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28篇文章
< 1 2 1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被引量:46
1
作者 楼梦麟 王文剑 +1 位作者 马恒春 朱彤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763-768,共6页
通过土 -桩 -结构体系的振动台模型试验 ,探讨了土 -结构相互作用对结构动力特性和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 ,土 -结构相互作用使结构体系的自振频率降低 ,使体系的阻尼大大增加 .土
关键词 基础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模型试验 结构动力特性 结构地震反应 自振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大跨度CFST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王浩 杨玉冬 +2 位作者 李爱群 乔建东 陈政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33-437,共5页
以湖南益阳茅草街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J.Penzien质量-弹簧体系模拟桩基础与地基,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该桥大跨度中承式钢管混凝土(CFST)系杆拱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茅草街大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空间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不... 以湖南益阳茅草街大桥为研究对象,采用J.Penzien质量-弹簧体系模拟桩基础与地基,基于ANSYS软件建立了该桥大跨度中承式钢管混凝土(CFST)系杆拱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此为基础对茅草街大桥的地震反应进行了空间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该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大跨度CFST拱桥地震反应的影响易受地震动输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非常复杂,但是当基础刚度得到保证后,采用拱脚固结模式进行抗震分析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钢管混凝 拱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地震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简化分析方法 被引量:24
3
作者 肖晓春 迟世春 林皋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61-564,共4页
基于Penzien提出的集中质量法 ,将上部结构和桩基离散为剪切型质点串 ,以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周围土体 ,建立土 -桩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 ,给出相互作用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考虑土体的动力非线性和材料阻尼特性 ,通过等价线性迭代... 基于Penzien提出的集中质量法 ,将上部结构和桩基离散为剪切型质点串 ,以弹簧和阻尼器模拟周围土体 ,建立土 -桩 -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分析模型 ,给出相互作用参数的确定方法 ,并考虑土体的动力非线性和材料阻尼特性 ,通过等价线性迭代逼近土体的非线性动态响应 .运用此模型对某 180m混凝土烟囱按桩基础和刚性基础两种方案进行自振特性和地震时程反应对比分析 ,得到两种基础形式结构的位移、剪力、弯矩的分布形式基本一致 ,但考虑桩 -土 -上部结构相互作用的桩基础使结构体系的周期延长 ,变形增大 ,剪力和弯矩相应减小 .桩 -土 -上部结构相互作用增加了结构的柔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地震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等价体系 自由场 阻尼 地震响应 时程分析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PHC管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李曰辰 邢克勇 +1 位作者 刘浩 陈明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1-410,共10页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在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研究PHC管桩的抗震性能。试验采用层状剪切土箱,装填黏土、粉土、砂土3种土体,分别安装单桩、三桩和六桩3个模型。对每个模型施加3种不同的地震波,5种不同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随... 通过振动台模型试验,在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条件下研究PHC管桩的抗震性能。试验采用层状剪切土箱,装填黏土、粉土、砂土3种土体,分别安装单桩、三桩和六桩3个模型。对每个模型施加3种不同的地震波,5种不同的振动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振动持续,各模型体系的自振频率降低,阻尼增大。随着震级增加,土-桩-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影响加大,土体及土-桩-结构体系的非线性增强,且少桩体系的非线性性质要强于多桩体系。桩的数量和布置方式以及上部结构的变化均极大地影响着桩体应变和弯矩的大小及分布规律。三桩、六桩模型最大拉应变比单桩模型分别下降23%和66%,最大弯矩分别下降29%和70%,桩-土界面压力分别下降22%和32%。多桩体系的震动破坏程度也远弱于少桩体系。初步确定PHC管桩在高烈度地区的应用是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PHC管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振动台试验 抗震性能 非线性及破坏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陈清军 朱庆群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17-423,共7页
本文采用随机振动理论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基岩随机地震作为输入,对群桩基础和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文中首先以-3×3群桩基础作为分析模型,探讨了桩-土-桩动力相互作用对承台随机地震反应的... 本文采用随机振动理论与有限元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基岩随机地震作为输入,对群桩基础和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三维随机地震反应分析。文中首先以-3×3群桩基础作为分析模型,探讨了桩-土-桩动力相互作用对承台随机地震反应的影响;然后,用单自由度体系模拟上部结构,分析了上部结构惯性对桩基承台随机地震反应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某桥桥墩为背景,用多自由度体系模拟上部结构,建立了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分析模型,获得了桩基承台的功率谱响应、以及桩顶处的主应力标准差和主应力速率标准差等结果,探讨了群桩顶部各桩主应力标准差的分布规律,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随机地震反应 影响机理分析 三维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王浩 李爱群 +1 位作者 韩晓林 李枝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06年第2期32-35,共4页
