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在岩溶区桥梁桩基施工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源锋 《西部交通科技》 2022年第9期120-122,共3页
岩溶发育区桩基础施工风险高,而传统勘察资料不能反映岩溶发育的整体情况,对桩基础施工的指导作用有限。文章基于岩土工程勘查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法计算岩土层,采用指示克里金算法计算溶洞分布,建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并与桩基础模型融... 岩溶发育区桩基础施工风险高,而传统勘察资料不能反映岩溶发育的整体情况,对桩基础施工的指导作用有限。文章基于岩土工程勘查数据,采用普通克里金法计算岩土层,采用指示克里金算法计算溶洞分布,建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并与桩基础模型融合,生成显示桩基、溶洞和岩层的三维BIM模型,用于指导桩基础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 岩溶 桩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技术的岩土工程三维地质模型创建方法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初士立 夏绵丽 +2 位作者 封明明 姜华龙 营升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152-157,共6页
为了解决岩土工程中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可直接应用于指导设计、施工过程的问题,通过对常用BIM软件在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方法、适用性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岩土工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的高效方法,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高效、便... 为了解决岩土工程中的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可直接应用于指导设计、施工过程的问题,通过对常用BIM软件在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方法、适用性的对比分析,总结出岩土工程三维地质信息模型创建的高效方法,并通过工程实际应用证明该方法高效、便捷、直观、模型信息齐全、可操作性强,基本满足设计及施工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 岩土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在深基坑与隧道相互影响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唐耿琛 何平 +1 位作者 李杨秋 李安兴 《工程勘察》 2020年第7期26-31,共6页
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周边邻近多条隧道的深基坑工程,采用传统勘察设计手段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本文以重庆中医骨科医院项目深基坑与轨道交通九号线、5A线的相互影响分析为工程案例,依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 对于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且周边邻近多条隧道的深基坑工程,采用传统勘察设计手段难以满足工程建设需要。本文以重庆中医骨科医院项目深基坑与轨道交通九号线、5A线的相互影响分析为工程案例,依据重庆市地方标准《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设计标准》,建立了由地表信息模型、工程地质信息模型、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三部分组成的模型深度等级为CL300的工程勘察信息模型。该模型将地表情况、地层岩性、拟建物、基坑支挡结构、轨道交通、多条隧道以及市政管线等信息全面、直观地反映出来,为项目支护结构设计、基坑与隧道影响分析与评价提供准确、翔实的勘察资料,解决了传统方法无法准确、直观、全面地反映拟建物与相邻建(构)筑物的相互关系的弱点。同时,将数值模拟和空间分析得出的数据直接用于项目决策,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源提前进行预判,规避建设过程中的设计、施工风险,其建模和应用过程可供工程人员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勘察信息模型 地表信息模型 工程地质信息模型 岩土工程设计信息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TIA的地质BIM模型研发及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鑫 杨晖 郑瓛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21年第10期225-229,M0019,M0020,共7页
CATIA凭借其优秀的曲面造型能力,广泛应用于市政行业,但其本身并不具备地质建模能力,相关应用也相对较少。现针对地质数据传递困难、地层建立过程复杂等问题,基于CATIA进行地质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采用DACE工具箱的克里金模型拟合地... CATIA凭借其优秀的曲面造型能力,广泛应用于市政行业,但其本身并不具备地质建模能力,相关应用也相对较少。现针对地质数据传递困难、地层建立过程复杂等问题,基于CATIA进行地质BIM模型建模方法研究。采用DACE工具箱的克里金模型拟合地质界面数据,结合CATIA软件优秀的曲面造型能力建立地形实体和地质界面,最终提供一种适用性高的地质BIM模型创建方法。结合3DE平台和CATIA的协同设计功能,保证了地质数据的有效传递,增强勘察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工作协同,较好地解决了岩土相关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 地质勘察 地质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M技术的城市地质体模型构建及应用
5
作者 陶二永 门阳阳 董云奇 《山东交通科技》 2022年第3期6-9,共4页
依托工程勘测数据,运用地质信息模型(GIM)技术,建立该区地质信息数据库,进而构建地表模型和地质体模型,并将该区各类管线数据嵌入地层模型,丰富了地层模型的数据内容,为后期该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及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 地质信息模型 地下空间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数学模型的探讨
6
作者 柴春龙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13年第14期47-48,57,共3页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采矿等产业的崛起。由于技术和采矿设备落后,矿难事故在我国频繁发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制约。文章从矿山的地质灾害类型出发,分析了当前... 近年来,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采矿等产业的崛起。由于技术和采矿设备落后,矿难事故在我国频繁发生,对我们国家的经济、社会和人身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严重的制约。文章从矿山的地质灾害类型出发,分析了当前针对矿山地质灾害的评估方法,并且结合不同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特点,创建基于GIS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模型(GHISM)的数学模型评估系统,通过本系统能够提高对矿山地质灾害预测的准确性、科学性和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信息模型 致灾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陆运河土石方多路径利用的基础问题与解决途径 被引量:10
