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Cd污染对蕹菜茎叶Cd与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俊丽 任建国 龚玉莲 《长江蔬菜》 2012年第24期79-82,共4页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土壤Cd浓度(A:0.593 mg/kg,B:1.091 mg/kg;C:1.824 mg/kg)下30个蕹菜品种(其中白梗品种18个,青梗品种12个)茎叶Cd与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并对茎叶Cd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蕹菜品...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个土壤Cd浓度(A:0.593 mg/kg,B:1.091 mg/kg;C:1.824 mg/kg)下30个蕹菜品种(其中白梗品种18个,青梗品种12个)茎叶Cd与蛋白质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并对茎叶Cd含量与蛋白质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供试蕹菜品种间茎叶Cd含量及蛋白质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供试品种茎叶蛋白质含量随土壤Cd浓度的升高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白梗与青梗品种之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白梗品种茎叶Cd含量与蛋白质含量极显著负相关,而青梗品种有一定程度正相关性,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蕹菜 土壤cd污染 蛋白质含量 cd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江流域主要支流土壤Cd污染空间分布与相关性 被引量:9
2
作者 秦治恒 师华定 +3 位作者 王明浩 白中科 杨泽栋 郝易成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99-1406,共8页
针对土壤Cd污染超标问题,开展流域尺度下的土壤Cd空间分布与相关性分析,选定土壤污染热点区域——湘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流域内主要支流的汇水范围作为分析单元,研究各支流流域土壤w(C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湘江流... 针对土壤Cd污染超标问题,开展流域尺度下的土壤Cd空间分布与相关性分析,选定土壤污染热点区域——湘江流域作为研究对象,以流域内主要支流的汇水范围作为分析单元,研究各支流流域土壤w(Cd)的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湘江流域上、中、下游各支流流域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土壤w(Cd)平均值表现为中游支流(0.29 mg/kg)>下游支流(0.19 mg/kg)>上游支流(0.17 mg/kg);湘江流域的土壤w(Cd)分布与相关污染企业位置相关性很高,沩水、浏阳河、渌江、涟水、洣水、蒸水、耒水、舂陵水和灌江流域土壤w(Cd)空间相关性较低(0.626≤R≤0.767),企业位置分布具有明显的聚集性;潇水流域土壤w(Cd)空间相关性(R=0.889)较高,企业分布较为均匀,通过潇水流域的各向异性分析可知,土壤w(Cd)分布与企业分布方向一致.研究显示,湘江流域内土壤w(Cd)分布存在空间差异性,各支流的土壤w(Cd)与相关污染企业的空间分布存在依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cd污染 箱形图 空间自相关 空间变异 分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幼苗表示土壤Cd污染临界值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林书 吴姈姃 王宏康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115-118,共4页
 盆栽试验,以小麦、油菜、大豆为对象,研究用作物幼苗含Cd量替代成熟期可食部位含Cd量表示土壤污染临界值。结果表明,3种作物幼苗含Cd量均高于成熟期可食部位含Cd量,且均与土壤投Cd量、以及与各自成熟期作物可食部位含Cd量呈极显...  盆栽试验,以小麦、油菜、大豆为对象,研究用作物幼苗含Cd量替代成熟期可食部位含Cd量表示土壤污染临界值。结果表明,3种作物幼苗含Cd量均高于成熟期可食部位含Cd量,且均与土壤投Cd量、以及与各自成熟期作物可食部位含Cd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表示苗Cd不仅可以指示土壤污染,还可以通过苗Cd与与成熟期可食部位Cd的相关回归方程计算相当于达标临界值的苗Cd污染临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土壤cd污染 可行性研究 小麦 油菜 大豆 污染临界值
全文增补中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Cd污染刺槐幼苗根围土壤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曹柯萌 贾夏 +4 位作者 张春燕 王璐 张宁静 高云峰 王子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4-44,共11页
