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时宋子文的作用
- 1
-
-
作者
林雄辉
-
机构
第一军医大学政教室
-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36-40,共5页
-
文摘
国共第二次合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实现的。它是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紧急关头的重大政治行动,合乎历史潮流发展,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它的成功,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国共合作、共同抗日”主张的正确,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敌。
-
关键词
宋子文
国共第二次合作
蒋介石
中国共产
毛泽东
国民党
和平解决
共产党
西安事变
周恩来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国共第二次合作中产生摩擦的原因及启示再探
- 2
-
-
作者
樊玉生
-
机构
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社会科学教学部
-
出处
《世纪桥》
2017年第10期19-20,共2页
-
文摘
在国共第二次合作中国民党蒋介石不断制造摩擦乃至挑起武装冲突,按传统观点看是国民党蒋介石始终坚持反共反人民立场的结果,但按现代理性看是在一块没有现代文明的土地上,不同政治信仰和价值追求必然引发相互冲突彼此征服的结果。今天海峡两岸政党要真诚合作,解决台湾问题,就必须具备现代文明社会的理念,做到对不同政见,不同价值追求的理解和包容,对不同信仰,不同意识形态的尊重和厚待,充分认识到多元信仰,多元文化,多元价值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
关键词
现代理性
国共第二次合作
摩擦原因
现实启示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我在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中的一段经历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康泽
-
机构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队
-
出处
《武汉文史资料》
2007年第7期18-22,共5页
-
文摘
1936年西安事变前后,国共第二次合作谈判进行之间,我没有参加,只是在1937年5月至9月,我参加了这个谈判。蒋介石为什么不前不后要在这个时候让我参加?我估计我是他手中的一张“牌”,这时用得着我所搞的那一套,所以把我这张“牌”抽出来,打出去。
-
关键词
国共第二次合作
谈判
经历
西安事变
蒋介石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安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形成
- 4
-
-
作者
马木
-
出处
《档案时空》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9-10,共2页
-
文摘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一方面谋划调集37个师,分兵五路向西安进逼。另一方面又让宋子文通过潘汉年,责备中共不该宣布西安协议,邀请周恩来去奉化继续谈判。毛泽东认为“无人能证明恩来去后,不为张学良第二,不去。”为了给蒋介石一个交待,周恩来给蒋复一信,称:“大兵未撤,汉卿先生未返,难以轴身。一俟大局定当,即人都应约。如先生以为事宜速决。请先生以手书见示,保证撤兵释张,则恩来为促进和平赞助统一,赴汤蹈火亦所不辞。”
-
关键词
西安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
蒋介石
周恩来
潘汉年
宋子文
毛泽东
张学良
-
分类号
K26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国共第二次合作庐山谈判记略
- 5
-
-
作者
贺伟
-
出处
《档案天地》
2008年第4期36-38,共3页
-
文摘
1945年9月2日.侵华日军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洗雪了一百年来屡受外寇欺凌的耻辱.在世界重新树立起东方大国的形象。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之一.是各党各派、尤其是国共两党的团结合作.共同对敌。
-
关键词
国共第二次合作
谈判
庐山
八年抗战
中国人民
抗日战争
团结合作
国共两党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P534.63
[天文地球—第四纪地质学]
-
-
题名民族利益与国共第二次合作
- 6
-
-
作者
郭圣福
-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系
-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1997年第4期11-14,67,共5页
-
文摘
1937年,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全中国一致抗日的局面由是形成,究竟是什么原因促成国共两党重新合作并使这种关系得以长期维系?笔者认为,国共两党对民族危机的深切体认,以及由此实现的国家民族利益对党派和阶级利益的超越,是这个问题的根本答案。本文试图就此进行论析。
-
关键词
国民党
蒋介石
民族利益
共产党
国共两党
中国共产
日本帝国主义
第二次国共合作
领土主权
民族危机
-
分类号
K26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庆龄对建立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贡献
- 7
-
-
作者
郑凡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党史博采》
2025年第2期29-33,共5页
-
文摘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入侵的不断加深,全国人民的抗日要求日渐高涨,形势对国共两党合作的要求也更为紧迫。宋庆龄以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的人民立场,率先打通国共两党的接触与联系,主张并着力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她高举孙中山革命旗帜,为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释放出巨大的政治能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历史作用。
-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宋庆龄
西安事变
爱国主义情怀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和平解决
孙中山革命
