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评估研究
1
作者 彭琳 陈烨 《园林》 2025年第1期33-43,共11页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 随着全球城市化地区的快速扩张,城市化压力下自然保护地的持久性和保护成效问题备受国内外关注。在权衡自然保护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问题成为保护利用协调管理的难点及保护成效的关键影响因子,亟需科学的土地冲突评估方法作为精准介入的技术支撑。构建由制度性冲突、保护利用冲突、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三类构成的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土地利用冲突分类和评估框架,采用矩阵分析法、MaxEnt生境模拟法、土地多宜性分析法等方法,以位于重庆主城的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案例地进行实证运用。识别结果表明,从冲突规模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大,制度性冲突易发区的面积最小;从冲突类型来看,不同利用方式冲突与保护利用冲突的分布重叠度较高;从冲突强度来看,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冲突大部分位于城镇化程度较高的区域。从空间规划和冲突治理两个方面,提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区的规划调控建议,为城市自然保护地边缘区的规划管理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自然保护地 土地利用冲突 边缘区 土地多宜性分析法 MaxEnt生境模拟法 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南昌市土地利用冲突识别及其分区调控
2
作者 王检萍 陈美球 《自然资源遥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3-121,共9页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向大中城市的趋势导致地区人地矛盾剧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该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江西省南昌市“三生”适宜...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口流向大中城市的趋势导致地区人地矛盾剧增,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的协调对于实现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尤其重要。该研究基于“三生”功能视角构建多目标适宜性评价模型,识别江西省南昌市“三生”适宜性及潜在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并考虑国土空间本底及规划目标进行分区差异化调控。结果表明:①南昌市生产与生活一般及以上适宜区占比均超过65%,且生态、生产与生活适宜性的空间分布和结构组成各异,存在明显的叠加,表明存在潜在土地利用冲突的可能性;②从潜在冲突识别的结果来看,剧烈冲突区、强烈冲突区、中度冲突区及微弱冲突区面积占比分别为0.53%,18.81%,5.77%和5.67%,潜在冲突区面积占比、空间布局及表现形式均有所区别,需要因地制宜调控;③综合考虑冲突结果及《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功能分区,划分9大分区差别化调控。研究兼顾土地利用适宜性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划分分区调控冲突方面做了一些尝试,研究结果可为其他类似城市土地利用适宜性冲突判别及国土空间布局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适宜性 “三生”功能 分区调控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影响机制
3
作者 廖超明 韦媛媛 +2 位作者 唐丹 云子恒 李宥儒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58-367,共10页
[目的]科学识别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揭示其影响机制,以寻求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漓江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 [目的]科学识别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空间冲突,揭示其影响机制,以寻求区域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路径。[方法]以典型喀斯特地貌的漓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漓江流域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分异特征,利用地理探测器探究其影响机制。[结果](1)研究期内,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缓慢下降趋势,冲突以稳定可控和基本可控为主。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占比波动下降,逐步转换为可控级别,冲突强度得到缓解。(2)土地利用冲突具有“中部高四周低”的带状空间格局,且空间异质性显著。冲突高值区集聚在流域各区县主城区和漓江主要水系邻近区域,低值区则分布在四周山区林地地带。(3)DEM、坡度、地形起伏度、NDVI、路网密度是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变化明显,失控地区逐渐转换为可控级别,未来漓江流域应持续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提升工作,稳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驱动机制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空间阈值的皖江城市带土地利用冲突集聚状况及演化分析
4
作者 王玉纯 昂宇峰 王秉义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46-356,共11页
[目的]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集聚特征与演化趋势,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景观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皖江城市带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设定最... [目的]科学识别土地利用冲突的集聚特征与演化趋势,为促进国土空间合理布局、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借助景观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定量分析皖江城市带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趋势,并通过设定最佳空间阈值的方式确定距离权重矩阵,对区域冲突集聚效应进行更精确的研究。[结果]①近30 a来皖江城市带的土地利用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耕地、林地面积持续缩减,建设用地规模增幅表现突出;②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呈“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较弱空间冲突和中等空间冲突区面积占主体位置;严重冲突区域集中在合肥市、芜湖市、六安市金安区及长江水系两侧沿岸地带;③研究期内城市带的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变化显著,尤以合肥市东部、芜湖市北部以及滁州市东南部的冲突幅度增加表现突出;受城镇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冲突重心逐渐朝南偏移,严重冲突区向西北-东南方向转变;④选取5 km为最佳距离分析阈值,高-高聚集冲突区以合肥市为中心成片分布,低-低聚集冲突区则不存在集聚现象。[结论]皖江城市带的土地利用冲突问题存在加剧隐患,且冲突主体区域表现出转移趋势,未来应加强区域土地利用合理布局,注重城镇化发展与生态保护间的平衡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演化 集聚分析 皖江城市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与多情景模拟——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5
