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右翼重建国民认同的文化策略分析——以参拜“靖国神社”及其辩解语言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金举 孟庆枢 《战略决策研究》 2015年第1期94-104,共11页
受到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均一化、同质化,以及经济飞速增长、强国意识膨胀与随后的泡沫经济破裂所带来的极度迷茫这一巨大反差的影响,日本人的国家认同受到极大冲击,新民族主义应运而生。日本右翼势力利用这一社会思潮,力图借助传统文化... 受到全球化大潮所带来的均一化、同质化,以及经济飞速增长、强国意识膨胀与随后的泡沫经济破裂所带来的极度迷茫这一巨大反差的影响,日本人的国家认同受到极大冲击,新民族主义应运而生。日本右翼势力利用这一社会思潮,力图借助传统文化重塑国家认同,以期恢复所谓的"正常国家"地位。该文化策略已获得显著的成功,并已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认同 靖国神社 参拜 文化策略 真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澳大利亚国民认同的构建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洪贵 《黑龙江民族丛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35,共5页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长期以来如何构建社会认同是澳大利亚必须面对又难以解决的难题。澳大利亚曾先后试图以不列颠血统为基础构建种族认同,以澳大利亚生活方式构建文化认同,但都归于失败。1973年,澳大利亚开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在共同的... 作为一个移民社会,长期以来如何构建社会认同是澳大利亚必须面对又难以解决的难题。澳大利亚曾先后试图以不列颠血统为基础构建种族认同,以澳大利亚生活方式构建文化认同,但都归于失败。1973年,澳大利亚开始推行多元文化政策,在共同的国民意识、公民意识基础上确立起澳大利亚新的国家认同——国民认同。近年来,澳大利亚通过加强公民教育,培育民众的国民认同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促进了国民认同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国民认同 公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解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磊 申世园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8-29,51,共3页
关于"认同"的理论探讨近年来成为学界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关于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等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以致对"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迄今未有详细论述。分析和探讨国民认同感的内涵,全面、科学理... 关于"认同"的理论探讨近年来成为学界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关于身份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集体认同等概念也是众说纷纭,以致对"国民认同感"的内涵迄今未有详细论述。分析和探讨国民认同感的内涵,全面、科学理解和认识国民认同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认同 身份认同 集体认同 民族认同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朝鲜族的国民认同现状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朴政君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2期72-78,共7页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跨界民族的国民认同研究,既能客观地了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程度,更有利于改善对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繁荣,加强与周边国家的... 我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跨界民族的国民认同研究,既能客观地了解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对中央政府的认同程度,更有利于改善对少数民族的相关政策,同时也有利于维护我国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稳定繁荣,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和平共处。通过朝鲜族社会人口学特征对其国民认同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性别、学历、成长环境、出生地、移居世代、访韩经历等诸多社会人口学特征因素都没有影响到中国朝鲜族的国民认同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朝鲜族 认同 国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两种国民认同角度解析法国国民身份认同建设困境
5
作者 尚慧 《青年与社会(下)》 2013年第11期247-248,共2页
作为共和主义的摇篮,法兰西一直为其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思想而骄傲,这也构成了法国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石。然而,近几年来,在外来移民所引发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的影响下,法国国民身份认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化的归属... 作为共和主义的摇篮,法兰西一直为其自由、平等、博爱的共和思想而骄傲,这也构成了法国国民身份认同的基石。然而,近几年来,在外来移民所引发的经济,社会,政治等问题的影响下,法国国民身份认同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文化的归属性认同与政治的赞同性认同无法得到统一,国民身份认同建设陷入了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国民认同危机 归属性认同 赞同性认同 法国国民身份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俄罗斯的国民认同及社会转型后的变迁
6
作者 刘汶蓉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76,共3页
