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相应脊髓背角神经元K_(ATP)通道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5
1
作者 吴焕兵 张登文 +2 位作者 夏辉 赵邦娥 王学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00-403,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 目的探讨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ATP-sensitive potassium channel)在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体重250-350 g),随机分为两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组(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组)6只,假手术组(sham组)6只。在术前1 d、术后1、5、10、14 d分别测量各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的变化,于第14天行灌注固定,取腰段脊髓切片后行KATP通道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积分光密度(IOD)值的变化。结果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自术后第5天起出现明显的机械性异常性疼痛,持续到术后14 d;而假手术组无明显痛觉过敏表现。术后14 d,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组大鼠腰段脊髓背角神经元KATP通道IOD值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KATP通道在脊髓背角神经元表达的改变可能与神经病理性疼痛所致机械痛觉超敏的发生机制相关,KATP通道可能成为治疗这类疼痛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神经病理疼痛 ATP敏感钾离子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对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自噬的作用
2
作者 李珍 谭志荣 +1 位作者 徐伟 陈亮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第12期6-10,共5页
目的探究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中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活化和LC3B自噬水平的作用,为ANA-1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的应用提供新... 目的探究ANA-1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中对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活化和LC3B自噬水平的作用,为ANA-12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见解。方法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模型组(CCI组)和ANA-12组(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ANA-12干预组),每组6只。大鼠麻醉后,通过外科手术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并给予ANA-12腹腔注射持续处理14 d。于CCI诱导后第0、3、5、7、14天测定机械性反射阈值(MWT)和热收缩潜伏期(TWL)。动物处死后取脊髓组织做GFAP和LC3B免疫荧光表达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CCI大鼠的术后MWT和TWL值显著降低(P<0.05),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LC3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ANA-12治疗促进了CCI大鼠术后MWT和TWL值的恢复(P<0.05),抑制了脊髓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但促进了LC3B的表达(P<0.05)。结论ANA-12治疗改善了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机械和热缩足痛阈值,可能与抑制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和促进LC3B的自噬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ANA-12 星形胶质细胞 GFAP LC3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李思思 屠文展 +4 位作者 姜霞 陈温慈 胡奇妙 谷鹏鹏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878-2881,I0009,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Trk B)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k B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术后7 d开始电针"...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后,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变化与脊髓背角酪氨酸激酶B(Trk B)受体的表达情况,探讨Trk B受体是否参与电针镇痛。方法: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假模组、模型组、电针组,电针组于术后7 d开始电针"足三里"、"阳陵泉"穴。各组于术前及术后3、5、7、10、12、14 d分别测量患侧足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的表达,术后14 d处死大鼠取L4~6脊髓段用免疫组化检测Trk B受体表达。结果:与假模组相比,CCI模型组痛阈明显降低,电针组MWT和TWL值相对于模型组有所提高(P<0.001),且术后14 d电针组较模型组L4~6脊髓背角中Trk B受体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脊髓背角Trk B受体可能参与了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和维持,电针可能是通过减少大鼠脊髓中Trk B受体的表达产生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疼痛 TRK B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足三里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背角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瑜芝 余文英 +2 位作者 吴倩雯 黄华 林丽莉 《福建中医药》 2019年第3期66-68,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镇痛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热痛阈筛选并选取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 h组,每组各6只。采用坐骨...