本文以国内第一大跨桥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采用质量-弹簧体系模拟了土-桩-结构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对润扬悬索桥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 本文以国内第一大跨桥梁———润扬长江公路大桥南汊悬索桥为研究对象,基于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该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其中采用质量-弹簧体系模拟了土-桩-结构的相互作用。以此为基础对润扬悬索桥的自振特性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因素对大跨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与现场动力测试结果的良好吻合表明了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大桥的损伤预警和状态评估奠定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悬索桥 动力特性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测试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力谱法的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陈清军 何小安 《力学季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10,共8页
本文基于能力谱方法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平面静力弹塑性分析。文中首先应用子结构原理,将群桩基础用一组弹簧来模拟,并用Davies方法确定群桩刚度,建立了土-桩-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Pushover分析模型;在此基... 本文基于能力谱方法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高层框架结构进行了平面静力弹塑性分析。文中首先应用子结构原理,将群桩基础用一组弹簧来模拟,并用Davies方法确定群桩刚度,建立了土-桩-高层框架结构相互作用体系Pushover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均匀分布方式和依各层质量与第一弹性振型乘积比例分布等两种侧向加载模式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和刚性地基模型的结构各性能点的加速度谱值Sa和位移谱值Sd、以及基底剪力和顶点位移等,探讨了不同地震烈度(7度、8度和9度)下两种不同分析模型间的结果差异,得到了一些有应用价值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能力谱法 刚度 框架结构 不同地震列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非平稳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清军 冷晓雨 《结构工程师》 2009年第1期66-69,78,共5页
目前,有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多限于确定性的或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文中基于某基岩加速度反应谱,利用文献[7]的方法求取基岩非平稳随机地震功率谱密度函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分... 目前,有关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基本上多限于确定性的或平稳随机激励下的响应分析。文中基于某基岩加速度反应谱,利用文献[7]的方法求取基岩非平稳随机地震功率谱密度函数,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三维分析模型,对在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反应分析。首先对三种不同场地条件下的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然后,对在非平稳随机地震激励下桩基承台的反应和自由场反应进行了比较,给出了结构的位移功率谱响应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体系 非平稳激励 随机地震反应分析 动力特性 自由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竖向荷载受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薛伟伟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2-68,共7页
应用ANSYS10.0有限元程序建立了生态复合墙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对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在竖向荷载下的轴力分配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数... 应用ANSYS10.0有限元程序建立了生态复合墙体有限元分析模型;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对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在竖向荷载下的轴力分配问题进行了数值计算分析。通过对大量的有限元分析数据应用分离变量的二维曲线拟合方法,建立了竖向荷载作用下生态复合墙体各构件轴力分配系数的实用设计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复合墙结构 有限元模型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轴力分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复合墙结构在土-桩-结构相互作用下隔震设计研究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薛伟伟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4-78,共5页
利用时程分析法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进行隔震设计研究分析。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利用SAP2000建立生态复合板隔震模型。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比较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时... 利用时程分析法对天然地基上带群桩基础的生态复合墙结构进行隔震设计研究分析。建立弹簧单元模拟群桩基础,采用Davies方法确定桩的刚度;利用SAP2000建立生态复合板隔震模型。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比较隔震结构和非隔震结构时程反应分析结果,并找到其中规律,为隔震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复合墙结构 隔震基础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时程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贺星新 李爱群 +1 位作者 李建慧 苏骥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54,共5页
