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C梁桥震后可恢复性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洋 林均岐 +1 位作者 刘金龙 林庆利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4期224-229,共6页
在总结可恢复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桥梁可恢复性的概念。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桥梁构件脆弱性曲线及修复加固方法,可以同时考虑恢复时间和初建时间的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并建议了可恢复能力评价的标准。以一座多跨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 在总结可恢复性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桥梁可恢复性的概念。通过研究,提出了基于桥梁构件脆弱性曲线及修复加固方法,可以同时考虑恢复时间和初建时间的可恢复性评价方法,并建议了可恢复能力评价的标准。以一座多跨混凝土连续梁桥为例进行了算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破坏 钢筋混凝土梁桥 可恢复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健康视角下的恢复性环境实证研究综述 被引量:2
2
作者 屈海燕 郑思远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0,共9页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 社会飞速发展,人类对健康生活的追求给予了环境新的价值和意义,环境的健康效益被深度挖掘。本文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346篇文献和中国知网166篇文献,从环境和需求两个角度梳理恢复性环境基础理论及概念,分类总结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比较分析实证研究中的材料呈现、被试筛选及实验方法。最后,针对研究内容和实验流程进行深入探讨,挖掘恢复性环境研究的新内容,思考有关样本量有效性、前期施压程度及首位效应等实验中的关键问题,以期为后续恢复性环境的实证研究提供有力参考,作为循证设计与实践结合的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性环境 健康 研究方法 生理反馈 心理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SMIN方法的环境恢复性量表测量性能系统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畅 李树华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67,共6页
遵循“基于共识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COSMIN),对14个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中恢复性四因素发展的自评式环境恢复性量表的测量性能进行系统评价,形成推荐等级并讨论基于研究情境的量表决策路径。14个量表在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稳定... 遵循“基于共识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COSMIN),对14个基于注意力恢复理论中恢复性四因素发展的自评式环境恢复性量表的测量性能进行系统评价,形成推荐等级并讨论基于研究情境的量表决策路径。14个量表在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稳定性和跨文化效度方面整体表现一般,并普遍缺乏内容效度研究。在不考虑间接风险的条件下,仅RCS达到直接推荐等级,PRCS-C与PRS-23(CH)未达到推荐等级,其余11个量表归为暂时推荐等级,总体质量欠佳,亟须加强内容效度研究、规范研究方法、深化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环境恢复性量表 测量性能 系统评价 COSMIN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冲击波、热、地震波的含能材料爆炸多威力参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4
作者 祖晓炜 孔德仁 薛冰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24年第10期72-80,共9页
为了满足不同反应机理、不同装药物态含能材料爆炸能量释放过程中,冲击波、热及地震波等毁伤元综合毁伤威力的定量评价需求。采用实测冲击波、热、地震波试验数据,在冲击波超压、比冲量、热剂量及地震波振动速度峰值随爆心距、比例距离... 为了满足不同反应机理、不同装药物态含能材料爆炸能量释放过程中,冲击波、热及地震波等毁伤元综合毁伤威力的定量评价需求。采用实测冲击波、热、地震波试验数据,在冲击波超压、比冲量、热剂量及地震波振动速度峰值随爆心距、比例距离的变化规律基础上,采用归一化加权方法,构建了能够综合不同爆心距、不同威力参量作用“强弱”的综合评价模型。采用标准TNT试验数据对建立的综合评价模型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综合模型计算所得比当量的相对误差小于2%;同时,该综合评价模型也实现了相同试验工况下某型含能材料冲击波、热及地震波释能特性的综合等效当量的计算。多威力参量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根据不同的测试环境、试验场景及毁伤目标任意选取权重,获取特定工况下被试含能材料目标毁伤能力的等效当量,能够为含能材料的设计研发、能量释放特性的分析及目标毁伤能力的综合评价提供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波 热效应 地震 归一化综合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方法
5
作者 苏丽娟 《长江信息通信》 2021年第1期87-89,共3页
为解决传统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置信度低的问题,设计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方法。通过确定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重要度,得出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公式,并赋值评价结... 为解决传统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置信度低的问题,设计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方法。通过确定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评价指标,并计算出各评价指标的属性重要度,得出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公式,并赋值评价结果,完成计算机前端页面可恢复性智能评价。设计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评价方法置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能够有效解决置信度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 前端页面 可恢复性 智能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梁灾害可恢复性评价体系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何超超 项贻强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08-212,共5页
