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3篇文章
< 1 2 1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抗震性能对比
1
作者 焦驰宇 马辉 +2 位作者 刘能文 秦永刚 程冕洲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7-578,共12页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 为对比横向地震作用下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抗震性能,以某实际站桥分离体系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站桥合一体系,考虑桥墩、支座非线性以及桥梁扩大基础-碎石垫层-地铁车站顶板之间的非线性滑动摩擦效应,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其三维非线性动力模型,研究横桥向地震输入下两种工况不同站桥组合体系的动力响应与桥墩损伤。结果表明:在横向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可延长结构周期,有效减小桥墩墩底与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动力响应,对于两种站桥组合体系,桥墩位置对应地铁车站支撑柱的内力响应大于其他普通支撑柱;在横向超罕遇地震输入下,相较于站桥合一体系,站桥分离体系出现塑性状态的时间更晚,最终损伤程度更轻,支座进入非线性阶段的时间靠后,桥墩整体变形也更小。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站桥分离体系抗震性能更为优良,但在实际工程中应该注意地铁车站支撑柱的横向框架效应导致的内力增加与桥梁基础滑移的限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性能 不同站桥组合体系 横向地震作用 时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大断面偏压双线黄土隧道初期支护内力及变形响应研究
2
作者 雷浩 尤著刚 黄继新 《地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2-90,共9页
为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大断面偏压双线黄土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依托宁夏境内某大断面偏压双线黄土隧道,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资料为基础,选取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 3D建立... 为研究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大断面偏压双线黄土隧道的初期支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响应特征,依托宁夏境内某大断面偏压双线黄土隧道,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资料为基础,选取Kobe波作为地震动输入,利用有限差分程序FLAC 3D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初期支护结构的内力和变形以研究其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震过程中左线和右线隧道拱肩位置的受拉侧会发生变化,左线隧道拱腰和右线隧道拱肩、拱脚和仰拱位置的轴力会发生拉压变化。地震作用下左右线隧道峰值弯矩和峰值轴力的最大值均在拱脚,应加强此位置的抗震设计。静载作用下左、右线隧道边墙弯矩分布不对称,且左线隧道更明显。地震作用下,左线和右线隧道的最大弯矩和最大轴力分别出现在左拱脚和右拱脚,且左线隧道(偏压侧隧道)动力响应更为剧烈;右线隧道整体变形明显大于左线隧道,地震作用下左右线隧道变形均增大且整体向右倾斜,左线和右线隧道的最大位移分别在右拱肩和右拱腰处,位移值分别为34.98 mm和39.11 mm。综合结构内力和变形响应分析,地震作用下左线和右线隧道的拱脚位置易出现结构损伤,且左线(偏压侧)隧道拱脚位置更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 偏压 双线黄土隧道 地震作用 内力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地震作用”课程建设的新探索
3
作者 董茜茜 熊骋望 孙青平 《科技风》 2025年第4期17-19,共3页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地震作用”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震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亟须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本文先阐述视频教学和分组讨论的优势,然后探讨了视频教学与分组展...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地震作用”课程作为土木工程与地震工程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亟须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本文先阐述视频教学和分组讨论的优势,然后探讨了视频教学与分组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地震作用”课程建设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模式的优势及实施策略,通过案例研究展示了其在实际教学中的效果,并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可以优化改进的地方。研究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课程建设 视频教学 分组展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岩溶地质区域输电杆塔基础稳定性分析
4
作者 王丹 瞿波 《河北工业科技》 2025年第2期197-204,共8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岩溶地质区域输电杆塔基础动力响应特征和稳定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溶洞规模以及距杆塔基础不同垂直距离情况下输电杆塔基础加速度响应、沉降、应力及损伤程度的变...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岩溶地质区域输电杆塔基础动力响应特征和稳定性,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频谱特性地震波、地震波峰值加速度、溶洞规模以及距杆塔基础不同垂直距离情况下输电杆塔基础加速度响应、沉降、应力及损伤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输电杆塔基础顶部加速度响应有明显的放大效应;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输电杆塔基础沉降量不断增加;随着溶洞直径的增大,输电杆塔基础沉降的变化趋势符合指数函数分布;溶洞对输电杆塔基础沉降的影响随距离的增大而不断减小,且沉降波动幅度与溶洞距输电杆塔基础垂直距离相关;输电杆塔基础角部相交位置存在应力集中且为震害易损区域,溶洞距杆塔基础垂直距离大于3 m时倾斜度小于5‰,满足沉降限值要求,而当溶洞距杆塔基础垂直距离小于3 m易发生失稳,实际工程设计中应重点关注和防范。研究结果可为地震作用下杆塔基础的稳定性评估以及抗震设计、施工及维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基础工程 地震作用 岩溶地质 输电杆塔基础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填料参数对复合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动力响应的影响
