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0篇文章
< 1 2 1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马小型猪仰卧位的新型固定方法
1
作者 莫安胜 陈琳 +5 位作者 林连芳 王国正 覃明慧 王蕊蕊 关汉斌 曾德兰 《实验动物科学》 2024年第3期69-71,共3页
目的 研究广西巴马小型猪仰卧位的固定方法以便于动物实验的开展。方法 选择行胸腔器官获取的广西巴马小型猪12头,接受全身麻醉后采用专用的固定装置进行仰卧位固定。结果 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在手术中体位得到很好的保持,未发生侧翻、... 目的 研究广西巴马小型猪仰卧位的固定方法以便于动物实验的开展。方法 选择行胸腔器官获取的广西巴马小型猪12头,接受全身麻醉后采用专用的固定装置进行仰卧位固定。结果 12头广西巴马小型猪在手术中体位得到很好的保持,未发生侧翻、移位等现象。结论 采用专用的固定装置对广西巴马小型猪进行仰卧位固定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巴马小型猪 仰卧位 固定装置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侧脑室置管装置和置管固定方法的改良
2
作者 何龙 吴花果 +3 位作者 刘澍玮 李则龙 朱颖 张莲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9-746,共8页
目的:改良一种对大鼠脑损伤小、应激期短、可延时给药或采集脑脊液的侧脑室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常规方法组、改良方法组和对照组。常规方法组用市售带内芯的套管针置管,用牙科水泥将套管针和固定螺钉固定... 目的:改良一种对大鼠脑损伤小、应激期短、可延时给药或采集脑脊液的侧脑室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常规方法组、改良方法组和对照组。常规方法组用市售带内芯的套管针置管,用牙科水泥将套管针和固定螺钉固定于颅骨;改良方法组用改良的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在置管装置置入第4和7 d分别用热刺痛实验和足迹实验检测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置管第7 d取材,用HE染色观察针道周围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置管针道附近Iba-1表达的变化。结果:改良方法组大鼠的感觉和运动功能损伤均轻于常规方法组(P<0.01);HE染色结果显示改良方法组的针道明显较常规方法组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常规方法组针道附近组织Iba-1免疫荧光染色阳性细胞明显多于改良方法组(P<0.05)。结论:本文改良的侧脑室置管装置和固定方法对大鼠脑损伤小、应激期短,可用于延时性侧脑室给药或采集脑脊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脑室 置管装置 置管固定方法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引流术后引流管不同固定方法的护理效果比较
3
作者 潘莉娟 《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4年第19期0170-0172,共3页
分析在腰大池引流术后,应用不同方法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后均给予引流管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引流管固定法,实验组给予改良式引流... 分析在腰大池引流术后,应用不同方法对引流管进行固定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腰大池引流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术后均给予引流管管理,对照组给予传统引流管固定法,实验组给予改良式引流管固定法,对比两组患者的引流管固定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因烦躁致脱管、引流管阻塞、接头脱落、固定敷贴松散和非计划性拔管的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体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4.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78.00%),组间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满意度(98.00%)高于对照组(82.00%),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腰大池引流术后给予患者引流管干预中,应用改良式固定法引流方式,效果显著,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池引流术 引流管管理 固定方法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疗效分析
4
作者 吴穗琼 潘永雄 +1 位作者 杨广钢 雷航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期205-209,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和C组(21... 目的比较不同固定方法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广州市正骨医院收治的62例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固定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21例)、B组(20例)和C组(21例)。A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29.48±13.10)岁。B组男13例,女7例,年龄(28.00±13.91)岁。C组男13例,女8例,年龄(26.38±12.54)岁。3组患者均采取保守治疗,A组采取奥索踝关节固定支具固定,B组采取弹性绷带固定,C组采取U型树脂石膏固定。比较3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及治疗2个月后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睁眼闭眼重心摆动幅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χ^(2)检验。结果治疗1个月后,A组AO-FAS总分[(82.62±1.56)分]、疼痛评分[(33.62±2.16)分]、功能评分[(38.48±3.01)分]高于B组[(76.43±2.52)分、(31.25±2.71)分、(35.45±2.80)分]及C组[(71.52±1.48)分、(32.67±2.39)分、(28.76±2.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组睁眼时重心摆动幅度[(60.95±8.58)mm]、闭眼时重心摆动幅度[(96.19±7.05)mm]低于B组[(74.85±8.27)mm、(102.05±7.74)mm]及C组[(74.52±5.75)mm、(101.67±4.7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月后,A组AO-FAS总分(90.26±3.62)分、疼痛评分(35.43±1.46)分、功能评分(44.43±3.46)分高于B组[(83.53±4.42)分、(31.50±1.93)分、(42.45±3.46)分]及C组[(83.87±3.23)分、(31.67±1.46)分、(42.32±2.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A组睁眼时重心摆动幅度[(42.19±8.48)mm]、闭眼时重心摆动幅度[(76.12±7.81)mm]低于B组[(54.75±8.58)mm、(81.40±7.83)mm]及C组[(54.38±5.98)mm、(81.43±4.80)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保守治疗后有多种固定方法,支具固定的AO-FAS踝关节功能评分及本体感觉均高于其他2种固定方式,这可能与石膏固定强度过大、弹性绷带固定强度不够,而支具固定强度具有可调节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韧带 损伤 保守治疗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婴幼儿输液治疗中对患儿舒适度、医患关系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秀琳 闫晓丽 +4 位作者 王会肖 张晓娟 刘翠霞 王玲芹 姚洁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553-2555,共3页
