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面向土地变化模拟的CLUMondo模型: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
1
作者 谢一茹 高培超 +2 位作者 叶思菁 沈石 张潇丹 《地理信息世界》 2022年第3期7-12,共6页
土地变化是人类对地球影响的重要表现形式,建模与预测是未来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支撑,土地变化模型广受关注。常见模型的输入为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通过设置未来的类型需求量进行变化模拟,但鲜有考虑模拟单元中的土地利... 土地变化是人类对地球影响的重要表现形式,建模与预测是未来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支撑,土地变化模型广受关注。常见模型的输入为土地利用/覆盖数据,通过设置未来的类型需求量进行变化模拟,但鲜有考虑模拟单元中的土地利用强度或覆盖类型占比,难以精细地模拟复杂需求下的土地变化。2013年,CLUMondo模型发布,因能解决这些问题备受关注,特色在于能够建立土地利用强度(或类型占比)与多种间接的土地需求(如粮食产量和就业岗位数)之间复杂的供需关系。本文旨在对CLUMondo模型及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综述,包括核心原理、文献计量分析、模型应用与改进。同时,展望CLUMondo模型的应用前景,可能成为未来土地变化的核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Mondo 综述 土地利用 土地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开发强度的长江中下游土地变化模拟及规划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谢一茹 叶思菁 +1 位作者 沈石 高培超 《地理信息世界》 2021年第4期33-39,共7页
土地变化模拟能够判断不同规划政策对当前土地空间格局的影响。传统土地变化模拟侧重于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预测土地变化情况,较少关注土地的开发强度。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在土地利用/覆盖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考虑开发强度的土地系统,... 土地变化模拟能够判断不同规划政策对当前土地空间格局的影响。传统土地变化模拟侧重于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预测土地变化情况,较少关注土地的开发强度。本文以长江中下游为例,在土地利用/覆盖的基础上构建一套考虑开发强度的土地系统,聚焦长江中下游价值突出的两种土地类型提供的服务,在共享社会经济路径下实现同时满足两种土地服务需求的土地变化模拟,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显示,未来人口增加会使当前建设用地面积扩张,向着更加集约的方向变化;同时,人口的增加会带来粮食需求,农业用地中开发强度最高的高利用率耕地面积扩张。模拟结果可为区域规划提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地变化模拟 长江中下游 CLUMond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a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李沐春 李柏延 王昀琛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是当前土地科学领域的热点,基于文献综合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推理法,梳理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方面的文献,论述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是当前土地科学领域的热点,基于文献综合法、归纳总结法和逻辑推理法,梳理国内外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方面的文献,论述研究中取得的成果、不足及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及城市土地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已从单一的数量或空间预测,向多情景、多模型的耦合方式发展;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理论体系和模拟方式逐步完善,利益相关者在情景设置、情景模拟和结果验证等过程中的参与度逐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仍存在局限性,即缺乏全球和局地尺度方面的研究,模拟方式相对单一,模拟结果验证方法尚未成熟,存在过度依赖历史验证的问题.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应聚焦增强模拟模型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从而进一步预测和解释土地利用变化的格局和过程,推进情景模拟在决策支持系统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土地 土地利用变化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情景模拟 模拟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系统动力学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李志 周生路 +2 位作者 陆长林 李达 王晓瑞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318,共5页
以江宁区为例,在VENSIM软件平台上,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预测,以为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防可能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变化仍处于"土地洛沦兹曲线&qu... 以江宁区为例,在VENSIM软件平台上,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系统模型并进行仿真模拟及预测,以为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预防可能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耕地变化仍处于"土地洛沦兹曲线"的前段,耕地仍将持续减少,在加大农村建设投入情况下,直至2015后耕地面积才开始回升;②2013年后,耕地减少的主要动力将从城市经济发展驱动转为农村居民生产生活需求驱动方面,因此农村建设投入及调控、农村土地利用管理应列入今后政府及土管部门的重点工作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城市边缘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江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5
