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地磁扰动异常特征分析
1
作者 王玮铭 冯志生 +3 位作者 朱培育 廖晓峰 何畅 张致伟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9-239,共11页
选取四川地区3个地磁扰动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基于脉冲幅度法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的地磁扰动异常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强地震前,台站的垂直强度极化值和超阈值极化值频次... 选取四川地区3个地磁扰动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基于脉冲幅度法的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方法,对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M_(S)6.0地震前的地磁扰动异常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强地震前,台站的垂直强度极化值和超阈值极化值频次逐日变化均会出现高值异常,其中频次异常呈现先增强后降低,再增强-降低的形态;(2)发生异常变化的多个台站距离震中300 km范围内,时间上属准同步变化;(3)地震多发生在异常出现的一个月后,频次异常值往往是研究时段的最高值;(4)机理上,这些异常演化形态和特征是由岩石的破裂特性决定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地震的孕育过程;(5)这种震前的地磁扰动异常与外源场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地磁垂直强度极化法 泸县M_(S)6.0地震 异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扰动对煤矿电子设备安全性的影响及其预测方法
2
作者 杨仕鑫 《矿山工程》 2024年第3期509-520,共12页
随着煤矿无人化、智能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子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然而,太阳风及其引发的地磁扰动对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潜在威胁。太阳风Kp值作为衡量地磁扰动强度的关键指标... 随着煤矿无人化、智能化进程不断推进,电子设备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成为提高生产效率和保障人员安全的关键因素。然而,太阳风及其引发的地磁扰动对电子设备的安全运行构成了潜在威胁。太阳风Kp值作为衡量地磁扰动强度的关键指标,其预测的方法及准确性对于煤矿电子设备的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多层前馈神经网络模型用于预测Kp指数。该网络使用从太阳周期中提取的数据序列,然后通过输入已知的太阳风数据预测三小时后的Kp值。行星际磁场的Bz分量、太阳风密度n和太阳风速度V (一小时的平均值)是网络的输入参数。该网络采用误差反向传播算法,使用1982年至1992年间提取的数据序列进行训练,并使用遗传算法对网络进行优化,得出的模型的预测Kp值与实际Kp值均方根误差为0.9425 (三小时平均数据),相关性为0.778 (三小时平均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太阳风 煤炭安全 BP神经网络模型 均方误差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高度和不同地磁扰动期间热层大气密度模式值与探测值的显著差异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永平 朱光武 +2 位作者 秦国泰 唐萍 何玉梅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703-3714,共12页
热层大气密度是空间大气环境的重要参数,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开发了多种大气模式,但其误差普遍较大,尤其在磁暴期间偏差值甚至超过100%.本文利用中国星载大气密度探测器和CHAMP卫星加速度计在轨获得的连续探测数据,针对近10年(2003-... 热层大气密度是空间大气环境的重要参数,经过多年的研究已开发了多种大气模式,但其误差普遍较大,尤其在磁暴期间偏差值甚至超过100%.本文利用中国星载大气密度探测器和CHAMP卫星加速度计在轨获得的连续探测数据,针对近10年(2003--2014)中多次强磁暴事件和多次中等强度扰动事件,即2003年11月、2004年7月和2005年8~9月多次强磁暴事件(Kp值均达到9),2006年4月、2012年4月的两次中等强度磁暴事件(Kp值分别达到7和6),分析和比对不同强度磁扰事件期间不同高度全球大气密度就位探测值与模式值(NRLMSISE00)之间的差别.