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艳 翁笃呜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16-424,共9页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行星反射率、长波射出辐射(OLR)和云量资料,计算出中国地区年、月总云量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强迫,分别讨论了其与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关系。结...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行星反射率、长波射出辐射(OLR)和云量资料,计算出中国地区年、月总云量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强迫,分别讨论了其与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地气系统净辐射云强迫与总云量有较好的抛物线关系。各月净辐射云强迫与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曲线相关也很明显,如以曲线上净辐射云强迫为零时的晴天净辐射值代表各月曲线位置,则该值随天文辐射作规律性季节变化。地气系统净辐射云强迫的地理分布与总云量及地气晴天净辐射分布有关,其在各地的年变化则主要由天文因素及雨季进退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气系统净辐射 云辐射强迫 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 长波射出辐射 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作用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李述训 南卓铜 赵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06-511,共6页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 通过对温度波在地层内传播过程问题的分析研究 ,讨论土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对地气系统能量交换的影响 ,并以亚粘土为例应用近似方法计算了在冻结和融化过程地气系统能量交换和地温变化特征 ,同时将相同条件下发生冻融作用与不发生冻融作用情况地气系统热交换量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冻融作用使地气系统热交换加强 ,同时吸热和放热的过程也发生了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作用 地气系统 能量交换 多年冻土 热交换 季节冻土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太阳短波吸收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刘艳 高歌 +1 位作者 成天涛 翁笃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0-269,共10页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总云量、行星反射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年、月平均云对地气系统太阳短波吸收辐射的强迫及其敏感性系数 ,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绘制了地气系统短波辐射云...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总云量、行星反射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年、月平均云对地气系统太阳短波吸收辐射的强迫及其敏感性系数 ,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 ,最后绘制了地气系统短波辐射云强迫的全国分布图。结果表明 :我国地气系统短波辐射云强迫及其敏感性系数都与总云量有较好的非线性相关 ,呈幂指数形式 ,且季节变化明显。短波辐射云强迫的地理分布与总云量配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气系统 太阳短波吸收辐射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气象科学数据集成和共享 被引量:8
4
作者 熊安元 冯爱霞 +12 位作者 高梅 高峰 张志强 何文春 马伟强 孙方林 张文华 刘娜 赵煜飞 刘媛媛 陈东辉 杨和平 杨笛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4-736,共13页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 观测资料匮乏是制约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深入研究的关键因素。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对近几十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区域的地气系统的大气和陆面观测资料及相关分析产品进行了整合集成,获得了高原区域长年代、多要素的地气系统综合气象数据,研发了综合气象数据库及其数据共享平台。本文系统介绍了相关科学数据的观测及数据情况,包括中国气象局长期业务观测数据、历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数据、中国科学院部分野外台站长期观测试验数据和一些科学研究项目的产出数据成果,描述了多种数据的标准化集成技术和成果,设计并发布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多源信息共享平台,为研究和解决青藏高原地球科学问题提供宝贵的数据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系统 气象 数据 共享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北大气沙尘对地气系统和大气辐射加热的影响 被引量:22
5
作者 沈志宝 魏丽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425-435,共11页
利用 H E I F E 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以及 N O A A 11/ A V H R R 卫星测量资料,直接估算我国西北大气沙尘对地气系统和大气中辐射加热率的影响。1991 年2 月下旬~5 月中旬11 天的计算结果表明,春季大... 利用 H E I F E 地面辐射平衡观测资料以及 N O A A 11/ A V H R R 卫星测量资料,直接估算我国西北大气沙尘对地气系统和大气中辐射加热率的影响。1991 年2 月下旬~5 月中旬11 天的计算结果表明,春季大气沙尘的辐射效应与地表状况有关:在高地表反照率的沙漠上空,大气沙尘的短波辐射效应为减小行星反照率增暖地气系统,同时吸收太阳辐射增暖大气,大气顶射出长波辐射对大气沙尘的变化并不敏感,但大气沙尘增大大气的长波冷却;在低地表反照率的绿洲上空,大气沙尘的短波辐射效应为增大行星反照率冷却地气系统,对大气似乎也具有冷却效应,其长波辐射效应是减小地气系统和大气的长波冷却。