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观察》周刊的再观察——兼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变化和国民党政权在大陆迅速崩溃的关系 被引量:6
1
作者 左双文 刘少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1期88-95,共8页
抗战胜利后仅四年,拥有强大军事与经济实力、具有20余年统治经验,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民党政权,却被无论从军事、经济或是外交上看都明显处于劣势的中共逐出大陆。这一事实颇耐人寻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对反映当时自... 抗战胜利后仅四年,拥有强大军事与经济实力、具有20余年统治经验,并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国民党政权,却被无论从军事、经济或是外交上看都明显处于劣势的中共逐出大陆。这一事实颇耐人寻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从对反映当时自由派知识分子思想与情绪的全国性刊物——《观察》的再观察人手,通过对其命运及其前后态度变化的分析,仅从这样一个侧面对中间知识分子的离心倾向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关系作一个初步的探讨。 一、《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自由知识分子 迅速崩溃 再观察 周刊 国统区 政治态度 储安平 中间势力 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内外学者关于大陆国民党政权崩溃原因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永学 吴祖鲲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2年第5期74-79,共6页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恢复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当时,国民党拥有美式装备的庞大军队,占据着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同共产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国民党就被共产党击败,狼狈地逃出大陆。国民党政权为什么在这样短暂...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恢复了在全国的统治地位。当时,国民党拥有美式装备的庞大军队,占据着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同共产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仅仅过了四年时间,国民党就被共产党击败,狼狈地逃出大陆。国民党政权为什么在这样短暂的时间内就迅速崩溃了呢?海内外学者对此非常关注,把它作为国民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中的一个终极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探讨。现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共产党 海内外 中国革命史 大陆 统治地位 军队 研究综述 党史 国民党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再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刘景岚 栾雪飞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33-136,共4页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军事失败 原因 政治敏感性 南京 经济崩溃 资源动员 外来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政权在大陆失败的经济政策因素 被引量:4
4
作者 潘广辉 张风梅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0-132,共3页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经济政策因素 中国 土地政策 统治基础 金圆券币制改革 政权 “官倒”盛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政治整合的失败看南京国民党政权崩溃的历史必然性 被引量:4
5
作者 刘景岚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3-48,共6页
本文运用政治学原理,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抗衡、各派系的纷争攘夺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乏力,使南京国民党政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事实上统一的中央权威,丧失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威资源及... 本文运用政治学原理,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在政治整合过程中,各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政权的抗衡、各派系的纷争攘夺以及中央政府对基层政权的控制乏力,使南京国民党政权始终没能形成一个事实上统一的中央权威,丧失政治学意义上的权威资源及其合理性,从而揭示其政权崩溃的必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整合 国民党政权 失败 必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冶萍公司与国民党政权之关系——以1927—1929年整理汉冶萍公司案为中心 被引量:6
6
作者 左世元 《江汉学术》 2014年第2期119-124,共6页
1927—1929年,国民党政权展开了"整理"汉冶萍公司的活动。其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强自身统治的基础。汉冶萍公司无力对抗,遂向拥有公司巨大债权的日本求援,整理汉冶萍便转化为国民党政权与日本之间的博弈。由于当时中国... 1927—1929年,国民党政权展开了"整理"汉冶萍公司的活动。其目的是发展国家资本主义,增强自身统治的基础。汉冶萍公司无力对抗,遂向拥有公司巨大债权的日本求援,整理汉冶萍便转化为国民党政权与日本之间的博弈。由于当时中国政治处于剧烈的转型时期,不仅国内政局动荡,而且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在日本的干预和阻挠下,国民党政权无论是武汉政府还是南京政府均无法真正对汉冶萍公司进行接管整理。国民党政权丧失了将汉冶萍公司收归国有的一次良机,而汉冶萍公司则在政治和经济上进一步依靠日本,最终沦为日本的附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汉冶萍公司 整理汉冶萍公司案 国民党政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二十年代末胡适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冲突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明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4-80,共7页
