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叠加法的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以衡桂高速公路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周勇 任江 +1 位作者 袁江雅 江兴 《公路工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15,共4页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是将区域内产生滑坡灾害的发生条件、外界影响因素、和滑坡灾害的现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区域内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选择湖南省衡桂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分类与区划为研究示范区,对衡桂高速公... 滑坡灾害危险性区划是将区域内产生滑坡灾害的发生条件、外界影响因素、和滑坡灾害的现状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定量或半定量地评价区域内滑坡灾害的危险性程度等级。选择湖南省衡桂高速公路滑坡灾害的分类与区划为研究示范区,对衡桂高速公路沿线滑坡灾害进行危险度研究,采用因子叠加法进行滑坡灾害区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灾害 因子叠加法 危险性区划 衡桂高速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因子叠加法在输水工程地质灾害评估中的应用
2
作者 周天生 梁世川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5年第8期244-246,240,共4页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小巴音沟输水工程沿线地质灾害较发育,现状发育有10个泥石流地质灾害和3个崩塌地质灾害。文中以该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地质灾害的调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采用... 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小巴音沟输水工程沿线地质灾害较发育,现状发育有10个泥石流地质灾害和3个崩塌地质灾害。文中以该输水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的分析和野外地质灾害的调查,结合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情况,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分区评价,评价结果为:该工程分为中高危险性区、中危险性区、中低危险性区和低危险性区,分区结果与工程沿线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的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叠加法 黄金分割 地质灾害 危险性分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质量 被引量:6
3
作者 金鑫 王合生 +1 位作者 涂俊 张子凡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2年第3期24-26,共3页
对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子评价法”进行了扩充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质量的方法———“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因子的作用分值及其权重 ,... 对常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单因子评价法”进行了扩充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评价城市区域环境综合质量的方法———“多因子空间叠加法”。该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 ,运用区位理论分析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因子的作用分值及其权重 ,最后根据计算得出的综合分值进行评价。通过实例运用分析 ,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表征出多个因子对评价区域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区域 因子空间叠加 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污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因子空间叠加法的环洞庭湖流域土地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2
4
作者 杨俊 邱凤杰 胡文敏 《国土资源导刊》 2021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基于3S相关技术,以遥感影像数据、地形DEA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多因子空间叠加法对环洞庭湖流域土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探讨环洞庭湖流域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开发建设等不同功能指向下的土地适宜程度,为环洞庭湖流域... 本文基于3S相关技术,以遥感影像数据、地形DEA数据为主要数据源,利用多因子空间叠加法对环洞庭湖流域土地的农业、生态环境等进行分析,探讨环洞庭湖流域在生态保护、农业生产、开发建设等不同功能指向下的土地适宜程度,为环洞庭湖流域土地建设开发的重点、方向以及土地资源管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基本蓝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适宜性评价 因子空间叠加 环洞庭湖流域 国土空间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泉州清源山山体及近山控制区空间管控研究
5
作者 陈玲 《福建建筑》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镇空间的扩张,城市建设对城内外山体空间的侵蚀日益凸显,山体保护与近山控制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为此,以泉州清源山及近山控制区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运用GIS数据分析、多因子叠加及底线控制等研究方法...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和城镇空间的扩张,城市建设对城内外山体空间的侵蚀日益凸显,山体保护与近山控制区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为此,以泉州清源山及近山控制区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运用GIS数据分析、多因子叠加及底线控制等研究方法,提炼出清源山分级保护利用及近山管控区的管控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亲山、近山、显山的三大管控策略;制定山体、近山控制区、视觉廊道及生态廊道的具体管控要求,构建山体及近山控制区空间管控体系。旨在协调生态保护与城市扩张之间的矛盾,实现整体的可持续发展,并为类似城市的山体及近山控制区空间管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叠加法 底线控制 泉州清源山 山体保护 山体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视觉敏感度的棋盘山生态旅游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30
6
作者 李俊英 胡远满 +3 位作者 闫红伟 唐强 祝跃 刘志华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94-198,共5页
