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4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过程的图谱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臧淑英 计爽 +1 位作者 李雁 冯仲科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S2期232-237,共6页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及丰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应用实例,该文利用大庆市1978、1988、1996和2003年4期矢量数据,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构建和分析了大庆市1978—19881、98... 为了更加详细地了解大庆市的土地利用演变情况及丰富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应用实例,该文利用大庆市1978、1988、1996和2003年4期矢量数据,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依据,构建和分析了大庆市1978—19881、988—19961、996—2003年间土地利用时空演变过程图谱,并在SPSS软件的支持下运用马尔可夫预测法预测了大庆市未来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大庆市农业用地及城市建设用地的面积增加迅速,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和工业较发达地区;同时大庆市土地退化现象严重.文中定性地分析了产生此种情况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信息图谱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图谱 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251
2
作者 唐华俊 吴文斌 +2 位作者 杨鹏 陈佑启 Peter H.Verburg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56-468,共13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环境变化的重要原因,LUCC模型研究始终是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论文系统总结了近10年来国内外LUCC模型在理论、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指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发现,①LUCC模型的功能和作用呈现多样化趋势,是了解、认识和解释土地利用系统的动态变化特征、过程和效应的有效工具,可以服务于土地利用管理和政策的制订。②模型的核心内容是研究LUCC时空变化格局,模型发展正经历从单一的非空间模型向非空间模型和空间模型融合的演进过程,但多数模型只重视空间变化机制研究,而对时间机制考虑不足。③反馈机制是LUCC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现有模型在反馈机制方面的研究尚十分薄弱,研究不同时空尺度的反馈机制必将是未来LUCC模型的新焦点。④LUCC研究本质上是"人类—环境"关系研究,以往模型多为局部均衡分析模型,未来LUCC模型发展趋向应从系统观和整体观角度来综合考虑"人类—环境"相互作用机制,这也是LUCC模型的最高更次的科学难点问题。⑤多尺度、多层次的综合研究是LUCC模型的必然要求,模型空间尺度已经从早期的单一空间尺度转变到现今的多空间尺度,但尺度推移仍是模型研究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⑥尽管LUCC模型验证方法趋于多元化,但目前还没有一个模型验证的统一标准和规范,参考数据的不足也大大限制了模型验证效果,如何对LUCC模型的可靠性和科学性进行合理验证始终是LUCC模型所面临的关键挑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 模型 作用 时空变化格局 反馈 尺度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水文动态响应 被引量:35
3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2 位作者 武思宏 张满良 李建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14-423,共10页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桥子东、西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较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系数分别减少约50%、85%和90%... 以黄土高原第三副区桥子东、西沟流域为例,分析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水文动态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较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径流系数分别减少约50%、85%和90%;流域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较前期(1986~1994年)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下降73.6%,且随降雨增多,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对径流的响应增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量的影响具有季节性特征,治理与非治理流域多年平均最大月径流系数减少时期与流域最大地表覆盖期具有一致性,即5月份径流系数减少值最大;同一降水条件下流域两期土地利用的产流量仅在生长季具有明显的差异。流域洪水径流量与场降雨量和30min最大雨强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场降雨量与30min雨强对治理流域洪水流量的影响要强于非治理流域;暴雨在达到一定强度后,对比流域的洪峰流量差异减小,即森林植被对洪水的影响减弱。经洪水频率分析,认为流域前后两期土地利用若具有相同频率的降雨强度,则一定频率范围内洪峰流量对土地利用与植被变化产生明显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水文动态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的松嫩沙地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格局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黄方 刘湘南 +1 位作者 张养贞 赵红音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41,共6页
利用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定量分析了松嫩沙地典型区近15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从土地利用斑块特征、斑块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主导变化类型角度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进行了清晰的空间描述。结果表明,研... 利用1986年和2000年2期TM影像资料,建立相应的空间图形库系统,定量分析了松嫩沙地典型区近15a来土地利用数量变化,从土地利用斑块特征、斑块空间邻接关系变化和主导变化类型角度对土地利用/覆被格局进行了清晰的空间描述。结果表明,研究时段内该区土地利用量变和质变活跃。耕地面状成片、条带状延伸和斑块状空间扩展,从整体上呈现集中化特征。较大面积的草地和林地被分割、破碎化,小块盐碱化草地空间聚集与扩张。耕地与草地、草地与盐碱地空间相邻度变大,草地开垦强度增大、土地盐碱化日益严重。空间变化上表现为耕地、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之间相互转化,以草地、林地-旱地,草地-未利用地,未利用地-旱地、水田及旱地-水田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GIS 松嫩沙地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时空格局 TM影像资料 耕地 草地 土地盐碱化 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晓明 余新晓 +2 位作者 武思宏 王云琦 张满良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5-122,共8页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 该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内的桥子东、西沟为例,分析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流域径流输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对年径流输沙有显著影响,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在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的年输沙率分别减少约44%、75%和86%;流域在土地利用后期(1995—2004年)比前期(1986—1994年)在平水年和丰水年的输沙量减少较大.从年内径流输沙变化来看,治理流域比未治理流域的减沙效应在5月和9月更为显著;而对于治理流域的两期土地利用时期,各月降水越多,后期时的流域月均输沙量比前期减少越多.暴雨洪水过程线和输沙过程线分析表明,土地覆被对流域暴雨洪水过程和输沙过程具有较强的调控作用.降雨和洪水流量频率分析表明,治理流域在前后两期土地利用时期,若具有相同频率分布的雨强,则任一重现期下流域后期土地利用时期的洪水平均含沙量小于前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输沙 频率分布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绿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可视化模拟初步分析 被引量:17
