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盟五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郑慕强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5-150,共6页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东盟五国1971-2007年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经济结构效应一直在下降,印尼的效应则从低点一直往上走;印尼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效应出现反向关系,而其他四... 基于完全因素分解模型,对东盟五国1971-2007年能源消费量与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菲律宾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的经济结构效应一直在下降,印尼的效应则从低点一直往上走;印尼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强度效应出现反向关系,而其他四国则保持几乎一致的变化轨迹;印尼的燃料转化效应曲线一直保持着平稳的上升趋势,泰国保持着从小幅的上升后维持不变的状态,其他三国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碳排放 因素分解分析 东盟五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税收增长变动的因素分解分析——基于LMDI分解方法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斌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7-113,共7页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税收增速下滑,探索税收新的增长点就显得非常必要。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从宏观角度分解出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以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我国区域税收增长的宏观因素影响效应值。研究发现:经济产出因...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税收增速下滑,探索税收新的增长点就显得非常必要。运用LMDI指数分解方法,从宏观角度分解出税收增长的影响因素,并以2005-2012年的省际数据为基础,测算出我国区域税收增长的宏观因素影响效应值。研究发现:经济产出因素和产业税负因素是推动区域税收增长主要动因,不过前者累计贡献度更大;产业结构因素和税收结构因素的效应累计贡献度则产生了区域分化;研究进一步发现,各因素效应变动的深层次原因也呈现出地区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税收增长 因素分解分析 LMDI分解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视角的中国石油消费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固望 王安建 +1 位作者 王高尚 闫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0,共6页
为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充分分解分析历史影响石油消费增加的潜在性因素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采用分解技术方法分析了1980-2012年4方面因素对全国及六大行业石油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产出是拉动全国及各行业石油消... 为提高我国能源安全和减少石油对外依存,充分分解分析历史影响石油消费增加的潜在性因素是势在必行的。本文采用分解技术方法分析了1980-2012年4方面因素对全国及六大行业石油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经济产出是拉动全国及各行业石油消费增长的主要贡献因素;而石油消费抑制作用主要来源于能源消费强度。行业间以工业和交通业的产出效益和能源强度效应最为显著。能源结构对全国、工业及其他行业(非物质生产行业)的石油消费起着抑制作用,而对农业、建筑业、交通和商业起着拉动作用。化石能源替代对全国石油消费起着拉动作用,这归因于工业的化石能源替代正效应要强于其他四大行业负效应。未来我国对石油消费的控制主要途径是降低经济产出效应,其根本在于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减少经济对能源的依赖,通过政策扶持改善能源结构,以及通过技术改进提高能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消费 因素分解分析 行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产业能源强度的因素分解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周虓岗 尹海涛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599-604,共6页
使用了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2004到2009年的能源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并且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解释.指出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是... 使用了因素分解方法对中国2004到2009年的能源强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各行业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能源强度下降的原因,并且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对模型得出的结论进行了解释.指出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是未来节能政策应做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解分析 能源消费 经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基于脱钩理论与GFI分解法 被引量:20
5
作者 宋德勇 宋沁颖 张麒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16-228,共13页
识别中国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将其分解为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交通强度、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6个驱动因素,分析不同脱钩状态下各因素驱动效果尤为关键,其中,所采用的广义费雪指数(GFI)因素分解法具有消除残值、分... 识别中国交通碳排放影响因素,将其分解为能源结构、(交通)能源强度、交通强度、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土地城市化6个驱动因素,分析不同脱钩状态下各因素驱动效果尤为关键,其中,所采用的广义费雪指数(GFI)因素分解法具有消除残值、分解更完全的优势。研究发现,中国交通碳排放持续增长,但理想脱钩状态省份从0个上升到8个;经济和土地城市化是阻碍碳减排最关键因素,人口城市化、交通强度、能源结构促进碳减排;能源强度、交通强度是形成不同脱钩状态主因。构建“高效、紧凑、智能”城市交运体系有助于交通部门更早实现碳达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钩分析 交通碳排放 广义费雪指数法(GFI) 城市化 因素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工工资、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基于因素分析法的分解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怡 司文晴 《社会保障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运用因素分析法,基于2008-2012年相关数据对职工工资、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工资增长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最大,参保效应次之,养老金替代效应最小且呈反方向变动。建议基于因... 本文运用因素分析法,基于2008-2012年相关数据对职工工资、养老金替代率与养老保险基金支出之间的定量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工资增长对养老保险基金支出的影响最大,参保效应次之,养老金替代效应最小且呈反方向变动。建议基于因素分析方法构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分解指数体系",并作为制定相关政策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素分解分析技术 工资效应 参保效应 养老金替代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制造业能源相关的碳排放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7
