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立地因子13年生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1
作者 周娟 文浩宇 +3 位作者 陈晓龙 李梁华 吴群升 黄康庭 《桉树科技》 2024年第4期73-80,共8页
分析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立地因子下的土壤肥力质量,为杉木人工林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3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21个立地因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个样地土壤养分含量... 分析杉木人工林在不同立地因子下的土壤肥力质量,为杉木人工林的精细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13年生杉木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隶属度函数和主成分分析法,综合21个立地因子对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1个样地土壤养分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其变异系数大小顺序为:全磷(24.22%)>有机质(20.25%)>碱解氮(20.02%)>有效磷(18.06%)>全钾(16.79%)>全氮(16.24%),而不同样地间土壤养分系数差别较大。21个样地的综合肥力指数(SI)为18.44%~86.23%,其中以10号样地的SI最大,属Ⅰ类比较适宜;11、16、12、9、14、1、21、19、8、18号共10个样地(占47.62%),SI变幅为53.12%~72.04%,属Ⅱ类适宜;17、20、5、15、2、7、13号共7个样地(占33.33%),SI变幅为36.71%~48.79%,属Ⅲ类一般适宜;6、4、3号共3个样地(占14.29%),SI变幅为18.44%~27.83%,属Ⅳ类不适宜。适宜与较适宜的样地基本处在北坡与东坡之间。综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可用于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北坡至东坡的林地较西坡与南坡更适合杉木生长,且对氮、磷需求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隶属度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过伐林区不同林分类型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65
2
作者 杨晓娟 王海燕 +2 位作者 刘玲 李旭 任丽娜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53-1560,共8页
保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质量是实现森林健康的基础。研究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过伐林区金仓林场中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纯林、云杉Picea asperata×紫椴Tilia amurensis天然混交林、紫... 保持和提高森林土壤肥力质量是实现森林健康的基础。研究不同林型下土壤肥力质量对森林可持续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以东北过伐林区金仓林场中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纯林、云杉Picea asperata×紫椴Tilia amurensis天然混交林、紫椴×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天然混交林、五角槭Acer mono×白桦×落叶松天然混交林、五角槭×白桦×紫椴天然混交林、白桦×落叶松天然混交林和五角槭×紫椴×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天然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不同林分下的土壤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评价了其土壤肥力质量。结果表明:①林分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影响显著;随土壤深度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pH值增大,而土壤含水量、物理性粘粒含量和养分质量分数减少,但其在不同林分下的变化程度不同;②土壤因子之间关系密切,物理性粘粒含量与含水量、全氮、速效钾质量分数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密度和pH值呈显著负相关;土壤养分质量分数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正相关关系;③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林分下0~60cm的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土壤肥力质量表现为天然混交林高于落叶松人工纯林;采伐降低了土壤的肥力质量;在落叶松人工纯林中,随着林龄的增加,土壤的肥力质量下降。通过对土壤肥力质量综合指标值的聚类分析,将研究区土壤肥力质量分为优、良、中、差4个等级,肥力质量属于中等以上(优、良、中等)的林地所占研究样地的比例为66.7%,研究区森林土壤肥力质量属于中等水平。建议在经营过伐林时,注意调整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控制采伐强度,同时进行长期定位观测和比较,以改善林分整体的肥力状况。本研究结果为该地区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直接依据,也为东北地区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伐林 森林土壤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某典型水稻产区土壤养分状况及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被引量:3
3
作者 石艳平 许靖雯 罗玉博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11期2807-2810,共4页
稻田土壤养分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某典型水稻产区为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各项肥力指标,采用传统统计法以及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内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 稻田土壤养分对于水稻的生长和产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浙江省某典型水稻产区为对象,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土层样品,测定土壤各项肥力指标,采用传统统计法以及改进后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研究区域内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土壤的pH值基本处于酸和偏酸的等级,20~40 cm土层土壤均处于酸、偏酸和适量的等级。土壤pH值处于中变异水平,各采样点之间差异较小。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丰富;近一半点位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处于丰富的等级,在较丰富、适量和贫乏的等级也有点位分布;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各等级均有分布,呈强变异水平,各点位之间差距较大;土壤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较丰富和适量的等级。20~4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和碱解氮含量在各等级均有分布;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适量,均不存在点位处于极贫乏的等级,其中大部分点位的有效磷含量处于较丰富和贫乏的等级,而速效钾含量基本处于较丰富和适量的等级。各指标均处于中变异水平,各点位之间的差距较小。20~40 cm土层土壤的土壤质量指数总体略高于0~<20 cm的土层土壤,大部分土壤都处于三级的质量等级,整体土壤肥力质量一般,但也有少数点位处于二级和四级的质量等级,土壤处于较肥沃或者瘦瘠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养分分级指标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高产田土壤肥力质量最小数据集构建及其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冯万忠 马振朝 +2 位作者 张丽娟 马峙英 吉艳芝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33-238,共6页
基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11县高产田的396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关系法确定了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对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高产田土... 基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夏玉米11县高产田的396个土壤样点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关系法确定了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并采用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法对该区域土壤肥力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小麦/玉米高产田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由pH值、土壤容重、有机质含量、速效磷含量、磷酸酶活性、阳离子交换量(CEC)、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等8项指标组成;微生物量氮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隶属度均值较低,是该地区主要的限制性因子,有机质含量次之,土壤容重的隶属度值最高;曲周、吴桥的土壤肥力综合质量指数(IFI)处于Ⅲ级的中等水平,其他9县均为Ⅱ级的良水平。综合分析可知,河北平原小麦/玉米高产田土壤肥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数据集 隶属度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土壤指标权重 冬小麦/夏玉米 河北平原 高产粮田 评价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南竹海毛竹林土壤生物肥力质量指标与评价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丽 罗承德 +3 位作者 雷波 马丹 代斌 高强伟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3-549,共7页
