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位一体”理念下博物馆景观的地域化表达——以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景观设计为例
1
作者 曾健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230-231,共2页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个重大标志性建设项目。在张锦秋院士的主持下,设计团队深度参与了博物馆的选址、设计和建造全过程。依托实践,文章提出“四位一体”理念,即建筑理念延续、场地特征塑造、主题文化彰显、...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是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一个重大标志性建设项目。在张锦秋院士的主持下,设计团队深度参与了博物馆的选址、设计和建造全过程。依托实践,文章提出“四位一体”理念,即建筑理念延续、场地特征塑造、主题文化彰显、地域文脉传承。同时,系统化探索了博物馆景观的地域化表达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景观 地域化表达 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电影地域化的空间生产与对话
2
作者 王霞 《电影评论》 2024年第3期4-17,共14页
中国电影文本中的地域化表达长久以来呈现为一种模糊化的特征。百年来,中国电影叙境中的地域化表达往往被提喻为海派/京味、城市/乡村、民族/民俗的空间模式,被逐渐固定并传承下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从第六代电影人开始,明确地域、... 中国电影文本中的地域化表达长久以来呈现为一种模糊化的特征。百年来,中国电影叙境中的地域化表达往往被提喻为海派/京味、城市/乡村、民族/民俗的空间模式,被逐渐固定并传承下来。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从第六代电影人开始,明确地域、强调地域化表达的电影创作逐渐显影,影像中的地域空间,不再止于风景、民俗、语言等外在的文化象征物,而是内化为一种生命体验与时空感知,直接参与叙事。特别是最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后市场的扩容,随着电影学教育从上个世纪封闭的精英体制中加快走出,随着影像媒介化以不可逆的趋势空前发展,出现了一批与以往电影学教育背景全然不同的新导演。他们自觉地将个体时空体验融入影像叙事,大大释放了中国不同的文化地理空间所能展示出来的影像叙事能量,增强了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对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 空间特征 地域 地域化表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