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77篇文章
< 1 2 5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年龄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蔡有芹 张豪锋 张军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716-72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并分析MACE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2例行非急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80岁,179例)和...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妇科肿瘤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风险,并分析MACE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2例行非急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根据年龄分为老年组(60-80岁,179例)和非老年组(23-59岁,223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围术期MACE事件,并分析影响发生MACE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402例患者,平均年龄(56.8±11.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衰弱、FGB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平均随访(23.3±6.0)d,25例(6.2%)MACE事件。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心力衰竭或肺水肿(HR=1.618)、新发的急性心肌梗死(HR=1.604)、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HR=1.963)、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HR=2.112)和MACE事件(HR=1.876)发生率均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HR=2.864)、糖尿病(HR=2.277)、陈旧心肌梗死(HR=1.897)、衰弱(HR=2.372)、高BNP(HR=2.811)和高RCRI评分(HR=4.583)是发生MACE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而ACEI/ARB(HR=0.714)是其保护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非急诊妇科恶性肿瘤手术患者围术期MACE事件风险不高于非老年患者,年龄、糖尿病、陈旧心肌梗死、衰弱、脑利钠肽和RCRI评分是其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老年 心血管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及焦虑情绪风险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华振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23年第3期37-39,4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焦虑情绪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Coro...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焦虑情绪风险。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为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分为观察组(发生MACE,n=25),对照组(未发生MACE,n=65),收集各时间点焦虑水平。结果两组糖尿病、心功能分级、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3 d(T2)、术前1 d(T3)时,观察组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糖尿病、术前焦虑、甘油三酯(TG)为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焦虑、糖尿病、甘油三酯与围手术期发生MACE有一定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术 心血管不良事件 焦虑情绪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术前评估报告
3
作者 杜津 陈童心 +1 位作者 杜煜迪 谢克亮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SCD 2024年第6期702-707,共6页
目的评估术前心脏风险指数(RCR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NCS)后发生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P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NCS老年患者的临床... 目的评估术前心脏风险指数(RCRI)和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对老年患者接受非心脏手术(NCS)后发生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PAC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4年3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接受NCS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疾病史、手术类型、术前肌酐(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超敏心肌肌钙蛋白T(hs-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NT-proBNP和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计算改良心脏风险指数(RCRI),并追踪患者术后30 d预后情况。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PACE将患者分为PACE组和非PACE组,比较是否发生PACE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PACE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各危险因素对老年患者接受NCS后发生围手术期PACE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接受NCS的老年患者112例,PACE组9例(发生率8.04%),非PACE组103例;PACE组患者年龄(岁:75.1±6.4比69.4±7.2,P=0.002)、术前冠心病发生率〔44.4%(4/9)比28.2%(29/103),P=0.004〕、心力衰竭发生率〔22.2%(2/9)比6.8%(7/103),P=0.003〕、术前NT-proBNP〔ng/L:485.17(196.10,787.53)比98.41(73.81,160.35),P=0.001〕、hs-cTnT〔μg/L:0.043(0.023,0.087)比0.005(0.003,0.008),P=0.002〕、D-二聚体〔μg/L:2953(2674,3570)比514(260,1010),P=0.00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PACE组,RCRI评分2~3分患者比例明显高于非PACE组〔2分:44.4%(4/9)比18.4%(19/103),3分:33.3%(3/9)比14.6%(15/103),P=0.04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术前NT-proBNP、RCRI评分≥2均为PAC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163(1.032~1.310)、1.021(1.008~1.031)和1.261(1.003~1.585),P值分别为0.013、0.001和0.048〕。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NT-proBNP和RCRI≥2分对NCS老年患者发生PACE均有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分别为0.795(0.675~0.915)、0.908(0.838~0.979)和0.735(0.556~0.912),P值分别为0.030、<0.001和0.020;当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9.5岁时,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56.3%;当NT-proBNP的最佳截断值为177.0 ng/L时,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3.5%;当RCRI评分的最佳截断值为1.5分时,其敏感度为77.8%,特异度为67.0%。结论年龄、NT-proBNP水平和RCRI评分对老年接受NCS患者发生PACE均有预测价值,年龄(浓度、评分)越高,老年接受NCS患者发生PACE的风险越大;高龄本身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敏感性高、特异性低,NT-proBNP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高,RCRI评分客观量化,可联合使用以提高术前预测PACE发生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 术前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4版美国AHA/ACC/ACS/ASNC/HRS/SCA/SCCT/SCMR/SVM协会指南: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管理实践解读