极端事件和结构恶化导致的桥梁结构失效事故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针对桥梁结构选取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作为功能函数指标,提出基于经验调查的线性模型和基于力学比拟的拟合模型两种功能恢复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灾害可恢复性指... 极端事件和结构恶化导致的桥梁结构失效事故频发,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可估量。针对桥梁结构选取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作为功能函数指标,提出基于经验调查的线性模型和基于力学比拟的拟合模型两种功能恢复函数,在此基础上建立灾害可恢复性指数来衡量桥梁结构灾害可恢复能力的大小;并给出桥梁灾害可恢复性的建议分级标准,为我国现阶段桥梁防灾抗灾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灾害 地震 可恢复性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7
作者 陈国兴 吴琪 +2 位作者 孙苏豫 赵凯 Charng Hsein Juang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7-709,733,共34页
地震引起的土壤液化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重大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岩土地震工程界长期关注的一个复杂现象。土壤液化评估是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本文概述了过去50年土壤液化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和演变,重点在于从确定... 地震引起的土壤液化是造成全世界范围内重大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这是岩土地震工程界长期关注的一个复杂现象。土壤液化评估是工程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本文概述了过去50年土壤液化评价方法研究的发展和演变,重点在于从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法分析的角度回顾土壤液化评估的简化方法所取得的最新进展。最近20年里,这些简化方法在两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1)现场液化调查数据库的案例数量和质量提升,现场案例由一种或多种原位测试(如标准贯入试验,静力触探试验,剪切波速测试,和动力触探试验)进行描述;(2)各种不确定性的认识和概率评价方法的发展。通过对这些进展的回顾,提供了一些见解;并对循环应力比和液化强度计算的几个不确定性校正因素进行了讨论;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液化评价方法进行了比较,并讨论了液化评价中遇到的共性问题。通过对数十年来土壤液化评估的研究、发展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为下一代土壤液化评估方法提供了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液化 地震 液化评价方法 确定性方法 概率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体地震液化评价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 被引量:7
8
作者 杨玉生 刘小生 +4 位作者 赵剑明 陈彩虹 杜小凯 薛毅杰 刘启旺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85-194,共10页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和审查中,经常遇到对各类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合理性存在困惑的问题。鉴于此,在考察不同地震液化评价方法提出的依据基础上,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土体地震液...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咨询和审查中,经常遇到对各类地震液化评价方法的应用条件以及评价结果合理性存在困惑的问题。鉴于此,在考察不同地震液化评价方法提出的依据基础上,对不同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土体地震液化判别的各类方法提出的依据不同,有其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在应用时应根据具体的工程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目前水利行业规范考虑工程运行时标贯试验点应力条件的变化,对试验标贯击数进行校正的方法存在偏差,采用该方法进行地震液化评价可能会导致误判,建议参考水电行业规范推荐的校正方法对水利行业规范土体地震液化评价方法进行修订。对于强震区包括复杂深厚覆盖层地基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议联合室内和现场试验准确确定计算模型参数,在数值模拟和振动模型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方法综合进行地震液化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体地震液化 评价方法 优缺点 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简单的岩体地下洞室地震安全评价方法 被引量:9
9
作者 李海波 刘博 +4 位作者 吕涛 许文锋 杨建宏 夏祥 周青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873-1882,共10页
提出了动应力集中因子代表值的概念,以合理反映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围岩的动应力集中程度,并将动应力集中因子代表值,作为洞室地震响应的关键特征来衡量洞室地震响应的大小。应用显示有限差分法,讨论了地震动加速度幅值、洞室埋深、... 提出了动应力集中因子代表值的概念,以合理反映地震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围岩的动应力集中程度,并将动应力集中因子代表值,作为洞室地震响应的关键特征来衡量洞室地震响应的大小。应用显示有限差分法,讨论了地震动加速度幅值、洞室埋深、围岩岩体级别、衬砌混凝土厚度、衬砌混凝土强度等级与动应力集中因子代表值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动应力集中因子代表值与这5个因素均近似呈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有(无)衬砌支护结构两种情况的地震安全评价公式,提出了岩体地下洞室的地震安全评价方法。应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分别对唐山余震地震作用下溪洛渡水电站超大型地下洞室群的地震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所得结果与Dowding-Rozen及Sharma-Judd的评价方法结果一致。分析还表明,文中提出的岩体地下工程的地震安全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是偏于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安全评价方法 溪洛渡水电站:岩体地下洞室:地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学方法预报效能的统计与分析——中短期前兆及预报效能评价之四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令人 洪时中 +2 位作者 陈棋福 郑兆苾 王琼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3-38,共6页
对地震学一部分预报方法进行回顾性预报和实际地震预报的效能评价验算,前者可反映预报方法可能具有的最好效果,后者则反映现实预报的状况和水平。回顾性预报的效能评价表明几种方法都能通过检验,是有效的。而实际地震预报效能验算的结果... 对地震学一部分预报方法进行回顾性预报和实际地震预报的效能评价验算,前者可反映预报方法可能具有的最好效果,后者则反映现实预报的状况和水平。回顾性预报的效能评价表明几种方法都能通过检验,是有效的。而实际地震预报效能验算的结果是,通不过检验:无论是有震预报,还是无震预报,在15%置信水平下所有的方法都通不过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学预报方法 效能评价 回顾性预报 实际地震预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级电站系统的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雷建成 高孟潭 +1 位作者 吴健 亢川川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385,共13页