【目的】探究CO_(2)浓度升高与Cd污染耦合对刺槐幼苗根围土壤黄酮积累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矿区植被恢复及场地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先将供试土壤用CdSO_(4)·8H_(2)O处理,使土壤中Cd含量分别为0,0.45,4.5 mg/... 【目的】探究CO_(2)浓度升高与Cd污染耦合对刺槐幼苗根围土壤黄酮积累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矿区植被恢复及场地污染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先将供试土壤用CdSO_(4)·8H_(2)O处理,使土壤中Cd含量分别为0,0.45,4.5 mg/kg,放置暗处平衡5个月后,将Cd处理的土壤装盆,以刺槐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大气CO_(2)浓度和高浓度CO_(2)处理45,90,135 d后根围土壤及茎干、根系的总黄酮、槲皮素以及茎干和根系C、N、Cd含量,分析根围土壤总黄酮与茎干和根系总黄酮、C、N、Cd含量和C/N的相关性。【结果】当土壤中Cd含量为0 mg/kg时,与大气CO_(2)浓度处理相比,高浓度CO_(2)处理根围土壤槲皮素含量显著增加(P<0.05);总黄酮含量在幼苗生长45 d时显著(P<0.05)增加,而90和135 d时变化不显著。当土壤中Cd含量为0.45 mg/kg时,45 d时土壤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均随CO_(2)浓度升高而显著(P<0.05)增加,90和135 d时土壤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而土壤槲皮素含量则显著(P<0.05)降低。当土壤中Cd含量为4.5 mg/kg时,45和90 d土壤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随CO_(2)浓度升高而显著(P<0.05)降低,而135 d时则显著(P<0.05)升高。无论是在大气CO_(2)浓度下还是在高浓度CO_(2)下,当土壤中Cd含量为0~0.45 mg/kg时刺槐幼苗茎干总黄酮含量随生长时间延长而降低;45 d时幼苗根系总黄酮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而90 d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135 d时总体呈增加趋势;茎干和根系C、N、Cd含量及C/N有明显的变化,但是规律性不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根围土壤总黄酮含量与茎干总黄酮含量及根系C、Cd、C/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干和根系N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根围土壤槲皮素与幼苗茎干总黄酮及根系C、槲皮素、Cd含量和C/N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与茎干和根系N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结论】茎干和根系Cd积累对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显著影响根围土壤总黄酮和槲皮素的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CO_(2)浓度 刺槐幼苗 土壤cd污染 根围土壤 总黄酮 槲皮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污染土壤添加不同土壤调理剂对雅榕幼苗影响研究
5
作者 包全发 张晓勉 +4 位作者 邱智敏 岳春雷 张桂华 李贺鹏 房瑶瑶 《浙江林业科技》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以雅榕Ficus concinna 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Cd污染土盆栽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泥炭2种土壤调理剂对雅榕苗高、地径生长量、Cd富集转移能力、叶绿素、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等的影响,研究Cd胁迫下雅榕的耐受机理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在促进... 以雅榕Ficus concinna 1年生幼苗为对象,采用Cd污染土盆栽试验,分析添加生物炭、泥炭2种土壤调理剂对雅榕苗高、地径生长量、Cd富集转移能力、叶绿素、膜质过氧化和渗透调节等的影响,研究Cd胁迫下雅榕的耐受机理及不同土壤调理剂在促进雅榕生长、增强净化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中度以上Cd(2.52 mg·kg^(-1))胁迫条件下,雅榕依靠渗透调节物质对膜质过氧化进行修复,提高叶绿素含量、维持正常光合作用,表现出对Cd胁迫较强的适应能力;添加质量比为5%的生物炭或泥炭均可有效减轻Cd胁迫对雅榕的危害,但添加5%的生物炭在促进雅榕生长、缓解Cd污染对雅榕的损伤、提升雅榕光合作用、增强雅榕净化Cd污染土壤能力等方面综合效果优于添加5%的泥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榕 生物炭 泥炭 cd污染土壤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ED3A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刁静茹 肖奇赞 +2 位作者 张淋淋 闫利甜 赵保卫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61-69,共9页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 研究可生物降解螯合剂N-十二酰基乙二胺三乙酸盐(LED3A)诱导强化紫花苜蓿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采用盆栽方法,考察LED3A对紫花苜蓿生理指标、Cd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以及增效提取土壤中Cd的影响.