试论二十年代末胡适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冲突胡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二十年代末胡适与刚刚建立政权的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上爆发了一场严重的舆论冲突,矛盾集中在“人权”与“法治”两点。这场冲突显示了胡适与国民党... 试论二十年代末胡适与国民党政权的政治冲突胡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二十年代末胡适与刚刚建立政权的国民党在政治文化、意识形态上爆发了一场严重的舆论冲突,矛盾集中在“人权”与“法治”两点。这场冲突显示了胡适与国民党政权在后几十年思想文化上根本分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胡适 孙中山 二十年代 国民政府 人权 中国国民党 “知难行易” 以党治国 诸葛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覆亡 被引量:1
8
作者 吴贤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0-53,共4页
在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覆亡时,制度(法理)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当时中国的特殊情况看,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及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认同问题,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相对于制度的合法性危... 在考察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合法性危机及其覆亡时,制度(法理)的合法性问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当时中国的特殊情况看,政策的合法性问题及国民党政权内部的认同问题,才是最主要最关键的因素。相对于制度的合法性危机而言,政策的合法性危机及内部的认同危机,是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走向覆亡的更主要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国民党政权 合法性危机 覆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国西北史研究的一部力作——评刘进著《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 被引量:1
9
作者 尚季芳 《兰州学刊》 2006年第5期207-208,共2页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社会变迁 西北史 民国 古籍出版社 力作 学术研究 中国政治 中山大学 学术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腐败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广荣 《广西社会科学》 2002年第6期170-173,共4页
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就其内因而言 ,则是腐败所致。腐败成为国民党政权的毒瘤 ,加速了国民党政权的灭亡。
关键词 蒋介石 国民党政权 腐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抗战后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历史考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许月明 《天中学刊》 2012年第5期12-14,共3页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权迅速走向崩溃是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在和平、民主、民生等方面迅速失去了民心,让人民彻底失望,人民最终抛弃了它。考察这段历史,不难得出"人心是革命成败和政党兴衰的根本"的历史结论,更应该记取&qu...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政权迅速走向崩溃是历史的必然。国民党在和平、民主、民生等方面迅速失去了民心,让人民彻底失望,人民最终抛弃了它。考察这段历史,不难得出"人心是革命成败和政党兴衰的根本"的历史结论,更应该记取"得民心者昌,失民心者亡"的历史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心 国民党政权 崩溃 考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党政权研究的殊途同归——以《流产的革命》与《党员、党权与党争》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红运 《商洛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42-46,50,共6页
学者易劳逸的《流产的革命》与王奇生的《党员、党权和党争》两部著作,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国民党失去大陆的原因。探讨和比较两书论证的异同,不仅有助于理解两位学者观点之间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国民党政权... 学者易劳逸的《流产的革命》与王奇生的《党员、党权和党争》两部著作,分别以不同的视角和方法考察了国民党失去大陆的原因。探讨和比较两书论证的异同,不仅有助于理解两位学者观点之间的继承与创新,而且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国民党政权研究的学术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易劳逸 王奇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区域史的角度看国民党中央政权与地方政权的关系——刘进《中心与边缘:国民党政权与甘宁青社会》评介
13
作者 黄正林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3-155,共3页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区域史 地方政权 中央政权 中国史研究 评介 社会 美国学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帮会与帝国主义、国民党政权的关系
14
作者 郭绪印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83-90,共8页
上海帮会发迹于租界,充当了租界当局的统治工具,但在日本侵华期间,其中一部分人具有爱国心。在国民党统治时期,上海帮会的封建性有所削弱,增添了资本主义“文明”色彩和买办性,以适应国民党统治的需要。
关键词 上海帮 法租界 特务 杜月笙 爱国心 革命活动 国民党统治时期 日本帝国主义 国民党政权 帮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现代化的逆动——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原因背后的原因”
15
作者 刘景岚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83,共5页
