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FLUS-Markov耦合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情景预测
1
作者 张晓瑞 王萌 +1 位作者 闫旭 王振波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101-112,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能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可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了基于FLUS-Markov耦合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的方法框架,以此分析未来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以安徽省来安县为研究区,以2005...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能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可为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构建了基于FLUS-Markov耦合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的方法框架,以此分析未来土地利用的时空格局变化。以安徽省来安县为研究区,以2005—2020年的30 m空间分辨率土地利用分类数据为基础,构建了来安县土地利用变化的FLUS-Markov耦合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精度验证和优选,从而预测得到来安县2025年和2035年基于惯性发展、开发利用和严格保护等3种发展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研究可为县域土地利用政策制定和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方法参考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s-Markov耦合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 情景预测 来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US模型的湘潭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多情景模拟预测
2
作者 张嘉洋 杜崇 《吉林水利》 2025年第1期46-50,共5页
本文通过预测湘潭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指导其制定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以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通过PLUS模型,以2000年、2010年、2020年湘潭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覆被的数... 本文通过预测湘潭市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指导其制定可持续土地管理政策,以平衡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通过PLUS模型,以2000年、2010年、2020年湘潭市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耕地保护情景、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覆被的数量与格局变化,对不同类型土地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LUS模型模拟精度较高,可用来预测湘潭市土地不同发展情景的土地覆被数量与格局变化。其中,建设用地在3种模拟情景中占比均增加;耕地在耕地保护情景中覆被数量上升,在其余两种情景中数量下降;林地在生态保护情景中占比上升,在其余两种情景中均下降。通过对比3种情景,发现耕地保护情境下的耕地得到了良好的保护,生态保护情境下的生态环境虽得到了保护但耕地面积却减少了,需制定相应政策进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LUS模型 土地利用 转移矩阵 情景预测 湘潭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影响——以江西萍乡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胡佶熹 勒先文 徐勇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9-309,共11页
[目的]揭示萍乡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阐明土地地类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 [目的]揭示萍乡碳储量时空分布特征,阐明土地地类变化与碳储量之间的关系,为探明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状况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利用FLUS(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与InVEST(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模型,预测了2030年萍乡市3种不同情景下(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碳储量值。[结果](1)2010—2020年萍乡市碳储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共减少1.47×10^(6)t;(2)耕地、建设用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和林地与灌木面积减少,是导致碳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3)2030年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优先情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分别约为4.906×10^(7),4.919×10^(7),5.038×10^(7)t,其中生态优先情景下碳储量损失最少。[结论]萍乡生态系统碳储量呈下降趋势,主要受耕地与建设用地增大的影响,未来应加强对安源区与经济开发区重点变化区域的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中和 flus 情景模拟 萍乡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LSR-FLUS-MarKov模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多情景预测--以漓江流域为例
4
