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AMT的地电阻率观测场地优化选择研究——以辽宁新城子深井地电阻场地为例
1
作者 张志宏 侯作亮 +2 位作者 杨士超 李梦莹 黄明威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6-440,共5页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高密度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新城子深井进行地电阻率观测,探测地下电性结构分布情况。通过精细探测,圈定了含水区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形态等关键参数,为多极距多层地震地电阻率场地选择和设计提供了重... 利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MT)与高密度电阻率相结合的方法,在辽宁新城子深井进行地电阻率观测,探测地下电性结构分布情况。通过精细探测,圈定了含水区的空间位置、范围和形态等关键参数,为多极距多层地震地电阻率场地选择和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 深井地电阻率 场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异常探讨分析
2
作者 孙昱 张炜超 +1 位作者 陈嘉选 路小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结合宝鸡地震台的地质构造和观测特点,对宝鸡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作者利用长趋势变化分析方法、傅氏滑动去年周期方法、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差分方法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分析九寨沟地震... 结合宝鸡地震台的地质构造和观测特点,对宝鸡地震台2015—2018年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作者利用长趋势变化分析方法、傅氏滑动去年周期方法、归一化月速率方法、差分方法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数据进行处理,探讨分析九寨沟地震前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可能存在的异常,并对宝鸡地震台地电阻率的观测效能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鸡地震台 地电阻率 九寨沟Ms7.0级地震 数据处理 异常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分析的地电阻率与固体潮周期相关性分析
3
作者 郭建芳 刘哲 +2 位作者 郭骄 王枭一 阴佳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9-417,共9页
运用小波分析对昌黎台1981—2020年地电阻率和面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进行相干谱计算。结果显示,整点值计算结果12 h、24 h周期谱相关性较显著,频次约在1~4次/月,每次持续2~3 d左右,但出现时间不规律;各周期成分在时域变化中正负相关性比较... 运用小波分析对昌黎台1981—2020年地电阻率和面应变固体潮理论值进行相干谱计算。结果显示,整点值计算结果12 h、24 h周期谱相关性较显著,频次约在1~4次/月,每次持续2~3 d左右,但出现时间不规律;各周期成分在时域变化中正负相关性比较杂乱,无稳定性。日值计算结果主要存在两类周期成分,一是8~30 d内的8 d、10 d、15 d、30 d短周期,二是较长的半年、年周期。其中,短周期成分连续性差,频次约3~5次/a,在时域变化中正负相关性较杂乱;半年和年尺度的长周期相关性相对显著,持续时间多连续且变化相对稳定,年周期成分出现时间多于半年周期。年周期相关性最稳定,呈负相关,半年周期相关性稍差,正、负相关均有。日值小波相干谱还显示了长、短周期空区的存在,与震情有关,主要反映了本辖区应力场变化和远场大震的调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相干谱 地电阻率 面应变固体潮 周期相关性 周期异常空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检测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4
作者 道伟 陈奇彬 周卫东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25-330,共6页
针对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地电阻率法,研制出适合其观测系统的检测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理论仿真与实地检测。首先,通过对地电阻率测量系统进行剖析,指出现有检测系统的不足;然后,根据观测系统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对应的检测指标和电路,并将仪器... 针对地震前兆观测中的地电阻率法,研制出适合其观测系统的检测装置,并对装置进行理论仿真与实地检测。首先,通过对地电阻率测量系统进行剖析,指出现有检测系统的不足;然后,根据观测系统需求进行分析,设计对应的检测指标和电路,并将仪器检测精度设计至0.001级别,提升设备性能;最后,借助Simulink工具对检测装置进行理论仿真,对比研究干扰对观测结果的影响,并随机选取甘肃地区地震观测台站进行实地检测。结果表明,检测装置不仅能直观展示地电地阻率测量系统的工作状态,而且能精准评价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的实时优劣性,填补地电阻率观测系统检测装置的空白,为地震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极大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测量系统 检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层虚位错模式揭示的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前的地电阻率变化
5
作者 李新艳 解滔 +3 位作者 曾宪伟 卫定军 崔瑾 李霞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2-306,共15页
