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所指与能指的序列关系:在索绪尔与德里达之间──论在场形而上学及本体论的终极意义 被引量:3
1
作者 杨乃乔 卢可佳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4-102,共9页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但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切入索绪尔与德里达两者之间的思路 ,我们发现 ,索绪尔与德里达对能指与所指之间谁决定谁的动力因关系的理解恰恰是颠倒的。索绪尔依凭一位语言学家... 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对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启示与影响 ,但从文本细读的角度切入索绪尔与德里达两者之间的思路 ,我们发现 ,索绪尔与德里达对能指与所指之间谁决定谁的动力因关系的理解恰恰是颠倒的。索绪尔依凭一位语言学家的视域 ,是站在逻各斯自律性言说所构造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之外 ,认定能指决定所指以分析印欧拼音语言 ;而德里达必须承认由逻各斯中心主义营构的在场形而上学是所指决定能指 ,在承认超验所指为本体的终极意义上建构起他的解构主义思想。所谓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动力因关系是决定与被决定的权力关系。一位解构主义者在某种意义上必须首先是在场形而上学的建构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验所指 能指 序列关系 索绪尔 德里达 逻各斯中心主义 木体论 在场形而上学 解构主义 语境 等级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逻辑主义意义理论的“在场形而上学”根基
2
作者 朱耀平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6-41,共6页
尽管弗雷格反对把名称的涵义和句子的思想与表象混为一谈,但是在表象、客观事物与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认为最可靠的还是表象。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尔式的"在场形而上学"原则。罗素把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能否被我们感知作... 尽管弗雷格反对把名称的涵义和句子的思想与表象混为一谈,但是在表象、客观事物与思想三者之中,弗雷格认为最可靠的还是表象。这表明他仍然遵循了笛卡尔式的"在场形而上学"原则。罗素把某个名称所代表的对象能否被我们感知作为判定这个名称是专名还是摹状词的标准,甚至把它看做是决定一个名称的意义的标准,充分表明他以摹状词理论为核心的意义学说的经验主义本质。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图像说认为"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世界的界限",实际上是把"我的思想的界限"看做世界的界限,这表明他的哲学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唯我论"。逻辑经验主义把"可证实性"作为命题意义的标准,归根到底还是把感觉经验作为意义的标准,这充分表明逻辑经验主义及其"可证实性"意义标准的表象主义、唯我论和"在场形而上学"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格 罗素 前期维特根斯坦 逻辑经验主义 意义理论 在场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形而上学的在场,还是在场的形而上学?——从解释学的立场看《声音与现象》中的内在断裂 被引量:2
3
作者 黄旺 《社会科学论坛》 2012年第6期188-197,共10页
《声音与现象》是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内在性的突破的努力。但该书自身包含一系列矛盾和断裂,这种断裂源于德里达忽视了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洞见。通过发掘这些矛盾和断裂,就能既从内在方面对之加以一定的解构,又从外在方面对之加以批判,指... 《声音与现象》是对在场的形而上学的内在性的突破的努力。但该书自身包含一系列矛盾和断裂,这种断裂源于德里达忽视了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洞见。通过发掘这些矛盾和断裂,就能既从内在方面对之加以一定的解构,又从外在方面对之加以批判,指出德里达混淆了在场的形而上学和形而上学之的在场,从而否定了能够作为延异和他在性的本真在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在性 在场形而上学 解释学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及德里达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月宏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3-57,共5页
本文首先简述了形而上学史,探讨了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接着概述和批判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错误在于把存在解说为价值,在于在追问存在者的存在根据时遗忘了存在本身。在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根据的价值之思中,主... 本文首先简述了形而上学史,探讨了康德对旧形而上学的批判。接着概述和批判了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错误在于把存在解说为价值,在于在追问存在者的存在根据时遗忘了存在本身。在尼采以强力意志为根据的价值之思中,主体性形而上学忽略与遮蔽了存在。形而上学的秘密是根据律。形而上学通过根据律主宰了现代人的命运。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克服与超出就是把作为存在者原则的根据律拆解为作为存在原则的存在与根据相互归属的根据律。德里达认为,在阐述此在的存在机制与存在意义的基础存在论中,海德格尔区分了本源与非本源。他把本源理解为本真本己性。在德里达看来,这种理解还是带有传统形而上学亦即在场形而上学的烙印。德里达对亚里士多德时间观的再解读表达了他对形而上学的深刻批判和解构。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批判表明了他自己看到了比作为在场之存在还要古老或晚到的"事情"。这种"事情"乃是对在场—不在场的绝对超出,就是德里达以踪迹之名所思考的东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价值 存在 根据律 在场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场主义散文的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和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叶从容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7期76-81,共6页
