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7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极端气候下洞庭湖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例
1
作者 谌宏伟 朱智超 +4 位作者 李正最 喻娓厚 周慧 于莎莎 彭向训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45-455,共11页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 以2022年洞庭湖为研究背景,以资江洞庭湖河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水化学和氡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方法,探讨洞庭湖区不同季节河水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以揭示极端气候条件下湖区河道水交换的异常变化。1月和8月研究河段河水均为HCO_(3)-Ca型,地下水分别为HCO_(3)-Ca型和HCO_(3)-Ca与HCO_(3)·SO_(4)-Ca型,均主要受岩石溶滤控制,且均表现出河水地下水一定程度混合的特征。1月和8月地下水^(222)Rn浓度平均分别是河水的21和23倍,且两类水体均为1月高于8月。1月和8月河水TDS和Cl^(-)沿程均小幅度起伏变化,地下水中则以与河水总体相近的趋势大幅度波动;1月河水和地下水^(222)Rn浓度沿程为总体先升后降的大幅度波动特征,8月则表现为上半河段变化趋势相反、下半河段趋势相近。综合分析认为:1月和8月研究河段上游和下游一定范围内均为地下水补给河水,中部一定范围内补给减弱;1月和8月地下水补给河水的速率分别为0.39×10^(-4)和0.44×10^(-4) m^(3)/(s·m),补给量分别为1.24和1.39 m^(3)/s。2022年的极端气候导致洞庭湖平原区河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关系出现异常,研究河段1月地下水补给河水强度增加,8月由通常的河水补给地下水逆转为地下水补给河水。极端气候不仅影响了洞庭湖平原河道水交换模式和强度,还可能导致河道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功能出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化学 氡同位素 河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极端气候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谷型小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时空交互模拟研究
2
作者 杨蕴 郭勇 +2 位作者 王发飞 宋健 吴剑锋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1,共10页
以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研究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而水动力交互作用强烈的山谷型流域研究甚少。选取句容北山水库流域为研究区,聚焦山谷型流域地表产汇流与浅层地下水渗流交互过程,基于SWAT-MODFLOW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评价... 以往地表水-地下水交互过程研究集中于平原河网地区,而水动力交互作用强烈的山谷型流域研究甚少。选取句容北山水库流域为研究区,聚焦山谷型流域地表产汇流与浅层地下水渗流交互过程,基于SWAT-MODFLOW构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评价流域水量交互过程及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流域范围内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存在一定的时空差异性;2016—2019年期间整体呈现地下水补给地表水,但在丰水期局部时段,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研究区西北部、东北部山区以及南部北山水库周边地区表现为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耦合模型可较好地刻画研究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互流量,流域地下水对河道净补给量的贡献率为8.72%,其中地下水补给量在空间分布上西部支流和中部支流区域分别占28.8%、79.8%,东部支流地表水补给地下水,地下水的补给率逆差为8.6%。研究成果可为流域水资源联合调度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谷型流域 地表水-地下水 SWAT-MODFLOW模型 耦合模型 水量交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影响
3
作者 田慈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11期149-152,共4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通过多种途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会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会直接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 地表水与地下水作为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并通过多种途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不仅会影响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会直接关系到流域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对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本文就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及其生态影响进行阐述,希望能够对广大读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表水 相互作用 生态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季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4年第9期0210-0213,共4页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影响,为水文地质重要现象,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积极作用。为深刻认识这种相互关系以及对环境与地下水系统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技巧与现场调查信息加以研究。构建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模型,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总结分析...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影响,为水文地质重要现象,对水资源的利用具有积极作用。为深刻认识这种相互关系以及对环境与地下水系统的作用,采用数值模拟技巧与现场调查信息加以研究。构建了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互动模型,并运用定量分析方法总结分析其对地下水水位、水质、湿地生态以及补给量的影响。通过选取不同类型湿地的实证分析,探讨地下水处于各水位条件下,地下水与地表水交换对地下水资源形成所产生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会显著影响地下水的涵养功能,具有高水位湿地的涵养功能会更强;同时,也发现地下水和地表水交互作用强度与湿地类型和气候变化也有密切关系。这项研究可以为理解和预测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理论支持,并有助于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 水资源涵养 数值模拟技术 湿地生态系统 可持续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驱动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拟
5