选取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四个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精度高、具有稳态年变、震前无显著干扰的地电阻率ρ_(s)观测数据,结合ERA5同化数据集中的多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在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取各台站(... 选取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_(S)6.9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四个地电阻率观测台站的观测精度高、具有稳态年变、震前无显著干扰的地电阻率ρ_(s)观测数据,结合ERA5同化数据集中的多层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含量,在利用多项式拟合获取各台站(或测道)地电阻率正常年动态的基础上,分析了门源地震前地电阻率的异常变化。结果显示:金银滩台EW测道、武威台NS测道和山丹台EW测道、N45°W测道震前存在超阈值的异常变化,并呈现各向异性特征。基于断层虚位错模式分析了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金银滩台震前处于压缩区并受到NNE方向的挤压,与主压应变近似正交的EW测道于震前10个月出现负异常;同样位于压缩区的武威台,受到了ENE向的挤压,NS测道的地电阻率在孕震早期(震前13个月)以负异常为主,孕震中晚期(震前3个月)出现了正异常;山丹台,位于膨胀区,受到近似NS向的拉张,与主张应变平行的NS测道未发现异常,但EW测道震前一年地电阻率出现正异常,N45°W测道的地电阻率也在震前半年左右出现超阈值并呈正异常。此外,金银滩台、山丹台和武威台距离门源地震震中的距离分别为92 km,113 km和139 km,相应的地电阻率异常最大变化幅值分别为−3.0σ,2.2σ和−2.1σ。此外,门源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变化的时空特征与岩石实验结果及理论模型一致,也符合震源区应力应变积累程度较高、向外围方向逐渐衰减的分布特征。由此推断,2022年门源M_(S)6.9地震前地电阻率的时空变化可能与区域介质变形及应力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土壤水分含量 土壤温度 虚位错模式 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MD的地电阻率自适应长期变与年变化提取方法
6
作者 李鸿宇 杨杰 +2 位作者 王丽 孙君嵩 袁桂平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73-1178,共6页
基于VMD技术,结合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固有的数字信号特征,通过分析VMD分解后每层IMF分量的中心频率,研究能够提取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和年周期变化的VMD算法。结果表明,通过判断VMD分解后第2层IMF分量为年变化的方法,可以给出合理的分解层... 基于VMD技术,结合地电阻率观测数据固有的数字信号特征,通过分析VMD分解后每层IMF分量的中心频率,研究能够提取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和年周期变化的VMD算法。结果表明,通过判断VMD分解后第2层IMF分量为年变化的方法,可以给出合理的分解层数K;自适应VMD分解有利于震前地电阻率异常识别,尤其是在地电阻率长趋势变化转折时间的确定以及破年变变化的识别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分模态分解 数字信号处理 地电阻率 长趋势变化 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对宝昌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7
作者 贾彦杰 贾昕晔 +2 位作者 白少奇 高云峰 闫纪文 《山西地震》 2024年第1期51-56,共6页
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NS和EW测道观测值的年变形态均为夏低冬高型,夏季降雨对观测数据造成快急始-慢恢复的短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变化的特征,结合台站地下电性结构和区域降雨数据,采用影响系数理论和褶积滤波方法分析降雨对宝昌台地电... 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NS和EW测道观测值的年变形态均为夏低冬高型,夏季降雨对观测数据造成快急始-慢恢复的短期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该变化的特征,结合台站地下电性结构和区域降雨数据,采用影响系数理论和褶积滤波方法分析降雨对宝昌台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结果显示,台站测区表层介质影响系数为正,地电阻率观测值随表层介质真电阻率同向变化;基于降雨数据,通过褶积滤波方法拟合的年变形态与实际观测数据一致,表明降雨是宝昌台地电阻率年变化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降雨 电性结构 褶积滤波 影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M_(S)6.2地震前地电阻率异常特征及机理分析
8