为研究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2个空间有限元成桥状态模型,分别采用J.Penzien集中质量模型模拟的桩土边界和承台底部固结边界,并对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 为研究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独塔自锚式悬索桥动力特性及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了2个空间有限元成桥状态模型,分别采用J.Penzien集中质量模型模拟的桩土边界和承台底部固结边界,并对结构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和不同地震工况下的非线性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延长了结构自振周期,且对主塔参与的振型影响很大.与基础固结模型相比,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减小20%左右,而桥塔位移响应增大约50%,主梁位移响应增大约3%.因此,此类结构抗震设计时需基于不同控制目标选择不同的基础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自锚式悬索桥 时程分析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对砼自锚式悬索桥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贝 《公路与汽运》 2020年第4期129-134,共6页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是桥梁结构抗震研究中的难点,针对砼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及推广应用。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塔墩固结模型和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两种结构模型的动力特...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是桥梁结构抗震研究中的难点,针对砼自锚式悬索桥进行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研究有助于该类结构的抗震设计及推广应用。文中利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建立塔墩固结模型和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两种结构模型的动力特性和不同地震工况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土-桩-结构相互作用延长了结构自振周期,主塔振动主导和参与的振型频率减小;与基础固结模型相比,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模型的主梁弯矩和位移分布发生变化且响应幅值减小,主塔塔顶横桥向位移减小明显,塔底弯矩和剪力减小,主缆锚固端内力增幅减小,吊索力增幅在不同工况下有增有减,这类结构抗震设计时采用基础固结模型较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土-桩-结构相互作用 砼自锚式悬索桥 动力特性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体育馆看台地震响应分析
13
作者 陈智勇 彭振斌 陈伟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期31-37,共7页
基于对分层土条件下的土-群桩基础动力阻抗函数的求解,采用常数阻抗法结合子结构方法对体育馆看台进行了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差别,体育馆看台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 基于对分层土条件下的土-群桩基础动力阻抗函数的求解,采用常数阻抗法结合子结构方法对体育馆看台进行了考虑土-桩-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地震波频谱特性的差别,体育馆看台结构在不同地震波作用下的最大位移、最大加速度等响应有所差别,EL-Centro波与人工波接近,TAR_TARZANA波作用下响应略小;三层看台的地震响应总体上较一层看台响应有明显的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馆看台 动力阻抗 结构方法 相互作用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14
作者 吴强 《粉煤灰综合利用》 2025年第1期113-118,共6页
为评估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以某工程为实例,运用有限元建立数值化计算模型;构建地震模拟振动试验台,对建筑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层间位移角、水平结构受力及地基承受的最大剪力等关键响应指标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 为评估土-结构相互作用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变化,以某工程为实例,运用有限元建立数值化计算模型;构建地震模拟振动试验台,对建筑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层间位移角、水平结构受力及地基承受的最大剪力等关键响应指标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土-结构相互作用下,随着土壤刚度的增加,建筑结构从第1层到第5层的层间位移角呈下降趋势;随着基础承载力的增加,建筑结构在低频、中频和高频地震波作用下的水平位移呈下降趋势;在横波、纵波和面波三种条件下,建筑结构基础的最大剪力随着地震波速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研究成果为优化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提升结构在土-结构相互作用下的整体性能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作用 建筑结构 数值模型地震波 地震模拟振动试验台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实模态近似解耦及地震响应分析
15
作者 王昌盛 林建好 +1 位作者 杨艳 徐家云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190,共7页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 针对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运动方程存在耦合模态阻尼矩阵在实数域内无法精确解耦的问题。首先采用强迫解耦法对非经典阻尼矩阵进行解耦,然后分析强迫解耦法造成的误差,提出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对结构体系进行求解,同时结合Laplace变换将体系响应用系列标准振子的位移和速度的线性组合来表示。通过算例分析可知,采用实模态近似解耦法求得的结构地震响应与精确复模态法求得的结果吻合较好,其精度高于强迫解耦法。尤其在分析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上部结构动力响应时,其优势更为凸出。所提的实模态近似解耦法精度较高、避免了复数域内运算且工程意义便于理解,可推广应用到其他具有非经典阻尼特性的结构体系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非经典阻尼 实模态近似解耦法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黄土场地简支梁桥桩-土相互作用抗震特性
16
作者 叶晨阳 王平 +4 位作者 周婷如 王会娟 王雅丽 于浩然 张兴富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425,467,共12页