在2005年8月24日强磁扰事件中,560km高度中国卫星就位探测值上涨幅度约2~3倍,扰动区中的增变比高达5.7倍,375km高度CHAMP卫星就位探测值上涨幅度约0.8倍,扰动区中增变比达4.0倍,期间大气密度模式值不仅没有出现明显的涨落,更没有出现强烈的区域扰动;在2003年11月和2004年7月的强磁扰事件中,CHAMP卫星就位探测值均有显著涨变和强烈扰动变化,而模式值无明显扰动变化;在中等强度磁扰事件中,高度560km附近就位探测值在北、南半球高纬地区显著上涨,远高于模式值,高度350km附近就位探测值在地球阴影区域显著上涨,上涨幅度也大于模式值.分析结果表明现有大气模式对地磁扰动(尤其是强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热层大气密度的响应并不明显,需要进一步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大气密度 大气模式 大气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地磁扰动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的扰动形态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尚社平 郭兼善 +3 位作者 史建魁 张满莲 刘其俊 罗熙贵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17,共7页
利用全球电离层台站提供的观测数据 ,分析了 5次不同类型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F2 层f0 F2 和hmF2的扰动变化 .主要结果表明 :对于延迟型主相磁暴S(C)和S(E) ,中高纬电离层首先会出现明显的正相扰动 ,随后是明显延迟的负相扰动 ,负相... 利用全球电离层台站提供的观测数据 ,分析了 5次不同类型磁暴事件期间全球电离层F2 层f0 F2 和hmF2的扰动变化 .主要结果表明 :对于延迟型主相磁暴S(C)和S(E) ,中高纬电离层首先会出现明显的正相扰动 ,随后是明显延迟的负相扰动 ,负相扰动覆盖范围广 ,甚至扩展到低纬区 ,且持续时间很长 ,恢复及其缓慢 ,其中S(C)型的扰动更为明显 ;对于非延迟型主相磁暴S(A)、S(B)和S(D) ,高纬电离层正相扰动持续时间较短甚至不出现 ,中高纬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出现、发展和恢复也相对较快 ;磁暴主相强度的大小会对电离层负相扰动的强度、发展和持续时间产生一定的影响 ;高纬电离层扰动在非延迟型主相磁暴恢复相期间会出现明显的地方时效应 ,地方时效应随纬度的降低而增强 ,并且会明显影响到中低纬电离层的扰动 ;电离层扰动从高纬到低纬的变化趋势为 :f0 F2 的扰动由负相向正相转化 ,hmF2 的增加由全天出现趋向于只存在于夜间 ,反映了不同扰动物理机制的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事件 扰动形态 磁暴类型 电离层暴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舟二号”大气密度探测器的探测结果 Ⅱ.在太阳和地磁扰动期间高层大气密度的变化 被引量:10
5
作者 秦国泰 邱时彦 +5 位作者 贺爱卿 祝义强 孙丽琳 林宪文 李宏 徐学培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41,共7页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 选用了SZ-2大气密度探测器在2001年2—4月间的探测数据,进行日照和阴影区域热层大气密度对太阳和地磁活动程度的响应变化的探讨.结果表明,日照区大气密度峰值主要随F10.7值而变,在地磁扰动期间,阴影区大气密度对扰动的响应更明显,通常响应变化开始于高纬度地区,然后向低纬度地区推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密度 地磁扰动 太阳活动 大气密度探测器 日照区 阴影区 “神舟二号”探测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扰动时磁性目标的探测 被引量:8
6
作者 胡海滨 龚沈光 林春生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43,共3页
分析了地磁场在发生扰动时三轴磁强计记录的变化磁场三分量的相关性,并根据这种相关性提出了利用小波分解的方法消除磁测量中地磁扰动信号的方法。在磁性目标探测中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出隐藏在变化地磁场中的弱目标信号。依据实测的地... 分析了地磁场在发生扰动时三轴磁强计记录的变化磁场三分量的相关性,并根据这种相关性提出了利用小波分解的方法消除磁测量中地磁扰动信号的方法。在磁性目标探测中用这种方法可以提取出隐藏在变化地磁场中的弱目标信号。依据实测的地磁场扰动信号做的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小波变换 磁探测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_2层对地磁扰动的响应 被引量:4
7
作者 马瑞平 徐寄遥 +1 位作者 吴明亮 纪巧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8-126,共9页
