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在诊断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中应用价值研究分析
1
作者 袁彦芬 李爱华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第7期16-18,共3页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用于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疑似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患者资料,经影像学检查与手术证实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患者19... 目的:探析超声诊断用于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0月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8例疑似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患者资料,经影像学检查与手术证实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患者19例归入病理阳性,其余19例归入病理阴性,均开展肌电图、超声诊断,分析两种检测方案诊断结果,对比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结果:肌电图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84.21%、89.47%、86.84%;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分别为89.47%、94.74%、92.11%,两组灵敏度、特异度与准确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技术用于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患者诊断中,准确率较高,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 超声诊断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模型大鼠背根神经节纤维化改变 被引量:3
2
作者 黎琴文 梁杰 +1 位作者 王冬梅 尚峥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9期4686-4691,共6页
背景: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所导致的靶器官——骨骼肌萎缩及其纤维化发生的机制研究,关于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信号向上引起背根神经节功能改变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对背根神经节纤维化... 背景:既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所导致的靶器官——骨骼肌萎缩及其纤维化发生的机制研究,关于周围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信号向上引起背根神经节功能改变的研究较少。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对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影响。方法:按照Mackinnon设计的方法制备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术后3周,分别取大鼠坐骨神经卡压侧和对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大鼠卡压侧和对照侧背根神经节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胶原蛋白Ⅰ的表达变化。结果与结论:①损伤3周后,相比于对照侧,背根神经节内转化生长因子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胶原蛋白Ⅰ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具有相同的升高趋势(P<0.05);②损伤3周后,大鼠卡压侧和对照侧背根神经节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主要表达在背根神经元内和轴突内,而胶原蛋白Ⅰ主要表达在背根神经元和轴突的周围,形成包绕背根神经元和轴突的网状结构;③上述数据证实,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可以导致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改变,并且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改变可能与背根神经元内转化生长因子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表达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 背根神经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胶原蛋白Ⅰ 纤维化 组织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超声影像学诊断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黄丹 温伟文 李中万 《河北医学》 CAS 2018年第12期2040-2044,共5页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超声影像学诊断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是疑似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影像学及手术联合检测查证实为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30例为... 目的:研究分析高频超声影像学诊断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是疑似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经影像学及手术联合检测查证实为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30例为观察组,非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30例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肌电图对患者坐骨神经损伤情况进行检测评估。观察分析高频超声与肌电图检测在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中的诊断结果,并对比两种检查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高频超声影像技术在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3.33%,特异度为91.67%,准确度为91.67%,肌电图在在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诊断中的灵敏度为96.67%,特异度为93.33%,准确度为91.67%,两组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超声影像学在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高,可作为坐骨神经损伤的常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慢性卡压损伤 高频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后背根神经节纤维化机制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黎琴文 黄小燕 《山东医药》 CAS 2020年第25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对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相关机制。方法按照Mackinnon设计的方法将30只SD大鼠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将右侧坐骨神经手术侧设为卡压侧,左侧假手术侧设为对照侧。造...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对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背根神经节纤维化的相关机制。方法按照Mackinnon设计的方法将30只SD大鼠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模型,将右侧坐骨神经手术侧设为卡压侧,左侧假手术侧设为对照侧。造模3周和8周时,分别切取卡压侧、对照侧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行Masson染色,测算腓肠肌横截面积(CSA)以及胶原容积分数(CVF)。造模3周时,分别取大鼠坐骨神经卡压侧和对照侧L4~6背根神经节,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背根神经节内CollagenⅠ、TGF-β1、p-ERK、p-JNK、p-p38蛋白。结果与对照侧相比,造模8周时卡压侧腓肠肌内CSA降低、CVF升高(P均<0.05)。与对照侧相比,卡压侧背根神经节内CollagenⅠ、TGF-β1、p-ERK蛋白表达升高(P<0.05),但p-JNK、p-p38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损伤可以引起背根神经节内CollagenⅠ上调,可能与背根神经元内TGF-β1表达升高有关,推测ERK信号通路激活参与了背根神经节内细胞外基质沉积和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卡压 背根神经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兴奋性氨基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为主探究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鼠的镇痛启动机制