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是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主要借鉴吸收了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家们对西方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在场"思想,在场主义散... 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是近年来当代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事件。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主要借鉴吸收了现代西方现象学和解构主义哲学家们对西方传统"在场形而上学"的批判及其在此基础上所建构的"在场"思想,在场主义散文理念的提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中的"尚质"文艺观的回应。在继承以往有关"在场"的理论资源的基础上,在场主义散文理念代表人物也有所批判和发展,并赋予了"文学在场"以一定的新的内涵。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主要体现在其核心概念"四非"说和"五性"说上。在场主义散文的文学在场观,既体现了一种对传统的僵化的散文观的消解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坚守文学的意义、真理和社会意义的主体性和现代性精神。在场主义散文的兴起及其散文理念的提出为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树立起了一个标杆,对扭转当下文坛的一些浮泛风气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 在场形而上学 在场主义散文 文学在场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而上学发展史上的三次翻转——海德格尔形而上学之思的启迪 被引量:58
6
作者 俞吾金 《中国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19,共16页
迄今为止的西方形而上学发展史是由以下三次翻转构成的:首先是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对柏拉图主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翻转;其次是在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部,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 迄今为止的西方形而上学发展史是由以下三次翻转构成的:首先是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主体性形而上学"对柏拉图主义的"在场形而上学"的翻转;其次是在主体性形而上学的内部,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意志形而上学"对以笛卡尔、康德、黑格尔为代表的"理性形而上学"的翻转;再次是后期海德格尔的"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对其前期的"此在形而上学"的翻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形而上学 主体性形而上学 理性形而上学 意志形而上学 此在形而上学 世界之四重整体的形而上学
原文传递
论德里达对结构主义的解构 被引量:5
7
作者 俞胜 李培山 李季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1-3,共3页
德里达把一切具有等级结构和以结构为中心的哲学理论体系叫做“逻各斯中心论”。德里达认为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的结合体。通过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打乱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传统 ,从而... 德里达把一切具有等级结构和以结构为中心的哲学理论体系叫做“逻各斯中心论”。德里达认为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在场形而上学”和“语音中心论”的结合体。通过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 ,打乱了逻各斯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传统 ,从而颠覆了形而上学的根基 ,改变了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 ,使我们以一个全新的思维角度来审视一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结构主义 解构 逻各斯中心论 "在场形而上学" 语音中心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研究的后现代化迫在眉睫 被引量:33
8
作者 季国清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6,共8页
20世纪的人文思潮起伏跌岩,存在主义两度走红,后现代又在世纪末火爆;然而,只要我们登堂入室,就会看到一百年间始终有一股强劲的潜流悄悄拉动着人文学者的神经,还不时地象洛伦兹吸引子那样形成时代的漩涡,那就是结构主义。发端... 20世纪的人文思潮起伏跌岩,存在主义两度走红,后现代又在世纪末火爆;然而,只要我们登堂入室,就会看到一百年间始终有一股强劲的潜流悄悄拉动着人文学者的神经,还不时地象洛伦兹吸引子那样形成时代的漩涡,那就是结构主义。发端于索绪尔语言学的结构主义最初只是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主义语言学 在场形而上学 语言研究 后现代化 话题结构 潜意识 索绪尔 现代主义 本体论 汉语
原文传递
解构的魅力与魔力——评德里达解构主义的得与失 被引量:4
9
作者 陶渝苏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45,共6页
