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6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形起伏管路气液两相段塞流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尚增辉 王永红 +1 位作者 肖荣鸽 姚培芬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4期643-647,共5页
段塞流是气液两相流动中的一种常见流型,由于地形原因,管路多处于起伏状态,而目前国内外对起伏诱发的气液两相管路段塞流研究尚不成熟。针对实际气液两相管路中频繁出现的地形起伏段塞流,首先利用历史数据对现有段塞流模型的适用性进行... 段塞流是气液两相流动中的一种常见流型,由于地形原因,管路多处于起伏状态,而目前国内外对起伏诱发的气液两相管路段塞流研究尚不成熟。针对实际气液两相管路中频繁出现的地形起伏段塞流,首先利用历史数据对现有段塞流模型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建立了地形起伏状态下段塞流的液塞追踪修正模型,最后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模拟,研究了管路起伏诱发状况对段塞流段塞分布、拐角处持液率、液塞长度和压降的影响,并将模拟压降与计算压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精度,对于实际的地形起伏诱发段塞流管道的安全高效运行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两相流 地形起伏管 段塞流 压降计算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起伏管线清管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昕 杨松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13年第7期11-14,共4页
清管作业是管道运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管输系统的积液量、含沙量等,还可以对管道进行监测和维护,因此,人们相继建立了各种清管模型,对清管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而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鄂尔... 清管作业是管道运营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它不仅可以有效控制管输系统的积液量、含沙量等,还可以对管道进行监测和维护,因此,人们相继建立了各种清管模型,对清管过程进行动态模拟。而我国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的鄂尔多斯、四川、柴达木、塔里木地区,其地形多为沙漠、丘陵、山地,地形起伏较大,故地形的起伏成为清管过程中不可忽略的影响因素。那么对这种具有落差的清管模型的研究更加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天然气 集输管线 持液率 清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多道面波分析方法
3
作者 李红星 刘洋 +1 位作者 胡书凡 戴田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51-3858,共8页
传统多道面波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起伏地形条件,限制了其的应用场景.首先,基于聚束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表起伏、地层界面水平的地质模型的多道面波频散曲线正演方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基于水平地形假设的传统频散曲线正演方法... 传统多道面波分析方法不适用于起伏地形条件,限制了其的应用场景.首先,基于聚束分析原理,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表起伏、地层界面水平的地质模型的多道面波频散曲线正演方法.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相对基于水平地形假设的传统频散曲线正演方法,本文方法正演的频散曲线与模拟地震记录提取的频散曲线吻合度更高.其次,提出以地层横波速度和地层界面高程为反演参数的反演策略,实现起伏地形多道面波频散曲线反演.通过起伏地形下模拟地震记录反演结果可知,相比传统多道面波分析方法,利用本文建立的起伏地形多道面波分析方法获得的横波速度剖面与地质模型一致性更好,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形 多道面波分析 频散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地质灾害评价因子地形起伏度提取最佳尺度研究:以榆林市米脂县为例
4
作者 孟晓捷 郭小鹏 +2 位作者 薛强 冯卫 洪勃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34-243,共10页
目前地质灾害相关评价工作中,部分研究人员对于“地形起伏度”(也称相对坡高)选取最佳窗口单元进行提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致使取得的地形起伏度参数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后续地灾评价中,无论采用以栅格... 目前地质灾害相关评价工作中,部分研究人员对于“地形起伏度”(也称相对坡高)选取最佳窗口单元进行提取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和主观性,致使取得的地形起伏度参数与研究区实际情况相比存在一定的误差。后续地灾评价中,无论采用以栅格为基础的信息量模型还是现今普遍流行的各类机器学习方法,其评价因子本身的误差甚至错误会导致评价结果可靠性降低。笔者基于Arc GIS平台,利用陕西省榆林市米脂县分辨率为2 m的DEM数据,采用均值变点分析法,通过两轮分析,数量分别为10×10和1×1的矩形窗口逐渐逼近研究区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计算出该县地形起伏度为0~256.60 m,最佳统计单元为59×59的窗格,栅格单元边长为2 m,提取窗格边长为118 m,对应提取面积为13924 m^(2)。随后依据陕北黄土地区历史滑坡及崩塌的易发坡高统计将米脂县地形起伏度等分为<20 m、20~40 m、40~60 m、60~80 m、>80 m等5个区间,受原始地形条件及削坡建房、建厂等综合影响,40~80 m为灾害隐患发育的主要区间,灾害隐患点占比为88.60%。结合米脂县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量值和灾害点密度对比曲线,结果显示二者有很好的相关性,体现了地形起伏度统计单元选取和区间划分的合理性。本研究所采用的高精度DEM数据的计算及分析结果,首先避免了目视寻找拐点的弊端,其次在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貌条件中能够满足数字地形分析与精细化地质灾害调查的需求,可为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评价防治及黄河中上游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地质灾害 地形起伏 均值变点法 最佳窗口单元 米脂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床地形起伏变化对地表水-地下水-湿地水交互过程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丽娟 吴佩鹏 +1 位作者 张盛艳 张阳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地表水动力条件变化及河床沉积物岩性空间差异造成河床地形在空间上起伏变化是水沙界面压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傍河湿地水交互过程。为研究河床地形起伏变化对地表水-地下水-湿地水交互过程的影响机理,... 地表水动力条件变化及河床沉积物岩性空间差异造成河床地形在空间上起伏变化是水沙界面压力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地表水-地下水、地下水-傍河湿地水交互过程。为研究河床地形起伏变化对地表水-地下水-湿地水交互过程的影响机理,在黄河下游开封柳园口设置研究断面,统计分析河床地形起伏变化特征数据,建立半理想化地下水流数值模型,分析地表水-地下水-湿地水相互作用过程。结果表明:(1)与平整河床相比,河流横断面河床地形空间起伏变化可增大地表水-地下水转换量及地下水-湿地水转化量;(2)河床地形空间起伏变化使河床下伏含水层发育不同级次的地下水流系统,改变了地下水流路径及其径流时间,与平整河床地形相比,河流横断面河床地形起伏变化使得河流下伏含水层地下水流路径复杂化,近河床界面的浅部含水层不同位置发育有滞留区,且随着河床地形起伏程度越大,湿地侧河床下伏含水层及湿地附近含水层地下水年龄增大。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下游悬河段地表水-地下水-湿地协同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地形起伏 地表水 地下水 湿地水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下基于非结构网格模型降维的重力三维密度反演
