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
1
作者 贺晓天 黄海涛 +5 位作者 俎新许 张焕 何鹏 刘朝阳 赵亚南 李福斌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789-1800,共12页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 笔者等通过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对大兴安岭中段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成因、物质来源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探讨。通过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得到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的年龄为124.4±1.0 Ma,时代为早白垩世早期。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属碱性、准铝质岩,里特曼指数σ为3.86~5.10,K_(2)O+Na_(2)O=9.14%~10.35%,钾钠比为0.93~1.0,A/CNK=0.76~0.93,成因类型为I型花岗岩。岩石富集La、Ba、Ce、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Hf、Zr等高场强元素;(La/Yb)_(N)=11.72~13.90,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Nb、Ta负异常,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δEu=1.00~1.59。[n(^(87)Sr)/n(^(86)Sr)]_(i)=0.705065,ε_(Nd)(t)=1.93,源区可能为上地幔。结合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形成于与洋壳俯冲有关的火山弧环境,区域应力场由挤压向伸展转换,岩浆源区为上地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年龄 sr—nd同位素 Ⅰ型花岗岩 天险沟石英二长斑岩 大兴安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地区早白垩世正长花岗岩成因及构造启示:锆石U−Pb年龄、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证据
2
作者 顾玉超 陈仁义 +1 位作者 杜继宇 鞠楠 《地质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1-116,共26页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 【研究目的】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发育大面积花岗岩类,加强其成岩时代、岩石成因类型、成岩成矿物质来源等研究,有利于探究该区成岩与成矿关系和早白垩世碰撞造山机制。【研究方法】采集大兴安岭南段黄岗梁锡铁矿区及外围样品,进行岩相学、锆石U−Pb测年、岩石地球化学及Rb−Sr、Sm−Nd、Pb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获得岩浆结晶年龄为141.9~139.1 Ma,较成矿年龄早约3 Ma,形成于早白垩世。岩石具有高硅、低铝、低镁、富钾少钠特征,为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87)Sr/^(86)Sr)_(i)和^(143)Nd/^(144)Nd值分别介于0.70031~0.70543和0.512572~0.512636之间,ε_(Nd)(t)值为0.07~1.18,Nd同位素模式年龄T_(DM2)为926~838 Ma。【结论】黄岗梁矽卡岩型锡铁矿床成岩物质于新元古代从亏损地幔分离,在上升侵位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混染。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早白垩世经历了蒙古–鄂霍次克洋碰撞闭合伸展作用和古太平洋高角度俯冲作用叠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花岗岩 碰撞后伸展环境 锆石U−Pb年龄 黄岗梁地区 大兴安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西班公湖斑岩铜矿带成矿斑岩地球化学及Pb、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59
3
作者 辛洪波 曲晓明 +3 位作者 王瑞江 刘鸿飞 赵元艺 黄玮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85-792,共8页
对班公湖铜矿带2个具有代表性的斑岩铜矿床——多不杂铜矿床和尕尔穷铜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该铜矿带含矿斑岩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对减弱,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 对班公湖铜矿带2个具有代表性的斑岩铜矿床——多不杂铜矿床和尕尔穷铜矿床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和Pb、Sr、Nd同位素特征研究表明,与冈底斯铜矿带相比,该铜矿带含矿斑岩大离子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相对减弱,而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的亏损程度明显减轻,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减弱,且具有Eu的弱正异常,岩石在氧化性上更强一些;从Pb、Sr、Nd同位素特征来看,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更富含放射性成因铅,143Nd/144Nd比值明显降低,其源区更接近印度洋沉积物区域,表明该铜矿带含矿斑岩的岩浆源区更浅,有更多的地壳物质加入;班公湖铜矿带含矿斑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属于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而冈底斯铜矿带明显偏离了活动大陆边缘区域,表明班公湖斑岩铜矿带形成于碰撞后地壳隆升阶段,而冈底斯铜矿带则形成于碰撞后地壳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PB sr nd同位素 班公湖铜矿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岩石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5