探讨俄罗斯的国民认同,就是要理解俄罗斯民众对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什么样的集体认知和内在诉求,其背后是理解俄罗斯社会的价值体系的问题。俄罗斯社会转型后国民认同的失落和再造,与最初脱离本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气质的基础... 探讨俄罗斯的国民认同,就是要理解俄罗斯民众对俄罗斯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具有什么样的集体认知和内在诉求,其背后是理解俄罗斯社会的价值体系的问题。俄罗斯社会转型后国民认同的失落和再造,与最初脱离本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气质的基础,以及此后恢复威权主义传统和强国意识紧密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国民认同 社会转型 变迁
原文传递
从歧见到共识: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的政治价值观探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红柳 钟明华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9-85,共7页
国民身份认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归属性国民身份认同,二是赞同性国民身份认同。当前,部分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的分化与偏离主要表现在赞同性国民身份认同上,这种分化与偏离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香港青年持有的政治价值观明显异于中国主流... 国民身份认同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归属性国民身份认同,二是赞同性国民身份认同。当前,部分香港青年国民身份认同的分化与偏离主要表现在赞同性国民身份认同上,这种分化与偏离的根本原因在于这些香港青年持有的政治价值观明显异于中国主流政治意识形态,尤其是随着香港政治实践的发展,其原有的西式政治价值观开始走向异化、走向极端,并带来强烈的价值冲突。政学两界应该着重探寻遏制香港青年政治价值观异化和极端化之势,进而弥合归属性认同与赞同性认同的分化,协力推进陆港政治价值共识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青年 国民身份认同 政治价值观 “一国两制” 价值共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自信与国民文化认同建构刍议
8
作者 刘春卉 文习成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第2期9-13,共5页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一些错误思潮的涌动始终干扰着国民文化认同的建构,也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挑战。首先从文化自信的价值意涵与认知维度出发,指出文化认同建构与文化自信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从主流文化导向、主体意... 随着国际交流的频繁与深入,一些错误思潮的涌动始终干扰着国民文化认同的建构,也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挑战。首先从文化自信的价值意涵与认知维度出发,指出文化认同建构与文化自信实现之间的辩证关系;然后,从主流文化导向、主体意识激发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自信导向的国民文化认同培育路径,以期为社会公共文化治理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自信 文化认同 公共文化 国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国民身份认同教育:概念、理论与路径 被引量:1
9
作者 宋道雷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14年第1期16-20,共5页
身份认同与自我密切相关,在交往中形成,是人与人互动的心理学基础。国民身份认同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它以国家性为其核心要素。身份认同形成自我认识,国民身份认同形成国家认识。大学生基于其自身特殊的身份认同,形成特殊的国民身份... 身份认同与自我密切相关,在交往中形成,是人与人互动的心理学基础。国民身份认同是民众对国家的认同感,它以国家性为其核心要素。身份认同形成自我认识,国民身份认同形成国家认识。大学生基于其自身特殊的身份认同,形成特殊的国民身份认同特征:双重性、社会化,以及自主性。基于这些特殊性因子,必须针对大学生国民身份认同的特色开展国民身份认同教育。但是,大学生国民教育的开展之路还任重道远,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身份认同 大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国民身份认同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系统管理是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核心内容
10
作者 张玉钧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共2页
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家公园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保护范围更大、生态过程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体现了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 国家公园建设管理的核心目标在于保护具有国家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确保自然资源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国家公园实行统一管理、整体保护和系统修复,保护范围更大、生态过程更完整、管理层级更高,体现了全球价值、国家象征、国民认同。国家公园建设管理包括对其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行严格保护,同时发挥科研、教育和游憩等多方面功能。生态系统管理是一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它基于对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和功能过程的深入理解,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旨在恢复或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包括对关键生态过程和生态数据的长期监测,并进行相应的维护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体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管理 原真性 长期监测 国民认同 管理层级 系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国民身份认同看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的得失