为研究黄土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以某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考虑El-Centro波水平耦合作用的桩-土-桥梁模型,并分析其加速度响应、频谱特性以及位移变化,以阐明黄土场地桩-土相互作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为研究黄土场地地震动放大效应对基础设施的影响,以某简支梁桥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考虑El-Centro波水平耦合作用的桩-土-桥梁模型,并分析其加速度响应、频谱特性以及位移变化,以阐明黄土场地桩-土相互作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动峰值加速度(PGA)的增大,桩-土相对位移和桩基峰值加速度均呈明显的增趋势;PGA放大系数随着高程的增加呈正比例增大,结构的卓越频率随着高程的增加逐渐向低频方向移动;傅里叶幅值随着高程的增加逐渐增大;相对于远场土体,桩周土0~20 m范围内峰值加速度最大增加了30.87%。随着桩基长度的增加,桩-土间的相对位移以及桩基加速度响应都明显增大;桩基直径的增大能有效减小桩-土相对位移以及结构的加速度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地 -相互作用 PGA 频谱特性 地震动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
17
作者 许成顺 李超越 +1 位作者 石世刚 孙毅龙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1-1311,共11页
为了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问题,基于IEA 15 MW的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原型,使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与泥面固定2种风机结构模型,桩-土相互作用通过一组非线性弹簧模拟。考虑风-波浪与地震... 为了解决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单桩式海上风机结构地震响应影响的问题,基于IEA 15 MW的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原型,使用Abaqus建立考虑桩-土相互作用与泥面固定2种风机结构模型,桩-土相互作用通过一组非线性弹簧模拟。考虑风-波浪与地震联合作用,分析桩-土相互作用对超大型固定式单桩海上风机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对超大型海上风机,桩-土相互作用效应使风机支撑结构的特征频率降低3%~6%;考虑桩-土相互作用的大兆瓦风机动力响应远大于泥面固定风机模型的动力响应;海上风机尺寸越大,桩-土相互作用引起的海上风机结构动力响应偏差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波浪-地震联合作用 式海上风机 支撑结构 特征频率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刘敬羽 景立平 齐文浩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10-221,共12页
为了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不同输入波频率和加速度峰值输入下的桩-土-结构体系的水平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地基土体模型为中硬... 为了研究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其影响因素,采用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上部结构质量、不同输入波频率和加速度峰值输入下的桩-土-结构体系的水平动力反应规律进行了分析和讨论。试验地基土体模型为中硬土,剪切波速约为213 m/s;群桩基础由5根长1.35 m、直径0.1 m的基桩“十”字型布置;上部结构模型采用质量块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桩身的弯矩与剪力在桩-承台连接处最大,并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上部结构质量的增加,土体与桩基的加速度反应增大,桩身的弯矩与剪力也增大;随着输入正弦波幅值和频率的增大,桩-土运动相互作用变大,桩身弯矩与剪力变大;最后比较各种影响因素引起的反应发现,上部结构质量的变化对桩-土-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最大,幅值的影响次之,频率的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试验 数值模拟 正弦波荷载 基础 -运动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桩-土-核电结构相互作用的异步分析方法
19
作者 吕昊 陈少林 +1 位作者 陆新宇 孙晓颖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33-1042,共10页
为拓展核电厂的选址范围,有必要对非基岩场地桩基情形的核电结构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在目前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中,Winkler地基梁模型以及p-y法都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简化,难以反映复杂地基情形。整体有限元法可... 为拓展核电厂的选址范围,有必要对非基岩场地桩基情形的核电结构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在目前的桩-土-结构相互作用分析方法中,Winkler地基梁模型以及p-y法都将桩-土-结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简化,难以反映复杂地基情形。整体有限元法可考虑复杂地基情形,但计算量较大,效率较低。本文基于高效的三维时域土-结构相互作用分区分析(Partitioned Analysis of Soil-Structure Interaction,PASSI)方法,实现桩基与土体分别采用不同时间步距的计算方法,避免土体采用桩基相对较小的时间步距而增加不必要的计算量。本文以AP1000核岛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桩-土-核电结构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通过输入脉冲波验证了该异步算法的有效性,并结合运动相互作用和惯性相互作用,分析了桩身最大剪力和最大弯矩的特点。分析了桩-土-核电结构在地震波输入下的响应。由于桩的自由度数相对于土体的自由度数可以忽略不计,采用桩-土异步算法时,桩附加的计算量可以忽略,这种高效方法有望用于大型核电结构的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相互作用 -结构相互作用分区分析方法 运动相互作用 异步算法 核电抗震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韩庆华 王月 +2 位作者 芦燕 李亚明 薛原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64,共10页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 为分析斜入射地震波下单层球面网壳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采用等效节点力实现地震波输入,通过黏弹性人工边界处理无穷远辐射条件,分析了地震波类型、土体参数、入射角度等因素对单层球面网壳结构的土-结构相互作用及其地震响应影响。结果表明:单层球面网壳结构在地震波入射一侧出现翘起,网壳总体沿入射方向发生旋转,当P波斜入射时支座位移差最大达0.514 m,为网壳跨度的1/250。当P波斜入射时,软弱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中软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SV波入射时,中软土情况下网壳顶点位移比中硬土和软弱土大,顶点位移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斜入射地震波下,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后网壳顶点位移增幅最大达5.5倍,网壳外圈位移增幅大于网壳跨中增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层球面网壳结构 -结构相互作用 斜入射P波 斜入射SV波 黏弹性人工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