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罗培 王齐兵 +4 位作者 徐世坤 王翔飞 张峰 樊冰 葛均波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6期789-790,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CI的3 806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ACS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4~85...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2002年1月—2006年3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CI的3 806例冠心病患者中36例ACS患者发生围术期死亡。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年龄24~85岁(平均年龄69±23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29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其中既往有陈旧性心肌梗死史者7例、PCI治疗史者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史者1例、脑卒中史者4例,合并有高血压病者20例、脂代谢紊乱者11例、糖尿病者6例、慢性阻塞性肺病者4例。结果:36例ACS患者中,因AMI行急诊PCI者24例,ACS行择期PCI者12例(包括AMI5例、不稳定心绞痛7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26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10例为单支血管病变。36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心力衰竭或(和)心源性休克16例(44.4%),室颤和(或)心脏骤停8例(22.2%),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11.1%),心脏破裂4例(11.1%),急性或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3例(8.3%),消化道大出血1例(2.8%)。急诊PCI因泵衰竭死亡的12例患者中,广泛前壁AMI7例、下壁+后壁AMI3例,下壁+右室AMI2例。结论: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室颤和(或)心脏骤停、多脏器功能衰竭、心脏破裂及支架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RGs死亡风险分级在围术期死亡病例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旋妮玲 陈志红 +3 位作者 吴粤 文政伟 袁向东 刘双梅 《中国医院》 2019年第3期25-26,共2页
围术期死亡病例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水平的重要体现。作者通过利用DRGs中关于住院患者死亡风险评分,对围术期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围术期管理,有效降低围术期死亡率。
关键词 管理 围术期死亡 DRGs死亡风险分级 医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术期死亡原因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丕宝 李军 +3 位作者 丁辉 黄明慧 王磌 张迅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07年第1期57-58,共2页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围术期死亡 急诊 原因探讨 山东省交通医院 AMI患者 PCI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和预警系统建立 被引量:2
4
作者 黄葱葱 杜垚强 +2 位作者 连春微 田心毅 李军 《浙江医学》 CAS 2016年第22期1804-1807,共4页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死亡的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0~14岁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死亡患儿(57例)及非死亡患儿(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BMI、ASA分级、是否早产、手术方式、手术类...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死亡的风险评分系统。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0~14岁非心脏手术围术期死亡患儿(57例)及非死亡患儿(1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年龄、BMI、ASA分级、是否早产、手术方式、手术类别、体温、血氧饱和度(SpO_2)、是否饱胃、手术时间、手术次数、WBC、是否贫血、是否低白蛋白、是否凝血功能异常及是否血电解质异常共17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和单因素分析,确定死亡危险因素,建立预测评分系统。结果多因素回归确定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为:年龄>1岁,BMI<15kg/cm^2、ASA≥3级、SpO_2<96%、饱胃、凝血功能异常(均P<0.05)。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发生的风险评分系统如下:年龄<1岁(14分),BMI<15 kg/cm2(17分),ASA≥3级(30分),SpO_2<96%(22分),饱胃(16分),凝血异常(27分)(P<0.05或0.01)。根据方程绘制ROC曲线,所对应的非心脏手术患儿发生死亡的风险得分为30.5分,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89.5%。如患儿得分>30.5分,则围术期死亡的发生率大大增加。结论非心脏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预警评分系统简单易行,结果可靠,可为围术期死亡的早期发现和干预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围术期死亡 危险因素 评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相关术前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连春微 黄葱葱 +1 位作者 田心毅 上官王宁 《浙江医学》 CAS 2015年第19期1597-1599,共3页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围术期死亡的腹部手术患儿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小儿腹部手术未死亡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取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患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围术期死亡的腹部手术患儿病例资料,并选择同期住院的小儿腹部手术未死亡患儿58例作为对照组,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取有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筛选出7个可能与腹部手术患儿术后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低BMI、ASA分级、早产、急诊、凝血功能异常、饱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0.1岁(OR=303.501,95%CI 