4
作者 任康绪 阎国翰 +7 位作者 牟保磊 蔡剑辉 童英 李凤棠 赵凤三 古丽冰 杨斌 储著银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2-302,共11页
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具有硅过饱和(出现石英,w(SiO2)=62.01%~67.28%)、准铝(w(Al2O3)=12.20%~16.83%)、富碱(w(Na2O) +w(K2O) = 11. 14% ~ 14. 18%,里特曼指数σ= 6. 40 ~ 8. 65)、富钾(w(K2O)/w(Na2O)=1.01~1.79)和低铁、镁的特征。... 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具有硅过饱和(出现石英,w(SiO2)=62.01%~67.28%)、准铝(w(Al2O3)=12.20%~16.83%)、富碱(w(Na2O) +w(K2O) = 11. 14% ~ 14. 18%,里特曼指数σ= 6. 40 ~ 8. 65)、富钾(w(K2O)/w(Na2O)=1.01~1.79)和低铁、镁的特征。总稀土较高,稀土配分曲线呈陡右倾模式。微量元素强烈富集LILE和LREE,相对亏损Nb、Ta、Ti 和P。上述特征以及低钕(ε(Nd,t) = - 7. 3 ~ - 9. 4)高锶(ε(Sr,t)=+53.9^+99.9)的同位素特征反映物质来源主要与富集型上地幔有关,但受到不同程度壳源物质的混染作用。Nd、Sr、Pb联合示踪表明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与华北断块北缘印支期富碱侵入岩带具有相似性,但不同于塔里木北缘富碱侵入岩。结合时空分布、同位素组成以及所处的构造动力学体系等因素将阿拉善断块富碱侵入岩和燕辽—阴山印支期富碱性侵入岩带划归为同一印支期富碱性侵入岩带。指出至少到晚古生代—印支期时阿拉善断块已经与华北断块构成了一个整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碱侵入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sr nd和Pb同位素 阿拉善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雄村铜金矿Ⅰ号矿体赋矿凝灰岩成因探讨:来自岩石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证据 被引量:15
5
作者 丁枫 郎兴海 +3 位作者 胡正华 杨欢欢 王子正 张丽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46-558,共13页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位于冈底斯造山带中段南缘,目前发现的Ⅰ、Ⅱ、Ⅲ号主矿体均产于含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附近的凝灰岩中,本文主要对雄村I号矿体赋矿凝灰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赋矿凝灰岩显示出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 雄村斑岩型铜金矿集区位于冈底斯造山带中段南缘,目前发现的Ⅰ、Ⅱ、Ⅲ号主矿体均产于含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附近的凝灰岩中,本文主要对雄村I号矿体赋矿凝灰岩开展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赋矿凝灰岩显示出与岛弧火山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如相对富集LREE、LILE而亏损HREE、HFS以及低的I(Sr)值(变化范围为0.704163~0.705369,均值0.704907)和正的εNd(t)值(变化范围为3.7805~7.6286,均值5.904121)等,其形成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造山之前的新特提斯洋俯冲作用有关,产于新特提斯洋向北的洋内俯冲作用而形成的岛弧环境。赋矿凝灰岩起源于岛弧底部的新生玄武质岩层的部分熔融,源岩主要由角闪石、斜长石和少量石榴子石组成。赋矿凝灰岩、含矿斑岩体和成矿作用同属一个火山-岩浆-热液系统,赋矿凝灰岩为成矿提供了必要的围岩外部因素,是矿区重要的控矿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找矿地质条件。在雄村矿区及其外围,侵位于凝灰岩中的斑岩体应该是今后找矿评价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凝灰岩 成因 雄村 斑岩型铜金矿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734~933m)榴辉岩和片麻岩元素及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28
6
