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5-HT_(1A)受体亚型mRNA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节中的表达变化(英文) 被引量:5
1
作者 武胜昔 周亮 +3 位作者 王亚云 王文 刘翔宇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50-354,共5页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SNI)模型是一种新型神经病理痛模型。本实验用 SD雄性大鼠 ,分支结扎并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干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保留腓肠神经分支 ,右侧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 1、2、3、4、7、14、2 1和 2 8d,用 RT-PCR的方法对...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SNI)模型是一种新型神经病理痛模型。本实验用 SD雄性大鼠 ,分支结扎并切断左侧坐骨神经干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保留腓肠神经分支 ,右侧仅暴露坐骨神经。术后 1、2、3、4、7、14、2 1和 2 8d,用 RT-PCR的方法对 5 -HT1 A受体 m RNA在腰髓的背角和背根神经节 (DRG)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5 -HT1 A受体 m RNA在损伤侧腰髓背角内的表达水平于 1d后开始升高 ,7d时达高峰 ,随后逐渐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其表达水平在对侧脊髓背角内没有明显变化。在损伤侧 DRG内 ,5 -HT1 A受体 m RNA的表达水平于 1d后开始增高 ,4d时达高峰 ,随后开始下降 ,但仍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 ;而损伤对侧 DRG内的 5 -HT1 A受体 m RNA的表达没有变化。上述结果提示 5 -HT1 A受体亚型可能在脊髓及外周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的结果为进一步了解 5 -HT1 A受体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羟色胺1A受体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腰髓背角 背根神经 大鼠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L4~6背根神经节水平不同时间点P2X3mRNA表达变化 被引量:4
2
作者 杜俊英 房军帆 +4 位作者 方剑乔 乐小琴 肖婷 潘宁芳 俞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97-302,共6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动物制作型模后不同时间点L4~6背根神经节(DRG)水平P2X3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外周P2X3mRNA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动物制作型模后不同时间点L4~6背根神经节(DRG)水平P2X3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外周P2X3mRNA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 54只健康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trol)组、假手术(sham surgery)组和手术(surgery)组。通过结扎腓总神经及切断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SNI模型。动态观察造模前、造模后1d、3d、7d和14d双侧足跖机械痛阈;Real-time PCR法检测患侧造模后3d、7d和14d L4~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surgery组大鼠患侧足跖痛阈明显降低(P〈0.05),sham surgery组大鼠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大鼠健侧足跖痛阈于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模型制作后3d、7d,surgery组大鼠L4、L5、L6 DRG水平P2X3mRNA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5);而模型制作后14d,surgery组大鼠L5、L6DRG水平P2X3mRNA表达明显减少(P〈0.05),L4 DRG水平P2X3mRNA表达仍显著多于sham surgery组(P〈0.05)。模型制作后各时间点、各DRG水平,sham surgery组和surgery组大鼠P2X3mRNA表达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P2X3mRNA参与SNI模型疼痛的产生和维持,且其在不同阶段发挥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背根神经 不同时间点 P2X3 机械缩腿阈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游霁月 高进 +2 位作者 陈萍 孙琳 杨晓秋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3-567,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与脊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表达变化的时程关系,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FGF-2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致痛机制。方法雄...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与脊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6表达变化的时程关系,探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脊髓FGF-2的动态变化规律及致痛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2组(n=50):假手术组(Sh组)和手术组(SNI组)。于术前1 d,术后1、4、7、14、28 d观察疼痛行为学,检测机械刺激缩足反射阈值(PWMT),并于术后各时间点应用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以及ELISA方法,检测脊髓FGF-2、TNF-α和IL-6含量。结果 SNI后1 d PWMT下降,7 d达最低,28 d仍处于较低水平,与Sh组术后各时间点和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SNI组脊髓FGF-2含量于术后4 d开始增加,14 d达高峰,28 d仍维持较高水平,与Sh组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显著(P<0.05)。SNI组术后各时间点TNF-α和IL-6的表达高于Sh组(P<0.05)。