作者 孙俊峰 胡浩鑫 曾献奎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22,共8页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是定量刻画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及流域水文循环的重要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表水或地下水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克服了传统水文数值模型面临的困难。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数据驱... 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是定量刻画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及流域水文循环的重要工具。随着人工智能的兴起,基于数据驱动的机器学习方法在地表水或地下水模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克服了传统水文数值模型面临的困难。然而,目前缺乏基于数据驱动方法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拟技术,利用多任务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方法,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Sagehen流域为研究区,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预测河流日径流量和地下水位。结果表明,基于CNN和LSTM建立的深度学习模型对研究区地表径流量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NSE)为0.8094,对地下水位模拟的NSE高于0.81,模拟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驱动 深度学习 地下水地表水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与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6
作者 马瑞 董启明 +1 位作者 孙自永 郑春苗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1-137,共7页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 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及精确计算二者的交换量始终是个挑战,而新兴的温度示踪方法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具有独特优势。重点介绍了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温度示踪方法原理、应用及相关模拟的研究进展。温度示踪方法的数据获取成本低且温度适宜密集与连续监测,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过程进行精细刻画;在进行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水-热耦合模拟时,温度数据可用于进一步校正模型,降低模型的不确定性,以提高交换量的计算精度。监测河水温度和河床沉积物内的水温,运用温度示踪方法研究河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过程,并将水流及热运移数值模型相耦合,利用多源数据进行模型校正,可精细刻画地表水与地下水的交换量、相互作用带内的水流途径、流速及其变化趋势和控制因素,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提供新的模型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 温度示踪 水-热耦合模拟 模型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OM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方法探究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7
作者 张大龙 黄勇 《水力发电》 2025年第4期6-11,共6页
针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引入SOM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方法,以华北平原某污染河段为研究对象,探讨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经分析,发现地表水和1号、2号、6号、7号观测井的地下水水质基本一致,水力联系较强;与3号、... 针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引入SOM自组织神经网络和K-means方法,以华北平原某污染河段为研究对象,探讨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经分析,发现地表水和1号、2号、6号、7号观测井的地下水水质基本一致,水力联系较强;与3号、8号、9号、10号、12号、13号观测井的地下水水质差异较大,水力联系较弱,研究结果与传统系统聚类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此方法能够精确地判别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为识别不同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水力联系 水化学分析 SOM自组织神经网络 K-MEANS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1
8
作者 朱金峰 刘悦忆 +1 位作者 章树安 郑航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002-3010,共9页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量转化是水文循环的重要过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及转化关系是水文地质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分析和掌握其规律特征,更好的进行水资源分析评价、物质迁移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外近20年的地表地... 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水量转化是水文循环的重要过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及转化关系是水文地质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为分析和掌握其规律特征,更好的进行水资源分析评价、物质迁移和能量变化的相关研究,本文对国内外近20年的地表地下水循环及其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梳理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总结了该研究领域发展的主要研究方法与关键模拟技术.通过有关研究方法的分析对比,当前开始更多结合新技术对不同实验方法、解析法和数值模型的综合研究,耦合自然因子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流域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研究成为研究的前沿和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 水循环 模型技术 水资源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及集成模型研究 被引量:64
9
作者 胡立堂 王忠静 +1 位作者 赵建世 马义华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9,共6页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归纳了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评述了国内外主要的集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认为集成模型应该解决时空尺度整合、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指出综合水循环各组成部分的复...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热点问题的基础上,归纳了定量计算的基本方法,评述了国内外主要的集成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认为集成模型应该解决时空尺度整合、参数的不确定性等关键问题,指出综合水循环各组成部分的复杂系统模型是模型发展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模型 地表水和地下水 时空尺度 水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苕溪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特征!