作者 李何英 何文 +2 位作者 王金叶 杨帅琦 姚月锋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03-212,共10页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 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单元,运用修正后的PLSR-FLUS-MarKov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流域自然发展、生态优先、旅游优先情景下2030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做出预测,探究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PLSR-FLUS-MarKov模型能更准确刻画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模拟精度高达83.57%。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集中区位于桂林市辖区、兴安县和阳朔县,多表现为耕地、林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入以及耕地和林地间的相互转化。2030年,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自然发展情景、生态优先情景、旅游优先情景分别为218.07亿、225.61亿、222.91亿元,较2020年下降了9.02亿、1.48亿和4.18亿元,并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格局特征,实施生态优先策略后其下降速度放缓。林地是漓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关键来源,占比超过80%,耕地和水域也贡献了一定比例的服务价值。生态优先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旅游优先情景次之,自然发展情景最低。研究结果可为桂林世界级旅游城市建设及区域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PLSR-flus-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土地利用变化及碳储量多情景预测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倩 王成军 +2 位作者 冯涛 杜传甲 张炳林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5-206,215,共13页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 [目的]为探讨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影响。[方法]以陕西省为研究对象,利用SD-PLUS耦合模型,采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6阶段(CMIP6)提出的耦合共享社会经济路线和代表性浓度路线(SSP-RCP)情景,对2030年陕西省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预测,然后利用InVEST模型模拟未来不同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结果](1)对构建的SD模型进行历史检验,其误差<5%,PLUS模型模拟的2020年土地利用Kappa指数为0.86,模型精度和可靠性总体符合要求;(2)3种情景下,未来建设用地面积均增加,增长速率从低到高的情景分别为SSP126、SSP245、SSP585;在所有情景下,林地面积均增加,水域面积均保持稳定;草地面积在SSP126情景下有小幅度增加,其他情景下减少;耕地面积3种情景下均减少;(3)3种情景下,陕西省碳储量均减少,关中平原建设用地的扩张占用大量的耕地是造成陕西省碳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结论]在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所占用的生态用地面积最小,碳储量损失最少,该情景同时考虑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的需要,可为未来陕西省国土资源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未来情景预测 碳储量 InVES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S-CSLE模型预测黄土高原典型流域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土壤侵蚀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淑芳 张彪 +2 位作者 石学瑾 苑紫岩 冯浩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83-92,F0003,共11页
流域土壤侵蚀预测对于了解未来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制定未来水土保持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易于评估未来不同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的土壤侵蚀预测方法,该研究基于地形、降雨、土壤、遥感影像数据,完成韭园... 流域土壤侵蚀预测对于了解未来土壤侵蚀发展趋势,制定未来水土保持治理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出一种适用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易于评估未来不同土地利用管理策略的土壤侵蚀预测方法,该研究基于地形、降雨、土壤、遥感影像数据,完成韭园沟流域2010—2020年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解译,并计算历史时期(2010—2020)的土壤侵蚀模数,基于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完成流域2025年土地利用分布状况预测,以此为基础获得未来植被覆盖措施因子和耕作措施因子,结合CSLE模型预测2025年自然发展、经济增长、生态保护3种不同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土壤侵蚀状况。结果表明:1)韭园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草地(面积占比62.23%)和林地(28.41%),其次是耕地、建筑物和水体,在2010—2020年期间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经历了较大变化,林、草地面积增加8.36%,耕地面积减少30.3%。2)流域2010、2015、2020年这3a间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分别为19.49、15.83、20.7t/(hm^(2)·a),整体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模数由大到小为耕地(40.56t/(hm^(2)·a))、草地(18.79 t/(hm^(2)·a))、建设用地(10.25 t/(hm^(2)·a))、林地(8.02 t/(hm^(2)·a))。3)在积极的生态保护情景下,2025年林、草地面积较自然发展情景基本持平但林地面积比例有所增加,较经济增长情景林、草地面积增加5.06%,耕地面积较自然发展情景增加1.20%,较经济增长情景减少14.73%。4)2025年流域自然发展、经济增长、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4.3、22.9、18.3 t/(hm^(2)·a)。采取积极的生态保护情景发展模式,建设用地面积适度扩张可以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该研究为流域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以及水土保持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侵蚀 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土壤侵蚀评估和预测 CSLE模型 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常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
7
作者 何宇辰 景晓栋 孙媛媛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1期47-56,78,共11页