结果表明,Cd胁迫显著抑制紫花苜蓿的生长及光合作用,增加丙二醛(MDA)的积累.而在土培体系中施用LED3A,可以提高植株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缓解细胞膜脂过氧化损伤和Cd诱导产生的氧化应激.LED3A的螯合强化作用能够增大紫花苜蓿细胞质中Cd的分布比例,促使植株中的Cd由高活性形态向低活性形态转化,通过细胞壁固持和液泡区隔化提高耐Cd性能,进而减轻毒害.与不添加LED3A组相比,最佳LED3A添加量(321.3 mg·kg^(-1))组紫花苜蓿植株中的总Cd含量和积累量分别提高了29.4%和69.1%,地下/地上富集系数及转运系数分别增加了28.6%,36.4%和10.5%.说明添加适量LED3A可有效提高紫花苜蓿对Cd的耐受性与修复Cd污染土壤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D3A 紫花苜蓿 cd污染土壤 植物修复 化学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修复Cd污染土壤的人体健康风险研究
7
作者 邵雪 王利红 成杰民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7-204,共8页
为评估纳米材料修复Cd污染土壤因偶然摄入导致的健康风险,该研究加入1.0%、1.5%、2.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纳米四氧化三铁、改性纳米碳黑修复Cd污染棕壤,通过体外胃肠模拟法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纳米材料可有效... 为评估纳米材料修复Cd污染土壤因偶然摄入导致的健康风险,该研究加入1.0%、1.5%、2.0%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P)、纳米四氧化三铁、改性纳米碳黑修复Cd污染棕壤,通过体外胃肠模拟法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纳米材料可有效降低土壤中DTPA提取态Cd含量,其中n-HAP效果最好;同时Cd的胃肠相生物可给性显著降低,并且随纳米材料添加量而降低,经口摄入的Cd胃相生物可给性均大于肠相。3种材料的添加量与胃肠相中Cd的生物可给性呈线性负相关,且对肠相生物可给性影响更大。纳米材料修复土壤显著降低了Cd污染土壤的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修复后土壤不存在显著的非致癌健康风险(HQ<1)和致癌风险(CR<1×10^(-6)),且对儿童的健康风险高于成人。因此,纳米材料能有效降低棕壤颗粒中Cd的生物可给性,从而缓解因偶然摄入导致的健康风险,为纳米材料修复Cd污染土壤的健康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SBRC 土壤cd污染 生物可给性 人体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Cd污染土壤中速效养分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3
8
作者 成杰民 俞协治 黄铭洪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85-689,共5页
以灰化土(Aquods)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个浓度的Cd2+(0、5、10、20mg·kg-1)模拟土壤污染,设置每钵接种8条蚯蚓(Pheretimasp.)、接种菌根(InoculumEndorize-Mix2)和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处理,以不加蚯蚓和菌根为对照,并种植黑麦草(L... 以灰化土(Aquods)为供试土壤,分别加入4个浓度的Cd2+(0、5、10、20mg·kg-1)模拟土壤污染,设置每钵接种8条蚯蚓(Pheretimasp.)、接种菌根(InoculumEndorize-Mix2)和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的处理,以不加蚯蚓和菌根为对照,并种植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研究蚯蚓菌根相互作用对Cd污染土壤中速效养分和黑麦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土壤上和设定的浓度范围内,菌根浸染率不受添加Cd浓度的影响,平均浸染率为22%,加入蚯蚓能使菌根的侵染率提高9%。在Cd污染的土壤上,引进蚯蚓显著增加了黑麦草地上部的生物量,接种菌根对黑麦草地上部分产量没有明显影响,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与只接种蚯蚓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只接种蚯蚓或菌根均能显著提高土壤中速效N、P的含量,而对速效K的含量无显著影响。菌根与蚯蚓并不存在着增加土壤中速效N、P、K的协同作用。蚯蚓、菌根均能增加黑麦草对N、P的吸收,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促进了黑麦草对N的吸收,但没有促进对P的吸收。不论只接种蚯蚓或菌根,还是同时接种蚯蚓和菌根均不能促进黑麦草对K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蚯蚓 菌根 土壤cd污染 速效养分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修复剂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研究
9
作者 李超 高晶蕾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24年第2期4-6,共3页