作者 白庆阳 程久苗 +1 位作者 程超 吴九兴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8-189,198,共13页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缓解、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时空动态过程,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诊断芜湖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 [目的]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变化机制,为促进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缓解、优化区域土地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时空动态过程,从景观格局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识别模型,诊断芜湖市2000,2005,2010,2015和2020年5期土地利用冲突状况。基于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和最优化地理探测器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形成机制框架,识别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动态过程及形成机制。结合PLUS模型对芜湖市2030年土地利用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1)研究期内,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主要呈现“南高北低,以长江为轴线不断扩展”,其局部变化热点分布集中于城乡交错区以及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交互区。(2)高程、坡度、距道路距离以及距水系距离等因素是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而GDP和人口分布对于土地利用冲突形成的解释力度相对较小。(3)不同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仍将延续前期变化,其中耕地保育和生态保护情景可以有效缓解土地利用冲突的形成,需在管理过程中维护农业、生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平衡。[结论]芜湖市土地利用冲突呈现不断强化态势,其中社会发展对其影响程度不断深化,未来仍需因地制宜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升土地利用节约集约水平,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 最优化地理探测器 多情景模拟 安徽省芜湖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多尺度时空演化与多情景演化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朝阳 张军以 +1 位作者 李海懿 苏维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4-1039,共16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 土地利用冲突是区域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客观问题,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识别、测度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明晰其时空演化格局,有助于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重庆市为例,基于景观格局构建了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从县域、镇域以及格网3个尺度全面和系统地分析了1995—2020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化特征,并耦合多目标规划(Multi-Objective Programming,MOP)-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Pta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拟了重庆市2030年不同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格局。结果表明:(1)1995—2020年重庆市县域、镇域与格网不同尺度下的土地利用冲突格局具有较大相似性,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主要分布在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地区,区县建成区。土地利用一般冲突区主要分布于渝东南和渝东北地区。研究期内土地利用冲突有所加剧,其中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占比增加了3.09%。(2)1995—2005年重庆市土地利用冲突区主体位于乡村地域,但冲突程度较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及人口的集聚,2005年后土地利用冲突热点区域的城市地域集聚效应显著,城市及周边地区土地利用冲突区面积和土地利用冲突度均显著提升。(3)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不仅受到了人为经济社会活动的驱动影响,在空间格局上受自然生态环境基底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地貌的限制加剧了土地利用重度冲突区。(4)不同发展情景模拟中经济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为严重,生态优先发展情景下土地利用冲突最小,可持续发展情景兼顾了经济和生态发展的用地需求,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处于中间范围,但区域发展总福利最大,是未来区域发展路径最优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冲突 多目标规划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格局演变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彭娅 王娟娟 +3 位作者 王珊珊 田柳兰 刘婕 毋兆鹏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92,共12页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 从生态安全角度识别区域土地利用冲突,处理好城市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关系,对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在土地利用冲突理论分析框架和“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下,借助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评价因子构建了一个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对2000、2010年和2020年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格局分析方法,并且利用F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冲突变化进行模拟预测。结果表明:(1)2000—2020年,乌鲁木齐市73%以上的面积是无冲突和轻度冲突区域。土地利用冲突的热点区由乌鲁木齐中心城区北部及西南地区蔓延至其南部及北部的山区林地周边、达坂城区盐湖两边的冲积扇附近,分布范围有所扩大;冷点区主要聚集于中心城区周边以及东、南部的山区林地范围内。(2)气候、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仍是土地利用冲突强度空间分异的主导因素。(3)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存在空间正相关,而生态风险与土地利用冲突之间则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关系。(4)2030年,虽然乌鲁木齐市的土地利用高度冲突区增幅最大,但无冲突、轻度冲突区仍居于优势地位。研究结果为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提供了一个诊断指标体系和方法,这对于深度了解乌鲁木齐市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特征以及冲突机理提供了例证和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生态风险 FLUS模型 乌鲁木齐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关键影响因子探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陈理庭 蔡海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5-67,共13页