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法和景观可视敏感度法评价棋盘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采用坡度、距离水库的远近、土地利用、水库景观可视敏感度和河流景观可视敏感度作为单因子,综合... 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基于GIS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因子叠加法和景观可视敏感度法评价棋盘山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采用坡度、距离水库的远近、土地利用、水库景观可视敏感度和河流景观可视敏感度作为单因子,综合评价了研究区的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将适宜性分为很适宜、适宜、较不适宜、不适宜和很不适宜5类。结果表明,最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和适宜生态旅游用地占研究区的42.79%,说明本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适宜进行生态旅游开发。较不适宜区占研究区的比重最大(30.76%),这些区域可以作为潜在旅游开发区,如果管理措施得当,将会转变为可利用资源,否则将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可能影响到现有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同时也提出在资源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环境,使其发挥最大的景观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叠加法 景观可视敏感度 生态适宜性 生态旅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阳岳龙 龙万学 +1 位作者 杨禹华 林剑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10,共6页
结合贵州省地理环境和地质灾害特征,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构造作用、河流切割程度、年均降雨量及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密度等6个一级区划指标和24个二级区划指标,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应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按4... 结合贵州省地理环境和地质灾害特征,选择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断裂构造作用、河流切割程度、年均降雨量及历史地质灾害分布密度等6个一级区划指标和24个二级区划指标,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应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按4级危险度分区标准,对贵州省主要地质灾害危险度进行区划。区划结果包括:极高危险区约3.22×104km2;高危险区约0.85×104km2;中危险区约2.99×104km2;低危险区约10.56×104km2。采用离散多态系统可靠度的矩阵分析法,认为贵州主要地质灾害发生的危险性主要处在中危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危险度区划 黄金分割 因子叠加法 离散多态系统 可靠度分析 贵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 被引量:7
8
作者 郝建斌 刘建平 +2 位作者 石蕾 孟国忠 杨默然 《油气储运》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9-53,共5页
以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条件、灾害诱发因素以及灾害现状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管道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和管道沿线地... 以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沿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已有地质资料分析和野外调查,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基本条件、灾害诱发因素以及灾害现状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管道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度区划和管道沿线地质灾害危险度分段区划。区划结果与管道沿线的实际情况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品油管道 地质灾害 危险度区划 因子叠加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震后北川县泥石流对恢复重建的影响及潜在泥石流发育度评价 被引量:8
9
作者 陈兴长 游勇 柳金峰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6-82,共7页
震后北川县泥石流灾害具有暴发频率高,规模大,潜在危害严重等特点,已经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制约因素。震后潜在泥石流发育度的评价,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叠加法对震后... 震后北川县泥石流灾害具有暴发频率高,规模大,潜在危害严重等特点,已经成为灾后恢复重建的关键制约因素。震后潜在泥石流发育度的评价,对灾后重建具有重要意义。在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利用Arc-GIS技术,采用多因子叠加法对震后北川县潜在泥石流发育度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把北川县分为泥石流高发育区、中等发育区和低发育区。高发育区集中于擂鼓镇—曲山镇—陈家坝乡一带,沿发震断裂上盘分布,占县域面积的6.6%;中等发育区位于高发育区两侧,以断裂上盘为主,占县域面积的22.5%;其余属低发育区,占县域面积的70.9%。在泥石流高发育区必须规避泥石流灾害;在中等发育区,应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估,确保没有灾害威胁,否则也必须进行规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恢复重建 因子叠加法 发育度评价 北川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省三贵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度评价 被引量:4
10
作者 阳岳龙 何文勇 林剑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71-76,共6页
相对贵州省其它公路线而言,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更频繁、危害更严重。结合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选定8项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对贵州省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进行了危... 相对贵州省其它公路线而言,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发生更频繁、危害更严重。结合自然地理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特征,选定8项评价因子,采用黄金分割法确定其权重;运用综合分析的因子叠加法,对贵州省三穗-贵阳高速公路地质灾害进行了危险度评价。评价结果是:高危险度段(岑松镇-三颗树),中高危险度段(三穗-岑松镇),中危险度段(谷脚镇-贵阳、三颗树-下司镇),中低危险度段(黄丝镇-三元镇),低危险度段(三元镇-谷脚镇、下司镇-黄丝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黄金分割 因子叠加法 危险度评价 三贵高速公路 贵州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红色景观微域识别及涵化解析——以红25军长征沿线为例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哲 赵恒毅 +1 位作者 曹银银 周正 《风景园林》 2023年第2期73-81,共9页