目的针对当前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婴幼儿输液治疗中对患儿舒适度、医患关系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开展深入分析,判断其在婴幼儿输液治疗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需要行输液治疗100例设为研究对象,遵从... 目的针对当前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在婴幼儿输液治疗中对患儿舒适度、医患关系以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开展深入分析,判断其在婴幼儿输液治疗上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需要行输液治疗100例设为研究对象,遵从分配原则,将参与研究的需要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分配到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研究组给予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参照组给予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结果参照组的患儿舒适度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医患关系量表评分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的家属满意度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取得了更为理的临床结局,适用于需要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大面积使用可以改善患儿的输液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留置针固定方法 患儿舒适度 医患关系 家属满意度 常规留置针固定方法 输液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癌放疗中不同固定方法对剂量分布的影响
6
作者 王华涛 李岩 豆曼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123-126,共4页
分析鼻腔癌放疗中不同固定方法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鼻腔癌放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三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放疗固定方式,分析固定方法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及患者舒适度和接受度评分。结果 ... 分析鼻腔癌放疗中不同固定方法对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取鼻腔癌放疗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A组、对照B组,三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放疗固定方式,分析固定方法对剂量分布的影响及患者舒适度和接受度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剂量分布均匀性较好,为2.8±0.7%,剂量覆盖范围为94.1±1.4%,最大剂量偏差为0.9±0.2Gy,优于其他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舒适度和接受度均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结论 定制面罩固定在鼻腔癌放疗中的优越性,特别是在提升剂量分布的均匀性、剂量覆盖范围以及改善患者舒适度和接受度方面表现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癌放疗 不同固定方法 剂量分布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管及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方法的效果研究
7
作者 宋永杰 尹蕊 +2 位作者 周鑫 武文萍 樊泽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期0062-0066,共5页
研究旨在对比两种不同的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方式,一种是仅利用3M胶布,另一种则是结合了3M胶布和棉带形成双套结的方式。望通过这种实验来确定哪种方法更能确保有效的且无害的固定状态,从而降低管道移动或脱离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避... 研究旨在对比两种不同的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固定方式,一种是仅利用3M胶布,另一种则是结合了3M胶布和棉带形成双套结的方式。望通过这种实验来确定哪种方法更能确保有效的且无害的固定状态,从而降低管道移动或脱离的可能性,同时也能避免对病人造成的不适感。方法 样本量为100名接受过食道癌、胃癌或者贲门癌根治术后的病患,他们都需安置胃管和十二指肠营养管。将这些病例分为两个小组,一组是对照组采取传统的3M胶布固定方式,另一组是实验组则采用了新的3M胶布和棉带双套结固定技术。主要关注的是这两组病人的心理负担程度、管道移动或脱离的情况数量、以及局部皮肤损伤状况等指标。结果 经过分析,发现新颖的3M胶布和棉带双套结固定方式相较于传统胶布固定更为可靠和稳定,通过两组相比较, P < 0. 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了新的3M胶布和棉带双套结固定技术效果更加安全牢固,而且其显著地降低了管道移动或脱离的风险,同时也缓解了病人的不适感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管 十二指肠营养管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8
作者 梁凯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2期054-058,共5页
通过对锁骨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符合临床要求的锁骨骨折病人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名。探讨克氏针置钉与钛片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的生活质量、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有显著差异。观该... 通过对锁骨骨折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符合临床要求的锁骨骨折病人2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10名。探讨克氏针置钉与钛片内固定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的生活质量、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均有显著差异。观该组病人的手术时间、伤口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和切口长度都比对照组短;在躯体功能、情绪角色、精神状态、躯体疼痛、社会功能和精神状况等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有明显提高;试验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达10 0 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0%)明显少于对照组(30%)。结论 观察组应用钛片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效果优于对照组,手术相关指标优良,生活质量提高,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方法 锁骨骨折 治疗效果 生活质量 并发症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降低压疮发生率的护理效果评价
9
作者 王倩倩 向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10期0166-0169,共4页