7
作者 肖建庄 沈剑羽 +4 位作者 马少坤 李卓峰 段珍华 程耀飞 肖绪文 《中国工程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1-262,共12页
平陆运河是西部地区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其建设过程将产生涵盖23种岩土类型、成分杂且分布散的土石方约3.39×10^(8)m^(3),因而土石方资源化利用是建设平陆运河绿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实施的土石方利用途径以抬填造地为主(占50... 平陆运河是西部地区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其建设过程将产生涵盖23种岩土类型、成分杂且分布散的土石方约3.39×10^(8)m^(3),因而土石方资源化利用是建设平陆运河绿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实施的土石方利用途径以抬填造地为主(占50%以上),存在高品质的资源化利用率低、产品应用需求研究滞后、创新技术少、数字化程度低、碳排放评价缺失等基础问题,阻碍了平陆运河土石方的多路径高效利用。本文针对相关基础问题,着重从资源化、数字化、低碳化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平陆运河土石方利用创新解决途径:挖掘工程自身及周边地区的潜在应用需求,根据不同岩土的类型分别形成利用途径,实现多场景应用和多路径利用;构建开挖区土石方地质信息模型、土石方信息数据库等,形成土石方的数字化“挖-运-储-用”技术;建议针对多利用路径的碳排放进行生命周期评价,结合土石方数据库开展碳排放的动态评价,研发模块化移动式处置装备、原位利用技术以支持实现降本减碳。在平陆运河工程的现状基础上,资源化、数字化、低碳化的有机结合将为平陆运河绿色工程建设提供坚实支撑,也可为后续其他工程的土石方多路径利用提供技术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陆运河 土石方 多路径利用 地质信息模型 数据库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矿山地质灾害评估建模的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龚国华 霍焱 《矿产与地质》 2009年第5期487-489,共3页
近年来,矿山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给国家、矿山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数,并... 近年来,矿山地质灾害不断发生,给国家、矿山企业及广大人民群众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对引发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标和评估指数,并结合目前地质灾害评估的主要特点和评估方法,构造了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模型(GHISM)用于矿山地质灾害评估,提高地质灾害评估和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有效性,进而提高减灾、抗灾的效率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灾害 评估指标 评估指数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M的水利水电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与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施炎 黄灿新 +2 位作者 王团乐 施华堂 孙云山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3-139,共7页
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具有“作业隐蔽、数据量大、经验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其质量控制成为行业面临的难题。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以提高灌浆分析效率与效果为目标,遵循全过程“实时监控、快速分析、动态反馈”的思路,... 水利水电灌浆工程具有“作业隐蔽、数据量大、经验性强”等特点,长期以来其质量控制成为行业面临的难题。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核心价值理念为导向,以提高灌浆分析效率与效果为目标,遵循全过程“实时监控、快速分析、动态反馈”的思路,研究了基于地质信息模型(GIM)的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方法,包括GIM模型的构建与分析方法、灌浆工程参数化与可视化技术、灌浆过程实时监控与可视化技术等,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GIM的灌浆工程三维可视化分析系统。工程实践表明,该方法可实现事前灌浆孔地质条件的预测预判、事中灌浆过程的实时监控与异常诊断、事后成果数据的快速分析与评价,为隐蔽灌浆工程的质量控制与管理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浆工程 地质信息模型(GIM) 三维可视化分析 灌浆异常 乌东德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预测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鹏飞 蔡煜琦 +3 位作者 郭庆银 徐浩 刘武生 朱晓彤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2年第6期330-334,共5页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 "全国铀矿资源潜力评价"采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法在全国各铀矿预测工作区开展潜力评价工作,汇总形成全国铀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成果。该方法是在典型矿床建模和成矿规律研究总结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质、矿产和物化遥资料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价的技术方法体系。文章主要介绍了潜力评价工作在成矿预测阶段所涉及的预测区圈定和资源量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 潜力评价 成矿预测 预测区圈定 资源量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勘察BIM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刘锁 贾海鹏 李根强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1年第13期102-105,共4页