【目的】基于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面向红色文化密集区域的景观资源系统识别、协同演进与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长征沿线景观微域研判及其空间演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发展的现实基础,相关方法与技术亟待挖掘。... 【目的】基于当前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面向红色文化密集区域的景观资源系统识别、协同演进与提质增效,深入开展长征沿线景观微域研判及其空间演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空间建设发展的现实基础,相关方法与技术亟待挖掘。【方法】通过构建红色景观微域“识别-涵化”研究框架,以红25军长征沿线为例,建立红色景观微域解析要素体系,探析景观微域识别及微域涵化的关联方法与基础技术,并结合红25军长征典型区段分析研讨长征线路微域涵化效应与建设策略。【结果】研究发现在微域要素系统识别基础上,结合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加权因子叠加法、微域涵化评估体系与三维矩阵模型可有效开展长征沿线红色景观微域识别与分类评估。【结论】研究为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红色景观的资源管控与传承发展提供分析途径,助力景观资源有序演进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文化公园 红色景观 微域识别 微域涵化 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 加权因子叠加法 长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市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
12
作者 邵俊禧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3期563-574,共12页
为了更科学、更精准地规划布局城市各类用地,考虑其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然因素(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人口)和土地利用现状因素这9个指标因子来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得到各指... 为了更科学、更精准地规划布局城市各类用地,考虑其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自然因素(地形坡度、河流湖泊)、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人口)和土地利用现状因素这9个指标因子来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在得到各指标因子适宜性分值的基础上,利用栅格计算器对各图层进行加权叠和;最终根据其适应性分值划分佛山市国土空间的适宜性等级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 佛山市适宜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建设的区域占比较高,被评为最适宜等级和较适宜等级的面积占全市面积的比例约76.9%,主要分布在南海区、顺德区和禅城区的城市中心所在地和经济发达区周边。2) 被评为基本适宜等级和不适宜等级的区域集中在佛山市的西南部地区和北部地区,这些区域分布有大量的耕地以及林地,不太适宜进行国土空间开发建设。3) 佛山市建设用地分布现状合理。通过土地利用现状图层和适宜性评价结果图层叠交分析发现,仅有0.17%的建设用地位于不适宜开发建设的区域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 因子加权叠加 层次分析 佛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仙湖禄充景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研究
13
作者 陈俊任 杨海兰 《测绘技术装备》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禄充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水体范围、道路、居民点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禄充景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揭示了禄充景... 本文以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禄充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植被覆盖度、土地利用类型、水体范围、道路、居民点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技术对禄充景区的生态环境敏感性进行单因子评价和综合评价,揭示了禄充景区生态环境敏感性程度及其主要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禄充景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占比偏高,其中敏感区和高敏感区面积占比高达54.67%,主要分布在景区中部,生态风险较高。因此,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统筹规划,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禄充景区未来规划建设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敏感性 敏感性评价 因子加权叠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内蒙古中部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 被引量:17
14
作者 赵霞 王平 +3 位作者 龚亚丽 谭瑾 李向荣 任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6-669,共4页
本文综合考虑自然以及社会的作用,从洪水危险性和社会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地理高程、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历史灾情数据为指标,采用快易的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内蒙古中部)进行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实现了各种指标定性与定量的组合,... 本文综合考虑自然以及社会的作用,从洪水危险性和社会易损性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地理高程、人口密度、人均GDP和历史灾情数据为指标,采用快易的叠加分析法对研究区(内蒙古中部)进行区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实现了各种指标定性与定量的组合,得出研究区洪水灾害风险评价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南部靠近黄河的河套平原地区,由于地势较为平缓、靠近河流、经济发达,洪水灾害风险较大.在研究区北部,由于经济不发达,人口较少,洪水灾害风险较小.与实际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评价 洪水灾害 地理信息系统 权重 因子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树轩 杨为民 +2 位作者 孟华君 张向营 李焕斌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8年第1期70-77,共8页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 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京张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等因素,同时选取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了分类赋值。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基于GIS平台对京张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4个等级。依据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结果,为京张高速铁路、云顶滑雪场、石京龙滑雪场的建设和运营提出相关建议,为京张地区国土规划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张地区 京张高速铁路 云顶滑雪场 石京龙滑雪场 因子加权叠加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平台的太原南部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2
16
作者 肖文进 张建国 +4 位作者 朱继良 张忠义 蔡厚安 张普斌 贾润幸 《矿产勘查》 2021年第7期1655-1661,共7页