当大气浑浊度系数β约由0 .15 增大到0 .6 ,沙尘层(850 ~600 h Pa) 内大气的附加短波和长波加热率在沙漠上空约为2 .4~3 .7 K/d 和- 0 .8 ~- 1 .3 K/d ,绿洲上空约为- 0 .3 ~+ 0 .7 K/d 和0 .5 ~1 .3 K/d ,净辐射效应在沙漠和绿洲都是加热,沙尘层内附加的净加热率分别约为1 .3 ~2 .5 K/d 和0 .2 ~0 .7 K/d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大气沙尘 地气系统 大气辐射 辐射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1月-2010年4月我国地气系统的演变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邓国卫 汤懋苍 郭维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74-1278,共5页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 利用2009年1月-2010年4月地震、3.2m地温、降水场资料对该时段地气系统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解释了其气候变化原因,并初步估计2010年全国汛期降水形势。结果表明,强震是破坏"正多负少规则"的重要因素,震前的孕震三步曲、震后两强震连线中点的拍频涡及强震后准半年周期性干旱共同组成了影响2009年气候异常的控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拍频涡 干旱 大雨区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特征的观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创买 李叶新 +1 位作者 周文 高由禧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7-89,99,共4页
利用温斯顿编制的美国NOAA卫星第一批 45个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图 ,包括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及射出长波辐射 ,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是用公式计算的。首次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理论各分量从数值上进行逐月的和年内的纬向分布特征研究。... 利用温斯顿编制的美国NOAA卫星第一批 45个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图 ,包括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及射出长波辐射 ,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是用公式计算的。首次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理论各分量从数值上进行逐月的和年内的纬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推移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和射出长波辐射的纬向分布 ,和理论说明的变化是完全一致的。这45个月正处于太阳黑子数相对少期 ,该期间的太阳辐射应是偏弱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辐射平衡 太阳辐射 长波辐射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前地气系统长波辐射(OLR)异常的成因 被引量:17
8
作者 康春丽 韩延本 +1 位作者 刘德富 曹忠权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03-1708,共6页
本文针对2008年1月9日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改则6.9级地震,分析了卫星遥感我国西部地区长波辐射(OLR)信息场的月际和日际变化特征,研究了临震前震中区附近长波辐射的显著增强与其所处大气压力变化的同步关联现象,认为震前长波辐射异常... 本文针对2008年1月9日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改则6.9级地震,分析了卫星遥感我国西部地区长波辐射(OLR)信息场的月际和日际变化特征,研究了临震前震中区附近长波辐射的显著增强与其所处大气压力变化的同步关联现象,认为震前长波辐射异常征象的成因可能源自大气而非地热,临震前的大气压力增强是改则6.9级地震发生的诱触发因素,而长波辐射变化信息可作为表征大气诱触发地震动力的一个重要指征物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 临震辐射异常成因 大气压力诱触发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的气候学特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可丽 钟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6-22,共7页
利用ERBE—S4和ISCCP—C2月平均资料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这一特殊气候区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的气候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夏季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强迫的场分布形势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主体为... 利用ERBE—S4和ISCCP—C2月平均资料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这一特殊气候区域地气系统云辐射强迫的气候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夏季云对地气系统辐射强迫的场分布形势有明显的差异。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主体为云强迫高值区,夏季云强迫空间变化平缓,高原主体平均云的温室效应春季最大,秋季最小,云使地气系统射出长波辐射年平均减少45.6W/m2;对于地气系统长波辐射,冬季高原地区为云强迫相对高值区,夏季云强迫为西部小,东部大,高原主体平均云的反射率效应春季最大,冬季最小,云使地气系统短波吸收辐射年平均减少49.7W/m2;高原地区冬季云的温室效应大于云的反射率效应,云对地气系统起着辐射增温的作用,春、夏、秋三季的情况则与之相反,云对地气系统有辐射冷却的作用。就全年情况而言,云的辐射冷却作用占优势,年平均净辐射云强迫值-4.1W/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系统 云辐射强迫 气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巨震与玉树强震地气系统演变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汤懋苍 廖留峰 +2 位作者 邓国卫 郭维栋 惠小英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9-204,共6页