作者 赵子福 郑永飞 +1 位作者 陈斌 吴元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25-338,共14页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 对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两段榴辉岩与片麻岩互层的岩芯样品(Ⅰ:734.21-737.16m和Ⅱ:929.67-932.86m)分别进行了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1)榴辉岩具有较大的成分变化范围(SiO2含量为46.8%-59.8%),表现出平坦或轻稀土(LREE)富集的分布模式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富集或亏损以及Nb、Ta负异常特征。部分榴辉岩样品具有明显低的活动性元素(Rb、Ba和K)含量,指示了板块俯冲过程中的脱水变质效应;(2)两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不同的主量和微量元素组成,其中第Ⅰ段具有相对较低的SiO2含量(61.3%~66.2%)和高的重稀土(HREE)含量,而第Ⅱ段具有明显偏高的SiO2含量(73.8%~74.1%)和低的HREE含量。但两段均表现出LREE富集和Eu负异常以及LILE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Ti)负异常特征;(3)榴辉岩和第Ⅰ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相近的且偏高的εNd(750Ma)值(-3.6-+0.5),而第Ⅱ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具有明显偏低的εNd(750Ma)值(-8.7)。部分片麻岩样品表现出较高的87Sr/86Sr比值(0.7070)和非常低的Rb/Sr比值(0.008),指示岩石Rb-Sr同位素体系受到了变质扰动。非活动性元素如Zr、Hf、Nb、Ta、Ti、Y、REE和Ti在脱水变质过程中没有受到明显扰动,因此可用于恢复榴辉岩和片麻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根据分析样品的元素和Nd同位素特点,推测榴辉岩原岩具有板内玄武岩性质,第Ⅰ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原岩为玄武质岩浆上升过程中同化地壳物质形成的中性岩,而第Ⅱ段岩芯中的片麻岩原岩为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酸性岩。因此,深钻榴辉岩和片麻岩原岩为新元古代华南陆块北缘裂谷构造带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了高温大气降水热液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榴辉岩 片麻岩 元素 sr—nd同位素 裂谷岩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shoshonite)成因的元素及Sr-O-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2
7
作者 章邦桐 吴俊奇 +1 位作者 凌洪飞 陈培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86-997,共12页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 根据赣南会昌地区中基性火山岩高碱、富钾、低钛、贫铁,岩石中斜长石斑晶具钾长石环边,基质中存在大量钾长石微晶,以及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等矿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确切厘定会昌地区的中-基性火山岩为橄榄玄粗岩-安粗岩组合,属典型的大陆板内橄榄玄粗岩系列火山岩。对会昌橄榄玄粗岩进行了Rb-Sr同位素定年研究,确定其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为107.3±2.3Ma。会昌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Sr-O-Nd-Pb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偏高的ISr(0.7098~0.7115);较低的δ18O值(5.3‰~7.0‰);中等的εNd(t)(-0.61^-3.60);富放射性成因铅((206Pb/204Pb)i=17.32~18.29,(207Pb/204Pb)i=15.34~15.65,(208Pb/204Pb)i=37.51~38.60)。会昌橄榄玄粗岩的Δ7/4Pb值为-7.8^+16.8(平均值为+5.42),Δ8/4Pb值为27.3~97.3(平均值为68.04),ΔSr值为96.2~114.1(平均值为104.3),这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O,Sr-Nd,Sr-Pb,Nd-Pb,Pb-Pb同位素相关特征,判明会昌橄榄玄粗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DM)和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各占50%左右。会昌早白垩世橄榄玄粗岩系火山岩带的形成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晚期发生的一起重要的伸展构造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玄粗岩 sr O nd PB同位素 岩石圈富集地幔端元EM Dupal同位素异常 赣南会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渣滓溪钨锑矿床白钨矿的Sm-Nd和Sr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29
8
作者 彭建堂 张东亮 +2 位作者 胡瑞忠 吴梦君 林源贤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514-1521,共8页
渣滓溪钨锑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不同产状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和Sr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渣滓溪矿区白钨矿的Sm/Nd变化范围相对较宽(0.36~0.63),143Nd/144Nd为0.51211~0.... 渣滓溪钨锑矿床位于湘西雪峰山弧形构造带的中段,是我国典型的脉状充填型锑矿床。本文对渣滓溪矿区不同产状的白钨矿进行了Sm-Nd和Sr同位素研究。研究表明,渣滓溪矿区白钨矿的Sm/Nd变化范围相对较宽(0.36~0.63),143Nd/144Nd为0.51211~0.51288;在147Sm/144Nd-143Nd/144Nd图解中,该矿白钨矿样品没有明显的线性分布趋势,无法厘定出该矿的准确成矿时间。渣滓溪白钨矿的εNd(t)明显可分为两组(-10.2^-14.7和-3.79^+0.01),其成矿流体中的Nd主要有两个来源,一部分可能来自晚元古代地层或下伏陆壳基底的碎屑岩,另一部分很可能与冷家溪群的基性、超基性岩有关。与Nd同位素不同,渣滓溪成矿流体中Sr同位素组成均一化程度较高,该矿白钨矿87Sr/86Sr为0.7304~0.7329;该矿这种明显富放射成因87Sr的成矿热液,排除了成矿流体主要来自海水和赋矿围岩作为唯一矿源层的可能性,下伏陆壳的结晶基底很可能是这种高放射成因Sr的提供者。沃溪和渣滓溪白钨矿Sr-Nd同位素组成的对比研究表明,两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有所不同,前者应来自一种更古老、更成熟、更富放射成因Sr的下伏陆壳基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钨矿 srnd同位素 物源示踪 渣滓溪钨锑矿床 湘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中侏罗世玄武岩的Pb-Nd-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中生代地幔源区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30