利用37个电离层垂直探测站1974-1986年的数据,采用f0F2与地磁αp指数相关分析的方法,首次得到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各年东亚-澳大利亚扇区,欧洲-非洲扇区和美洲-东太平洋扇区F2层对地磁扰动响应随地磁纬度的分布.结果指出,地磁高纬和中纬地... 利用37个电离层垂直探测站1974-1986年的数据,采用f0F2与地磁αp指数相关分析的方法,首次得到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各年东亚-澳大利亚扇区,欧洲-非洲扇区和美洲-东太平洋扇区F2层对地磁扰动响应随地磁纬度的分布.结果指出,地磁高纬和中纬地区为负响应,低纬和赤道地区为正响应,大约在±30°附近换向.最大正响应在磁赤道附近,最大负响应在地磁纬度:±50°附近,最大负响应的幅度大于最大正响应的幅度.存在明显的经度差别和南北半球不对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离层暴 地磁扰动 F2层 相关分析 地磁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活动低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的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林峰 邓柏昌 +4 位作者 黄江 徐杰 刘伟峰 刘作莲 全宏俊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5-32,共8页
基于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监测数据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建立的华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网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太阳活动低年期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的关系.用肇庆台地磁水平分量H的变化量换算出肇庆地磁... 基于肇庆地磁台的地磁监测数据和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建立的华南地区GPS电离层闪烁监测网的监测数据,统计分析了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太阳活动低年期间广州地区地磁扰动与电离层闪烁的关系.用肇庆台地磁水平分量H的变化量换算出肇庆地磁指数K,以此来代表广州地区地磁扰动情况.分析结果表明,磁暴/强地磁扰动对广州地区电离层闪烁的发生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电离层闪烁主要发生在低K值期间,而在K≥4时电离层闪烁的发生呈下降趋势.电离层闪烁发生率随季节和地磁活动的变化规律表现在,春季的弱闪烁发生率、夜间中等以上闪烁发生率和夏季中等以上闪烁的发生率明显与地磁活动指数K相关,即随K指数的增大而减小;在秋季和冬季闪烁发生率与K指数变化无明显关系.同时还综合分析了地磁与太阳活动的变化对电离层活动的影响,广州地区闪烁主要发生在太阳活动较低的磁静日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K和Kp指数 电离层闪烁 S_4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属函数在地磁扰动预报研究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魏奉思 蔡红昌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5-41,共7页
根据1966—1982年期间有关太阳耀斑、行星际激波和地磁扰动的观测资料而建立的从属函数,对1984—1985年间的行星际闪烁观测中能证认出的耀斑-激波所引起的地磁扰动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磁扰开始时间预报的相对误差,δT/T≤10%的... 根据1966—1982年期间有关太阳耀斑、行星际激波和地磁扰动的观测资料而建立的从属函数,对1984—1985年间的行星际闪烁观测中能证认出的耀斑-激波所引起的地磁扰动作了预报试验.结果表明:(1)磁扰开始时间预报的相对误差,δT/T≤10%的事件数为20个,占总事件数的50%,δT/T≤2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70%以上;(2)磁扰幅度(ΣKp)大小的预报,其相对误差δΣKp/ΣKp≤30%的事件数为32个,占总事件数的80%,而δΣKp/ΣKp≥60%仅占15%.本文方法显示了一定潜力,有待从聚类分析方面进一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从属函数 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耀斑-日球电流片坐标系中——研究耀斑-激波相应地磁扰动的分布特征(Ⅱ) 被引量:4
10
