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掌控地球微生物 让地球更健康
1
作者 汪振立 《世界生态学》 2024年第2期143-152,共10页
地球微生物生物量巨大,物种量巨大,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阶段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地球微生物中的大多数是与动植物和谐共存的,是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但其中一部分是制约、加害动植物的,是对人类有害的。人类需要科学、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 地球微生物生物量巨大,物种量巨大,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阶段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地球微生物中的大多数是与动植物和谐共存的,是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但其中一部分是制约、加害动植物的,是对人类有害的。人类需要科学、合理引导微生物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微生物资源的绿色效能,助力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逐渐趋向于绿色转型。使微生物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促进性因素,需要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高度发展、高度融合,需要地球科学工作者和生命科学工作者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又通力协作,为实现生态文明的共同目标并驾共进,以高度发达的科技操控、改造巨量的地球微生物,使之“为我所用”,让人类更健康,让地球更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微生物 学科融合 操控 人菌共赢 和谐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微生物过程与潜在烃源岩的形成:钙质微生物岩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浩 王永标 +1 位作者 陈林 董曼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97-802,共6页
钙质微生物岩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的特殊的碳酸盐建造,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及显生宙等重大地质转折期,在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微生物岩中大量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反映当时的海洋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的钼同... 钙质微生物岩是各种微生物生命活动引起的特殊的碳酸盐建造,主要集中发育在前寒武纪及显生宙等重大地质转折期,在我国华北及华南地区有着广泛的分布.微生物岩中大量微生物化石的存在反映当时的海洋具有很高的初级生产力.明显偏低的钼同位素值显示在前寒武纪相当长的时期里,海洋底部处于缺氧状态.Th/U值的急剧降低和黄铁矿在浅水台地区的广泛出现显示二叠纪大绝灭后,海洋环境也同样呈现缺氧的还原状态.高生产力和还原的沉积环境为生物有机质的埋藏及烃源岩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前寒武纪及晚泥盆世微生物岩中沥青的发现,进一步增加了钙质微生物岩作为潜在碳酸盐型烃源岩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质微生物 潜在烃源岩 地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微生物学在墨西哥矿藏勘查中的应用
3
作者 李学军 《国外铀金地质》 1996年第2期178-185,共8页
本文介绍了运用地球微生物学方法寻找多金属矿化,尤其是金矿化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墨西哥境内选择了6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土壤中蜡样芽孢杆菌与异常金属富集的空间分布使我们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与某些矿化相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 本文介绍了运用地球微生物学方法寻找多金属矿化,尤其是金矿化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在墨西哥境内选择了6种不同的矿化类型。土壤中蜡样芽孢杆菌与异常金属富集的空间分布使我们发现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与某些矿化相关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与地下矿化中亲铜元素的总含量成正比。在矿藏丰富的土壤中观察到,高蜡样芽孢杆菌含量与高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着空间间隔或称“水平偏移”。对这一空间间隔的可能解释是局部中毒效应,它超出了土壤微植物群的适应能力,或者是一种是由铁-锰氧化物、氢氧化物中亲铜元素占优势连同其他原因一道而引起的生物速效性的降低。如果同一天进行多次测试,该方法的重现性是令人满意的。一般地说所观察到的蜡样芽孢杆菌计数随研究时期样品储存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尽管蜡样芽孢杆菌分布不足以替代地球化学分析,这些有效的定性数据充分地说明应该更进一步地研究此方法。目前,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可作为一种有益的勘查补充技术。某些结果说明蜡样芽孢杆菌方法在寻找隐伏多金属矿化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微生物 蜡样芽孢杆菌 地球化学 金矿床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探矿──蜡样芽孢杆菌法寻找金、铀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李珍福 李学军 +1 位作者 张瑞增 陈国梁 《铀矿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60-366,共7页
壤中蜡样芽孢杆菌找矿法是微生物地球化学探矿方法之一。本文叙述了蜡样芽孢杆菌法的找矿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室内测量技术、野外初步试验的地质效果以及测量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已知隐伏金矿床(点)和铀矿床(点)上测得了明显的... 壤中蜡样芽孢杆菌找矿法是微生物地球化学探矿方法之一。本文叙述了蜡样芽孢杆菌法的找矿原理、野外工作方法、室内测量技术、野外初步试验的地质效果以及测量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在已知隐伏金矿床(点)和铀矿床(点)上测得了明显的蜡样芽孢杆菌计数异常,并在460铀(钼)矿床外围的铀矿化远景地段进行了试验,地质效果较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地球化学 探矿 金矿床 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意义与展望 被引量:4
5