20.553~4481.738,P=0.000)、低BMI(OR=17.870,95%CI 1.514~210.976,P=0.022)、ASA≥Ⅲ级(OR=53.509,95%CI 4.005~714.919,P=0.003)、凝血功能异常(OR=72.222,95%CI 3.154~1653.967,P=0.007)为腹部手术息儿围术期死亡的术前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部手术患儿合并年龄<0.1岁、BMI<15kg/m^2、ASA≥Ⅲ级、凝血功能异常时应警惕发生死亡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腹部手 围术期死亡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氏术式”可大幅度降低心胸外科围术期死亡率--访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高永顺教授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志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31期1-3,共3页
胸骨感染是心脏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已成为心脏手术死亡的重要因素,其死亡率之高已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一些患者家属对胸骨感染发生在自己亲属身上往往难以接受,以至产生较多的医患矛盾。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的高永顺教授探索出来的... 胸骨感染是心脏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已成为心脏手术死亡的重要因素,其死亡率之高已引起临床高度关注。一些患者家属对胸骨感染发生在自己亲属身上往往难以接受,以至产生较多的医患矛盾。解放军陆军总医院的高永顺教授探索出来的一种一次性手术治愈胸骨感染的手术方式,经过26年在全国100多家医院的临床推广和应用,解除了千万名患者的痛苦,挽救了诸多患者的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死亡 心胸外科 解放军 医院 陆军 胸骨感染 患者家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外科患者围术期死亡53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王志刚 黄一东 程可洛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5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围术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围术期死亡53例,术前死亡12例,术中死亡35例,术后死亡6例,总围术期死亡率为3.8%。结论提高患者就医条件、严格选择...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就其围术期死亡的原因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围术期死亡53例,术前死亡12例,术中死亡35例,术后死亡6例,总围术期死亡率为3.8%。结论提高患者就医条件、严格选择病例、加强围术期管理、提高医疗水平是进一步降低围术期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病 围术期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死亡的原因分析
8
作者 王连新 杨军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2期91-92,共2页
随着肝外科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对肝脏解剖学及肝脏功能的深入了解,肝外科手术尤其是肝癌的外科手术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肝癌切除被视为常规的手术,在许多二甲医院能顺利开展,但肝癌围术期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围术期死亡 原因分 外科手 肝外科技 肝脏解剖学 肝外科手 肝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的分析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9
作者 图尔霍.麦图松 张昌明 朱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24期3587-3597,共11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收集2002-01/2015-12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食管癌850例,根据围术期及住院期间结局分为死亡和非死亡各1组,将64个可能对食管癌...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建立Logistics回归模型.方法收集2002-01/2015-12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食管癌850例,根据围术期及住院期间结局分为死亡和非死亡各1组,将64个可能对食管癌手术死亡有相关影响的常见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计算机用Logistics回归模型研究食管癌围术期与死亡原因相关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建立回归方程,总结实际意义.结果850例食管癌中手术死亡39例,手术死亡率4.59%.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64个因素中,25个因素与食管癌切除术后围术期死亡有关,分别为民族、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血红蛋白值、手术切除方式、吻合方式、吻合水平、手术年代、术后白蛋白值、肠内营养时间、ICU治疗时间、心律失常、肺炎、肺部感染,重症肺炎,单侧胸腔积液、双侧胸腔积液、感染性休克、MODS、吻合口瘘、乳糜胸、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呼吸循环衰竭、缺血缺氧综合征等,统计学差异有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提示手术年代,术后白蛋白值,肠内营养时间,心律失常,MODS,乳糜胸,呼吸衰竭等因素(P<0.05),有统计学意义,为本研究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独立危险因素并进入回归方程,获得预测模型为:P=1/1+e^(2.951X_(25)+1.922X_(27)+0.445X_(30)-2.066X_(32)+4.313X_(50)+2.333X_(55)-2.689X_(58)-8.999),(0≤P≤1).