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固定检测器的动态交通故障数据识别与修复
1
作者 宋永朝 王翠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8-96,共9页
针对固定检测器在采集动态交通数据过程中易发生交通数据异常、数据缺失等问题,为实现故障数据有效识别及修复,提出了基于离群距离检测的故障数据识别算法及改进的DE-LSTM数据修复模型。利用时序数据的自身连续性,采用直接离群点定位和... 针对固定检测器在采集动态交通数据过程中易发生交通数据异常、数据缺失等问题,为实现故障数据有效识别及修复,提出了基于离群距离检测的故障数据识别算法及改进的DE-LSTM数据修复模型。利用时序数据的自身连续性,采用直接离群点定位和离群距离检测对故障数据进行有效识别。采用差分进化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和初始学习率,并引入自适应控制策略改进传统DE算法中的变异因子、交叉因子,建立了基于改进差分进化算法优化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修复模型,并与固定阈值结合交通流机理、LSTM神经网络模型及DE-LSTM修复模型进行对比。实例验证结果表明:与固定阈值结合交通流机理法相比,离群距离检测算法识别率更为高效,改进的DE-LSTM模型具有良好的计算效率及修复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固定检测器 动态交通数据 故障数据识别 数据修复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检测器的区域交通状态判别方法 被引量:18
2
作者 曲昭伟 魏强 +2 位作者 别一鸣 朱慧 王殿海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03-410,共8页
以固定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模型;考虑不同路段和交叉口对区域路网整体交通状态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的权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并分析... 以固定检测器获得的交通数据为基础,分别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判别模型;考虑不同路段和交叉口对区域路网整体交通状态影响程度的差异性,建立路段和交叉口交通状态的权重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区域交通状态的综合判别模型;并分析状态指标P与路网中车辆平均行程速度的相互关系,确定路网P所表示的交通状态级别;最后利用Vissim软件设计包含9个交叉口的典型路网,根据采集的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对区域交通状态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控制 状态判别 固定检测器 不均衡性 权重计算模型 浮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 被引量:12
3
作者 张存保 严新平 《交通与计算机》 2007年第3期14-17,22,共5页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在检测参数、数据精度、覆盖范围、采集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分析了固定检测器与移动检测器进行信息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信息融合的总体框架。在分别阐述了基于固定检测器和基于移动检... 固定检测器和移动检测器在检测参数、数据精度、覆盖范围、采集成本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分析了固定检测器与移动检测器进行信息融合的必要性,提出了交通信息融合的总体框架。在分别阐述了基于固定检测器和基于移动检测器的区间平均速度估计方法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区间平均速度进行信息融合。以上海市南北高架道路为对象,利用Vissim仿真软件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交通信息融合方法进行了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区间平均速度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 固定检测器 移动检测器 浮动车 信息融合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固定检测器的BIL—LSVM移动瓶颈自动判别模型研究
4
作者 刘艳忠 《低碳世界》 2015年第27期246-247,共2页
依据固定检测器数据采集的特点和交通流特性,选取速度、时间占有率、流量、流量差与速度差之积等四个参数为交通状态的特征向量,构建批处理增量学习的Lagrange支持向量机的移动瓶颈发生判别算法。试验表明,相对于加利福尼亚算法、McM... 依据固定检测器数据采集的特点和交通流特性,选取速度、时间占有率、流量、流量差与速度差之积等四个参数为交通状态的特征向量,构建批处理增量学习的Lagrange支持向量机的移动瓶颈发生判别算法。试验表明,相对于加利福尼亚算法、McMaster算法、模糊数学算法等经典判别算法和神经网络算法、支持向量机算法等人工智能算法,批处理增量学习的Lagrange支持向量机模型对移动瓶颈判断的有效性和可移植性等效果均有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处理增量学习的Lagrange支持向量机 移动瓶颈 固定检测器 自动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有固定波长紫外检测器的毛细管电泳仪计量检定问题及分析
5
作者 赵新颖 赵少雷 +3 位作者 丁晓静 赵海波 林青 袁騉 《分析仪器》 CAS 2021年第5期134-139,共6页
按《毛细管电泳仪检定规程(JJG 964-2001)》,对配有固定波长紫外检测器的毛细管电泳仪的中心波长误差、滤光片半宽度、静态基线漂移、基线噪声、检测限、定性和定量测量重复性等参数进行计量,对描述不明确与不合理之处进行了讨论,对产... 按《毛细管电泳仪检定规程(JJG 964-2001)》,对配有固定波长紫外检测器的毛细管电泳仪的中心波长误差、滤光片半宽度、静态基线漂移、基线噪声、检测限、定性和定量测量重复性等参数进行计量,对描述不明确与不合理之处进行了讨论,对产生的问题尝试了方法改进,为此类毛细管电泳仪的计量检定/校准及规程修订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仪 固定波长紫外检测器 检定/校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网络固定型交通检测器布设策略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桑丽 秦玲 黄建军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07年第4期39-43,共5页
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网络中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的布设位置,可以提高交通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节约系统重复投资和减少数据冗余。本文对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的布设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给出了广州市布设的具体案例,并且更进一步探讨... 科学合理地规划道路网络中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的布设位置,可以提高交通数据采集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节约系统重复投资和减少数据冗余。本文对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的布设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给出了广州市布设的具体案例,并且更进一步探讨了固定型检测器和浮动车系统组合应用的基本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交通信息采集 固定型交通检测器 浮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时空相关性的固定检测缺失数据重构算法 被引量:8
7
作者 孙玲 刘浩 牛树云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21-126,共6页
应用相关性理论,研究了交通流数据中缺失值与其他数据的相关性,对与缺失值不同相关性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重值,提出了基于交通流时空相关权重的重构算法,并以北京市二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利用仿真数据对... 应用相关性理论,研究了交通流数据中缺失值与其他数据的相关性,对与缺失值不同相关性的数据给予不同的权重值,提出了基于交通流时空相关权重的重构算法,并以北京市二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运用VISSIM仿真软件建立仿真模型,利用仿真数据对新算法和现有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连续缺失1~10个数据时,模型1的重构值与仿真值平均相对误差最大仅为1.8766%,一般情况下,平均相对误差均在1.0000%以下,可见,模型1算法优于现有的重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流 缺失数据重构 时空相关权重 固定检测器 仿真数据
原文传递