作者 张胜 张翠云 +2 位作者 张云 李政红 张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027-1031,共5页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 概要论述了地质微生物学、地下水微生态学、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研究现状、科学意义、关键问题、发展前景和在地下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该研究领域不仅拓宽了整个地质科学的研究范畴,而且推动了地质科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科学 地质微生物 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 地下水微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微生物——地球环境中的“协调员”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宏忱 黄柳琴 +2 位作者 冯灿 杨渐 董海良 《自然杂志》 2016年第3期209-214,共6页
简单介绍了微生物-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并从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微生物环境修复、极端环境地质微生物学和古微生物生态重建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微生物-地球环境协调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 微生物作用 地球环境-微生物矿物相互作用 微生物环境修复 极端环境微生物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拐凸起火山岩油气藏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丁力 吴宇兵 刘芬芬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4-28,共5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大、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气勘探面临较大困难等问题,运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通过检测地表土壤中烃氧化菌的丰度差异,研究土壤吸附气的组成特征,来圈定油气分布范围,判别油气藏流体性质。... 针对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岩性变化大、油水分布规律复杂,油气勘探面临较大困难等问题,运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通过检测地表土壤中烃氧化菌的丰度差异,研究土壤吸附气的组成特征,来圈定油气分布范围,判别油气藏流体性质。在研究区中部和北部识别出3个勘探有利区,并将东南部G10井区以及中部G16井区北部定义为2个勘探风险区。揭示下伏圈闭油气性质以油为主,并伴有凝析油气。检测结果与已知井结果吻合较好,并成功预测了6口钻井的含油气性差异,表明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中拐凸起火山岩勘探方面具有较好适用性。将地质微生物数据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成果相结合进行"4G"综合研究,可为准噶尔盆地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新模式,达到提高勘探成功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 火山岩 微生物异常值 “4G”综合研究 中拐凸起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试验 被引量:12
8
作者 梅博文 吴萌 +5 位作者 孙忠军 杨志斌 祝有海 卢振权 林壬子 梅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91-1895,共5页
以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正演模型,探索和研究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对于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冻土带地表土壤中专性微生物含量异常与地下天然气水合物丰度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因而能灵敏而有效地预测天然... 以木里煤田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正演模型,探索和研究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对于陆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的实用性与可靠性。冻土带地表土壤中专性微生物含量异常与地下天然气水合物丰度具有良好的关联性,因而能灵敏而有效地预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富集带。探区内天然气水合物具有以热成因气为主、生物气为辅的混合气源特征。试验成果表明,在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和油气资源勘查中,灵敏、快捷、经济而有效的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土带 天然气水合物 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法(MGCE) 试验 木里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及其在南海深水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9
作者 郝纯 孙志鹏 +5 位作者 薛健华 张思梦 宋爱学 梅海 李涛 曾小宇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62,共9页
海洋油气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对海域下伏勘探目的层进行有效的含油气性检测,并与地球物理等常规勘探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海域特别是深水油气勘探的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及成本。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基于轻烃微... 海洋油气勘探是一项高投入、高风险的活动,对海域下伏勘探目的层进行有效的含油气性检测,并与地球物理等常规勘探技术相结合,能够显著提高海域特别是深水油气勘探的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及成本。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基于轻烃微渗漏原理,通过直接检测油气藏微渗漏的轻烃及烃氧化微生物,从而判断油气藏的存在。该技术是一种直接的烃类检测技术,由于轻烃微渗漏的普遍存在,所以该技术在海域中应用适用范围较广。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近年来应用于中国南海北部的琼东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等深水圈闭含油气性评价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钻探成果认识相符,证明该技术在南海油气勘探中的适用性。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南海中南部的低勘探程度区、高成本风险区,是一项值得推广的、灵敏快捷有效的烃检测技术,其大规模应用有望加速南海深水勘探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烃类检测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南海深水 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白云凹陷深水区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颜承志 施和生 +5 位作者 庞雄 朱俊章 石宁 李元平 张思梦 梅海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5-19,共5页