结论大鼠SNI模型成功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并且诱发损伤侧脊髓FGF-2以及炎性因子表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炎性因子 脊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地塞米松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瑞杰 邵金平 +2 位作者 任秀花 臧卫东 韩雪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地塞米松组(SD组)、SN...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模型中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SNI+地塞米松组(SD组)、SNI+GR拮抗剂(RU)组(SR组)和SNI+生理盐水组(SNI+NS组,SS组)。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50%缩足阈值(50%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50%MWT)的变化;SD组和SR组均于术后8d鞘内注射地塞米松(2μg,0.05mg/ml,qd)和RU(2μg,0.025mg/ml,Bid),连续注射4d,术后13d取材,并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脊髓中GR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与SS组比较,SD组大鼠的50%MWT升高,脊髓背角GR表达明显增加(P<0.05或P<0.01)。而SR组和SS组的50%MW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荧光染色显示SR组脊髓背角GR表达明显低于SS组(P<0.05)。结论脊髓GR参与调节SNI所致的神经病理性痛,鞘内注射Dex能缓解SNI大鼠的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糖皮质激素受体 地塞米松 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后脊髓背角毛细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丽 徐燕 +4 位作者 熊鹰飞 曹荣 江山 屠令锋 饶志仁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35-640,共6页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切断(SNI)后,腰段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光镜组(n=30)和电镜组(n=10)。光镜组又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NI手术组。SNI手术为分别结扎切断...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结扎切断(SNI)后,腰段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光镜组(n=30)和电镜组(n=10)。光镜组又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SNI手术组。SNI手术为分别结扎切断左侧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保留腓肠神经,存活20d。部分动物在术后经尾静脉给予30g/L伊文思蓝,切取脊髓L4平面,荧光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的渗出;另一部分在术后进行常规固定取材,切片进行抗鼠IgG和GFAP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电镜组(对照组和SNI后20d组),脊髓切片进行常规抗大鼠IgG的免疫电镜处理。结果 1.SNI后20d,可见明显的伊文思蓝渗出红色光斑;2.SNI后GFAP阳性细胞变为反应型,数量明显增加,毛细血管壁及其周围的IgG颗粒也显著增加。3.电镜观察:SNI术后20d,IgG阳性颗粒增多,内皮细胞观察到下列变化:(1)内皮细胞向管腔内伸出许多微细的突起,有的含有IgG阳性颗粒。(2)内皮细胞的管腔侧胞膜上有许多"内吞"小凹,凹内可见IgG阳性颗粒,胞质内有含IgG阳性颗粒的小泡,在反管腔侧胞膜上有"胞吐"现象。(3)内皮细胞紧密连接出现间隙,间隙内有IgG颗粒。(4)胞质内出现囊泡,有的泡内显示IgG阳性颗粒。结论 SNI后脊髓背角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发生明显的反应,大鼠IgG和伊文思蓝可经过血脊髓屏障渗出,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伊文思蓝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内皮细胞 免疫电镜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度酸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行为学的影响
6
作者 姜艳华 王秋石 +1 位作者 任晓燕 马虹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82-783,共2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等病理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两种表现形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无反应,对...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身体损伤、外科手术、病毒感染、化学治疗、某些代谢疾病(如糖尿病)或癌症等病理原因造成的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有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两种表现形式。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对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无反应,对阿片类药抵抗或不敏感,此类患者通常凭经验治疗,或予抗抑郁药如三环类、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也有用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和加巴喷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度酸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神经病理性疼痛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烷酮哌嗪衍生物YXO611-1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玉梅 郭月芳 +2 位作者 徐祥清 赵松 盛雨辰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69-671,共3页
