旱种条件下农艺性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2套回交系群体的所有考察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产量分布较分散,并有高于轮回亲本丰矮占1号和低于供体亲本的导入系,而且产量的变异系数最高,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2套回交系群体的结实率均表现为常规水种显著低于旱种,其他性状则表现为常规水种显著高于旱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Khazar衍生导入系群体的旱种产量与水种产量显著相关,而IR58025B衍生导入系群体的旱种产量与水种产量相关不显著,说明IR58025B带有较多或效应较大的抗旱基因/QT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丰矮占1号 回交导入 抗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生大豆ZYD00006回交导入系构建 被引量:3
11
作者 蒋洪蔚 李灿东 +7 位作者 李瑞超 李莹莹 尹燕斌 马占洲 曾庆力 张闻博 刘春燕 陈庆山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6,共9页
为挖掘野生大豆优异稀有基因,2006年至今以栽培大豆绥农14(轮回亲本)与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为双亲材料,经杂交、回交,标记辅助选择构建获得一套覆盖野生大豆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代换系)。该群体共192个株系,包含野生大... 为挖掘野生大豆优异稀有基因,2006年至今以栽培大豆绥农14(轮回亲本)与野生大豆ZYD00006(供体亲本)为双亲材料,经杂交、回交,标记辅助选择构建获得一套覆盖野生大豆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导入系(代换系)。该群体共192个株系,包含野生大豆目标导入片段237个,平均每个连锁群的导入片段个数为11.85个;导入片段总长度1865.17 cM,覆盖整个基因组的82.43%。其中L连锁群野生大豆基因组覆盖率最高,为100%,N连锁群覆盖最低为53.17%。最长导入片段43.30 cM,最短导入片段0.22 cM。高度一致的遗传背景对大豆重要基因及野生大豆特有优异基因挖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野生资源的引入极大丰富了栽培大豆的遗传基础,进而使得导入系后代表型变异丰富,为大豆遗传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大豆 全基因组 回交导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物回交导入系的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庆山 蒋洪蔚 +3 位作者 辛大伟 朱荣胜 刘春燕 李灿东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共7页
回交导入系是利用回交及标记辅助选择的手段构建而成的遗传与育种材料。经过多代回交,后代材料在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下只包含一个或少量供体亲本染色体片段,因此,可作为QTL分析的重要材料。同时,多代回交有利于打破优异基因与不良基因... 回交导入系是利用回交及标记辅助选择的手段构建而成的遗传与育种材料。经过多代回交,后代材料在轮回亲本的遗传背景下只包含一个或少量供体亲本染色体片段,因此,可作为QTL分析的重要材料。同时,多代回交有利于打破优异基因与不良基因的连锁,优异基因导入到整体表现优良的轮回亲本材料中,进而实现对育种材料的改良。鉴于其一致的遗传背景,导入系在QTL精细定位和基因克隆、QTL间互作研究、遗传验证及作物聚合育种和分子设计育种中均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回交导入系的构建及其在作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导入 遗传研究 分子设计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定位水稻产量性状QTL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俊巍 项超 +5 位作者 张晶 任洁 刘周 王超 曲丽君 石英尧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4年第6期56-65,共10页
水稻磷素利用率低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掘水稻耐低磷有利基因、培育磷高效品种,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恢复系‘蜀恢527’、‘明恢86’作为轮回亲本,以‘爷驼崽’为供体亲本,构建了2个BC2F4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 水稻磷素利用率低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发掘水稻耐低磷有利基因、培育磷高效品种,选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恢复系‘蜀恢527’、‘明恢86’作为轮回亲本,以‘爷驼崽’为供体亲本,构建了2个BC2F4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分别在正常施肥量条件下和低磷条件下对2个群体进行产量性状鉴定和分析,同时对2个群体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利用性状-标记间的单向方差分析,对耐低磷选择回交导入系群体的产量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不同遗传背景下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与单株产量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有效穗数受低磷胁迫影响较大,是造成低磷条件下减产的主要原因。2个群体在正常条件和低磷条件下共检测到控制单株有效穗数QTL 11个,控制每穗实粒数QTL 10个,控制结实率QTL 10个,控制千粒重QTL 9个,控制单株产量QTL 13个;检测到一因多效的位点12个。研究结果对低磷品种的选育、相关有利基因的发掘利用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有重要参考作用,选择导入系也为耐低磷育种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低磷 选择回交导入 数量性状位点(QT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导入后玉米农艺性状耐旱性改良效果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争光 梁晓玲 +5 位作者 阿布来提.阿布拉 曹连莆 王仙 邵红雨 韩登旭 李召锋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4期409-413,共5页