随着国家政策对BIM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及市政领域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地质勘察行业中的起步较晚,地质体的复杂性等方面是制约勘察BIM的发展主要因素。该文通过勘察BIM技术与建筑BIM技术的对比阐明了勘察BIM技... 随着国家政策对BIM技术推广应用的支持,BIM技术在建筑及市政领域均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在传统的地质勘察行业中的起步较晚,地质体的复杂性等方面是制约勘察BIM的发展主要因素。该文通过勘察BIM技术与建筑BIM技术的对比阐明了勘察BIM技术的概念及思维方式,通过对技术难点、应用优点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应用勘察BIM技术的必要性,通过多年研究和实践说明了勘察BIM的应用现状和应用难点,并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了后续勘察BIM的发展方向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勘察BIM 地质信息模型 管线信息模型 地理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石墨资源潜力预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倪振平 马兆同 +1 位作者 刘福魁 倪志霄 《地质学刊》 CAS 2016年第3期410-423,共14页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利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分析提取石墨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结合典型矿床及石墨成矿地质特征提取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预测模型。在陆缘海相对稳定的沉积环... 以"矿床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利用"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预测"方法分析提取石墨典型矿床预测要素,结合典型矿床及石墨成矿地质特征提取区域预测要素,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及区域预测模型。在陆缘海相对稳定的沉积环境下沉积形成的古元古代荆山群陡崖组徐村段含碳碎屑岩-有机质黏土岩-镁质碳酸盐岩建造、古元古代晚期区内的高角闪岩-麻粒岩相的中—高级变质作用是区内晶质石墨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区域性褶皱构造的翼部、次级褶皱构造的核部及转折端附近,角闪石、透闪石、透辉石、石墨、黑云母矿物组合特征是石墨矿床成矿、赋矿的重要要素,陡崖组徐村段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或石墨透辉变粒岩是石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石墨赋矿层位的高极化率、低电阻率、低磁异常特征是石墨矿床存在的重要指示标志。按照赋矿变质建造分布范围,控矿构造展布方向及区内电性、重磁异常特征等综合因素圈定预测区平面及深部延伸边界。全区圈定预测区85个,其中A级14个,B级11个,C级60个,分区域、地段、深度、级别(类别)定量估算500 m以浅资源量,预测晶质石墨矿物量1亿多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矿 矿床模型综合地质信息 预测要素 预测区 山东西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M新技术的陡坡填方梁场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军 高月波 付绍强 《科学技术创新》 2021年第30期126-128,共3页
桥梁工程中,预制梁场合理的布置和科学的规划对保证桥梁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复杂地形如陡坡及填方条件下梁场的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针对该条件下地形数据采集存在的局限性,地质条件的准确分析也存在困难。本文... 桥梁工程中,预制梁场合理的布置和科学的规划对保证桥梁工程进度、控制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复杂地形如陡坡及填方条件下梁场的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针对该条件下地形数据采集存在的局限性,地质条件的准确分析也存在困难。本文提出一种三维地形及地质建模方法,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真实地形地质三维模型并进行陡坡及填方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复杂地形条件下大型预制梁场的选址及规划具有指导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M技术 地形地质信息模型 预制梁场选址 地质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自斌 《福建建筑》 2023年第10期120-124,共5页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将BIM技术运用到勘察工程中,可打破勘察专业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传输壁垒,提升勘察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以福州某大学新建校区项目为例,运用BIM技术、自... 岩土工程勘察是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将BIM技术运用到勘察工程中,可打破勘察专业与其它各专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信息传输壁垒,提升勘察工作的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以福州某大学新建校区项目为例,运用BIM技术、自研的数据采集系统和数据提取整理软件,利用克里金插值法,对采集数据进行插值拟合,实现了勘察全流程的数字化建模,以及BIM模型为载体的勘察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文章分析了目前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行业的成果运用,并提出仍需进一步研究的相关BIM技术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勘察 BIM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 克里金插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e into Key Techniques of Regional-Oriented 3D GIS 被引量:2
15
作者 ZHULiang-feng WUXin-cai PANXin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2005年第2期141-147,共7页
Regiona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ombines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dynamic spatial information into an integrated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its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are ... Regiona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combines the multi-dimensional and dynamic spatial information into an integrated spatial information system.