作者 魏奉思 刘四清 张剑虹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33-138,共6页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坐标系——耀斑-日球电流片坐标系,对1966—1982年间由耀斑-激波所引起的277个耀斑-地磁扰动事件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是:1.耀斑-地磁扰动事件在该坐标系中相对日球电流片的随机分布呈高斯分布,极大值在电流片附近;2.当... 本文采用一种新的坐标系——耀斑-日球电流片坐标系,对1966—1982年间由耀斑-激波所引起的277个耀斑-地磁扰动事件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是:1.耀斑-地磁扰动事件在该坐标系中相对日球电流片的随机分布呈高斯分布,极大值在电流片附近;2.当地球和耀斑位于日球电流片同侧时,地磁扰动事件频次远高于异侧;3.地磁扰动强弱在该坐标系中的分布,亦呈现了同侧高于异侧,且极大值多在日球电流片附近;4.耀斑-激波能流密度ρ_2V_2~3及其跃变量ρ_2V_2~3-ρ_1V_1~3在该坐标系中具有十分类似于相应磁扰水平的分布,其离散程度后者略大于前者. 根据本文的结果可以看出,对耀斑-地磁扰动研究来说,近太阳日球电流片的存在是一个重要的特征面,它对耀斑-地磁扰动的产生和强弱水平有重要影响,使太阳耀斑活动与地磁活动效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变得复杂化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激波 地磁扰动 日球电流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3月太阳活动引起的地磁扰动 被引量:6
11
作者 高玉芬 章公亮 周荣茂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3-41,共9页
利用北京白家疃台和马道峪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1991年3月下旬太阳活动引起的24-27日的磁暴.从中纬记录看,这次磁暴有其特殊的形态:即急始幅度特别大,磁暴最强活动是急始后即刻开始的极区暴影响而产生的;磁暴过程中多个时... 利用北京白家疃台和马道峪台的地磁资料分析了1991年3月下旬太阳活动引起的24-27日的磁暴.从中纬记录看,这次磁暴有其特殊的形态:即急始幅度特别大,磁暴最强活动是急始后即刻开始的极区暴影响而产生的;磁暴过程中多个时段出现脉动,其中以周期为650秒左右的脉动尤为明显;其极化方向主要表现为左族偏振,同时夹有右旋偏振,有时则无明显规律.谱分析的结果表明,整个磁暴功率谱呈幂律P(f)=f-2.0分布.对引起这次磁暴可能的行星际扰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暴 行星际结构 地磁扰动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1年6月地磁扰动──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高玉芬 杨冬梅 章公亮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4-69,共6页
给出了1991年6月地磁扰动的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及引起这些扰动的可能的源.在长达近对天的扰动过程中,出现四次主相强度不同的磁暴和多次强急始,有的磁暴由多次扰动迭加而形成形态复杂的复合型磁暴·同步高度Hq分量多次出现反相.... 给出了1991年6月地磁扰动的地面和同步高度特征及引起这些扰动的可能的源.在长达近对天的扰动过程中,出现四次主相强度不同的磁暴和多次强急始,有的磁暴由多次扰动迭加而形成形态复杂的复合型磁暴·同步高度Hq分量多次出现反相.这些特征很可能主要是对广大的行星际空间多个高速度高密度结构的响应,这些结构有时伴随大尺度强南向磁场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耀斑 行星际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耀斑-行星际激波结构与相应地磁扰动结构间关系的分析(Ⅰ)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四清 魏奉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691-698,共8页
利用297个耀斑-行星际激波-地磁扰动事件,统计研究了耀斑-行星际激波等离子体结构与相应磁扰结构间的关系,新的发现是:当激波面后的磁场南、北分量不大时,激波等离子体结构决定着相应磁扰的基本结构形态,特别是等离子体热状态与相应磁... 利用297个耀斑-行星际激波-地磁扰动事件,统计研究了耀斑-行星际激波等离子体结构与相应磁扰结构间的关系,新的发现是:当激波面后的磁场南、北分量不大时,激波等离子体结构决定着相应磁扰的基本结构形态,特别是等离子体热状态与相应磁扰的恢复相关系十分密切.由本文定义的激波能量传输指数——FS指数对相应地磁扰动能给出较好的描述.推论:除磁重联这类能量传输机制外,对于行星际磁场南、北分量较小时,还可能存在以等离子体过程为基础的决定磁扰变化结构的太阳风-磁层能量传输机制,应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耀斑-行星际 激波 地磁扰动 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风引起的地磁扰动的辨识建模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晓燕 朱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91-297,共7页
