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配箍率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梁受剪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
1
作者 惠存 马泽亚 +2 位作者 杨飞 海然 柳明亮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1-46,共6页
为推广地聚物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设计了3根不同配箍率的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梁试件,研究其单调加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分析其受力破坏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为推广地聚物混凝土在工程结构中的应用,设计了3根不同配箍率的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梁试件,研究其单调加载作用下的受剪性能,分析其受力破坏过程、破坏形态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钢筋地聚物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各试件的荷载-位移曲线、破坏形态的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试件均为剪压破坏,相比配箍率为0.25%的试件,配箍率为0.29%、0.35%的试件的抗剪承载力提高了5.3%、10.3%;配箍率的增加对试件的跨中位移影响较小;随着剪跨比的增加,试件的抗剪承载力和刚度明显下降,塑性变形能力显著提升;试件抗剪性能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地聚混凝土 配箍率 抗剪性能 破坏形态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姜天华 张淳 +3 位作者 万聪聪 李万绪 郑智敏 黄燕南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25年第3期90-93,共4页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矿渣掺量(20%、30%、40%)、水胶比(0.30、0.33、0.36)和碱激发剂模数(1.2、1.4、1.6)对地聚物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试件(组合试件)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试件呈脆性破坏,断裂面位于界面处;各因素对组合试...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矿渣掺量(20%、30%、40%)、水胶比(0.30、0.33、0.36)和碱激发剂模数(1.2、1.4、1.6)对地聚物混凝土与既有混凝土试件(组合试件)界面黏结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组合试件呈脆性破坏,断裂面位于界面处;各因素对组合试件界面黏结性能影响的大小顺序为矿渣掺量>碱激发剂模数>水胶比,最佳配合比为矿渣掺量40%、水胶比0.36、碱激发剂模数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gpc) 正交试验 影响因素 黏结性能 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扭作用下地聚物混凝土梁静力性能试验研究
3
作者 杜运兴 姚裕珠 +1 位作者 李艳秋 张自成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1,共7页
对地聚物混凝土梁纯扭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和配箍率为研究参数设计并完成了6根地聚物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的纯扭试验。结果表明:当地聚物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70,试件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分别提高了59.2... 对地聚物混凝土梁纯扭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混凝土强度、纵筋配筋率和配箍率为研究参数设计并完成了6根地聚物混凝土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梁的纯扭试验。结果表明:当地聚物混凝土强度等级从C30提高到C70,试件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分别提高了59.2%和12.9%,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显著提高了地聚物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随着纵筋的增加和箍筋间距的减小,受扭裂缝出现的越细密,开裂后抗扭刚度越大,地聚物混凝土梁的裂缝发展和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梁一致。开裂扭矩和极限扭矩值相比普通混凝土梁,分别提高了11.8%和2.93%。规范ACI 318—19的计算结果低估了地聚物混凝土梁的抗扭承载力,规范GB 50010—2010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抗扭性能 开裂扭矩 极限扭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的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4
作者 姜天华 汪文星 +4 位作者 阮英 莫定聪 李万绪 郑智敏 黄燕南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5年第1期178-184,214,共8页
为深入探究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矿灰比、水胶比和水玻璃模数对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折压比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 为深入探究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利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矿灰比、水胶比和水玻璃模数对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折压比的影响。在试验基础上建立矿渣-粉煤灰地聚物混凝土应力-应变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矿渣粉含量的增加可以显著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含量过多会降低其韧性;碱溶液含量增加,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先提升后下降,抗折强度提升较小,折压比先减小后增大;水玻璃模数增加,3种力学性能均先提升后下降,折压比先减小后缓慢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正交试验 基本力学性能 折压比 应力应变曲线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纵肋钢管地聚物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研究