为研究回交导入法对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旱性的改良效果,发掘具有优良耐旱性状的种质,采用α-lattice设计,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7个以昌7-2为遗传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各性状耐旱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对各个性状的改良... 为研究回交导入法对玉米自交系各性状耐旱性的改良效果,发掘具有优良耐旱性状的种质,采用α-lattice设计,在充分灌溉和干旱胁迫处理下,研究7个以昌7-2为遗传背景的高代回交导入系各性状耐旱性。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组合对各个性状的改良效果不同,回交导入系的综合耐旱性均好于昌7-2,其中改良较好的有515×昌7-2,双105×昌7-2和502×昌7-2等组合,其综合耐旱系数分别为0.833、0.818和0.804。这表明,回交导入法能很好地改良自交系的耐旱性,且其改良效果与特定组合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旱性 回交导入 耐旱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交导入系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与分子检测分析
15
作者 梁云涛 王英 +3 位作者 陈传华 颜群 徐建龙 黎志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90-1196,共7页
【目的】通过对回交导入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和分子检测,可以为水稻抗病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优质亲本和理论证据。【方法】利用优良杂交稻恢复系测253和桂649为轮回亲本,分别与3个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回交,构建了6个回交导入系群体... 【目的】通过对回交导入系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评价和分子检测,可以为水稻抗病育种和基础研究提供优质亲本和理论证据。【方法】利用优良杂交稻恢复系测253和桂649为轮回亲本,分别与3个水稻品种进行杂交、回交,构建了6个回交导入系群体。然后,采取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方式对导入系进行稻瘟病鉴定评价,并结合分子标记技术检测导入系群体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结果】鉴定评价出抗穗颈瘟导入系68个,其中兼抗苗叶瘟的导入系有21个。最终筛选出广谱、高抗稻瘟病的优良恢复系4个。另外,卡方检测发现,由于稻瘟病抗性的定向选择,导入系选择群体在染色体5个位点上的等位基因发生了偏分离。【结论】回交导入系可以成为高效挖掘水稻优异基因资源以及培育优良水稻新品种的理想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导入 稻瘟病抗性 鉴定评价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水分条件下小麦回交导入系群体旗叶持绿性与千粒重的遗传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辛筱筱 栗孟飞 +5 位作者 刘媛 程宏波 常磊 陈菁菁 柴守玺 杨德龙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07-212,共6页
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s)群体(西峰20×晋麦47)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胁迫(DS)和正常灌溉(WW)条件下小麦不同发育时期旗叶叶绿素含量(ChlC)和千粒重(TGW)遗传特点和相互关系,并且评价该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 以小麦回交导入系(ILs)群体(西峰20×晋麦47)160个株系及其亲本作为供试材料,研究干旱胁迫(DS)和正常灌溉(WW)条件下小麦不同发育时期旗叶叶绿素含量(ChlC)和千粒重(TGW)遗传特点和相互关系,并且评价该群体的遗传变异。结果表明,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ILs群体及亲本的不同发育阶段旗叶ChlC和TGW表型值均呈显著差异,WW条件下的各性状表型值显著高于DS条件下的,旱胁迫系数在0.79~0.91之间。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小麦ILs群体各性状表型值介于双亲之间,且偏向于轮回亲本晋麦47,体现出回交导入系群体的遗传特性。群体内各性状表型变异广泛,且存在超亲分离,变异系数在8.39%~16.71%(DS)和8.61%~16.54%(WW),多样性指数在0.74~0.83(DS)和0.71~0.82(WW),遗传力较低,在0.29~0.62(DS)和0.20~0.50(WW)之间。ChlC与TGW间呈现极显著正相关(r=0.500**~0.629**,DS;0.488**~0.622**,WW),其中灌浆期的旗叶ChlC与TGW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r=0.629**,DS;0.622**,WW),DS条件下的相关系数普遍高于WW的;同时ChlC对TGW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作用,灌浆期ChlC正向直接作用较大(0.582**,DS;0.312**,WW)。说明该群体适合进行小麦抗旱性状数量遗传研究,其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干旱调控小麦持绿性和千粒重表型变异的遗传基础,及其QTL精细定位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回交导入 干旱胁迫 持绿性 千粒重 数量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中耐旱种质的鉴定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席章营 谢传晓 +4 位作者 张世煌 李新海 李明顺 郝转芳 张德贵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34,共8页