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ERK1/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镇痛可能的效应机制。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热痛阈筛选并选取2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后即刻组、电针后0.5 h组,每组各6只。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建立CCI大鼠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第7天进行电针双侧足三里,空白组、模型组同样固定,不进行任何处理,电针相应时间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热痛阈值以及脊髓腰膨ERK1/2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的大鼠热痛阈明显降低(P<0.05),电针后0.5 h组大鼠脊髓背角的ERK1/2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后0.5h组大鼠的热痛阈及脊髓背角ERK1/2蛋白表达明显改善(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抑制脊髓背角ERK1/2的表达对CCI模型大鼠发挥镇痛作用,以电针后30min的镇痛效果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足三里 电针 ERK1/2 热痛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孙涛 张鹏 +1 位作者 程葆华 徐旭东 《解剖学研究》 CAS 2019年第3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疼痛及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15 mg·kg-1·d-1...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疼痛及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方法 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组+口服灌胃生理盐水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15 mg·kg-1·d-1)组、CCI模型+辛伐他汀灌胃(30 mg·kg-1·d-1)组,每组10只。术前1 d及术后7 d和14 d观察辛伐他汀灌胃对大鼠患侧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和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的影响,第14 d取各组大鼠右侧坐骨神经,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较,CCI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TWL和MWT显著下降(P<0.05);与CCI模型+生理盐水灌胃组相比较,辛伐他汀灌胃7 d和14 d后,TWL和MWT明显升高(P<0.05)。另外,辛伐他汀灌胃还抑制了CCI损伤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结论辛伐他汀灌胃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缓解了神经病理性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疼痛 慢性压迫损伤 辛伐他汀 氧化应激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夹脊穴后不同时间点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P2X4、P2X7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陈慧娥 黄明愉 +2 位作者 余文英 林栋 林丽莉 《康复学报》 2018年第1期37-40,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EA)夹脊穴后不同时间点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P2X4、P2X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后效应特点。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热痛阈筛选并选取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 目的:观察电针(EA)夹脊穴后不同时间点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P2X4、P2X7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后效应特点。方法:将成年雄性SD大鼠进行热痛阈筛选并选取2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后1 h组、电针后12 h组,每组各6只。模型组及电针后1 h、12 h组建立CCI模型,电针后1 h、12 h组于造模后第7天电针双侧L3~5夹脊穴20 min各1次。各组于造模后第7天、取材前进行热痛阈测定,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脊髓腰膨大P2X4、P2X7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电针后1 h、12 h组和模型组比空白组的热痛阈明显下降(P<0.05);干预后,电针后1 h组比模型组的热痛阈明显提高(P<0.05),而电针后12 h组比模型组提高不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较空白组P2X4、P2X7蛋白相对表达升高(P<0.05),电针后1h组较模型组P2X4、P2X7蛋白相对表达下降(P<0.05),而电针后12 h组较模型组下降不显著(P>0.05)。结论:电针可能通过下调P2X4、P2X7表达来提高CCI大鼠的热痛阈,具有一定的后效应特点,其后效应可延续至1 h或1 h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疼痛 电针 P2X 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的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
7
作者 周树勤 王忱 郑镇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2840-2842,共3页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 目的:建立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腹腔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竞争性拮抗剂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AP5)后观察腹腔用药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动物模型机械痛敏和热痛敏的影响。方法:48只成年Wistar大鼠,雌雄不拘,随机分成3组,即Ⅰ组,假手术组(Sham),8只大鼠;Ⅱ组,CCI组,8只大鼠;Ⅲ组,治疗组,32只大鼠再分为4个亚组,Ⅲa组(CCI+NS),Ⅲb组[CCI+AP50.1mg/(kg·d)]、Ⅷc组(CCI+AP50.2mg/kg)、Ⅲd组(CCI+AP50.5mg/kg),每个亚组8只大鼠。48只大鼠分别于术前(0d)及术后1、3、5、7、14、21d测量每组大鼠的机械性缩足反射阈值(MWT)和热缩腿潜伏期(TWL)。