作者 李新艳 解滔 +3 位作者 刘小鹏 曾宪伟 卫定军 崔瑾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721-3734,共14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破坏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震前1年左右开始,震中400 km内5个具有稳态观测的地电阻率台站多个测道陆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异常变化,其中甘肃武胜驿台、定西台、通渭台(包括地表和井下)和...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县发生了M_(S)6.2破坏性地震,造成了较大的人员伤亡.震前1年左右开始,震中400 km内5个具有稳态观测的地电阻率台站多个测道陆续出现了不同形态的异常变化,其中甘肃武胜驿台、定西台、通渭台(包括地表和井下)和武威台表现为以年变幅减小/快速下降变化为主的负异常,武都台则表现为年变幅增大的正异常.本文基于ERA5同化数据集中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定量化拟合了不同水热条件下各台站/测道正常年变形态,在此基础上排除了测区环境变化对异常形态影响.结合岩石物理实验结果和断层虚位错模式,讨论了地电阻率异常变化与孕震过程之间的联系.结果显示,存在负异常变化的武胜驿台、定西台、通渭台和武威台位于地震孕育过程产生的挤压增强区,而存在正异常变化的武都台处于相对膨胀区.求解了存在地电阻率异常变化区域GNSS面应变时间序列,结果发现,在地电阻率负异常变化台站附近的变形单元内以面压缩为主,而在正异常变化的武都台附近,变形单元内以面拉张为主.GNSS面应变揭示的介质变形特征与虚位错模式中的挤压增强区和相对膨胀区相吻合,表明了5个台站地电阻率变化与此次积石山M_(S)6.2地震孕育过程之间可能存在“介质变形-地电阻率变化”形式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年变化 土壤水分 虚位错模式 介质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多M_(S)7.4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
9
作者 姚赛赛 高曙德 +2 位作者 李娜 李敏娟 杨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95-600,共6页
分别运用原始曲线分析法和归一化速率法分析2021-05-22玛多M_(S)7.4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4个地电阻率台站的数据变化。结果表明:1)玛多地震前,4个地电阻率台站资料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其中玛曲NW、金银滩EW、甘孜N10°E、拦隆... 分别运用原始曲线分析法和归一化速率法分析2021-05-22玛多M_(S)7.4地震震中400 km范围内4个地电阻率台站的数据变化。结果表明:1)玛多地震前,4个地电阻率台站资料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其中玛曲NW、金银滩EW、甘孜N10°E、拦隆口EW测道原始曲线变幅最明显,表现为小时值突跳变化、日均值加速变化和曲线转折变化、月均值破年变和保留年变形态的趋势变化;2)玛曲NW、金银滩EW、甘孜N10°E、拦隆口EW归一化速率曲线在玛多地震前均出现超阈值现象,但各自归一化速率形态不同;3)综合分析认为,4个台站地电阻率资料异常变化与玛多M_(S)7.4地震的孕育及活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多地震 地电阻率 原始曲线分析 归一化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阻率受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干扰的判定
10
作者 王丽 李伟 +2 位作者 沈红会 孙君嵩 李鸿宇 《华北地震科学》 2024年第2期102-108,共7页
针对南京台两套地电阻率观测系统2023年1月9日出现的同步下降阶变,通过观测系统状况检查,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因素调查以及时间、空间多尺度多测项联合分析,判定此异常为受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影响而非震兆异常,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简单... 针对南京台两套地电阻率观测系统2023年1月9日出现的同步下降阶变,通过观测系统状况检查,自然环境、场地环境因素调查以及时间、空间多尺度多测项联合分析,判定此异常为受高压输电线路架线施工影响而非震兆异常,并对异常机理进行了简单解释。该判定和分析过程对地电阻率数据异常变化核实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也为地电阻率异常数据的分析解释提供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高压直流输电 多尺度联合分析 干扰分析判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干扰源分析
11
作者 贾彦杰 王怡 +4 位作者 戴勇 贾昕晔 白少奇 文金龙 闫纪文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1期40-48,共9页
选取2012—2021年宝昌地震台地电阻率观测数据,从观测系统、场地环境、自然现象、观测装置变更、地球物理场等5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各类观测数据的干扰因素、数据变化的形态特征以及适用于宝昌地震台的地电阻率数据变化快速识别方法。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干扰源分析 褶积滤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阻率观测中信噪比与观测精度
12
作者 张宇 王兰炜 +2 位作者 张世中 张兴国 胡哲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5-971,共17页
地电阻率观测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要求测量系统误差小且观测精度高,在测量系统性能指标满足测量最大允许误差的前提下,观测精度就取决于测量过程的信噪比,即观测场地的干扰情况。文中从理论... 地电阻率观测方法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地震监测、预测研究要求测量系统误差小且观测精度高,在测量系统性能指标满足测量最大允许误差的前提下,观测精度就取决于测量过程的信噪比,即观测场地的干扰情况。文中从理论上研究了地电阻率观测中信噪比和观测精度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地表和井下不同观测装置条件下信噪比的变化情况。当供电电流不变且主要受到均匀场的干扰影响时,减小极距可有效提高测量的信噪比。当地表装置的测量极距缩小为原来的1/3,或井下装置的测量极距缩小为原来的1/4时,信噪比可提高约20dB。以江宁台不同深度、极距观测结果为例,讨论了江宁台井下装置设计的合理性。文中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地电阻率观测装置的设计和观测场地的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信噪比 观测精度 极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DS1256的地电阻率仪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13