5
作者 萨出拉 杨震杰 +6 位作者 于天源 陈金平 张润龙 张英琦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及启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组于造模后于殷门穴、承山穴和阳陵泉穴进行1次点法、拨法和揉法干预。采用机械刺痛仪和热刺痛仪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丘脑EAAT2、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EGFR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AAT2、Glu、mGluR5、EGFR的mRNA水平。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和TWL显著降低(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三法三穴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MWT、TWL表达显著升高(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三法三穴可能通过减少EAAT2表达,从而抑制Glu与mGluR5的结合,降低mGluR5与EGFR的关联,抑制EGFR的表达及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 镇痛 丘脑 三法三穴 推拿 大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的高频超声与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慧 陈定章 +3 位作者 朱永胜 黄晓峰 周晓东 赵瑾喆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5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间的超声声像图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卡压后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每组4只,用高频超声观察坐骨神经声像图变化,应用诱发电位仪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目的探讨兔坐骨神经慢性卡压后不同时间的超声声像图变化与病理学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健康家兔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卡压后2周组、4周组、6周组、8周组,每组4只,用高频超声观察坐骨神经声像图变化,应用诱发电位仪测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并取材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声像图表现:对照组与卡压前正常神经未见明显改变。随卡压时间的延长,卡压段及两端内径逐渐增粗,内部回声逐渐减低,内部线性回声连续性差,神经外膜逐渐增厚。病理学观察:卡压2周组神经束内髓鞘、轴索和神经束膜纤维出现明显水肿,余各卡压组可见髓鞘崩解、轴索变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逐渐明显。各卡压组的MNCV和SNCV结果均随卡压时间延长而下降。结论高频超声可实时、准确地反映慢性损伤后神经形态的动态变化,为早期诊断外周神经慢性损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慢性卡压 超声检查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减轻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及其相关机制 被引量:15
7
作者 司海超 司小萌 刘展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4-59,共6页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 目的探究槲皮素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CCI大鼠模型,用不同浓度槲皮素干预,通过行为学实验检测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ELISA试剂盒检测大鼠脊髓中炎性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检测i NOS、COX-2和Wnt3a、β-catenin的蛋白以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明显下降(P<0.05),脊髓TNF-α、IL-1β,疼痛相关分子i NOS、COX-2,WNT通路Wnt3a、β-catenin蛋白水平均显著上升(P<0.05),而槲皮素使模型组大鼠MWT和TWL值显著提高,TNF-α和IL-1β,i NOS和COX-2,Wnt3a和β-catenin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并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效应。而Wnt/β-catenin通路激活剂可阻断槲皮素对CCI大鼠的作用。结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Wnt/β-catenin通路及其下游靶分子COX-2和i NOS的表达减轻CCI大鼠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 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学及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程瑞动 屠文展 +2 位作者 操芬 程博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66-69,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MWT和TWL,EA组于术后第8天电针"足三里"-"阳陵泉"连续7天,每天1次。术后14天对坐骨神经标本行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患侧L5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电针干预后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模组。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EA组较模型对照组患侧DRG L5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并且患侧EA组较健侧EA组减少明显。结论:电针对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产生作用;患侧电针较健侧电针镇痛效果明显;电针后坐骨神经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学 背根神经 P2X3受体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模型大鼠肌肉中P物质及神经速激肽1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毛豪丽 刘春芳 +2 位作者 徐辉 姜虹 陈志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8-982,共5页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疼痛阈值及肌肉中P物质(SP)及神经速激肽1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氟比洛芬酯治疗CCI大鼠(CCI大鼠暴露并结扎右侧坐骨神经,观察...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疼痛阈值及肌肉中P物质(SP)及神经速激肽1受体(NK1-R)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A组:氟比洛芬酯治疗CCI大鼠(CCI大鼠暴露并结扎右侧坐骨神经,观察记录术前及术后第3、6、9、12、15日大鼠行为学改变并测定其疼痛阈值,在术后疼痛高峰期给予氟比洛芬酯5 mg/kg尾静脉注射);B组:未经治疗CCI大鼠;C组:氟比洛芬酯治疗假手术大鼠(假手术大鼠仅暴露但不结扎坐骨神经,术后给予氟比洛芬酯5 mg/kg尾静脉注射);D组:假手术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肌肉中SP及NK1-R表达。