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团体心理干预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1
作者 李菲 李秋菊 +1 位作者 林雪斌 郭田友 《心理学进展》 2025年第2期14-21,共8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CPP女童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91例生活质量不佳CPP女童,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7例,两组均给予GnRHa治疗和随访。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治疗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为期2月的团...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CPP女童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91例生活质量不佳CPP女童,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治疗组47例,两组均给予GnRHa治疗和随访。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治疗组在接受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同时接受为期2月的团体心理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的患儿使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量表》(ISLQ)、《中文版家庭功能评估量表》(FFAS-C)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ISLQ评分、FFAS-C评分和生长发育情况,了解团体心理干预的影响。结果:与常规治疗相比,治疗组的ISLQ评分更高(P P P > 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有助于改善CPP女童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of CPP girls. Methods: Ninety-one CPP girls with poor quality of lif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44 cases) and treatment group (47 cases). Both groups were given GnRHa treatment and follow-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educ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2 month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children in the two groups were evaluated by the 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ISLQ) and the Chinese Version of Family Function Assessment Scale (FFAS-C). ISLQ score, FFAS-C score and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o find out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higher ISLQ scores (P 0.05) and lower FFAS-C scores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in growth indicators (P > 0.05). Conclusion: Group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family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PP gir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干预 中枢性性早熟 女童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2
作者 张雪阳 刘艳杰 李延红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5年第5期122-125,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帕金森病患者心理状态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82例帕金森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1例)和研究组(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HAMD-24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PDQ-39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遵医用药、配合检查及健康饮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遵医用药、配合检查及健康饮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UPDRS各项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改善综合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干预 帕金森病 心理状态 遵医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在门诊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敏 《妇儿健康导刊》 2025年第4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在门诊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86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在门诊人工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0月于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门诊就诊的86例人工流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健康宣教。比较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感、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44.17±1.85)分]、焦虑自评量表[(42.03±1.52)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9.13±2.11)、(46.10±2.14)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32.58±3.49)分]、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8.55±4.79)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4.16±3.10)、(67.26±4.12)分](P<0.05)。结论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健康宣教可减轻门诊人工流产患者负性情绪,增强自我效能感,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干预 以人文关怀为指导的健康宣教 门诊 人工流产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感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杨楚楚 《基层医学论坛》 2025年第6期88-91,107,共5页
目的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支气管扩张患者心理弹性、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4年1月抚州市临川区人民医院诊治的6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对比2组心理弹性、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2组心理弹性量表(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中坚韧性、力量及乐观评分比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修正版自我护理能力评估量表(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appraisal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revised,ASAS-R-C)评分比干预前增高,且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分比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频化健康教育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支气管扩张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理弹性水平,促进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 视频化健康教育 团体心理干预 心理弹性 自我护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津巴多时间观疗法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端木欣荣 徐柳柳 +1 位作者 周琳 刘国威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02-305,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津巴多时间观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津... 目的:探讨基于津巴多时间观的团体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津巴多时间观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比两组Beck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Ⅱ,BDI-Ⅱ)、简易应对式问卷(simplifie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非理性信念量表(irrational beliefs scale,IBS)、津巴多时间观量表(Zimbardo time perspective inventory,ZTPI)的评分。