作者 乔治 蒋玉颖 +3 位作者 贺曈 卢应爽 徐新良 杨俊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165-5176,共12页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学者基于不同建模目标构建出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实现了从数量模拟到时空格局模拟,从单一模型向多种模型耦合的跨越。当前研究主要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模型和CLUE-S(Conversi...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经历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学者基于不同建模目标构建出多种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实现了从数量模拟到时空格局模拟,从单一模型向多种模型耦合的跨越。当前研究主要在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 CA)模型和CLUE-S(Conversion of Land Use and its Effects at Small region extent)模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马尔科夫模型、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 SD)模型、Logistic回归和随机森林等均可计算CA模型和CLUE-S模型中所需的土地利用需求,多标准评价、地理加权回归、多主体模型以及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也多被用于CA模型的扩展,而CLUE-S的改进则存在模型本身系列的升级。这些模型广泛应用于各种区域和尺度土地利用变化预测实例研究并研发软件系统和数据集。驱动力分析主要从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两方面进行,人文因素是引发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目前的研究中,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仍然存在时空尺度、数据误差、数据整合的不确定性等问题。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应进一步发挥大数据技术优势,推动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朝向精细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结合生态环境领域实际问题,深挖土地利用变化与其生态环境效应之间的互馈机制,将研究视角从探究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逐渐转向二者相互作用,最终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模型 驱动因素 时空尺度 未来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E-S模型的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模拟 被引量:21
6
作者 张津 朱文博 +1 位作者 吴舒尧 李双成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制定现状延续、粮食安全、保护自然和城市扩展4种土地利用策略。使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量化土地利用策略对各土地利用类型需求的影响,并利用CLUE-S模型模拟不同策略下京津冀城市... 针对京津冀城市群协同发展对土地利用的需求,制定现状延续、粮食安全、保护自然和城市扩展4种土地利用策略。使用改进的柯布-道格拉斯效用函数,量化土地利用策略对各土地利用类型需求的影响,并利用CLUE-S模型模拟不同策略下京津冀城市群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在不同土地利用策略下,2020年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和空间格局与2010年有较大不同。现状延续策略以城镇持续扩张为特征,建设用地增加2280 km^2;粮食安全策略下耕地面积显著增加,共增加3611.4 km^2,但林地和草地等生态用地面积减少;保护自然策略以耕地大量减少为代价,共减少耕地3082.13 km^2,但林地、草地和水域增加3726.4 km^2;在城市扩展策略下,除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增加3375 km^2)外,其他各类用地都呈现减少态势。在空间格局上,各策略下土地利用类型的转化有显著的区域特征:建设用地的增加和耕地的减少高度契合,往往发生在原有城镇的周边地区;生态用地的增加多出现在坝上高原以及燕山与太行山山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步实施的背景下,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不同偏好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CLUE-S模型 京津冀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模型的香格里拉县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6
7
作者 岳彩荣 卢鹏 赵宪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380-2383,2438,共5页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 以滇西北香格里拉县为例,利用1989、2000年TM(ETM)数据得出土地利用变化信息,利用元胞自动机理论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和预测。预测结果经与2003年的调查结果对比,Kappa系数达0.79。与2000年相比,2015年土地利用模拟结果中自然/半自然植被面积减少幅度呈现增大趋势,减少面积占2000年自然/半自然植被总面积的9.32%;人工用地2000~2015年间282.45 hm2/年的速度增长,高于1989~2000年间208.3 hm2/年速度,主要来源是未利用土地、农业用地和自然/半自然植被的减少。农业用地2000~2015年间以1 563.613 hm2/年的速度增加,高于1989~2000年农业用地的1431.614 hm2/年速度,其增加面积主要来源于自然/半自然植被和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人工用地周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胞自动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GIS 香格里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案例推理CA模型及土地覆盖变化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张琴 张友静 张滔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9-62,F0003,共5页
对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BR-CA)进行改进,将各类别的宏观转移概率添加到目标函数中,体现各类别的转变特征,并增加时间权重来确定转移概率,实现时间尺度上的模拟;由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利用Monte Carlo(M... 对基于案例推理的元胞自动机模型(CBR-CA)进行改进,将各类别的宏观转移概率添加到目标函数中,体现各类别的转变特征,并增加时间权重来确定转移概率,实现时间尺度上的模拟;由于土地覆盖变化的多样性和空间结构的复杂性,利用Monte Carlo(M-C)法确定土地覆盖的最终转换类别。选择黄河源区为试验区,利用1977年、1985年土地覆盖数据建立原始案例库,模拟了该区域1995年、2000年和2006年的土地覆盖变化,模拟的各类别转换的数量精度与实际相吻合,各年份的总体误差分别为0.002%、0.012%和0.005%,空间位置精度总体在70%以上,并进行未来土地覆盖情景预测。该模型可用于多类别、长时间序列区域土地覆盖变化的模拟与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推理 元胞自动机 土地覆盖变化模拟 黄河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模型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被引量:1
9
作者 张玲玲 颉耀文 穆亚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246-248,共3页