5
作者 柳明亮 王梦珂 +2 位作者 边建辉 杨飞 惠存 《建筑结构》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5-40,共6页
为研究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等级、纵肋构造对钢管地聚物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纵肋为变化参数,设计了8根不同参数的钢管地聚物混凝土试件,并进行单调推出试验。探究各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滑移性能... 为研究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等级、纵肋构造对钢管地聚物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以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纵肋为变化参数,设计了8根不同参数的钢管地聚物混凝土试件,并进行单调推出试验。探究各试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滑移性能、纵向变形性能;分析在加载过程中化学胶结力、机械咬合力和摩阻力对黏结强度的影响机理;分析各设计参数对黏结应力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混凝土强度等级由C30增加到C50时,壁厚为3.5mm和7mm试件黏结强度分别平均提高了11.8%和20.8%;当钢管壁厚由3.5mm增加到7mm时,无构造试件和带纵肋试件黏结强度分别平均提高了41.6%和8.4%;壁厚为3.5mm试件增设纵肋后,C30试件和C50试件的黏结强度分别提高了108.8%和109.2%。最后,根据试验结果,提出钢管地聚物混凝土黏结强度拟合公式。黏结强度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值在0.89~1.07之间,吻合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地聚混凝土 纵肋构造 黏结滑移性能 黏结强度 影响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O2/钢纤维改性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性能研究
6
作者 周彦森 徐钟 +3 位作者 刘兵兵 孙晓静 杨瑞禧 余昊龙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208,共8页
为了提高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索其工程应用潜力,以煤矸石、矿渣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纳米SiO 2(0~2.5%)和钢纤维(0~1.25%)单独及复合掺入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 为了提高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探索其工程应用潜力,以煤矸石、矿渣为原料制备地聚物混凝土,研究纳米SiO 2(0~2.5%)和钢纤维(0~1.25%)单独及复合掺入对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地聚物混凝土的微观形貌,分析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适量的钢纤维或纳米SiO 2掺入均能显著提高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两者混合使用改性效果则更好。在抗压强度方面,纳米SiO 2改性煤矸石混凝土优于钢纤维;在劈裂抗拉和抗折强度方面,钢纤维改性效果更好。纳米SiO 2和钢纤维的复合使用改性效果更好,是由于纳米SiO 2不仅提高了地聚物凝胶的微密度,而且增强了钢纤维与基体之间的结合。研究结果丰富了纳米SiO 2和钢纤维改性地聚物复合材料性能的知识体系,有助于煤矸石地聚物混凝土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钢纤维 纳米SiO 2 微观形貌 改性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方铝合金管-海水海砂地聚物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滑移性能
7
作者 陆俊辉 吕海 +2 位作者 李钧源 杨海峰 曹化一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0-100,共11页
方铝合金管-海水海砂地聚物混凝土(SSGC)结构的黏结滑移性能是保证其能够协同工作的基石。为研究方铝合金管-SSGC的界面黏结滑移性能,以混凝土强度、径厚比和长径比为研究参数,制作了9个试件进行推出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试件的荷载-滑... 方铝合金管-海水海砂地聚物混凝土(SSGC)结构的黏结滑移性能是保证其能够协同工作的基石。为研究方铝合金管-SSGC的界面黏结滑移性能,以混凝土强度、径厚比和长径比为研究参数,制作了9个试件进行推出试验,通过试验分析了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方铝合金管表面纵向应变分布和研究参数的影响。基于本次试验数据,提出了方铝合金管-SSGC的黏结强度计算公式及黏结-滑移本构方程。结果表明:方铝合金管-SSGC的典型荷载-滑移曲线可分为四个阶段,即线性上升段、非线性上升段、缓慢下降段、残余水平段;方铝合金管表面纵向应变沿高度方向呈指数分布,自加载端至自由端递增;试件的黏结强度随径厚比和长径比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铝合金管 海水海砂地聚混凝土 推出试验 滑移性能 黏结强度 本构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离散性分析
8