4
作者 赵以林 罗爱林 《临床外科杂志》 2025年第1期74-79,共6页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是导致围手术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2]。全球每年有4%的人群行非心脏手术,在年龄≥45岁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中,45%合并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约25%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3-4]。精...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是导致围手术期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1-2]。全球每年有4%的人群行非心脏手术,在年龄≥45岁行非心脏手术的病人中,45%合并多个心血管危险因素,如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等,约25%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3-4]。精确的术前评估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适的手术治疗决策,指导预防策略的制定和围手术期监测方法的使用,减少围手术期病人MACE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手术心血管管理 指南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毛仲炫 宋浩 刘敬臣 《麻醉安全与质控》 2024年第3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619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n=36)和非事件组(n=5...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1-01/2019-12-31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非心脏手术冠心病患者619例,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事件组(n=36)和非事件组(n=58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心病患者围术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终点为麻醉开始至患者出院期间发生的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心源性死亡,记录及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发生率为5.8%(36/61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SAⅣ级(OR=18.515)、脑血管病史(OR=3.599)、不稳定性心绞痛史(OR=5.152)、心肌梗死史(OR=5.421)、急诊手术(OR=4.551)、腹部手术(胃肠、肝胆手术)(OR=10.384)、术中出血量500~1500 mL(OR=21.055)及术中出血量≥1500 mL(OR=83.885)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的危险因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AⅣ级、脑血管病史、不稳定性心绞痛史、心肌梗死史、急诊手术、腹部手术(胃肠、肝胆手术)、术中出血量是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术期MACE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对冠脉介入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6
作者 刘磊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探讨针对开展冠脉介入术的临床病例积极施以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心血管事件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依据指征开展冠脉介入术治疗的病例280例,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为研究时段,随机完成规范分组操作,各有140例病例纳入,对... 探讨针对开展冠脉介入术的临床病例积极施以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术后心血管事件率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依据指征开展冠脉介入术治疗的病例280例,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为研究时段,随机完成规范分组操作,各有140例病例纳入,对照组常规照护,观察组重视对系统化围术期护理手段运用。结果 观察组心功能检测数据即LVEDD值、LVESD值为更低,LVEF值为更高(P<0.05)。观察组经测验获得的负性情绪分值为更低(P<0.05)。自我效能、生活质量分值为更高(P<0.05)。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率居于更低水平(P<0.05)。结论 针对积极施以冠脉介入术的患者,积极运用系统化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可促使心功能水平明显增强,降低负性情绪,提升自我效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提升生活质量,防范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介入术 心血管事件 系统化护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细化护理联合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7
作者 付健魁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5年第4期097-100,共4页
观察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本院选取了120名经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时间跨度从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总计120位。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60名。其中一组... 观察精细化护理与临床护理路径在心血管介入导管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在本院选取了120名经受心血管介入治疗的患者,时间跨度从2023年1月到2024年1月,总计120位。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些患者均分为两组,每组60名。其中一组应用了常规护理模式,即对照组;而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护理路径”,即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心理状态及生活品质,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采用护理路径的组别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HAMA和HAMD评分均有显著下降(P<0.05);护理路径组的患者生活品质评分也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果 显示,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上升,P<0.05。结论 针对心血管介入术后的患者实施细致的护理及采用护理路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提升他们的生活品质,增强患者满意度,是一种极具成效的护理策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护理 临床护理路径 心血管介入导管室 手术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预警模型构建与验证
8