结论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中,手术年代、术后白蛋白值、心律失常、MODS、乳糜胸、呼吸衰竭等为本研究食管癌围术期死亡原因独立危险因素并进入回归方程,并获得预测模型;欲降低食管癌围术期死亡,需改善医疗环境,提高医疗技术,并在围术期严密观察和评估血清白蛋白值,科学并谨慎开始肠内营养时间,积极预防术后发生心律失常、MODS、乳糜胸以及呼吸衰竭等并发症,并尽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危险因素 围术期死亡 单因素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崔晓征 沈冬炎 +3 位作者 邹鹏 詹雨 李永超 杨栩鹏 《疑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1084-1090,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分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家医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开放手术的CH...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分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3家医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开放手术的CHD患儿350例,随访所有患儿术后30 d内死亡结局,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根据随访结局将CHD患儿分为存活组(n=323)和死亡组(n=27),比较2组基线资料及手术相关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确定连续变量Logistic分析时的分层分界点。结果27例死亡病例中前3种疾病类型分别为大动脉转位9例(33.33%),房室间隔缺损8例(29.63%),法洛四联症6例(22.22%)。与存活组患儿相比,死亡组患儿体质量较低,多伴有紫绀症状,且ASA分级和RACHS-1分级较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P=2.586/0.010,χ^2/P=30.682/0.000、73.249/0.000,Z=32.672/0.000),死亡组患儿术前血肌酐水平和术中最低温度较低,术中输血量更高,且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治疗天数均长于存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为析表明,ASA分级≥Ⅲ级、RACHS-1分级≥3级、体外循环时间≥120 min、术中输血量≥150 ml并伴有紫绀均是CHD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SA分级和RACHS-1分级可用于对CHD患儿围术期死亡风险进行预测。临床手术中应尽可能缩短体外循环时间,采取适当的节约用血策略,对于紫绀患儿早期还应给予适当的神经营养药物以降低患儿围术期死亡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心脏手 先天性心脏病 围术期死亡 ASA分级 RACHS-1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移植术后受者围术期死亡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许镜清 张帅 李敏 《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21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术后30d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的70例接受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70例患者按30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65例,死亡组5例,用L... 目的探讨影响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术后30d内)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进行的70例接受肺移植手术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70例患者按30d临床预后分为存活组及死亡组,其中存活组65例,死亡组5例,用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30d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70例肺移植受者30d内死亡5例,死亡率为7.1%。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P=0.086)、年龄(P=0.017)、体重指数(P=0.082)、术前血小板数值(P=0.017)、术前降钙素原水平(P=0.064)、术前乳酸值(P=0.046)、术前谷丙转氨酶水平(P=0.091)、术中心血管事件(P=0.009)、手术持续时间(P=0.007)、术中失血量(P=0.097)、术中液体平衡(P=0.016)及术后第一天去甲肾上腺素最大用量(P=0.004)与患者围术期死亡相关;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则显示术前乳酸值(P=0.010,OR=3.668,95%CI:1.356~9.925)与术中失血量(P=0.041,OR=1.501,95%CI:1.275~2.021)是肺移植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乳酸值增高与术中大量失血会增加肺移植受者围术期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移植 围术期死亡 影响因素 多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相关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赵本惠 陈倩 +5 位作者 何心海 陈星同 易斌 甯交琳 鲁开智 顾健腾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48-152,共5页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患者术中低血压及其他潜在因素与围术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外科手术、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26 758例,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56例(死亡病例)和对照组312例(按存活∶死...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患者术中低血压及其他潜在因素与围术期死亡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7年8月接受外科手术、年龄≥65岁的老年患者26 758例,病例分为两组:观察组156例(死亡病例)和对照组312例(按存活∶死亡为2∶1随机纳入)。