11
作者 齐丽 《党史博采(下)》 2011年第2期48-49,共2页
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培养加拿大国民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历史上,加拿大的公共事务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的民族性:尽管存在着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却没有发生过因为意见分歧而引起的流血冲突与暴力革命... 多元文化主义是加拿大这个移民国家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培养加拿大国民认同感的重要举措。历史上,加拿大的公共事务处理就充分体现了加拿大的民族性:尽管存在着种族和文化的多样性,却没有发生过因为意见分歧而引起的流血冲突与暴力革命,就连国家的建立都是一个和平协商的过程。1971年之后,英法之外的其他族群也获得了与这两个建国民族相等的文化地位,充分体现了多元文化主义多元并举的特色。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多元文化主义也意味着多种文化形式共存而无主体文化的凸显。因此,以多元文化主义来加强加拿大的国民身份认同问题,势必有得有失,未必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多元文化主义 国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末民初边疆危机中的“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纠葛及社会思想变迁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荣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4-234,共11页
清末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中俄外蒙问题、中日满蒙问题、云南片马事件等边疆危机接踵而至,清廷却奉行"秘密外交"政策,对"国民外交"实施严厉打压。基于清政府外交"不足恃"的社会认知,国民在现代民族国家意识... 清末内忧外患的时局下,中俄外蒙问题、中日满蒙问题、云南片马事件等边疆危机接踵而至,清廷却奉行"秘密外交"政策,对"国民外交"实施严厉打压。基于清政府外交"不足恃"的社会认知,国民在现代民族国家意识的驱使下,积极探索"外交之主体何在"问题,并主动承担外交"主体"责任。民国肇建之时,国家社会根基尚未稳固,俄英两国分别扶植外蒙、西藏"独立",边疆危机日益深化。国民一改"外交之主体"地位,充当政府外交"后盾",并强化"监督政府之责"。清末民初中国边疆危机中"政府外交"与"国民外交"的纠葛,表面上是外交"主体"地位的转换,实质则是国民对政府认同与否的表达,折射出近代中国边疆危机中社会思想的深层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疆危机 政府外交 国民外交 外交主体 国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相关几个概念涵义及其关系的辨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方立江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38-42,共5页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国民认同"等概念,是有关认同研究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认识和区分这几个常用概念及其关系有助于廓清各自的科学内涵,避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这些... "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公民身份认同"、"国民认同"等概念,是有关认同研究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概念。认识和区分这几个常用概念及其关系有助于廓清各自的科学内涵,避免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将这些相近含义的概念混同,这是准确理解概念、科学研究、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国民认同 公民身份认同 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澳大利亚民族认同初探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洪贵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112-115,共4页
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经历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多元文化政策的推行,在共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国民认同才趋于独立和成熟。民族认同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走向开放的、民主的、成熟... 历史上,澳大利亚的民族认同经历种族认同和文化认同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多元文化政策的推行,在共同国民意识、公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国民认同才趋于独立和成熟。民族认同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也是澳大利亚走向开放的、民主的、成熟的现代社会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种族认同 文化认同 国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村落中的国门学校——广西大新县硕龙镇L小学国民教育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枬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国门学校的国民教育是指对边境学生进行"我是中国人"的教育,目的是强化边境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及情感。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L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国门学校,无论是日常环境、升旗仪式,或是课程安排中都体现出了自觉的国民教育。影... 国门学校的国民教育是指对边境学生进行"我是中国人"的教育,目的是强化边境学生对国家的归属感及情感。位于中越边境线上的L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国门学校,无论是日常环境、升旗仪式,或是课程安排中都体现出了自觉的国民教育。影响国民身份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学校教育、经济发展及政策因素。国民身份认同教育主要包括国家象征教育、语言文化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国家成就教育等内容。国民身份认同教育应本着有意而为、因地制宜的原则,通过编制乡土教材及开设校本课程、发挥校园环境的教育功能、渗透于学科教学中、渗透于日常活动中等途径进行国民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境 国门学校 国民教育 国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地经验对香港青年中国观感及身份认同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赵永佳 梁凯澄 黄汉彤 《港澳研究》 2017年第3期38-47,94-95,共12页