结果:干预后,团体心理干预组SCSQ消极应对方式及IB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均<0.05),津巴多时间观5个维度中:“过去消极”“现在宿命”时间观的评分均明显降低常规组(P均<0.05);“过去积极”“现在冲动”“未来”的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津巴多时间观的团体心理干预可以平衡抑郁症患者的时间观,增强患者的积极应对能力,从而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巴多时间观 团体心理干预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丁国 王强 +3 位作者 胡春红 夏晓琴 朱晓娣 章晓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7期1095-1101,共7页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式选择大学生研究组40人和对照组25人,对研究组进行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单次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组大学生在干... 目的:探索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和持续效果。方法:采用方便取样方式选择大学生研究组40人和对照组25人,对研究组进行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大学生不参加单次团体心理干预。研究组大学生在干预前后和干预后2周测量主观幸福感量表,评估干预效果和保持作用。对照组大学生同期完成3次主观幸福感量表测量。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的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较干预前提升5%,即认为干预有效。结果:研究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5%以上人数分别是29名(72.5%)和22名(55.00%),对照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5%以上人数均为0名。两组大学生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提升有效人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2.726,20.785;P<0.001)。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98,-5.106;P<0.001);干预后和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9,2.375;P<0.05)。干预后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知足常乐、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身体健康、心态平衡、人际适应的9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95~-2.168,P<0.05~0.001);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心态平衡的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81~-2.429,P<0.05~0.001)。干预后,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心理健康、社会信心、成长进步、目标价值、自我接受、人际适应的6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6~2.882,P<0.05~0.01)。干预后2周,研究组大学生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社会信心、成长进步、自我接受、心态平衡的4个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1~2.792,P<0.05~0.01)。结论:萨提亚模式单次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并且有良好的保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提亚模式 大学生 团体心理干预 主观幸福感 积极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的应用
7
作者 聂云飞 肖涵 李婷婷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10期42-45,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接受乳腺癌根治性切除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6例,... 目的:探讨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4月1日~2023年4月30日接受乳腺癌根治性切除的11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借助完全随机化方法将符合标准的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56例,常规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实施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效果,干预前后心理负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应对方式(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希望水平[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1);干预后,两组SAS、SDS、消极应对方式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积极应对方式、HHI各项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自我表露理论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性切除患者,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引导其积极应对疾病,提升希望水平,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根治性切除 自我表露理论指导 团体心理干预 心理负担 应对方式 希望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及后续治疗配合度的影响
8
作者 王倩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135-136,共2页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后续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抢救和治疗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 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效果以及对后续治疗配合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抢救和治疗的口服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2例,采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和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治疗配合度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干预后两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阿托品用量、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50%以上时间、总住院时间均低(短)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洗胃患者心理状态、治疗配合度、预后均有显著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 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理状态 治疗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
9
作者 翟盛楠 王琳婧 窦雯 《癌症进展》 2024年第11期1269-1273,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20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109)和常规组(n=91),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ADOPT模... 目的 探讨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老年直肠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依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200例老年直肠癌患者分为观察组(n=109)和常规组(n=91),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造口适应情况[造口适应量表(OAS)]、自我管理能力、负性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希望水平[Herth希望量表(HHI)]和满意度。结果 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两组患者OAS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本组术后1天,且观察组患者OAS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术后1天,肠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问卷、EORTC QLQ-C30、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后1天,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肠造口病人自我管理能力问卷、EORTC QLQ-C30、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8.17%,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的89.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可明显缓解老年直肠癌患者的负性情绪,强化患者适应情况和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和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ADOPT模式的团体心理干预 老年直肠癌患者 生活质量 希望水平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模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改善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昕怡 阴山燕 +3 位作者 赵雪帆 李金树 兰雪姣 姚梓涵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77-283,共7页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式选择某大学存在手机依赖困扰的45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安慰剂组(n=15)和对照组(n=15),对实验组进行...