作者 周宏元 母崇元 +2 位作者 王小娟 李润琳 曹万林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0-217,共8页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 为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eopolymeric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GRAC)试件尺寸及再生粗骨料(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RCA)替代率对其抗压强度离散性的影响,制备了五种RCA替代率(0%、30%、50%、70%和100%)、四种宽度(7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长宽比均为3的试件。基于经典尺寸效应律,提出了考虑RCA替代率的GRAC平均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试验数据表明GRAC抗压强度的离散性随试件尺寸增大而减小,随RCA替代率的增加而先增大后减小。此外,基于Weibull分布模型,提出了任意保证率下具有不同RCA替代率的GRAC抗压强度尺寸效应预测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离散性 再生粗骨料替代率 尺寸效应 WEIBULL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铅锌尾矿粉地聚物混凝土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刘清 许飞 +4 位作者 冉枫菱 唐小林 周云 杨瑞 王东星 《中国粉体技术》 2025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目的】为了解决铅锌尾矿的堆存浪费及潜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铅锌尾矿粉和偏高岭土为原材料,制备掺铅锌尾矿粉地聚物混凝土,进而提高铅锌尾矿粉的利用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节水胶比(质量比,下同)、铅锌尾矿粉掺量(质量比... 【目的】为了解决铅锌尾矿的堆存浪费及潜在环境污染问题,采用铅锌尾矿粉和偏高岭土为原材料,制备掺铅锌尾矿粉地聚物混凝土,进而提高铅锌尾矿粉的利用率同时保护生态环境。【方法】通过调节水胶比(质量比,下同)、铅锌尾矿粉掺量(质量比,下同)、碱当量测试混凝土的和易性、立方体破坏形态及力学性能,并根据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对抗压-劈拉强度进行非线性拟合。【结果】当水胶比为0.35时,地聚物混凝土和易性最优;随着立方体抗压和劈拉强度的提高,破坏形态由边界破坏转变为边界-骨料共同破坏;抗压和劈拉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呈先增加后显著下降的趋势,碱当量为10.5%时立方体抗压和劈拉强度随铅锌尾矿粉掺量的增加逐渐降低,碱当量为11.5%和12.5%时立方体抗压和劈拉强度随铅锌尾矿粉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通过幂函数拟合抗压-劈拉强度关系,得到拟合公式fts=0.115 f^(0.873)_(cu),拉压比在1/15~1/12之间。【结论】当水胶比、铅锌尾矿粉掺量和碱当量分别为0.35、40%和1.5%时,所制备的地聚物混凝土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粉 地聚混凝土 和易性 破坏形态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研究
10
作者 胡军安 蒋国龙 +2 位作者 李彪 吴峰 钦子龙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7,共11页
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RAC)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探明其破坏机理和尺寸效应机理,提出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计算方法,为GRAC材料和结构工程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试件边长分别为70.7 mm、100 mm、150 mm、200 mm的GRAC立方体试... 研究地聚物再生混凝土(GRAC)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探明其破坏机理和尺寸效应机理,提出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计算方法,为GRAC材料和结构工程设计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以试件边长分别为70.7 mm、100 mm、150 mm、200 mm的GRAC立方体试块进行劈裂抗拉强度试验;研究不同再生骨料取代率(0%、25%、50%、75%、100%)和不同水胶比(0.35、0.42、0.5)对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尺寸效应的影响,并分析其微观机理。随着再生骨料取代率增大,GRAC劈裂抗拉强度不断降低,但其尺寸效应愈加明显;水胶比越小,试样开裂程度越大,脆性更大,尺寸效应更显著;Weibull的尺寸效应律更适用于GRAC劈裂抗拉强度,根据Weibull的尺寸效应律,得到了GRAC劈裂抗拉强度的临界尺寸和临界强度。GRAC相比于普通水泥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的尺寸效应更加明显,可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再生混凝土 劈裂抗拉强度 尺寸效应 微观机理 尺寸效应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11
作者 张贺伟 《砖瓦》 2025年第3期75-77,81,共4页
为研究碱当量和养护龄期对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不同碱当量和养护龄期对其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利用压汞试验(MIP)对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随着碱当量的增加而增多,并胶结试... 为研究碱当量和养护龄期对矿渣-粉煤灰基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展不同碱当量和养护龄期对其宏观力学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并利用压汞试验(MIP)对孔隙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胶凝材料的水化产物随着碱当量的增加而增多,并胶结试样颗粒,填充其内部孔隙结构,使孔隙率降低,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增加,在碱当量为2%时效果最佳;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地聚物混凝土力学强度呈上升趋势,且早期力学强度的增长较后期力学强度增长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碱当量 养护龄期 地聚 力学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碾压地聚物混凝土温控仿真研究