结果:CCI组从术后第3天开始直到本实验观察的术后第21天,MWT和TWL均明显降低,与假手术组Sham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CCI加生理盐水组大鼠与CCI组大鼠的MWT和TWL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腹腔注射AP5各个剂量的CCI组在术后5~21d的MWT和TWL明显增加,与给药前和生理盐水组相比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腹腔注射AP5有明显减轻大鼠CCI模型的机械性痛敏和热痛敏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2-氨基-5-磷酰基戊酸酯 慢性压迫损伤 机械痛敏 热痛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GT-0198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郭云翮 李祥 米卫东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5期6-10,共5页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选择性甘氨酸转运体-2(Gly T2)抑制剂GT-0198对大鼠慢性压迫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复制。采用旋转实验评估正常大鼠... 目的观察侧脑室注射选择性甘氨酸转运体-2(Gly T2)抑制剂GT-0198对大鼠慢性压迫损伤(CCI)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镇痛作用。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CI组。CCI组大鼠进行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复制。采用旋转实验评估正常大鼠的运动功能。采用电子Von Frey实验、冷板实验和热痛刺激反应分别评估CCI大鼠机械、冷和热痛觉过敏。侧脑室注射GT-0198(10、50和100μg)后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侧脑室注射GT-0198不影响其运动功能。GT-0198抑制CCI组大鼠机械和冷痛觉过敏,并呈剂量依赖性。GT-0198(100μg)的镇痛作用可被侧脑室注射甘氨酸受体拮抗剂—士的宁(STR)完全逆转。结论选择性Gly T2抑制剂GT-0198可用于治疗大鼠CCI神经病理性疼痛,同时不影响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氨酸转运体-2抑制剂 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疼痛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香素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奕 贾蔓箐 +1 位作者 刘园园 刘军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9期1388-1394,共7页
目的:探讨瑞香素(DAPH)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APH低剂量组(DAPH-L组)、DAPH高剂量组(DAPH-H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各组均采... 目的:探讨瑞香素(DAPH)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诱导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DAPH低剂量组(DAPH-L组)、DAPH高剂量组(DAPH-H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各组均采用CCI诱导大鼠NP,假手术组手术操作同模型组但不结扎坐骨神经。分别于术前、术后测定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WT)、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大鼠脊髓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小钙离子接头蛋白1(Iba-1)的荧光表达量,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中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TXNIP)、Nod样受体蛋白3(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和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MWT和TWL降低,脊髓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升高,GFAP和Iba-1荧光强度增强,DRG中TXNIP、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DAPH-L组和DAPH-H组术后MWT和TWL升高,脊髓组织TNF-α、IL-1β和IL-6水平降低,GFAP和Iba-1荧光强度减弱,DRG中TXNIP、NLRP3、ASC和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且DAPH-H组上述指标变化较DAPH-L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DAPH通过阻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抑制CCI诱导的炎症反应,进而减轻NP,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XNIP、NLRP3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香素 慢性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疼痛 胶质细胞 TXNIP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兴奋性氨基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通路为主探究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鼠的镇痛启动机制
10
作者 萨出拉 杨震杰 +6 位作者 于天源 陈金平 张润龙 张英琦 刘家玥 张汉钰 孙佳伟 《环球中医药》 2025年第2期234-239,共6页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 目的 观察三法三穴对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性损伤(minor 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minor CCI)模型大鼠丘脑兴奋性氨基酸(recombinant 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 EAAT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通路的影响,探讨其镇痛作用及启动机制。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推拿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推拿组建立minor CCI模型,推拿组于造模后于殷门穴、承山穴和阳陵泉穴进行1次点法、拨法和揉法干预。