作者 刘清春 孔令群 安泽扬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2期14-18,共5页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建立制造业部门能源消耗碳排放模型,将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分解为产出规模、部门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四个方面因素。以能源强度为标准把制造业划分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两类。结果发现:①... 本文运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建立制造业部门能源消耗碳排放模型,将我国制造业碳排放分解为产出规模、部门结构,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等四个方面因素。以能源强度为标准把制造业划分为能源密集型行业和非能源密集型行业两类。结果发现:①从逐年效应来看,产出规模是碳排放增加的最大拉动因素,能源强度是碳排放较强的抑制因素,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两个因素影响相对较小,产出规模增长抵消了能源强度对碳减排的贡献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以1996年为基期,至2011年,除能源消耗强度的累积效应为负值外,其余三种因素的累积效应均为正值。②相较于非能源密集型行业,能源密集型行业数目虽少,对能源消耗碳排放的影响更大,但非能源密集型行业减碳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碳排放 因素分解分析 能源密集型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镇化进程中湖北省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
8
作者 刘洪涛 李小娥 《科技创业月刊》 2015年第22期35-38,共4页
分析了湖北省在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消费特征,通过构建因素分解模型,分析其城镇化进程能源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湖北省能源消费增长的主导因素,其次是城镇化率,而技术因素的变化会降低能源消费。
关键词 城镇化 能源消费 因素分解分析模型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业视角的中国天然气消费因素分解 被引量:14
9
作者 甄仟 郭晓茜 闫强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57,共8页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天然气比重明显偏低,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比重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深入剖析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的清洁能源,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着关键作用。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能源消费中的天然气比重明显偏低,进一步提高天然气比重已成为国家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深入剖析天然气消费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因素分解方法分别对经济产出行业(工业、交通业、商业及其他行业)和非经济产出行业(生活部门)的天然气消费因素进行分解分析。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天然气的开采与消费开始大幅度的增加,煤和石油的消耗所占比例下降,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份额逐步扩大,成为能源消费结构中的重要角色。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天然气的消费,同时能源消费强度逐年降低,说明产生单位的国内生产总值耗费的能源越来越少,从而会影响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本文通过化石能源替代效应、能源结构、经济产出效应和能源消费强度效应以及总体效益(四个效应总和)对经济产出行业进行分解分析。同样,生活部门的天然气的消费不容忽视,居民生活对天然气的需求和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大促进了生活部门的消费。本文从居民生活天然气消费需求效应、天然气管道基础设施建设效应以及天然气管道服务效应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消费 因素分解分析 行业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主要工业行业的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凤琴 齐琪 齐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11期160-164,共5页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关于如何协同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和碳排放减排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采用因素分解分析法,以北京市各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2001年、2006年和201... 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关于如何协同实现"十二五"规划设定的外贸增长目标和碳排放减排目标,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采用因素分解分析法,以北京市各主要工业行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北京市2001年、2006年和2011年三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定量测算"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工业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北京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由于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因此总效应为正,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对北京市碳减排产生不利影响,并据此提出了北京市实现"十二五"碳减排目标和外贸发展目标相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工业行业 碳排放 因素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研究——基于天津市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春花 何延昆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95~2011年的天津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口贸易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出口贸易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37%。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 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1995~2011年的天津市出口贸易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出口贸易和碳排放量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天津市出口贸易每增加1%,碳排放要增加0.37%。从而验证了“污染天堂假说”,天津市也是属于“转移碳排放”的城市之一。为分析出口贸易的隐含碳排放问题,选取2006年和2011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运用因素分解分析法研究天津市的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出口商品的结构是导致碳排放量上升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是减少出口碳排放量的关键因素,出口规模的扩大也使碳排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碳排放 因素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脚下的石化明珠——基于天利高新年报的财务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先成 《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2期12-14,共3页