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FLUS模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方法,系统模拟研究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2035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以江苏省常州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20年的遥感影像,综合运用FLUS模型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评估方法,系统模拟研究在自然发展、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3种不同情景下2035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对ESV的影响。结果表明,2000—2020年常州市土地利用动态度呈下降趋势,其中转出量最高的是耕地,转入量最高的是建设用地;受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2000—2020年常州市ESV整体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水域是影响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是常州市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常州市ESV在不同情景模拟下差异较大,其中,自然发展情景下ESV最低,生态保护情景下ESV最高。最后提出生态保护情景是优化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维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最佳发展模式,应作为常州市未来土地利用的长期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情景模拟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flus模型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北平原土地利用时空变化与多情景模拟预测
8
作者 殷玉忠 刘瑞 《地理空间信息》 2025年第3期66-71,共6页
气候环境变化与城市高速发展威胁区域粮食安全、造成土地退化,同时成为导致土地系统问题的驱动力。利用PLUS模型探究淮北平原2000—2020年以及未来情景下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淮北平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 气候环境变化与城市高速发展威胁区域粮食安全、造成土地退化,同时成为导致土地系统问题的驱动力。利用PLUS模型探究淮北平原2000—2020年以及未来情景下土地利用时空特征和变化趋势,为淮北平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结果表明,淮北平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建设用地为主;20年间耕地持续减少,建设用地、林地持续增加,地类间转化明显,耕地转出面积最大,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域。在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效应明显,耕地持续减少;在耕地保护情境下耕地显著增加,林地大幅下降;在生态保护情景下耕地、林地保持稳定,建设用地挤占生态用地的情况有所改善。经对比,生态保护情景下淮北平原的土地利用结构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PLUS模型 情景模拟 动态变化 淮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PLUS-CSLE模型预测淮河流域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侵蚀
9
作者 郭伟玲 徐刘洋 +6 位作者 贾纪昂 高畅 夏小林 汪邦稳 张靖雨 陈磊 陈应健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43,252,共11页
[目的]掌握淮河流域内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未来时空演变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协调使用,制定未来的水土保持策略,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PLUS模型和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快速发... [目的]掌握淮河流域内土地利用和土壤侵蚀的未来时空演变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协调使用,制定未来的水土保持策略,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PLUS模型和中国土壤侵蚀模型(CSLE),模拟2030年自然发展、生态保护、快速发展3种情景下淮河流域土地利用格局,并预测未来流域在3种情景下的土壤侵蚀格局。[结果](1)在3种情景下,建设用地扩张明显,最大扩张面积为187.80 km^(2),其他地类不同程度减少。(2)流域2015—2021年土壤侵蚀强度呈下降—上升趋势,其中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221.96,214.13,461.15 t/(km^(2)·a),高强度侵蚀多集中在东北高坡度地区,需要重点关注。(3)地理探测器表明,坡度、DEM、土壤属性等是影响流域侵蚀分布的主要驱动因素。(4)2030年流域自然发展、快速发展、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295.48,259.45,127.64 t/(km^(2)·a)。在适当扩张建设用地的生态保护模式下,可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需求。[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流域内土地利用管理和水土保持措施提供思路,推动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土壤侵蚀预测 PLUS模型 CSLE模型 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陕西黄土高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及多情景模拟
10
作者 焦艳菲 白蕾 张少赓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9-66,共8页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 基于陕西黄土高原1980—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特征,采用斑块生成土地利用模拟(PLUS)模型和当量因子法,对陕西黄土高原2030年5种情景下的土地利用格局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PLUS模型和修正后的价值系数在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模拟和ESV计算中具有良好的适用性。2)陕西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草地和林地为主,面积之和占比在91%以上;研究期内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林地、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3)5种情景下的耕地、林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均增加,草地和水体面积均减少;建设用地面积在经济发展情景下增加,而在其他情景下有所减少。4)陕西黄土高原ESV在1980—2020年持续增加,2030年ESV在经济发展情景下最低,在生态保护情景下最高。研究结果增强了对未来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的认识,可为区域土地利用优化提供前瞻性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情景模拟 PLUS模型 陕西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沂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分析与情景模拟
11