发掘玉米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可以对现有玉米自交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改良和创新,本研究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掖478和齐319为受体与34个供体自交系构建的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单株雌雄开花间隔(ASI)天数... 发掘玉米种质资源中的有利基因可以对现有玉米自交系进行快速有效的改良和创新,本研究以优良玉米自交系丹340、掖478和齐319为受体与34个供体自交系构建的回交导入后代群体为材料,在干旱胁迫条件下,通过测定单株雌雄开花间隔(ASI)天数和群体结实株数百分率进行耐旱鉴定和筛选。结果表明:1)在干旱胁迫下的BC2F2群体内,有50%以上的单株不能正常散粉吐丝,绝大多数结实较好的单株的ASI小于或等于6 d;2)有些供体自交系对缺水环境敏感,但在其回交后代群体中出现了耐旱植株,表明这些供体带有耐旱有利基因;这种潜在耐旱基因的表达受遗传背景影响较大,同时与特定组合有关;3)对不耐旱受体自交系进行耐旱性改良的效果较好,对耐旱的受体自交系继续进行耐旱性改良则比较困难,但仍可以筛选到耐旱性更强的后代材料。研究表明,通过大规模回交导入并对后代进行严格的表型鉴定和筛选,是发掘种质中耐旱基因的有效途径,可以明显地提高玉米回交导入后代群体的耐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回交导入 耐旱 雌雄开花间隔(ASI) 遗传背景
原文传递
444玉米回交导入系主要性状及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铭泽 张林 +3 位作者 刘显君 邸宏 曾兴 王振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0-35,共6页
以玉米自交系444为轮回亲本和54个国内优良自交系为供体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导入系(BC3F4),随机选取54份回交导入系进行主要性状及抗玉米丝黑穗病评价。结果表明,回交导入系J88、J107和J148在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多个性状上... 以玉米自交系444为轮回亲本和54个国内优良自交系为供体亲本构建高世代回交导入系(BC3F4),随机选取54份回交导入系进行主要性状及抗玉米丝黑穗病评价。结果表明,回交导入系J88、J107和J148在植株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等多个性状上均优于轮回亲本444;54份回交导入系对丝黑穗病抗性差异较大,J15表现为高抗;J2、J7、J28、J31、J46、J88、J110和J148表现为抗病;J6、J55、J73、J76、J97、J102和J121表现为中抗。发病率低于444的有47个,占87.04%,表明回交导入系对玉米丝黑穗病的抗性水平较轮回亲本444有较大提升。J88和J148对丝黑穗病抗性、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均表现较好,明显优于轮回亲本444,可优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444 回交导入 丝黑穗病 抗性评价
原文传递
掖81162回交导入系产量相关性状评价及配合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付庭伟 张林 +3 位作者 辛鑫鑫 刘显君 邸宏 王振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14,共8页
以53个玉米自交系为供体创造的85份掖81162回交导入系(BC_3F_6)为材料,评价其产量及相关性状,并将供试回交导入系与分属不同类群的4个测验种按照NCII设计配制344个杂交组合,评价供试回交导入系的配合力水平。结果表明,C22、C39、C40、C4... 以53个玉米自交系为供体创造的85份掖81162回交导入系(BC_3F_6)为材料,评价其产量及相关性状,并将供试回交导入系与分属不同类群的4个测验种按照NCII设计配制344个杂交组合,评价供试回交导入系的配合力水平。结果表明,C22、C39、C40、C46、C47、C61、C69、C75和C85等9个回交导入系各有6个性状上优于轮回亲本。回交导入系C14、C64各有5个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优于轮回亲本,C06、C26、C28、C29、C30、C43、C69、C73、C79和C84各有4个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优于轮回亲本。单株产量特殊配合力效应排在前5位的组合分别是四-444-1208×C12、四-444-1208×C79、四-444-1208×C84、Mo17-042×C40、四-444-1208×C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自交系掖81162 回交导入 产量性状 配合力
原文传递
利用品质性状的回交选择导入系挖掘水稻抗纹枯病QTL 被引量:16
20
作者 李芳 程立锐 +7 位作者 许美容 周政 张帆 孙勇 周永力 朱苓华 徐建龙 黎志康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29-1737,共9页
将优质、抗纹枯病的高秆供体Tarom Molaii和Binam导入半矮秆IR64和特青背景,培育品质性状回交选择构建的4个导入系群体IR64/Tarom Molaii、特青/Tarom Molaii、IR64/Binam和特青/Binam,定位了影响水稻抗纹枯病病级(disease scale,DS)、... 将优质、抗纹枯病的高秆供体Tarom Molaii和Binam导入半矮秆IR64和特青背景,培育品质性状回交选择构建的4个导入系群体IR64/Tarom Molaii、特青/Tarom Molaii、IR64/Binam和特青/Binam,定位了影响水稻抗纹枯病病级(disease scale,DS)、相对病斑高度(relative lesion height,RH)和株高(plantheight,PH)的QTL。结果表明,4个导入系群体的DS与RH高度正相关,两者与PH呈显著负相关。导入系后代各性状均呈现超亲分离,出现抗性明显优于双亲的抗病个体,其中40%左右属半矮秆抗病类型。采用单向方差分析,在这4个群体中分别定位到10、8、8和6个影响3个性状的QTL,多数基因座上降低DS和RH即增强抗病性同时增加株高的等位基因均来自两个供体。未在同一供体两个不同背景下检测到影响3个性状的相同QTL,表明抗纹枯病QTL表达有明显的遗传背景效应。PH与DS及PH与RH被定位在同一个显著标记位点的QTL数分别占两个性状QTL总数的38%和52%,表明水稻纹枯病抗性与株高关系密切,两者存在许多连锁位点。与以往相同群体品质性状QTL的定位结果相比,发现品质性状QTL与抗纹枯病QTL大多分布在染色体的不同区域,彼此独立遗传。对利用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定位非目标性状QTL的效果、影响因素及育种应用进行了探讨,强调了目标性状选择导入系对非目标性状QTL发掘及育种应用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选择导入 数量性状基因座(QTL) 水稻纹枯病抗性 稻米品质 株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