9
作者 章邦桐 陈培荣 +1 位作者 凌洪飞 孔兴功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5-156,共12页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 (172 .6~ 175 .6Ma) ,其Pb ,Nd ,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富放射性成因铅 ((2 0 6 Pb/ 2 0 4 Pb) i=17.872~ 18.6 5 3,(2 0 7Pb/ 2 0 4 Pb) i=15 .4 34~ 16 .131,(2 0 8Pb/... 赣南龙南—寻邬地区余田群菖蒲组底部的玄武岩形成于中侏罗世 (172 .6~ 175 .6Ma) ,其Pb ,Nd ,Sr同位素组成的特征为 :富放射性成因铅 ((2 0 6 Pb/ 2 0 4 Pb) i=17.872~ 18.6 5 3,(2 0 7Pb/ 2 0 4 Pb) i=15 .4 34~ 16 .131,(2 0 8Pb/ 2 0 4 Pb) i=37.837~ 39.194 ) ,中等的εNd(t) (- 0 .4~ + 1.1,平均值为 0 .1)及较高的ISr(0 .70 835~ 0 .71115 )。玄武岩在Pb -Pb图解上均投影于NHRL上方 ,Δ7/ 4Pb值为 0 .19~ 6 1.7(平均值为 2 2 .1) ,Δ8/ 4Pb值为 5 9.2~ 10 1.5 (平均值为 71.0 3) ,ΔSr值为 80 .0~ 111.5 (平均值为 91.5 ) ,表明存在典型的Dupal同位素异常。根据Sr-Nd ,Sr-Pb ,Nd -Pb和Pb -Pb相关特征 ,判明赣南玄武岩是由亏损地幔端元 (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端元在源区混合形成的。按Sr Nd双变量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得出源区物质中亏损地幔端元和EMⅡ富集地幔端元所占份额分别为5 8%~ 6 4%和 4 2 %~ 36 %。赣南地区呈东西向展布的中侏罗世双峰式火山岩带反映了华南板块内部在燕山早期发生的一起重要伸展构造事件。根据Pb -Nd -Sr同位素地球化学及构造特征 ,推测赣南中生代地幔源区中的EMⅡ富集地幔端元组分可能源自冈瓦纳古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侏罗世玄武岩 sr nd Ph同位素 EMⅡ富集地幔端元 Dupal同位素异常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部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的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岩石圈地幔富集的证据 被引量:18
10
作者 任康绪 阎国翰 +3 位作者 蔡剑辉 牟保磊 李凤棠 储著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933-2944,共12页
华北克拉通北部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燕辽三叉裂堑系和辽吉拗拉谷中及附近,为一套高碱高钾的基性-中性岩,以正长岩类为主。本文通过开展系统的 Nd、Sr、Pb 同位素研究,发现所有岩体岩石均以高负ε_(Nd)(t)为特征,ε_(Nd)(t)=... 华北克拉通北部古-中元古代富碱侵入岩主要分布在燕辽三叉裂堑系和辽吉拗拉谷中及附近,为一套高碱高钾的基性-中性岩,以正长岩类为主。本文通过开展系统的 Nd、Sr、Pb 同位素研究,发现所有岩体岩石均以高负ε_(Nd)(t)为特征,ε_(Nd)(t)=-3.4~-7.5,平均值为~4.8,这与研究区古-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石的 Nd 同位素特征(ε_(Nd)(t)=-4~-8) 一致,与燕辽裂堑系发育的偏碱性火山岩 Nd 同位素特征(ε_(Nd)(t)=-4.3~-8.9)也比较相似,表明它们的物质来源相似,都与富集地幔有关。Sr 同位素初始比值(^(87)St/^(86)Sr)_i比较低,主要变化在0.7028~0.7053之间,平均值为0.7041。钾长石铅同位素组成普遍较低,^(206)Pb/^(204)Pb、^(207)pb/^(204)Pb、^(208)Pb/^(204)Pb 比值变化范围(梁屯-矿洞沟岩体除外)分别为14.500~15.70l、14.887~15.150和34.178~36.537,平均值分别为14.968、14.984和35.057。在ε_(Nd)(t)-ε_(Sr)(t)图解上,所有岩体的投影点均在地幔演化趋势线附近,比较接近 EMI 型富集地幔端员,暗示它们的物质来源与 EMI 型富集地幔有关;钾长石 Pb 同位素模式图也说明这些岩体物质来源与地幔和下地壳有关。通过两端员混合模拟,揭示了岩浆演化过程中存在少量的下地壳物质混染,平均约14%左右。从2.5Ga 左右开始华北克拉通岩石圈地幔的亏损程度逐渐变小,在2.2Ga 左右局部呈现富集性特征,1.85Ga时整个岩石圈地幔已经完全转变为富集性,之后富集程度越来越高。推测早期俯冲携带的壳源物质以及后期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可能是岩石圈地幔逐渐转变为富集性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中元古代 华北克拉通 富碱侵入岩带 nd sr PB同位素 富集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相山铀矿田山南矿区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的地球化学与Sr、Nd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0