为提高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及成本,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首次应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该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直接检测有利目标区之上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 为提高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成功率,降低油气勘探的风险及成本,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首次应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该技术以轻烃微渗漏理论为基础,采用微生物学方法和地球化学方法直接检测有利目标区之上海底表层的微生物异常和吸附烃异常,预测下伏有利目标区目的层段是否存在油气藏,并预测油气藏的含油气性质。针对白云凹陷深水区复杂地质条件、多种圈闭类型和不同的油气藏类型,利用已钻构造作为微生物地球化学检测的正演模型,对新发现圈闭的含油气性进行了预测,最终将油气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的研究成果与地震、钻井、测井、岩心等资料相结合,对微生物异常分布与油气富集规律间的关系作出了合理的地质解释,并对有利圈闭和区带进行了含油气评价,从而实现了直接发现油气藏的目的。应用实践表明,在白云凹陷深水区采用微生物地球化学烃类检测技术与常规勘探技术相结合的综合勘探新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测有利圈闭的含油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油气勘探 深水区 白云凹陷 珠江口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木里三露天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查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郝纯 孟庆芬 梅海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7-1163,共7页
以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气水合物发现井作为正演模型,采用250 m×500 m、100 m×100 m两种调查尺度,对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烃检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 以青海省天峻县木里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发现区为研究对象,以天然气水合物发现井作为正演模型,采用250 m×500 m、100 m×100 m两种调查尺度,对陆地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微生物地球化学烃检测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有显著的微生物异常,指示下伏地层存在烃类富集;稀网格微生物调查查明烃类富集的有利区,而密网格调查很好地识别了天然气水合物分布的非均质性,与水合物钻探井所揭示的横向上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不连续的特征一致。土壤吸附气的地球化学检测和分析,揭示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的气源十分复杂,主要为热成因的煤层气和油型气。研究结果为探索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和勘探方向提供依据和参考。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查结果精细地刻画了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分布规律及气源特征,结合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进行综合分析,为陆地天然气水合物的识别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同时降低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风险,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微生物地球化学烃检测技术 冻土带 天峻木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烃类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何丽娟 张迎朝 +7 位作者 梅海 孙志鹏 张毅 郭明刚 张焱 薛健华 姚哲 宋爱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7,共7页
以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MOST)为主要手段,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南部已证实的A-1含气构造为正演模型,对A研究区的MV异常值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该研究区含油气构造的MV异常值分布特征,据此预测相邻A-2待钻构造的含油气性,并以土壤吸... 以微生物油气勘探技术(MOST)为主要手段,以琼东南盆地深水区陵水凹陷南部已证实的A-1含气构造为正演模型,对A研究区的MV异常值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了该研究区含油气构造的MV异常值分布特征,据此预测相邻A-2待钻构造的含油气性,并以土壤吸附烃(SSG)分析为辅助手段预测A-2构造的油气性质为干气。A-2构造的预测结果与实钻结果相吻合,证实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勘探目标烃类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MOST SSG MV异常值 烃类检测 深水区 陵水凹陷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勘探中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应用--以白云凹陷深水区为例
13
作者 赵沛伦 《化工管理》 2016年第36期109-109,共1页
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提升南海深水区勘探的成功率以降低成本及风险,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首次应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以轻烃微渗透理论为基础,采用微生物学及化学方法对目标... 南海深水区油气勘探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为提升南海深水区勘探的成功率以降低成本及风险,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深水区首次应用了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以轻烃微渗透理论为基础,采用微生物学及化学方法对目标区域的海底表层微生物异常情况进行直接检测,具有较高准确性。白云凹陷深水区的地质结构较为复杂,油气类型较多针对这一地区,采用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勘探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技术 白云凹陷 深水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分解与微生物的偶联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孔媛 雷怀彦 +5 位作者 许江 王斌 潘富龙 张劼 陈勇 程伟东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8-777,共10页