10
作者 黄剑锋 吴攀 张依章 《环保科技》 2014年第4期1-6,共6页
为探寻西苕溪地表、地下水体的来源和补排关系,对西苕溪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地表、地下水进行了氢氧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分析,并结合水体的水化学参数,推断其来源和补排关系。结果表明:西苕溪流域地表、地下水体主要接受降雨补给,... 为探寻西苕溪地表、地下水体的来源和补排关系,对西苕溪流域丰水期和平水期的地表、地下水进行了氢氧同位素(δD和δ18O)组成分析,并结合水体的水化学参数,推断其来源和补排关系。结果表明:西苕溪流域地表、地下水体主要接受降雨补给,在上游山区中的泉水运移过程较为缓慢,上游地表水与地下水补排关系不明显;中游丘陵地区地表、地下水体相互联系紧密,具体补排关系为3号、4号、6号样点处地表水接受地下水补给,其余样点处为地表水补给地下水;下游农田密集区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氢氧同位素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带中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机理及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佳琪 马瑞 孙自永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0-280,共11页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 在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水流途径、流速、滞留时间的差异及地表水-地下水的交换量从不同方面控制着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过程,并影响污染物在地表水与地下水间的通量。因此,精细刻画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的水流模式是研究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及归宿的关键问题。受含水介质异质性、水流模式的复杂性及其与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耦合作用影响,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极为复杂,研究十分困难。水流和污染物反应迁移耦合模型可将地下水流、污染物的物理迁移过程及其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过程有机整合在一起,能更好地揭示氮素污染物反应迁移的过程和机理,预测其发展趋势,可为研究地表水-地下水作用带内氮素污染物的反应迁移和归宿提供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 氮素污染物 水流模式 反应迁移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氡(^(222)Rn)在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廖福 罗新 +3 位作者 谢月清 易立新 李海龙 王广才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6-87,共12页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是水资源管理和地表水生态系统保护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氡同位素(^(222)Rn)由于其在地下水与地表水中含量差异显著、性质保守、检测难度低,广泛运用于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研究当中。本文通过总结分析^(222)Rn在不...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是水资源管理和地表水生态系统保护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氡同位素(^(222)Rn)由于其在地下水与地表水中含量差异显著、性质保守、检测难度低,广泛运用于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研究当中。本文通过总结分析^(222)Rn在不同地表水体(海水、河水、湖水等)中的应用,指出刻画地下水氡浓度的异质性是估算地下水排泄的重点和难点。在估算海底地下水排泄(SGD)时,氡的混合损失项估算不确定、海水氡浓度时空变异性、SGD的多组分特征等可能给估算结果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在估算河流地下水排泄时难以确定氡的大气逃逸量;研究人员对氡在示踪地表水补给地下水方面的研究程度相对不足。本文从科学研究和实际生产方面,对^(222)Rn的研究应用提出以下潜在方向:(1)降低地下水氡空间变异性对估算地下水排泄量的影响;(2)针对不同水体、不同水文条件,准确刻画氡的大气逃逸量;(3)拓展^(222)Rn示踪能够解决的科学问题;(4)将氡质量平衡模型计算与不确定分析相结合,实现软件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氡(^(222)Rn)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 地下水排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衡模型在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13
作者 伍敏莉 《红水河》 2022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更好地了解水平衡模型的应用,笔者分析了水平衡模型的原理,利用河流段流量、地下水流量、溶质浓度和同位素比率的测量值,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通过选取某河流段作为研究区域,对河流段的流入量、流出量、溶质浓度和同位素比率... 为更好地了解水平衡模型的应用,笔者分析了水平衡模型的原理,利用河流段流量、地下水流量、溶质浓度和同位素比率的测量值,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通过选取某河流段作为研究区域,对河流段的流入量、流出量、溶质浓度和同位素比率进行了测量,并采用水平衡模型对模型流入量、模型流出量和模型净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的河流段存在失水情况,通过质量和溶质平衡法可量化模型中的失水率。水平衡模型可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工具,通过确定河流失水机制来增强水资源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衡模型 冲积含水层 地下水-地表水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模型研究现状及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税琳 刘明柱 《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87-93,共7页
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本文中通过追溯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型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出现的各类模型。根据耦合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独立型、联合型和集成型。对其中典型的模型:SWATMOD、MODBRANCH和MIKE-SHE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 针对地表水和地下水相互作用,本文中通过追溯地表水和地下水耦合模型发展历史,总结了目前出现的各类模型。根据耦合的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独立型、联合型和集成型。对其中典型的模型:SWATMOD、MODBRANCH和MIKE-SHE模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介绍。对今后的研究趋势和前景进行了的探讨,为地表水-地下水的耦合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数值模拟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殷禹宇 胡友彪 +1 位作者 刘启蒙 吴亚萍 《绿色科技》 2016年第4期50-52,共3页
指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模式和转换规律是水文学以及水文地质学长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收集并整理了现有的最新成果资料,总结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校正... 指出了地表水与地下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的相互作用模式和转换规律是水文学以及水文地质学长期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收集并整理了现有的最新成果资料,总结出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校正关键点在于获取非模型本身的信息;对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界面的确定和提高地表水—地下水耦合模型的精确度两大方面研究工作分别作出了展望,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提高研究对象实时资料观测与反馈效率,建立实体与模型同步调度机制,即时优化仿真模型,实现可视化交互界面;针对不同研究尺度的区域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模型相互结合,不断完善耦合度,提高耦合模型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水 地下水 相互作用 耦合模型 交互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的识别和量化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洁琼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24期203-205,208,共4页