6
作者 高新宇 鲁宝亮 +1 位作者 安国强 巨鹏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9-393,共15页
复杂起伏地形以及剖分方式对重力反演解释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重力密度反演研究主要基于直立长方体模型,这显著降低了对起伏地形和复杂地质体的拟合程度,对重力反演解释易产生较大影响.四面体非结构网格能够更加精细地模拟起伏地形及复杂... 复杂起伏地形以及剖分方式对重力反演解释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重力密度反演研究主要基于直立长方体模型,这显著降低了对起伏地形和复杂地质体的拟合程度,对重力反演解释易产生较大影响.四面体非结构网格能够更加精细地模拟起伏地形及复杂地质体,为此本文研究了起伏地形条件下基于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剖分的重力三维密度反演.首先基于Delaunay方法将地下区域剖分为四面体非结构网格,引入垂向导数和相关系数两种方法进行模型降维技术从而减小解的空间,通过添加最小长度约束,深度加权约束,物性范围约束构建目标函数,并采用预条件共轭梯度法求解.为了提高反演效率在计算过程引入OpenMP并行算法.并研究了各项约束以及两种模型降维方法在四面体非结构网格正则化反演中的效果.通过不同深度直立长方体模型以及起伏地形下组合模型试验,基于四面体非结构网格的重力密度反演可以清晰地反映异常体位置.将本文提出的方法应用于美国密苏里州东南部的氧化铁矿床,反演结果与已知岩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进一步证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结构网格 起伏地形 密度反演 模型降维 正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地形起伏度与斜坡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关系研究
7
作者 李强 伍剑波 +2 位作者 孙东 杨涛 罗小惠 《钻探工程》 2024年第4期125-134,共10页
地形起伏度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但同时考虑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的研究偏少。以地貌单元跨度巨大的四川省为例,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采用频率比法、信息量法、确定性系... 地形起伏度与斜坡地质灾害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但同时考虑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灾害类型、灾害规模的研究偏少。以地貌单元跨度巨大的四川省为例,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地形起伏度最佳统计单元,采用频率比法、信息量法、确定性系数法等3种数据统计模型,研究地形起伏度对斜坡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平均地形起伏度与统计窗口大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最佳统计单元的窗口数量为20×20、面积大小为3.24×10^(6) m^(2);斜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丘陵和小起伏度山地,数量总占比为68.9%,其中滑坡易发优势区间为50~350m,崩塌易发优势区间为50~200 m;小起伏区域利于发育小型灾害,大起伏度区域更利于发育中型和大型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 滑坡 地形起伏 最佳统计单元 空间分布 四川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 GDEM的黑龙江省地形起伏度分析
8
作者 岳志铖 戴长雷 周洋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13期208-212,共5页
地形起伏度是描述地貌形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研究区域内地势起伏特征。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以30 m分辨率的ASTER GDEM(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上利用领域分析法分析不同窗口大小下的地... 地形起伏度是描述地貌形态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研究区域内地势起伏特征。以黑龙江省为研究区域、以30 m分辨率的ASTER GDEM(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为基础,在ArcGIS平台上利用领域分析法分析不同窗口大小下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均值变点法得出最佳统计单元面积为0.396 9 km^(2)。在此基础上对黑龙江省地势起伏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地形起伏可分为4类,主要以台地、丘陵为主,平原占比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ASTER GDEM(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全球数字高程模型) 均值变点分析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起伏地形的2.5维主轴各向异性海洋CSEM反演研究
9
作者 覃金生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97-205,共9页
笔者利用OCCAM方法实现了MPI并行的2.5维海洋CSEM反演算法。正演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元方法,在精确模拟海底起伏地形和构造模型的同时,对核心区域和扩展区域进行不同尺度的剖分以减少反演参数。水平海床和起伏海床的理论模型算例表... 笔者利用OCCAM方法实现了MPI并行的2.5维海洋CSEM反演算法。正演采用基于非结构网格的有限元方法,在精确模拟海底起伏地形和构造模型的同时,对核心区域和扩展区域进行不同尺度的剖分以减少反演参数。水平海床和起伏海床的理论模型算例表明,沿测线发射的2.5维剖面数据对垂直各向异性模型的恢复效果优于水平各向异性模型。复杂海底地形模型的试算结果表明,带地形沉积层的存在会对反演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资料解释中应该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可控源电磁 起伏地形 反演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 GDEM的地形起伏度与西安市长安区滑坡崩塌灾害的相关性