采用机械刺痛仪和热刺痛仪检测大鼠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和热缩足反射阈值(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 TWL),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丘脑EAAT2、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代谢型谷氨酸受体5(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 5,mGluR5)、EGFR蛋白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AAT2、Glu、mGluR5、EGFR的mRNA水平。结果 造模后,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MWT和TWL显著降低(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经三法三穴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推拿组MWT、TWL表达显著升高(P<0.05),Glu、mGluR5、EGFR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5),EAAT2蛋白及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 三法三穴可能通过减少EAAT2表达,从而抑制Glu与mGluR5的结合,降低mGluR5与EGFR的关联,抑制EGFR的表达及炎症反应,减少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从而达到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疼痛 坐骨神经轻度慢性压迫损伤 镇痛 丘脑 三法三穴 推拿 大鼠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推拿按揉法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大鼠步态及腓肠肌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林志刚 王建珠 +6 位作者 赵娣 宋朋飞 陈乐春 林坚 陈进城 江煜 陈水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7-931,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按揉法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右后足步态参数及右侧腓肠肌的影响,探讨推拿按揉法对CCI模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模型+推拿组,每组8... 目的:通过观察推拿按揉法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大鼠右后足步态参数及右侧腓肠肌的影响,探讨推拿按揉法对CCI模型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模型+推拿组,每组8只。模型制备通过坐骨神经结扎造成大鼠神经病理痛。模型+推拿组大鼠在造模后第4天开始给予推拿按揉右侧腓肠肌的干预治疗,连续14d。运用CatWalk三维步态系统观察4组大鼠造模前后不同时间点右后足步态参数的改变,步态测试后观察4组大鼠右侧腓肠肌湿重及形态学的改变。结果:空白组、假手术组各时间点CatWalk步态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及模型+推拿组在CCI造模后各时间点最大接触面积、足印面积及摆动速度3项步态参数均较空白组显著下降(P<0.01,P<0.05),造模后第14、17天,模型+推拿组这3项步态参数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及模型+推拿组在CCI造模后各时间点摆动时间较空白组显著升高(P<0.01,P<0.05),造模后第14、17天,模型+推拿组摆动时间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模型+推拿组的右侧腓肠肌湿重及恢复率较空白组显著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腓肠肌细胞横截面积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模型+推拿组显著大于模型组(P<0.05)。结论:推拿按揉法能改善CCI模型大鼠的后肢步态,延缓腓肠肌的萎缩,证实推拿按揉法能够恢复CCI模型大鼠的后肢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拿按揉法 步态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腓肠肌
原文传递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神经病理学及背根神经节P2X_3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程瑞动 屠文展 +2 位作者 操芬 程博 蒋松鹤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1期66-69,I0002,共5页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 目的:观察EA对CCI大鼠坐骨神经组织病理学及DRG P2X3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神经组织学的影响及P2X3受体在电针镇痛效应中的作用。方法:将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健侧EA组、患侧EA组,每组8只,模型对照组及EA组结扎坐骨神经造成CCI疼痛模型。各组于术前(0天)及术后3、57、1、01、2、14天分别测量大鼠患侧足MWT和TWL,EA组于术后第8天电针"足三里"-"阳陵泉"连续7天,每天1次。术后14天对坐骨神经标本行组织学观察,采用Estebe评分方法行组织学评分,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患侧L5背根神经节中P2X3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CCI各组大鼠痛阈明显降低,出现痛觉过敏(P<0.01),而电针干预后EA组较CCI模型组痛阈明显增加(P<0.05)但仍低于假模组。各组大鼠坐骨神经组织学观察无明显差异,各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天EA组较模型对照组患侧DRG L5中P2X3受体表达显著减少(P<0.05),并且患侧EA组较健侧EA组减少明显。结论:电针对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的镇痛效果可能是通过抑制大鼠DRG中P2X3受体的表达产生作用;患侧电针较健侧电针镇痛效果明显;电针后坐骨神经未见明显的病理组织学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 神经病理学 背根神经 P2X3受体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巴喷丁对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DRG中TRPV1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阎妮 栾永 李润玖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4-237,共4页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 目的研究加巴喷丁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CI)大鼠DRG中TRPV1的影响。方法使用SD雄性大鼠建立CCI模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CI组,CCI+GBP组。使用行为学检测机械性痛和热痛。术后第8天,搜集DRG,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DRG中TRVP1的表达情况。