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巨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强震之前各月的3.2m地温场和降水场变化,发现它们均符合"强震孕育三步曲"。三步曲的时间点是:干热面积最大月(第一步):2006年8月和2009年6月;应变波始月(第二步):2007年7月和2009... 分析了2008年汶川8.0级巨震和2010年玉树7.1级强震之前各月的3.2m地温场和降水场变化,发现它们均符合"强震孕育三步曲"。三步曲的时间点是:干热面积最大月(第一步):2006年8月和2009年6月;应变波始月(第二步):2007年7月和2009年7月;应变弱停月(第三步):2008年3月和2010年3月。2009年11月曾根据已得到的"孕震三步曲"规律,对玉树地震进行了预测,结果发震地点和时间均报错,仅震级报对,显示利用"孕震三步曲"预报地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玉树地震 地气系统 “孕震三步曲” 降水场 地温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区云对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强迫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艳 翁笃鸣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共8页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和云量资料,计算并讨论了我国各 季和年平均云量对地气系统OLR的强迫及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我国 各季的... 本文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和云量资料,计算并讨论了我国各 季和年平均云量对地气系统OLR的强迫及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结果表明:我国 各季的 OLR云强迫与总云量、高云量都有较好的相关,且季节变化明显;OLR云 强迫和云温室效应的地理分布受云量和云状的影响较大,它们的年变化一般呈弱 双峰型,峰值在春、夏季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 辐射强迫 温室效应 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OL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40
12
作者 贺庆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32-137,共6页
本文研究了森林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影响的机制和作用,并做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森林是除海洋外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与海洋不同,森林可由人们管理和调控;人们通过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产率,控... 本文研究了森林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影响的机制和作用,并做了定量估算.结果表明,森林是除海洋外对地气系统碳素循环影响最大的自然因素;与海洋不同,森林可由人们管理和调控;人们通过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生产率,控制采伐和防止毁林,可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大气中CO_2浓度增长和温室效应增强,从而对减缓和控制地球变暖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 地气系统 碳素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的季节变化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黎伟标 罗会邦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05-212,共8页
利用卫星观测的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大气层顶短波净辐射(SHT)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环流资料,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QRT)的季节性演变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QRT的纬向偏... 利用卫星观测的外逸长波辐射(OLR)资料、大气层顶短波净辐射(SHT)资料以及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CEP)的环流资料,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QRT)的季节性演变及其与亚洲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QRT的纬向偏差(QRTD)反映了海陆间的热力差异,QRTD随着季节的变化,海陆之间存在突变性反向,由春季到夏季,这种季节性反向要比大气环流的突变早一个月,它可能是导致亚洲夏季风建立和撤退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净辐射加热 海陆差异 季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云对地气系统短波吸收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艳 翁笃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1期124-129,共6页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 ISCCP)提供的总云量、行星反射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年、月平均云对太阳短波吸收辐射的强迫 ,揭示了其与总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原的短波辐射云强迫与总云量...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 ISCCP)提供的总云量、行星反射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年、月平均云对太阳短波吸收辐射的强迫 ,揭示了其与总云量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原的短波辐射云强迫与总云量有较好的非线性相关 ,呈幂指数形式 ,且季节变化明显 ;短波辐射云强迫的地理分布与高原云的分布配合较好 ,高原主体和北部是短波辐射云强迫的低值区 ,高原东南部和西部边缘迎风部位为强迫的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系统 短波吸收辐射 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云对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OLR)强迫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艳 翁笃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270-276,共7页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 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 ( OLR)和云量资料 ,计算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各季和年平均总云量对 OL R的强迫及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揭示了高、低云对 OLR强迫的特点。...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 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 ( OLR)和云量资料 ,计算并讨论了青藏高原地气系统各季和年平均总云量对 OL R的强迫及其所产生的温室效应 ,揭示了高、低云对 OLR强迫的特点。