10
作者 孙雪银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28期78-81,85,共5页
西安市长安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北坡和黄土台塬边坡因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失。为研究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以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AS... 西安市长安区地势南高北低,相差悬殊,秦岭北坡和黄土台塬边坡因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地震等诱发的影响,容易发生滑坡崩塌地质灾害,给城市造成严重损失。为研究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育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以空间分辨率为30 m×30 m的ASTER GDEM数字高程数据为数据源,基于GIS的邻域统计分析工具,依次提取2×2、3×3、4×4、5×5……50×50共49个矩形窗口,运用均值变点法科学地确定长安区地形起伏度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17×17,面积为26.01×10^(4)m^(2),据此将区内地形起伏度分为5级,并采用CF法、I值法建立区域地形地貌与灾害点分布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滑坡崩塌的发育与地形起伏度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地形起伏度为小起伏(30~200m)时,对滑坡崩塌灾害影响最大,最利于灾害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滑坡 崩塌 均值变点法 CF法 I值法 长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差异的电子商务进农村政策效应实证剖析
11
作者 张娟 关昕 胡志全 《江西农业学报》 2025年第1期126-134,共9页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利用2013—2020年中国2419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是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利用2013—2020年中国2419个县(市、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对县域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显著促进了县域经济增长,该政策效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政策不仅在地形平坦地区表现出促进作用,同时在地形起伏度较大的山地,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由此表明,政策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促进效应和市场的拉动效应可以实现县域经济的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商务 县域经济 多时点双重差分法 地形起伏 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形起伏度的临沧市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分析
12
作者 张志梅 田秀 段正洋 《地理科学研究》 2024年第4期759-770,共12页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而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并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水平和分布格局。本文选取地形起伏度对临沧市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2软件,通过均值变点...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越来越重视,而人居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并从根本上制约着区域人口的集聚水平和分布格局。本文选取地形起伏度对临沧市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进行分析。利用ArcGIS 10.2软件,通过均值变点分析法,确定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0.2025 km2,在此基础上计算地形起伏度,对各乡镇地形起伏度进行区域内部差异分析。运用SPSS软件,对各乡镇的平均人口密度与地形起伏度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中R2为−0.505,发现二者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中符合逆曲线模型,其R2为0.859。根据地形起伏度将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分为5个级别,高度适宜区地形起伏度值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people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s the foundation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and fundamentally restricts the concentration level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regional population. This article selects terrain undulation to analyze the terrain suitabilit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in Lincang City. Using ArcGIS 10.2 software and the mean change point analysis method, the optimal analysis window size was determined to be 0.2025 km2. Based on this, terrain undulation was calculated, and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terrain undulation were analyzed for each township. Using SPSS software, 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on the average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errain undulation of each township. The R2 value in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0.505, an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The regression analysis followed the inverse curve model, with an R2 value of 0.859. According to the terrain undulation, the suitability of living environment terrain is divided into 5 levels. The terrain undulation value of the height suitable area is less than 1.5, accounting for 41.19%;The terrain undulation value in the moderately suitable area is between 1.5 and 2.0, accounting for 36.34%;The terrain undulation value in the low degree suitable area is between 2.0 and 2.5, accounting for 19.28%;The terrain undulation value of the critical suitable area is between 2.5 and 3.0, accounting for 3.03%;The terrain undulation value in the unsuitable area is ≥ 3.0, accounting for 0.16%.