本文作为地磁扰动系统辨识研究系列的第3篇文章,首先对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建立一个含有待定参数的物理模型.然后利用参数辨识方法,具体地确定这些参数和函数,从而得到一个完整而确定的数学物理模型,... 本文作为地磁扰动系统辨识研究系列的第3篇文章,首先对太阳风-磁层能量耦合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和建立一个含有待定参数的物理模型.然后利用参数辨识方法,具体地确定这些参数和函数,从而得到一个完整而确定的数学物理模型,并对这一模型的实用性和可信度进行检验.另外,还选择1972年8月事件进行了一次预报实验,即根据太阳耀斑的观测,利用HA方法和文中得到的模型,分两步实现对地磁扰动的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风 地磁扰动 建模 系统辨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ME地磁扰动事件的模糊预报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晶 冯学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459-466,共8页
以1997—2003年期间的73个日冕物质抛射(CME)激波扰动事件和模糊数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报地磁扰动的方法.该方法以CME事件爆发的日面经纬度、相关地磁扰动事件的渡越时间、地磁扰动指数、IPS观测的太阳风速度跃变量为基础,建立了预报... 以1997—2003年期间的73个日冕物质抛射(CME)激波扰动事件和模糊数学为基础,提出了一种预报地磁扰动的方法.该方法以CME事件爆发的日面经纬度、相关地磁扰动事件的渡越时间、地磁扰动指数、IPS观测的太阳风速度跃变量为基础,建立了预报CME地磁扰动事件的μ_θ,μ_(?),μ_T,μ_M,μ_(Δv)从属函数,考虑了CME初始速度对激波到达时间的影响.以这5个从属函数为基础并利用模糊数学对1996—2004年期间73个经行星际闪烁(IPS)观测认证的CME激波引起的地磁扰动事件进行了预报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磁扰开始时间预报的相对误差,ΔT_(pre)/T_(obs)≤3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91.78%,而ΔT_(pre)/T_(obs)>3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12.33%;磁扰幅度(∑Kp)大小的预报,其相对误差Δ∑Kp/∑Kp_(obs)≤3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60.27%,相对误差≥50%的事件占总事件数的12.33%.这表明该预报方法对空间灾害性事件地磁扰动的定量预报具有很大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从属函数 CM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神经网络预报太阳质子事件后的地磁扰动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权福 田剑华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29-335,共7页
通过分析几十个典型太阳质子事件表明,具有以下特征的质子事件其后1-3天内一般有强烈地磁扰动发生:1.质子耀班级别和亮度较大(3B以上);2.质子通量在上升阶段增加很快,而在下降阶段相对来说衰减也很快(尤其是在峰值附近);3... 通过分析几十个典型太阳质子事件表明,具有以下特征的质子事件其后1-3天内一般有强烈地磁扰动发生:1.质子耀班级别和亮度较大(3B以上);2.质子通量在上升阶段增加很快,而在下降阶段相对来说衰减也很快(尤其是在峰值附近);3.电子通量远远大于质子通量并且和质子通量有相似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神经网络预报太阳质子事件发生后3天内地磁扰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质子事件 地磁扰动 神经网络 预报 太阳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及其与地磁扰动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廖怀哲 Egela.,A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296-304,共9页