针对Cd污染土壤,本文对比分析海泡石、沸石和凹凸棒石三种修复剂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种修复剂均能有效降低Cd含量,根据修复效果,排序为海泡石>凹凸棒石>沸石,海泡石表现最佳,平均降低率达46.98%。研究发现,随着修复剂加入... 针对Cd污染土壤,本文对比分析海泡石、沸石和凹凸棒石三种修复剂的修复效果。试验结果显示,3种修复剂均能有效降低Cd含量,根据修复效果,排序为海泡石>凹凸棒石>沸石,海泡石表现最佳,平均降低率达46.98%。研究发现,随着修复剂加入量的增加,修复效果逐渐提高,土壤初始镉含量越高,修复效果越明显。此外,所有修复剂均能提高土壤pH,减少镉的生物有效性。本研究为Cd污染土壤修复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修复 海泡石 沸石 凹凸棒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
10
作者 曾德华 《聚酯工业》 CAS 2024年第3期7-9,共3页
利用大田试验方法,对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无机材料主要以海泡石、蒙脱土以及骨粉为主,而有机材料主要包括菌渣、鸡粪。经过研究发现,无机-有机复配材料能够有效提高Cd污染土壤的pH值,pH值最多... 利用大田试验方法,对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Cd污染土壤的修复效应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无机材料主要以海泡石、蒙脱土以及骨粉为主,而有机材料主要包括菌渣、鸡粪。经过研究发现,无机-有机复配材料能够有效提高Cd污染土壤的pH值,pH值最多增加0.96个单位。并且对不同的受污染土壤进行检测,土壤中的TCLP提取态Cd含量都降低。其中骨粉+有机材料对修复土壤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效果最佳。因此,利用无机-有机复配材料对修复Cd土壤可以获得预期效果,可以在当前的Cd污染土壤修复过程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有机复配材料 cd污染土壤 修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修复Cd污染土壤的DBLM模型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燊燊 申哲民 +1 位作者 陈学军 王文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3-448,共6页
以模拟Cd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土壤中不同位置pH值和Cd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一套与阳极距离相关的线性模型。该模型表明,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产生的OH-进入土壤,阳... 以模拟Cd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土壤中不同位置pH值和Cd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一套与阳极距离相关的线性模型。该模型表明,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产生的OH-进入土壤,阳极产生的H+在土壤颗粒表面不断发生吸附-脱附过程并达到平衡,土壤各剖面pH值与该剖面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此外,在电动修复初期,土壤中Cd分布较为均匀,不同位置Cd去除速率与该位置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由修复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r2>0.94)。有助于预测不同位置的电动修复效果,了解土壤中Cd的迁移过程及制约因素,为增强修复效果及改进电动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电动修复 DBLM模型 土壤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炭对Cd^(2+)的吸附及其用于Cd污染土壤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敏 周开来 +2 位作者 杨海舟 尹维文 邢林生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32,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草炭对Cd2+的典型吸附特征,以及添加草炭对Cd污染土壤中其浸出毒性和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为3~6时,草炭对Cd2+的吸附量随着pH升高而增加,pH为6~8时草炭对Cd2+的吸附量趋于平稳;当溶液体系Cd2+初始质...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草炭对Cd2+的典型吸附特征,以及添加草炭对Cd污染土壤中其浸出毒性和存在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溶液pH为3~6时,草炭对Cd2+的吸附量随着pH升高而增加,pH为6~8时草炭对Cd2+的吸附量趋于平稳;当溶液体系Cd2+初始质量浓度不超过800mg/L时,草炭对Cd2+的吸附未达到平衡,其吸附率随Cd2+初始浓度的增大而由98.60%降低至88.53%;草炭对Cd2+的等温吸附行为可用Langmuir、Freundlich方程拟合,r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添加草炭能降低轻污染(总Cd为3.0mg/kg)土样中Cd2+浸出量,Cd2+钝化率随草炭添加量增加而增加;相对较低(1%~2%,质量分数,下同)的草炭添加量对重污染(总Cd为6.0mg/kg)土样中的Cd2+表现出活化效果,导致Cd2+浸出量增加;但较高(4%)的草炭添加量下,重污染土样中Cd2+的钝化率要明显大于轻污染土样;添加草炭能影响土样中Cd的存在形态。在2种污染程度的土样中添加草炭后,有效态、无机结合态和残留态Cd所占比例均降低,而有机结合态Cd所占比例均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炭 cd污染土壤 吸附 浸出毒性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质炭对Cd污染土壤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赵青青 王海波 史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5-561,共7页