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模型为理论基础设计的团体心理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手机依赖问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便利取样的方式选择某大学存在手机依赖困扰的45名大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n=15)、安慰剂组(n=15)和对照组(n=15),对实验组进行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手机依赖心理干预,安慰剂组接受与手机依赖主题无关的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则正常生活,不参加任何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3组被试均使用手机依赖指数量表(MPAI)中文版作为测评工具,同时结合个体的日均手机使用时长来共同探究干预前后各组实验数据的差异。结果:在前测中,各组的MPAI得分与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均不存在显著差异(MPAI前测:F=0.79,P>0.05;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前测:F=1.51,P>0.05)。但在后测中,实验组的MPAI得分与日均手机使用时长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P<0.001),且都显著低于安慰剂组、对照组(P<0.01)。干预后1个月追踪测量显示,实验组各项数据依然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与前测存在显著差异(P<0.001)。结论:基于认知-行为模型的团体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水平,帮助其尽早摆脱对手机的过度使用,回归并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与生活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机依赖 团体心理干预 大学生 认知-行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进展
11
作者 杨滕 卢楠 +4 位作者 李雯 李梦洁 苟晓瑜 闫路瑶 杨丽娟 《全科护理》 2024年第16期3035-3038,共4页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该研究从团体心理干预的种类及特点、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形式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完善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护... 糖尿病病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密切相关。该研究从团体心理干预的种类及特点、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形式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并指出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完善糖尿病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干预 心理护理 糖尿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巴林特小组指导的团体心理干预对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季孟娟 钟海 +2 位作者 胡小龙 徐升祥 马强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24年第7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讨在行介入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实施基于巴林特小组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中山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 目的探讨在行介入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实施基于巴林特小组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中山市人民医院于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90例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45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采用基于巴林特小组指导下的团体心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自我护理能力、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2组在术后14 d、术后1个月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较于同组术前均降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Herth希望量表及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相较于同组术前均升高(P均<0.05);相较于同期对照组,观察组的上述5项评分均更优(P均<0.05)。结论基于巴林特小组指导的团体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晚期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肝癌 介入治疗 巴林特小组指导 团体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陈艳玮 郭瑞萍 +1 位作者 皮睿 刘震东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10期1496-1501,共6页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某院接诊的脊髓损伤NB患者82例,经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干预)、试验组(常规... 目的:探究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应用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对其负性情绪、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某院接诊的脊髓损伤NB患者82例,经计算机随机数字生成表法分为常规组(常规干预)、试验组(常规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各41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效能、社会支持及膀胱功能。结果:干预后试验组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t=2.780,2.9861;P<0.05)。干预后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均高于常规组(t=3.434,P<0.05)。干预后试验组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评分及社会支持总分均高于常规组(t=2.813,2.478,2.376,3.349;P<0.05)。干预后试验组最大排尿量、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均大于常规组(t=2.901,5.313,5.191;P<0.05),残余尿量、每日排尿次数均少于常规组(t=5.393,4.916;P<0.05)。结论: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膀胱功能、自我效能及社会支持,减轻负性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认知行为 团体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自我效能 社会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对突发性事件群体负性情绪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朱宏博 桑红 +3 位作者 孙冬雪 孙燕 吴波 张宇朋 《黑龙江科学》 2024年第4期127-130,共4页
探究团体心理干预对突发性事件群体负性情绪的影响,以降低群体负性情绪,进行科学有效的团体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选取72例在长春市某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突发性事件经历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团体心理干... 探究团体心理干预对突发性事件群体负性情绪的影响,以降低群体负性情绪,进行科学有效的团体心理干预,促进其身心健康。选取72例在长春市某医院接受心理治疗的突发性事件经历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团体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个体心理危机干预,分析两组干预者的负性情绪、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干预前,两组干预者的负性情绪评分、心理健康状态、生活质量经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研究组的正性情绪得分为(38.51±4.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情绪得分为(18.92±3.54)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心理健康状态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团体心理干预在缓解突发性事件群体的负性情绪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在团体环境中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认知、缓解应激反应、恢复适应社会的能力,显著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性事件 团体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心理健康状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团体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15