5
作者 李智广 陈何塘 +2 位作者 张森 王义保 朱纪龙 《四川水泥》 2025年第1期57-60,共4页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填料参数(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复合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开展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填料模量的减小会导致挡墙侧向土压力的降低,墙面水平位移和墙顶竖向沉... 为探究地震作用下填料参数(模量、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对复合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动力响应的影响,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开展动力分析。结果表明,填料模量的减小会导致挡墙侧向土压力的降低,墙面水平位移和墙顶竖向沉降的增加;内摩擦角的变化对挡墙的侧向土压力、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均有影响,但相较于填料模量,其对挡墙水平位移的影响相对较小;填料黏聚力降低会使墙脚处侧向土压力、墙顶水平位移和挡墙竖向沉降最大值显著增加,且在维持挡墙稳定性和控制沉降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地震高烈度区域设计和施工加筋土挡墙时,应充分考虑填料参数的选择,以确保挡墙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整体刚性面板加筋土挡墙 填料参数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有混凝土结构抗震鉴定中地震作用折减问题研究
6
作者 朵润民 唐涛 +1 位作者 谢廷钦 吴龛铸 《广州建筑》 2025年第3期65-68,共4页
2022年4月《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2实施后,既有建筑的抗震验算有两大类方法,地震作用折减新增为三大类方法,两者组合形成了六种计算方式。然而抗震鉴定时采用何种方法,各类方法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大小均未做相关研... 2022年4月《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GB 55021-2022实施后,既有建筑的抗震验算有两大类方法,地震作用折减新增为三大类方法,两者组合形成了六种计算方式。然而抗震鉴定时采用何种方法,各类方法地震作用折减系数的大小均未做相关研究。为了解决抗震鉴定验算时的方法问题,本文从基本概念入手,总结了抗震验算两类方法的特点和地震作用折减的三类方法的基本原理,对比了规范的地震作用调整策略的特点和不足。通过地震折减系数的分析,给出了抗震鉴定中地震作用调整的策略。实际使用中,宜根据经济效应和安全效应按本文的建议选择合适的地震作用调整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鉴定 混凝土结构 地震作用折减 折减系数 楼层综合能力指数法 构件承载力验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动力响应 被引量:2
7
作者 冯忠居 张亮 +2 位作者 张聪 邓友生 李宇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30,共9页
为了探讨桥梁位于软弱土层时,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桩基的动力响应,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震作用下桩-岩土体-钢管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和变截面普通混... 为了探讨桥梁位于软弱土层时,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桩基的动力响应,以翔安大桥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地震作用下桩-岩土体-钢管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研究在不同强度的地震作用下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和变截面普通混凝土单桩桩身加速度、桩身位移、桩身弯矩的动力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在地震作用下的桩身加速度、加速度放大系数、桩身位移最大值和桩身弯矩变化规律均同变截面普通混凝土单桩类似,但钢管使桩身加速度放大系数降低、桩基抵抗侧向变形能力和抗弯承载力提高.因此,钢管可以显著提升地震作用下桩基的抵抗变形能力和承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地震作用 变截面钢管混凝土单桩 动力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双层土质边坡稳定性上限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杰 杨轶博 +1 位作者 郭督 马志宏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237-245,共9页
为探究地震作用对双层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双层土质边坡旋转破坏机构。采用拟静力法简化地震荷载作用,推导了双层土质边坡安全系数表达式。分析土体黏聚力比、边坡坡角以及地震作用对双层土质... 为探究地震作用对双层土质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极限分析上限理论,建立了地震作用下双层土质边坡旋转破坏机构。采用拟静力法简化地震荷载作用,推导了双层土质边坡安全系数表达式。分析土体黏聚力比、边坡坡角以及地震作用对双层土质边坡稳定性及其滑动面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平地震作用下,随着黏聚力比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呈非线性增大且潜在滑动面变浅;当水平地震作用增强时,边坡失稳破坏范围显著加大;随着竖向地震系数及黏聚力比的增大,边坡安全系数略微降低;水平地震作用增强时,竖向地震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逐渐增大,此时需要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极限分析上限理论 双层土质边坡 拟静力法 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的地震作用下分层地基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研究
9