作者 乔心如 李子君 +1 位作者 林锦阔 杨舒媛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25,共13页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 基于沂河流域197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利用GIS技术构建并分析了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轨迹,应用FLUS(further land use simulation)模型模拟了“三生空间”范式下流域2030年、2050年的土地利用情景,可视化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土地利用发展格局。结果表明:1)1975—2020年,流域内土地利用以耕地缩减(约占流域面积的10%)和建设用地的扩张(约占流域面积的8%)为主。2)沂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可分为前期(1975—1995年)和后期(1995—2020年)两个阶段。前期,流域内约有22%的面积发生土地利用变化,大部分表现为耕林草的相互转化;后期,土地利用变化面积约占总面积的46%,以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土地利用轨迹变化更复杂,空间格局变化更显著。3)流域当前土地利用模式向着以生态建设为重心的方向转变;2020—2030年,自然发展情景与生态空间优先情景的变化趋势较为一致,但2050年这种同趋性将会减弱。研究可为进一步优化流域的“三生空间”格局及进行生态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轨迹分析 flus模型 沂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D-PLUS耦合模型的杭州市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12
作者 蔚芳 蒋雨薇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4-56,共13页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 气候变化威胁全球粮食安全并造成土地退化和荒漠化,反之土地系统问题又成为气候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探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如何合理配置土地资源,本研究基于2020年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的共享经济路径(SSPs)与典型浓度路径(RCPs)耦合的SSP1-2.6、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构建并验证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及气候变化因素的SDPLUS耦合模型,以2000—2020年为历史数据,模拟了2030年杭州市三种气候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SD模型预测误差在5%以内,PLUS模型模拟结果Kappa系数为0.84,总体精度为0.93,SD-PLUS耦合模型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三种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整体上呈现生态用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移,但仍存在差异性:SSP2-4.5和SSP5-8.5情景生态用地在临安区、富阳等中心城区周边地区转移为建设用地,SSP5-8.5情景变化最为激烈,建设用地大幅扩张了608.94 km^(2);只有SSP1-2.6情景下建设用地在各市区中心周边有序扩张,生态用地减少得到控制。SSP1-2.6情景下,保护生态用地能够有效避免建设用地无序扩张,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研究表明,基于气候变化背景的SD-PLUS耦合模型能够有效模拟不同气候情景下杭州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可为杭州市未来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区域协同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SD-PLUS耦合模型 土地利用 SSP-RCP情景 情景模拟 杭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FLUS模型的广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 被引量:25
13
作者 谢凌凌 许进龙 +1 位作者 臧俊梅 黄天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9-254,264,共7页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 耕地保护是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头等大事,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分析则是调整耕地保护政策的重要依据。为了探究广西耕地保护工作成效、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围绕耕地保护,运用Markov-FLUS模型,分别基于非限制性与耕地保护两类情景,预测2025年广西土地利用数量及空间变化状况,对比了两类情景下耕地变化差异。结果表明:(1)广西城市建设效果明显,2005—2015年,城镇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面积增长了893 km^(2),增长率达77.25%。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城镇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其扩张速度受到限制;(2)广西生态保护成效良好,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林地、草地、水域等生态用地面积均保持增长趋势;(3)广西耕地保护任重道远,2005—2015年,耕地面积减少626 km^(2),两类不同土地利用情景模拟预测下,至2025年,耕地面积均延续减少趋势。但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面积减少态势得到一定程度遏止;(4)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导因素各异:2005—2015年,交通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影响广西耕地保护的主要因素;2015—2025年,随着社会经济加速发展,南宁市、桂林市、柳州市以及“钦北防”沿海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桂西北、桂南地区林业用地的增长,将成为广西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RKOV模型 f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模拟预测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_Markov模型多情景模拟的三峡库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被引量:7
14
作者 余洲 李明玉 +2 位作者 钱雨扬 朋仁锋 杨国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3-372,共10页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 [目的]探究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为研究区土地资源整合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2010年、2020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采用CA_Markov模型分别预测自然变化情景(NCS)和生态保护情景(EPS)下203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并通过转移矩阵、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地统计分析、生态贡献率等方法,对三峡库区长时间序列土地利用变化及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 2000—2020年,三峡库区土地利用类型间转化明显,其中耕地转向建设用地,草地转向林地和耕地,建设用地面积增长量1 321.56 km^(2),增长率达275.02%。