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912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郑鲁 陈援朝 +8 位作者 吕福林 谭林琼 孔令学 段国升 张远征 魏少波 郑瑛 王凤玲 吕学明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4-137,共4页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 目的 :总结 19年以来采用围套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 912例三叉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 :耳后横切口 ,开骨窗 ,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 ,找到岩静脉后电凝并切断。根据三叉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 ,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病人 ,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三叉神经分开 ,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三叉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三叉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 ,以两银夹固定 ,这称为“围套式减压” ;贯穿型病人 ,尽可能将血管推向三叉神经远端 ,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止痛90 2例 (98.90 % )。得到随访者 80 7例 (88.4 9% ) ,远期复发 2 0例 (2 .4 8% ) ,随访时间 0 .5~ 18年 ,平均 6 .5年。结论 :“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 ,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 ,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 ,疗效好 ,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血管减压 治疗 三叉神经痛 围套式减压术 方法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41例 被引量:5
2
作者 郑鲁 陈援朝 +5 位作者 吕福林 郑瑛 宛荣刚 秦满意 田洪梓 孔令学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5-155,共1页
关键词 面肌痉挛 微血管减压 围套式减压术 责任血管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围套式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漆松涛 朱蔚林 张喜安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896-1900,共5页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微血管减压方式治疗6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术中情况、显微操作技术及结果。按手术方式不同分a组30例,b组35例。按起病时年龄分为c组<40岁27...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与常规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和显微操作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两种微血管减压方式治疗65例面肌痉挛患者的术中情况、显微操作技术及结果。按手术方式不同分a组30例,b组35例。按起病时年龄分为c组<40岁27例,d组>40岁38例。结果术中a、b两组均发现面神经受压迫有4种模式:单纯接触型,压迫型,黏连包绕型,无明确责任血管型;责任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混合性,血管袢;c组术中多见蛛网膜增厚,d组多见血管的构筑改变而致血管解剖移位;a组总有效率80%,复发率13.3%。b组总有效率97.1%,复发率2.9%;并发症随访1年以上未恢复者a组:耳鸣、听力下降10%,共济失调6.7%,面瘫10%;b组:耳鸣、听力下降2.9%,面瘫2.9%。结论全程围套式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更安全、有效;全程解剖分离面神经自进出脑干区域(rootentry/exit zone,REZ)至内听道口,识别责任血管和可疑被压迫部位,置入Teflon棉对面神脑池段全程围套式包裹,避免损伤颅神经和细小穿支血管是影响疗效和减少复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全程围套式减压术 面肌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3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郑鲁 郑瑛 +9 位作者 陈援朝 吕福林 刘妍 刘志兴 张宗昆 楚燕飞 方丹东 常书锋 刘华 李雅斌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6年第5期290-292,共3页
目的 总结1982年至2005年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2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耳后横切口,小骨窗,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后暴露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据“责任血管”与舌咽神经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 目的 总结1982年至2005年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2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耳后横切口,小骨窗,切开硬脑膜。牵开小脑半球后暴露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根据“责任血管”与舌咽神经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非贯穿型的患者,动脉或较粗的静脉要使之与舌咽神经分开,细小静脉则分开后电凝并切除与舌咽神经并行的部分。最后进行神经血管减压。将减压材料自血管与神经之间插入并包绕舌咽神经一周后前后两断端对合,以两银夹固定,这称为“围套式减压”;贯穿型患者,尽可能将血管推向舌咽神经远端,再行“围套式减压”。结果 术后当日疼痛消失31例(96.88%)。27例得到随访(84.38%),远期复发1例(3.13%),随访时间0.5~12年,平均4.5年。结论“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或新生血管重新压迫,还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疗效好,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围套式减压术 责任血管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 被引量:1
5
作者 郑鲁 郑瑛 +9 位作者 陈援朝 吕福林 刘妍 刘志兴 张宗昆 楚燕飞 方丹东 常书锋 刘华 李雅斌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2期102-103,共2页