6
作者 罗格平 陈小钢 +1 位作者 王涛 陈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5-51,共7页
新疆绿洲集中了全疆90%以上的人口和95%以上的社会财富。绿洲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在新疆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绿洲环境变化需要成熟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规划与决策同... 新疆绿洲集中了全疆90%以上的人口和95%以上的社会财富。绿洲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LUCC)在新疆生态环境变化中起到主导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新疆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绿洲环境变化需要成熟的技术和有效的方法,规划与决策同样需要有效的交流途径和方式。目前,地图、遥感和GIS结合的应用方法,已经非常普遍应用到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研究中,并有效地揭示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相互关系和时空模式。由于这些方法表现三维景观时,容易产生空间信息的丢失和理解的困难,且不易再现环境的动态变化。GIS结合虚拟现实技术(VR)可以充分利用两者的优势,可模拟真实景观和再现时空变化过程。本文以三工河绿洲为例,针对新疆典型绿洲的LUCC,对GIS与VR技术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提出了新的认识典型绿洲LUCC的途径,为有效地认识和研究绿洲环境变化、设计和规划它的未来,提供了动态交互的可视化模拟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UCC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新疆 覆盖变化 绿洲 社会财富 可持续发展 GIS 环境变化 地理要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李常斌 杨林山 +1 位作者 杨文瑾 王帅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848-855,共8页
系统收集和整理1970s后期至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水文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利用指数、转移矩阵、动态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结果表明,过去30 a,洮河流域总体表现为林、草面积减少... 系统收集和整理1970s后期至2000s洮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水文气象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综合利用指数、转移矩阵、动态度、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及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结果表明,过去30 a,洮河流域总体表现为林、草面积减少、耕地面积增加、土地开发利用程度进一步提升。驱动因子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表明,洮河流域LULCC受"区域经济+农耕因素+城镇化和气候"3个主成分大类的交互影响和驱动;基于此构建的LULCC多元回归驱动模式,在率定期和验证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洮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及区域气候对LULCC的驱动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机制 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区域分异 被引量:26
8
作者 汪小钦 王钦敏 +1 位作者 刘高焕 励惠国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5-171,共7页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 利用多源遥感和空间数据,对黄河三角洲1984、1986、1991、1996和2001年5个不同时期的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1984年东营市建市17年来黄河三角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动态变化的区域分异。现代黄河三角洲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趋于多样化,年变化率比较大;近代黄河三角洲区,以未利用地和耕地为主,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不稳定;黄河冲积平原区,耕地面积远高于其它地类,约占2/3,总体变化速率处于中等水平;山前冲洪积平原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类型比较单一,耕地占绝对优势,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最为稳定,年变化率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黄河三角洲 区域分异 动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6
9
作者 张殿发 王世杰 李瑞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1期69-72,共4页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和陡坡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直接威胁到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中游的围湖造田等损害了湖泊的生态功能 ,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化肥...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 /土地覆盖变化已成为长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长江上游植被破坏和陡坡开垦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直接威胁到三峡库区的生态安全 ,中游的围湖造田等损害了湖泊的生态功能 ,导致严重的洪涝灾害。化肥、农药的过量使用、农田污水灌溉等成为长江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文章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构想 :以山 -河 -湖 -海互动系统为研究对象 ,以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能量流和物质流的联系为纽带 ,揭示系统自组织、自反馈机制。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结合数学模型 ,动态模拟土地利用 /土地覆盖变化的水文及水环境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水环境 非点源污染 长江流域 化肥 农药 生态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斋桑湖流域近20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时空演变 被引量:13
10