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its preprocessing or post-processing are the most difficult problems for constructing the system. Based on the current 3D GIS technique, some basic problems in establishing the system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3D spatial data model, 3D geological modeling, and visu- alization of 3D geological data. A kind of 3D vector data model based on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for geological object and its topology was developed in order to model and visualize complex geological structures. In addition, some key techniques are pointed out for further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Geological Information System 3D GIS data model 3D geology modeling VISU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ovel modeling on numerical computing the geo-deformation information in coalmine based on the GIS-Excel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可明 Wang Libo +3 位作者 Zhang Tao Qian Xiaoli Wang Linwei Liu Shiwen 《High Technology Letters》 EI CAS 201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ing is a hotspot in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omputing field. Tak- ing a fast Lan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 (FLAC3D) numerical modeling on com- puting the geo-deformati...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ing is a hotspot in the geological engineering computing field. Tak- ing a fast Lan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 dimensions (FLAC3D) numerical modeling on com- puting the geo-deformation information caused by the mining subsidence in a coalmine for example, a new GIS-Excel model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build geologic strata within the simulation range combined with the coal-seam dip angle of the underground mining working-planes. First of all, the coal-seam model of the numerical computing is built by using the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ccording to the stripe-through principle and the calculating formula on the size of the model blocks in the paper defined, then the FLAC3D numerical computing model of all geologic strata with- in the simulation range is also built based on the calculating formula of thickness of each stratum and the Excel fast computing advantages. The GIS-Excel method is good at the higher modeling accuracy, seldom making mistakes and consuming less tim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method is veri- fied well by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coalmin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simulation mining subsidence fast Lan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 in 3dimensions FLAC3D) modeling geo-deformation informati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ield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被引量:3
17
作者 毛先成 胡超 +3 位作者 周尚国 张宝一 汪凡云 曾文波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1年第1期196-207,共12页
Focusing on the issue to deal with inadequate extraction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especially geological information,a new method of extracting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based on field model,i.e.the field analysis me... Focusing on the issue to deal with inadequate extraction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especially geological information,a new method of extracting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based on field model,i.e.the field analysis method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was proposed.In addition,a case stud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the extraction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from the west Guangxi and southeast Yunnan district as an example was performed.The representation method for the field models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including the metallogenic influence field model and the metallogenic distance field model,was discusse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he field theory,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f the distance gradualness and the influence superposition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According to the field theory superposition principle and the spatial distance analysis method,the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the metallogenic influence field and the metallogenic distance field of point,line and area geological bodies were derived out by using parameter equation and calculus.Based on the metallogenic background analysis,the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field