结果表明 :高原的 OL R云强迫与总云量、高云量都有较好的相关关系 ,且季节变化明显 ;OL R云强迫和云温室效应的地理分布与高原总云量的分布较为一致 ;云强迫的年变化一般以春季最大 ,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地气系统长波射出辐射 云辐射强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藏高原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强迫的气候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艳 翁笃鸣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568-574,共7页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行星反射率、长波射出辐射 (OL R)和云量资料 ,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强迫 ,并讨论其与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原各... 利用地球辐射平衡试验 (ERBE)和国际卫星云气候计划 (ISCCP)提供的地气系统行星反射率、长波射出辐射 (OL R)和云量资料 ,计算了青藏高原地区云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强迫 ,并讨论其与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关系。结果表明 :高原各季净辐射云强迫与总云量有较好的非线性关系 ,其中以暖季更明显 ;各月净辐射云强迫与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的曲线相关很明显 ,各条曲线均存在一个与净辐射云强迫零值相对应的晴天净辐射值 ,且该值随天文辐射作季节变化 ;净辐射云强迫的地理分布与高原总云量及地气系统晴天净辐射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净辐射 辐射强迫 云对地气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夏季风与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的奇异值分解法分析
17
作者 朱敏 黎伟标 《教学与研究(南京)》 2003年第1期60-65,68,共7页
本文用奇异位分解法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的演变与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二)对奇异向量说明全球(次级)海陆热力差异造成了夏季行星(局地)尺度季风。行星尺度的亚洲季风与中低纬(尤其是30°S周围)的南半球海面温度... 本文用奇异位分解法分析了亚洲夏季风的演变与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二)对奇异向量说明全球(次级)海陆热力差异造成了夏季行星(局地)尺度季风。行星尺度的亚洲季风与中低纬(尤其是30°S周围)的南半球海面温度存在遥相关。夏季亚洲局地尺度的季风环流与伊朗高原、青藏高原的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密切相关。夏季风对地气系统净辐射加热的响应有一个滞后过程,约为1-2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夏季风 地气系统 净辐射加热 奇异值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气耦合系统中下垫面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耀存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4期657-665,共9页
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不仅受大尺度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该区域下垫面状况的改变。本文利用一维十六层地气耦合模式研究了陆地下垫面特征变化对近地层气候的影响,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垂直温度特征、地面温度变化特征... 区域气候环境的变化,不仅受大尺度气候环境的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取决于该区域下垫面状况的改变。本文利用一维十六层地气耦合模式研究了陆地下垫面特征变化对近地层气候的影响,分析了大气边界层垂直温度特征、地面温度变化特征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特征、试验结果表明下垫面特征是影响区域气候的一个重要因子,其变化对边界层垂直温度结构、地面温度日变化以及地面能量平衡和转换机制具有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变一个地区的区域气候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耦合系统 陆地下垫面 气候效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作物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立峰 刘玉华 杜雄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2-16,共5页
以系统学争分-耦合进化原理,分析了作物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组成。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的界域及其时空组成单元,明确了系统结构-功能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从原理与技术上促进... 以系统学争分-耦合进化原理,分析了作物生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作物生产系统由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组成。本文进一步揭示了作物系统与地气系统的界域及其时空组成单元,明确了系统结构-功能效果的定量评价方法,从原理与技术上促进了农作制度理论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生产系统 结构 功能 地气系统 土地当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气系统净辐射的气候特征 被引量:4
20
作者 翁笃鸣 李炬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55-262,共8页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地-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 根据ERBE和ISCCP资料讨论了总云量等因子对地-气系统净辐射的影响,分析了地-气系统净辐射与其各分量及地表净辐射的相关联系。发现行星反射率和地气短波吸收辐射对地-气净辐射的影响最大,而云和纬度的作用主要通过该两因子变化表现出来,OLR的作用则相对较弱。地-气净辐射与地表净辐射的相关性也较明显。文中还就地-气净辐射在全国的地理分布作了分析。各地区地-气净辐射的年变曲线均为简单的夏大冬小型,云等因素的影响主要造成最大值出现月份的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气系统 净辐射 气候特征 中国 辐射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