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变化与若干强迫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6
1
作者 魏凤英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2-211,共10页
首先,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方法对1905-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太阳黑子、地球自转速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涛动等强迫因子序列进行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分离,并分析了它们年代际尺度的位相变化特征。然后,使用30年滑动相关的... 首先,利用三次样条函数方法对1905-2000年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太阳黑子、地球自转速率、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和北极涛动等强迫因子序列进行年代际和年际尺度的分离,并分析了它们年代际尺度的位相变化特征。然后,使用30年滑动相关的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与上述各因子之间的相关随时间的变化。最后,利用旋转因子分析方法,对年代际及年际尺度因子的潜在结构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量和强迫因子序列均存在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它们之间的相关系数随时间变化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甚至出现相关位相的改变。影响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因子潜在结构主要包括以年代际尺度因子和海气年际尺度因子两类。在第一类因子结构中,太阳活动、地球自转速率和北极涛动的年代际变化贡献较大,其中太阳黑子的贡献最显著。20世纪40年代以后,年代际尺度因子的作用明显增强。在第二类因子结构中,前期秋季、同期夏季的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及前期冬、春季北极涛动的年际变化对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异常的贡献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 滑动相关 年代际尺度因子 年际尺度因子 因子潜在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