科学认知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的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土资源矛盾明显的昌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量化模型,以反映流域内200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位置及强... 科学认知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规律,揭示其关键影响因子的作用,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水土资源矛盾明显的昌江流域为研究区,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冲突量化模型,以反映流域内200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位置及强度变化,应用随机森林模型评判重要影响因子,以偏依赖关系图刻画影响因子对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的边际响应。结果显示:(1)2000—2020年昌江流域土地利用冲突总体处于基本可控状态,且高冲突值呈环绕城区、沿河流水系两侧分布的特点,城乡交错带成为冲突发生的主要空间单元,流域内对水资源的竞争矛盾突出,整体冲突强度大小表现为中游>下游>上游。(2)在影响因子中,距主要道路距离、人口密度等社会人为干扰及年均降水量、距主要水系距离等水资源条件对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变化起关键作用。(3)各影响因子与土地利用冲突强度之间呈非线性响应关系,人口的集聚效应、自然本底的约束性等是造成非线性响应的重要原因。昌江流域需要合理制定水资源配置方案,同时严格控制社会经济发展过快带来的城乡用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演变 随机森林模型 驱动因子 昌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最佳景观尺度的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及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博 舒晓波 +2 位作者 廖富强 黎钰 万智巍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6-347,共12页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 [目的]科学评估区域土地利用冲突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可为区域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发挥重要作用。[方法]基于景观生态风险视角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借鉴最佳景观尺度设定方法确定了适宜的分析尺度,分析了鄱阳湖区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借助PLUS模型多情景模拟了2035年土地利用冲突空间格局。[结果]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是滨湖区显著高于外围地区,南部地区总体高于北部地区,平原地区高于山地和丘陵地区,河流两侧的冲突值也显著偏高。1990—2005年城镇地区的冲突变化并不显著,乡村地域及县域交界区域冲突水平较高,2005—2020年冲突水平进一步加剧;2035年不同情景下冲突的总体空间格局将延续2020年的状态,但可持续发展情景能有效缓和冲突水平,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平衡发展。[结论]1990—2020年鄱阳湖区土地利用冲突重心由乡村及县域交界区域向城镇地区转移,且冲突水平呈不断上升趋势,未来应坚持可持续发展方式,有序进行国土空间开发,注重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最佳景观尺度 多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鄱阳湖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格局的土地利用冲突测度及驱动机制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胡艺川 安睿 +1 位作者 杨佳明 刘耀林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54-364,共11页
[目的]精准诊断城市圈的土地利用冲突区域,讨论自然、社会因子对冲突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可为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复杂性、脆弱性和稳定性多角度综合测度2000—2020年三... [目的]精准诊断城市圈的土地利用冲突区域,讨论自然、社会因子对冲突作用的空间异质性和尺度效应,可为国土空间协调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采用景观格局指数从复杂性、脆弱性和稳定性多角度综合测度2000—2020年三期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并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考虑坡度、NDVI、距水域距离和距道路距离等自然、社会因素,多模型对比后选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揭示了其驱动机制。[结果](1)2000—2020年武汉城市圈冲突失控区(热点)主要分布于中南部(武汉市境内)和东北部(黄冈和咸宁的山区带),时段内失控比例由70.09%降至67.13%;(2)相比于OLS和GWR模型,MGWR模型拟合精度更高,每一个自变量分配的可变带宽有效捕捉了尺度效应;(3)坡度、距水域距离是局域尺度变量,作用机制的空间差异较大;距道路距离、NDVI、年降水、年均温为区域尺度变量,回归系数的空间异质性相对较弱。[结论]2000—2020年武汉城市圈区域冲突状况有所改善;关注土地利用冲突驱动因素的空间作用效果可为城市圈用地矛盾缓解和优化管理提供实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时空分异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武汉城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框架与应用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2 位作者 董清榕 雷雅茹 薛建锋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3-59,共7页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忽视土地利用冲突分析可能导致生态修复关键区的识别失准,阻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有效推进。采用内涵分析、类型比较、模型解析等方法建构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框架,以水源涵养视角下的西安市长安区国土空间...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中,忽视土地利用冲突分析可能导致生态修复关键区的识别失准,阻碍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有效推进。采用内涵分析、类型比较、模型解析等方法建构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框架,以水源涵养视角下的西安市长安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首先,基于3类土地利用冲突经典模型和3类冲突识别方法的比较研究,结合“格局—过程—功能—服务”理论建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的空间分析框架;其次,提出“场地认知—指标选取—生态修复关键区识别”的应用路径;最后,结合实践阐述框架的具体应用路径和操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分析框架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生态修复关键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研究进展和展望