德里达用自己毕生的学术生涯,来拒斥西方中心主义,尊重“他者”文化,关切弱势人群和边缘人群,这一切都将成为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被永远保存。然而,德里达的学说复杂艰涩,歧义丛生,其中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反复阅读其文本,审视其立场... 德里达用自己毕生的学术生涯,来拒斥西方中心主义,尊重“他者”文化,关切弱势人群和边缘人群,这一切都将成为人类珍贵的精神财富被永远保存。然而,德里达的学说复杂艰涩,歧义丛生,其中也有不少令人遗憾之处。反复阅读其文本,审视其立场,对未来东西方文化的建构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逻各斯中心主义 二元对立思维 在场形而上学 播撒 脱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异哲学:从“摧毁”到“解构”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松 董迎春 《长江学术》 CSSCI 2008年第3期88-93,共6页
本文从德里达对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的分析入手,辨析德里达的"解构"概念的内涵。德里达拆解西方"在场形而上学"的思想根基,不断构建他的解构时代。我们称他的哲学为"延异哲学"。
关键词 德里达 在场形而上学 廷异 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卫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0-44,共5页
海德格尔思想被公认为后现代思潮的发源地之一,但激进的后现代思想家们又不断批评其理论的保守性,他们正确地抓住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转折的方向,并且将转折所指向的维度彻底化,这种彻底化、极端化使他们反过来指责海德格尔哲学是"... 海德格尔思想被公认为后现代思潮的发源地之一,但激进的后现代思想家们又不断批评其理论的保守性,他们正确地抓住了海德格尔后期思想转折的方向,并且将转折所指向的维度彻底化,这种彻底化、极端化使他们反过来指责海德格尔哲学是"在场形而上学"。本文通过列维纳斯对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差异、此在的被抛性、向死存在及作为视域的时间、与他者的关系等多方面的继承与批判的分析,试图揭示后现代思潮对海德格尔思想中某些环节进一步极端化的合理性及其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在论差异 被抛性 他者 在场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里达的解构策略 被引量:3
12
作者 莫伟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5-23,共9页
德里达运用三种解构策略对三位一体的在场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进行解构读解,旨在批判从柏拉图、卢梭和黑格尔直至海德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在场形而上学本质特征及其真理观和意义理论。虽然德里... 德里达运用三种解构策略对三位一体的在场形而上学、逻各斯中心主义和语音中心主义进行解构读解,旨在批判从柏拉图、卢梭和黑格尔直至海德格尔和列维-斯特劳斯的整个西方思想传统的在场形而上学本质特征及其真理观和意义理论。虽然德里达的解构策略在其所界定的文本的文本性内是有效的,但由于这种文本的文本性脱离了社会历史性就难免有其方法论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解构策略 在场形而上学 逻各斯中心主义 语音中心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歧性与多重性: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出场形态 被引量:2
13
作者 孙全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43-52,共10页
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出场形态体现于其两歧性的文本与多重性的思想语境。两歧性使德里达的文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复数的"幽灵"。作为一种哲学的某种非哲学思考,德里达的解构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中以逻各斯的"在场"... 德里达解构思想的出场形态体现于其两歧性的文本与多重性的思想语境。两歧性使德里达的文本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复数的"幽灵"。作为一种哲学的某种非哲学思考,德里达的解构是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中以逻各斯的"在场"为中心的二元对立的等级结构的解构,从被传统遮蔽的"幽灵"中寻求生活的真谛。其消解意义就在于打破封闭性、稳定性、单一性,从而催生观察和思考世界的新视角与新方法。德里达解构中心、定见,建构多元、开放、模糊,从历史与现实的边缘寻找价值。德里达不仅反叛了历史,更忠实了历史,记住了历史。正是沉重的使命感与忧患意识,使他选择了批判,解构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类更好地学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里达 解构 两歧性 多重性 逻各斯中心主义 在场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是反现代性还是最激进的现代性?——从海德格尔前期的思与行来看
14
作者 李涛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人们通常要么认为海德格尔是反对现代性的,要么认为海德格尔反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并试图开启思想的第二次开端。而施特劳斯认为,海德格尔是最激进的现代性第三次浪潮。笔者认为施特劳斯的说法是富有洞见的。本文认为,从海德格尔前期的... 人们通常要么认为海德格尔是反对现代性的,要么认为海德格尔反对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并试图开启思想的第二次开端。而施特劳斯认为,海德格尔是最激进的现代性第三次浪潮。笔者认为施特劳斯的说法是富有洞见的。本文认为,从海德格尔前期的思与行来看,他在古今之争中的立场是明确的,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海德格尔支持纳粹的政治言行,是与他的本真伦理学和反在场形而上学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一核心思想是从基督教以来的现代性思想中生发的。海德格尔发扬了基督教无限潜能思想对古希腊在场形而上学及其伦理学的反对,将存在及此在规定为具有无限性和不定性的可能性,将现代性推向更激进的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现代性 本真伦理学 在场形而上学 潜能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之路