利用麦迪斯顿麻醉信息系统采集患者术中血压以及系列手术相关信息,对其与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平均动脉压(MAP)≤65 mm Hg以及收缩压(SBP)≤120 mm Hg的各区段血压、年龄、ASA分级、心功能分级、实施全麻、术前合并症、手术类型、术中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术中输血均可能与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中低血压(60 mm Hg<MAP≤65 mm Hg)是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其累计持续时间占总手术时间大于7.84%时增加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率;与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相关的其他高危因素包括年龄、ASA分级、术前合并冠心病或恶性肿瘤、颅脑手术及术中输血量(OR>1)。结论老年手术患者术中MAP≤65 mm Hg,随持续时间的延长,将增加术后死亡率的风险;年龄、ASA分级、术前合并冠心病或恶性肿瘤、颅脑手术及术中输血量是老年患者围术期死亡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血压 老年患者 围术期死亡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异物取出患儿围术期死亡原因及处理方法(附4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海源 张培峰 金铭鑫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35-36,共2页
关键词 处理方法 死亡原因 支气管异物取出 患儿 2004年 1985年 围术期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围手术期死亡原因分析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胜波 王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死亡原因。方法接受PCI的5388例ACS患者中40例围术期死亡病例,分析研究其死亡原因。结果 40例ACS患者中,因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PCI者32例,ACS行择期PCI者8例(包括AMI 6例、不稳定心绞痛2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32例有2支及以上多支血管病变,8例为单支血管病变。40例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原因为泵衰竭21例(52.5%),恶性心律失常5例(12.5%),心脏破裂7例(17.5%),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7例(17.5%)。结论 ACS患者PCI围术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泵衰竭、心脏破裂、再梗或支架内血栓形成、恶性心律失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围术期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夹层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后围术期死亡原因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帅涛 翟水亭 +7 位作者 李天晓 王国权 张志东 梁凯 符晓阳 张克伟 李坤 逯党辉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4年第4期5-8,共4页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后围术期患者死亡情况及可能的死亡原因。方法 2004年2月—2012年9月,254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性21... 目的分析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后围术期患者死亡情况及可能的死亡原因。方法 2004年2月—2012年9月,254例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本中心接受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其中,男性214例,女性40例,平均(51.5±12.5)岁。统计TEVAR术后围术期患者死亡情况,并分析可能的死亡原因。结果 TEVAR术后围术期患者死亡7例(7/254,2.76﹪),其中男性5例,女性2例。可能的死亡原因中,破裂所致死亡3例(3/254,1.18﹪),肠道缺血死亡2例(2/254,0.79﹪),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1/254,0.39﹪),心源性猝死1例(1/254,0.39﹪)。结论 TEVAR术治疗症状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但TEVAR术后围术期患者死亡情况仍需重视,在引起死亡的各种原因中,破裂和肠道缺血引起的死亡尤其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ANFORD B型夹层 覆膜支架血管腔内修复(TEVAR) 围术期死亡
原文传递
1岁以下小儿围术期早期死亡风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
16
作者 孔微微 王孝庆 +6 位作者 王中苏 万梦娇 解康杰 谢作楷 上官王宁 连庆泉 李军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研究1岁以下小儿围术期早期(≤3 d)死亡相关风险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遴选2011年至2013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6例新生儿及婴儿手术后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出生孕周、年龄、出生体质量、术前体质量、术前... 目的:研究1岁以下小儿围术期早期(≤3 d)死亡相关风险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遴选2011年至2013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76例新生儿及婴儿手术后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出生孕周、年龄、出生体质量、术前体质量、术前是否存在合并症(心血管、呼吸、血液、肝肾等疾病)、术前意识状态、电解质紊乱情况、营养情况、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分级共15项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对新生儿及婴儿的出生体质量、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ASA分级、意识状态与死亡时间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P值均小于0.05。以上4种风险因素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只有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及麻醉ASA分级2个风险因素保留。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显示,与新生儿及婴儿围术期早期(≤3 d)死亡时间高度相关的风险因素是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ROC曲线下面积为0.643)和麻醉ASA分级(ROC曲线下面积为0.694)。结论:术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和麻醉ASA分级是新生儿及婴儿围术期早期死亡的有效预测因子,且ASA分级相对预测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婴儿 围术期死亡 风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移植围术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17