11
作者 陈雷 赵元艺 +3 位作者 王宗起 刘妍 曹洁 定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99-1016,共18页
江西山南铀矿区位于相山铀矿田的北部,矿区内出露有大量的流纹岩和花岗斑岩,两者也是矿区内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具有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69.47%~72.19%和72.32%~78.6%)、富钠(K2O/N... 江西山南铀矿区位于相山铀矿田的北部,矿区内出露有大量的流纹岩和花岗斑岩,两者也是矿区内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研究表明,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具有高硅(SiO2质量分数为69.47%~72.19%和72.32%~78.6%)、富钠(K2O/Na2O为0.4~0.52和0.4~0.67之间)的碱性岩特征,具有过铝质特征;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富集Th、U、Pb等高场强元素和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Zr、Ti、Ta、Ce等高场强元素和Ba、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表现出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LREE/HREE分别为9.32~11.59和2.12~8.27),(La/Yb)N值分别为10.59~14.26和1.41~9.47,两者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0.41~0.56和0.09~0.32),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形成于低压环境,属于板内环境;锆石饱和温度计得出两者具有较高的结晶温度,分别为812.5~904.9℃和772.1~826℃;流纹英安岩和花岗闪长斑均具有较大的I Sr含量,较小的εNd(t)值(-7.81^-8.93)。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山南矿区的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具有明显的S型花岗岩特征,形成过程中经历了部分熔融和同化混染作用。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及铀矿化具有强烈的壳源特征,区域内分布的元古代变质岩中的砂质岩和泥质岩很可能就是两者的源岩。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和本次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研究结果,说明相山矿田山南矿区内的流纹英安岩和花岗斑岩及相应的铀矿化形成与中生代华南地区岩石圈发生大规模的伸展减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 火山杂岩 岩石成因 物质来源 相山铀矿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中生代杂岩体的岩石成因:元素和Nd-Sr-Pb同位素地球化学证据 被引量:32
12
作者 陈斌 翟明国 +1 位作者 田伟 江博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93-102,共10页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戍、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戍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具微弱至正Eu异...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戍、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戍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戍杂岩体的ENd(135 Ma)=-12.3- -16.9,ISr= 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戍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 15.42,(208Pb/204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慢,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南段 杂岩体 地球化学证据 中生代 Pb同位素 岩石成因 元素 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动力学环境 sr nd 地球化学性质 富集地幔 太平洋板块 岩石组成 地壳物质 部分熔融 岩浆事件 地壳混染 岩浆作用 M1型 二长岩 辉长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南缘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源区特征探讨 被引量:27
13
作者 张招崇 闫升好 +4 位作者 陈柏林 何立新 何永胜 周刚 柴凤梅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2,共5页