作者 姚亚宛 李静 《临床研究》 2024年第5期148-151,共4页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团体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团体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5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加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健康素养[慢性病患者健康素养量表(HeLMS)]、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自我管理能力[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信息获取能力评分、改善健康意愿评分、交流互动能力评分、经济支持意愿评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研究组GSES评分、AHSMSRS评分分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67.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老年T2DM患者接受团体心理干预,可增强健康素养,改善负性情绪、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感,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老年 团体心理干预 负性情绪 自我管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自我表露为中心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病耻感、心理痛苦的影响观察
16
作者 姜婉芬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24年第14期2199-2201,共3页
目的研究以自我表露为中心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M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病耻感、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进行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目的研究以自我表露为中心的团体心理干预对血液透析(M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病耻感、心理痛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进行MHD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血液透析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我表露为中心的团体心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病耻感、心理痛苦程度及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IS评分低于对照组,DT评分低于对照组,SAS和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自我表露为中心的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MHD患者病耻感,改善心理痛苦程度并缓解患者不良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表露 团体心理干预 血液透析 病耻感 心理痛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观察叙事护理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17
作者 卢叔春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63-0166,共4页
观察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实行叙事护理、团体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透析中心抽调2020年8月-2023年8月三年期间104例血透患者资料,以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血透患者全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联合护理干预,即团体心... 观察在中青年血液透析患者中实行叙事护理、团体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在我院透析中心抽调2020年8月-2023年8月三年期间104例血透患者资料,以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对照组血透患者全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开展联合护理干预,即团体心理干预+叙事护理,每组内患者52,比较情绪、应对方式、睡眠、心理弹性等各项量表评分。结果 观察组内血透患者PSQI分低于对照组、自理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弹性评分(精神支撑、情绪调节、变化接受度等)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应对方式发生明显改变,“面对”一项评分更高,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P<0.05。结论 中青年血液透析期施以叙事护理、团体心理护理可以调控患者心态,重建心理弹性,改变其透析治疗应对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事护理 团体心理干预 中青年 血液透析 应对方式 睡眠 心理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18
作者 周景方 黄科 张静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112-0115,共4页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方式,如团体心理干预。方法 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研究,70例,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治疗,病例随机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不仅进行常规药物干预,还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2周,在... 探讨慢性精神分裂症的干预方式,如团体心理干预。方法 选取慢性精神分裂症研究,70例,2022年8月-2023年8月住院治疗,病例随机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只进行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不仅进行常规药物干预,还联合团体心理干预,干预时间为12周,在实施干预前后12周评价效果。结果 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成人)评价结果是观察组>对照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效果及治疗满意度是观察组>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尽早实施团体心理干预,可提高生活质量与治疗效果,减轻精神症状,让患者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精神分裂症 药物干预 团体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中药热奄包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9
作者 庞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7期0186-0189,共4页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中药热奄包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2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予以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中药热奄包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中药热奄包在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我院2021年11月至2023年11月收治的82例腰椎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予以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中药热奄包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焦虑、抑郁、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康复疗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联合中药热奄包能够改善腰椎骨折手术患者情绪状态,缓解其腰背痛症状,提高其腰椎功能及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体心理干预 中药热奄包 腰椎骨折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 功能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关怀团体心理干预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抑郁程度、治疗依从性、应对方式、病耻感的影响
20
作者 刘亭 蒋成娣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12期2632-2635,共4页
目的:探讨自我关怀团体心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河南省荣康医院收治的10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n=51)和团体心理干预组(n=51),常规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自我关怀团体心理干预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2年10月到2023年10月河南省荣康医院收治的102例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n=51)和团体心理干预组(n=51),常规组治疗期间行常规护理干预,团体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自我关怀团体心理干预。干预8 w后,比较两组抑郁情绪[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治疗依从性、应对方式[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病耻感[慢性病病耻感量表(Stigma scale for chronic illness,SSCI)]、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团体心理干预组HAMD评分、消极应对评分、SSCI评分低于常规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团体心理干预组配合检查、遵医用药、物理治疗、适量运动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团体心理干预组家属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实施自我关怀团体心理干预能改善抑郁情绪,减轻病耻感,促进其以积极的心态应对疾病,进而提高治疗依从性和家属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抑郁症 自我关怀 团体心理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