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轨道交通隧道工程地表竖向位移控制指标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锋波 金淮 +2 位作者 谢谟文 张建全 马雪梅 《都市快轨交通》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4-78,共5页
通过对我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的92个实测案例分析,研究隧道工程周边地表最大变形的分布特点。根据线路部位、施工方法、断面形式、场地土类型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地表竖向位移的实测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 通过对我国多个城市的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的92个实测案例分析,研究隧道工程周边地表最大变形的分布特点。根据线路部位、施工方法、断面形式、场地土类型等方面的不同进行分类,对地表竖向位移的实测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和技术规范要求,给出地表竖向位移控制值的建议数值。隧道工程周边地表竖向位移控制值的影响因素众多,工程实际应深入开展相关研究,以提高隧道工程的安全风险管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隧道工程 地表竖向位移 控制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点源激振下地表竖向位移的近—远场分界线 被引量:1
2
作者 陈龙珠 严细水 秦建堂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2期126-130,共5页
在竖向点源作用下 ,地基表面的竖向振动随着源距的增大而衰减 ;但因在近振源区域受体波 (P波、S波 )影响大而在较远处受表面波 (R波 )控制 ,近、远场地表振动的定量衰减规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可靠地确定近—远场的分界线便具有重要的... 在竖向点源作用下 ,地基表面的竖向振动随着源距的增大而衰减 ;但因在近振源区域受体波 (P波、S波 )影响大而在较远处受表面波 (R波 )控制 ,近、远场地表振动的定量衰减规律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可靠地确定近—远场的分界线便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价值。本文在综述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通过比较Lamb问题的精确解和瑞利近似解 ,较为系统地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由地表竖向位移振幅确定的近—远场分界线较由其相位确定的为远 ,前者源距将随地基泊松比的升高和容许误差的减小而增大且目前的常见取值明显偏小 ,后者与地基泊松比的变化几乎无关。之所以分界线源距随地基泊松比升高而增大 ,主要是由于此时的P波波长增大的影响比S波和R波波长增大的影响要大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地基 点源激振 地表竖向位移 近一远场分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流塑地层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竖向位移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唐宇 叶社保 +1 位作者 张志宇 杨平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9-188,共10页
为研究盾构法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和对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产生的影响,以佛山地铁3号线创意园站—驹荣北路站区间软流塑地层盾构隧道为背景,研究盾构穿越3种土层时不同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竖向位移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盾构施工对软... 为研究盾构法施工引起地表变形和对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产生的影响,以佛山地铁3号线创意园站—驹荣北路站区间软流塑地层盾构隧道为背景,研究盾构穿越3种土层时不同盾构施工参数对地表竖向位移影响。根据现场实测数据,分析盾构施工对软流塑地层地表竖向位移的影响规律,得出盾构施工参数变化与地表竖向位移关系。结果表明:盾构工作面平衡压力主要影响盾构切口及切口前20 m,平衡压力与地表竖向位移基本呈正比线性关系,而对盾尾后地表竖向位移影响不明显;地表竖向位移日变量随盾构总推力的变化无明显规律,且当盾构总推力设定为15 000 kN,各土层的竖向位移日变量相对较小;刀盘切口后10 m内受盾构刀盘扭矩影响较大,在3种不同的土层中,当刀盘扭矩在1 100~1 600 kN·m时,测点竖向位移日变量为-4~3 mm;注浆压力主要影响盾尾后10 m范围内地表竖向位移量,注浆量控制在6.5~7.0 m^(3)/环能有效控制盾构推进后地表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盾构施工参数 地表竖向位移 地层变形规律 软流塑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土地基深基坑地表竖向位移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伍天赐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第5期24-28,36,共6页
文章介绍了软土地基某深基坑坑外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成果,结合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对坑外地表竖向位移量及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时间效应及坑外附加荷载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进行了分析。绘制了不同工况下的坑外地表沉降槽,对沉降槽... 文章介绍了软土地基某深基坑坑外地表竖向位移监测成果,结合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对坑外地表竖向位移量及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时间效应及坑外附加荷载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进行了分析。绘制了不同工况下的坑外地表沉降槽,对沉降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重点分析,得出了相关结论,并提出相关控制沉降槽开展的建议,旨在为类似工程的安全施工和支护设计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地基 深基坑 地表竖向位移 深层水平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冻胀模式下冻结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时空解 被引量:4
5