探究改进小儿静脉置管固定的技术及其对护理实践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于2023年内在本院进行治疗时使用了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患儿共计5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选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自进行常规固定方法及改良固定方法... 探究改进小儿静脉置管固定的技术及其对护理实践效果的积极作用。方法 选取于2023年内在本院进行治疗时使用了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的患儿共计50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所选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两组,各自进行常规固定方法及改良固定方法,对于不同护理工作带来的临床效果情况进行比对。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生压疮的几率下降更为明显(P<0.05),同时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情况得到了更有效的预防(P<0.05),且观察组患儿的固定效果更加优秀(P<0.05),在观察组中,患儿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更为明显的提升(P<0.05),观察组患儿的疼痛缓解情况更加突出(P<0.05)。结论 对小儿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进行改良,能够显著提升护理过程安全性,降低患儿临床不良情况的发生,提升护理工作效率,相比之下,这种方法的成效远胜于简单的常规固定护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静脉留置针 固定方法改良 压疮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蝶形与普通固定方法在胸腹腔引流导管固定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海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14年第6期281-282,共2页
目的 :对比蝶形固定方法与普通固定方法在胸腹腔引流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96例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的引流导管采用普通固定方法进行固定,而对实验... 目的 :对比蝶形固定方法与普通固定方法在胸腹腔引流导管固定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96例需要留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胸腔积液及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地将这些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对照组患者的引流导管采用普通固定方法进行固定,而对实验组患者的引流管采用蝶形固定方法进行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反应和导管固定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适感,有10例出现了导管脱出情况。实验组患者有4例患者出现了不适感,有1例患者出现了导管脱出情况,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蝶形固定方法可明显减少患者的不适感和脱管的情况,并减轻导管对患者皮肤的牵拉,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使患者更容易接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蝶形固定方法 恶性胸腹腔积液 中心静脉导管 普通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颧骨复合体骨折固定方法和固定部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张清彬 东耀峻 +2 位作者 李祖兵 赵吉宏 董福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96-699,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固定方法和部位特点。方法:对从1990-11~2004-12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救治、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交通事故是导致颧骨复合体发生骨折... 目的:回顾性分析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固定方法和部位特点。方法:对从1990-11~2004-12在武汉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救治、资料完整、行手术治疗的152例颧骨复合体骨折病例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结果:交通事故是导致颧骨复合体发生骨折的主要因素之一。在152例手术复位固定患者中,有108例采取头皮冠状切口(必要时,附加小切口),44例单纯采取局部小切口;有123例采取钛板坚固内固定,22例采用单纯钢丝栓结;其余7例未做固定。固定部位:共应用328块钛板,其部位分布为颧额缝96块、颧颌缝及颧牙槽嵴45块、颧颞缝92块,骨折断端95块。术后随访平均3年(6~72个月),96.9%的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冠状切口(必要时候,附加小切口)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颧骨复合体骨折的固定方式:坚固内固定逐渐替代了钢丝固定;固定部位主要集中于颧骨复合体区的水平力柱和垂直力柱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颧骨复合体 骨折 固定方法 固定部位 力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鼻胃管固定方法对鼻翼部压疮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宋瑞梅 钱火红 +3 位作者 高青 刘一 颜哲 赵彩霞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67-69,共3页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留置鼻胃管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情况,寻找更好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胃切除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患者1869例,按患者住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826例,采用易撕敷料(3Mtrans... 目的观察胃切除术后留置鼻胃管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情况,寻找更好的鼻胃管固定方法。方法方便性抽样选取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普外科胃切除术后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患者1869例,按患者住院先后时间分为:对照组826例,采用易撕敷料(3MtransporeTM white)胶带交叉粘贴于胃管再固定于鼻翼部;观察组1043例,采用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3M multipore-light brown)"Y"型粘贴于鼻翼部再交叉粘贴于胃管上;统计两组患者留置胃管3~6d和7~20d时段中鼻翼部压疮发生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鼻翼部压疮总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两组内留置胃管3~6d和7~20d鼻翼部压疮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黏着性棉布伸缩包带"Y"型固定鼻胃管,可降低鼻胃管留置患者鼻翼部压疮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胃管 压疮 固定材料 固定方法 发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感器表面的适配体固定方法及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周玲 王明华 +1 位作者 王剑平 叶尊忠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32-438,共7页
适配体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易于合成、适于反复使用和长期保存,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适配体在传感器表面固定的方法,包括金硫键自组装膜、化学键共价结合、生物素/亲和素亲和作用、互补核酸链连接等,阐述了目前的研... 适配体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易于合成、适于反复使用和长期保存,适用于生物传感器领域。本文介绍了常见的适配体在传感器表面固定的方法,包括金硫键自组装膜、化学键共价结合、生物素/亲和素亲和作用、互补核酸链连接等,阐述了目前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比较了各种方法的特点。适配体传感器在检测范围、检出限、检测时间、多组分同时检测等方面的发展,将推动其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疾病诊断、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生物传感器 固定方法 评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在外科ICU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周永方 金晓东 康焰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8期71-73,共3页