结果 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显著增加,GBP能够减少CCI后DRG的TRPV1基因的m RNA表达。结论在CCI手术后,DRG中TRPV1基因的表达升高,使用GBP后,其表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 加巴喷丁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大鼠 TRPV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对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突触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项红兵 招伟贤 陈敏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116-1117,共2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其与突触重塑的关系。方法1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制备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组)。定期观察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所有大鼠第14天测定痛阈后行组...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变化及其与突触重塑的关系。方法12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制备慢性压迫性损伤模型(CCI组)。定期观察大鼠机械痛阈的变化,所有大鼠第14天测定痛阈后行组织灌注固定,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法同时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突触囊泡蛋白———突触体素在脊髓组织的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CI组在第4天痛阈明显降低,此后痛阈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即痛敏状态。(2)CCI组GFAP阳性产物主要定位于脊髓患侧背角浅层,其吸光度值(5.74±0.36)与对照组(3.98±0.5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表达的分布与上述GFAP阳性分布基本一致。(3)CCI组患侧GFAP阳性细胞的周围有密集的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的表达,后者吸光度值(21.13±0.85)与对照组(12.66±1.21)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CI后脊髓背角突触体素和GFAP的表达均明显增多,两者可能同时参与了病理性神经痛及其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突触体素 病理神经 免疫组织化学 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SD雌大鼠 压迫损伤 脊髓组织 突触重塑 坐骨神经
原文传递
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对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的脊髓胶质细胞激活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棋 麻伟青 +3 位作者 王慧明 董发团 杨云丽 李文锋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18-22,共5页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 目的研究抗神经生长因子抗体(anti-NGF)蛛网膜下腔应用对大鼠坐骨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痛阈的影响,并观察其对该模型星形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方法手术制作大鼠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CC)I模型.实验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CCI+anti-NGF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anti-NGF(10 mg/kg)、CCI模型+生理盐水组(n=8):手术后第7天开始每天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给anti-NGF组(n=8)和假手术盐水组(n=8).各组均在术后隔天测定大鼠痛行为学观察术后15 d内大鼠机械和热痛阈的变化.各组在手术后15 d,使用4%多聚甲醛灌流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脊髓L4~5节段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表达情况.结果手术盐水对照组的机械和热痛阈在3 d后出现明显下降,在术后第7天达到高峰期.术后第7天单次给予anti-NGF能短时间内拮抗CCI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下降,连续给予anti-NGF 7 d后可以使大鼠的机械和热痛阈持续显著高于CCI+盐水组.15 d时CCI+anti-NGF组大鼠脊髓L4-5节段的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结论腹腔注射anti-NGF能有效拮抗CCI大鼠模型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连续注射anti-NGF可以显著的持续改善CCI大鼠模型的机械和热痛阈的下降.CCI+anti-NGF组脊髓GFAP表达显著低于CCI+生理盐水组,这可能与anti-NGF持续改善大鼠的痛行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疼痛 神经生长因子 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模型 星形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芳烷酮哌嗪类衍生物YX0611-1对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玉梅 谢炜 +2 位作者 徐祥清 刘世成 盛雨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922-925,共4页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 目的研究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方法建立CCI模型,采用Electronic von Frey法和热辐射法分别测定大鼠机械刺激缩足反射痛阈值(MWT)和热刺激缩足反射潜伏期(TWL)。结果 YX0611-1160 mg.kg-1组和80 mg.kg-1组单次给药均能明显提高大鼠的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160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机械刺激阈值,延长大鼠热刺激潜伏期;YX0611-1 80 mg.kg-1组多次给药能明显提高大鼠的热刺激潜伏期。结论化合物YX0611-1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有镇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烷酮哌嗪 YX0611-1 神经病理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机械刺激 热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感觉神经元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 被引量:5