该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域,借助Geo SOS平台,采用2004、2006年的土地利用、道路、镇政府点、高程数据,利用基于Logistic—CA模型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CA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实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差不大... 该文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为研究区域,借助Geo SOS平台,采用2004、2006年的土地利用、道路、镇政府点、高程数据,利用基于Logistic—CA模型方法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研究。结果显示,CA模型模拟土地利用变化与实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相差不大,具有较高精度。在城市规划与区域发展情景和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情景2种管理情景下,未来的重庆市沙坪坝区城市建设用地将持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对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威胁较小,但对非基本农田之外的耕地或农田占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模型 GeoSOS 重庆市沙坪坝区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模拟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10
作者 杨文杰 李丹 +2 位作者 陈利燕 许钡榛 杜剑光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5期25-29,共5页
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精度低、无法量化等问题,提出来一种基于MCR-PLUS模型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初步划定。通过对研究区未来土... 针对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精度低、无法量化等问题,提出来一种基于MCR-PLUS模型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该方法基于研究区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演变规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利用生态安全格局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的初步划定。通过对研究区未来土地利用模拟预测结果,识别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易被侵蚀的风险区域,对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得到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的最终划定范围。结果表明,基于MCR-PLUS模型的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可以用量化的指标划定研究区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PLU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保护红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LUMondo模型的多情景土地利用变化动态模拟——以广西沿海城市为例 被引量:9
11
作者 郭瑞琦 陆波 陈恺霖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76-183,共8页
使用能够深入刻画土地利用强度的CLUMondo模型,利用2010年和2015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了广西沿海城市2025年在“自然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优化”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CLUMondo模型可以有效... 使用能够深入刻画土地利用强度的CLUMondo模型,利用2010年和2015年2期土地利用数据,模拟了广西沿海城市2025年在“自然增长”、“经济发展”以及“土地利用优化”3种不同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CLUMondo模型可以有效模拟沿海大尺度范围内土地系统的发展状况及轨迹;“自然增长”情景下,沿海城市土地资源的集约及有效利用进展较为缓慢;“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及农村建设用地增长迅速且在空间上的联系密切,区域森林及耕地保护与工业建设之间有着较为剧烈的矛盾;“土地利用优化”情景下,研究区域经济建设的步伐逐渐放缓,区域城市建设形成了资源向城镇集中、农田向规模集中的趋势。该模拟结果对于广西乃至全国沿海城市未来土地利用规划以及相关制度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沿海城市 CLUMondo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S模型的县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扩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金福 林伊琳 赵俊三 《城市勘测》 2022年第2期16-21,共6页
为探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在模型精度验证的基础上,采用FLUS模型、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空间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设置了自然发展、政策约束两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祥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地类扩... 为探究未来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在模型精度验证的基础上,采用FLUS模型、马尔可夫链(Markov chain)、空间叠加分析、核密度分析等方法,设置了自然发展、政策约束两种情景,模拟了2025年祥云县土地利用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地类扩张的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自然发展情景下,建设用地主要在道路沿线及建成区周围呈填充式及边缘式扩张,且集中分布在坝区,山区分布较少,新增耕地分散在山区离河流较近区域,新增林地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北部、东部山区,新增其他土地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山区已有其他土地周围,草地、水域的扩张数量较小,园地无扩张现象。政策约束情景下,不同地类扩张区域的核密度高值区、聚集度在空间上存在分异,建设用地向基本农田蔓延的趋势得到遏制,总体呈集约式增长模式,其他地类的扩张特征与自然发展发展情景基本一致,生态红线保护区内土地利用扩张得到控制。该研究可为未来祥云县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及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FLUS模型 多情景 祥云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区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多尺度多模型模拟对比——以云南省勐腊县为例 被引量:10
13
