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波 王景腾 付勇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2-173,共12页
镁同位素在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中显著的分馏效应,是其示踪地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球上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火成岩的镁同位素... 镁同位素在低温地球化学过程中显著的分馏效应,是其示踪地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的基础。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地球上不同地质储库中的镁同位素组成及碳酸盐矿物形成过程中的镁同位素分馏控制因素进行了总结:火成岩的镁同位素组成较均一;风化产物总体富集重的镁同位素,且变化较大;碳酸盐岩中灰岩相对白云岩富集轻的镁同位素,但总体上富集轻的镁同位素;岩石类型、风化强度以及植被等因素对河流地表水的镁同位素组成影响较大,导致地表水的镁同位素组成总体变化较大;海水的镁同位素组成均一,平均值约为-0.83‰;低温条件下,控制碳酸盐矿物无机成因过程中镁同位素分馏的因素有矿物相、沉淀速率和温度,其中矿物相是主要控制因素;生物成因碳酸盐矿物镁同位素组成与生物体对含镁碳酸盐矿物的利用形式有关,除了需考虑与无机碳酸盐沉淀类似的控制因素外,还需考虑不同物种对轻、重镁同位素的选择性吸收能力;因生物成因海相碳酸盐矿物几乎都是由最初的无定形相碳酸盐转变而来,故生物成因海相碳酸盐矿物的镁同位素特征不能代表生成无定形相碳酸盐的流体的镁同位素特征。镁同位素在低温条件下具有良好的分馏效应,随着分析测试技术的发展及不同地质储库中镁同位素组成数据的积累和完善,有关表生环境中镁同位素分馏机制的许多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镁同位素在揭示地球表生环境演化及物质循环方面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储库 同位素组成 碳酸盐矿物 无定形相碳酸盐 控制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秦岭寒武系金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2
作者 刘家军 郑明华 +1 位作者 刘建明 周德安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50-156,共7页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新的独特类型的层控金矿床。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表明 ,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δ3 4S值变化范围较大 ,并以富集重硫为特征。说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硫 ,主要来... 西秦岭寒武系硅岩建造中的金矿床 ,是我国境内发现的一种新的独特类型的层控金矿床。矿床中硫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表明 ,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δ3 4S值变化范围较大 ,并以富集重硫为特征。说明含矿硅岩建造中沉积黄铁矿的硫 ,主要来自封闭 -半封闭盆地海水硫酸盐的细菌分解。从东部的牙相金矿点至西部的拉尔玛金矿床 ,沉积黄铁矿的δ3 4S值有不断升高的趋势 ,表明盆地深度可能由东而西逐渐变浅。矿床中热液硫化物和重晶石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也很宽。这些热液矿物的δ3 4S值虽有较大差别 ,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硫源 ,即由寒武系硅岩建造的沉积硫所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岩建造 金矿床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硅同位素分析影响因素
3
作者 张建锋 刘汉彬 +5 位作者 金贵善 李军杰 韩娟 张佳 钟芳文 郭东侨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0期124-125,共2页
硅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硅同位素组成研究可为解决各类岩石、矿床(藏)成因,探讨硅质来源提供重要手段。国际上硅同位素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自80年代末丁悌平首次建立了高精度硅同位素五氟化溴研究方法,分析测试了... 硅是地壳中分布最广的元素之一,硅同位素组成研究可为解决各类岩石、矿床(藏)成因,探讨硅质来源提供重要手段。国际上硅同位素研究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国内自80年代末丁悌平首次建立了高精度硅同位素五氟化溴研究方法,分析测试了大量地质样品的硅同位素组成,为硅同位素的地质应用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来源 地质样品 同位素分析 影响因素 同位素组成 同位素 地质应用 高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硅同位素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俊霖 王微 魏海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75-288,共14页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 基于碱熔法的改进和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MC-ICP-MS)的发展,近年来高精度Si同位素组成(δ30Si)分析方法取得了长足进步,分析精度(2SD)自气体质谱仪(GS-MS)时代的±0.15‰~±0.30‰提高到优于±0.10‰,足以辨析高温过程中Si同位素发生的微小分馏,并且避免了实验流程中使用含氟等危险化学品。二次离子质谱(SIMS)和飞秒激光剥蚀(fs LA)的发展使得原位Si同位素组成分析精度近期也优化到±0.10‰~±0.22‰。文章对近年来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发展沿革进行综述,探讨建立溶液法MC-ICP-MS的高精度Si同位素分析方法的进展与局限,并比对了国内外各个实验室已发表国际国内Si同位素标准物质测定值,最后总结了硅酸盐地球(BSE)、地壳和陨石等主要地质储库的δ^(30)Si组成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同位素 高精度分析方法 碱熔法 地质储库硅同位素组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