models of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manganese sedimentary basins were buil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fields and the manganese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was also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ethod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field analysis.The instance study indicates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of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field analysis is valid and useful for extracting the ore-controlling information of synsedimentary faults and manganese sedimentary basins in the study area,with which the extraction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both statistically and geolog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tallogenic information field model metallogenic prognosis manganese o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M技术在恒大中心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18
作者 李根强 《建设科技》 2020年第1期43-46,51,共5页
基于目前我国应用BIM技术的岩土工程勘察BIM应用不成熟的现状,本文利用库伦(EVS)系列BIM软件结合工程勘察技术,对深圳市恒大中心项目进行模型参数化、可视化、施工模拟、统计工程量、三维信息集成模型等的工程勘察BIM应用。通过一系列... 基于目前我国应用BIM技术的岩土工程勘察BIM应用不成熟的现状,本文利用库伦(EVS)系列BIM软件结合工程勘察技术,对深圳市恒大中心项目进行模型参数化、可视化、施工模拟、统计工程量、三维信息集成模型等的工程勘察BIM应用。通过一系列实践肯定了BIM技术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帮助项目正向设计的实施,提高了信息存储、传递和信息集的效率,降低了项目工程造价等。本项研究也对后期BIM技术在勘察工作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BIM技术 三维地质信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igital Modeling and Visualization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information
19
作者 刘东海 钟登华 李明超 《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 EI CAS 2006年第4期303-307,共5页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tendency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 digital modeling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logy information are ... To describe the spatial tendency and complex relationship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 digital modeling based o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d the visualization of hydroelectric engineering geology information are presented. The functions of information visual query, spatial cutting, section drawing, and coupled analysis with hydraulic structures are realized. The geologic model can match the attribute data with the shape data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and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for spatial query and analysis of the 3D model. With an application in Laxiwa hydroelectric project on the upriver of Huanghe River, the method provides a 3D parallel section view and query results of geoinformation, and 3D section views of geoinformation along axis of spillway tunnel, and along the 5th axis with underground structures,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 model engineering geology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VISUAL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坝基岩帷幕宾汉姆浆液灌浆的三维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20
作者 邓韶辉 王晓玲 +2 位作者 敖雪菲 任炳昱 李瑞金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5-172,179,共9页
由于灌浆工程的掩蔽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如何准确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下浆液的扩散规律是灌浆数值模拟分析的关键及难点。目前,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未考虑宾汉姆浆液扩散过程中两相流特征和大坝基岩的复杂地质条件;且... 由于灌浆工程的掩蔽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如何准确地确定复杂地质条件下浆液的扩散规律是灌浆数值模拟分析的关键及难点。目前,在水利工程中灌浆数值模拟的相关研究未考虑宾汉姆浆液扩散过程中两相流特征和大坝基岩的复杂地质条件;且主要以单一裂隙或单个灌浆孔为研究对象,均未进一步涉及浆液锋面的模拟。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建立包含不同地层、不良地质体和帷幕孔的三维精细地质信息统一模型,在CFD商用软件STAR-CCM+中采用耦合VOF法的三维非稳态宾汉姆浆液气液两相流灌浆模型,实现了宾汉姆水泥浆液在大坝基岩中的多孔分序灌浆精细模拟,并分析了浆液的扩散规律和灌后帷幕搭接情况。运用该模型模拟某水电站的基岩帷幕灌浆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浆液扩散半径随灌注时间而增加,但其变化率呈递减趋势;各序孔灌注完成后,浆液锋面搭接良好;将灌浆量和灌浆时间的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相比,平均误差分别为9.08%和6.32%,模拟值与现场实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基岩帷幕灌浆 宾汉姆浆液 VOF法 三维非稳态气液两相流灌浆模型 地质信息模型 多孔分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