12
作者 郝丽君 《砖瓦》 2025年第1期72-74,共3页
针对碾压地聚物混凝土的热力学特性展开仿真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模拟,对地聚物混凝土大体积结构进行热分析,深入探讨了碾压地聚物混凝土的热传导以及热应力分布等热力学特... 针对碾压地聚物混凝土的热力学特性展开仿真研究。通过建立模型,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在不同温度和应力条件下的性能进行模拟,对地聚物混凝土大体积结构进行热分析,深入探讨了碾压地聚物混凝土的热传导以及热应力分布等热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与普通硅酸盐混凝土相比,地聚物混凝土产生的水化热更小,力学性能与散热性能更好,研究结果为碾压地聚物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碾压地聚混凝土 ANSYS仿真模拟 温升曲线 温度云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图像相关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力学性能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宜康 王俊逸 +1 位作者 张睿哲 井国庆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6-124,共9页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 随着混凝土轨枕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混凝土的生产带来大量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地聚物作为一种新型低碳材料,能在节能减碳的同时消耗矿渣和粉煤灰等固废。目前,针对地聚物应用于铁路轨枕的相关研究,如混合使用水泥与粉煤灰、矿渣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及其裂缝扩展特性的研究还比较有限。本文设计2种配合比的地聚物混凝土并制造成轨枕,使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技术,在轨下截面的三点弯曲实验下分析2种配合比下轨枕挠度、裂缝扩展特性及裂缝宽度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2种配合比地聚物混凝土轨枕的抗弯承载力均高于普通混凝土轨枕。相比于普通混凝土轨枕,地聚物混凝土轨枕在较低的静荷载作用下挠度较大,但随着荷载的增加轨枕挠度的增长速度较慢,刚度损失较小,弹性阶段延续的荷载区间更长,这种特征在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上更为显著。2种配合比的轨枕微裂纹萌生的荷载相近,分别为130 kN和120 kN。在较低荷载下2种轨枕裂缝扩展相差不大,在较高荷载下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轨枕的裂缝发展加快,裂缝宽度值和增长速度都大于Geo50。配合比为Geo10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弯正截面破坏,配合比为Geo50的地聚物混凝土轨枕主要表现为受剪斜拉破坏。掺入部分水泥代替矿渣和粉煤灰的地聚物能使所制成轨枕在较高的荷载下保持更高刚度和更缓慢的裂缝扩展速度,该方案有助于推动地聚物应用于混凝土轨枕,促进铁路双碳战略贯彻与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DIC) 地聚 地聚混凝土轨枕 裂缝 三点抗弯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地聚物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公晋芳 任永祥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0,共7页
为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掺入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抗氯离子侵蚀性及抗裂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EM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解释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 为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通过掺入不同长度和掺量的聚丙烯纤维,对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抗冻性、抗氯离子侵蚀性及抗裂性进行了研究,并基于SEM试验,从微观角度进一步解释聚丙烯纤维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能够提高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当纤维掺量为0%~0.6%时,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地聚物混凝土的改善效果越明显.当掺量超过0.6%时,其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开始下降.通过SEM分析也表明,聚丙烯纤维能够提高基体内部的整体性和密实性,从而显著改善地聚物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最终推荐掺量0.6%长度为12 mm的聚丙烯纤维为最佳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纤维 地聚混凝土 力学性能 抗冻性能 抗氯离子侵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混凝土干燥收缩性能及活性氧化镁补偿收缩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海霞 董昊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26,共8页