(2)模拟结果显示203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面积比例均高于自然变化情景,而建设用地扩大规模相比自然变化情景显著减少。(3)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出自西向东逐渐升高的阶梯式分布格局,2000—2030年其生态环境质量略微下降,由2000年的0.547 9降低至2030年的0.533 6。(4) 2000—2030年,降低三峡库区生态环境质量的两大主导因素是林、草地转为耕地,提高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有利因素是耕地转为林地,生态贡献率比重超过70%。[结论]退耕还林还草和城市快速发展使三峡库区同时存在生态改善与生态恶化,但总的来看,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表现为改善略小于恶化的态势,建设用地、林地、耕地、草地之间的转化是其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生态环境质量 CA_Markov模型 情景模拟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保护情景下长浏平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FLUS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龙远 李萍 +1 位作者 唐月亮 段建南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20年第5期126-134,共9页
以长浏平丘陵区为研究对象,2005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运用FLUS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2个驱动因子,分析了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限制性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及土... 以长浏平丘陵区为研究对象,2005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基础,运用FLUS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3个方面选取了12个驱动因子,分析了各土地类型的出现概率和空间分布情况。将研究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作为限制性因素,依据实际情况及土地规划文件的要求,运用马尔可夫链设定目标参数,并运用自适应惯性竞争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区2025年的土地利用状况,探究了区域耕地保护工作成效及土地利用变化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到2025年,各用地类型总体基本保持现有的基本格局,其中耕地受城市工矿居民用地扩张的影响比较严重,但由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限制性开发政策,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了切实有效的控制。(2)城市工矿居民用地持续保持扩张的态势,但空间分布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安排,整个区域的土地利用朝着节约、集约、科学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检验精度系数,表明FLUS模型适用于模拟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状况,且模拟效果良好。在耕地保护情景下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耕地得到了切实有效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耕地保护 长浏平丘陵区 flu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流域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及水文响应评估 被引量:16
16
作者 汤佳 胡希军 +3 位作者 韦宝婧 罗紫薇 赵思文 王烨梓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3-69,共7页
模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对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和水安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2000—2018年汨罗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运用FLUS模型从不划定发展控制区域的... 模拟未来不同发展情景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评估其对流域水文的影响,对流域的土地利用优化和水安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分析2000—2018年汨罗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基于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点,运用FLUS模型从不划定发展控制区域的基准情景和划定限制发展区域的限制情景2个方面出发,进行2035年汨罗江流域土地利用预测,并通过SWAT模型评估不同情景土地利用引起的水文响应变化。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汨罗江流域6种土地利用类型都发生了变化,其中以林地、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为主要趋势;②限制情景相较基准情景林地、未利用地分别增加0.14 km^(2)和0.04 km^(2),耕地和草地分别减少了0.13 km^(2)和0.06 km^(2),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总体面积比例无变化;③限制情景下的流域年径流量较基准情景下减少383500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预测 水文响应 flus模型 SWAT模型 汨罗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南京市内涝风险演化与预测
17
作者 徐楠涛 宋晓猛 +1 位作者 陈昊 徐冲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5-42,51,共9页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和产汇流特性改变,致使城市内涝问题频发。预测城市未来土地利用情况,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城市内涝风险演化,可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南京市为例,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 快速城市化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和产汇流特性改变,致使城市内涝问题频发。预测城市未来土地利用情况,探究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城市内涝风险演化,可为提升城市防灾减灾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以南京市为例,利用FLUS模型预测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结合MaxEnt模型和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识别城市内涝风险主要影响因子及其贡献,分析土地利用变化情景下的城市内涝风险格局及其演变。