作者 董建华 吴晓磊 师利君 《中国公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为了更加科学地预测水平冻结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从冻结管周围土体与地层冻胀相互作用机理和试验现象出发,提出了冻结管周围冻结土体在地层约束作用下的2种不同冻胀模式;基于热传导理论得到了冻结锋面随时间变化的移动规律,... 为了更加科学地预测水平冻结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从冻结管周围土体与地层冻胀相互作用机理和试验现象出发,提出了冻结管周围冻结土体在地层约束作用下的2种不同冻胀模式;基于热传导理论得到了冻结锋面随时间变化的移动规律,进一步联合镜像法和叠加原理,推导了均匀冻胀模式和非均匀冻胀模式下水平冻结法隧道施工时多个冻结管共同引起的地表竖向位移时空预测计算公式,并依托MATLAB软件编制了求解程序。结合工程实例,将理论解与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此外,还针对隧道埋深、冻结壁厚度、不均匀冻胀性进行了参数影响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冻胀模式计算得到的位移分布规律与实测值在整体趋势上基本相似,且实测值介于均匀冻胀模式和非均匀冻胀模式所得理论值之间,证明了所提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均匀冻胀模式与非均匀冻胀模式计算得到的地表最大竖向位移均出现在隧道中心正上方地表位置处,但不同冻胀模式下的隧道中心正上方地表竖向位移峰值有明显差异;当其他参数相同时,隧道埋深越浅,地表冻胀位移分布越窄而高,土体冻胀模式对地表位移分布影响越大;冻结壁越厚,地表竖向位移越大;不均匀冻胀程度常数越大,地表竖向最大位移也越大。建议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用所提出的不同冻胀模式来预测水平冻结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以确保工程安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冻胀模式 镜像法 水平冻结隧道 地表竖向位移
原文传递
上下错位地铁隧道异型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及实测研究
6
作者 袁华崧 张婷 杨平 《岩土工程技术》 2025年第1期105-112,共8页
为解决间距大,上下错位地铁隧道异形联络通道的施工问题,采用在联络通道中部设置竖井、上下双通道分别冻结与构筑的方案,对冻结过程进行了温度与地表位移变化规律实测研究。结果表明:(1)冻结期间测温孔的温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包括积... 为解决间距大,上下错位地铁隧道异形联络通道的施工问题,采用在联络通道中部设置竖井、上下双通道分别冻结与构筑的方案,对冻结过程进行了温度与地表位移变化规律实测研究。结果表明:(1)冻结期间测温孔的温度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包括积极冻结前期测点温度迅速下降、积极冻结后期测点温度稳定下降、维护冻结阶段前期温度稳定后期开挖温度持续升高;(2)冻结壁往内侧扩展速率是向外侧扩展速率的1.1倍左右;(3)联络通道的地表位移在积极冻结期间迅速隆起,在维护冻结期间冻结产生的隆起和开挖引起的沉降相互抵消,大致呈现稳定趋势;(4)在不同埋深条件下,竖向和水平向地表冻胀隆起速率都是由联络通道轴线中心处向两侧逐渐减小,同时埋深越深地表的冻结隆起速率差异越小;(5)大间距、上下错位地铁隧道异形联络通道采用在联络通道中部设置竖井、两个错位通道分别冻结构筑方案合理可行,可为类似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下错位异形联络通道 冻结法 冻结温度场 地表竖向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旋喷桩施工对周边地表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刘磊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1年第11期176-179,共4页
高压旋喷桩由于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声较小等优势,成为软土地基加固及基坑围护止水的一种常用手段。论文通过分析上海某项目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的变形数据,确定了该项目高压旋喷桩施工对周边地表的最大影响半径,为类... 高压旋喷桩由于施工占地少、振动小、噪声较小等优势,成为软土地基加固及基坑围护止水的一种常用手段。论文通过分析上海某项目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周边地表竖向位移的变形数据,确定了该项目高压旋喷桩施工对周边地表的最大影响半径,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参考依据,便于确保高压旋喷桩施工时周边环境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旋喷桩 地表竖向位移 影响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工程施工中地下连续墙控制变形研究
8
作者 蔡善兵 宋杰 《江西建材》 2023年第3期304-305,共2页
文中结合南京城区在建大型基坑工程,对地下连续墙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根据现场实测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研究地下连续墙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深层水平位移、桩身内力、地表竖向位移、砼支撑轴力... 文中结合南京城区在建大型基坑工程,对地下连续墙施工造成的影响进行实时跟踪监测,根据现场实测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深基坑地下连续墙受力变形特性,研究地下连续墙的桩顶水平位移、桩身深层水平位移、桩身内力、地表竖向位移、砼支撑轴力等监测项目随工况及时间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连续墙 桩顶水平位移 桩身深层水平位移 桩身内力 地表竖向位移 砼支撑轴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模糊神经网络的桩基施工对邻近地下管线影响分析
9
作者 耿思哲 柳飞 +2 位作者 张硕 杨晓辉 王子鑫 《市政技术》 2022年第10期120-124,135,共6页
针对传统沉降监测方法在新建桥梁邻近大管径地下管线监控量测中存在的不足,利用Matlab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以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依靠神经元进行分析并建立神经网络控制流程进行预测。考虑到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施工荷载等多方面因... 针对传统沉降监测方法在新建桥梁邻近大管径地下管线监控量测中存在的不足,利用Matlab模糊神经网络的方法,以实测数据作为训练样本,依靠神经元进行分析并建立神经网络控制流程进行预测。考虑到施工条件、地质条件、施工荷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需对数据进行多次拟合,修正预测结果,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该预测结果与人工监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趋势基本一致。通过该研究,可将人工监测数据与Matlab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数据相结合,避免对单一数据过度依赖,以确保数据结果的可靠性,对于工程的安全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桥梁 地表竖向位移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入口通道顶管近接高架桥桩施工影响
10
作者 黄杰 王新强 +2 位作者 吴悦 雷元亮 宋晓旭 《四川建筑》 2021年第3期100-104,共5页
文章针对广州地铁某车站出入口通道顶管近接高架桥桩,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工后地表竖向位移和桥桩位移,得到结论:(1)沿主干道轴线地表竖向位移主要发生于47#、48#桥墩之间,最大沉降约5 mm, 47#、48#桥桩表现出挡土效应,靠近顶管一侧地... 文章针对广州地铁某车站出入口通道顶管近接高架桥桩,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工后地表竖向位移和桥桩位移,得到结论:(1)沿主干道轴线地表竖向位移主要发生于47#、48#桥墩之间,最大沉降约5 mm, 47#、48#桥桩表现出挡土效应,靠近顶管一侧地表略有隆起;(2)主干道高架桥桩桩顶沉降最大值约0.4 mm,匝道高架桥桩桩顶沉降最大值约0.5 mm,浅埋顶管施工对桥桩沉降的影响很小;(3)主干道和匝道高架桥桩最大水平位移均发生于桩顶,顶管两侧桥桩水平位移接近对称,横桥向为主要水平位移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入口通道 顶管 近接施工 地表竖向位移 桥桩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