结果术后第15日,A、B组大鼠达到疼痛高峰;A组大鼠经氟比洛芬酯治疗后疼痛阈值显著升高(P<0.05);C组大鼠给予氟比洛芬酯后疼痛阈值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SP及NK1-R的表达呈弱阳性,B组表达为强阳性,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两组表达均为弱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对坐骨神经CCI模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疼痛有明显的镇痛效果,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肌肉中SP及NK1-R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比洛芬酯 坐骨神经 慢性缩窄性损伤 P物质 神经速激肽1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思思 屠文展 +4 位作者 姜霞 陈温慈 胡奇妙 谷鹏鹏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78-2881,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Trk B)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k B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术后7 d开始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Trk B)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k B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术后7 d开始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各组于术前及术后3、5、7、10、12、14 d分别测量患侧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表达,术后14 d处死大鼠取L4~6脊髓段用免疫组化检测Trk B受体表达。结果:与假模组相比,CCI模型组痛阈明显降低,电针组MWT和TWL值相对于模型组有所提高(P<0.001),且术后14 d电针组较模型组L4~6脊髓背角中Trk B受体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髓背角Trk B受体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电针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脊髓中Trk B受体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TRK 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异位放电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袁维秀 张宏 +1 位作者 李菁锦 吕国蔚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异位放电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CCI-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方法制作CCI模型,术后14d以von-Freyfilaments(vFFs)和冷水分别测定触痛和冷刺激... 目的探讨氯胺酮静脉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大鼠脊髓背角异位放电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CCI-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方法制作CCI模型,术后14d以von-Freyfilaments(vFFs)和冷水分别测定触痛和冷刺激反应,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各组大鼠脊髓背角广动力(WDR)神经元的异常电活动情况。结果CCI组脊髓背角WDR细胞的基础放电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对轻刷、vFFs刺激放电频率与假手术组比较分别增加276·2%、245·1%和144·5%(P<0·01);氯胺酮对CCI大鼠WDR细胞基础放电和轻刷、vFFs刺激诱发放电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脊髓背角神经元的异位放电是形成中枢敏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可能与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大鼠 脊髓背角 异位放电 CCI 脊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相应脊髓背角神经元K_(ATP)通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焕兵 张登文 +2 位作者 夏辉 赵邦娥 王学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6只。在术前1 d、术后1、5、10、14 d分别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变化,于第14天行灌注固定,取腰段脊髓切片后行KATP通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自术后第5天起出现明显的机械性异常性疼痛,持续到术后14 d;而假手术组无明显痛觉过敏表现。术后14 d,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IOD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通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的发生机制相关,KATP通道可能成为治疗这类疼痛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胺酮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NMDA-2B 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袁维秀 张宏 +1 位作者 程姝娟 杨红菊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0-293,共4页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亚基(NR2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法制作CCI模型,测von-Frey丝触痛及冷水阈值,采用原位杂... 目的:探讨氯胺酮连续鞘内注射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背角N-甲基-D天冬氨酸亚基(NR2B)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氯胺酮组。按Bennett等法制作CCI模型,测von-Frey丝触痛及冷水阈值,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组脊髓背角NR2B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CI组痛阈显著下降,冷水阈显著升高,脊髓背角有大量NR2BmRNA阳性表达(P<0.01);氯胺酮组仅出现轻度痛敏症状,NR2B mRNA表达受到明显抑制(P<0.01)。结论:NR2B mRNA表达上调可能是神经损伤后慢性疼痛的发病机制之一,氯胺酮可抑制其表达从而发挥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胺酮 鞘内注射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NR2B mRNA 原位杂交 MRNA表达 坐骨神经损伤 脊髓背角 SD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郭现辉 王珂 +4 位作者 王鑫 刘世敏 夏勇 李艺 具紫勇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9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 目的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 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一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 针刺 肿瘤坏死因-α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DRG中TRPV1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阎妮 栾永 李润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显著增加,GBP能够减少CCI后DRG的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结论在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表达升高,使用GBP后,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加巴喷丁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大鼠 TRP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视学研究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对大鼠脊髓背角内突触数量的可塑性改变及COX-2抑制剂的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商义 张才全 +2 位作者 彭彬 林菁艳 杨正伟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D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伴有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帕瑞昔布组。