17
作者 冷玉芳 金海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后脊髓背角感觉神经元是否发生非凋亡性细胞程序性死亡(paraptosis)。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手术组。手术组建立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又分为术后3d、7d、14d组。实验动物以4%多聚甲醛PBS液灌注内固定,取与坐骨神经相应的腰4~腰6节段脊髓,于2.5%戊二醛中固定,透射电镜观察左侧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超微结构并摄片。结果:电镜下,术后3d组腰4~腰6节段脊髓左侧背角浅层神经元形态学典型变化为:细胞肿胀,胞膜完整,胞浆内大量空泡,核结构基本正常,符合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表现;7d和14d组神经元形态变化:细胞皱缩、密度增大,核带增多及染色质浓聚贴附于核膜,符合凋亡表现。结论:坐骨神经损伤3d腰4~腰6节段脊髓背角浅层神经元发生了parapto-sis形式程序性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压迫损伤 脊髓背角 感觉神经 超微结构 非凋亡细胞程序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脊髓突触体素的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敏 田玉科 +1 位作者 项红兵 徐颖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0-582,i002,共4页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突触体素(p38)变化及氯胺酮干预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I组:制备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Ⅱ组:假手术对照组;Ⅲ组: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体重2... 目的探讨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大鼠脊髓突触体素(p38)变化及氯胺酮干预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I组:制备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Ⅱ组:假手术对照组;Ⅲ组:CCI手术后第4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氯胺酮5mg/kg体重2次,持续10d;Ⅳ组:方法同Ⅲ组,但氯胺酮剂量为10mg/kg体重。定期观察大鼠手术侧辐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手术侧脊髓背角浅层突触体素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其他3组均在第4天痛阈明显降低(P<0.05),此后I组、Ⅲ组痛阈一直稳定在较低水平即痛敏状态,而Ⅳ组在第14天热痛阈值和机械痛阈值与I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I组手术侧脊髓突触体素免疫阳性产物平均吸光度值与Ⅱ组相比增加了58%(P<0.01),Ⅳ组与I组相比降低了25%(P<0.05)。结论神经病理痛发生后突触体素在脊髓背角浅层的表达明显升高,氯胺酮对其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触体素 坐骨神经 损伤脊髓 慢性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脊髓背角浅层 计算机图像分析 压迫损伤 SD雌大鼠 神经病理痛 氯胺酮 腹腔注射 机械痛阈 系统检测 吸光度值 免疫阳 抑制作用 对照组 痛阈值 相比 手术后 CCI
原文传递
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大鼠背根神经节NaN/SNS2钠通道表达的变化
19
作者 魏薇 毕好生 李泱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55-159,共5页
目的 :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NaN /SNS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hronicconstric tioninjury ,CCI) 14天后的变化 ,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mgli... 目的 :观察电压门控钠通道NaN /SNS2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chronicconstric tioninjury ,CCI) 14天后的变化 ,探讨慢性神经痛的发生机制。方法 :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 PCR)半定量分析CCI后大鼠背根神经节 (Dorsalrootgamglion ,DRG)钠通道NaN/SNS2转录物的变化 ,以及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CI对急性分离大鼠背根神经节TTX R钠电流的影响。结果 :CCI术后 14天 ,感觉神经元特异性的TTX R钠通道转录物NaN/SNS2下调 ,与对照组相比 ,下降了大约 30 % ,TTX R钠电流密度明显减弱 ,但不影响其激活与稳态失活。其激活曲线的V1/2 分别为 - 2 6 .6 378mV、- 2 6 .6 30 6mV ,k为 6 .786 4mV、6 .732 3mV ;失活曲线的V1/2 分别为 -35 .5 84 4mV、- 37.2 188mV ,k为 8.2 792mV、8.4 6 47mV。结论 :钠通道NaN/SNS2与慢性神经痛后初级感觉神经元过度兴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 背根神经 NaN/SNS2 钠通道 RT-PCR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动物模型的不同制备方法比较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柏彤 张薇 +1 位作者 蒋一璐 蔡定均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77-481,共5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 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P)是以感觉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痛觉过敏、自发性疼痛、异常疼痛等,发病多样且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Chronic constriction injury of the sciatic nerve,CCI)模型是研究NPP的经典模型。目前,制备CCI动物模型的方法较固定且经典,每种方法各有其特点,本文通过将CCI动物模型选择与制备方法的文献结合笔者的实际操作,探讨实验性CCI动物模型的选择与制备方法,以期对研究CCI动物模型的制备与选择提供有效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疼痛 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损伤 动物模型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