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喀拉通克和锡泊渡两个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研究表明,两个杂岩体的同位素特征相似,均具有低的(^87Sr/^86Sr),和高的εNd(t)值(6.3~9.1),表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但是其δ^18O值(‰)大多大于... 对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喀拉通克和锡泊渡两个杂岩体的Sr—Nd-O同位素研究表明,两个杂岩体的同位素特征相似,均具有低的(^87Sr/^86Sr),和高的εNd(t)值(6.3~9.1),表明其来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但是其δ^18O值(‰)大多大于6(5.4~10.2),表明有地壳物质的加入。Sr和O同位素表明,这种地壳物质的混入主要是源区的混入。根据Nd同位素模式年龄以及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可能是混入有早期俯冲的洋壳(可能是早古生代)的亏损地幔熔融的结果。然而,与锡泊渡杂岩体不同的是,喀拉通克杂岩体局部还经历了上部地壳的混染作用。此外,额尔齐斯深大断裂南北两侧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源区特征的相似性可能暗示了该断裂可能不是阿尔泰造山带和准噶尔造山带的分界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铁质-超镁铁质杂岩体 sr nd O同位素 源区 阿尔泰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北下庄铀矿田脉石矿物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商朋强 胡瑞忠 +2 位作者 毕献武 张国全 田建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47-1856,共10页
下庄铀矿田为中国南岭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矿区内分布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数个铀矿床。为解决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该区铀矿床矿质和流体来源问题,本次对下庄矿田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 下庄铀矿田为中国南岭地区重要的铀矿基地,矿区内分布有规模大小不等的数个铀矿床。为解决近年来争议较多的该区铀矿床矿质和流体来源问题,本次对下庄矿田铀矿床中的脉石矿物开展了系统的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本区与成矿有关的碳酸盐矿物富集放射性成因铅,矿床中的Pb和U主要源于帽峰式花岗岩。Sr、Nd同位素组成显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壳源,南部矿区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在上升及矿质沉淀过程中与基性脉岩发生水-岩反应而使其形成的脉石矿物的Sr、Nd同位素组成具有壳幔两端元混合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Pb同位素 下庄铀矿田 脉石矿物 成矿物质 成矿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东同普杂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被引量:5
15
作者 吴涛 肖龙 +1 位作者 马昌前 黄婉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3567-3580,共14页
同普杂岩体位于藏东江达地区。本文对该杂岩体岩相学、年代学、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杂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含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4种岩石类型组成,前三者形成时代分别为262... 同普杂岩体位于藏东江达地区。本文对该杂岩体岩相学、年代学、主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杂岩体主要由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含黑云母花岗岩和斑状花岗岩4种岩石类型组成,前三者形成时代分别为262.8±1.5Ma、263.94±1.9Ma、263.7±1.6Ma。其中,含黑云母花岗岩与斑状花岗岩呈渐变过渡关系,它们和花岗闪长岩一起均具有高SiO2(65.1%~76.6%)、高K2O-4+Na2O(4.84%~8.13%),低MgO(0.25%-2.28%),低FeO2(0.99%-4.44%),高A/CNK值(除一件样品外两者A/CNK值均大于1.1),以及Ba、Sr、Eu亏损等,均符合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但前两者与后者CaO/Na2O、Rb/Ba、Rb/Sr值均存在明显差异,哈克图解上也不存在线性关系,表明它们源区存在差异。石英闪长岩则具有相对低的SiO2(54.2%-55.4%)、低K2O+N%O(3.15%~4.72%),高MgO(3.78%~4.79%),高FeO^T(6.13%~8.09%)等特征。其还具有明显的Nb负异常,不具有sr的负异常,以及轻稀土相对富集等,均符合岛弧岩浆岩的特征。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斑状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具有相似的初始sr比值(分别为0.7099,0.7125)和εnd(t)值(分别为-8.6,-10.3),而石英闪长岩则具有较低的初始sr比值(0.7062),较高的εnd(t)值(1.37)。前两者均落入研究区s型花岗岩与高硅流纹岩区域,后者落在金沙江MORB的下方。通过综合分析,本文认为同普杂岩体形成于火山弧环境,且各岩石类型具有不同的源区:合黑云母花岗岩、斑状花岗岩与花岗闪长岩的源区分别为古老的泥质变质岩和贫泥质的变质砂岩;石英闪长岩则来自富集地幔。表明在晚二叠世早期(~263Ma)金沙江洋盆仍处于俯冲阶段,江达地区主要受金沙江洋盆俯冲消减体系控制而非地幔柱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东 同普杂岩体 年代学 地球化学 sr—nd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岩石地球化学、Sr-Nd-Pb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16