对梯级电站大坝以及梯级电站系统进行了一些简化和假定,分析了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危险性的主要来源,重点研究了上游大坝对下游相邻大坝的附加危险性影响,将全部梯级电站作为一个整体,提出了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以大渡河干流... 对梯级电站大坝以及梯级电站系统进行了一些简化和假定,分析了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危险性的主要来源,重点研究了上游大坝对下游相邻大坝的附加危险性影响,将全部梯级电站作为一个整体,提出了梯级电站系统地震危险性评价方法.以大渡河干流梯级电站系统为分析实例,考虑汶川8.0级地震后地震环境的变化,评价了该系统在现今地震环境下的危险性.根据梯级电站系统的特性,考虑电站规划、设计、施工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经分析指出,提高梯级电站系统最薄弱的几个电站的设防参数,是提高系统地震安全性的最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级电站 系统 地震危险性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地震储层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文浩 董少群 +2 位作者 王志章 侯加根 李汉林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3-68,共6页
以红岗油田某研究区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为例,探讨储层质量评价的新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砂岩储层的特点,综合岩性、物性等参数构造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参数RQCP,以此确定储层质量级别标准,解决储层分类问题;然后应用核Fisher判别分析建... 以红岗油田某研究区扶余油层致密砂岩储层为例,探讨储层质量评价的新方法。首先根据研究区砂岩储层的特点,综合岩性、物性等参数构造储层质量综合评价参数RQCP,以此确定储层质量级别标准,解决储层分类问题;然后应用核Fisher判别分析建立地震属性与储层质量分类的识别模型,预测储层质量平面展布;最终在储层质量平面约束下建立3维储层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应用提出的储层质量评价方法获得的3维质量评价模型可以实现对储层质量的有效评价,提出的致密砂岩储层质量评价方法可为其他地区致密砂岩储层质量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核Fisher判别方法 地震属性 储层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3
13
作者 刘红帅 薄景山 刘德东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20-27,共8页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是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首先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确定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包括拟静力法... 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是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分析的核心。首先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分类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从确定性分析和概率分析的角度出发,对岩土边坡地震稳定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回顾,包括拟静力法、滑块分析法、数值分析法和试验法,并做了简要评述;最后指出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边坡 地震 稳定性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HP的地震信息系统安全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欣 郑智江 +2 位作者 刘文龙 吕传振 李林蔚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9-605,共7页
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加强地震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师做了大量工作,如增加网络防护、开展安全演练等,但在网络安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 为有效应对网络安全问题,加强地震信息系统网络安全,网络工程师做了大量工作,如增加网络防护、开展安全演练等,但在网络安全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方面开展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结合《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测评要求》(GB/T 28448-2019)要求,基于AHP(层次分析法)获取系统评价权重指标,分别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和可拓方法对地震信息系统实例进行安全等级评价,并对比2种评判方法,验证其在地震信息系统安全评价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采用量化的客观评价方法,可为信息系统安全评价、风险识别、安全等级保护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信息系统 安全评价 AHP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可拓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地震预警设备运行能力综合评价研究
15
作者 王世进 尹海权 +1 位作者 张超 何庆龙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36,共7页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12个省地震局地震预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2022年地震预警设备故障信息及备机调查资料和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本文构建了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指...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方法(AHP)对12个省地震局地震预警设备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基于2022年地震预警设备故障信息及备机调查资料和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经验,按照层次分析法的模型结构,本文构建了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预设范围内的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本次综合评价结果与地震预警站网运行实际情况相符合,能够正确评价地震预警设备运行状况。最后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改善评分较低的项目,补齐地震预警设备运行中的短板,为今后的地震预警站网运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设备运行 层次分析方法(AHP)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资料处理保幅性评价方法综述与探讨 被引量:18
16