12
作者 方晓倩 邓卜洋 +2 位作者 苏梦园 张扬建 曹宇 《农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13-322,共10页
土地利用冲突是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事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由于土地利用冲突概念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其概念内涵尚未达成统一。差异化的内涵导致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并引出了不同的研究逻辑主线。然... 土地利用冲突是土地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事关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的安全稳定。由于土地利用冲突概念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其概念内涵尚未达成统一。差异化的内涵导致了不同的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并引出了不同的研究逻辑主线。然而,对这些差异进行系统分类总结的研究仍较为匮乏。为此,该研究首先通过对过往土地利用冲突概念内涵和理论基础的总结,构建了统一的土地利用冲突概念框架。在此基础上,该研究以冲突主客体为抓手,对土地利用冲突识别与评价、驱动机制分析以及治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分类总结。在总结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该研究认为未来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在多视角理论体系构建、土地利用功能视角下的土地利用冲突的深入研究、驱动机制的深入分析和复合治理路径探索等方面有待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社会冲突 多学科融合 驱动机制 权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冲突特征识别及驱动力分析——以滇中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周泽 全斌 张海波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0-224,共15页
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是确定区域国土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基础。单一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对地类内部间转化的更多潜在信息挖掘不足,致使冲突演变过程中的地类变化状态特征不够明确。本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 识别土地利用冲突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是确定区域国土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路径的基础。单一的土地利用分析方法,对地类内部间转化的更多潜在信息挖掘不足,致使冲突演变过程中的地类变化状态特征不够明确。本研究以滇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土地利用转换图谱直观表达土地利用的转换模式;从景观斑块的角度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算模型识别滇中城市群1990—2020年土地利用冲突;将变化成分方法和强度分析方法相结合,探讨不同冲突演变下各地类的增加和减少强度特征;基于斑块生成模型(PLUS),揭示土地利用冲突驱动机制。研究结论:(1)土地利用强度指数由0.11%增长到0.79%,以交换变化为主,耕地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变化显著,且耕地趋向性转变为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平均冲突指数增长了0.07,在空间上呈现西强东弱的分布特征,集中表现在东部地势平坦的耕地、林地和草地被建设用地侵占。耕地数量的减少主要受人口密度的影响,建设用地的扩张则受人口密度和GDP的影响较大。土地利用冲突与地类之间剧烈的转换密不可分,在冲突增强的区域,建设用地的增加强度和耕地的减少强度较大,且耕地和草地减少、建设用地的增加强度活跃。(2)兼顾自然禀赋大的生态用地和脆弱耕地的可持续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山地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的缓解需重点保护地势平坦的生态用地。山地城市的开发建设需规避耕地、基本农田碎片化的风险。缓解高原山地城市群土地利用冲突的关键在于严格控制人口高度聚集和客观追求经济发展。本研究可为滇中城市群的国土空间动态监测和山地城市群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景观格局 强度分析 驱动力 滇中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景观生态指数的成都都市圈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化分析
14
作者 李明霞 刘平辉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8-16,共9页
以成都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生态指数,从空间复杂性、空间脆弱性、空间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识别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严重失控4个等级,并定量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成都都市圈土... 以成都都市圈为研究区域,基于景观生态指数,从空间复杂性、空间脆弱性、空间稳定性3个方面构建土地利用冲突测度模型,识别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严重失控4个等级,并定量分析其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0—2023年,成都都市圈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整体呈“四升两减”的变化特征,耕地和水域面积整体表现为减少,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地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土地利用冲突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土地利用协调相对稳定。土地利用冲突空间分布不均匀,呈西部低、中东部高的特征。土地利用冲突指数高值区分布于城市中心,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山地。不同用地类型的冲突等级存在一定差异。林地和草地的冲突等级较低且变化幅度较小;建设用地的冲突水平较高,但有缓和趋势。土地利用冲突水平具有正相关性且集聚效应明显,LISA集聚态势整体呈中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冲突 景观生态指数 成都都市圈 时空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安全视角下山地-平原型城市土地利用冲突区分级识别
15