土壤生物肥力处于土壤肥力的中枢和核心地位。以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生物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土壤呼吸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与主成分分... 土壤生物肥力处于土壤肥力的中枢和核心地位。以蜀南竹海核心景区毛竹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壤生物因子为评价指标,采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因子的空间分布特性以及土壤呼吸的整体水平。在此基础上应用模糊数学与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土壤生物肥力指数模型,综合评价该区土壤生物肥力质量。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各项生物肥力指标属中度到强度变异,变程范围1326~2219m,在其变程内,各指标具有强烈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土壤呼吸速率平均为3.38runol/(m^2·s),林地干扰较严重;在划分的5个生物肥力等级中,三、四两级所占面积最大,达到总面积的65.01%,一级与五级区域所占面积较小,均不足10%,土壤生物肥力质量总体处于中等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变异 土壤生物肥力质量评价 土壤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土壤呼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量的稻田肥力质量评价及障碍因子区划——以进贤县为例 被引量:19
6
作者 樊亚男 姚利鹏 +3 位作者 瞿明凯 胡文友 黄标 赵永存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57-1169,共13页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分析,对于区域土壤利用和改良、指导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进贤县为研究区,通过水稻遥感解译测产,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水平,分析该区...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及土壤肥力障碍因子分析,对于区域土壤利用和改良、指导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以江西省进贤县为研究区,通过水稻遥感解译测产,结合主成分分析进行土壤质量评价;采用综合指数法表征土壤肥力质量水平,分析该区域低肥力质量区域主要障碍因素,并进行障碍因子区划。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最小数据集(MDS)指标包括: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全钾(TK)、交换性钙(Ex.Ca)、容重、粉黏比;土壤质量综合指数与水稻产量相关系数达到0.73(p<0.01),以当地水稻平均产量7.215 t hm^(-2)确定土壤质量综合指数阈值为0.65。分析得出,该地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障碍包括有机质含量低和容重较大反映的低熟化度障碍、中量元素缺乏反映的酸化障碍、全钾含量低和高粉黏比反映的结构障碍等。根据障碍因素将研究区域划分为三大障碍区:东南部丘陵区主要障碍因子为酸化和土壤结构障碍;中西部低岗平原主要为土壤酸化障碍;北部滨湖区主要障碍为水稻土熟化程度低。通过对不同区域施行针对性改良措施有益于提高土壤肥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解译估产 土壤属性 水稻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土壤障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30年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以山东禹城市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张贝尔 黄标 +4 位作者 张晓光 赵永存 孙维侠 胡文友 杨劲松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81-388,共8页
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有助于了解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典型区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自198... 土壤肥力质量的时空演变分析有助于了解区域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变化规律,对制定相应的农业管理措施,进一步提升土壤生产力,稳定粮食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华北平原典型区禹城市为例,进行了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自1980年以来,经过近30年的耕作和中低产田改造,禹城市土壤肥力质量显著提高,尤其在土壤肥力质量较差的区域,土壤质量提升更显著;土壤肥力质量空间变异性减弱,土壤肥力水平趋于一致,且空间变异受自然因素的影响降低,更多的受到人为管理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时空演变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前作植烟土壤质量评价及其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8
作者 李新如 谢晏芬 +12 位作者 朱宣全 王戈 白羽祥 杜宇 周鹏 赵宇婷 朱红琼 杨帆 肖志文 王文波 方志鹏 韩家宝 王娜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7-174,共8页
于2021年在云南陆良县选取分布于7个植烟乡镇的31处植烟地块,采用面上取样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等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前茬作物下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差异,初步评价了土壤肥力质量,并建立了其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肥为前茬作... 于2021年在云南陆良县选取分布于7个植烟乡镇的31处植烟地块,采用面上取样和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等研究方法,比较了不同前茬作物下植烟土壤理化特性差异,初步评价了土壤肥力质量,并建立了其与烟叶质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绿肥为前茬作物的土壤全氮、速效钾、有机质、全钾含量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最高,马铃薯为前茬作物的土壤氯含量较高。各处理土壤肥力综合评价得分值为0.589~0.763,绿肥为前茬作物的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玉米、撂荒和马铃薯,对土壤肥力影响最高的因子为氯离子和有效磷含量。结构方程模型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前茬作物通过直接影响土壤理化性质而改变土壤肥力,进一步影响烟叶化学性质,最终影响烟叶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前茬作物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湿垃圾好氧堆肥产品施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青青 徐冰 +2 位作者 李跃忠 张浪 梁晶 《园林》 2020年第7期74-79,共6页
为了探讨湿垃圾堆肥产品施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外环林带为对象,通过分析沟施、撒施及对照3种处理的土壤容重、pH、EC、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盐量的变化,评价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为了探讨湿垃圾堆肥产品施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本研究以上海市闵行外环林带为对象,通过分析沟施、撒施及对照3种处理的土壤容重、pH、EC、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全盐量的变化,评价不同施用方式对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湿垃圾好氧堆肥产品1个月后,不同土层土壤的pH均降低,EC、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增高,其中撒施处理显著提高了0~5 cm土层土壤EC、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沟施处理显著提高了5~30 cm和30~60 cm土层土壤EC、有机碳、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结果表明:施用湿垃圾堆肥产品1个月后,不同施用方式处理的土壤质量均得到提升,其中沟施处理对30~60 cm土壤质量提升优于撒施处理。该研究为湿垃圾堆肥产品合理利用于绿林地土壤改良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垃圾好氧堆肥产品 沟施 撒施 土壤肥力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