作者 曲凯 董国臣 +4 位作者 李胜荣 申俊峰 王艳娟 王霞 罗薇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9-460,共12页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 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太行山北段涞源杂岩体的腰部,是太行山构造-岩浆-成矿带的一个重要矿床。在野外调研的基础上,对木吉村斑岩铜(钼)矿床含矿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木吉村矿床的含矿岩体闪长玢岩为高钾钙碱性I型侵入岩,具有较高的SiO2、Al2O3、Sr含量和Sr/Y比值以及(La/Yb)N,较低的Yb、Y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轻稀土相对富集,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微弱的正Eu异常;微量元素蛛网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U、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总体显示出与埃达克岩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闪长玢岩的ISr为0.705 386~0.706 838,εNd(t)为-16.7^-14.9,208Pb/204Pb、207Pb/204Pb、206Pb/204Pb的平均值分别为36.614、15.226、16.545,与木吉村矿床矿石中的硫化物铅同位素数值基本一致,Sr-Nd-Pb同位素共同表明其岩浆形成可能与有深源基性物质参与的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有关。结合研究区地质背景,认为木吉村含矿岩体可能主要来自古老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受到幔源物质的混染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岩型铜(钼)矿床 地球化学 sr—nd-Pb同位素 木吉村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厅宫铜矿侵入岩成因: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勇 丁俊 +5 位作者 李光明 董随亮 黄瀚霄 崔晓亮 戴婕 闫国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64-680,共17页
西藏厅宫斑岩铜钼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最早开发的斑岩铜矿之一,矿区大面积分布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均为容矿岩体,因此详细开展这几套岩体的评价工作,对于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 西藏厅宫斑岩铜钼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最早开发的斑岩铜矿之一,矿区大面积分布的黑云母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均为容矿岩体,因此详细开展这几套岩体的评价工作,对于今后的找矿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上述三类岩体LA-ICP-MS锆石U-Pb测年,全岩主微量、稀土元素,Rb-Sr、Sm-Nd、Pb同位素,结果显示三类岩体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50.32 Ma、48.34 Ma、49.41 Ma,早于成矿事件,与成矿事件无关。三类岩体均属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的右倾V型模式图,重稀土分馏不明显,明显负δEu,δEu随SiO2含量的升高而降低,推测与岩浆结晶分异的程度有关,微量元素均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Ba、Nb、Sr、Ti,富大离子亲石元素Th、U、K、Cs、Rb。Pb同位素结果表明初始n(^206Pb)/n(^204Pb)、n(^207Pb)/n(^204Pb)、n(^208Pb)/n(^204Pb)计算值较为分散,分别为18.414~18.5137、15.616~15.7039、38.6394~39.0029,放射成因Pb含量较高。初始n(^87Sr)/n(^86Sr)同位素较为均一,主要介于0.70320~0.70477之间。初始n(^143Nd)/n(^144Nd)同位素介于0.51260~0.51265之间,计算得出的εNd(t)为0.51~1.44,均大于0。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厅宫矿区大面积分布的容矿始新世岩体并非为成矿岩体,上述岩体具有同源复式侵入特征,岩浆起源与特提斯洋发生的板片前端的拖拽作用造成板片的回旋、断离有关,岩浆起源于新生下地壳/地幔,并在岩浆侵位过程中经历过AFC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锆石U-PB测年 sr—nd—Pb同位素 厅宫斑岩铜矿 西藏冈底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成矿相关的岩体成因:年代学,元素与Sr-Nd、Hf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以江西九瑞矿集区宋家冲Au、Cu-Mo矿床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陈志洪 郭坤一 赵玲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51-1365,共15页