作者 林丽 樊辉 金缘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30-642,共13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模拟及其尺度效应一直是土地变化科学的研究内容与难点。本文选择西南沿边山区县域——云南省勐腊县为试验区,利用LCM、FLUS、CA-Markov和CLUE-S探究该县域LUCC模拟的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结合1994年、2004年两...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模拟及其尺度效应一直是土地变化科学的研究内容与难点。本文选择西南沿边山区县域——云南省勐腊县为试验区,利用LCM、FLUS、CA-Markov和CLUE-S探究该县域LUCC模拟的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结合1994年、2004年两期Landsat TM影像分类生成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以及自然与社会经济数据,在60、90、120、150、180、210和240 m七个栅格尺度下模拟该县域2014年土地利用/覆被空间格局,并以同期土地利用/覆被遥感分类数据为参考来评价模型模拟精度,筛选出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进而模拟该县域2024年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研究表明:四种模型均能较好地模拟该县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Kstandard=0.67~0.84),其中以LCM模型模拟精度最高(Kstandard=0.77~0.84);各模型对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适用性不同,LCM模型模拟林地、园地和耕地效果最好,而FLUS模型模拟建设用地更佳;四种模型模拟LUCC的最适栅格尺度均为120 m,其Kstandard>0.70。整合不同地类的最适模型和栅格尺度模拟结果有利于提高山区县域LUCC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模拟 栅格尺度 LCM模型 FLUS模型 CA-Markov模型 CLUE-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xent-CA的常州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与预测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臻 《地理信息世界》 2020年第6期29-35,41,共8页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和预测的研究成果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参照依据。利用Maxent-CA模型,结合景观指数对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得到常州市土地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实验表明:2015-2030年,从行政区划角度看,牛塘镇、遥观... 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格局模拟和预测的研究成果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参照依据。利用Maxent-CA模型,结合景观指数对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进行预测,得到常州市土地变化空间分布特征。实验表明:2015-2030年,从行政区划角度看,牛塘镇、遥观镇、春江镇和潞城街道内的新增城市用地最多;从增长形态角度看,新增城市用地多沿着已建成区域的边缘,呈较均匀的环状增长,长虹东路、中吴大道、G42沪蓉高速与S38常合高速形成的“丰”字型区域是未来城市用地扩展的主要区片;从景观指数角度看,土地利用格局的斑块数量和景观形状指数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聚集指数与之恰恰相反。所得结果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元胞自动机 最大熵 城市扩张 常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WR模型的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郧西县城关镇为例
15
作者 肖奎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6期342-344,352,共4页
模型模拟预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以郧西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选用土地利用模拟常用模型CLUE-S模型作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模型。考虑到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用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 模型模拟预测是研究土地利用变化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文以郧西县城关镇为研究区域,选用土地利用模拟常用模型CLUE-S模型作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的模型。考虑到驱动因子对土地利用格局影响的空间不稳定性,用GWR(geographically weighted regression)模型取代常用的Logistic回归模型来建立各地类与其驱动因子之间的回归模型,实现了对CLUE-S模型的改进,并进行实证研究与模型比较。结果表明:运用GWR对CLUE-S模型进行改进,可以获得更高的模拟准确率,能够为未来城镇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E-S模型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GWR 湖北郧西 城关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利用变化研究现状 被引量:6
16
作者 曹银贵 周伟 +2 位作者 程烨 许宁 郝银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33-637,共5页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 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综合叙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20多年来的研究进展,总结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新理论与新方法,并展望了未来土地变化科学研究的方向,进一步加强中国的土地变化科学研究。土地变化科学在土地利用数量变化研究、驱动力研究、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方面是驱动力因子的多样性;另一方面是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的交叉性,已从数量模拟研究转向空间模拟研究,从单方法模拟研究转向多种方法结合的模拟研究,从生物物理驱动力的建模方式转向生物物理驱动力与社会经济驱动力相结合的建模方式。未来的土地变化研究要加强精度的要求,促进土地变化科学的发展,同时其研究成果能真正引导土地利用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规划 土地利用 驱动力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及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经济权衡的四川省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预测与热点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高怡凡 宋长青 +2 位作者 王元慧 叶思菁 高培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8-3969,共12页