作者 张治国 罗杰 +2 位作者 朱正国 PAN Y T 孙苗苗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01-1213,共13页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目前针对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研究还较少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的耦合影响,因此构建了一种在分层土体中考虑地震作用的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型进行研究。首先,将地震引起的动态响应通过拟静力法简化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惯性力作用;其次,在均质土体中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的基础上,将其改进为适用于分层土体的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机制;再次,根据上限定理,在虚功率方程中引入地震惯性力所做功率,得到考虑土体分层特性和地震作用条件下的盾构隧道开挖面支护力的上限解;最后,将上限理论解与三维数值模拟结果和既有模型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了较好的一致性。此外,针对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和地层厚度对关键物理特征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当比例系数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的增大显著增大;当ζ<0时,极限支护力随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增大而增大的趋势减弱。当水平地震加速度系数kh=0时,即在无地震作用情况下,归一化极限支护力不随ζ的变化而变化;在上硬下软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增大,在上软下硬土层中,下部土层厚度比的增大会引起极限支护力的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开挖面稳定性 地震作用 分层土体 上限定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方法研究
10
作者 李正农 顾珂泽 +1 位作者 黄斌 吴红华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62-69,共8页
该研究提出修正后的地震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理论和方法,并改进了先前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对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以往理论中存在的遗漏。该研究着重阐述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 该研究提出修正后的地震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理论和方法,并改进了先前建立的神经网络模型的缺陷。对利用神经网络进行地震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时预测的有效性进行了论证,指出了以往理论中存在的遗漏。该研究着重阐述了在实际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包括训练集预处理和训练后模型应用方法等。在修正理论不足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利用训练后模型进行结构响应预测的方法,提供了可实际应用的地震作用下结构实时响应预测方法。对数据集的预处理方法进行了改进,确保在模型预测时不会发生误差的爆发式累积。为提高结构响应预测的精度和效率,基于编解码器神经网络模型、双向神经网络模块和注意力机制,引入了一种EraquseqNet模型。相较于其他神经网络方法,该研究利用注意力机制解决了信息冗余导致精度下降的问题,并通过双向神经网络模块解决了长时间地震作用下响应预测精度迅速下降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作用 结构响应 注意力机制 双向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含弱层顺向坡响应规律分析
11
作者 王来贵 孙颖聪 +1 位作者 赵娜 向丽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24年第3期26-35,共10页
以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含弱层顺向坡作为参考原型,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实际地震动及地震动输入、斜坡模型的边界条件、岩体参数以及网格模型划分,对含弱层顺向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监测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探讨含弱层顺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 以抚顺西露天矿南帮含弱层顺向坡作为参考原型,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实际地震动及地震动输入、斜坡模型的边界条件、岩体参数以及网格模型划分,对含弱层顺向坡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通过监测点的加速度和速度探讨含弱层顺向坡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地震作用下对于含单一弱层斜坡响应特征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是弱层的厚度,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影响斜坡的稳定程度要大于单一弱层倾角的影响。(2)通过弱层与斜坡坡面的相交部位监测点2#在水平方向速度可以得出,厚度对于X方向的速度大小影响程度较大。(3)对于地震作用下双弱层特性斜坡的响应规律分析时,弱层与斜坡相交部位的破坏响应规律会随着坡高的增大而有所变化,双弱层监测点3#的加速度幅值变化及速度变化程度均比双弱层监测点2#明显。地震作用下顺向坡的响应规律与含有弱层的倾角、厚度和弱层的数量位置有关,在对斜坡的治理与防护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地震与弱层特性的耦合作用对斜坡稳定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层 顺向坡 地震作用 响应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连体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治军 钟荣强 +3 位作者 魏春明 张贺 李胜才 张磊 《建筑技术》 2024年第16期2024-2029,共6页