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器的交通信息融合算法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丛玉良 陈万忠 +1 位作者 孙永强 陈建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4-117,122,共5页
基于现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器的交通信息融合算法。首先利用浮动车的覆盖率和浮动车的历史平均行程时间来修正浮动车的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用于浮动车覆盖率不满足最小覆盖率时的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利用路段... 基于现有的研究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联合卡尔曼滤波器的交通信息融合算法。首先利用浮动车的覆盖率和浮动车的历史平均行程时间来修正浮动车的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值,用于浮动车覆盖率不满足最小覆盖率时的路段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利用路段上浮动车的覆盖率来确定联合卡尔曼滤波器的融合系数;利用联合卡尔曼滤波器对固定型检测器的平均行程时间估计和浮动车的平均行程时间估计进行信息融合,得到路段的平均行程时间估计。该融合方法计算量小,融合时间快,有利于实际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区间平均行程时间估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联合卡尔曼滤波 交通信息融合算法 固定检测器 浮动车
原文传递
基于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被引量:2
9
作者 崔梦莹 刘锴 +1 位作者 候文宇 卫小磊 《交通标准化》 2014年第15期38-42,共5页
在固定检测器和浮动车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基础上,利用两种估计方法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应用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算法对估计结果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对路段行程时间更为精确的动态估计。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交通调查... 在固定检测器和浮动车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基础上,利用两种估计方法数据之间的互补性,应用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算法对估计结果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对路段行程时间更为精确的动态估计。以大连市中心城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交通调查和VISSIM仿真环境实现对固定检测器和浮动车的数据收集和行程时间估计。结果显示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能够有效提高路段行程时间估计精度,且适用于不同流量状态下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信息 路段行程时间 自适应加权平均融合 固定检测器 浮动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融合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 被引量:7
10
作者 胡小文 杨东援 《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1年第4期92-98,共7页
基于检测器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通常具有精度不高和可靠性差的特点。论文引入了自适应式卡尔曼滤波,采用K近邻法寻找相似的交通流状态来标定状态转移系数,建立了基于固定型检测器数据和移动型检测器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融合模型... 基于检测器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通常具有精度不高和可靠性差的特点。论文引入了自适应式卡尔曼滤波,采用K近邻法寻找相似的交通流状态来标定状态转移系数,建立了基于固定型检测器数据和移动型检测器数据的路段行程时间估计融合模型。实际数据的验证结果是,平均相对误差为9.52%,相对误差的标准差为8.92%。研究表明,与基于移动检测器数据的估计方法相比较,该方法极大地改善了估计精度和可靠性,还具有收敛速度快、对初值不敏感、参数少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段行程时间 固定检测器 移动型检测器 数据融合 自适应式卡尔曼滤波 K近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公路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
11
作者 薛红军 朱雷雷 《现代交通技术》 2010年第S2期199-203,共5页
针对目前我国数字公路系统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固定式车辆检测器为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提出了数字公路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了数字公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功能架构。分析了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 针对目前我国数字公路系统建设的迫切需求,以固定式车辆检测器为动态交通流信息采集手段,提出了数字公路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功能架构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了数字公路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系统功能架构。分析了静态交通与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功能结构设计的具体细节。在此基础上,论文提出了动态交通流数据有效性检验、缺省数据估计、数据的时间与空问汇集三类数字公路核心与基础数据处理方法。对于有效构建我国数字公路交通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公路 固定式车辆检测器 有效性检验 缺省数据估计 数据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a Lightning Warning System
12
作者 Gyung-Suk Kil Dae-Won Park +1 位作者 Kwang-Seok Jung Chang-Hwan Ahn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2年第2期287-292,共6页
A lightning warning system (LWS) which can predict the possibility of lightning strike and the position of lightning discharge was developed. The LWS uses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t the ground as a parameter to... A lightning warning system (LWS) which can predict the possibility of lightning strike and the position of lightning discharge was developed. The LWS uses the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at the ground as a parameter to warn the possibility of lightning strikes. A planar shutter type electric field mill (EFM) with a rotating vane is studied to measure the electric field. From a calibration experiment, the sensitivity of the EFM was adjusted to 0.15 V/kV/m, and this covers the ranges from 200 V/m to 20 kV/m. Magnetic field waveform is detected by a crossed loop coil and an integral amplifier. Frequency bandwidth of the circuit ranges from 5 kHz to 1.2 MHz. The polarity of lightning discharges is discriminated by electric field component. After fixing the polarity, we can calculate the direction and distance of lightning discharge by the peak and the zero cross time of the detected magnetic field wavefor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ghtning warning system (LWS) electric field mill (EFM) thundercloud lightning discharge electromagnetic field loop co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