不可替代
-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政策策略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被引量:1
- 8
-
-
作者
胡大牛
-
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
出处
《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82,共4页
-
基金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专项(2009-ZDZX03)
项目负责人:胡大牛
-
文摘
国共两党在第二次合作中对于政策和策略虽往往混用,但还是有基本分别的:政策是行动准则,策略是实现政策的谋略手段,二者相辅相成、上下分层运作。这次合作没有共同组织、共同纲领,因而也就没有共同的政策和策略可以遵循,只能由两党各自的政策策略指导运行。这次合作中,国民党的政策是抗战、反共、统一,对中共的策略是容共、溶共、限共等;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总政策是抗日、民主、改善民生等,总策略则是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这种政策对立导致合作中磨擦不断。因为有抗日这一根本的民族立场,才有了双方的抗日最基本政策,才使合作得以形成并艰难维系到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民族立场和爱国情怀,至今仍是国家统一所必需。
-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政策
策略
民族立场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宋美龄与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的妇女界统一战线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李瑗
-
机构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
-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52-60,共9页
-
文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妇女解放运动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妇女运动,再次结成妇女界统一战线,为抗日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由于宋美龄的地位与她在抗战时期爱国抗日的民族主义倾向,以及对妇女工作的爱好。
-
关键词
宋美龄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时期
妇女解放运动
妇女指导委员会
庐山谈话
抗日活动
妇女工作
抗战初期
抗日救国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试论张学良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 10
-
-
作者
蔡迎浩
-
机构
沈阳大学师范学院初教分院
-
出处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25-27,共3页
-
文摘
西安事变是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发动全民族抗战的关键。在这一事件中 ,张学良以他特殊的地位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人物。本文试图对张学良将军在西安事变前的思想转变 。
-
关键词
张学家
西安事变
蒋介石
国共第二次合作
-
Keywords
Zhang Xue liang
the Xi An Incident
Jiang Jie shi
the Seco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Kuomintang an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
被引量:2
- 11
-
-
作者
谢赐余
-
机构
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
-
出处
《理论学刊》
CSSCI
1998年第2期109-112,共4页
-
文摘
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的原因谢赐余第二次国共合作从1937年正式形成到1947年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后经历了10个春秋。正是由于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才出现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也正是由于坚持和发展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才最终打败了日本...
-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国民党蒋介石集团
中国共产
国共合作关系
国共关系
一党专政
国民党政府
扶蒋反共政策
统一战线
共产党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 12
-
-
作者
拓宏伟
任学岭
-
机构
延安大学
-
出处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195-198,共4页
-
文摘
本文从国民党政府政策的分析 ,认为国民党最终采取联共抗日的政策是逼出来的。但之所以能够逼成功 ,是因为有逼的先决条件。这就是从“九·一八”后国民党政府采取的基本国策 :“攘外必先安内”。有了共同的敌人 。
-
关键词
国民党
抗日政策
第二次国共合作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新中国政治制度研究论纲
被引量:1
- 13
-
-
作者
周勇
-
机构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
-
出处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0,共10页
-
文摘
政治制度,即有关政体的制度,它是一个国家的阶级及其政党执掌政权或参予政治生活的方式、方法、原则、规范程序的总和.它由国体决定,并为国体服务. 新中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①.这个国体就决定了它只能实行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的国家领导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制度.这既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三大成果,又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三大支柱.