作者 沈金祥 陈曦 +2 位作者 杨辽 王杰 李宝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9-195,共7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又是受其影响的结果。LUCC研究对于开展生态环境变化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境外LUCC研究中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一种适...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影响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同时又是受其影响的结果。LUCC研究对于开展生态环境变化及气候变化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境外LUCC研究中土地利用/覆被分类效率低的问题,探索一种适用于大数据量而又精度较高的分类方法。以额尔齐斯河国外部分-斋桑湖流域为研究区域,以1990年及2007年的Landsat TM/ETM+夏秋季影像以及DEM作为数据源,综合利用影像光谱、纹理信息参与到决策树构造中,进而利用决策树分类方法分别提取这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覆被空间分布信息,最后分析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状况。实验结果表明:(1)光谱与空间纹理信息参与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具有较高的分类精度;(2)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发现,近20年来该区域土地利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和灌木林地大面积减少,而低覆盖度草地和未利用地却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决策树分类 额尔齐斯河 斋桑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景玉 杨胜天 +1 位作者 徐宗学 李发鹏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68,共8页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 该文针对三门峡水库回水变动区水位变动情况,借助RS、GIS技术对潼关以下库区1987~2002年间典型年的汛期和非汛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基于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研究区生态系统景观格局随水位变动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河流与耕地面积在汛期和非汛期均呈减小趋势,而裸地的面积却逐渐增大,林地面积不论是在汛期还是在非汛期,其波动都不大.季节性淹水区内各生态系统除砾石滩地面积略有增加外,其他类型的面积均有所减少,受水位变动的影响较大;台地和阶地区内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草地和裸地面积有大幅度的增加,表明在水位变动的影响下草地分布的高程有所升高;其他生态系统类型受水位变动的影响不大.景观格局分析表明:研究区景观多样性、景观均匀度均呈下降趋势,生态系统正朝单一性、不均匀化的方向发展;景观破碎度略有增加;相对优势度也有一定的增加,研究区受阶地上各生态系统类型的支配程度正在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景观格局 水位变动 三门峡水库 回水变动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渡河上游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9
12
作者 摆万奇 阎建忠 张镱锂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1-78,共8页
本文以1967年、1987年、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渡河上游地区18665km2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结果显示:1967~2000年,研究地区以林地为主导的覆被格局转变为... 本文以1967年、1987年、2000年三期遥感资料和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及多种历史文献资料为基础,分析了大渡河上游地区18665km2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与驱动力。结果显示:1967~2000年,研究地区以林地为主导的覆被格局转变为以草地为主。其中,有林地面积的大幅度减少发挥着关键作用。33年间,有林地面积减少了319774hm2,所占比例从30.92%下降为13.78%。通过对景观格局变化特征的分析,尤其是有林地斑块在破碎化过程中规则性的增强,同时结合历史资料分析,论证了政策因素在该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文中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方法,通过空间分析,在15个生物物理和社会经济因素中筛选出对不同地类具有重要影响的关键因素,并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和影响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驱动力 Logistic逐步回归 大渡河上游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植被固碳释氧功能价值变化 被引量:15
13
作者 谢红霞 任志远 李锐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9-322,共4页
利用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气象等数据,测算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区域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9.97718亿元,2001年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13.6148... 利用陕北黄土高原的土地利用、气象等数据,测算了该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植被固碳释氧服务功能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1996年区域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9.97718亿元,2001年固碳释氧功能价值比1986年增加了13.61481亿元。这种价值变化反映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以及合理控制城镇建设用地的扩张对提高陕北黄土高原生态服务功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黄土高原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固碳释氧 经济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近期进展 被引量:52
14
作者 王兵 臧玲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6-91,共6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推动的核心研究项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LUCC研...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自然与人文因素紧密交织并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和“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计划”(IHDP)共同推动的核心研究项目。近年来我国学者在LUCC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就我国近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研究方法及应用、驱动机制、变化影响、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研究尺度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驱动机制 优化配置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董铭 史正涛 +1 位作者 李滨勇 明庆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2期72-78,共7页