研究结果表明:①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以耕地减少、建设用地增加为主,预估2020-2030年间南京市耕地面积减少约2.6%,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约4.81%;②土地利用类型和距道路距离等指标对南京市内涝风险分布有着较高的贡献率,而年内日降水量超过50 mm的天数及年内总降水量等指标则有着较大的重要性。③南京市2010、2020和2030年高风险面积占比分别为4.77%、5.37%和5.94%,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沿岸中心城区,其中鼓楼区、秦淮区、玄武区的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在2030年均超过50%;④随着土地利用格局改变,南京市较高风险区有23.36%的概率转换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有21.74%的概率转化为更高风险区,总体上风险等级有增强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涝风险 flus模型 MaxEnt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的长春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王明常 郭鑫 +1 位作者 王凤艳 张馨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795-1804,共10页
研究城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春市为例,以监督分类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对1997、2007和2017年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3.06%,90.70%和94.12%。1997-2017年,草地... 研究城乡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与驱动机制,有利于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本文以长春市为例,以监督分类与人工解译相结合的方式对1997、2007和2017年Landsat卫星影像进行分类,总体精度分别为93.06%,90.70%和94.12%。1997-2017年,草地、耕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减少354.74、922.11和55.35km^2,建设用地、水域和林地面积分别增加1 154.14、70.38和107.54km^2,整体表现为建设用地向周边扩张,侵占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利用未来土地利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FLUS)模型,以2007年分类数据为基础,结合地形、交通区位和社会经济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仿真2017年土地利用格局,仿真结果与真实情况吻合较好,仿真精度达85.10%,Kappa系数为0.821 2,验证了模型和驱动因子精度可靠,符合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以此模型因子预测2027年土地利用格局,结果表明:在城镇周围,建设用地将持续侵占耕地、林地、草地和其他土地的面积,但趋势减缓,同时林地面积和水域面积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变化 flus模型 情景模拟 预测分析 长春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昌市土地利用碳储量变化及多情景预测
19
作者 游欣 冯晓菁 +3 位作者 魏绪英 柯琳琳 蔡军火 陈美玲 《南方林业科学》 2024年第5期30-38,共9页
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 VEST和PLUS模型,研究南昌市2000-2020年和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近20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加(+9... 以南昌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 VEST和PLUS模型,研究南昌市2000-2020年和未来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变化和碳储量的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近20年南昌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为建设用地面积的快速增加(+90166.26 hm^(2))和耕地面积的显著减少(-84327.95 hm^(2))。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间的土地转移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28.45%、31.51%,其中耕地转出最多,建设用地转入最多。20年间,南昌市碳储量减少7.21×10^(6)t,林地转为耕地是前10年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则是后10年碳储量下降的主导因素。碳储量空间分布呈“东南、西北及西部高,东部、北部及中部低”的格局。与2020年相比,2040年自然增长、城镇发展和生态保护情景下,碳储量分别减少3.23×10^(6)t、5.08×10^(6)t、0.32×10^(6)t,生态保护情景有利于碳储量平衡,现有建成区发展中的接壤空间将是碳流失发生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PLUS模型 情景预测 南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rkov-PLUS模型的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情景模拟 被引量:2
20
作者 阳洪洁 姜春 +1 位作者 郑瑞 史聪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56-62,68,共8页
为探究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基于2000、2010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剖析,采用Markov-P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的多情景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20年,... 为探究福州市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基于2000、2010和2020年GlobeLand30数据集,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进行剖析,采用Markov-PLUS模型对2030年土地利用的多情景变化趋势进行模拟。结果表明:2000—2020年,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增加,建设用地主要由耕地转入,其他用地面积减少。Markov-PLUS模型模拟总体精度为0.89,Kappa值为0.80,模拟效果较好。自然发展情景延续历史发展趋势,建设用地持续增长,以市辖区和闽侯县扩张最为突出,其他区(县、市)建设用地侵占周边耕地且集聚特征明显;城镇发展情景下,耕地、林地和草地均大面积减少,建设用地大幅增加,耕地和建设用地重心分别向东南和东北方向偏移,空间集聚特性进一步增强;耕地保护情景下,耕地主要向林地和建设用地转化,面积缩减的态势得到有效控制,重心迁移幅度较小;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草地和水域面积显著增加,建设用地增速得到有效控制,此情景更符合研究区区域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诉求。研究可为福州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和土地可持续利用情景预测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情景模拟 Markov-Plus模型 福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