宋家冲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南部新发现的矽卡岩型Au、Cu-Mo矿床。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42.8±0.6)Ma)。主量元素组成上,宋家冲岩... 宋家冲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西南部新发现的矽卡岩型Au、Cu-Mo矿床。矿区内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体为花岗闪长斑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142.8±0.6)Ma)。主量元素组成上,宋家冲岩体属于准铝质岩石(A/CNK=0.80~1.03),具低镁(ω(MgO)=1.29%~2.58%)、富铝(ω(Al_2O_3)=15.52%~16.88%)、高碱(富钠)(K_2O/Na_2O=0.57~1.04)特征。微量元素方面,表现为富集Rb、Ba、Th和L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和Zr等高场强元素(HFSE),ω(Sr)较高(>618×10^(-6))、ω(Y)较低(<17.1×10^(-6))、Sr/Y值大(39~61)、轻重稀土分馏强烈(ω(Yb)<1.45×10^(-6);(La/Yb)_N>30)等特点,类似于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全岩Sr-Nd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相对较小:(^(87)Sr/^(86)Sr)_i为0.705 8~0.706 7,ε_(Nd)(t)为-6.4^-4.9,ε_(Hr)(t)为-10.1^-5.1。结合区域地质研究成果认为:宋家冲岩体可能形成于陆内挤压-伸展的过渡环境下,为富集岩石圈地慢部分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地球化学 sr—nd、Hf同位素 九瑞矿集区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大庄铌-稀土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志丹 李山坡 +5 位作者 曾威 李效广 潘小娜 张哨波 郭虎 刘文刚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2-108,共27页
碱性岩型铌-稀土矿床是重要的铌-稀土矿资源类型。河南省方城县大庄铌-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中的,具有中型规模的碱性岩型矿床。大庄矿区内共圈定17个NW—SE向带状展布的,呈囊状、不规则状、... 碱性岩型铌-稀土矿床是重要的铌-稀土矿资源类型。河南省方城县大庄铌-稀土矿位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例赋存于霞石正长岩中的,具有中型规模的碱性岩型矿床。大庄矿区内共圈定17个NW—SE向带状展布的,呈囊状、不规则状、透镜状产出的铌-稀土矿体。铌-稀土矿石主要赋存于角闪霞石正长岩和黑云母正长岩中。矿石矿物主要为烧绿石、氟碳铈镧矿、褐钇铌矿和富铌榍石等。矿石的结构主要有斑状结构、他形粒状结构、半自形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结构、共生结构、伟晶结构等。矿石构造分为块状、脉状和片麻状构造等。热液蚀变包括萤石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和绿泥石化等。碱性岩样品具有低SiO2、富碱、高铝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异明显,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富集Nb、Ta、Th、U、Zr、Hf等高场强元素,明显亏损Ba、Sr、P、Ti等元素。碱性岩全岩(87Sr/86Sr)i=0.68158~0.71090,εNd(t)=―1.11~―0.37,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601~1540 Ma,(206Pb/204Pb)i=16.018~17.502、(207Pb/204Pb)i=15.358~15.489、(208Pb/204Pb)i=36.684~40.340。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方城地区碱性岩的岩石类型为A型岩套A1亚型,岩浆演化主要受分离结晶控制,其原始岩浆形成于富金云母的地幔源区。总体上看,华北克拉通南缘大庄铌-稀土矿成矿主体受岩浆结晶分异控制,Nb、REE在岩浆结晶晚期大量富集,后期热液活动对铌-稀土成矿有一定的制约作用。方城地区碱性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背景,推测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球化学 矿床地质 srnd、Pb同位素 大庄铌-稀土矿 华北克拉通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里坤塔格柳树沟组玄武岩成因及其构造环境——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Pb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5
20
作者 屈翠侠 易鹏飞 +1 位作者 杨兴科 李希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3期214-225,共12页
东天山巴里坤塔格地区分布大量的柳树沟组火山岩,笔者以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巴里坤塔格柳树沟组玄武岩均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 东天山巴里坤塔格地区分布大量的柳树沟组火山岩,笔者以玄武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巴里坤塔格柳树沟组玄武岩均属拉斑玄武岩系列,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Sr、K、Rb、Ba、Th)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Sr-Nd-Pb同位素显示低(^(87)Sr/^(86)Sr)t=0.703 82~0.706 67,低(^(206)Pb/^(204)Pb)t=17.857~18.054,(^(207)Pb/^(204)Pb)t=15.494~15.545,(^(208)Pb/^(204)Pb)t=37.746~37.798、高εNd(t)=+4^+8.3的亏损地幔源区特征,并受到了陆壳物质混染。通过与博格达东段伊齐—小红柳峡同时期玄武岩的对比,认为巴里坤塔格地区在晚石炭世与博格达具有相同的构造属性,同属于大陆裂谷环境,但由于分属裂谷不同的演化阶段,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石炭世 玄武岩 sr—nd—Pb同位素 亏损地幔 大陆裂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