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贡献力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从土地... 中国致力于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缓解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目标贡献力量。人类活动引起的土地变化是造成碳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四川省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较高的经济增长潜力和重要的生态地位,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的关键区域之一。为从土地管理的角度为中国的碳中和提供政策支持,本文在顾及土地利用强度和生态-经济权衡的情景下预测了四川省2030年的土地变化,提出了顾及土地利用强度的陆地生态系统未来碳储量估算方法,并估算了四川省2030年的碳储量。结果表明,四川省若能在未来平衡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2030年同时实现经济生产总值(相对于2020)增加约34%和碳储量增加约3%。为实现上述目标,四川省未来具体需加强西北部高原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和高原亚寒带半湿润地区的林地和湿地的保护与扩张,并促进以成都为核心的四川省东南部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城市的均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强度 土地变化模拟 碳储量 经济效益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RT_DC_Pd模型的土地利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宇航 于强 +2 位作者 岳德鹏 张启斌 马欢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25-234,共10页
通过对Dyna-CLUE模型进行改进,嵌入BRT模型和Patch-dynamics模型,形成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以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2006年磴口县土地利用情况,应用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对磴口县2016年的土... 通过对Dyna-CLUE模型进行改进,嵌入BRT模型和Patch-dynamics模型,形成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以生态脆弱区典型县域磴口县为研究区,基于2006年磴口县土地利用情况,应用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对磴口县2016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模拟预测,并与目前应用较多的Logistic_CA_Markov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Logistic_CA_Markov模型模拟结果的Kappa系数为0.721 4,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模拟结果的Kappa系数为0.782 6,2个组合模型的模拟结果精度较高,均与真实解译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但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模拟精度更高,结果更优。因此,将BRT_Dyna-CLUE_Patchdynamics模型应用于当地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预测,具有一定可行性,可为当地生态治理以及相关政策的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na-CLUE 增强回归树 Patch-dynamics 磴口县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广州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文杰 何华贵 杜剑光 《时空信息学报》 2023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广州为例,将MCR(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模型、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 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如何统筹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广州为例,将MCR(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模型、斑块生成土地利用变化(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马尔可夫(Markov)模型进行耦合形成MCR-PLUS-Markov模型,应用到城市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中。在生态安全格局下建立生态源阻力面和阻力源阻力面,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功能分区,设置不同的城市发展情景,进行不同情景下国土空间发展预测模拟与分析,通过预测模拟结果进行国土空间格局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MCR-PLUS-Markov模型的预测模拟分析,精度评价相对较高,对广州国土空间格局预测分析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PLUS-Markov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国土空间格局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权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土地利用多情景模拟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森 彭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9938-9951,共14页
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首先对龙门山过渡带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脆弱性计算值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状已划定生态保护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Ⅴ级的区域为... 从土地利用视角切入,首先对龙门山过渡带的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脆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采用自然断点法将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与脆弱性计算值进行分级,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区现状已划定生态保护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Ⅴ级的区域为规划约束情景下土地利用限制转换区,划分生态综合评价等级为Ⅳ级、Ⅴ级的区域为生态保护情景下土地利用限制转换区。设置自然发展情景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律保持2010—2015年不变,规划约束情景在自然发展情景基础上将耕地、林地与水域、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概率分别降低30%、20%与10%,生态保护情景在自然发展情景基础上将耕地向建设用地转化概率降低30%并补充于耕地向林地转化之上,将林地、草地向建设用地转化的概率降低50%。基于多情景土地利用模拟结果,提取待权衡用地斑块,划定生态综合评价结果Ⅴ级、坡度25°、地方林线海拔3500m为判定阈值,结合现状地类、主体功能区划定等因素进行多重逻辑判定,将多情景模拟结果进行集成,权衡判定后的集成方案既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又能较好兼顾研究区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多情景模拟 未来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模型(FLUS) 龙门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