15
作者 张世英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3-30,共8页
哲学的最高境界既是“奥秘的”,又是“公开的”。哲学要求超越有限以达到无限。无限性使一般常识的观点感到“奥秘”,但这种超越不能丝毫脱离有限,所以哲学又是可以通过有限者的努力而学习到的。超越不是悠闲自在,更不是脱离红尘,... 哲学的最高境界既是“奥秘的”,又是“公开的”。哲学要求超越有限以达到无限。无限性使一般常识的观点感到“奥秘”,但这种超越不能丝毫脱离有限,所以哲学又是可以通过有限者的努力而学习到的。超越不是悠闲自在,更不是脱离红尘,超越之路就是在现实的有限事物中忍受并进而战胜各种对立面的过程。超越之路是艰苦的,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和勇气。人们在超越有限的道路上必将战胜“霸权”意识而进入“万物一体”的高远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的“奥秘性”与“公开性” 有限性与无限性 超越有限 在场形而上学 黑格尔的“真无限”与“坏无限” 主客同一 万物一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里达对胡塞尔符号学思想的批判与继承——以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为中心
16
作者 董迎春 《符号与传媒》 2011年第2期87-97,共11页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第一次提出了“分延”这个概念。通过对胡塞尔符号中翻译、符号、在场、悬搁、补充等具体问题的考察,我们初步看出德里达从对胡塞尔符号学中的拆解中,解构“在场形而上学”,不断建构他自身的“延异哲学”。
关键词 符号 在场形而上学 补充 延异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里达对胡塞尔“符号学”思想的继承——以德里达《声音与现象》为中心
17
作者 董迎春 《西安工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德里达在《声音与现象》中第一次提出了“分延”这个概念。通过对胡塞尔符号中翻译、符号、在场、悬搁、补充等具体问题的考察,我们初步看出德里达从对胡塞尔符号学中的拆解中,解构“在场形而上学”,不断建构他自身的“延异哲学”。
关键词 符号 在场形而上学 补充 延异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情修正“阐释的运作”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颖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4-238,共5页
乔治·斯坦纳所提出的"阐释的运作",由于没能摆脱"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掌控,而沦为主客征服的暴力工具,即使假"信任"之名,也难行尊重之实。启动移情,以生命与生命共在的情怀去"设身处地"地体... 乔治·斯坦纳所提出的"阐释的运作",由于没能摆脱"在场的形而上学"的掌控,而沦为主客征服的暴力工具,即使假"信任"之名,也难行尊重之实。启动移情,以生命与生命共在的情怀去"设身处地"地体验"他者"的"是其如是","自我"便不会将"他者"物化为客体去加以征服,而要在"物(人)我合一"中达到独立个体间的相通相容。翻译的伦理由此得以持存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场形而上学 阐释的运作 移情 翻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德里达对胡塞尔“语音中心主义”的解构 被引量:1
19
作者 孟宪清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6-61,共6页
德里达认为,胡塞尔的"语音中心主义"既是其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及其客观主义的批判,又是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及其客观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具体来说就是,胡塞尔的"语音中心主义"与西方传统的"在场的形而上学"... 德里达认为,胡塞尔的"语音中心主义"既是其对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及其客观主义的批判,又是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及其客观主义的重要表现之一,具体来说就是,胡塞尔的"语音中心主义"与西方传统的"在场的形而上学"具有深刻的一致性,本质上是一种基础主义和本质主义的表现。德里达在存在论和思维方式方面以其解构论的"延异"等策略对"语音中心主义"、"在场的形而上学"进行解构和批判,这对于我们认识德里达的解构论的后现代哲学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然而,德里达的解构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最主要的在于,它仍然是建立在语言学的基础上,而非建立在人的社会历史性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另外,它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性与非理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音中心主义 在场形而上学 解构 延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话语:沙中之塔 被引量:1
20
作者 宝凤 《文艺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6-77,共2页
后现代话语:沙中之塔宝凤在各种学术文化杂陈的今日,后现代话语是被炒得最欢的一种。应当承认,作为泛文化现象,后现代性已经随着商业化大幕的拉开而浸染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这种隐伏的文化现象作出拨冗开塞的揭示并展开深入的... 后现代话语:沙中之塔宝凤在各种学术文化杂陈的今日,后现代话语是被炒得最欢的一种。应当承认,作为泛文化现象,后现代性已经随着商业化大幕的拉开而浸染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对这种隐伏的文化现象作出拨冗开塞的揭示并展开深入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问题出在一些学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话语 后现代文化 现代主义者 后现代性 解构功能 逻各斯 在场形而上学 价值论 解构主义 社会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