术后28d取第5腰段脊髓作石蜡包埋切片,...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限制性损伤(CCD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否伴有脊髓背角神经元和突触数量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帕瑞昔布干预的作用。方法: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及帕瑞昔布组。术后28d取第5腰段脊髓作石蜡包埋切片,分别用尼氏染色和突触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显色显示神经元和突触,采用体视学新技术——光学体视框估计脊髓背角内神经元和突触的数量。结果:与对侧未手术侧相比,CCI组手术侧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的突触数及突触数与神经元数之比分别增加了86%、98%;帕瑞昔布组手术侧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的突触数及突触数与神经元数之比分别增加了78%、68%。与假手术组手术侧相比,CCI组手术侧单位长度脊髓背角内的突触数及突触数与神经元数之比分别增加了78%、73%;帕瑞昔布组则分别增加了81%、71%。结论:CCI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伴有脊髓背角内突触数量增加的可塑性变化,COX-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CCI致突触数量的增加无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慢性限制性损伤 神经病理性疼痛 突触 可塑性 体视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的脊髓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棋 麻伟青 +3 位作者 王慧明 董发团 杨云丽 李文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生长因子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MC4R的表达及HS014对热痛觉过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俊枝 解雅英 +1 位作者 褚海辰 高丽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35期3892-3895,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后不同时间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4型黑皮质素受体(MC4R)mRNA表达变化及给予选择性MC4R拮抗剂HS014对CCI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①将4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坐骨神经损伤(CCI)后不同时间点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4型黑皮质素受体(MC4R)mRNA表达变化及给予选择性MC4R拮抗剂HS014对CCI大鼠疼痛行为学的影响。方法 ①将42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18只和CCI组18只,检测各组大鼠术前和术后3,7,14 d热缩足潜伏期(TWL),假手术组和CCI组分别于术后3,7,14 d,对照组于术后14 d TWL检测完成后处死大鼠,取PAG脑组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PAG脑区MC4R mRNA表达情况。②将30只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和CCI组18只,均先进行PAG置管。置管后7 d,CCI组随机分成CCI+NS组、CCI+HS014 5μg组和CCI+HS014 10μg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和CCI各组手术造模。术后7 d,CCI+NS组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0.5μL,CCI+HS014 5μg组注射HS014 5μg/0.5μL,CCI+HS014 10μg组注射HS014 10μg/0.5μL。检测各组大鼠置管后7 d、术后7 d和干预后(注射后10-30 min完成检测)TWL。结果 CCI组大鼠术后3 d开始出现TWL缩短(P〈0.05),术后7 d和14 d TWL缩短更加明显(P均〈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CI组术后各时间点MC4R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并且随着CCI术后时间的推移,MC4R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高(P均〈0.05)。CCI各组大鼠术后7 d TWL明显低于置管后7 d(P均〈0.05);CCI+NS组干预后TWL与术后7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CI+HS014 5μg组和CCI+HS014 10μg组干预后TWL均明显长于术后7 d和CCI+NS组(P均〈0.05),CCI+HS014 10μg组干预后TWL明显长于CCI+HS014 5μg组(P〈0.05)。结论 CCI可引起PAG中MC4RmRNA的表达增加,其选择性拮抗剂HS014可剂量依赖性减轻CCI大鼠的热痛觉过敏,提示PAG中MC4R的表达增加可能参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 4型黑皮质素受体 HS0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损伤大鼠T细胞增殖及NK细胞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丹 李金龙 赵恒兰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2-284,共3页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持续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T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用手术方法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疼痛模型...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对慢性坐骨神经持续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大鼠的T细胞增殖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W 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用手术方法结扎坐骨神经制作疼痛模型,观察大鼠缩腿反应潜伏期(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同时分别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刀豆蛋白A(Con-A)刺激淋巴细胞转化法测定NK细胞活性和T细胞的增殖。结果:实验组大鼠出现PWL增高、T淋巴细胞功能和NK细胞活性抑制,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芬太尼治疗能够对CCI大鼠痛敏反应产生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但大剂量应用会抑制NK细胞活性和T细胞增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免疫 神经性疼痛 慢性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烷酮哌嗪类衍生物YX0611-1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玉梅 谢炜 +2 位作者 徐祥清 刘世成 盛雨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次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大鼠的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160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80 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结论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烷酮哌嗪 YX0611-1 神经病理性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机械刺激 热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