目的总结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3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舌咽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围套式减压”。结果术后当日止痛32例(96.97%)。随访28例,远期复发1例(3.03%... 目的总结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3例舌咽神经痛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舌咽神经与“责任血管”的关系,分为贯穿型与非贯穿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再进行“围套式减压”。结果术后当日止痛32例(96.97%)。随访28例,远期复发1例(3.03%)。结论“围套式减压”可避免减压材料的滑脱、吸收或新生血管的重新压迫,易于发现被神经根挡住的“责任血管”,疗效好,远期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舌咽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围套式减压术 责任血管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罗波 范润金 +3 位作者 张逵 尚彬 刘毅 唐晓平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10期687-689,692,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全程围套式减压69例(观察组),常规减压57例(对照组)。所有病人门诊或...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0月采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2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全程围套式减压69例(观察组),常规减压57例(对照组)。所有病人门诊或电话随访6个月~2年。结果术中发现责任血管压迫或接触三叉神经115例,未发现责任血管11例。观察组疗效优58例,良7例,中3例,差1例;对照组疗效优40例,良6例,中7例,差4例;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3.45%,2/58)明显低于对照组(17.50%,7/40;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可充分减压三叉神经,也可防止减压材料移位,在不增加并发症的情况下降低复发率,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全程围套式减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并发症护理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妍 郑鲁 +1 位作者 于巧莉 胡艳丹 《护理学报》 2006年第2期62-62,共1页
笔者报道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出现口唇疱疹、听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脑脊液切口漏、肺部感染、后颅窝血肿并发症的护理。分别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口唇疱疹患者给予龙胆紫、疱疹净涂抹患处;面、听神... 笔者报道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出现口唇疱疹、听神经损伤、面神经损伤、脑脊液鼻漏、脑脊液切口漏、肺部感染、后颅窝血肿并发症的护理。分别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口唇疱疹患者给予龙胆紫、疱疹净涂抹患处;面、听神经损伤患者嘱其皱眉、龇牙、给予抗生素眼药水滴眼、睡眠前涂眼膏;脑脊液鼻漏患者嘱其半卧位,禁忌填塞,避免擤鼻涕、咳嗽、用力大便等致颅内压增高;肺部感染患者给予翻身拍背、雾化吸入;脑脊液切口漏患者嘱其健侧卧位;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后颅窝血肿。认为加强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提高手术疗效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护理 微血管减压 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1例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庆林 徐国本 《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治疗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分析
9
作者 李来兴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17期109-111,共3页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PTN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全程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rimary trigeminal neuralgia,PTN)患者的疗效及复发情况.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收治的PTN患者72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MVD治疗,观察组采用全程围套式MV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围套式MVD治疗PTN的疗效显著,可降低复发率,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全程微血管减压 疗效 复发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174例 被引量:22
10
作者 郑鲁 陈援朝 +10 位作者 吕福林 谭林琼 孔令学 段国升 张远征 魏少波 郑瑛 吕学明 田洪梓 高进喜 段作峰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00-800,共1页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 治疗 颅神经疾病 临床分析
原文传递
脑神经疾病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鲁 郑瑛 +11 位作者 刘妍 楚燕飞 常书峰 刘华 方丹东 李雅斌 张旋 吕福林 陈援朝 张宗昆 刘志兴 冯平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7年第4期217-220,共4页
目的提出导致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的分型标准,总结处理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责任血管与脑神经的关系,将责任血管分为非贯穿型、贯穿型和混合型。对非贯穿型,将血管与脑神经分开;对贯穿型,以血管为起点沿长轴分开神经根... 目的提出导致脑神经疾病的责任血管的分型标准,总结处理不同类型责任血管的经验教训。方法根据责任血管与脑神经的关系,将责任血管分为非贯穿型、贯穿型和混合型。对非贯穿型,将血管与脑神经分开;对贯穿型,以血管为起点沿长轴分开神经根,将血管推向脑神经根远端;对混合型,一般先处理非贯穿型的血管,再处理贯穿型血管。最后行围套式微血管减压。结果98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969例疼痛立即消失,14例疼痛明显减轻;279例面肌痉挛患者,术后225例痉挛立即消失,54例不同程度减轻;3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32例疼痛立即消失,1例明显减轻。1097例得到随访,术后一年以上复发29例(2.64%)。结论充分认识各型责任血管的存在,正确进行责任血管的分型,重视并采取正确的方法处理各型责任血管,将有助于提高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脑神经疾病的有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神经疾病 责任血管 分型 处理 微血管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神经疾病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鲁 郑瑛 +11 位作者 刘妍 楚燕飞 常书锋 刘华 方丹东 李雅斌 张旋 陈援朝 吕福林 张宗昆 刘志兴 冯平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1006-1007,共2页
颅神经疾病主要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多数作者认为,引起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压迫,这类血管被统称为责任血管。1982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上述疾病1293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 颅神经疾病主要指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多数作者认为,引起原发性颅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为血管压迫,这类血管被统称为责任血管。1982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采用围套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上述疾病1293例,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根据我们的经验就责任血管的分型与处理进行总结,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神经疾病 血管压迫 责任 分型 微血管减压 三叉神经痛 舌咽神经痛 面肌痉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