作者 徐英 《全科护理》 2025年第5期897-900,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及进行验证。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8月选取125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HF病人作为模型组,观察其在心力衰竭易损期内是否...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心力衰竭(AH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并以此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及进行验证。方法:在2021年4月—2022年8月选取125例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AHF病人作为模型组,观察其在心力衰竭易损期内是否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另外于2022年6月—2023年3月纳入54例病人作为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H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软件绘制列线图构建风险预警模型,并采用受试者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效果及模型的区分度,采用校准曲线来评估模型的校准度,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采用DCA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获益情况。结果:影响AH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有NYHA分级≥Ⅲ级、NT-proBNP、高SUA、hs-cTnT和年龄≥65岁(P<0.05)。基于以上5个独立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组的AUC为0.968[95%CI(0.943,0.987),P<0.001],敏感度为88.10%,特异度为95.20%,H-L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χ^(2)=4.588,P=0.801,P>0.05,模型拟合情况良好。校准曲线结果表明,模型预测概率与实际发生情况之间非常接近,说明模型的预测能力良好。而临床决策曲线显示该模型在临床上有很高的价值和可应用性。结论:AHF病人心力衰竭易损期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受多种因素影响,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易损 心血管不良事件 模型构建与验证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 被引量:1
9
作者 孙秀钦 马远 +1 位作者 李含 秦晓彬 《颈腰痛杂志》 2024年第1期24-28,共5页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 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该院接受全身麻醉下脊柱手术的150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分级、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内生肌酐清除率(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伴随疾病、手术原因、手术状态、手术方式、融合节段、术中事件、手术医师等等资料,观察围手术期(本研究定义为患者住院期间及术后28 d内)发生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发生率。根据是否发生MACE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t检验)和多因素分析观察影响MACE的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22例患者在研究定义的时间内发生MACE,发生率1.46%。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和非MACE患者的BMI、Hb、高血压、中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甲状腺疾病、慢性肺疾病、手术状态、手术方式、术中高血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ACE和非MACE患者的性别、年龄、ASA分级、Ccr、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慢性心力衰竭、手术原因、融合节段、术中低血压、术中输血等资料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原因为脊柱侧凸、术前有慢性心力衰竭史、术中发生低血压均是影响术后MACE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MACE发生率为1.45%,影响MACE发生的风险因素可能包括术前慢性心力衰竭史、脊柱侧凸手术和术中低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手术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介入手术者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及与感染指标的相关性探究
10
作者 曾莉君 冯庆智 《中外医学研究》 2025年第6期92-96,共5页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发生与常见感染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接收的21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依... 目的:分析冠心病介入手术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究其发生与常见感染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3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第一医院接收的218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手术的冠心病患者的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出现心血管事件(MACE)分为MACE组(75例)和对照组(143例)。分析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发生与感染指标的相关性。结果:75例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发生MACE,发生率为20.64%。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高血压病史、心肌梗死病史、糖尿病病史、术前诊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10 mg/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15 pg/mL、白细胞介素-6(IL-6)≥20 pg/mL、白细胞介素-10(IL-10)<100 mg/L、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8是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TNF-α、IL-6、IL-10与PCI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均存在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s-CRP、TNF-α、IL-6、IL-10水平异常是冠心病PCI手术患者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提示围术期感染与冠心病PCI手术发生MACE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感染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
11
作者 张莉 王义 +1 位作者 曾恒 翟浩宇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4年第14期59-62,共4页
目的探讨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 目的探讨麻醉精准干预在高危心血管病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12月四川省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90例高危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5例)与对照组(95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经验管理,观察组采用麻醉精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学指标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术后观察组肌钙蛋白(cTn)、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高敏肌钙蛋白T(hs-TnT)、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醉精准干预应用于高危心血管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能进一步减轻对心脏损伤,且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危心血管 非心脏手术 手术 麻醉精准干预 心脏不良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用血现状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2