为明确生物质炭对土壤Cd形态分布的团聚体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对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以及根际、非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d进入土壤后,主要分布于土壤不同粒... 为明确生物质炭对土壤Cd形态分布的团聚体机制,采用盆栽试验,以秸秆生物质炭为试验材料,研究了秸秆生物质炭对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以及根际、非根际微团聚体Cd形态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Cd进入土壤后,主要分布于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且随粒级减小而增加,富集顺序由大到小为<0.01、0.05~0.01、0.25~0.05、>2 mm.添加生物质炭后显著降低了Cd在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富集系数(P<0.05).与对照相比,>2、0.25~0.05、0.05~0.01、<0.01 mm粒级微团聚体土壤对Cd的富集系数分别降低了0.04~0.16、0.04~0.15、0.07~0.17、0.06~0.21.不同处理下,根际、非根际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Cd主要以残渣态为主且向小粒级团聚体(<0.01 mm)富集,其中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有机物结合态Cd的含量(以质量分数计)及占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于根际、非根际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各形态中有机结合态Cd,与对照相比,在Cd1B10处理下,分别于<0.01、0.05~0.01 mm微团聚体中的降幅最高,达49.5%、62.3%;对于残渣态Cd,在Cd1B10处理下,分别于0.25~0.05、0.05~0.01 mm微团聚体中的降幅最高,达19.8%、20.5%,但各处理下残渣态Cd占比趋于上升,最高占比分别达74.0%、78.2%.表明Cd进入土壤后主要转化成了残渣态,土壤中Cd的生物有效性降低,其中,当Cd污染程度(1 mg/kg)较低、生物质炭施用量(10 g/kg)最高时,该效果达显著水平.研究显示,施用高量(10 g/kg)生物质炭能够降低土壤不同粒级微团聚体中各形态Cd的含量,并且Cd污染程度越低、粒级越小,降低效果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cd污染土壤 根际微团聚体 cd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炭和猪粪堆肥对Cd污染土壤上黑麦草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园 王艮梅 +2 位作者 曹莉 项卫东 陈容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196-200,共5页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物料(生物炭和猪粪堆肥)对不同Cd^(2+)浓度(0、5、10、20、40 mg/kg)污染下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生长2个月后体内Cd浓度、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抗氧化酶[过氧...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研究添加不同物料(生物炭和猪粪堆肥)对不同Cd^(2+)浓度(0、5、10、20、40 mg/kg)污染下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生长2个月后体内Cd浓度、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类胡萝卜素)含量、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K相比,PM和BC处理显著降低了黑麦草对Cd的吸收,但添加物料的2个处理之间(PM、BC)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含量呈降低的趋势,PM、BC处理有助于提高黑麦草叶片光合色素含量。低Cd浓度(0、5、10 mg/kg)时,CK处理的黑麦草体内CAT、SOD活性较高,而高Cd浓度(20、40 mg/kg)时,PM和BC处理的黑麦草体内CAT、SOD活性对应高于CK处理。随着Cd浓度的增加,MDA的浓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但PM和BC处理的黑麦草体内MDA浓度都低于CK处理,5 mg/kg的Cd浓度时,PM、BC处理较CK处理黑麦草体内MDA含量分别少30.39%和14.20%;Cd浓度为40 mg/kg时,PM、BC处理较CK处理黑麦草体内MDA含量分别少16.11%和26.64%。本研究结果表明,猪粪堆肥和生物炭均可降低黑麦草对Cd的吸收,低浓度Cd污染土壤采用猪粪堆肥缓解Cd对黑麦草的氧化胁迫效果较好,而高浓度Cd污染土壤添加生物炭缓解Cd对黑麦草的氧化胁迫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和猪粪堆肥 cd污染土壤 黑麦草 光合色素 抗氧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Cl_3对Cd污染农田土壤的淋洗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农泽喜 覃朝科 +2 位作者 卢宗柳 唐文杰 刘静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17-321,共5页