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并进行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测试,探究分析活性氧化镁含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和矿渣含量对其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性氧化镁掺量增大,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 制备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混凝土,并进行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测试,探究分析活性氧化镁含量、水玻璃模数、碱当量和矿渣含量对其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着活性氧化镁掺量增大,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下降,干燥收缩变形显著减小;与0%(质量分数,下同)活性氧化镁混凝土相比,掺量为3%、6%和9%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分别下降8.0%、8.2%和18.2%,干燥收缩分别减小21.5%、26.4%和38.2%,此外,当活性氧化镁掺量为3%和6%时,不仅有效补偿了干燥收缩,且抗压强度损失较小;随着水玻璃模数升高,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和干燥收缩变形增大;随着碱当量升高,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下降、干燥收缩变形增大;随着矿渣含量增加,地聚物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增大、干燥收缩变形减小。综合考虑抗压强度及收缩的要求,建议实际应用中选择高活性、大掺量氧化镁,掺量宜控制在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混凝土 粉煤灰-矿渣基 活性氧化镁 干燥收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钢管砖骨料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柱滞回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蒋国平 颜桂云 +2 位作者 刘如月 刘宪成 张鹏起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4-114,共11页
为探究废弃黏土砖再利用的可行性,对6根圆钢管砖骨料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以不同钢管厚度(4、6 mm)、砖骨料取代率(0%、50%、100%)、轴压比(0.05、0.25、0.50)为参数,得到了试件在往复荷载作下的失效模态... 为探究废弃黏土砖再利用的可行性,对6根圆钢管砖骨料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柱的滞回性能进行了系列试验研究。以不同钢管厚度(4、6 mm)、砖骨料取代率(0%、50%、100%)、轴压比(0.05、0.25、0.50)为参数,得到了试件在往复荷载作下的失效模态、骨架曲线和滞回曲线,并对构件的刚度退化、滞回性能、峰值承载力、延性、承载力退化和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指标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试件的失效模式表现为底部发生鼓曲、开裂,出现塑性铰的区域核心混凝土破碎,与普通钢管混凝土相似;砖骨料取代率和轴压比的增加会降低试件的承载力,钢管厚度的增加会提高试件的承载力。试件的滞回曲线饱满,表现出不明显的捏缩,表明耗能能力较好;轴压比的增加导致试件的变形能力降低,加快了刚度和承载力的退化速度,增长钢管厚度可以提高试件的变形能力;砖骨料取代率对试件刚度退化、延性、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的影响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砖骨料 地聚再生混凝土 圆钢管混凝土 砖骨料取代率 滞回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纯扭性能试验
17
作者 周芬 蒋正男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7-607,共11页
目的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性能,并探讨现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参数为配箍率(0.42%和0.99%)与纵筋配筋率(0.65%和1.17%),共设计3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情况;... 目的研究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受扭性能,并探讨现有普通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对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适用性。方法研究参数为配箍率(0.42%和0.99%)与纵筋配筋率(0.65%和1.17%),共设计3种试验工况,通过试验观察构件的破坏形态、裂缝发展情况;并记录扭矩-扭转角曲线、扭矩-钢筋应变曲线、扭矩-混凝土应变曲线,分析各参数对构件抗扭性能的影响。结果地聚物混凝土构件的破坏模式与普通混凝土构件相似,有少筋破坏、适筋破坏以及部分超筋破坏三种破坏模式;构件的极限扭矩基本随配箍率与纵筋配筋率的增大而增大;构件的主裂缝倾角均随配筋强度比的增加而减少。结论增加构件的配筋率可以显著提高地聚物构件的抗扭承载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对地聚物构件的极限扭矩预测效果较好,预测值与试验值比值的均值为0.92、变异系数为1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扭性能 地聚混凝土 破坏模式 单位扭转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OH浓度对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尺寸效应的影响
18
作者 周静海 苏群 丁兆洋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设计了4种不同立方体尺寸(7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和5种不同NaOH浓度(3 mol/L、5 mol/L、7 mol/L、9 mol/L、11 mol/L)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研究了不同NaOH浓度条件下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通过试... 设计了4种不同立方体尺寸(70 mm、100 mm、150 mm和200 mm)和5种不同NaOH浓度(3 mol/L、5 mol/L、7 mol/L、9 mol/L、11 mol/L)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试块,研究了不同NaOH浓度条件下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尺寸效应。