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population of Lincang City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relatively flat dam areas. This study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ational population layout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of Lincang 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居环境 地形适宜性 地形起伏 临沧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46
13
作者 郭芳芳 杨农 +2 位作者 孟晖 张岳桥 叶宝莹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31-143,共13页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SRTM3-DEM数据资料,选择鄂尔多斯及其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并定量分析了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并利用区域滑坡灾害调查资料,初步建立了地形起伏度、坡度与滑坡灾害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地形起伏度的区域地貌意义。结果表明,... 基于ArcGIS平台,利用SRTM3-DEM数据资料,选择鄂尔多斯及其周缘为研究区,计算并定量分析了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并利用区域滑坡灾害调查资料,初步建立了地形起伏度、坡度与滑坡灾害之间的相关性,讨论了地形起伏度的区域地貌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滑坡集中发育地区的地形起伏度为200 ̄300m,在此范围内滑坡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8.5%,此区间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0.3%;坡度为10 ̄18°,此范围内滑坡占研究区所有滑坡总数的46.7%,而此区间的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0.5%。在地貌类型上,滑坡集中发育地区对应残丘、黄土塬及黄土墚等。通过研究区横向、纵向剖面的地形特征分析,表明地形起伏度和坡度分析是相互补充的,它们均与区域滑坡发生和分布存在良好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为区域滑坡灾害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对区域防灾规划和灾害区预测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坡度 滑坡 DEM GIS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形起伏度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 被引量:451
14
作者 封志明 唐焰 +1 位作者 杨艳昭 张丹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073-1082,共10页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 基于人居环境自然评价的需要,运用GIS技术,采用窗口分析等方法,提取了基于栅格尺度(10km×10km)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并从比例结构、空间分布和高度特征3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地形起伏度的分布规律及其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63%的区域低于1(相对高差≤500m);空间分布呈现西高东低、南高北低的格局;随着经度和纬度增高,地形起伏度呈逐渐下降趋势,28oN、35oN、42oN纬线和85oE、102oE、115oE经线上的地形起伏度符合中国三大阶梯的地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增加,地形起伏度呈现逐渐升高趋势。实证分析表明:中国的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密度有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高达0.91;全国85%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小于1的地区,在地形起伏度大于3的地区居住的人口总数只占全国0.57%。中国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分布的相关性区域差异显著,东北、华北、华中和华南等地相关性显著,内蒙古与青藏地区几乎不存在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人口分布 GIS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分析研究 被引量:60
15
作者 陈学兄 常庆瑞 +1 位作者 郭碧云 张小军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70-678,共9页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最佳地形指标,地形起伏度的分析研究对于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邻域统计分析法,在不同大小邻域窗口下(2×2,3×3,4×4,,25×25,30×30,35×35,40×40... 地形起伏度是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最佳地形指标,地形起伏度的分析研究对于区域水土流失定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利用邻域统计分析法,在不同大小邻域窗口下(2×2,3×3,4×4,,25×25,30×30,35×35,40×40,45×45,50×50)对中国地形起伏度进行了提取;然后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完成了最佳统计单元的计算,结果 11×11网格大小可作为曲线变化的拐点,即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阀值.从而得出基于90m×90m SRTM DEM数据的中国地形起伏度提取的最佳统计单元为11×11网格大小;接着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分级图的绘制;最后对地形起伏度特征作了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SRTM 数字高程模型 地形起伏 最佳统计单元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RTM DEM的地形起伏度对天水市黄土滑坡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宿星 魏万鸿 +4 位作者 郭万钦 王思源 王国亚 吴玮江 叶伟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16-622,共7页