以FeCl_3为淋洗剂对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淋洗试验研究研究了淋洗液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淋洗前后Cd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广西某Cd污染农田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为... 以FeCl_3为淋洗剂对Cd污染农田土壤开展淋洗试验研究研究了淋洗液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对重金属去除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土壤淋洗前后Cd的赋存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广西某Cd污染农田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以可交换态和有机结合态为主,两者占总Cd比例为69.71%;当FeCl_3浓度、淋洗时间、液固比、搅拌速率分别为0.1 mol/L、60 min、5:1、150~180 r/min时为最佳因素组合,对Cd的去除率可达到77.27%;经过淋洗修复后土壤中Cd的赋存形态以不可生物利用性的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为主两者占总Cd比例达到83.67%,可初歩认为以FeCl_3,为淋洗剂的Cd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CL3 淋洗 cd污染农田土壤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观赏植物对Cd污染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燕傲蕾 张凤美 +2 位作者 汪楠楠 吴丹 王友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93,共5页
通过盆栽实验,系统研究了含羞草、白雪姬和树马齿苋对Cd污染土壤中土壤酶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随着Cd浓度的上升不断下降,且均与C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观赏植物生长均能提高Cd污染土壤中脲酶、磷... 通过盆栽实验,系统研究了含羞草、白雪姬和树马齿苋对Cd污染土壤中土壤酶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随着Cd浓度的上升不断下降,且均与Cd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种观赏植物生长均能提高Cd污染土壤中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白雪姬还能显著提高土壤蔗糖酶的活性。含羞草、白雪姬和树马齿苋对土壤酶的修复效果均表现为:脲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且白雪姬对土壤酶的修复效果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观赏植物,说明白雪姬作为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在修复重金属Cd污染土壤方面具有很高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观赏植物 cd污染土壤 土壤酶活性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污染土壤生物毒性的发光菌法测定及评价 被引量:1
17
作者 万水霞 李帆 +3 位作者 王静 蒋光月 吴萍萍 武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57-60,共4页
[目的]测定及评定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微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利用发光菌方法评价施用不同调理剂的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结果]Cd污染土壤... [目的]测定及评定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方法]选取青海弧菌Q67(Vibrio qinghaiensis sp.-Q67)为指示微生物,采用急性毒性微孔板法,发光抑制率为测试指标,利用发光菌方法评价施用不同调理剂的Cd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结果]Cd污染土壤提取液对发光菌的发光有抑制作用,并随着Cd浓度的增加,发光菌的发光强度逐渐减小,其发光抑制率与Cd浓度呈正相关,Cd的EC_(50)为10.97 mg/kg。与CK对比,施用白云石的处理显著降低了Cd的有效性及Cd的生物毒性。Cd有效性和青海弧菌的发光抑制率降低幅度分别为29.95%、15.35%;用发光菌方法测得Cd的生物毒性与化学方法测得Cd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结合化学分析与生物毒性检测可为污染土壤评价与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生物毒性 发光菌法 青海弧菌Q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Cd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磊 唐娜 +2 位作者 王焘 郑余阳 蔡兰坤 《广东化工》 CAS 2009年第8期6-7,62,共3页