实现政权的政治整合和制度化运行,吸收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是现代化政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南京国民党政权违逆近代以来的政治现代化趋势,既没能实现政治整合过程,又没能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的参政要求,致使政权统治的合法性... 实现政权的政治整合和制度化运行,吸收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是现代化政权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内容。南京国民党政权违逆近代以来的政治现代化趋势,既没能实现政治整合过程,又没能广泛吸收社会各阶层的参政要求,致使政权统治的合法性资源流失,且没能实现政权的政治职能分化即制度化程度极低,这些逆现代化潮流而动的特点是导致南京国民党政权失败的"原因背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政治现代化 逆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38—1948年国民党政权二把手考论
16
作者 张箭 李重扬 《武陵学刊》 2021年第2期72-82,96,共12页
1938年12月,汪精卫出走降日,国民党政权一时之间失去了明确的二把手。这时,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何应钦以自己国民党元老的资历、隆盛的声望、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雄厚军权,隐隐占据了二把手的席位。抗战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前... 1938年12月,汪精卫出走降日,国民党政权一时之间失去了明确的二把手。这时,在全面抗战的大背景下,何应钦以自己国民党元老的资历、隆盛的声望、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的雄厚军权,隐隐占据了二把手的席位。抗战后期,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前景的逐渐明朗,国内抗日战争压力减轻,蒋介石开始将何应钦的权力消解并转移至爱将陈诚。与此同时,为顺应即将到来的和平重建的需要,长于财经、外交的外交部部长宋子文以兼代行政院院长一职归国理政,并旋即转正,成为新的政权二把手。最后,全面内战爆发,奉行“无问政军”的宋子文沦为国军“粮草官”。由蒋介石一手扶持的陈诚则以稍前军事委员会撤销为契机,成为国民党政权新的二把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二把手 何应钦 宋子文 陈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代中国社会政治变迁与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衰微
17
作者 许金顶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4期101-106,共6页
本文将南京国民党政权置于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的变迁中进行动态的考察 ,试图从一个较新的角度 。
关键词 社会政治变迁 中国现代化 国民党政权衰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劫收”对国民党政权衰败的影响
18
作者 尹书博 《党史研究与教学》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45-48,共4页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的接收,是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在接收的过程中,由于国民党的各级机关和人员惊人的掠夺和腐败行为,把对沦陷区的接收变成了“劫收”,从而成为国民党政权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一抗日战争胜利以后,...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的接收,是在其历史的发展中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之一。在接收的过程中,由于国民党的各级机关和人员惊人的掠夺和腐败行为,把对沦陷区的接收变成了“劫收”,从而成为国民党政权走向衰败的转折点。一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为了大捞一把,国民党内的各派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胜利以后 陆军总司令部 接收人员 伪中央储备银行 司令长官 日本投降 南京国民政府 联银券 汤恩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黄埔建军宗旨看国民党政权的兴亡
19
作者 李翔 《同舟共进》 2016年第12期8-11,共4页
当黄埔精神变异为“服从校长”,国民党军队失去长期目标,它还能走多远呢?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虽然仅有20余年,但它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中华民国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民党军队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 当黄埔精神变异为“服从校长”,国民党军队失去长期目标,它还能走多远呢?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虽然仅有20余年,但它却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研究中华民国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民党军队史,对于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发展规律,认清中华民族的前进方向,是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党政权 建军宗旨 兴亡 历史发展规律 国民党军队 中华民国史 精神变异 长期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战时期国民党政权公务员选拔与政治限度
20
作者 韩潇筠 武端利 《传承》 2011年第1X期70-71,83,共3页
国民党政权建立后,正式确立了以考试为核心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这一制度在抗战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发展,在制度建构上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这一时期的公务员选拔虽然适应了现代文官制度发展的诉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政党政治腐化的制... 国民党政权建立后,正式确立了以考试为核心的公务员选拔制度。这一制度在抗战时期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不断发展,在制度建构上逐步实现了现代化。这一时期的公务员选拔虽然适应了现代文官制度发展的诉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因政党政治腐化的制约,使国民党政权政治现代化努力受到极大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战时期 国民党政权 公务员 选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