作者 贾桂丛 马爱军 +4 位作者 沈扬 王凤红 刘建辉 马盼盼 陈文燕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4年第6期71-76,共6页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用血现状及异体输血的影响因素,为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河北省102家医院共77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关键指标、不同血液... 目的分析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用血现状及异体输血的影响因素,为围手术期血液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9年-2020年河北省102家医院共772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围手术期关键指标、不同血液成分、不同等级医院输血率和输血量的差异,并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围手术期异体输血的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2020年,河北省医院AVR患者异体输血率分别为93.3%和100.0%,CABG患者异体输血率分别为89.4%和90.2%,异体输血率普遍较高。输血概率与医院等级相关,围手术期出血量、手术时长等是影响输血总需求的主要风险因素。结论河北省各医院应建立多学科协同血液管理模式,实施患者血液管理策略,积极推进自体输血技术应用,改良手术方式;相关管理部门应开展临床用血评价与公示,促进各医院严格落实临床用血审核制度,为患者制订合理、科学的输血方案,以降低出血量和异体输血率,进而保障输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血液管理 心血管外科 手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实施效果分析
13
作者 冯瑶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174-0177,共4页
探析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 调查在院治疗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收集50例患者信息,随机分组,时间在2022.1至2023.6之间,对比组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手段,全程组实施全程综合性护理方式,... 探析冠心病行PCI术后患者预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与实施效果。方法 调查在院治疗冠心病PCI手术患者,收集50例患者信息,随机分组,时间在2022.1至2023.6之间,对比组用常规围术期护理手段,全程组实施全程综合性护理方式,收集病人信息,用于比较施护效果(不良事件、自护、自理、心绞痛情况)。结果 全程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率4.00%,对比组28%,全程组发生率更低,P<0.05;比较2组干预前自护能力评分P>0.05,干预后全程组上升幅度更大,P<0.05;全程组护理干预后,病人MBI、SAQ评分上升幅度与另一组相比更明显,P<0.05;全程组护理干预后病人遵医行为能力强化,有关评分升高,P<0.05。结论 全程优质围术期护理收效满意,可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自护能力、自理能力,强化遵医嘱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PCI术后 心血管不良事件 护理 实施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发生的风险预测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14
作者 王永 辛艳超 王衍刚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12-115,共4页
目的: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并进行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缺血事件分为发生组(n=22)... 目的:对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进行风险预测分析,并进行列线图模型构建及验证。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4年5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进行介入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80例,根据围手术期是否发生缺血事件分为发生组(n=22)和未发生组(n=58)。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对有显著差异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以其独立影响因素进行联合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性能进行评价。结果:发生组高血压、吸烟史占比及动脉瘤大小大于对照组,进行CYP2C19基因检测的占比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吸烟史及动脉瘤大小均为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影响因素,CYP2C19基因检测为围手术期发生缺血事件的保护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为0.844(95%CI:0.757~0.93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1.80%和79.30%。结论:高血压、吸烟史、动脉瘤大小及CYP2C19基因检测均可影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缺血事件的发生概率,且本研究列线图模型预测效果良好,后续可结合相关影响因素提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介入治疗 手术 缺血事件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
15
作者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血管老年学组 +12 位作者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心血管杂志编辑委员会 季福绥 于雪 祖凌云 贾娜 刘巍 孙艳霞 范鹰 李雪 孙雪林 徐伟仙 张丽伟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9-304,共16页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评估》显示,现今几乎所有疾病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全球年均重大手术超过3亿人次(约占全球人口的5%),其中85%为非心脏手术[1]。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1%,死亡率在0.8%~1....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发布的《全球健康评估》显示,现今几乎所有疾病在某种程度上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全球年均重大手术超过3亿人次(约占全球人口的5%),其中85%为非心脏手术[1]。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11%,死亡率在0.8%~1.5%,其中心脏并发症占比高达42%[2]。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预计到2030年,20%的手术患者将是年龄在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3]。老年患者因年龄增长不仅出现身体机能的衰退,其共病率也大大增加,最常见的是心血管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手术 心血管风险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莹珠 张登文 王晟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21年第9期987-993,共7页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非心脏手术量日渐增加,且手术患者趋于老龄化。老年患者常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在围手术期更易发生各种类型的不良事件。其中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危害大,是引起非心脏手术后30 d内死亡的重要原因。影响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众多,文章从术前评估准备、术中管理和术后监测三个阶段,对可能诱发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综述,为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和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系统 不良事件 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基于奥马哈理论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17
作者 李琼 宋新 +1 位作者 刘振 吴慧云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11期1913-1917,共5页