为了探讨竖向地震分量对连体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连体结构为例,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向与竖向联合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易损性。结果表明:与水平向地震动作用相比,在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联合作用... 为了探讨竖向地震分量对连体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以某连体结构为例,利用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平地震作用、水平向与竖向联合作用下连体结构的地震响应及易损性。结果表明:与水平向地震动作用相比,在竖向与水平向地震动联合作用下,连体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明显较大,二者之间的差异随着地震动幅值的增加而增加;竖向地震的作用增加了连体结构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显著增加了其发生“修复后使用”及以上等级破坏的可能性,但总体而言,三向地震作用下该连体结构仍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体结构 竖向地震作用 增量动力分析 地震易损性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与地震作用下平面索网幕墙系统的动力性能研究
13
作者 王国威 张鹏 +1 位作者 张明 卢文胜 《建筑钢结构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14,共10页
平面索网幕墙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因具有阻尼小、刚度低、非线性强等特点,其在强风与地震作用下易出现索力突变、变形过大、面板损伤等不利现象。建立了索网幕墙系统的精细化数值模型,量化了风、地震作用下相邻主结构对幕墙动... 平面索网幕墙被广泛应用于大型公共建筑中,因具有阻尼小、刚度低、非线性强等特点,其在强风与地震作用下易出现索力突变、变形过大、面板损伤等不利现象。建立了索网幕墙系统的精细化数值模型,量化了风、地震作用下相邻主结构对幕墙动力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两种灾害共同作用下的索网动力响应及面板、密封胶安全状态,计算了幕墙的风振系数并与规范参考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考虑主结构影响的索网幕墙的频率平均减小了12%,地震作用下中部拉索的峰值位移比为6.5,远大于风致响应,计算索网幕墙的地震响应时不可忽略主结构的影响。两种灾害共同作用时,索网位移的增幅大于索力的增幅,位移响应对外部激励变化更加敏感,且位于幕墙顶部的玻璃面板与密封胶的应力均超过设计强度,应在运维过程中予以重点关注。此外,对索网幕墙风致响应结果进行数理统计,得到了可供工程设计参考的风振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网幕墙系统 非线性 主结构影响 风与地震作用 动力性能 风振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震作用和非线性强度的三维土坡极限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迪 王钰轲 陈欣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6-1438,共13页
地震是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一个不利因素,地震作用对非线性准则下三维土坡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水平地震作用下三维均质土坡,构建了非线性准则下的三维转动滑动破坏机制(坡底破坏机制和坡面破坏机制).采用拟静力法考虑水平地震... 地震是边坡稳定性问题的一个不利因素,地震作用对非线性准则下三维土坡稳定性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水平地震作用下三维均质土坡,构建了非线性准则下的三维转动滑动破坏机制(坡底破坏机制和坡面破坏机制).采用拟静力法考虑水平地震载荷的做功功率,建立了两种三维边坡滑动体的能量平衡方程.对于给定几何参数和强度参数的三维土坡,通过数值优化方法得到了边坡稳定系数、最危险滑动面和等效强度参数,分析了水平地震作用对三维土坡稳定性及等效强度参数的影响,绘制了可供实际工程参考的边坡稳定性图表.研究结果显示:三维土坡稳定性将随着水平地震作用的增大而降低,特别是对于坡度较小、宽度较大的边坡,其稳定性的降低程度更为显著.水平地震作用只有在非线性参数比c_(0)/σ_(0)较大时才会对等效强度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水平地震作用的增大,等效内摩擦角将递增,等效黏聚力将递减.边坡最危险滑动面位置将随着水平地震作用的增大而有所加深,且其滑动面的三维特性将变得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坡 极限分析 地震作用 非线性准则 三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向地震作用下层间隔震结构的动力反应研究
15
作者 胡岳 汪权 汤涛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3-378,共6页
文章针对竖向地震作用下高层结构隔震层位置变化对结构竖向动力反应的影响问题,研究5种层间隔震结构分别在3种竖向地震作用下的竖向动力反应。以国际平台的20层Benchmark钢结构模型为基准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隔振层分别位于第1层、第... 文章针对竖向地震作用下高层结构隔震层位置变化对结构竖向动力反应的影响问题,研究5种层间隔震结构分别在3种竖向地震作用下的竖向动力反应。以国际平台的20层Benchmark钢结构模型为基准模型,利用ANSYS软件建立隔振层分别位于第1层、第3层、第5层、第7层和第9层的层间隔震结构有限元数值模型,对比分析5种层间隔震结构分别在竖向ElCentro波、竖向Taft波、竖向天津波作用下的楼层竖向位移、楼层位移角、楼层竖向加速度和基底轴力等竖向动力反应。结果表明:在竖向地震作用下,楼层竖向位移和楼层位移角控制效果较差,甚至会出现增大的现象,基底轴力具有较小的控制效果;随着隔震层位置的升高,楼层竖向加速度和基底轴力均逐渐增大,但当隔震层位于第9层时,楼层竖向加速度和基底轴力相较于隔震层位于第7层时有一定的减小。该文研究成果可用于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高层结构抗震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间隔震结构 BENCHMARK模型 竖向地震作用 竖向动力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地震作用下高桩码头桩基内力增大系数研究
16
作者 高树飞 荆范礼 冯云芬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5,共11页
为更加简便地确定高桩码头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内力,提出将码头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内力乘以增大系数得到总内力的计算方法。为得到增大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将码头实际的离散化桩基等效为连续的桩基,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惯性力... 为更加简便地确定高桩码头在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内力,提出将码头在横向地震作用下的桩基内力乘以增大系数得到总内力的计算方法。为得到增大系数的解析表达式,将码头实际的离散化桩基等效为连续的桩基,并考虑双向水平地震惯性力同时作用在码头的2个主轴方向,基于静力平衡条件进行计算式推导。为验证所提出计算式的合理性和准确性,选取20组双向水平地震动记录,对不同长宽比、偏心率的码头进行时程分析,确定相应的内力增大系数,并与计算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表明,桩基内力增大系数计算式可以表示为码头长宽比和偏心率的函数,且具有一定的普遍适用性和计算精度,可代替复杂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桩码头 水平地震作用 桩基内力 增大系数 扭转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长粘结型锚索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17
