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9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水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系统构建研究
1
作者 訾小妮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第14期17-19,共3页
天水市位于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的过渡区域,藉河贯穿天水市秦州区和麦积区,其城市主体位于藉河河谷内,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河谷型城市,城市主体发展受河谷地形及南北山的直接控制。调研天水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现状,构建其地质环境质量... 天水市位于黄土高原与秦岭山地的过渡区域,藉河贯穿天水市秦州区和麦积区,其城市主体位于藉河河谷内,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河谷型城市,城市主体发展受河谷地形及南北山的直接控制。调研天水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现状,构建其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水市 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体系 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与模糊数学综合评价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张公 简康 《煤炭科技》 2024年第3期25-30,共6页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各种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评价矿山开采利用影响状况的有效手段。以青海某矿区为例,以层次分析—模糊数学法为基础,选取了7个指标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再结合模糊数学法...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会带来各种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评价矿山开采利用影响状况的有效手段。以青海某矿区为例,以层次分析—模糊数学法为基础,选取了7个指标因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要素进行了权重分配,再结合模糊数学法计算出的隶属度矩阵,搭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区域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整体较好。该方法与较为成熟的层次分析—GIS法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能够实现对实际情况吻合的精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法 模糊数学法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3
作者 王灵珏 赵睿成 +3 位作者 范毅 何阳 刘一鸣 徐定芳 《低碳世界》 2024年第4期112-114,共3页
以益阳市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利用情况,梳理其开发利用受限制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环境敏感性等,提出案例区域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建方法,将-50~0 m地层划分为3个层次,从丘陵、平原两个角度,逐一给出地质环境质... 以益阳市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空间利用情况,梳理其开发利用受限制的原因,包括地质条件和环境敏感性等,提出案例区域地下空间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创建方法,将-50~0 m地层划分为3个层次,从丘陵、平原两个角度,逐一给出地质环境质量适宜性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空间开发 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体系 资源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景观生态学法在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4
作者 包昕民 马明雄 +1 位作者 张楚朦 马如财 《青海国土经略》 2024年第5期46-51,共6页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基于景观生态学法,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等指标,定量化评价了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并制定和完成了生态环境分区指标与区划,站在生态地质角度上定量化分析长江源... 以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基础数据为契机,基于景观生态学法,选取景观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等指标,定量化评价了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质量,并制定和完成了生态环境分区指标与区划,站在生态地质角度上定量化分析长江源头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变化,并提出以荒漠化为主的生态环境退化治理模式,为今后长江源区生态地质环境发展和治理作出了较为客观、准确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源区 景观生态学法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敏感因子模型 被引量:21
5
作者 蔡鹤生 唐朝晖 周爱国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 以系统分析理论为指导,在讨论环境因子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差异性、评价单元的不均一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敏感因子模型。该模型突出了对人类活动具有决定性制约作用或者受人类活动影响极大的环境因子(或状态)——敏感因子的作用。并应用于三峡工程库区巫山县城新址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中,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所得结论更符合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 地质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敏感因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法(AHP)在三江平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6
作者 杨澍 初禹 +1 位作者 杨湘奎 娄本君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5-490,共6页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三江平原环境地质质量的岩石、土壤和水3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建立子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和质量指数数学模型,得出各子系统的质量指数,从而评价出各个子系统的质量状况。在此基... 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三江平原环境地质质量的岩石、土壤和水3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建立子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和质量指数数学模型,得出各子系统的质量指数,从而评价出各个子系统的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建立地质环境系统质量评价的层次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计算出地质环境质量指数,并对该地区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得出三江地区总体环境地质状况是好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平原 层次分析法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在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卢文喜 郭家园 +2 位作者 董海彪 张宇 林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1519,共9页
传统支持向量机(SVM)评价模型中网格搜索法对参数的选择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选用粒子群算法对SVM模型进行优化,并应用改进的SVM模型(PSO-SVM)对长吉图经济区135个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PSO-SVM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的相同... 传统支持向量机(SVM)评价模型中网格搜索法对参数的选择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选用粒子群算法对SVM模型进行优化,并应用改进的SVM模型(PSO-SVM)对长吉图经济区135个矿山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PSO-SVM模型的评价结果与综合评价结果的相同率(注:该相同率是指两个评价结果相同的个数占所有评价样本数的百分比)达到95.56%,与SVM模型评价结果的相同率达到91.11%。结合研究区实际情况并分析三种评价结果得出,PSO-SVM模型的评价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能够避免人为因素影响,提高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水平,在评价中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基于改进的支持向量机方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山地质环境受矿山开采等人为活动的影响,54.1%的矿山遭受严重破坏(III级),25.9%为中度破坏(II级)。评价结果可为研究区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持向量机(SVM) 粒子群优化(PSO)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长吉图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被引量:14