作者 娄晓宇 张宇 +1 位作者 张兴国 李钟慧 《电子器件》 CAS 2024年第4期891-896,共6页
地震地电阻率监测目的是观测特定区域的对地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对测量精度要求很高。文章介绍的基于24位模数转换器ADS1256设计的地电阻率仪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高精度、低噪声、大动态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其电压分... 地震地电阻率监测目的是观测特定区域的对地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对测量精度要求很高。文章介绍的基于24位模数转换器ADS1256设计的地电阻率仪数据采集系统,具有高精度、低噪声、大动态和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实验室测试结果表明其电压分辨力达到10μV,峰峰噪声小于7μV,动态范围达到120 dB,数据采集系统主要技术性能指标满足地震地电阻率监测预测研究的需求,也可应用于其他需要高精度、低噪声直流电压测量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1256 地电阻率测量 数据采集 低噪声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6.2级地震前地电阻率变化分析
14
作者 张宇 柯浩楠 +1 位作者 娄晓宇 胡颢迪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2-96,共15页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有9个地电阻率固定观测站。本研究梳理了震前2~4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在扣除年变化和趋势变化基础上,分析震前异常变化情况。震前临夏、定西和通渭的地电阻率值均呈现趋势性... 2023年12月18日,甘肃积石山发生了6.2级地震,震中300 km范围内有9个地电阻率固定观测站。本研究梳理了震前2~4年地电阻率观测资料,在扣除年变化和趋势变化基础上,分析震前异常变化情况。震前临夏、定西和通渭的地电阻率值均呈现趋势性下降和年变幅减小的形态,下降幅度分别为4.9%(距震中44 km)、1.2%(距震中164 km)和0.6%(距震中232 km),且地震均发生在下降回转时段内。异常形态与大量震例统计结果一致,且距离震中越近,异常变化幅度越大。表明这3个台站的地电阻率变化与此次积石山6.2级地震的孕育存在关联。研究还发现,距离震中219 km的金银滩地震观测台没有明显震前异常现象,后续将结合台站实际电性结构和断层分布进一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3年积石山6.2级地震 地电阻率 年变化 异常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兰炜 朱旭 +4 位作者 朱涛 张世中 刘大鹏 胡哲 张宇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0-31,共12页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而解决这... 目前,我国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观测系统大部分都是单一极距的,这种观测方法在实际观测中普遍存在着地电阻率季节性变化的现象,这种季节性变化与地震异常变化一起叠加在观测值中,给地震异常的识别和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电阻率的多极距观测。本文介绍了采用ZD8MI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在山丹地震台的试验观测情况,该系统是最新研制的、专用于地震前兆监测的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系统。一年多的台站试验观测和反演结果表明,浅层电阻率的变化相对较大,而深层的相对变化较小,因此利用多极距观测系统进行不同层位的地电阻率观测,对排除干扰和识别地震前兆信息显得尤为重要,是地电阻率观测技术发展的一个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多极距观测 电极控制器 地电阻率年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中信号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小溪 张宇 +1 位作者 王兰炜 张兴国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3-864,886,共12页
目前我国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受地铁、轻轨等干扰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解决此类干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介绍该观测方法的理论基础;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际观测过程... 目前我国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受地铁、轻轨等干扰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地电阻率观测数据质量.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被认为是一种可以解决此类干扰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首先介绍该观测方法的理论基础;然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实际观测过程进行模拟,给出在不同参数条件下,分别采用数字滤波器法、频谱分析法和相关检测法进行信号检测所得到的相对误差和相对均方差结果;最后,通过对3种信号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和分析,给出频谱分析法在地电阻率交流观测中可以作为最佳信号检测方法的建议,为地电阻率交流观测系统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观测 地电阻率交流观测方法 选频接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黎地电台地电阻率与气象因素、地下水位的相关性分析