利用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ELF/VLF观测资料和世界数据中心公布的Kp指数,分析了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不同季节里的周日变化和1984年5月-1986年4月的年度变化及这些波与地磁扰动的某些关系.主要结果有:1.夏季EL... 利用挪威斯瓦尔巴德地区的ELF/VLF观测资料和世界数据中心公布的Kp指数,分析了日侧极隙纬度低频波不同季节里的周日变化和1984年5月-1986年4月的年度变化及这些波与地磁扰动的某些关系.主要结果有:1.夏季ELF波出现率极大值最大,而冬季的最小,前者约为后者的3倍,而且此极大值无论哪个季节都出现在磁正午时段.2.VLF波出现率在夏季较小冬季较大;其极大值出现在磁午后至磁子夜前的2-4h时段里.3.夏季ELF波指数∑A与地磁指数∑KP日变化较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约为0.6.4.冬季VLF波指数∑A与∑Kp日变化相吻合,在太阳自转周内两者相关系数可达0.8.这些结果表明日侧极隙纬度ELF波和VLF波各有不同的产生机制和源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隙区 低频波 地磁扰动 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扰动过程与预报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晓燕 朱岗崑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22-30,共9页
地磁扰动这里主要指极区、高纬的亚暴和中低纬地区全球范围磁场扰动的磁暴.作为日一地扰动过程的一种终极现象,地磁扰动呈现出不仅信息传递渠道和因果关系的多样性,而且扰动过程的性质亦为多样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地磁扰动过程的特点... 地磁扰动这里主要指极区、高纬的亚暴和中低纬地区全球范围磁场扰动的磁暴.作为日一地扰动过程的一种终极现象,地磁扰动呈现出不仅信息传递渠道和因果关系的多样性,而且扰动过程的性质亦为多样性.本文简要分析了地磁扰动过程的特点,总结归纳了5种预报方法:经验预报、统计预报、物理预报、系统控制论方法和人工智能.并认为应当在这些预报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能够综合各方法长处的预报系统──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预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扰动和接地极共同作用的浙西电网偏磁电流计算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连光 谢浩铠 郭世晓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2-26,33,共6页
溪洛渡—浙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试运行期间,浙西换流站受端电网的很多变压器出现了直流偏磁问题,其同时发生地磁扰动(GMD)的地磁感应电流(GIC)直流偏磁的安全风险需要研究。针对溪洛渡一浙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电网... 溪洛渡—浙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试运行期间,浙西换流站受端电网的很多变压器出现了直流偏磁问题,其同时发生地磁扰动(GMD)的地磁感应电流(GIC)直流偏磁的安全风险需要研究。针对溪洛渡一浙西±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的受端电网,建立了浙西电网和金华换流站的GIC计算模型,运用节点导纳矩阵法计算了浙西电网GIC;根据溪洛渡—浙西直流输电试运行期间-500 A接地极入地电流的测试数据,计算分析了GMD和接地极共同作用下浙西电网的偏磁电流水平。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浙西电网安装直流偏磁抑制装置的容量,不能满足消除GMD和接地极共同作用的需要,建议根据中科院和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事件的预报,避开有太阳剧烈活动的时间安排检修或调试,避免抑制装置发生过载的问题,保障浙西电网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接地极 地磁感应电流 偏磁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磁扰动对婴儿出生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聂清香 刘硕业 王春蕾 《自然杂志》 2000年第1期52-54,共3页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磁场不断变化的地球环境中,磁场的变化对人体和一切生物都有直接作用,在剧烈的地磁扰动伴随着太阳活动高峰即将到来之际,了解地磁扰动对婴儿有何影响很有必要。统计分析显示:地磁扰动对婴儿出生有明显的影响:地磁场强... 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磁场不断变化的地球环境中,磁场的变化对人体和一切生物都有直接作用,在剧烈的地磁扰动伴随着太阳活动高峰即将到来之际,了解地磁扰动对婴儿有何影响很有必要。统计分析显示:地磁扰动对婴儿出生有明显的影响:地磁场强度增大或者地磁场强度的变化率增大时,婴儿出生率都显著增加;磁暴对婴儿出生有加速作用。另外,初步调查研究看出,太阳活动高峰年,也即是地磁活跃年,出生儿死亡率有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扰动 生物效应 婴儿出生率 地磁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