8
作者 汤洁 林年丰 卞建民 《世界地质》 CAS CSCD 1999年第2期89-94,共6页
乾安县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县之一。近30年来,由于人口剧增,人为对农业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干旱缺水,耕地碱化、贫瘠化和沙化,地氟病也十分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农业生态环境地质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论为指... 乾安县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县之一。近30年来,由于人口剧增,人为对农业资源的过量开发,导致干旱缺水,耕地碱化、贫瘠化和沙化,地氟病也十分严重,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农业生态环境地质的理论为基础,以系统论为指导,将该区的地质地貌作为一个大系统,该系统由水资源环境、土地资源环境、生物资源环境和农业社会环境4个子系统组成。进而,建立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权重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进行了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分区。上述研究工作为保护治理生态环境、挖掘该区农业自然资源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综合评价 农业生态 地质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研究概述 被引量:15
9
作者 刘金涛 冯文凯 +1 位作者 胥良 吕键 《灾害学》 CSCD 2011年第4期110-115,共6页
在对大量文献和典型矿山地质调查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出发,筛选出合理的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进行现状—预测—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矿山地质... 在对大量文献和典型矿山地质调查资料研究的基础上,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所导致的结果(资源损毁、地质灾害、环境污染)出发,筛选出合理的评价因子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通过进行现状—预测—综合评价最终确定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数学模型;并将评价方法应用于实际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获得了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 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表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地质灾害系统分析——以广东沿海地带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照宇 文启忠 +7 位作者 阎满存 李华梅 周厚云 刁桂仪 徐义芳 余素华 黄宁生 钟健强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1年第2期267-272,共6页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 将广东沿海陆地表层地质环境划分为构造稳定性、坡面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三个评价层面 ,其中包括由 9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 ;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和五级分级标准和环境质量的五级标准 ;使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将广东沿海 190个评价单元划分为 2 2个地质环境质量区。在灾害基本数据库和灾害时空分布分析的基础上 ,划分了 9个地质灾害一级分区及 32个二级分区 ,确定了地质环境、气候气象和人为活动因素三大类致灾主控因子 ;构造了三种地质灾害系统的概念模型和灾害预测指标体系框架 ,建立了地质灾害地理信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地质灾害 综合评价 陆地表层 构造 坡面 地基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与分区 被引量:15
11
作者 刘彦广 柴波 +1 位作者 郑晓明 李鑫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0-73,共4页
通过收集资料和野外勘察,分析了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建立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了评价单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利用Arcgis10软... 通过收集资料和野外勘察,分析了合山市煤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根据"无问题(灾害)即优良"的原则,建立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划分了评价单元;运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对每个评价单元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利用Arcgis10软件,把各单元的评价值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绘制出了煤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分区图。该研究成果可为合山市闭坑煤矿山恢复治理规划提供决策依据,也可为类似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山 地质环境质量 模糊综合评价 合山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水利枢纽库区巫山县城新址地质环境质量预断评价 被引量:11
12
作者 蔡鹤生 唐朝晖 周爱国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在系统分析新址地质环境条件、预断评价的目标、环境要素的构成基础上,选用敏感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新址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断评价,分析了评价成果,提出了新城建设—地质环境系统调控措施,可作为合理制定新城规划、进行建设和环境... 在系统分析新址地质环境条件、预断评价的目标、环境要素的构成基础上,选用敏感因子综合评价模型对新址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预断评价,分析了评价成果,提出了新城建设—地质环境系统调控措施,可作为合理制定新城规划、进行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综合评价 地质环境区划 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类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评价地质环境质量 被引量:9
13
作者 付延玲 骆祖江 王增辉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47-50,共4页
讨论了应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陕西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根据陕西省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受多因素制约的特征,将全省剖分成350 个样品单元,选取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 讨论了应用聚类分析、模糊综合评判进行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并将其应用于陕西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根据陕西省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受多因素制约的特征,将全省剖分成350 个样品单元,选取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水质、土地资源、地形地貌、岩土体特征、植被、气候、地震、滑坡、泥石流、地方病、水土流失、沙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盐碱化、沼泽化等15 个变量作为评价因子,采用Q 型聚类分析方法,将全省分成37 个地质环境质量分区,并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将其划分成7 个地质环境质量等级,客观地反映了陕西省地质环境质量的宏观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模糊综合评判 地质环境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9
14
作者 徐华 王欢 +1 位作者 鲁守刚 王锡魁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6-120,共5页