目的探究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对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 目的探究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对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3月到2023年3月期间连云港市中医院收治的70例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62.92±2.58)岁,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63.18±2.18)岁,实施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穿刺情况(一次穿刺成功、穿刺时间、桡动脉痉挛、局部血肿、桡动脉闭塞)、穿刺成功率(植入支架、药物球囊扩张、成功率)及负面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采用χ2检验、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人数(34/35,97.1%)高于对照组(21/35,60.0%);观察组穿刺时间为(4.17±0.17)min、桡动脉痉挛5.7%(2/35)、局部血肿2.9%(1/35)、桡动脉闭塞2.9%(1/35),对照组分别为(5.86±0.63)min、34.3%(12/35)、25.7%(9/35)、31.4%(11/3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植入支架(1/35,2.9%)、药物球囊扩张人数(2/35,5.7%)均少于对照组[(9/35,25.7%)、(12/35,34.3%)],穿刺成功率(97.1%,34/35)高于对照组(62.9%,22/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3 d,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40.48±4.84)分、SDS评分为(43.67±4.91)分,均低于对照组[(48.12±4.18)分、(49.34±5.27)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基于奥马哈理论的围手术期全程康复护理可以提高经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降低负面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马哈理论 手术 全程康复护理 远端桡动脉途径 心血管介入治疗 穿刺成功率 负面情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佩军 思永玉 +2 位作者 黄青青 张自云 岳锦熙 《河北医药》 CAS 2011年第7期975-977,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年龄≥70岁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82例。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从手术开始到术后连续48hHolter监测,记录...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7年3月至2008年3月,收集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年龄≥70岁的择期非心脏手术患者282例。记录每例患者术前的一般资料,从手术开始到术后连续48hHolter监测,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入选患者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得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63例患者住院期间发生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22.3%;其中各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心肌缺血13.1%、房颤6%、Lown氏分级Ⅳ级以上的室性早搏4.3%、心绞痛1.1%、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0.4%;围术期心血管事件相关的5个危险因素分别为:糖尿病[OR值2.348,95%可信区间为(1.128,4.887),P=0.022]、冠心病[OR值2.848,95%可信区间为(1.147,7.070),P=0.024]、术前ST缺血改变[OR值2.803,95%可信区间为(1.057,7.430,P=0.038]、术中失血量≥1500ml[OR值4.389,95%可信区间为(1.288,14.961),P=0.018]、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OR值3.062,95%可信区间为(1.244,7.539),P=0.015]。结论围术期心血管事件中,心肌缺血的发生率最高,且多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SMI);糖尿病、冠心病、术前ST缺血改变、术中失血量≥1500ml、术中血流动力学改变5个因素为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手术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19
作者 赵慧颖 陈红 +4 位作者 安友仲 任景怡 宋俊贤 赵秀娟 朱凤雪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5年第3期176-180,共5页
目的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18岁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观察终点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根据此终点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无事... 目的评估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连续观察2012年12月1日至2013年11月30日入住我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年龄>18岁的非心脏手术患者,观察终点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并根据此终点将患者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相关指标。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出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1 286例患者,其中事件组63例(4.9%);相继对两组进行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发现年龄(OR=1.030)、冠心病病史(OR=2.392)、心力衰竭病史(OR=7.333)、糖尿病病史(OR=1.995)、脑梗死病史(OR=2.230)、肾功能不全病史(OR=4.468)、高危手术(OR=10.716)、术中出血量(OR=1.022)和急诊手术(OR=2.583)为术后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结论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冠心病病史、心力衰竭病史、糖尿病病史、脑梗死病史、肾功能不全病史、手术类型、术中出血量和急诊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手术 心血管事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心血管事件7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彭晋湘 蔡定海 +1 位作者 方荣兴 汪学伦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0年第8期832-834,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心血管事件(ACO)发生的原因。方法对73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ACO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前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病史、慢性肺... 目的探讨老年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急性心血管事件(ACO)发生的原因。方法对73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发生ACO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术前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心功能不全、脑卒中病史、慢性肺心病以及术前ST段压低≥0.05 mV、血红蛋白<120 g/L、白细胞>1.0×109/L是围手术期ACO的主要危险因素。随年龄增大、合并内科疾病增多及体能状态下降,ACO发生率明显增高,心性死亡率逐渐增加。结论老年患者在实施非心脏手术时,要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加强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和控制,术前应作好应急救治准备,保证患者平稳度过围手术期ACO的高危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血管事件 老年人 非心脏手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