建立了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实验(SNI)模型,通过观察大鼠机械刺激阈值考察新型芳烷酮哌嗪衍生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YX0611-1以80 mg/kg灌胃给药明能显著提高SN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与阳性对照药加... 建立了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实验(SNI)模型,通过观察大鼠机械刺激阈值考察新型芳烷酮哌嗪衍生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YX0611-1以80 mg/kg灌胃给药明能显著提高SNI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与阳性对照药加巴喷丁(100 mg/kg)的镇痛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该化合物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烷酮哌嗪衍生物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镇痛作用
原文传递
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瑞杰 张加强 裴旭星 《医药论坛杂志》 2018年第11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nerveinjury,SNI)模型中小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NI组)、SNI+生理盐水组(SNI+NS组...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nerveinjury,SNI)模型中小胶质细胞抑制剂氟代柠檬酸(Fluorocitrate,FC)对大鼠痛敏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均分为四组: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NI组)、SNI+生理盐水组(SNI+NS组)和SNI+氟代柠檬酸(SNI+FC组)。用VonFrey纤维丝测定四组大鼠50%缩足阈值(50%mechanicalwithdrawalthreshold,50%MWT)的变化;SNI+FC组和SNI+NS组于术后8天开始分别给予FC或NS,隔天1次,共3次,术后13d取材,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各组脊髓G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Sham组相比,SNI组大鼠术后50%MWT显著降低(P<0.05);与SNI+NS组相比,SNI+FC组大鼠术后50%MWT显著增加(P<0.05);Western-blot显示,术后SNI+FC组大鼠GR的表达增加,与SNI+NS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I大鼠模型可成功模拟神经病理性疼痛;与SNI+NS组相比,Western-blot显示,SNI+FC组大鼠术后GR的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表明鞘内注射氟代柠檬酸可缓解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氟代柠檬酸 神经病理性疼痛
原文传递
5-HT_1受体亚型mRNAs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变化
9
作者 董静静 孙银萍 +4 位作者 刘翔宇 周亮 黄静 李云庆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94-398,共5页
为探讨脊髓内5-HT1受体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痛信息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了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5-HT1A、5-HT1B、5-HT1D、5-HT1E和5-HT1F受体亚型mR-NAs表达变化... 为探讨脊髓内5-HT1受体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痛信息传递和调控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了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大鼠脊髓背角内5-HT1A、5-HT1B、5-HT1D、5-HT1E和5-HT1F受体亚型mR-NAs表达变化。结果表明:损伤侧脊髓背角内5-HT1A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在术后3d明显增高,7d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术后28d与正常对照相比仍有显著变化;5-HT1B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也于术后3d开始显著增高,此后持续升高,至21d达到高峰,28d时有轻微下调,但高于对照水平;未观察到损伤侧脊髓背角内5-HT1D受体亚型mRNA表达水平的显著变化。5-HT1F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水平于术后4d显著增高,此后一直维持该表达水平至28d。上述受体亚型在非损伤侧脊髓背角内的表达水平均无变化。在脊髓背角内未检测到5-HT1E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上述5-HT1受体亚型mRNA在SNI模型脊髓背角内具有不同的表达变化特点,提示不同的5-HT1各受体亚型在神经病理性痛信息的传递和调节中可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HT1受体亚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脊髓背角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膝关节屈曲痉挛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黎 于炎冰 +2 位作者 左焕琮 赵奎明 郭京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3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探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膝关节屈曲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1年11月手术治疗的33例共计44侧膝屈曲痉挛状态的病人资料,所有病人均采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11.6个... 目的探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膝关节屈曲痉挛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2月至2001年11月手术治疗的33例共计44侧膝屈曲痉挛状态的病人资料,所有病人均采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人平均随访11.6个月。所有病人术后立即感膝部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1%(30/33)。术后2周内步态功能均有改善,随访期间改善者为87.88%(29/33)。生活质量在随访期间所有病人均有提高。术后发生小腿感觉障碍5例,随访期间3例完全恢复,2例部分恢复。无1例发生严重肌无力。