微生物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海北部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未来开发的战略选区之一,目前已多次在该海域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南海北部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同... 微生物在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和分解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海北部是我国天然气水合物未来开发的战略选区之一,目前已多次在该海域采集到天然气水合物样品,证实了南海北部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通过分析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同微生物的偶联关系,综述了与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有关的微生物类型及其标志化合物,结合我国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或潜在赋存区的微生物相关研究工作进展,提出未来使用微生物地球化学方法勘探天然气水合物的技术指标和相关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南海北部 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探 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地球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殷鸿福 谢树成 +1 位作者 童金南 史晓颖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3-301,共9页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交叉形成的一级学科,它研究作为地球系统三大基本过程之一的生命过程,即生物圈与地球其他圈层的相互作用。不仅是地球影响生物圈,而且生物圈也影响地球系统。这种相互作用或影响,从地球历史早期到现在,是一直在协同、耦合地进行着。生命与地球环境的协同演化是地球生物学的核心。当前地球生物学发展的重点是地球微生物学。宏体生物能反映地球环境对它们的影响及它们对环境的适应,但除植物外,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有限。了解生物圈与地圈双向的相互作用必须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都在向微观方向发展,不断形成新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古生物学不能停留在以古动、植物学为主的阶段,而要与生命科学和整个自然科学保持同步发展。现在我们已经找到了解决微生物与地质研究相结合问题的途径。微生物功能群具有重要的地质学意义,是研究地球微生物学的突破口。地球生物学是古生物学的继承和超越。分类系统学将仍然是研究的基础,但是包含了传统古生物学的地球生物学在学科内容和技术方法上将更多地与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交叉融合。其结果将使古生物学在时间上更前溯,在空间上更开拓,为古生物学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为国民经济主战场服务中开辟更广阔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演化 地球微生物 微生物功能群的地质学意义 继承和超越古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技术及其在地球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郝立凯 郭圆 +2 位作者 江娜 李阳 刘承帅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41-1172,共32页
光学显微镜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手段,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其性能已得到显著的提升。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得生物体微观三维结构的观察成为可能,与荧光探针技术的结合更是实现了生物样品从定性到原位定量分析的... 光学显微镜作为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必要手段,经过近400年的发展其性能已得到显著的提升。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成像技术的出现,使得生物体微观三维结构的观察成为可能,与荧光探针技术的结合更是实现了生物样品从定性到原位定量分析的质的飞跃,同时还可提供生物体微观立体的成分结构信息。本文介绍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探针技术的发展现状、原理及应用方案,列举了该技术在地球生物学领域的主要应用。基于此提出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成像技术改进的方向,指出多种显微平台技术联用对生命科学的积极效应,最终实现地球生物学的长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荧光探针 地球微生物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2400m下采集到微生物
17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831-1831,共1页
如果你想要找到一些奇怪的尚未被发现的生物体,海底2 000 m以下的沉积层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的热量和压力都非常大,而食物则供不应求。研究人员如今在这一深度获得了首批微生物样本,然而它们却出乎意料的普通。这些细胞与生活在... 如果你想要找到一些奇怪的尚未被发现的生物体,海底2 000 m以下的沉积层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那里的热量和压力都非常大,而食物则供不应求。研究人员如今在这一深度获得了首批微生物样本,然而它们却出乎意料的普通。这些细胞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一个不太苛刻的栖息地——森林中的土壤的微生物非常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污染 沉积层 地球微生物 沉积岩心 南极冰 深海沉积 碳循环 生物地球化学 技术机构 地球科学
原文传递
Composition and Origin of Ferromanganese Crusts from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Seamounts 被引量:2
18