为了开展山西太原南部(清徐县、榆次区、太谷县)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特征,选取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活动性、断裂的活动性、地块特征、重力... 为了开展山西太原南部(清徐县、榆次区、太谷县)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工作,在野外调查和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和特征,选取了地震峰值加速度、地震活动性、断裂的活动性、地块特征、重力布格异常、地热流、工程岩土组、地质灾害、构造地貌等10个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了分类赋值。基于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通过构造稳定性评价和地表稳定性评价,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和定量化评价,将研究区划分为次稳定区、次不稳定区和不稳定区3个等级。介绍了各等级地质特征、防治措施、利用措施,对今后的城市规划及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原南部 晋中盆地 稳定性评价 因子加权叠加 地壳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春山 张树轩 +5 位作者 杨为民 孟华君 吕佳进 张田田 吴季寰 郭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3-462,共10页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 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工作的基础上,经综合分析控制和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和内外动力地质的耦合作用,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分析方法开展了沈抚新区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研究。评价因素主要选取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和深部地球物理以及工程岩组、地形地貌与地表地质灾害等共12个影响因子,并依据评价因素的关联性和重要性进行分类赋值,进而建立了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对沈抚新区的区域地壳稳定性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沈抚新区以稳定区和次稳定区为主,面积为728.9 km^(2),占总面积的81.07%,有利于规划和建设。建议在地下工程穿越不稳定区和次不稳定区时,要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确保基础和边坡的稳定性。规划的地铁9号线主要穿越次不稳定区和次稳定区。施工带在埋深15~25 m之间,该段地层主要为卵砾石堆积层、泥包砾堆积层与变质片麻岩强风化带及其交接部位,施工带处于地下水浸没带或变动带,其支护比较困难,建议尽早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顺利和安全,此外还需要采取一定降水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抚新区 规划地铁9号线 因子加权叠加 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工程地质条件与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龙图地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瑞 赵小娜 李明玉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7年第2期28-34,共7页
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分区研究,揭露不同区域土地受干扰时响应敏感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以延龙图地区为例,选取坡度、高程、用地类型、植被覆盖、水环境和水源保护区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因子,根据各因子... 进行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及分区研究,揭露不同区域土地受干扰时响应敏感程度,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本文以延龙图地区为例,选取坡度、高程、用地类型、植被覆盖、水环境和水源保护区作为土地生态敏感性因子,根据各因子不同敏感性程度对其分级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权重,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运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对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进行了单因子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评价。分析结果将研究区土地生态敏感性划分为极敏感区(0.05km^2)、高敏感区(694.02km^2)、中敏感区(3 044.01km^2)、低敏感区(1 175.38km^2)和不敏感区(175.24km^2),其中,中敏感区占研究区面积比最大,约为60%,超过一半以上。另外,就各区今后土地利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为延龙图新区用地规划、开发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为环境保护提供建议和对策,实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生态敏感性 因子加权叠加 延龙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超绘 钱家忠 侯晓亮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98-1403,共6页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其对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控制和影响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区域地壳稳定性...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也是中国东部最大的地震活动带,其对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影响目前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在收集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分析了控制和影响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的区域地壳稳定性主要因素;选取断裂稳定性、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地震活动密度、岩土体稳定性、崩滑流地质灾害易发性以及采空塌陷敏感性6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并对评价因子进行分类赋值;基于ArcGIS平台,采用多因素加权叠加方法,建立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模型;根据自然断点法将研究区分为稳定区、较稳定区、较不稳定区及不稳定区4个等级。由评价结果可知,郯庐断裂安徽段区域地壳稳定性以稳定和较稳定为主,占87.3%,较不稳定占7.9%,而不稳定区域仅占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区域地壳稳定性 因子加权叠加 地质灾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线型生产建设项目施工前水土保持遥感监测应用研究——以某成品油管道工程为例
20
作者 林晓渝 李健 +1 位作者 高智 季婧 《浙江水利科技》 2017年第1期45-48,共4页
以某成品油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以Alos及高分1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5.1为技术平台,研究基于因子叠加分析的长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数据提取是关键手段。通过对工... 以某成品油管道工程为研究对象,以Alos及高分1号卫星影像为数据源,以ENVI5.1为技术平台,研究基于因子叠加分析的长线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方法。在该方法中,土地利用数据、植被覆盖度、土壤侵蚀数据提取是关键手段。通过对工程施工前土地利用类型进行分类,计算植被覆盖度,并在叠加坡度因子后分析项目建设区施工前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情况,从而实现工程施工前水土流失情况的背景监测,使得监测数据更为全面,亦为全施工周期水土流失动态对比监测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线型生产建设项目 水土保持 遥感监测 因子叠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