结论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膝关节屈曲痉挛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屈曲痉挛 手术治疗 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DNF血清对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曾赵军 李昌琦 《中华国际医学杂志》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方法:小鼠坐骨神经压缩术后注射抗BDNF血清,用FB荧光逆行示踪法观察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背根节内神经元,并行ChAT和NF-200免疫荧光组化反应及尼氏染色...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内源性BDNF对不同类型神经元的选择性作用。方法:小鼠坐骨神经压缩术后注射抗BDNF血清,用FB荧光逆行示踪法观察相应节段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背根节内神经元,并行ChAT和NF-200免疫荧光组化反应及尼氏染色,观察并记数脊髓前角FB荧光标记细胞与ChAT、NF-200荧光免疫组化阳性细胞数。结果:脊髓内FB荧光标记前角运动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背根节内FB荧光标记的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中、小细胞数目变化不大。尼氏染色和荧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背根节内未被标记的大细胞并无明显丢失;未被FB荧光标记的脊髓前角运动细胞无明显丢失而具有一定的ChAT免疫活性。结论:小鼠坐骨神经压榨损伤后内源性BDNF可选择性地促进脊髓前角运动细胞与背根节内大的感觉神经元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神经 选择性作用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膝部屈曲痉挛 被引量:13
12
作者 于炎冰 张黎 左焕琮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88-390,共3页
目的 探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膝部屈曲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病人共计60支膝屈曲痉挛状态,全部采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结果 全部病人平均随访20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 目的 探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治疗脑瘫患儿膝部屈曲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42例病人共计60支膝屈曲痉挛状态,全部采用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结果 全部病人平均随访20个月。100%病人术后立即感膝部痉挛状态缓解,随访期间缓解率为90%。术后2周内步态功能改善率为100%。随访期间为93%。生活质量提高率在随访期间为100% 术后发生小腿感觉障碍6例, 8例发生肌无力,随访期间均见好转。结论 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是治疗脑瘫患儿膝部屈曲痉挛安全有效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瘫 膝部屈曲痉挛 治疗 选择性坐骨神经分支部分切断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背根神经节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夏 李珍珍 +4 位作者 刘万能 窦志伟 刘可欣 罗层 尤浩军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 目的:探讨背根神经节(DRG)中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MCHR1)在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变化情况。方法: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小鼠(C57BL/6)DRG中MCHR1的表达分布情况。采用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SNI)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将雄性小鼠随机分为2组:假手术组(Sham组)和实验组(SNI组),通过von Frey纤维丝和热辐射刺激方法观察小鼠的机械缩足阈值(PWT)和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L)。采用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别检测小鼠DRG中MCH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变化。结果:MCHR1在小鼠DRG中广泛分布,其与中小型神经元标志物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植物凝集素B4(IB4),以及大直径神经元标志物NF200均有共标。在小鼠SNI术后7 d,小鼠同侧足底出现了显著的机械痛阈值和热缩足潜伏期降低。通过real 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发现,与Sham组相比,SNI组小鼠DRG中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出现显著上调。结论:MCHR1广泛分布于DRG的大、中、小型神经元中。在SNI模型小鼠出现稳定的痛觉敏化现象后,DRG中MCHR1的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以上结果提示,DRG中MCHR1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分支损伤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1 背根神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受体激动剂地塞米松对大鼠血清促炎因子IL-6、TNF-α表达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2
14