作者 吴昕阳 赵宇飞 +2 位作者 宫晓辉 孟涛 朱浩天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87-91,共5页
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目前是边坡支护中最常见的加固措施,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支护作用的发挥及动力响应机制与规律均还不够明确。基于前期开展的预应力锚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尺寸、边界条件、动力输入等特征,建立数值仿... 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目前是边坡支护中最常见的加固措施,但在地震荷载作用下,其支护作用的发挥及动力响应机制与规律均还不够明确。基于前期开展的预应力锚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尺寸、边界条件、动力输入等特征,建立数值仿真模型开展全长粘结型锚索动力响应规律研究。对比数值仿真结果与离心模型试验成果,分析了锚固边坡不同位置锚索、锚索不同部位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的变形、应力响应特征与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全长粘结型预应力锚索在动力条件下的阻滑作用机制与动力响应规律。研究成果对高地震烈度场地边坡的预应力锚索加固及地震工况下全长粘结型锚索的安全评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锚索 全长粘结型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规律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滨海岛礁吹填砂地层液化规律及隧道动力响应特性
18
作者 薛华坤 胡艳峰 +2 位作者 黄明 王炳楠 龚汉斌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52-159,共8页
以厦门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 3D软件结合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模型建立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探究地震作用下吹填砂地层的液化发展规律及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远离盾构隧道处孔隙水压力、有... 以厦门地铁3号线工程为依托,通过FLAC 3D软件结合反映混凝土损伤的弹塑性模型建立土-盾构隧道相互作用模型,探究地震作用下吹填砂地层的液化发展规律及盾构隧道动力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地震荷载作用下,远离盾构隧道处孔隙水压力、有效应力均逐步上升最后趋于稳定,而在盾构隧道附近处有效应力先减小后增大,超孔隙水压力先增大后减小;地震结束时刻管片损伤最大值在拱腰至拱脚之间,但远小于混凝土的破坏限值;地震引起的损伤增量在拱顶与拱底处最小,在拱腰与拱脚附近最大,故拱腰至拱脚处为隧道衬砌结构抗震最不利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砂土液化 滨海吹填砂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露天矿节理岩质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谢仁青 刘明淳 +2 位作者 姜海涛 魏锡康 陈智斌 《黄金》 CAS 2024年第7期6-10,共5页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边坡的稳定性,以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随机节理裂隙网络模型,运用离散元程序3DEC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底部位振动强度、位移等明显强于坡顶部位,坡体节理裂隙...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节理边坡的稳定性,以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了随机节理裂隙网络模型,运用离散元程序3DEC开展了地震作用下某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坡底部位振动强度、位移等明显强于坡顶部位,坡体节理裂隙对地震波的传播能量具有显著的削弱作用,坡底主要表现为剪切破坏模式,日常生产过程中需加强坡底结构抗震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开采 边坡 节理裂隙 随机节理裂隙网络 地震作用 数值仿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冷库外围护砌体墙平面外动力响应规律研究
20
作者 王宗镇 彭有开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4年第1期148-155,共8页
为探究冷库外围护砌体墙在地震作用下平面外动力响应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对3层冷库工程简化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平面外位移特征、平面外加速度及放大系数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并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等效侧力法的取值进行对比。结果... 为探究冷库外围护砌体墙在地震作用下平面外动力响应规律,采用ABAQUS软件对3层冷库工程简化模型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平面外位移特征、平面外加速度及放大系数沿高度的分布规律,并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等效侧力法的取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外围护墙在小震下未出现损伤,在中震下部分墙体中心出现损伤,在大震下墙体出现大面积损伤;外围护墙平面外动力响应受地面运动、主体结构层间位移、锚系梁刚度等因素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动力放大效应;抗震设计规范中等效侧力法计算得到的冷库外围护砌体墙平面外地震作用偏小。为保证冷库的使用功能,工程设计中应采取提高冷库外围护砌体墙平面外抗震能力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库 外围护砌体墙 平面外 动力响应 地震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