17
作者 郭建芳 佟鑫 +3 位作者 郭骄 阴佳诗 巩洪学 王枭一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昌黎地电台地电阻率与气象因素(气温、气压、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年数据显示,气温对地电阻率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为气压、降水量。采用2015—2016年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实验数据,与地下水位进行相关性分析,... 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昌黎地电台地电阻率与气象因素(气温、气压、降水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多年数据显示,气温对地电阻率的影响系数最大,其次为气压、降水量。采用2015—2016年地电阻率多极距观测实验数据,与地下水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由浅至深各层地电阻率与浅层水位均呈负相关变化,表层地电阻率无年变特征,且与浅水位同步性较好;随着探测深度的增加,地电阻率冬高夏低的年变特征逐渐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气象因素 地下水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绞线对地电阻率观测的影响
18
作者 刘丽 郅红魁 黄恩贤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2024年第1期63-68,共6页
2021年5—11月,河南潢川地震台地电阻率EW测道观测曲线出现较大台阶,而NS测道变化平稳。从自然环境、场地环境、观测系统等方面开展干扰排查,排除了降雨、场地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EW测道地电阻率观测曲线的台阶、突跳等现象,应为地电... 2021年5—11月,河南潢川地震台地电阻率EW测道观测曲线出现较大台阶,而NS测道变化平稳。从自然环境、场地环境、观测系统等方面开展干扰排查,排除了降雨、场地环境的影响。调查发现,EW测道地电阻率观测曲线的台阶、突跳等现象,应为地电架空外线路钢绞线漏电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钢绞线 漏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与地震的关系 被引量:52
19
作者 杜学彬 薛顺章 +1 位作者 郝臻 张世中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68-376,共9页
研究了 1 96次 MS3.2~ 7.9地震 ( 94%以上为 MS≥ 4.0地震 )前 1 1 39次 (道次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 ,得到以下结果 :1异常时间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增长关系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异常时间随震级增大基本上是快速的线性增... 研究了 1 96次 MS3.2~ 7.9地震 ( 94%以上为 MS≥ 4.0地震 )前 1 1 39次 (道次 )地电阻率中短期异常 ,得到以下结果 :1异常时间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增长关系 ,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异常时间随震级增大基本上是快速的线性增长 ;5.0 <MS<6.5地震 ,增长速度逐步变小 ;MS≥ 6.5地震 ,增长速度很小 .2异常幅度与震级之间为非线性的指数式增长关系 ,也大致分为 3个阶段 :MS≤ 5.0地震 ,随震级增大异常幅度增长很小 ;5.0 <MS<6.5地震 ,逐步趋于加速增长 ;MS≥ 6.5地震 ,加速增长 .定性解释、并利用流变介质模型探讨了异常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电阻率 中短期异常 震级 平均异常时间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改进方法研究--电测井技术的移植应用与数值模型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田山 刘允秀 +3 位作者 聂永安 马骥 庞群英 杜学彬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72-281,356,共10页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 现有的地震地电阻率观测系统需要较大的环境保护区(2—5km2).随着各地的经济发展,地电观测的环境受到越来越大的影响,造成部分台站连续多年的地电前兆观测受到严重的干扰.为了减小观测环境保护区范围,有效地抑制来自地面的观测环境改变及城市地铁、轻轨运行时漏电产生的干扰,提出了将三侧向石油电测井技术移植到地震地电阻率前兆监测领域,以提高地电前兆观测的抗干扰能力和前兆信息的监测能力.电测井有限元数值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测量出地层的电阻率变化,对来自地表的干扰有较强抑制能力.分析还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来自轻轨、地铁的漏电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电阻率观测 环境干扰 电测井技术 移植改造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