作者 朱展毅 王跃斌 +5 位作者 丁志丹 李丰科 赵凯 方泽民 刘晓飞 赵高峰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1期1097-1100,共4页
目的观察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移植术后30d生存情况,探讨其围术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移植术治疗的5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52例中术后30d存活者44例为存活组,死亡者8例为死... 目的观察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移植术后30d生存情况,探讨其围术期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肺移植术治疗的52例间质性肺炎患者临床资料。52例中术后30d存活者44例为存活组,死亡者8例为死亡组。比较2组术前pa(CO_(2))、氧合指数、肺动脉压、血乳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脑钠肽、气道真菌感染、气道细菌感染、CT血管造影异常情况,供肺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双肺移植及术中体外膜肺氧合比率,术后pa(CO_(2))、48h氧合指数、肺动脉压、血乳酸、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脑钠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气道真菌感染、气道细菌感染、气道并发症发生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移植术后30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死亡组术前pa(CO_(2))[58.1(40.3,79.7)mmHg]、血乳酸[1.7(1.1,1.9)mmol/L]及术后气道并发症(62.5%)、气道细菌感染(100.0%)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45.0(37.0,50.2)mmHg、1.0(0.8,1.2)mmol/L、18.2%、61.4%](P<0.05),2组性别比例,年龄,体质量指数,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心脏病比率,有吸烟、饮酒史比率,术前肺动脉压、氧合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脑钠肽、血乳酸及气道真菌感染、气道细菌感染、CT血管造影异常比率,供肺冷缺血时间、手术时间、失血量、输血量及双肺移植、术中体外膜肺氧合比率,术后pa(CO_(2))、48h氧合指数、肺动脉压、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红蛋白、血乳酸、脑钠肽、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气道真菌感染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pa(CO_(2))(OR=1.127,95%CI:1.022~1.242,P=0.016)、术前血乳酸(OR=7.541,95%CI:1.111~51.159,P=0.039)是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移植术后30d死亡的影响因素。结论术前pa(CO_(2))、血乳酸水平升高的间质性肺炎患者肺移植术后30d死亡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炎 肺移植 围术期死亡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DRGs死亡风险分级在围术期死亡病例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思路总结
18
作者 付春玲 《市场周刊·理论版》 2019年第95期164-164,166,共2页
在围术期死亡病例医疗质量管理中总结DRGs死亡风险分级的应用思路。方法:借助当地DRGs医院管理应用联盟系统与DRGs死亡风险分级,对死亡病例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结果:2017年围术期死亡病例明显多于2016年,其中死亡病例多集... 在围术期死亡病例医疗质量管理中总结DRGs死亡风险分级的应用思路。方法:借助当地DRGs医院管理应用联盟系统与DRGs死亡风险分级,对死亡病例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细致的分析。结果:2017年围术期死亡病例明显多于2016年,其中死亡病例多集中在中高风险组与高风险组。结论:为更好的加强各科室围术期管理,有必要借助DRGs死亡风险分级来客观的分析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Gs死亡风险分级 围术期死亡病例 医疗质量管理 应用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股骨颈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围术期处理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冰舒 周春晶 +1 位作者 陈俊太 王业贵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28-529,共2页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患者 老年股骨颈骨折 处理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围术期死亡 人均寿命 社会活动 保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围术期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白鹏 郭向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54-357,共4页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供应,预防缺血性脑卒中[1]。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围术期死亡、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不良事...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的有效手段,可以有效改善脑血流供应,预防缺血性脑卒中[1]。但是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方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本身存在一定的围术期死亡、缺血性卒中和心肌梗死等不良事件风险,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使围术期安全性受到威胁,也影响手术对脑缺血事件的预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切除 缺血性脑卒中 围术期死亡 危险因素 颅外段颈动脉狭窄 治疗方式 预防效果 缺血性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