本文探讨了内地经验对香港青年的中国观感和身份认同的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有长期内地经验的香港青年,比只有短期或没有内地经验者,有显著较正面的中国观感。有长期内地经验者亦较愿意往内地工作,并较同意香港青年应往内地工作。... 本文探讨了内地经验对香港青年的中国观感和身份认同的影响。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有长期内地经验的香港青年,比只有短期或没有内地经验者,有显著较正面的中国观感。有长期内地经验者亦较愿意往内地工作,并较同意香港青年应往内地工作。然而,进一步分析深入访谈的结果后发现了一个较复杂的情境。有内地经验的香港青年(特别是较长经验者)虽然倾向发展出较正面的中国观感,但他们的国民身份认同倾向较死板而较难改变。宜提供更多机会让香港青年亲身了解国家,但这些内地经验与其国民身份认同的关联性需小心解读,亦不能轻视筹办这类活动的前期规划与执行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青年 内地经验 国民身份认同 内地交流计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学儿童国家认同的现状研究——基于上海P区W和L校的调查 被引量:1
17
作者 车子彤 《少年儿童研究》 2019年第6期28-37,共10页
本研究对上海市P区两所公立小学三至五年级的部分儿童进行调查,从儿童的国家观念与国民身份认同两方面考察小学儿童的国家认同现状,结果发现:儿童整体具有积极的国家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国家自信心与自豪感;与此同时,儿童的国民身份认同... 本研究对上海市P区两所公立小学三至五年级的部分儿童进行调查,从儿童的国家观念与国民身份认同两方面考察小学儿童的国家认同现状,结果发现:儿童整体具有积极的国家观念,表现出明显的国家自信心与自豪感;与此同时,儿童的国民身份认同带有明显的个人动机,对国民身份的承诺水平并不高。可见,儿童的国家认同倾向于'评价性认同'而非'承诺性认同',这对当前培养儿童国家认同的教育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儿童 国家认同 国家观念 国民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民与政治认同的新秧歌运动 被引量:6
18
作者 潘丽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4年第2期48-52,共5页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了分析。提出延安新秧歌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的展开是因为符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对国民认同、政治认同的心理需求,这种心里需求必然要有一种民族力量的张扬与表现,“新... 本文应用文化人类学族群认同理论对延安新秧歌运动进行了分析。提出延安新秧歌运动之所以能够广泛的展开是因为符合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对国民认同、政治认同的心理需求,这种心里需求必然要有一种民族力量的张扬与表现,“新秧歌”正好充当了这种力的载体。并从领袖指路和共产党人找寻自己的身体语言两个角度分析了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产生及发展过程研究了为适应民族新形象延安新秧歌运动对旧秧歌的改造方式。从而证明了新秧歌的舞蹈表达是统合在这种民族人同、政治认同的功能之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认同 政治认同 社会习性 象征符号 新秧歌运动 民族形象 身体语言 发生学
原文传递
国际人类学视域中的中国瑶族身份认同——李瑞福《另版中国:瑶族及其国民归属感研究》评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龙宇晓 张录文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0-176,共7页
美国人类学家李瑞福(Ralph A.Litzinger)是当代西方人类学界中国族群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中国瑶族的学术名著《另版中国:瑶族及其国民归属感研究》通过分析瑶族知识精英的自我呈现和论述,揭示瑶族的民族意识及其积极融入... 美国人类学家李瑞福(Ralph A.Litzinger)是当代西方人类学界中国族群研究领域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关于中国瑶族的学术名著《另版中国:瑶族及其国民归属感研究》通过分析瑶族知识精英的自我呈现和论述,揭示瑶族的民族意识及其积极融入国家体系的国民归属感建构过程,以民族志叙事和人类学分析的学术语言深刻展现了中国少数民族心目中对自己所属国家的理解、认同和归属感,给西方世界的读者展示了一个与以往国际汉学著作大相径庭的另版中国,一个多民族版本的中国。与此同时,该著也为中国国内民族研究学术界反思自己的研究提供了一块不可多得的"他山之石",具有诸多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瑞福 中国瑶族 海外瑶学研究 民族与国民认同 《另版中国》
原文传递
试析埃及科普特人战后政治地位的演变原因? 被引量:1
20
作者 潘蔚娟 《国际展望》 CSSCI 2014年第1期121-135,150,共15页
作为中东最大的基督教群体,埃及科普特人在20世纪70年代前却鲜为人知。70年代后,埃及国内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接连不断的冲突才使科普特人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埃及总统对宗教和科普特人的态度、政府法律条规对科普特人的影响... 作为中东最大的基督教群体,埃及科普特人在20世纪70年代前却鲜为人知。70年代后,埃及国内穆斯林和基督徒之间接连不断的冲突才使科普特人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从埃及总统对宗教和科普特人的态度、政府法律条规对科普特人的影响、科普特基督教和科普特人对埃及政府的态度等三方面,梳理了埃及科普特人在战后政治地位的演变过程,认为埃总统发挥宗教职能的不同方式、埃及人共同的国民政治认同尚未真正形成以及科普特人缺乏政治参与热情是其政治地位变化的主要原因。展望未来,尽管形势仍扑朔迷离,但革命后的埃及的伊斯兰化不仅没有弱化、反而有强化趋势,而埃及宪法的世俗化又将直接影响到科普特人政治地位问题的根本性解决。因此,科普特人政治地位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问题也不太可能在短期内得到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及 科普特人 政治地位 宗教矛盾 国民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