根据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在分析其矿产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据此对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可... 根据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的特点,在分析其矿产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现状以及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该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并据此对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分区。结果表明: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可以划分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两个区,其中贵金属、金属矿区为地质环境影响较严重区,其他矿区为地质环境影响一般区;绥中县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矿山开发对土地资源和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以及矿山"三废"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影响为对土地资源的占用与破坏,但总体上看,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受采矿活动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矿山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绥中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5
作者 李相然 曹振斌 孙岩松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58-264,共7页
介绍了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应用于城市规划的实际意义 ,以及城市规划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现状 ,研究了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思路与方法 ,并以烟台市为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工程地质 城市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1
16
作者 钟洛加 周衍龙 任津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74-178,共5页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已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对象,应用GIS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的岩石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三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建立了子系统层次... 文章以武汉城市圈已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和发生的地质灾害作为评价对象,应用GIS层次分析法(AHP)对影响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的岩石环境、土壤环境和水环境三个子系统分别进行了评价,通过分析影响各子系统的主要因子,建立了子系统层次结构模型和质量指数数学模型,得出了各子系统的质量指数,从而评价各个子系统的质量状况,在此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地质环境质量 GIS 层次分析法 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信息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谭卓英 吴恒 王思敬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利用现代信息理论,提出了信息权的概念并建立了信息权模型.采用分级计权方法,反映了要素及要素与因子间的作用程度及层次关系,并采用数理逻辑推理,避免了人为因素干扰.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信息权 综合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模糊评价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洪 张宏斌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82-87,共6页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度量,至今仍未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方法。文章选取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地...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由于影响因素较多,难以用统一的标准进行度量,至今仍未形成一套标准的评价方法。文章选取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地形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开采矿种、开采方式、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地质遗迹的破坏、对水资源的破坏、占用破坏土地、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11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模糊评价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建立模糊数学模型和隶属度矩阵,将江苏省的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良好、较好、较差及差4个等级,评价结果为江苏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整治规划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判别法 矿山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因子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巴东复杂斜坡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传正 刘艳辉 +2 位作者 连建发 李铁锋 秦胜伍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共8页
为探索满足城镇规划建设尺度(1:10000~1:50000)需要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本文以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斜坡区为例,系统建立了山地区域大比例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地质环境要素调查、地质环境信息系统... 为探索满足城镇规划建设尺度(1:10000~1:50000)需要的工程地质评价方法,本文以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斜坡区为例,系统建立了山地区域大比例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工作程序,包括地质环境要素调查、地质环境信息系统(GEGIS)建立、因子体系选定与图层编制、因子赋值与权重确定、数学模型选择、图层迭加计算、结果分析与检验、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区划,初步探索了地质环境功能区划的基本内容。基于MapGIS技术,采用1:16000的航摄地形图,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和分析计算,编制了巴东复杂斜坡区的高程、地形坡度、冲沟密度、山洪危险、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类型、基岩埋深、三峡水库175m水位浸润区埋深、三峡水库175~145m水位变动带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斜坡变形或岩土应力集中区埋深、地震动参数异常和人类活动方式等12个因子图层。通过巴东复杂斜坡区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计算、抽样检验和分区评价,提出了地质环境功能区划:A级区是1、2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面积约6.6km^2,占全区面积的36.8%,地质环境容量大或较大,这类区域可规划为城镇集中建设区;B级区是3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面积约5.6368km^2,占全区面积的31.52%,地质环境容量中等,这类区域可以作为林、草或休闲地和农村社区,沿江地段规划码头、港口等;C级区是4、5级工程地质环境质量区,面积约5.64km^2,占全区面积的31.5%,是历史滑坡多发区,地质环境容量较小或小,这类区域可开发为果园和城镇蔬菜基地,不宜规划为永久建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巴东复杂斜坡区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 地质环境功能区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王学 张祖陆 +3 位作者 张超 高扬子 孙媛媛 程刚 《山东国土资源》 2011年第8期14-18,共5页
选取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山东省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各地市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中选取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和资源4个指标,... 选取综合指数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充分分析和借鉴前人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适合山东省地质环境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山东省各地市目前的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总体评价。研究中选取区域地质条件、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和资源4个指标,各指标下又划分了若干子指标,构成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三级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山东省各地市的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指数;最后根据各地市的综合指数得分将山东省地质环境质量划分为3类:即地质环境条件相对较好的鲁西鲁北地区、地质环境质量居中的胶东半岛地区和地质环境质量较差的鲁中山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层次分析法 综合指数法 指标体系 山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