作者 徐瑞艳 赵青赞 +2 位作者 任秀花 陈雪梅 邵金平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2-208,共7页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诱导的早期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模型中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对痛行为及促炎因子IL-6、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Sham+Vehicle(生理盐水组... 目的:探索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诱导的早期神经病理性疼痛(SNI)模型中给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激动剂对痛行为及促炎因子IL-6、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四组:Sham+Vehicle(生理盐水组),SNI+Vehicle组,SNI+DEX(GR激动剂地塞米松)组,SNI+RU(GR抑制剂米非司酮)组。Von Frey纤维丝检测各组大鼠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threshold,PWT)的变化;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脊髓中GR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清IL-6和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SNI+Vehicle组比较,SNI+DEX组大鼠PWT阈值和脊髓GR的表达增高(P<0.05),血清IL-6和TNF-α浓度降低(P<0.05);SNI+RU组大鼠PWT阈值和脊髓GR表达降低(P<0.05),血清IL-6和TNF-α浓度升高(P<0.05)。结论:GR在脊髓水平能够通过下调促炎因子IL-6和TNF-α的表达缓解SNI诱导的早期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糖皮质激素受体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大鼠 interleukins-6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SNI神经痛模型不同时相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表达的变化
15
作者 何晓芬 蒋永亮 +6 位作者 叶佳瑜 颜思思 杜俊英 陈利芳 赵文胜 方剑乔 陈晓军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4期271-274,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术侧腰段L4~L6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p-ATF2)的表达情况,探讨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不同阶段中...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模型大鼠不同时间点术侧腰段L4~L6脊髓背角神经元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p38MAPK)和磷酸化活化转录因子2(p-ATF2)的表达情况,探讨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在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不同阶段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36只,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手术组,各12只。通过结扎腓总神经及切断胫神经,保留腓肠神经的方法建立SNI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前、造模后3天和14天术侧足跖缩足阈值(PWT);免疫荧光法检测造模后3天和14天术侧腰段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阳性细胞表达情况。结果选模后3天和14天,手术组大鼠术侧足跖PWT较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假手术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3天和14天,手术组大鼠术侧腰段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阳性细胞表达率较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假手术组和空白对照组SNI模型大鼠造模后各时间点,术侧腰段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阳性细胞表达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NI模型神经病理痛的产生和维持可能与术侧腰段脊髓背角p-p38MAPK和p-ATF2表达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病理痛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模型 脊髓背角 P-P38MAPK p-ATF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射频对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模型大鼠机械痛阈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吕时甲 窦智 +1 位作者 蒋宗滨 李燕尧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4年第5期329-333,I0001,共6页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大鼠接受脉冲射频(PRF)治疗后机械痛痛阈的变化。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SNI组、假SNI组、PRF组、假PRF组,每组8只。其中,SNI组接受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建立SNI模型;假... 目的观察坐骨神经分支损伤(sNI)大鼠接受脉冲射频(PRF)治疗后机械痛痛阈的变化。方法将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SNI组、假SNI组、PRF组、假PRF组,每组8只。其中,SNI组接受坐骨神经分支损伤手术,建立SNI模型;假SNI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分支而不切断;PRF组在建立SNI模型7d后,实施PRF治疗(脉冲频率为2Hz、交流电频率为500kHz、输出电压为45V、治疗时间120s);假PRF组建立SNI模型7d后,仅置入射频针120s,不实施PRF治疗。于D0(建立SNI模型前)、D1~D7(建模后1~7d),D8~D14(PRF后1~7d),用von Frey丝刺激大鼠术侧后爪诱发触痛过敏的方法评估各实验分组大鼠疼痛行为。结果D0时各组机械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7时,SNI组、PRF组、假PRF组较健康对照组疼痛阈值显著降低(P〈0.05);假SNI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9与D14时,PRF组较SNI组痛阈明显增高(P〈0.05);PRF组较假PRF组痛阈明显增高(P〈0.05);PRF组与健康对照组、假S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RF治疗后的SNI模型大鼠机械痛阈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射频 坐骨神经分支损伤 大鼠 痛阈
原文传递
低频电针对选择性神经损伤大鼠神经痛维持期脊髓背角PKA—TRPV1通路及痛敏递质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佳瑜 蒋永亮 +6 位作者 颜思思 何晓芬 杜俊英 赵文胜 陈晓军 陈利芳 方剑乔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81-485,共5页