作者 王蓓 岳邦瑞 +3 位作者 南昊 雷雅茹 董清榕 姚龙杰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5期130-137,149,共9页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 山地—平原型城市的土地利用冲突区识别对于预防区域生态系统失稳至关重要。从生态安全视角出发,以西安市长安区为例,融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景观连通性的多维评价方法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生态安全格局与人为活动区域(耕地、建设用地)的叠合分析识别冲突区,并据此制定管控策略。结果表明:1)长安区共识别生态源地79处(总面积867.57 km^(2)),潜在生态廊道178条(总长258.59 km);2)土地利用冲突类型被细分为12类,分布于秦岭北麓山前区域以及主要流域中下游;3)根据冲突区分级结果,划定不同级别的冲突管控区,即一级管控区(建设用地/耕地与生态源地等冲突)、二级管控区(与中安全缓冲区冲突)、三级管控区(与高安全缓冲区冲突)并制定相应级别的管控策略。因此,本研究在提升冲突区识别准确性的同时减少了土地利用冲突发生,这种差异化管理有助于管控实施的针对性和落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平原型城市 土地利用冲突 分级识别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敏感性 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关联视角下江苏省土地利用冲突与碳排放的互馈机制
16
作者 杜敏 梁鑫源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4-108,共5页
明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人为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国土空间低碳优化策略。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区,基于1997—2017年长时期土地利用数据与人为活动碳排放量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运用双变量自相关、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土地利用冲突与... 明晰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人为碳排放的影响有助于制定国土空间低碳优化策略。以江苏省为案例研究区,基于1997—2017年长时期土地利用数据与人为活动碳排放量进行空间关联性分析,运用双变量自相关、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土地利用冲突与人为碳排放的时空格局及其互馈机制。结果表明:(1)受到建设用地增量与地方政策贡献驱动,江苏省碳排放强度以2011年为节点先升后趋于平缓。(2)土地利用冲突与人为碳排放时空演变格局具有负向空间重叠特征,经济发展增速较快的地区相对经济发达地区存在更多潜在的国土空间管理冲突和更少的碳排放增量。(3)江苏省全域土地利用冲突与碳排放关系处于低耦合与拮抗时期,60%以上的区县单元内长期维持着稳定的权衡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关联 土地利用冲突 人为碳排放 互馈机制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城市土地利用冲突解析与评价研究——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
17
作者 李洪庆 宋红艳 程飞飞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18-327,共10页
[目的]构建土地利用冲突“内涵解释—识别评价—调控解决”的逻辑体系,探究2010—2022年盐城市的空间类型和格局冲突,以期为盐城市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盐城市为例,利用2010,2015和2022年3期土地利数据... [目的]构建土地利用冲突“内涵解释—识别评价—调控解决”的逻辑体系,探究2010—2022年盐城市的空间类型和格局冲突,以期为盐城市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参考。[方法]以盐城市为例,利用2010,2015和2022年3期土地利数据,基于冲突的尺度性特征和景观生态学模型分别构建了空间类型和格局冲突指数,识别出市、区县和网格3个尺度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单元及强度,并揭示其社会经济背景的利益关系冲突,进而提出调控优化措施。[结果]①2010—2022年,盐城市尚有充足开发空间,由于生态空间的严格保护,空间开发将主要占用农业空间;由于沿海经济开发战略推进和生态保护更趋严格,沿海区县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利益冲突关系。②2010—2022年,盐城市空间格局冲突主要分布在西部内陆区和大丰区沿海一侧陆地,与湖荡湿地保护和沿海经济开发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呈现较高的生态风险有关。③盐城市要重点协调经济发展与基本农田保护的主要矛盾,且需要为沿海经济开发战略顺利推进规范好关于土地利用的利益冲突关系。[结论]2010—2022年,盐城市生态空间被严格管控,全市耕地保护压力较大,沿海开发矛盾比较复杂。应在全市解决好经济发展与农业保护间的冲突,在沿海区域协调好港口经济、养殖业发展和滩涂湿地保护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类型冲突 空间格局冲突 土地利用冲突 江苏省盐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的土地利用冲突及其治理机制研究——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林保护区为例 被引量:36
18
作者 王爱民 马学广 闫小培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0-85,共6页
用行动者网络分析方法,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化过程、根源、类型及其治理机制。按照冲突的强度和显隐程度,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潜伏、显化、转变和胶着等4个阶段,但冲突循环的存在使其... 用行动者网络分析方法,以广州市海珠区果树保护区为例,探讨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化过程、根源、类型及其治理机制。按照冲突的强度和显隐程度,土地利用冲突的演化过程大致可以区分为潜伏、显化、转变和胶着等4个阶段,但冲突循环的存在使其进一步的演变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在土地利用冲突治理过程中,各种社会行动者通过协商和谈判而建立纵横交织的网络,形成资源共享、互惠合作的机制,从而达成共同的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动者网络 土地利用冲突 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空间重构进程中的土地利用冲突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被引量:60
19
作者 马学广 王爱民 闫小培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2-77,共6页
目前,城市空间重构所孳生的土地利用冲突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获得了学术界、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构成了后续治理途径研究的根本前提。本... 目前,城市空间重构所孳生的土地利用冲突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获得了学术界、地方政府和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而对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和影响因素的探讨构成了后续治理途径研究的根本前提。本文基于城市政治经济学理论中社会空间辩证统一的视角,以广州市为例,选取了我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广泛存在的旧城更新、工业用地置换和城中村改造等城市空间重构的重点领域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土地利用冲突的类型及其影响因素,证实了空间调整与社会变迁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间重构 城市空间的社会生产 土地利用冲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