通过试验发现:GB/T 50081-2002《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规定的换算系数并不适用于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给出2种方法来进行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尺寸换算系数的取值,第一种是平均数方法:α_(200)=0.93、α_(100)=1.13、α_(70)=0.70,第二种方法采用线性拟合:α_(200)=0.9735-0.0065ε、α_(100)=1.0445+0.0125ε、α_(70)=0.718-0.002ε;尺寸为200 mm、150 mm和100 mm的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均符合Bazant的尺寸效应理论曲线,采用无量纲的方法可以得到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与NaOH浓度和尺寸参数耦合作用影响的预测方程,所提出的方程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并且得出了不同NaOH浓度条件下地聚物再生骨料混凝土的临界尺寸和临界强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再生骨料混凝土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NaOH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翼缘尺寸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勇 毛宇光 +3 位作者 刘翼玮 苏捷 杜运兴 史才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23,共10页
通过对5根不同翼缘尺寸的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T形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翼缘宽度和厚度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普通混凝土T形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抗弯极限荷载、屈服荷载、... 通过对5根不同翼缘尺寸的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和1根普通混凝土T形梁进行四点弯曲试验,研究了翼缘宽度和厚度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的影响,以及与普通混凝土T形梁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抗弯极限荷载、屈服荷载、裂缝行为及失效模式与普通混凝土T形梁相似,且延性更优,但其跨中受拉纵筋应变较大,刚度、开裂荷载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下的承载力较低。随着翼缘宽度从200 mm增大到500 mm,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的刚度、屈服荷载、抗弯极限荷载、延性和在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下的承载力均增大,跨中受拉纵筋应变减小,开裂荷载无明显变化,但越宽的翼缘宽度能有效承担荷载的也只是靠近腹板的一部分宽度。增大翼缘厚度对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抗弯性能的影响与增大翼缘宽度基本一致,但其对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下的承载力提高效果显著。规范GB 50010—2010和ACI 318—19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设计公式适用地聚物混凝土T形梁,GB 50010—2010的预测更精确,ACI 318—19的安全储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结构工程 地聚混凝土 T形梁 翼缘宽度 翼缘厚度 抗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玻璃模数对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尺寸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兆洋 周静海 +3 位作者 苏群 孙红 张逸超 王晴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94-1402,共9页
设计了4种不同边长立方体(70、100、150和200 mm)和9种不同水玻璃模数(0.3、0.6、0.9、1.2、1.5、1.8、2.1、2.4和2.7)的地聚物再生混凝土试件,研究了不同水玻璃模数条件下的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尺寸效应。通过试验发现:水... 设计了4种不同边长立方体(70、100、150和200 mm)和9种不同水玻璃模数(0.3、0.6、0.9、1.2、1.5、1.8、2.1、2.4和2.7)的地聚物再生混凝土试件,研究了不同水玻璃模数条件下的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其尺寸效应。通过试验发现:水玻璃模数过低导致地聚物胶凝材料无法凝结,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没有强度;水玻璃模数过高导致地聚物胶凝材料闪凝,地聚物再生混凝土也没有强度。通过微观分析发现,地聚物中存在两种结构的水化产物,随着水玻璃模数的降低,两种水化产物逐渐密实,其强度也逐渐提高。通过对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尺寸效应研究发现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换算系数不能采用《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中规定的换算系数,给出2种方法来进行地聚物再生混凝土尺寸换算系数的取值,第1种是平均数方法,第2种方法为线性拟合法。边长为200、150和100 mm的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件抗压强度均符合BA ANT的尺寸效应理论曲线,采用无量纲的方法可以得到地聚物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水玻璃模数和尺寸参数耦合作用影响的预测方程,并且得出了不同水玻璃模数条件下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临界尺寸和临界强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再生骨料混凝土 水玻璃模数 抗压强度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