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将地下水与地表水相互作用的识别和量化方法归纳总结为直接测量法、调查分析法、模拟计算法和环境示踪法4类,并对各类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比较,最后对其未来发展趋势作出了展望。
关键词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 渗透仪 流量过程线 耦合模型 环境示踪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玉玉 冯雨晴 姜欣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8-229,共12页
为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挖掘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基于1985—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数量分为... 为分析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挖掘知识基础与研究热点,基于1985—2020年Web of Science(WoS)数据源,利用CiteSpace软件对检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领域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该领域发文数量分为缓慢增长、波动增长、稳定增长3个阶段,引文量逐年上升,反映该领域越来越受到研究学者的关注;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涉及多门学科,为研究提供了广泛的思路和手段。Journal of Hydrology、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Hydrological Processes在该领域载文数量排名前3;研究力量主要分布在美国、中国和澳大利亚等;发文作者多且分散,在研究时段内发文数量最多的作者是Chunmiao Zheng(郑春苗)教授;中国科学院、美国地质调查局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等机构影响力较大。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较单一的地下水研究→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研究→陆地-水域生态系统的水体交互作用对各因素的响应研究。研究热点为:热追踪定量探究地表水-地下水交互的作用与强度;研发或改进数值模型对作用界面及不同研究对象水体交互作用进行模拟;探究水循环驱动下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对人类活动及气候系统等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过程的响应。未来将注重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的多尺度多学科交叉研究,增强团队间合作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TESPACE 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 知识图谱 文献计量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集成模型ParFlow的黑河流域下游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模拟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陆峥 胡锦华 +3 位作者 张圆 李宗超 杨晨 杨晓帆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5,51,共10页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三维物理过程的开源、大规模并行模拟计算软件ParFlow求解紧密耦合的地...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研究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的机理过程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对流域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基于三维物理过程的开源、大规模并行模拟计算软件ParFlow求解紧密耦合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偏微分方程组,建立流域水文集成模型,从而精确解译土壤水分运移的动力学机制,最终实现定量化表征高时空分辨率的地下水-地表水文循环过程。以黑河流域下游巴牙吉呼(Bajajihu,BJH)地区为研究区,建立二维剖面尺度的地下水-地表水耦合模型,先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水文集成模型的准确性,进而分析了降水、蒸散发驱动下的水文响应。结果表明:ParFlow模型模拟的土壤水分与观测值相比,Pearson相关系数(R)大于0.93,均方根误差(RMSD)小于0.007。该研究结果可为利用水文集成模型模拟流域水文循环过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地表水相互作用 水文循环 水文集成模型 ParFlow模型 黑河流域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金属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时空演变规律及交互作用
19
作者 冯兴隆 董桥峰 +3 位作者 沈啟武 沙有财 孔垂爱 贺勇 《有色金属设计》 2024年第3期110-115,共6页
高原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研究对高原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普朗铜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海拔、不同埋深处土体湿度进行了长期的原位监测,结合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数据,分析了高原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时空演变规律... 高原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交互作用研究对高原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普朗铜矿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海拔、不同埋深处土体湿度进行了长期的原位监测,结合降雨量和地下水位变化数据,分析了高原矿区地下水与地表水时空演变规律及其交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不同深度的土体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海拔高度会显著影响土体湿度水平,但土体湿度随时间的演化规律并不受海拔高度影响;土体湿度曲线与降雨量曲线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土体湿度变化超前于钻孔水位变化10~20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山 地下水 地表水 时空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桥梁锚碇区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下涌水量预测
20
作者 胡红月 张善钊 +1 位作者 李青青 关鹏 《地下水》 2024年第1期26-28,91,共4页
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对建设区域水位变化、水流情况、水质问题等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设施的建设及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某桥梁锚碇区基础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基于水位监测结果揭示地表水与地下... 工程建设中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对建设区域水位变化、水流情况、水质问题等水文地质条件与工程设施的建设及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某桥梁锚碇区基础工程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区域工程地质条件,基于水位监测结果揭示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综合抽水试验确定的渗透系数,对基坑不同季节涌水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基坑平均总涌水量Q在高枯水位达到248643.03 m^(3)/d,常态枯水水位在232355.12 m^(3)/d,低位枯水为221667.78 m^(3)/d。雨季低位洪水基坑总涌水量为277195.44 m^(3)/d,常态洪水为287451.68 m^(3)/d,高位洪水位为368451.04 m^(3)/d;在地表水与地下水交互作用下,该锚碇基坑涌水量极大,实施单纯的降水方案不但风险大且无法保证长时间维持,难以保障锚碇基础安全施工,需根据实际工程情况设计合理施工方案。本研究对类似工程涌水量预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基础 地表水 地下水 交互作用 涌水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