以天水市辖区3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中邻域统计分析法,依次选取2×2、3×3、4×4、…、28×28、29×29、30×30共29个矩形邻域分析窗口,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进行最佳计算单元... 以天水市辖区30 m分辨率的SRTM DEM数据为基础,首先利用GIS空间分析模块中邻域统计分析法,依次选取2×2、3×3、4×4、…、28×28、29×29、30×30共29个矩形邻域分析窗口,运用均值变点分析法进行最佳计算单元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2×12的网格大小(12.96×10~4m^2)为曲线突变的拐点,作为曲线由陡变缓的阈值,确定12×12的网格大小(12.96×10~4m^2)为研究区地形起伏度计算的最佳单元,生成研究区地形起伏度分级图。进而采用确定性系数法(CF)、证据权法、信息量法和条件概率法对研究区发育的黄土滑坡灾害与地形起伏度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形起伏度影响因子层中地形起伏度60~120 m的分级因子层为黄土滑坡灾害的易发因子层,而其中60~90 m区间的值最大,为黄土滑坡灾害的优势因子区间,对滑坡的响应最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滑坡 地形起伏 确定性系数法 证据权法 信息量法 条件概率法 天水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1:10000比例尺DEM提取地形起伏度——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实验为例 被引量:68
17
作者 朱红春 陈楠 +1 位作者 刘海英 汤国安 《测绘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6-88,共3页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 地形的起伏是反映地形起伏的宏观地形因子,是比较适合区域水土流失评价的地形指标,在区域性研究中,利用DEM数据提取地形起伏度能够快速、直观的反映地形的起伏特征。1∶10000比例尺DEM具有越来越广泛、重要的应用,系统探讨基于其提取地形起伏度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不同地貌区的DEM数据为实验数据,依据地貌发育的基本理论,GIS的窗口递增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单元———小流域划分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不同地貌区的地形起伏度。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该方法是一种比较通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DEM 黄土高原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形起伏度的提取及在水土流失定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17
18
作者 刘新华 杨勤科 汤国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57-59,62,共4页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 基于全国 1:10 0万的栅格数字高程模型 ( DEM)数据 ,在 ARC/ INFO的 GRID模块支持下 ,利用窗口分析方法 ,经过采样统计 ,确定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的最佳分析窗口大小为 5 km× 5 km;基于 5 km× 5 km的分析窗口 ,提取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 ,完成了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制图 ;最后对中国水土流失地形起伏度进行了适用性分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水土流失 地形起伏 提取 应用 定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巴山连片特困区地形起伏与人口及经济关系 被引量:40
19
作者 周亮 徐建刚 +3 位作者 林蔚 杨林川 孙东琪 叶尔肯.吾扎提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42-750,共9页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 为了探讨地形要素对连片特困山区人口格局、经济布局和贫困程度约束作用,基于Arc GIS10.0空间分析技术与SPSS18.0统计分析工具,利用SRTM3-DEM数据,分别对中国典型贫困山区——秦巴连片特困区80个县区的地形起伏的空间特征,地形起伏与人口经济格局之间关系进行探析,并且对秦巴山区发展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秦巴山区各县区地形起伏、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由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的梯度空间规律。2.区域地形起伏与所在县区人口密度、三次产业结构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即地区地形起伏越大,人口密度越小,经济发展受限制越强,相反地形越平缓,经济活动则越活跃,人口的空间分布更为集聚。3.地形起伏度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但对秦巴山区深入研究发现,市辖区的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受地形起伏约束较小,究其根本原因是:市辖区在地方财政收入、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人才引进、资源支配、招商引资等方面存在明显的支配地位和集聚优势,较大程度上抵消地形对经济发展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片特困区 地形起伏 人口经济 适宜性 秦巴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STER GDEM数据的青藏高原东部山区地形起伏度分析 被引量:36
20
作者 张学儒 官冬杰 +1 位作者 牟凤云 陈春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1-14,共4页
以青藏高原东部山区为研究区,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通过AML语言编程调用ArcGIS中用于邻域分析的focal函数,计算不同邻域尺度单元下地形起伏度。研究表明:邻域尺度单元大小对地形起伏度计算至关重要,起伏度值先随邻域尺度... 以青藏高原东部山区为研究区,基于高空间分辨率的ASTER GDEM数据,通过AML语言编程调用ArcGIS中用于邻域分析的focal函数,计算不同邻域尺度单元下地形起伏度。研究表明:邻域尺度单元大小对地形起伏度计算至关重要,起伏度值先随邻域尺度单元面积增大而快速增大,当邻域尺度单元面积达一定阈值后,其增大速度开始减缓并趋于平稳,且在增速减慢过程中存在一明显拐点,即最佳邻域尺度单元。通过高差显著性变化检验法,确定最佳邻域尺度单元为5.0625km2,据此制作地形起伏度分级图,发现研究区自西北向东南地形起伏度逐步增加,地势以中度起伏(200~500m)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起伏 ASTER GDEM 邻域分析 青藏高原东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