目的 探讨低频电针干预神经病理痛维持期脊髓背角(SCDH)蛋白激酶A(PKA)、辣椒素受体(TRPV1)通路的调控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4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方法... 目的 探讨低频电针干预神经病理痛维持期脊髓背角(SCDH)蛋白激酶A(PKA)、辣椒素受体(TRPV1)通路的调控机制。 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4组。采用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神经损伤(SNI)方法建立神经病理痛模型。电针干预取术侧足三里、昆仑穴,频率2Hz,每日1次,连续干预14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缩足阈值(PWT)、SCDH PKA和TRPV1以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P物质(SP)水平。 结果 SNI模型大鼠术侧PWT下降(P〈0.01),术侧SCDH PKA、TRPV1、CGRP、SP水平均上调(P〈0.05);2Hz电针可提高SNI模型大鼠PWT(P〈0.01),降低术侧SCDH PKA、TRPV1、CGRP、SP水平(P〈0.05)。 结论 低频电针能改善神经病理痛,可能与其下调SCDH PKA-TRPV1通路以及CGRP、SP痛敏递质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 神经病理痛 电针 辣椒素受体 蛋白激酶A 脊髓背角
原文传递
IFN-α对SNI神经源性疼痛模型小鼠中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珊 范桂香 +2 位作者 袁育康 史霖 王军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223-225,229,共4页
目的:研究IFN-α2a在小鼠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SNI疼痛模型小鼠,以Von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FN-α2a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①IFN-α2a的给药剂量为1 0... 目的:研究IFN-α2a在小鼠SNI神经痛模型中的镇痛作用。方法:采用SNI疼痛模型小鼠,以VonFrey Filaments刺激法和冷盘法测定腹腔给予IFN-α2a的镇痛作用,并测定阿片肽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对其镇痛作用的阻断。结果:①IFN-α2a的给药剂量为1 000 U/g体重时,基本无镇痛作用;剂量为5 000 U/g体重时,给药后30 min有明显的镇痛作用,持续5-20 min;剂量为10 000 U/g时,镇痛作用可维持50-60 min。②纳洛酮可以完全阻断IFN-α2a的镇痛作用。结论:①IFN-α2a在小鼠SNI模型中具有镇痛作用,且呈剂量效应。②IFN-α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阿片受体传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2a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损伤模型 神经源性疼痛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实验性坐骨神经损伤的运动神经传导检测 被引量:4
19
作者 申小年 倪家骧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0年第6期7-9,共3页
目的:观察SD大鼠不同坐骨神经损伤所致的运动神经传导功能。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3组(10只/组):坐骨神经完全切断再植组(CCRI);慢性嵌压性神经损伤组(CCI);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组(SNI)。分别于术后10d和30d用肌电图仪电刺激大鼠的... 目的:观察SD大鼠不同坐骨神经损伤所致的运动神经传导功能。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3组(10只/组):坐骨神经完全切断再植组(CCRI);慢性嵌压性神经损伤组(CCI);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组(SNI)。分别于术后10d和30d用肌电图仪电刺激大鼠的坐骨神经远、近端,在腓肠肌肌腹部记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计算出坐骨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并与健侧(左侧)作对照。结果:大鼠损伤侧的运动神经传导波形离散、波幅减低,表现为神经传导阻滞。结论:神经传导检测对于大鼠坐骨神经不同部位、不同程度损伤的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评估有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再植(CRI) 慢性嵌压性神经损伤(CCI) 坐骨神经分支选择结扎切断(SNI)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
原文传递
Reg-Ⅲβ和C-fosmRNA在尼莫地平抗大鼠背根反射介导的神经病理痛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冯文龙 伍磊 +5 位作者 林洪 王欢欢 李招胜 陈智彪 沙漠 丁真奇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99-102,109,共5页
目的研究C-fos及Reg-Ⅲβ在大鼠背根反射介导的神经病理痛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量不同时间点手术侧后肢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 目的研究C-fos及Reg-Ⅲβ在大鼠背根反射介导的神经病理痛中的表达变化;并探讨尼莫地平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SNI)模型,采用Von Frey纤维丝测量不同时间点手术侧后肢的机械痛阈。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坐骨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内Reg-Ⅲβ及C-fos的mRNA表达,以及不同剂量尼莫地平治疗对这些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与-1 d相比,1、3、5、7、14 d大鼠其SNI术后各时间段脊髓背角组织中的Reg-Ⅲβ及C-fos mRNA表达均普遍上调。腹腔注射尼莫地平对Reg-ⅢβmRNA的表达上调产生明显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模型组大鼠的机械痛阈在SNI术后1 d即明显低于基础痛阈,术后5 d降至最低,随后缓慢恢复。尼莫地平治疗后大鼠机械痛阈仍呈下降趋势,但其幅度较模型组显著减小,且术后转归时间显著提前。这些治疗效果随药物浓度提升而明显加大。结论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可引起大鼠脊髓背角组织中C-fos及Reg-ⅢβmRNA表达发生时序性变化,尼莫地平能显著减轻神经病理性痛并缩短疼痛转归时间,其机制可能与逆转背根神经节介导的脊髓背角中C-fos及Reg-Ⅲβ的病理性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坐骨神经损伤 Reg-HI B C-FOS 神经病理痛 RT-Q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