作者 尚新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5,共8页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是指在保持原始地震资料有效反射地震信息不发生相对畸变的前提下,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手段来提升地震资料品质的过程,保幅性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体现在对反射子波波形特征和反射系数特征的相对保持上。基于对前人研究成...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是指在保持原始地震资料有效反射地震信息不发生相对畸变的前提下,采用合理有效的处理手段来提升地震资料品质的过程,保幅性地震资料处理的结果体现在对反射子波波形特征和反射系数特征的相对保持上。基于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与分析,确定了5大类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保幅性评价准则,利用模型数据及实际地震资料对多种保幅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综述与探讨,包括残差分析法、时频分析法、振幅曲线对比法、振幅比计算法、子波一致性分析法、沿层地震属性分析法、AVO属性分析法、切片分析法、合成记录对比法等9种方法,明确了这些评价方法的地球物理意义及适用性,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地震资料处理保幅性评价系统,为地震资料处理中选择保幅处理模块、构建保幅处理流程、评价处理成果的保幅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保幅处理 保幅性 评价准则 评价方法 振幅曲线 地震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配筋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初探 被引量:6
17
作者 于德湖 王焕定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7-101,共5页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考虑空间协同的配筋砌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EDAPCSC ;然后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协同时程分析结果 ,对配筋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并以上海园南小区住宅楼为例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 ,说明本文...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考虑空间协同的配筋砌体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程序EDAPCSC ;然后提出了一种利用空间协同时程分析结果 ,对配筋砌体结构地震易损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 ;并以上海园南小区住宅楼为例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 ,说明本文提出的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是可行和合理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筋砌体结构 地震易损性评价方法 空间协同 弹塑性 时程分析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反演结果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13
18
作者 谭明友 张建宁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4年第6期551-555,共5页
在地震反演中,由于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误差,使得地震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广泛存在,求得的模型是实际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值。地震反演结果的评价是建立在现有观测数据精度和尺度基础上的。在进行地震反演时,反演结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 在地震反演中,由于观测数据的有限性和误差,使得地震反演结果的非唯一性广泛存在,求得的模型是实际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的平均值。地震反演结果的评价是建立在现有观测数据精度和尺度基础上的。在进行地震反演时,反演结果的分辨率主要取决于地震问题的本质。对不同精度和尺度的观测数据,可以通过应用各种技术和方法来消除误差和干扰,使之尽可能地逼近所对应的原始观测数据已确定精度和尺度最高分辨率的反演结果,尽可能达到地震本身应有的分辨率。反演结果必须是在方差和分辨率之间折衷的综合评价,不能盲目地提高分辨率,使反演结果的方差过大而失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反演 观测数据 精度 高分辨率 尺度 方差 干扰 最高分 评价方法 实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在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和成果 被引量:5
19
作者 蔡玲玲 杨歧焱 +4 位作者 郭秋娜 温超 李皓 吕国军 彭远黔 《华北地震科学》 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
以唐曹铁路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探测断裂为例,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小折射和钻探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宁河—昌黎断裂的展布情况,并结合钻孔资料判定断层的活动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宁河—昌黎断裂呈NEE向展布,由南、中、北3段组成,南北... 以唐曹铁路地震安全性评价项目探测断裂为例,采用浅层地震勘探、小折射和钻探等综合地球物理方法,查明宁河—昌黎断裂的展布情况,并结合钻孔资料判定断层的活动时代。研究结果表明,宁河—昌黎断裂呈NEE向展布,由南、中、北3段组成,南北两段以正断为主,中段为走滑性质,为早—中更新世断裂。补充和丰富了该地区的地球物理勘探资料,为该地区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国土资源规划等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地震安全性评价 宁河—昌黎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周期的结构整体地震损伤评价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刘良林 王全凤 林煌斌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3-315,共3页
基于等效线性方法,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不同自振周期简化计算方法,并建立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关系.在Ghobarah整体损伤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推导新的结构整体损伤指数计算式,并采用4根破坏性试验柱和两榀框架的数据,对表达... 基于等效线性方法,分析地震作用下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的不同自振周期简化计算方法,并建立结构刚度与周期的关系.在Ghobarah整体损伤评价模型的基础上,推导新的结构整体损伤指数计算式,并采用4根破坏性试验柱和两榀框架的数据,对表达式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表达式是合理、正确的,可应用于地震作用下结构的整体损伤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 结构位移 延性系数 地震 损伤评价 等效线性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