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 TM遥感影像得到两期(1992年、2001年)1:10万土地利用图。基于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DEM,定量研究了该区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 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通过解译Landsat TM遥感影像得到两期(1992年、2001年)1:10万土地利用图。基于GIS的叠加分析功能,建立了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并结合DEM,定量研究了该区域近十年的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该水源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其次是草地和耕地,这3类面积的总和达到了整个流域面积的86.40%以上。(2)1992年-2001年期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以耕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向林地的转换为主,其余各类土地类型面积均呈减少状态。(3)不同坡度等级土地利用的变化表现为:6°以上的坡耕地不断减少,尤其15°以上,减少幅度较大;坡度6°以下,耕地仍有小幅增长。各个坡度内的林地均有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6°以上的各坡度段,增长幅度较大。在2°-6°范围内和25°以上地区,园地面积有所增加。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在各坡度段内均呈大幅度减少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转移矩阵 坡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运用影像对象多种特征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分类方法探讨——以兰州秦王川地区为例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帆 刘梦莹 刘勇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7-42,共6页
运用基于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秦王川地区1994、2001、2011、2013年同时相的4期Landsat 5 TM、Landsat 8 OLI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影像分割,综合运用影像对象的光谱、纹理、形状和邻域特征,构建了分类规则集,实现了各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运用基于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秦王川地区1994、2001、2011、2013年同时相的4期Landsat 5 TM、Landsat 8 OLI卫星影像数据进行影像分割,综合运用影像对象的光谱、纹理、形状和邻域特征,构建了分类规则集,实现了各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专题制图.结果表明4期影像的分类结果精度均满足制图要求与动态监控,准确地反映了过去20 a来秦王川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对象的影像分析 影像分割 规则集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兰州秦王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性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赵小汎 陈文波 +3 位作者 沈润平 邱建旺 赵丽红 叶明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3,共5页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 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 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LandUseandLandCoverChange, LUCC)研究已成为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核心问题。土地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内容,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影响可持续发展途径之一是通过作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体现的。在论述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可持续研究概念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我国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与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意义、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土地可持续利用 理论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环境效应研究 被引量:40
18
作者 赵米金 徐涛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问题一向都是研究的重点。结合近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环境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大气质量...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的环境效应问题一向都是研究的重点。结合近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在环境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对全球气候、大气质量以及区域土壤、水文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生态环境 全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范式的转变 被引量:11
19
作者 高江波 蔡运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14-120,共7页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前科学(无范式)到科学(以范式为标志)的历史过程。认识LUCC研究范式及其转变的内涵和实质对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提高解释和预测能力。本文以库恩...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从前科学(无范式)到科学(以范式为标志)的历史过程。认识LUCC研究范式及其转变的内涵和实质对其理论和应用的发展与完善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并有助于提高解释和预测能力。本文以库恩的"范式"和"范式转变"为基本脉络,剖析了LUCC研究中的实证主义范式、科学人文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以及复杂性范式,并指出范式及其转变主要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表现出来。实证主义范式强调决定论以及主客体分离,认为应把经验与逻辑分析作为客观地认识现实的基础,它贯穿LUCC不同发展阶段,在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至今仍主导着LUCC研究;科学人文主义在科学主义或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强调了人的主体性,修正了它们的片面性;结构功能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系统分析方法,在宏观层面的许多重要理论见解和研究方法,值得LUCC研究者关注和借鉴;复杂性范式强调土地系统的非线性、自组织、连通性等特征,为LUCC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科学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利用复杂性理论研究具有非线性特征的复杂土地系统,体现了当前LUCC研究的范式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 范式转变 实证主义 科学人文主义 结构功能主义 复杂性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的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李黎黎 马振刚 王宝钧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6924-6926,共3页
以1995、2000年两期的遥感数据和其他GIS数据、专题图等为基础,利用交互式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自动分类的方法,对张家口洋河流域5年来的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进行了解译和分析。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 洋河流域 遥感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