文章研究电压、修复时间,添加新型绿色络合剂-PASP和缓冲液对电动修复实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电压和加长修复时间都能提高Cd的迁移率。随络合剂浓度由2g/L升高到4g/L,阳极附近的迁移率由68.8%提高到78.5%,实验中在阴极加入醋酸后... 文章研究电压、修复时间,添加新型绿色络合剂-PASP和缓冲液对电动修复实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电压和加长修复时间都能提高Cd的迁移率。随络合剂浓度由2g/L升高到4g/L,阳极附近的迁移率由68.8%提高到78.5%,实验中在阴极加入醋酸后,阴极附近Cd的迁移率升高了12.3%,说明添加络合剂和醋酸可以提高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电动修复 PASP(聚天冬氨酸) 醋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Cd、Pb复合污染酸性土壤生物特性和油菜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清飞 王世香 邹法俊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4,106,共5页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0、2.5%、5.0%、10.0%)有机肥对镉(Cd)、铅(Pb)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生物特性和油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阻控Cd、Pb迁移和油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土壤p H值、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添加量(0、2.5%、5.0%、10.0%)有机肥对镉(Cd)、铅(Pb)重金属污染酸性土壤生物特性和油菜生长的影响,以期为阻控Cd、Pb迁移和油菜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指导。结果表明,土壤p H值、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多酚氧化酶和淀粉酶活性)、微生物多样性及油菜生物量总体上均随有机肥添加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而土壤中Cd、Pb有效态含量及油菜各组织重金属含量均随有机肥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10.0%有机肥处理效果最好;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肥改良处理的聚类结果与油菜的生长及土壤各项指标的变化规律相吻合;在各项指标中,影响油菜生长的主要因子为Pb有效态含量,其次为Cd有效态含量,说明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可以有效缓解对作物的毒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Pb复合污染土壤 有机肥 土壤生物特性 油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配施改良Cd污染土壤
20
作者 慈凯东 朱健 +7 位作者 杨雨中 孙梓菱 王平 刘子璇 麻淳雅 张楠 姚璐 孙雨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905-3913,共9页
以人工模拟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Fe-Al改性硅藻土和CaO为原料制备组配改良剂,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不同配比对组配改良剂改良Cd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向Cd污染土壤施加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以不同配比... 以人工模拟Cd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以Fe-Al改性硅藻土和CaO为原料制备组配改良剂,通过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不同配比对组配改良剂改良Cd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向Cd污染土壤施加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以不同配比所制得组配改良剂对土壤Cd形态、pH值、CEC值、OM值、含水率、有效氮、速效磷、有效钾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的配比为1:6时,土壤可交换态Cd含量较空白对照降低了74.67%,较单一施加Fe-Al改性硅藻土和CaO分别降低了64.63%和7.87%,与对照相比,土壤pH值提升了0.45,土壤CEC提升了69.78%,土壤有效氮、速效磷分别提升了28.57%、70.85%.Fe-Al改性硅藻土与CaO配施能有效控制土壤Cd污染,同时还可有效改善土壤耕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Al改性硅藻土 CAO 土壤cd污染 固定化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