作者 WANG Guozhi JANSA Luba +2 位作者 CHU Fengyou ZOU Can SUN Guosheng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SCIE CAS 2015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iron-manganese oxyhydroxide crusts(Fe-Mn crusts) and nodules form on basaltic seamounts and on the top of drowned carbonate platform guyots that have been swept free of pelagic sedim...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iron-manganese oxyhydroxide crusts(Fe-Mn crusts) and nodules form on basaltic seamounts and on the top of drowned carbonate platform guyots that have been swept free of pelagic sediments. To date, the Fe-Mn crusts have been considered to be almost exclusively of abiotic origin. However, it has recently been suggested that these crusts may be a result of biomineralization. Although the Fe-Mn crust textures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are similar to those constructed by bacteria and algae, and biomarkers also document the existence of bacteria and algae dispersed within the Fe-Mn crusts, the precipitation, accumul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such as Fe, Mn, Ni and Co in Fe-Mn crusts are not controlled by microbial activity. Bacteria and algae are only physically incorporated into the crusts when dead plankton settle on the ocean floor and are trapped on the crust surface. Geochemical evidence suggests a hydrogenous origin of Fe-Mn crusts in the equatorial western Pacific, thus verifying a process for Fe-Mn crusts that involves the precipitation of colloidal phases from seawater followed by extensive scavenging of dissolved trace metals into the mineral phase during crust 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omanganese crusts biomarker HYDROCARBON REE trace element hydrogenous orig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aerobic iron oxidation and carbon assimilation and associated microbial community in paddy soil
19
作者 Yating Chen Xiaomin Li +1 位作者 Tongxu Liu Fangbai Li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17年第3期502-505,共4页
Iron oxidation is a prevalent and important biogeochemical process in paddy soil,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and how microbially mediated iron oxidation is coupled with carbon assimilation,particularly under mic... Iron oxidation is a prevalent and important biogeochemical process in paddy soil,but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and how microbially mediated iron oxidation is coupled with carbon assimilation,particularly under microaerobic conditions.Here,we investigated kinetics of CO_2 assimilation and Fe(Ⅱ)oxidation in an incubation experiment with paddy soil under suboxic conditions,and profiled the associated microbial community using DNA-stable isotope probing and 16S r RNA gene-based sequenc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_2 assimilation and Fe(II)oxidation in the gradient tubes were predominantly mediated by the microbes enriched in the paddy soil,primarily Azospirillum and Magnetospirillum,as their relative abundances were higher in the^( 13)C heavy fractions compared to^( 12)C heavy fractions.This study provided direct evidence of chemoautotrophic microaerophiles linking iron oxidation and carbon assimilation at the oxic–anoxic interface in the paddy soil eco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ddy soil Microaerobic Fe(Ⅱ)-oxidation CO2 assimilation SI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neral weathering and element cycling in soil-microorganism-plant system 被引量:16
20
作者 ZHU YongGuan DUAN GuiLan +3 位作者 CHEN BaoDong PENG XinHua CHEN Zheng SUN GuoXin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4年第5期888-896,共9页
Soil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ritical zone,and soil-microbe-plant system serves as a key link among lithosphere,biosphere,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As one of the habitats with the richest biodiversity,soil plays ... Soil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critical zone,and soil-microbe-plant system serves as a key link among lithosphere,biosphere,atmosphere and hydrosphere.As one of the habitats with the richest biodiversity,soil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element biogeochemistry on the earth surface(weathered crust).Here we review the soil biological processes that are relevant to mineral weathering,element cycling,and transformation,with an emphasis on rock weathering mediated by soil microbes,plant root and the rhizosp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PLANT MICROORGANISM GEOBIOLOG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