目的为了降低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ICU从2010年3~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资料(A组),对2010年11月起外科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B组)采用... 目的为了降低外科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探索一种安全、可靠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外科ICU从2010年3~10月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资料(A组),对2010年11月起外科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患者(B组)采用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除气管插管发生率、气管插管移位发生率和气管插管固定相关并发症。结果 A、B组非计划拔管分别为20例(6.12%)、4例(1.26%),P=0.001;气管插管移位分别为23例(7.03%)、12例(3.77%),P=0.082。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寸布带双套结联合传统胶布固定气管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能有效预防气管插管的非计划拔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非计划拔管 气管插管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骨折固定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永海 斯方杰 +3 位作者 周树夏 毛天球 吕春堂 沈宁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59-160,共2页
近年来,我科在治疗下颌骨骨折中,以开(牙合)固定为中心,根据骨折部位选用胄凝塑胶外固定法、髁突颈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法。
关键词 颌骨骨折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33
16
作者 茹江英 刘璠 王友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0期781-783,共3页
目的 对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 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对291例股骨髁部骨折分别应用"L"型髁钢板(LSCP)、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GSCN)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 目的 对股骨髁部骨折四种内固定方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分析,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 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对291例股骨髁部骨折分别应用"L"型髁钢板(LSCP)、动力髁螺钉(DCS)、逆行交锁髓内钉(GSCN)及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的疗效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包括股骨髁上骨折143例和股骨髁间骨折75例.获随访218例,平均随访时间38.6个月(3~58个月).按AO/OTA分类,A型(关节外骨折)143例,其中A2型80例,A3型63例;C型(完全关节内骨折)75例,其中C2型37例,C3型38例.结果 四种内固定方法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结果分布有统计学差异(P<0.05).LISS组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高,而LSCP组骨愈合率及HSS功能评定优秀结果分布最低.最终所有骨不连患者经翻修后全部获得骨性愈合.结论 微创内固定系统在治疗A3、C2及C3型股骨髁部骨折中,较其他内固定方法具有骨愈合率高和功能恢复满意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骨折 髁部 固定方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犬桡尺骨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差异 被引量:5
17
作者 白永平 彭广能 +4 位作者 马晓平 石锦江 钟志军 谭敏 薛菁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骨折 尺骨 固定方法 大型犬 种内 发生部位 不稳定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减压管固定方法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黄爱微 范栩妃 +3 位作者 石素文 沈翠华 潘莘莘 翟银平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6年第20期2830-2830,共1页
关键词 胃肠减压管 固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型固定方法在PICC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39
19
作者 黄丽艳 王芬 曹娟妹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3期266-267,共2页
目的探讨PICC导管两种固定方法在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采用3M中心静脉换药包,按标准流程常规消毒后待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导管呈"?"型固定;实验... 目的探讨PICC导管两种固定方法在导管维护及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PICC置管后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与实验组均采用3M中心静脉换药包,按标准流程常规消毒后待干,对照组按传统方法使导管呈"?"型固定;实验组顺应导管走势,使导管呈"C"或反"C"型固定,观察两组患者的PICC裂管、肢体弯曲折管影响输液速度、皮肤受压致破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观察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后的PICC导管固定方法减少了导管的折/裂管及皮肤破损的发生,保证了输液畅通,使患者更舒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C “C”型固定方法 导管维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适形放射治疗不同固定方法对摆位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林承光 张应钗 +6 位作者 黄峻 刘少鹏 苏建新 韦奕东 韩非 卢泰祥 崔念基 《肿瘤学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01-103,共3页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摆位误差值的大小 ,为设计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面膜固定组20例 ,泡沫枕尼龙带固定20例 ,按放疗处方规范摆位 ,每周在模拟机下拍片一次 ,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结果]等中心点误差值面膜组...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两种不同固定方法摆位误差值的大小 ,为设计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面膜固定组20例 ,泡沫枕尼龙带固定20例 ,按放疗处方规范摆位 ,每周在模拟机下拍片一次 ,与定位片比较误差大小。[结果]等中心点误差值面膜组为(0.94±1.47)mm,泡沫枕尼龙带固定组为(1.38±1.94)mm。[结论]①面膜组摆位误差明显低于普通组(P<0.01) ;②设计PTV时 ,不同固定方法 ,预留范围应有所区别 ,面膜组可定为3mm ,普通组为5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适形放射治疗 固定方法 摆位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