-
关键词
中国政治制度
第二次国共合作
政治协商
领导制度
中国政党制度
政权组织形式
研究论纲
中国民主革命
政治生活
三大支柱
-
分类号
D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第二次国共合作浅析
被引量:1
- 14
-
-
作者
王远启
-
机构
河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
-
出处
《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7-32,共6页
-
文摘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历史上中国政党党际互动合作的经典案例。这种党际互动合作具体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民党蒋介石被动回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合作;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并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奔走呼号。党际互动合作的原因是:政党社会作用与历史机遇的契合、政党政策主张与民族意志的贴近、政党利益与民族利益的一致。这一经典案例发人深思,带给人们多方面的历史启示。
-
关键词
党际互动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经典案例
启示
-
分类号
D61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蒋介石与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被引量:1
- 15
-
-
作者
郑军
-
机构
烟台师范学院历史系
-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74-79,共6页
-
文摘
本文认为蒋介石在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的过程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章深入地分析了蒋介石在对待国共合作问题上所呈现出的复杂曲折的心理变化过程。
-
关键词
蒋介石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现代史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抗战初期国际政治环境对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影响
- 16
-
-
作者
张啸鹏
马伟军
王红丽
-
机构
兰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
-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03-108,共6页
-
文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37年期间,中国的国际政治环境发生了逆转。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为挽救民族存亡,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合作抗日;共产国际转变指导方针,积极促进国共合作抗日,中国共产党也改变下层统一战线方针,为建立最广泛的反日民族统一战线;苏联面对日本侵华可能带来的威胁,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转变对华政策,加强国共联手抗日改善关系;英美等国为维护自身在东亚及中国的权益,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独霸中国和亚太地区也都调整了对中共和国民党的政策,力促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
-
关键词
抗战初期
国际政治环境
第二次国共合作
影响
-
Keywords
Anti-Japanese War early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nvironment
The second KMT-CCP Cooperation
Influence
-
分类号
D50
[政治法律—国际政治]
K2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试论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民间外交成效
- 17
-
-
作者
罗艳梅
-
机构
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出处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4-79,共6页
-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委托项目(09@ZH012)
-
文摘
第二次国共合作虽是没有明确合作组织形式的党外合作,但合作所产生的民间外交成效却客观存在。民间外交是指具有明确外交目的的民间往来与交流,大致可分为民间对民间、民间对官方或官方对民间三种基本形式。第二次国共合作视阈下的民间外交组织及个人可谓多种多样、涉及面非常广泛。这些组织及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发挥着民间外交的重要作用,不仅增进了世界对中国的全面了解,而且增强了世界对中国抗战的同情与援助。
-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民间外交
中国抗战
-
分类号
D231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邵力子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 18
-
-
作者
陈国庆
-
机构
青岛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
出处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30-132,共3页
-
文摘
邵力子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著名的民主人士。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他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了各种正确主张,积极促进国共合作关系的建立,在西安事变和国共谈判等事件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他的所作所为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
-
关键词
邵力子
抗日战争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中国
-
Keywords
Lizi-shao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PC and the KMT Anti-Japanese War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第二次国共合作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
- 19
-
-
作者
李赫亚
-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人文学院历史教研室
-
出处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2006年第1期90-92,共3页
-
文摘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上,由中国共产党倡导的、经过国共两党共同努力而实现的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突出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增强了“团结与统一”的民族意识,体现出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
-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抗日战争
民族精神
-
分类号
K265.1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第二次国共合作在安徽
- 20
-
-
作者
黄华康
-
机构
不详
-
出处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1期29-33,共5页
-
文摘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寇借口“芦沟桥事件”,挑起了全面侵华战争,事件发生的第二天,我党中央立即向全国发出通电,指出:“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号召“筑起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七月十七日,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秦邦宪、林伯渠等和国民党代表蒋介石、邵力子、张冲等在庐山举行谈判。周恩来同志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对蒋介石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和耐心的争取.
-
关键词
第二次国共合作
安庆
国共第二次合作
抗日救亡运动
第一次反共高潮
抗日武装
抗战形势
桐城县
立煌县
李宗仁
沈子修
国民党左派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抗战统一战线
光明甫
部队
司令长官
何耀榜
安徽
-
分类号
K8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