上市公司一般拥有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其财务分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选取新疆克拉玛依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天利高新2006——2009年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利用比率分析、因素分解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 上市公司一般拥有较为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其财务分析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文选取新疆克拉玛依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天利高新2006——2009年年度报告中的财务报表,利用比率分析、因素分解分析等方法,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现金状况等进行财务分析,客观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评价企业存在的风险并给予政策建议。以期给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债权人、股东等报表使用者提供参考,做出正确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务报表 财务分析 上市公司 比率分析 因素分解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工业用水量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9
13
作者 张礼兵 徐勇俊 +1 位作者 金菊良 吴成国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37-843,共7页
为探讨区域工业用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工业用水恒等式,将工业用水影响效应划分为工业节水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对安徽省2003—2011年总体及逐年的工业行业... 为探讨区域工业用水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以安徽省为例,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法(LMDI)建立了工业用水恒等式,将工业用水影响效应划分为工业节水效应、经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效应和用水强度效应,对安徽省2003—2011年总体及逐年的工业行业用水变化分别进行了因素分解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工业用水增长的主导促进因素是工业经济规模的增长,抑制因素主要是行业用水强度的不断下降,同时工业节水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研究成果可为制定安徽省工业用水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用水 因素分解分析 工业产业结构 安徽省
原文传递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及污染排放演变机理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夏艳清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9-64,共6页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和环境污染变化的机理是确定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因素,制定有效的经济激励手段减少能源消耗、降低污染排放,进而改善环境质量的理论基础。通过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将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演变的影响细分为规模效应、人口效应、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和削减效应,运用LMDI分解分析方法对我国工业能源消费、工业二氧化硫排放、工业废水排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变化进行分解,结果表明:规模效应是能耗和排污增加的主要因素;人口效应虽然也增加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但是影响效果远低于规模效应;技术效应是降低能耗和排放的主导性因素,三层次的结构效应在不同年份的影响不确定,但是总体来看促进了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其中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的行业结构效应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高于工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对能耗和排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能源消费 工业污染 因素分解分析 LM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老工业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的驱动力分析——以沈阳市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任婉侠 耿涌 薛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2829-2835,共7页
开展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作用的量化分析,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为例,基于IPCC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方法,对1978—2009年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应用基于Kaya等式和岭回归的STIR... 开展人为因素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作用的量化分析,是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典型的老工业城市——沈阳市为例,基于IPCC能源消费碳排放计算方法,对1978—2009年城市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应用基于Kaya等式和岭回归的STIRPAT模型,对影响碳排放量的人文驱动因素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沈阳市碳排放变化经历了3个阶段,先缓升再略降随后快速增加,2009年的碳排放总量是1978年的4.6倍;人口规模是影响沈阳市碳排放量增加的主要驱动因子,碳排放量与人口数量呈同比例变化;城市化显著影响碳排放量,是仅次于人口数量的另一个主要驱动因子;人均GDP与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不存在Kuznets曲线假说;能源强度降低即技术进步因素是碳排放量降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城市碳排放 时间序列分析 因素分解分析 STIRPAT模型
原文传递
出口贸易对我国碳排放影响之研究 被引量:56
16
作者 王天凤 张珺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9-98,共10页
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解法,选取我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及1998年和2007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定量测算了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 结合计量分析方法与因素分解法,选取我国1980-2008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及1998年和2007年两个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我国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并定量测算了出口贸易通过三种效应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出口贸易是碳排放的格兰杰原因。出口贸易对碳排放影响的规模效应为正,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为负,由于规模效应大大超过了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之和,总效应为正,出口贸易的扩大会对我国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贸易 碳排放 协整分析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因素分解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